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巢对红火蚁的防效评价及对蚂蚁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杰 吕利华 +3 位作者 陈焕瑜 冯夏 周小毛 何余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4-27,共4页
利用触杀性杀虫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试验表明,灌巢后4周,利用有效蚁丘调查法、诱集法和陷捕法评价的防治效果分瘪为100%、100%和61.54%,说明灌巢可在短期内迅速减少红火蚁的蚁丘数、降低活动工蚁数量,防治效果非常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 利用触杀性杀虫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试验表明,灌巢后4周,利用有效蚁丘调查法、诱集法和陷捕法评价的防治效果分瘪为100%、100%和61.54%,说明灌巢可在短期内迅速减少红火蚁的蚁丘数、降低活动工蚁数量,防治效果非常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第一次灌巢13周后,以有效蚁丘调查法和诱集法获得的防效分别为100%、79.22%,说明在秋末冬初用药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效果可维持至少3个月。试验中不同取样方法得出防效变化趋势与有效蚁丘的变化基本一致,诱集法比较适合灌巢等防治红火蚁的田间药效评价和发生监测,陷阱法仅适合蚂蚁生态学的研究。此外,还调查了灌巢后红火蚁入侵绿化地内常见蚂蚁种类及其组成。为我国红火蚁的化学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灌巢 本地蚂蚁 诱集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草甸退化对表栖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龙伟 高艳美 吴鹏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为了查明高寒草甸退化对表栖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于2014年5月、7月和9月利用陷阱法对若尔盖县境内的沼泽草甸、草原草甸、中度退化草甸和重度退化草甸4种生境的表栖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获得表栖节肢动物8364只,隶属... 为了查明高寒草甸退化对表栖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于2014年5月、7月和9月利用陷阱法对若尔盖县境内的沼泽草甸、草原草甸、中度退化草甸和重度退化草甸4种生境的表栖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获得表栖节肢动物8364只,隶属于4纲17目123类(科或属)。优势类群为长跳属(Entomobrya)和球圆跳属(Sphaeridia),其中长跳属仅出现在草原草甸。重度退化草甸表栖节肢动物各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生境,表明高寒草甸退化对表栖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有明显影响。此外,沼泽草甸表栖节肢动物9月的个体数量和丰富度指数高于5月和7月,其他生境均以7月较高,5月和9月较低;中度退化草甸和重度退化草甸的Shannon指数在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Simpson指数仅在重度退化草甸有显著月份差异。不同生境间的月份差异表明,高寒草甸退化还可以影响表栖节肢动物的季节动态。回归分析表明,植物及土壤环境因子对表栖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数量和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退化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群落及土壤环境等因子影响表栖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高寒草甸 表栖节肢动物 多样性 陷阱法
原文传递
棉田及其邻作田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雅辉 郭建英 +1 位作者 万方浩 尉文彬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108,共8页
运用陷阱法对小麦/玉米-棉花、苜蓿-棉花、棉花-棉花3种交错带的棉田及其邻作田共6种类型田块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地表天敌物种组成、数量及多样性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与不同作物邻作的棉田中,每个陷阱全年收集到... 运用陷阱法对小麦/玉米-棉花、苜蓿-棉花、棉花-棉花3种交错带的棉田及其邻作田共6种类型田块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地表天敌物种组成、数量及多样性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与不同作物邻作的棉田中,每个陷阱全年收集到的物种数差异显著,以与小麦/玉米邻作的棉田物种最丰富,为13.3种,与苜蓿邻作和棉棉邻作棉田的物种数分别为10.4和11.7种;每个陷阱全年收集的天敌个体数差异亦显著,以棉棉邻作棉田的最少,平均50.1头,与小麦/玉米和苜蓿邻作棉田分别为75.1和77.6头。3种邻作方式下,棉田地表天敌数量在4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8月底至9月底则呈波动上升趋势。棉田及其邻作苜蓿田或小麦/玉米田天敌数量的季节性波动趋势基本一致,棉田与其邻作田之间地表节肢动物天敌存在迁移。综合6类型田块地表节肢天敌功能团的数量动态,蜘蛛类在各类型田块中长期是优势天敌功能团,尤以6、7、8月数量更大;隐翅甲是次优势天敌功能团。对6类型田块地表节肢天敌的群落特征分析表明,天敌功能团多样性指数H’与物种多样性指数H’显著相关,可用天敌功能团多样性指数H’代替物种多样性指数H’研究天敌群落特征;节肢动物天敌功能团优势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与物种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不完全显著相关。对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群落特征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小麦/玉米邻作、棉棉邻作的两块棉田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群落较为相似;与苜蓿邻作的棉田较为特殊,其多样性指数H’最低(1.425),优势度指数D最高(0.473),均匀度指数J最低(0.7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阱法 地表 节肢动物 天敌 功能团 迁移 多样性
