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CO_2萃取红松仁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萍 杨金龙 李大婧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57-59,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进行了红松仁油萃取的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物料破碎情况对油得率的影响,适宜的萃取条件为:压力为30MPa,温度为45℃,时间为180min,物料破碎情况为压片破碎。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红松仁油 实验研究 植物药 萃取温度 萃取时间 萃取压力
下载PDF
松仁油对高脂小鼠体重、血脂水平以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荣 陈秀丽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松仁油对喂食高脂饲料小鼠体重、血脂水平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高脂饲料(20%猪油和80%基础饲料,HF)及高脂饲料加松仁油(20%松仁油和80%高脂饲料,SHF)饲喂小鼠。于45d和90d测体脂含量及血脂水平,并取脑和肝脏制成匀浆... 目的探讨松仁油对喂食高脂饲料小鼠体重、血脂水平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高脂饲料(20%猪油和80%基础饲料,HF)及高脂饲料加松仁油(20%松仁油和80%高脂饲料,SHF)饲喂小鼠。于45d和90d测体脂含量及血脂水平,并取脑和肝脏制成匀浆液测丙二醛(MDA)、脂褐质(L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松仁油可影响小鼠体重并使高脂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提示松仁油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与正常组比,高脂小鼠脑和肝组织的CAT、总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MDA和LP含量显著升高,提示高脂饲料可促进小鼠脑和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松仁油组与高脂组比,小鼠脑和肝组织的CAT、总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提示松仁油可降低因高脂饲料引起的小鼠脂质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仁油 体重 血脂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松籽油对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蔡秀成 王力光 +2 位作者 邢立新 郭英 马文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4-56,共3页
观察在高脂血症形成过程中松籽油对大鼠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在高脂饲料中加入6%的松籽油喂饲Wistar雄性大鼠三周,使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LDL-C与高密度脂蛋... 观察在高脂血症形成过程中松籽油对大鼠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在高脂饲料中加入6%的松籽油喂饲Wistar雄性大鼠三周,使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DL-C)比值(LDL-C/HDL-C)、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的升高作用和HDL-C/TC比值的降低程度得到减轻。高脂摄入使大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增加,但松籽油组大鼠肝脏LPO水平低于月见草油组。提示松籽油有利于调节血脂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籽油 调脂作用 营养价值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松仁油对小鼠脂肪组织中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荣 王向宏 +1 位作者 杨艳梅 陈秀丽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松仁油对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基础饲料、高脂饲料(20%猪油和80%基础饲料HF)及高脂饲料加松仁油(20%松仁油和80%高脂饲料SHF)饲喂小鼠,记录体重调整饲喂量,于45d和90d时取睾周脂肪,以RT-PCR法测定酰基CoA合成酶... 目的探讨松仁油对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基础饲料、高脂饲料(20%猪油和80%基础饲料HF)及高脂饲料加松仁油(20%松仁油和80%高脂饲料SHF)饲喂小鼠,记录体重调整饲喂量,于45d和90d时取睾周脂肪,以RT-PCR法测定酰基CoA合成酶(ACS)、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激素敏感脂肪酶(HS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45d时,SHF组与基础组比,ACSmRNA、FATPmRNA、HSLmRNA和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24.2%、8.8%、10.9%、21.6%。90d时,SHF组与基础组比,ACSmRNA、FATPmRNA、HSLmRNA和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19.6%、25.7%、60.1%、13.1%;HF组与基础组比ACSmRNA、FATPmRNA、HSLmRNA和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27.9%、41.7%、51.1%、23.9%。结论松仁油在调节脂质代谢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仁油 脂代谢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冰 李次力 李宏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本文研究了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结果表明以CMC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单甘酯和蔗糖酯为乳化剂制备的微胶囊化红松仁油粉末油脂,在壁材含量为5%、壁材比(CMC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3、乳化剂含量为0.3%、红松仁油与壁材的质量比0.25~... 本文研究了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结果表明以CMC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单甘酯和蔗糖酯为乳化剂制备的微胶囊化红松仁油粉末油脂,在壁材含量为5%、壁材比(CMC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3、乳化剂含量为0.3%、红松仁油与壁材的质量比0.25~0.5时,喷雾干燥的微胶囊化率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仁油 微胶囊化 乳化工艺 乳化稳定性 粉末油脂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水酶法提取松子油的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杨 江连洲 +4 位作者 王胜男 李丹丹 齐宝坤 王梅 刘琪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5,共6页
