期刊文献+
共找到80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M影像的几种常用水体提取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被引量:103
1
作者 毕海芸 王思远 +3 位作者 曾江源 赵岩 王辉 殷慧 《遥感信息》 CSCD 2012年第5期77-82,共6页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遥感数据来进行水资源的监测、调查和分析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从遥感影像中快速、准确地提取水体信息,是进行水资源调查和监测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目前进行水体提取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选取了常用的3...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遥感数据来进行水资源的监测、调查和分析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从遥感影像中快速、准确地提取水体信息,是进行水资源调查和监测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目前进行水体提取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选取了常用的3种水体提取方法,即单波段阈值法、基于阈值的多波段谱间关系法、基于阈值的水体指数法,然后分别选取典型的武汉平原地区和宜昌山地地区为研究区,以Landsat5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实验来比较和分析这3种水体提取方法分别在平原地区和山地地区的优势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影像 水体提取 阴影 平原 山地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比较 被引量:41
2
作者 田光进 《遥感信息》 CSCD 2002年第4期31-34,69,共5页
以河北省阜平县、武邑县 ,福建省清流县、惠安县作为研究区 ,利用 2 0 0 0年 TM遥感图像 ,通过解译、判读得到景观结构矢量图 ,然后利用景观生态学数量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的差异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 ,研究区农村... 以河北省阜平县、武邑县 ,福建省清流县、惠安县作为研究区 ,利用 2 0 0 0年 TM遥感图像 ,通过解译、判读得到景观结构矢量图 ,然后利用景观生态学数量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的差异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 ,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小 ,平原地区平均面积不到 2 0 hm2 ,山区农村居民点平均面积低于 10 hm2。农村居民点距离较近 ,山区农村居民点平均距离小于 2 .5 km,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距离小于 0 .4 hm。农村居民点规模小 ,分布零散 ,适应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节约居民点用地 ,应采取加快城镇及中心村发展的方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农村居民点 山区 平原 景观特征 空间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泰安市平原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52
3
作者 张雯雯 李新举 +1 位作者 陈丽丽 冯书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6-109,共4页
土壤质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关系土地整理成败的关键。该文以泰安市平原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壤质量为研究对象,对土壤质量进行了定量化评价。在利用GPS进行野外采样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整理后1a、2a和4a地块为采样点。通过室内化学分析... 土壤质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关系土地整理成败的关键。该文以泰安市平原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壤质量为研究对象,对土壤质量进行了定量化评价。在利用GPS进行野外采样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整理后1a、2a和4a地块为采样点。通过室内化学分析,得到了各采样点的属性数据。在具体的土壤质量评价时,根据研究区特点,选用速效养分、有机质、pH值、容重和电导率作为基本的评价因子,并在ArcGIS下对采样点属性进行kriging插值形成综合指标值分布图和土壤质量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整理后4a的地块养分分布最不均一,土壤质量较整理后1a和2a的地块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Ⅰ、Ⅱ、Ⅲ等级占了整个地块面积的56.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 土壤质量评价 土地整理 平原区
下载PDF
江汉平原近3000年来古洪水事件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52
4
作者 谢远云 李长安 +1 位作者 王秋良 殷鸿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洪水发生规律是洪灾预报的前提,已有的历史洪水记录时间尺度不足以认识和把握洪水的出现规律。因此,利用地质记录延长洪水时间序列,从地质记录中认识洪水的发生规律,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江汉平原江陵地区的洪水地质记录表明,近3000年来... 洪水发生规律是洪灾预报的前提,已有的历史洪水记录时间尺度不足以认识和把握洪水的出现规律。因此,利用地质记录延长洪水时间序列,从地质记录中认识洪水的发生规律,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江汉平原江陵地区的洪水地质记录表明,近3000年来,该区共发生了18次特大洪水漫滩事件。这些古洪水的频发与湿冷气候相对应。功率谱分析发现古洪水漫滩事件包含26、31、36、43、52、79、110年这样的周期。分析表明江陵地区古洪水发生的驱动因子可能是太阳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江陵地区 古洪水 沉积记录
下载PDF
平原区产汇流模拟 被引量:46
5
作者 王船海 王娟 +1 位作者 程文辉 朱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7-632,共6页
