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球场草坪运动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宋桂龙 韩烈保 《中国草地》 CSCD 2003年第1期54-62,共9页
综述了国内外足球场草坪运动质量影响因素的若干研究进展 。
关键词 足球场草坪 运动质量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坪用质量
原文传递
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下螺距对胸部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的体模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袁颖 钟朝辉 +1 位作者 吴天棋 白玫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行胸部CT扫描时,螺距的变化对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 Optima CT680 CT机采用ATCM技术对胸部仿真模体行CT扫描,共进行3组扫描,三组螺距分别为A... 目的探讨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行胸部CT扫描时,螺距的变化对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 Optima CT680 CT机采用ATCM技术对胸部仿真模体行CT扫描,共进行3组扫描,三组螺距分别为A组0.516:1、B组0.984:1,C组1.375:1,各组在不同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级别(10、15、20、25和30)下扫描。记录三组图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tric CT Dose Index,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测量并比较层厚为5 mm的轴位图像的客观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由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层厚为5 mm的轴位图像中的磨玻璃密度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s,GGN)进行主观评分,应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A组在NI为10、15、20、25、30时的CTDIvol分别为8.45、3.17、2.04、1.33、1.00,与B组比较分别降低了22.19%、22.22%、23.60%、20.36%、13.04%,B组和C组比较辐射剂量分别降低了4.2%、-0.1%、0.4%、-0.4%、-2.3%。相同预设NI时,图像客观噪声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螺距对GGN主观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两名观察者的一致性中等或良好。结论胸部CT扫描采用ATCM技术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减小螺距实现辐射剂量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 螺距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客观噪声
下载PDF
飞行器侧摆和前后摆及控制误差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7
3
作者 闫得杰 韩诚山 李伟雄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24-2229,共6页
为了降低飞行器侧摆及前后摆对TDICCD空间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对飞行器侧摆角和前后摆角范围及控制误差的要求,以获取高信噪比和高分辨力图像。根据TDICCD空间相机像移产生机理,给出了侧摆和前后摆引起的像移及像移计算参数的数... 为了降低飞行器侧摆及前后摆对TDICCD空间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对飞行器侧摆角和前后摆角范围及控制误差的要求,以获取高信噪比和高分辨力图像。根据TDICCD空间相机像移产生机理,给出了侧摆和前后摆引起的像移及像移计算参数的数学公式。应用调制传递函数(MTF)作为图像质量的评价依据,确定了满足空间相机成像质量要求的侧摆角和前后摆角范围,分析了飞行器侧摆和前后摆对地面像元分辨力的影响。计算得出,相机成像过程中,当侧摆角和前后摆角的控制误差为0.1°,且侧摆角和前后摆角的视轴角不大于4.8°;或当侧摆角和前后摆角的控制误差为0.05°,侧摆角和前后摆角的视轴角不大于9.5°时,可满足积分级数96级,MTF不小于0.95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于实现,适用于TDICCD空间相机成像质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机 侧摆和前后摆 像移 像质 调制传递函数
下载PDF
螺距的选择对胸腹主动脉夹层320层CT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一 晏子旭 +1 位作者 吴晓峰 张兆琪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螺距的选择对320层CT螺旋扫描模式胸腹主动脉夹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可疑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分为两组,A组(50例)采用螺距为53、B组(50例)采用螺距为95进行胸腹主动脉CTA扫描。使用Toshiba Aquili... 目的:探讨螺距的选择对320层CT螺旋扫描模式胸腹主动脉夹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可疑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分为两组,A组(50例)采用螺距为53、B组(50例)采用螺距为95进行胸腹主动脉CTA扫描。使用Toshiba Aquilion one 320 CT机,120 kV,450 mA,0.35 s/r。选用体部前置滤线器和后置过滤器,重建层厚0.5 mm。应用SPSS 11.5软件分别对A组和B组的CT有效辐射剂量、图像噪声均值进行非配对t检验。结果:A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8.19 mSv,B组为9.52 mSv,较A组有效辐射剂量平均减少50%。A组患者平均扫描时间为9.5 s,B组为4.53 s,较A组扫描时间平均减少5.07 s。A组患者的对比剂总量平均为83.6 ml,B组为71.8 ml,较A组对比剂总量平均减少12 ml。