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对松子仁进行水解,提取松子油,试验以总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酶解温度,加酶量,料液比,酶解pH和酶解时间5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用响应面法进行了优化。上述影响因素中,酶解温度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他... 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对松子仁进行水解,提取松子油,试验以总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酶解温度,加酶量,料液比,酶解pH和酶解时间5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用响应面法进行了优化。上述影响因素中,酶解温度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他依次为加酶量,料液比,酶解pH,酶解时间。本试验优化后得到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1.97%,温度51℃,时间3.0 h,料水比1∶5,pH 8.4,松子总油提取率可达89.12%。测定松子油的5种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棕榈酸3.89%,硬脂酸1.53%,油酸19.44%,亚油酸50.09%,亚麻酸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碱性蛋白酶 松子油 响应面 脂肪酸
下载PDF
松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朱雪梅 阮霞 +3 位作者 胡蒋宁 熊华 邓泽元 彭海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5-68,共4页
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松仁油的总脂肪酸组成及其上位置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松仁油主要含有亚油酸(46.29%)、油酸(26.68%)和松籽油酸(13.84%)。sn2位置上的亚油酸(66.84%)和油酸(28.33%)含量高于sn1,3上的含量,但是Δ5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 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松仁油的总脂肪酸组成及其上位置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松仁油主要含有亚油酸(46.29%)、油酸(26.68%)和松籽油酸(13.84%)。sn2位置上的亚油酸(66.84%)和油酸(28.33%)含量高于sn1,3上的含量,但是Δ5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Δ5-PUFA)主要分布在sn1,3位置上。Δ5-PUFA的存在和它们选择性地分布在sn1,3位等特点是包括红松籽油在内主要松属植物果实油脂的特点。松籽油主要由12种甘油三酯组成,其中含量比较多的是LLPi(24.13%),OLL/LOL(17.87%)和LOPi(14.32%)。我们还对植物甾醇和维生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松籽油含有141.64mg/100g的总植物甾醇和23.63mg/100g的总生育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仁油 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位置分布 甘油三酯 植物甾醇 生育酚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松籽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胡滨 陈一资 +2 位作者 杨勇 李诚 苏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9,共8页
以松籽为原料,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松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为影响因素,以松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回归旋转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并采用GC—MS对松籽油脂肪酸组成... 以松籽为原料,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松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为影响因素,以松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回归旋转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并采用GC—MS对松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松籽经粉碎过40目筛,无水乙醇和石油醚(60~90℃)体积比1:2,在微波功率480W、提取时间19min、液料比10:1条件下,松籽油得率可达57.79%。松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达到43.90%和22.03%。微波辅助提取松籽油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籽油 微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红松籽油调节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振宇 陈小强 《特产研究》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红松籽油对老龄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22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高脂对照组和三个松籽油处理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饲喂高脂饲料,同时,3个松籽油处理组分别饲喂2.0g/kg.d、4.0... 目的:探讨红松籽油对老龄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22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高脂对照组和三个松籽油处理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饲喂高脂饲料,同时,3个松籽油处理组分别饲喂2.0g/kg.d、4.0g/kg.d、8.0g/kg.d剂量的松籽油,连续饲喂8周,每周称量1次各组平均体重。饲喂4周后,取尾血,测定血清中的血脂和血糖(BloodGlucose)。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总胆固醇(TC)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表明高脂模型建立成功。松籽油处理对大鼠体重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与高脂对照组比较,松籽油处理组血清B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显著差异(P>0.05),而4.0g/kg.d剂量组可以明显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P<0.05),但8.0g/kg.d剂量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高脂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红松籽油具有一定调节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籽油 血脂调节作用 高脂血症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甘油三酯