针对平原区下垫面多样变化和在分区内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将平原区分解为水面、水田、旱地与城镇建设用地4种下垫面,分别采用不同的产流模型,根据圩区内外不同的汇流特性,分别采用不同的汇流处理模式.以太湖流域为试验区进行检验,结果表... 针对平原区下垫面多样变化和在分区内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将平原区分解为水面、水田、旱地与城镇建设用地4种下垫面,分别采用不同的产流模型,根据圩区内外不同的汇流特性,分别采用不同的汇流处理模式.以太湖流域为试验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了该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汇流 平原区 圩区 河网多边形
下载PDF
新疆天山山区近40年春季气候变化特征与平原区的比较 被引量:39
6
作者 袁玉江 穆桂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40,共6页
利用新疆 195 9~ 1998年的春季温度降水资料 ,分析了天山山区近 4 0年来春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并与南疆、北疆进行了比较。所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天山山区在春季温度的冷暖变化阶段上 1981年前与北疆的相似 ,1981年后与南疆相似。... 利用新疆 195 9~ 1998年的春季温度降水资料 ,分析了天山山区近 4 0年来春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并与南疆、北疆进行了比较。所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天山山区在春季温度的冷暖变化阶段上 1981年前与北疆的相似 ,1981年后与南疆相似。 (2 )天山山区在春季降水量干湿变化阶段上与北疆的相似性强于南疆。 (3)春季温度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以北疆为最好 ,南疆最差 ,天山山区居中 ,而春季温度空间分布的反向变化性 ,以南疆为最大 ,北疆最小 ,天山山区居中。春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北疆较好 ,天山山区和南疆较差 ,而春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反向变化性 ,以天山山区为最大 ,北疆最小 ,南疆居中。 (4 )三大区域的春季温度均表现为 2 0世纪 6 0与 90年代偏高 ,70和 80年代偏低。天山山区与北疆从 6 0年代到 90年代 ,春季降水均表现出了持续的增加的趋势 ,南疆春季降水除 6 0年代外 ,不断增多。 90年代是新疆三大区域春季降水最多的年代。⑸北疆和南疆近 4 0年的春季最低温度存在着显著的增温趋势 ,增温率北疆大于南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度 降水 天山山区
下载PDF
江汉平原9.0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来自江陵剖面沉积物记录 被引量:42
7
作者 谢远云 李长安 +1 位作者 王秋良 殷鸿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对2002年9月在荆州市江陵县发现的9kaB.P.以来的江陵剖面进行^14C测年、粒度、TOC、TN、δ^13C、孢粉等综合分析,重建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kaB.P.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9.0~6.07kaB.P.为高温阶段,其间8.1kaB.P.记录到一次较... 对2002年9月在荆州市江陵县发现的9kaB.P.以来的江陵剖面进行^14C测年、粒度、TOC、TN、δ^13C、孢粉等综合分析,重建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kaB.P.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9.0~6.07kaB.P.为高温阶段,其间8.1kaB.P.记录到一次较明显降温事件;6.07~4.60kaB.P.为冷干期;4.60~3.44kaB.P.间气候波动频繁,为全新世第二个暖湿期前期阶段;3.44~2.50kaB.P.为高温期,湖沼泥炭发育,是全新世第二个暖湿期后期阶段,为稳定的暖湿阶段;2.50kaB.P.以来温度相对较低,为冷期。江陵地区近9kaB.P.以来气候变化不仅与国内大量研究资料相一致,且在许多较大气候事件上与世界许多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江陵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江陵地区 9.0 KA B.P. 气候演化
下载PDF
湖北省不同类型土地整治生态效应评价 被引量:36
8
作者 谷晓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63-2269,共7页
基于土地整治引起的变化特征,建立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模型,定量评价湖北省内江汉平原、鄂西山地和鄂中丘陵3种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引起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后,平原型项目区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0.3%,食物生产等4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 基于土地整治引起的变化特征,建立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模型,定量评价湖北省内江汉平原、鄂西山地和鄂中丘陵3种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引起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后,平原型项目区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0.3%,食物生产等4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水源涵养等5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丘陵型项目区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14.6%,食物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提高55.2%,其余8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均减少;山地型项目区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19.9%,食物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提高24.9%,其余8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均减少.丘陵和山区土地整治存在明显的"以生态换生产"的价值转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生态效应 平原 丘陵 山地