结论:在进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中管电压和管电流恒定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大螺距扫描,可以减少扫描时间、对比剂量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主动脉根部搏动伪影减小,可显示冠状动脉开口及近段,从而达到优化图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距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胸部低剂量CT应用大螺距及高机架转速行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袁颖 吴天棋 钟朝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在胸部低剂量CT扫描时应用大螺距及高机架转速降低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 Optima CT680 CT机对胸部仿真体模进行四组扫描。其中A组螺距比0.984:1,机架旋转时间1.0 s;B组螺距比1.531:1,机架旋转时间1.0 s;C组螺距比0.... 目的探讨在胸部低剂量CT扫描时应用大螺距及高机架转速降低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 Optima CT680 CT机对胸部仿真体模进行四组扫描。其中A组螺距比0.984:1,机架旋转时间1.0 s;B组螺距比1.531:1,机架旋转时间1.0 s;C组螺距比0.984:1,机架旋转时间0.4 s;D组螺距比1.531:1,机架旋转时间0.4s。将获取的图像利用0.625 mm层厚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层厚5 mm,记录每组图像的扫描时间,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并比较轴位5 mm层厚图像的客观噪声。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对5 mm层厚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磨玻璃密度结节(GGN)进行主观评分。结果四组图像,客观噪声及X线剂量基本一致。扫描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9.29 s、6.39 s、3.42 s和2.56 s。各组5 mm层厚轴位图像在对GGN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中等或良好(k>0.4)。多平面重建图像在对GGN主观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中等或良好(k>0.4)。结论胸部低剂量CT检查时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结合大螺距、高机架旋转时间,可有效地降低扫描时间,防止呼吸伪影的产生。MPR图像空间分辨率略有下降,但轴位图像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辐射剂量 螺距比 机架转速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主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孔令燕 梁继祥 +5 位作者 薛华丹 王怡宁 王沄 金征宇 张大明 陈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评价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心电门控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59例临床行全主动脉CTA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1(n=31):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进行扫描,参考管电压为10... 目的评价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心电门控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59例临床行全主动脉CTA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1(n=31):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进行扫描,参考管电压为100 kV,参考管电流为288 m A;(2)组2(n=28):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进行扫描,管电压固定100 kV,参考管电流为288 m A。两组患者均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探测器准直为2×192×0.6 mm,旋转时间为0.25 s;采用大螺距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进行扫描,螺距3.0。两组患者均为静脉团注370 mg I/L的对比剂,后续生理盐水:组1对比剂和生理盐水的剂量及注射速率根据实际管电压值来设定;组2均注射对比剂45 ml,注射速度4.5 ml/s,后续50 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5.0 ml/s。两组患者扫描均采用自动团注跟踪触发技术,选取主动脉起始部放置感兴趣区(ROI),ROI内平均CT值达到100 HU时自动触发扫描,延迟时间6 s。分别计算两组患者主动脉扫描的有效剂量(ED)、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组1扫描ED为(2.48±0.80)m Sv,较组2的(3.15±0.86)m Sv降低21.3%(t=-3.099,P=0.000)。两组患者在主动脉各部位(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腹主动脉起始部及腹主动脉分叉部位)的强化值、噪声、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价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41±0.50)分比(1.39±0.50)分;W=828.5,P=0.837]。结论与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相比,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主动脉CTA扫描中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CT血管成像 大螺距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在大螺距主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继祥 孔令燕 +5 位作者 金征宇 王沄 薛华丹 王怡宁 张大明 陈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评价第3代双源CT在大螺距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59例临床行全主动脉CTA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组1(n=28):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探测器宽度为2×192×0.6 mm,旋转时间... 目的评价第3代双源CT在大螺距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59例临床行全主动脉CTA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组1(n=28):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探测器宽度为2×192×0.6 mm,旋转时间为0.25 s。