下载PDF
黄顶菊入侵对不同生境地表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宁 付卫东 +2 位作者 张国良 刘玉升 卢爱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6-183,共8页
选择发生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的林地、荒地和沟渠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黄顶菊入侵对地表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调查采用陷阱法,于2012年4月26日—9月17日,每隔2周取样一次,3种生境共捕获地表土壤动物439515头,隶属3门7纲2... 选择发生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的林地、荒地和沟渠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黄顶菊入侵对地表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调查采用陷阱法,于2012年4月26日—9月17日,每隔2周取样一次,3种生境共捕获地表土壤动物439515头,隶属3门7纲21目。蚁科在3种生境中均为优势类群,其余类群的相对多度较小。黄顶菊植株能够为蚁科、等足目、蟋蟀科和蜘蛛目等喜好阴凉湿润环境的地表土壤动物类群提供栖息地,从而对地表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产生影响;且该影响主要与黄顶菊自身的生长状况有关,在长势较弱的林地生境影响较小,而在长势较强的荒地和沟渠生境影响较大,这在黄顶菊生长盛期尤为明显。综上所述,黄顶菊入侵3种生境后可能通过影响微生境小气候从而改变地表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并引起地表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 地表土壤动物 群落 陷阱法
原文传递
多样化种植调控稻田天敌功能团在生境间的移动 被引量:6
5
作者 姚凤銮 尤民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8-967,共10页
为明确多样化种植对稻田天敌功能团在不同作物生境间的移动(或称"跨境移动")的调控作用,于2008—2009年在福建省武夷山利用双向陷阱法、双向透明粘板法和双向马氏网法监测水稻单作系统(RR?)、增种玉米的水稻多作系统(RC)和增... 为明确多样化种植对稻田天敌功能团在不同作物生境间的移动(或称"跨境移动")的调控作用,于2008—2009年在福建省武夷山利用双向陷阱法、双向透明粘板法和双向马氏网法监测水稻单作系统(RR?)、增种玉米的水稻多作系统(RC)和增种大豆的水稻多作系统(RS)中天敌的跨境移动规律。结果表明,2008年,RR?、RC和RS中,跨境移动的蜘蛛物种丰富度分别为9.00、6.25和8.00种,跨境移动的寄生者物种丰富度分别为57.25、42.75和48.00种。2008年和2009年,与RR?相比,RC和RS中跨境移动的天敌功能团物种丰富度均没有显著增加。2008年,RR?、RC和RS中,移入稻田的捕食性昆虫个体数量分别为6.75、9.33和2.67只,移入稻田的蜘蛛个体数量分别为43.58、13.54和18.54只。与RR?相比,除2009年的捕食性昆虫外,2008年和2009年,RC或RS中移入和移出稻田的天敌功能团个体数量无显著增加,表明玉米和大豆很可能不能为稻田天敌提供营养物质或适宜生境促进其个体数量的发展,而收获活动可能促进捕食性昆虫和寄生蜂从玉米田移动到水稻田,但这是否有利于控制害虫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管理 大豆 玉米 陷阱法 马氏网
原文传递
应用诱饵诱集法和陷阱法收集的红火蚁工蚁数量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陆永跃 许益镌 +2 位作者 曾玲 王磊 李宁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0-794,共5页
准确获得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发生程度数据是做好防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明确不同调查方法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为建立该蚁发生程度度量的标准化体系提供依据。本研究比较了应用诱饵诱集法和陷阱法获得的红火蚁工蚁数量,并分析了... 准确获得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发生程度数据是做好防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明确不同调查方法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为建立该蚁发生程度度量的标准化体系提供依据。本研究比较了应用诱饵诱集法和陷阱法获得的红火蚁工蚁数量,并分析了二者的相关性,建立了模型。累计设置了840个诱饵,共诱集到183753头工蚁;设置840个陷阱,共收集工蚁93787头。一年中不同时期诱饵诱集法采集的工蚁数量以4月-6月最多,为285.8头/诱饵;陷阱法是7月-8月,为171.7头/陷阱。诱集法、陷阱法收集到的工蚁数量极显著相关,描述该关系的6个模型分别为Y=0.2693X+27.9010(1月-3月)、Y=0.2309X+22.6450(11月-12月)、Y=0.2818X+61.1160(4月-6月)、Y=0.6219X+28.1070(7月-8月)、Y=0.3067X+32.2510(9月-10月)、Y=0.3635X+32.2510(1月-12月)。本研究结果对建立红火蚁发生程度主要指标的转换体系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诱饵诱集法 陷阱法 工蚁 模型
下载PDF
三种被动式采集方法对甲虫收集效果的比较研究:以香港城门样地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滕备 杨海东 +5 位作者 佟一杰 梁敏轩 张嘉康 李英铭 Benoit Guénard 白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86-1395,共10页