原文传递
中国地下水质量评价(Ⅰ)——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28
9
作者 唐克旺 侯杰 唐蕴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根据全国水资源第二次调查评价初步结果,对我国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述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地下水以重碳酸型为主,但硬度和总矿化度较大,成为影响天然水质的主要因素。地下水总体上属于中性偏碱类... 根据全国水资源第二次调查评价初步结果,对我国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述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地下水以重碳酸型为主,但硬度和总矿化度较大,成为影响天然水质的主要因素。地下水总体上属于中性偏碱类型。地下水水化学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地下水水质先天不足,地下水水质保护工作要重视对天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评价 水化学特征 平原区 中国
下载PDF
1981-2005年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植被生态对比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韩大勇 杨允菲 李建东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9-14,共6页
对比2次不同时间相同地点的植被调查,从植物分布区型、物种重要值、频度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松嫩平原羊草草甸的时间尺度变化。结果表明,现群落有植物92种,隶属28科71属,与原群落相比减少1科5属18种。分属14个分布区型,其中东... 对比2次不同时间相同地点的植被调查,从植物分布区型、物种重要值、频度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松嫩平原羊草草甸的时间尺度变化。结果表明,现群落有植物92种,隶属28科71属,与原群落相比减少1科5属18种。分属14个分布区型,其中东北分布区型为后增类型。群落上层以羊草和芦苇占优势,中层和下层分别以虎尾草和蔓委陵菜占优势,在植被划分上属羊草-虎尾草-蔓委陵菜群丛。频度分析则显示目前群落频度分布为A>B>C>D=E→0,暗示群落均匀程度增加。在物种多样性变化上,优势群落羊草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而杂类草和盐生种类群落多样性增加。综上表明,本区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种类减少,外来成分入侵,优势群落多样性降低,杂类草和盐生种类群落地位上升,群落有可能进一步发生退化,向次生植被演替,而这种退化主要是气候变化及人类不合理活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羊草草地 分布区型 重要值 频度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近30年来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吕晨旭 贾绍凤 季志恒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5-68,共4页
白洋淀流域平原区是华北平原的农业高产区域,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近几十年来,白洋淀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在1974年-2007年,该区域地下水埋深以平均每年0.51m的速率下降,1980年以后下降速率明显加速,在2000年-2007年年均下降速率达到... 白洋淀流域平原区是华北平原的农业高产区域,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近几十年来,白洋淀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在1974年-2007年,该区域地下水埋深以平均每年0.51m的速率下降,1980年以后下降速率明显加速,在2000年-2007年年均下降速率达到了0.99m。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严重,且用水高峰期遭遇枯水期,尤其体现在1980年以后年降水偏枯,同时社会经济用水量维持在高峰阶段。低效的农业用水模式及地下水超采已经严重制约了白洋淀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流域 平原区 地下水埋深 降水量 用水量
下载PDF
平原区耕作单元地块细碎化对小麦机收效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玉 刘巧芹 +3 位作者 唐秀美 任艳敏 孙超 唐林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5-231,共7页
平原区耕作单元地块细碎化是影响小麦机收效率的重要因素。以河北省定州市韩家庄村为例,从分析平原区耕作单元地块的细碎化特征入手,定量评估了地块面积对小麦机收效率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耕作单元地块合并后小麦机收效率的提... 平原区耕作单元地块细碎化是影响小麦机收效率的重要因素。以河北省定州市韩家庄村为例,从分析平原区耕作单元地块的细碎化特征入手,定量评估了地块面积对小麦机收效率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耕作单元地块合并后小麦机收效率的提升状况。研究发现:平原区耕地以权属细碎化为主,耕作单元地块面积小且分散,地块总体狭长,目前不适合大型农机作业;小麦机收效率受耕地面积影响较大,小麦机收的总作业效率、纯作业效率均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总作业效率理论上可以达到0.430 1 s/m^2,纯作业效率理论上可以达到0.304 9 s/m^2;平原区开展土地整治时,建议切实推行耕作单元地块权属调整及耕地流转,使耕地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可以明显提高小麦机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区 耕作单元 地块 细碎化 机收效率 小麦
下载PDF