(2)组2(n=31):在第2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探测器准直为2×128×0.6 mm,旋转时间为0.28 s。两组患者均采用大螺距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进行扫描,螺距3.0,管电压10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调节技术,参考管电流为288 m A。患者均静脉团注370 mg I/ml的对比剂45 ml,注射速度4.5 ml/s,后续50 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5.0 ml/s。扫描采用自动团注跟踪触发技术,选取主动脉起始部放置感兴趣区(ROI),ROI内平均CT值达到100 HU时自动触发扫描,延迟时间6 s。分别计算两组患者主动脉扫描的有效剂量(ED)、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组1扫描ED为(3.15±0.86)m Sv,较组2的(3.91±0.60)m Sv降低了19.44%(t=-3.989,P=0.000)。两组主动脉各部位的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39±0.50)分比(1.45±0.51)分;W=814.5,P=0.651]。结论与第2代双源CT相比,第3代双源CT进行大螺距主动脉CTA扫描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放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CT血管成像 大螺距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煤沥青对我国铝用炭阳极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罗英涛 王平甫 贾鲁宁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35,共5页
论述了国产铝电解炭阳极用煤沥青的现状和最新趋势 ,研讨了煤沥青对炭阳极质量的影响 ,指出我国炭阳极用煤沥青存在的技术标准与大型预焙阳极技术不适宜、质量波动、科研滞后等问题 。
关键词 煤沥青 炭阳极 质量 铝电解 技术标准
下载PDF
多层面CT机 被引量:7
9
作者 余晓锷 康立丽 杨俊杰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23-229,共7页
对目前商品化的四类多层面CT机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多层面CT机部分概念的新内涵。
关键词 多层面CT机 螺螺 插值方法 图像质量 医用仪器
下载PDF
纳米线距标准样片的研制和表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晓青 李锁印 +2 位作者 赵琳 梁法国 孙虎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54-760,共7页
论述了线距标准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类测量仪器校准中的重要性和作为标准物质的基本要求,指出了纳米线距标准物质的研制和表征在纳米量值溯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制作工艺优化研制出了线距标称值为100nm的纳... 论述了线距标准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类测量仪器校准中的重要性和作为标准物质的基本要求,指出了纳米线距标准物质的研制和表征在纳米量值溯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制作工艺优化研制出了线距标称值为100nm的纳米线距标准样片。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样片的表面质量进行初检,利用CD-SEM对样片的表征考核区域进行了均匀性和长期稳定性的测量以及对线距尺寸进行定值,同时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201710001纳米线距标准样片的对比度良好、线条平直,均匀性和稳定性均小于2nm,且线距尺寸具有溯源性,可作为校准SEM类测量仪器图像放大倍率和图形畸变的标准物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距 CD-SEM 制作工艺 质量参数 均匀性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螺距对颈部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王晨思 洪瑶 +5 位作者 方慧敏 丁雪璐 杨怡帆 田香宝 陈文静 王永胜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09-315,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螺距对颈部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临床进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共120例,男性52例,女性68例,年龄在45~86岁,平均年龄66.76岁。根... 目的:研究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螺距对颈部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临床进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共120例,男性52例,女性68例,年龄在45~86岁,平均年龄66.76岁。根据不同螺距使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配到A、B、C三组,A组为0.8螺距共40例、B组为1.0螺距共40例、C组为1.2螺距共40例。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3组间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扫描总时长;3组间的颈动脉分叉处以及同层的颈静脉、胸锁乳突肌的CT值、SD值、SNR、CNR;3组间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设备自动生成的TDLP以及计算得出的ED。采用Kappa检验法,检验两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结果:3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无统计学差异,机器自动生成TDLP以及计算得出的ED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颈动脉分叉处CT值、同层胸锁乳突肌CT值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颈动脉分叉处SD、SNR、CNR及同层胸锁乳突肌SD值有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同层颈静脉CT值、扫描总时长有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颈动脉评分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修正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前提下,可有效减少辐射剂量,即使采用不同螺距也不会增加或减少辐射剂量,但是随着螺距的增大,扫描时间更短,可有效减少静脉对图像质量的干扰、减少运动伪影,从而提升颈部CTA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CTA 螺距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探测器宽度与螺距对胸部CT检查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邵培育 卢俊鸿 苏小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15期93-95,共3页