标本标准化采集是昆虫多样性研究的根本。昆虫种类繁多、习性复杂、分布广泛,基于不同的研究目标,昆虫学家会选用不同的采集方法。由于主动式采集方法存在较多干扰因素和重现性差等问题,以飞行阻隔器(flight interception trap,FIT)、... 标本标准化采集是昆虫多样性研究的根本。昆虫种类繁多、习性复杂、分布广泛,基于不同的研究目标,昆虫学家会选用不同的采集方法。由于主动式采集方法存在较多干扰因素和重现性差等问题,以飞行阻隔器(flight interception trap,FIT)、马氏网(Malaise trap,MT)和罐诱(pitfall trap,PT)为代表的被动式采集方法被广泛应用,并在昆虫多样性研究中展现独特的优势。然而关于这些被动式采集方法的收集特点和采集效果等还缺乏系统性研究。本研究选取香港城门13个样点,利用上述3种被动式采集方法共156个采集装备开展为期24天的鞘翅目昆虫采集工作,并通过多样性指数分析、多度分析、体型与食性相关分析、相似性分析以及物种累积曲线分析评估了不同采集方法对甲虫的收集效果。本研究共采集甲虫6,380头,涉及40科197种,分析结果显示:(1)采用不同采集方法获得的物种数量和组成存在差异。从科级和种级的数量来看,FIT(36科,149种)>MT(24科,79种)>PT(17科,60种);在物种组成方面,FIT与PT之间、MT与PT之间区别较大,FIT与MT对应的物种相似度稍高于前两组。(2)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多度分布分析显示:丰富度指数为FIT>MT>PT,优势度指数为FIT>PT>MT,多样性指数为MT>FIT>PT,均匀度指数为MT>PT>FIT。3种方法采集到的甲虫个体数为1头的种较多,个体数超过1头的种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分布较广,优势科的种类较少,但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较高。(3)FIT和PT均采集到了6类食性的甲虫,其中藻食性的缨甲科甲虫仅见于FIT和PT采集方法。(4)物种累积曲线的结果表明3种采集方法效果均较好。3种采集方法各有特点,但FIT采集的综合效果最优。FIT和MT两种方法的结合提升了采集甲虫的种类、食性和体型等方面的覆盖度,更利于对甲虫多样性及类群与生态环境功能互作的研究。3种方法所收集到的甲虫存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虫 多样性 飞行阻隔器 马氏网 罐诱 城门
原文传递
陷阱法的改进及其在稻田蜘蛛取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施波 姚凤銮 +1 位作者 陈少波 尤民生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2-786,共5页
在稻田保水的情况下,使用传统的取样方法调查地面活动的节肢动物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准确监测稻田地面活动节肢动物的物种及其个体数量和时间动态,对陷阱法在水稻田的应用进行了改进。以稻田地面活动的优势种狼蛛(Lycosidae)为监测对象... 在稻田保水的情况下,使用传统的取样方法调查地面活动的节肢动物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准确监测稻田地面活动节肢动物的物种及其个体数量和时间动态,对陷阱法在水稻田的应用进行了改进。以稻田地面活动的优势种狼蛛(Lycosidae)为监测对象,采用改进的陷阱法——"土堆陷阱法"取样,并以常用的吸虫器法作对比,验证土堆陷阱法的应用效果。建议以土堆陷阱法作为稻田地面节肢动物的调查采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肢动物 陷阱 蜘蛛 稻田
原文传递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oil Spider Assemblages in Three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s in Ziwuling, Gansu 被引量:5
9
作者 姜双林 李博萍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9-574,共6页
Soil spiders were pitfall-trapped once every month in three forest vegetation types of Ziwuling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region, Gansu Province from April to October, 2004. A total of 2 164 spiders were collected, bel... Soil spiders were pitfall-trapped once every month in three forest vegetation types of Ziwuling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region, Gansu Province from April to October, 2004. A total of 2 164 spiders were collected, belonging to 43 species in 19 families, captured in 630 pitfall trap collections. Linyphiidae, Gnaphosidae and Lycosodae were found to be the dominant families in all habitat type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soil spider assemblages was different between the three habitats. Ecological indices of diversity, richness and evennes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hree habitats ( P 〈 0.05).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guilds (based on numbers of individuals) varied greatly (P 〈 0.01), which may releet resource availability within habitat types.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t patterns within the assemblages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habitat heterogeneity and vegetation types in order to preserve soil spider bio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spider pitfall trap Community structure Secondary forest
下载PDF
捕食性步甲在玉米与牧草之间的迁移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兆克 杨龙 +2 位作者 张润志 高风娟 周成刚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2-106,共5页