河岸水稻缓冲带宽度对排水中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章明奎 方利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可溶态P、NH 4-N和NO 3-N在稻田水平方向的扩散距离较短,一般小于10 m;扩散距离:可溶态P<NH 4-N<NO 3-N.缓冲带宽度(0~90 m)对排水中可溶态P、NH 4-N和NO 3-N的浓度有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随施肥后时间... 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可溶态P、NH 4-N和NO 3-N在稻田水平方向的扩散距离较短,一般小于10 m;扩散距离:可溶态P<NH 4-N<NO 3-N.缓冲带宽度(0~90 m)对排水中可溶态P、NH 4-N和NO 3-N的浓度有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随施肥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宽度大于15 m的水稻缓冲带可显著地降低排水中氮磷的流失,因此在沿河用不施肥的水稻带也可有效地控制氮、磷的流失,替代一般的缓冲带,其机理与湿地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缓冲带 氮磷流失 控制 平原地区
下载PDF
平原地区洪灾风险评价的GIS方法研究——以荆州6县市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詹小国 祝国瑞 文余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8-392,共5页
平原地区因地势低平,水网发达而常遭到洪水的威胁。这种威胁既有来自过境洪水的洪灾,也有来自本地因暴雨引起的涝灾。如何考虑它们两者的相互影响以及洪水灾害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属性,进行洪水风险评价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在地理信息... 平原地区因地势低平,水网发达而常遭到洪水的威胁。这种威胁既有来自过境洪水的洪灾,也有来自本地因暴雨引起的涝灾。如何考虑它们两者的相互影响以及洪水灾害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属性,进行洪水风险评价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8.1支持下,既考虑过境洪水与本地涝灾,也考虑承灾体的易损性(包括人口、交通线与经济),还考虑抗灾能力,以GRID模块的地图代数作为运算手段,用AHP法确定因子的权重,建立了评估平原地区的洪灾风险的计算模型和评价方法,该模型运用于长江中游洪灾风险比较严重的地区——荆州地区的6县市,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地区 洪灾 风险 GIS 荆江
下载PDF
湖北省山区与平原雷电分布及其参数特征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学良 张科杰 +1 位作者 余田野 汪姿荷 《气象科技》 2019年第2期337-348,共12页
为进一步了解山区与平原雷电参数分布特征及其差异,为山区和平原地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ADTD地闪定位系统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监测的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地闪频次、极性、雷电... 为进一步了解山区与平原雷电参数分布特征及其差异,为山区和平原地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ADTD地闪定位系统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监测的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地闪频次、极性、雷电流幅值和波头陡度等参数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山区地闪密度略高于平原地区,平原正地闪百分比稍高于山区,近10年的正地闪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②正地闪平均强度山区比平原大1.16kA,负地闪平均强度山区比平原小3.67kA,平原总地闪平均强度比山区大3.46kA。③总地闪小雷电流幅值(I≤30kA)概率山区比平原大8.9%,大雷电流幅值(I>100kA)概率平原比山区大0.6%。④山区正地闪平均陡度分别比负、总地闪平均陡度大2.44kA/μs和2.31kA/μs,平原正、负、总地闪平均陡度分别比山区大3.41kA/μs、5.77kA/μs和5.64kA/μs。可以得出,山区小雷电流绕击率大于平原,正地闪雷电感应的危害大于负地闪和总地闪;平原地区大雷电流反击率比山区大,雷电感应的危害大于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平原 雷电参数 分布特征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基于农户利用效率的平原和山区耕地利用形态比较 被引量:19
16
作者 廖柳文 高晓路 +3 位作者 龙花楼 汤礼莎 陈坤秋 马恩朴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1-486,共16页
土地利用形态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核心内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是引起土地利用系统变化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深层因素,当前学者从多个视角对耕地利用形态展开了系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从农户层面深入探讨耕地利用隐性形态及其形成机理的研... 土地利用形态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核心内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是引起土地利用系统变化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深层因素,当前学者从多个视角对耕地利用形态展开了系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从农户层面深入探讨耕地利用隐性形态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揭示农户耕地利用隐性形态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为切入点基于平原区寿光市和山区沂源县农户调研数据,从农户家庭劳动力要素变动与农业生产决策视角对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算,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寿光市和沂源县耕地利用效率较低,并且存在地貌类型和农户类型上的差异,平原(寿光市)耕地利用效率要高于山区(沂源县),老年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低于年轻农户。在影响路径方面,农户耕地经营规模、生产要素投入和耕地产出直接影响耕地利用效率,而种植结构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农户 土地利用转型 隐性形态 平原 山区
原文传递
基于北方平原城市特点的雨水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18
17
作者 秦卫峰 张志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38-41,共4页