目的:探究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应用不同探测器的宽度与螺距对胸部CT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行胸部CT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飞利浦Brilliance iCT型128排(256层)CT进行检查,根据检... 目的:探究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应用不同探测器的宽度与螺距对胸部CT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行胸部CT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飞利浦Brilliance iCT型128排(256层)CT进行检查,根据检查中不同探测器宽度、螺距参数进行分组,A组(探测器宽度40mm,螺距0.984)、B组(探测器宽度40mm,螺距1.375)、C组(探测器宽度80mm,螺距0.984)、D组(探测器宽度80mm,螺距1.375)各30例,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范围均为肺尖部至肺底。比较各组主观、客观图像质量评分,并记录各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以及各组扫描检查时间。结果:B组、D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明显优于A组、C组(P<0.05)。B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显著低于D组(P<0.05)。D组扫描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与其他参数相比,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应用探测器宽度40mm、螺距1.375参数进行胸部CT扫描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并可减少辐射剂量。而应用探测器宽度80mm、螺距1.375能够缩短扫描时间,但其辐射剂量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检查 探测器宽度 螺距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不同铅门宽度和螺距对宫颈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强 邱杰 +5 位作者 全红 庞廷田 杨波 刘峡 刘楠 董婷婷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12期47-52,共6页
目的:在宫颈癌患者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设置不同的铅门宽度和螺距,研究其与计划质量和治疗时间的关系,从而得到铅门宽度和螺距的最佳组合。方法:随机抽取7例宫颈癌患者,按照3种铅门宽度(1 cm、2.5 cm和5 cm)与3种螺距(0.287、0.4... 目的:在宫颈癌患者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设置不同的铅门宽度和螺距,研究其与计划质量和治疗时间的关系,从而得到铅门宽度和螺距的最佳组合。方法:随机抽取7例宫颈癌患者,按照3种铅门宽度(1 cm、2.5 cm和5 cm)与3种螺距(0.287、0.43和0.86)的相互组合方式进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并进行计划评估。结果: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铅门宽度,PCTV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和治疗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螺距与治疗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2),危及器官受量均在剂量限制范围内。结论:铅门宽度和螺距越小,靶区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越好,危机器官受量越低;铅门宽度越小,治疗时间越长。螺距对治疗时间影响不大,5 cm铅门宽度和0.43螺距组合的治疗计划治疗时间较短,治疗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铅门宽度 螺距 宫颈癌 计划质量 治疗时间
下载PDF
轻声音节的语音模糊性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洁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1,共2页
轻声作为语言中常见的一种语音现象,是最具模糊性特征的。本文通过对其定义、调值、音质及其在口语运用中音节的模糊性分析,论证模糊性是轻声的根本属性,从语音的一个侧面补充论证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 模糊性 轻声 调值 音质
下载PDF
大螺距联合FAST CARE技术在肺部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张葳 孙建男 金晓宇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究应用大螺距联合FAST CARE扫描模式在肺部成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方法:对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大庆油田总医院行肺平扫检查的13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A组常规扫描条件,B组为大螺距联合FAST CARE扫描条件,C... 目的:探究应用大螺距联合FAST CARE扫描模式在肺部成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方法:对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大庆油田总医院行肺平扫检查的13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A组常规扫描条件,B组为大螺距联合FAST CARE扫描条件,C组为低管电流扫描条件。每组44例患者,分别测量3组图像的CT值及噪声并计算信噪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的测量值、扫描时间、辐射剂量指标等,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及主观评价。