采用陷阱法研究了捕食性步甲在玉米田与牧草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鲁梅克斯Rumex paientia×R.tianschanicus)之间的迁移规律。在以苜蓿带、鲁梅克斯带为边界的玉米田,捕食性步甲大量迁入玉米田,平均是迁出玉米田的1.6倍和2.... 采用陷阱法研究了捕食性步甲在玉米田与牧草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鲁梅克斯Rumex paientia×R.tianschanicus)之间的迁移规律。在以苜蓿带、鲁梅克斯带为边界的玉米田,捕食性步甲大量迁入玉米田,平均是迁出玉米田的1.6倍和2.4倍。而对照田边界为杂草,迁入相对较少。在9月份的大部分时间迁入玉米田的步甲数量均大于迁出玉米田的。因此,苜蓿和鲁梅克斯作为边界植物可以对天敌步甲起到保护作用。建议重视农田边界功能,对田埂、坡地的杂草进行管理,增加边界植物多样性和覆盖物,以提供天敌合适的生境,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甲 陷阱法 苜蓿 鲁梅克斯 迁移
下载PDF
广西花坪SITE100样地甲虫标本照片数据集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盼盼 佟一杰 +5 位作者 曹浩宇 容国森 覃诗晴 杨星科 王国全 白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65-1169,共5页
通过在全球定点布设长期样地,定量评估昆虫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全球选定100个大样地,每个样地统一选用罐诱法、马氏网法和飞行阻隔法三类采集装备,从物种、形态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维度探究... 通过在全球定点布设长期样地,定量评估昆虫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全球选定100个大样地,每个样地统一选用罐诱法、马氏网法和飞行阻隔法三类采集装备,从物种、形态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维度探究全球昆虫多样性格局。花坪被选为全球100个大样地之一。本文的数据集为花坪样地2020年生长季期间的鞘翅目收样结果,历时7个月(2020.05.09–2020.11.23),涵盖10个样点,每个样点包括1套飞行阻隔器、1套马氏网和10个埋罐,平均每周访问全部样点1次。研究期间共采集甲虫8,914头,被划分为563个形态种,涵盖57个科。数据集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各样点每个采集装备每次收样所获得甲虫标本的集体照原图,共计644张,压缩后为照片1.zip;第二部分为标注了形态种编号的甲虫标本的集体照,共计644张,压缩后为照片2.zip;第三部分为甲虫标本数量统计数据,涵盖2020年5月2日至2020年11月23日期间3种采集方式各日期采集甲虫的数量、采集样点的经纬度以及海拔信息,共2个文件,压缩后为数据1.zip;第四部分为甲虫标本高级阶元(科级或亚科级)鉴定信息,共计2个文件,压缩后为数据2.zip。该数据集除了可以用于与其他SITE100样地结果进行联合分析之外,还可用来比较不同栖境中甲虫的类群分布和形态差异,部分类群的背面观图片为后续的几何形态学或者形态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该数据集还是对花坪甲虫多样性的首次定量评估,对于丰富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和了解我国南方昆虫区系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多样性 被动采集 飞行阻隔法 马氏网法 罐诱法
原文传递
萧氏松茎象林间诱捕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少华 杨桂全 +1 位作者 温小遂 施明清 《江西植保》 2009年第1期36-38,共3页
应用纸型诱捕器进行林间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在林间应用诱捕器防治萧氏松茎象以90个?hm2的安装密度为宜,如作为监测手段则以45个/hm2的安装密度为宜。在发生严重的林区安装诱捕器能有效控制萧氏松茎象种群。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 纸型诱捕器 诱捕技术
下载PDF
The nest architecture of the ant, Pheidole oxyops Forel, 1908 (Hymenoptera: Formicidae)
13
作者 LUIZ C. FORTI ROBERTO S. CAMARGO +1 位作者 RICARDO T. FUJIHARA JULIANE F. S. LOPES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37-442,共6页
Pheidole oxyops builds subterranean nests, with an external architecture that is distinctive and easily recognizable by its wide and specific entrance hole, measuring up to 12.2 cm in diameter, denoting a pitfall-trap... Pheidole oxyops builds subterranean nests, with an external architecture that is distinctive and easily recognizable by its wide and specific entrance hole, measuring up to 12.2 cm in diameter, denoting a pitfall-trap. In order to study the nests' internal architecture, seven nests were excavated; four were identified with neutral talc, while the others were cast in cement and then excavated. Measurements were made 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 ing of their structures, and a photographic documentation was obtained as well. The excav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nests are perpendicular relative to the ground, beginning with a cylindrical channel with a mean length of 13.5 cm, containing irregular formations, and whose diameter becomes progressively narrower until the first chamber is formed. As the channel continues, dish-like chambers appear, interconnected by channels that become progressively narrower and longer, while the chambers are arranged at greater distances from each other as nest depth increases. Both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located on the vertical projection of the entrance hole. Nests may reach a depth of up to 5.09 m, with a number of chambers ranging between 4 and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MBERS nest architecture PHEIDOLE pitfall-trap