针对北方平原城市地势平坦、河道水位顶托、夏季降雨集中的特点,对集流时间、汇水面积、径流系数、暴雨重现期、淹没流速、雨水口等几个市政雨水管网设计中的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最佳取值的选取方法,以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关键词 平原城市 雨水系统 集流时间 汇水面积 径流系数
下载PDF
平原区土地整理中的土方量计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超 王秀茹 +1 位作者 郭晓辉 李素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4-87,共4页
土方量计算在土地整理前期工作特别重要,土方量计算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合理性和投资预算,所以土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该文从平原区常用的3种方法:散点法、方格网法和DEM法的计算原理入手,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平原区土方... 土方量计算在土地整理前期工作特别重要,土方量计算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合理性和投资预算,所以土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该文从平原区常用的3种方法:散点法、方格网法和DEM法的计算原理入手,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平原区土方量计算的3种方法的差异,得出方格网法和DEM法比较适合的结论,从而为平原区土地整理中土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区 土地整理 土方量计算
下载PDF
奎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福初 吴彬 +2 位作者 高凡 杜明亮 徐连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63-1671,共9页
奎屯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干旱内陆地区典型的地下水高氟、高砷区,由于该地水资源匮乏,地下水是奎屯河流域农业灌溉、工业及生活供水的主要水源.识别奎屯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演变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对于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该流域地... 奎屯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干旱内陆地区典型的地下水高氟、高砷区,由于该地水资源匮乏,地下水是奎屯河流域农业灌溉、工业及生活供水的主要水源.识别奎屯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演变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对于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该流域地下水资源,保障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评价奎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质量及变化趋势,于2017—2019年采集地下水样品316组,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空间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法、饱和指数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空间分布、水化学特征、演变规律和成因.结果表明:①地下水化学组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的离散型和波动性,山前砾质平原区潜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Na·Ca型,细土平原区潜水为SO_(4)·Cl-Na·Ca型,承压水为HCO_(3)-Na·Ca、HCO_(3)·SO_(4)·Cl-Na型.②地下水中离子主要来源于岩石溶滤与蒸发浓缩作用,其中K^(+)、Na^(+)主要来源于岩盐溶解,SO_(4)^(2-)、Cl^(-)主要来源于蒸发岩溶解,Mg^(2+)和Ca 2+部分来源于蒸发岩溶解,部分来源于硅酸盐和碳酸盐溶解.CaCO_(3)及CaMg(CO_(3))2在细土平原区潜水中呈饱和状态,在承压水及砾质平原区潜水中未饱和,而CaSO_(4)在地下水中均未达饱和.③研究区地下水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作用的强弱程度表现为细土平原区承压水>细土平原区潜水>砾质平原区潜水.研究显示,研究区由南向北离子浓度逐渐增大,蒸发岩溶解为离子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区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成因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总硬度的分布及演化趋势 被引量:17
20
作者 魏秀琴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4期37-39,共3页
针对河南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总硬度总体呈升高趋势的现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地表污水的渗入、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含水层水动力条件改变,是河南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总硬度升... 针对河南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总硬度总体呈升高趋势的现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地表污水的渗入、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含水层水动力条件改变,是河南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总硬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地下水硬度进一步升高,建议采取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重点行业管理与水污染源治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研究和推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分区限量开采地下水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管理 浅层地下水 总硬度 演化趋势 平原地区 河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