结果:大螺距联合FAST CARE模式的扫描时间、CTDIvol、DLP及ED值均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组,B组的平均ED值为(1.30±0.04)mSv,辐射剂量较常规扫描模式下降约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方面,B组与A组的SNR、SD值及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C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螺距联合FAST CARE扫描模式既能降低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螺距 双源CT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低千伏大螺距及迭代重建联合技术128层双源下肢静脉CTV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文珍 刘圣华 +2 位作者 杨春霞 王丽萍 殷信道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9期80-84,共5页
目的比较128层双源CT下肢静脉成像120 kVp标准螺距与100 kVp大螺距联合迭代重建两种扫描技术血管强化程度、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之间的差异。方法60例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静脉曲张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患者,扫描方式为100 kVp,大螺距(3... 目的比较128层双源CT下肢静脉成像120 kVp标准螺距与100 kVp大螺距联合迭代重建两种扫描技术血管强化程度、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之间的差异。方法60例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静脉曲张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患者,扫描方式为100 kVp,大螺距(3.2),迭代重建;B组,30例患者,120 kVp,标准螺距(1.0),滤过反投影法重建。比较两组下腔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血管强化程度、图像噪声、图像质量评分和辐射剂量。结果下腔静脉、股静脉及腘静脉的血管强化程度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比B组高。A组较B组图像噪声高,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平均剂量长度乘积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226.2±9.60)mGy·cm,B组:(797.2±96.8)mGy·cm,P<0.001]。结论低千伏、大螺距联合迭代重建双源CT下肢静脉成像技术可以获得满足诊断用图像,提高血管强化程度,并且大幅降低放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螺距 低千伏 CT静脉成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螺距的选择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秀红 白秋云 李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螺距的选择对64层CT螺旋扫描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胸部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COPD)患者100例,分为两组,A组(50例)采用螺距为0.984、B组(50例)采用螺距为1.375进行胸部CT扫描。使用GE Lightspeed sys#vct 64... 目的探讨螺距的选择对64层CT螺旋扫描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胸部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COPD)患者100例,分为两组,A组(50例)采用螺距为0.984、B组(50例)采用螺距为1.375进行胸部CT扫描。使用GE Lightspeed sys#vct 64层CT机,120kV,200mA,层厚5mm,0.8s/r。应用SPSS11.5软件分别对A组和B组的CT图像运动伪影出现率进行χ~2检验,两组间图像质量比较、噪声比较、扫描时间进行t检验。结果 A组患者出现伪影17例,B组4例,较A组减少26%。A组患者平均扫描时间为7s,B组为5.3s,较A组扫描时间平均减少1.7s。结论在进行COPD胸部CT检查中,管电压和管电流恒定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大螺距扫描,可以减少扫描时间、降低辐射剂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呼吸运动伪影减少,从而达到优化图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螺距 图像质量 伪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80kV管电压联合SAFIRE技术应用于大螺距胸主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丹 周嘉慧 +1 位作者 周祖华 贾崇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评估并比较80k V低管电压联合SAFIRE技术大螺距胸主动脉CT成像(CTTA)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怀疑患有胸主动脉疾病、20kg/m2<BMI≤25kg/m2的60例患者实施前瞻性大螺距CTTA,A组(30例,管电压80k V),B组(30例,管电压100k ... 目的评估并比较80k V低管电压联合SAFIRE技术大螺距胸主动脉CT成像(CTTA)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怀疑患有胸主动脉疾病、20kg/m2<BMI≤25kg/m2的60例患者实施前瞻性大螺距CTTA,A组(30例,管电压80k V),B组(30例,管电压100k V),两组螺距均为3.2,管电流采用CARE Dose 4D技术,并分别进行SAFIRE、FBP重建。比较相同管电压下SAFIRE算法与FBP重建的图像质量;并比较A组SAFIRE算法与B组FBP重建的胸主动脉图像CT值、噪声(SD)、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A、B两组内SAFIRE技术较FBP重建的图像质量明显提高;A组SAFIRE的图像噪声高于B组FBP重建(42.4±9.6)HU、(29.8±6.8)HU,P<0.01),但两组的SNR分别为(15.5±3.1、15.8±3.2,P>0.05)、CNR分别为(14.5±2.9、14.3±2.8,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0.79±0.09)m Sv、(1.72±0.13)m Sv,A组较B组降低了约56%。