原文传递
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泗耳河电站对流域小型脊椎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俊忠 邓露修 +1 位作者 赵定 鲜骏仁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56-61,共6页
近年来,水电开发的生态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在中国西南山地,已有研究表明,不断增加的水坝建设正在威胁着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为了量化评估小型水坝建设对当地小型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2010年4月-6月,采用围栏陷... 近年来,水电开发的生态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在中国西南山地,已有研究表明,不断增加的水坝建设正在威胁着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为了量化评估小型水坝建设对当地小型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2010年4月-6月,采用围栏陷阱法,历时60 d,总取样工作量1 140陷阱日,对雪宝顶保护区泗耳河小型电站水坝坝体施工区、上游和下游小型脊椎动物进行调查,共捕获分属3纲5目9科16种共计117只小型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8种29只、爬行类2种25只、哺乳类8种63只。以5%作为判别优势种和稀有种的指标,小鼩鼱(Sorex minutus)、铜蜓蜥(Sphenomorphus indic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华西蟾蜍(Bufo andrewsi)、中华蟾蜍(Bufo bufogargarizans)这5个种为群落优势种。群落中不同物种数量服从负指数分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水坝坝体区域与下游的捕获总数存在显著差异,与上游的捕获物种数存在显著差异。小水坝工程建设对小型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和多度存在显著负面影响。本研究为山区小水坝建设过程影响评估及未来水坝运行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围栏陷阱 群落结构 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退耕还林对地面蜘蛛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润枝 周在豹 +3 位作者 闫国增 田作宝 王朔 李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393-7400,共8页
为探究退耕还林对地面蜘蛛群落的影响,分别于2014和2015年3月—9月期间,采用陷阱法对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退耕还林已2a和3a的林带及相邻原非作物生境林带中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2014年在调查区域共采集地面蜘蛛... 为探究退耕还林对地面蜘蛛群落的影响,分别于2014和2015年3月—9月期间,采用陷阱法对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退耕还林已2a和3a的林带及相邻原非作物生境林带中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2014年在调查区域共采集地面蜘蛛1465头,隶属8科18属32种,2015年共收集地面蜘蛛2186头,隶属10科25属45种;退耕还林以后蜘蛛类群发生改变,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而部分农田蜘蛛消失;2014年原非作物生境林带中地面蜘蛛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都极显著高于退耕还林林带(P<0.01),均匀性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2015年两个林带的多样性指数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匀性指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退耕还林以后第3年新建林带和原非作物生境林带中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近。研究结果表明:顺义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3a以后,新建人工林仍处于生境重建阶段,未完全达到稳定状态,退耕还林以后第3年新建林带中地面蜘蛛群落的稳定性高于第2年。退耕还林通过改变原有农田生态系统的植被种类、结构、人为管理等方式,使原有农田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持续研究退耕还林对地面蜘蛛的类群变化的影响对生境受到干扰后生物群落变化过程的认识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陷阱法 地面蜘蛛 活动密度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Phenology of high-arctic butterflies and their floral resources: Species-specific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被引量:2
16
作者 Toke T.HФYE Anne ESKILDSEN +3 位作者 Rikke R. HANSEN Joseph J.BOWDEN Niels M.SCHMIDT W.Daniel KISSLING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43-251,共9页
Current global warming is particularly pronounced in the Arctic and arthropods are expected to respond rapidly to these changes. Long-term studies of individual arthropod species from the Arctic are, however, virtuall... Current global warming is particularly pronounced in the Arctic and arthropods are expected to respond rapidly to these changes. Long-term studies of individual arthropod species from the Arctic are, however, virtually absent. We examined butterfly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yellow pitfall traps over 14 years (1996-2009) at Zackenberg in high-arctic, north-east Greenland. Specimens were previously sorted to the family level. We identified them to the species level and examined long-term species-specific phenological responses to recent summer wanning. Two species were rare in the samples (Polaris fritillary Boloria polaris and Arctic blue Plebejus gland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phenological responses were therefore restricted to the two most abundant species (Arctic fritillary, B. chariclea and Northern clouded yellow Colias hecla). Our analyses demonstrated a trend towards earlier flight seasons in B. chariclea, but not in C. hecla. The timing of onset, peak and end of the flight season in B. chariclea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snowmelt, July temperature and their interaction, whereas onset, peak and end of the flight season in C. hecla were only related to timing of snowmelt. The duration of the butterfly flight season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temporal overlap with floral resources in both butterfly species. We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yellow pitfall traps are a useful alternative to transect walks for butterfly recording in tundra habitats. More phenological studies of Arctic arthropods should be carded out at the species level and ideally be analysed in context with interacting species to assess how ongoing climate change will affect Arctic biodiversity in the near future [Current Zoology 60 (2): 243-251, 2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TIC ARTHROPOD Flight period GREENLAND pitfall trap Zackenberg
原文传递
应用诱捕器监测萧氏松茎象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小遂 习传军 +1 位作者 曹斌 施明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0-673,共4页
应用诱捕器进行林间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捕试验。连续3年的结果表明,诱捕器能准确地监测萧氏松茎象成虫种群动态。萧氏松茎象成虫活动主要在3月-6月,4月~5月是成虫数量出现的高峰期,8月份成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结果还显示,开展成... 应用诱捕器进行林间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捕试验。连续3年的结果表明,诱捕器能准确地监测萧氏松茎象成虫种群动态。萧氏松茎象成虫活动主要在3月-6月,4月~5月是成虫数量出现的高峰期,8月份成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结果还显示,开展成虫诱捕后的第3年林间萧氏松茎象种群虫口减退率为70.63%。这说明诱捕技术能有效降低萧氏松茎象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释放回捕法研究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林间扩散距离。2006—2007年连续2年诱捕器的回捕率分别为56.25%和45.37%。诱捕器的诱捕范围在150m内,其中以16—60m诱捕成虫的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66.67%和46.94%。这说明成虫运动性不是很强,应用诱捕器来监测和捕杀成虫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 诱捕器 标记释放回捕法 扩散距离
下载PDF
地震解释中构造及其陷阱的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封从军 鲍志东 +1 位作者 孙萌思 朱遂伟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2-67,共6页