结论与100k V管电压、FBP重建相比,应用80k V管电压联合SAFIRE技术进行CTTA扫描,能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大大降低有效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 大螺距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谈国产石墨电极质量问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解胜利 张鑫 刘明非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5-38,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几种石墨电极不同热处理阶段的检测对比分析发现 ,国产电极在生坯阶段内在结构的“先天不足”是导致成品电极自身上多个测试点的各项理化指标相差悬殊的主要原因 ;产品的内部孔形状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其最终质量 ;从SEM图象显... 通过对国内外几种石墨电极不同热处理阶段的检测对比分析发现 ,国产电极在生坯阶段内在结构的“先天不足”是导致成品电极自身上多个测试点的各项理化指标相差悬殊的主要原因 ;产品的内部孔形状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其最终质量 ;从SEM图象显示 ,在国产电极折断的断口面上存有从另一断面内拔出的完整无损的骨料颗粒现象 ,反映出国内粘结剂、浸渍剂质量还不能满足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结构 沥青 质量 石墨电极 粒结剂 浸渍剂
下载PDF
Non-enhanced Low-tube-voltage High-pitch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of the Abdomen and Pelvis 被引量:3
20
作者 Hao Sun Hua-dan Xue +5 位作者 Zheng-yu Jin Xuan Wang Yu Chen Yong-lan He Da-ming Zhang Liang Zhu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14-220,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e quality, radiation dose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low-tube-voltage high-pitch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 with 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 for no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e quality, radiation dose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low-tube-voltage high-pitch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 with 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 for non-enhanced abdominal and pelvic scans. Methods This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approved p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64 patients who gave written informed consent for additional abdominal and pelvic scan with DSCT in the period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2012. The patients underwent standard non-enhanced CT scans(protocol 1) [tube voltage of 120 k Vp/pitch of 0.9/filtered back-projection(FBP) reconstruction] followed by high-pitch non-enhanced CT scans(protocol 2)(100 k Vp/3.0/SAFIRE). The total scan time, mean CT number, signal-to-noise ratio(SNR), image quality, lesion detectability and radiation dos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protocols. Results The total scan time of protocol 2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protocol 1(1.4±0.1 seconds vs. 7.6±0.6 seconds, P<0.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rotocol 1 and protocol 2 in mean CT number of all organs(liver, 55.4±6.3 HU vs. 56.1±6.8 HU, P=0.214; pancreas, 43.6±5.9 HU vs. 43.7±5.8 HU, P=0.785; spleen, 47.9±3.9 HU vs. 49.4±4.3 HU, P=0.128; kidney, 32.2±2.3 HU vs. 33.1±2.3 HU, P=0.367; abdominal aorta, 44.8±5.6 HU vs. 45.0±5.5 HU, P=0.499; psoas muscle, 50.7±4.1 HU vs. 50.3±4.5 HU, P=0.279). SNR on images of protocol 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rotocol 1(liver, 5.0±1.2 vs. 4.5±1.1, P<0.001; pancreas, 4.0±1.0 vs. 3.6±0.8, P<0.001; spleen, 4.7±1.0 vs. 4.1±0.9, P<0.001; kidney, 3.1±0.6 vs. 2.8±0.6, P<0.001; abdominal aorta, 4.1±1.0 vs. 3.8±1.0, P<0.001; psoas muscle, 4.5±1.1 vs. 4.3±1.2, P=0.012). The overall image noise of protocol 2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rotocol1(9.8±3.1 HU vs. 11.1±3.0 HU, P<0.001). Image quality of protocol 2 was good but lower than that of protocol 1(4.1±0.7 vs. 4.6±0.5, P<0.001). Protocol 2 perceived 229 of 234 lesions(97.9%) that were detected in protocol 1 in the abdomen and 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pitch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imagequality radiation DO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