为了准确地解释精细构造、研究地下的构造形态和分布,对构造图的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造图能否正确地体现地下的构造形态是识别地下构造形态的关键。本文提出用绝对值法则、"包"子原则快速判断构造图上是否存在构造陷阱... 为了准确地解释精细构造、研究地下的构造形态和分布,对构造图的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造图能否正确地体现地下的构造形态是识别地下构造形态的关键。本文提出用绝对值法则、"包"子原则快速判断构造图上是否存在构造陷阱。根据等值线的绝对值,在构造图上识别构造形态,找出构造高点;将得到的理论构造形态与实际的地震解释剖面对比,平、剖面相结合,验证解释结果的正确性,从而有效地识别构造陷阱。以某油田构造为例,利用法则快速区别了真假构造,剔除了构造陷阱,充分验证了法则的实用性,为快速合理地寻找圈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构造 构造陷阱 构造解释 假构造 圈闭
原文传递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pure and mixed Quercus and Fagus stands as influenced by arthropods in Belgrad Forest,Turkey
19
作者 Meric Caklr Ender Makinec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123-1137,共15页
Arthropod assemblages and decomposition rates were compared in the litter of pure and mixed Quercus(Quercus petraea L.)and Fagus(Fagus orientalis L.)stands.Litter was sampled on a monthly basis for 1 year and stored i... Arthropod assemblages and decomposition rates were compared in the litter of pure and mixed Quercus(Quercus petraea L.)and Fagus(Fagus orientalis L.)stands.Litter was sampled on a monthly basis for 1 year and stored in litterbags of different mesh sizes.The experimental objective was to test the effect of mesh size on litter decomposition,decomposition rates of litter,and diversity of the invertebrate fauna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stands.Decomposition rates were measured by filling three fiber litterbags of different mesh sizes with pure Quercus litter(3 g)left in the pure Quercus stand,and litterbags with Fagus litter(3 g)were left in the pure Fagus stand.Mixed litter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mixing of equal amounts of each litter in the same litterbag and leaving them in the mixed stand.The residual mass of litter from the pure Quercus sta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fine-and coarse-mesh bags than in the medium-mesh bags in pure the Fagus stand.Carbon and nitrogen levels in the pure Quercus litter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mesh sizes at the end of the incubation period.Macroarthropods from 27 taxa were collected from pitfall traps every month.Their relative number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pure and mixed-stand litter samples.Litter-dwelling Isotomidae(Collembola)and Mesostigmata(Acarina),and soil-dwelling Mesostigmata were the most numerous in the mixed stand.It is significant that the abundance of macroarthropods contributed to the mass loss of litter in both the medium and coarse mesh sizes in the mixed stand,but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mass of litter in the pure stands.In the mixed stand,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itter mass loss and total number of microarthropods in all mesh sizes.Mixed-stand litter decomposed more slowly than pure-stand li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mbola(springtails) Mesh size pitfall trap RDA QUERCUS Fagus litter decay
下载PDF
沈阳市北陵公园地表蜘蛛的分类研究
20
作者 吕松宇 陈旭 佟艳丰 《蛛形学报》 2015年第1期41-48,共8页
在辽宁省沈阳市北陵公园采用陷阱法和筛网法收集地表蜘蛛标本,共采集了1300余头标本,经鉴定已定名蜘蛛共34种,隶属于18科30属;其中辽宁省新纪录种20种,中国大陆新纪录种1种,即今立良次蛛Oinimadatei(Oi,1964)。文中列出了北陵... 在辽宁省沈阳市北陵公园采用陷阱法和筛网法收集地表蜘蛛标本,共采集了1300余头标本,经鉴定已定名蜘蛛共34种,隶属于18科30属;其中辽宁省新纪录种20种,中国大陆新纪录种1种,即今立良次蛛Oinimadatei(Oi,1964)。文中列出了北陵公园地表蜘蛛已定名种类名录,并提供了Oiaimadatei(Oi,1964)的特征图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阱法 筛网法 蜘蛛 北陵公园 新纪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