下载PDF
冷榨红松籽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默馨 王妍 +3 位作者 周晓丹 刘晶 常云鹤 于殿宇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81,共3页
对红松籽油的冷榨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得到冷榨红松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最佳参数为:粉碎后粒度16目,压榨压力4 MPa,水分含量4%。经验证按此参数试验得到的出油率为51.1%。此工艺下制得松籽油碘值高达143.0 gI∕100 g,其... 对红松籽油的冷榨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得到冷榨红松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最佳参数为:粉碎后粒度16目,压榨压力4 MPa,水分含量4%。经验证按此参数试验得到的出油率为51.1%。此工艺下制得松籽油碘值高达143.0 gI∕100 g,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09%,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是一种"天然绿色"的榨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籽油 冷榨法 出油率 反式脂肪酸
原文传递
长白山红松籽油的提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静波 程婉露 +4 位作者 姚志新 王作昭 张燕 陈丽媛 曹欣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9-244,共6页
以长白山红松籽为原料,采用机械液压冷榨法萃取红松籽油,考察了上限压力、榨油温度、压榨周期、停歇周期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液压冷榨法萃取红松籽油的最佳条件:上限压力为15MPa,温度为45℃,榨油周期为4min,停息周期为9min,在此条件... 以长白山红松籽为原料,采用机械液压冷榨法萃取红松籽油,考察了上限压力、榨油温度、压榨周期、停歇周期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液压冷榨法萃取红松籽油的最佳条件:上限压力为15MPa,温度为45℃,榨油周期为4min,停息周期为9min,在此条件下,红松籽油出油率为60.3%。对冷榨法萃取的红松籽油进行了脂肪酸成分分析,共测定出8种脂肪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二十碳三烯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烯酸、二十碳酸,其含量分别为其含量分别为4.08%、18.13%、11.48%、2.39%、0.87%、0.88%、1.04%、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籽油 冷榨法 脂肪酸 GC—MS
下载PDF
减压-超声波联用提取红松籽油动力学模型及油脂组成、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凤娟 夏晓雨 +2 位作者 张娜 符群 郭庆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0-117,共8页
为探究减压-超声联用技术对红松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考察提取出的红松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红松籽油得率为指标,在减压-超声波联用提取红松籽油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不同超声波功率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对红松籽油提取效果... 为探究减压-超声联用技术对红松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考察提取出的红松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红松籽油得率为指标,在减压-超声波联用提取红松籽油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不同超声波功率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对红松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提取过程进行模型拟合并验证。测定减压-超声波联用提取的红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测定其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 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nic acid,ABTS)自由基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最适提取溶剂,在真空度0.08~0.09 MPa条件下,超声波提取红松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210 W、料液比1:7(g:mL)、超声温度45℃、超声处理时间25 min,此条件下松籽油得率为(53.01%±0.30%)。试验选取的四种动力学模型中,玻尔兹曼模型更好的拟合减压-超声波联用提取动力学过程(R^2≥0.9798)。提取的红松籽油含有46.27%的亚油酸,28.95%的油酸以及13.26%的皮诺敛酸。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红松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8.20±0.77)mg/mL、(7.74±0.06)mg/mL。减压-超声波联用通过降低容器内压强,减少溶液间分子压力,进而降低提取过程中的能耗,缩短提取时间,降低提取温度,有利于保护热敏性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超声波联用 红松籽油 动力学 脂肪酸 抗氧化
下载PDF
松籽油的精炼工艺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婉莹 刘俊渤 +1 位作者 唐珊珊 常海波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1-738,745,共9页
以松籽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松籽油精炼的工艺和条件,同时对精炼松籽油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40℃,加酸量4.0%,搅拌时间30 min;脱酸最佳工艺条件为碱炼温度80℃,碱液... 以松籽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松籽油精炼的工艺和条件,同时对精炼松籽油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40℃,加酸量4.0%,搅拌时间30 min;脱酸最佳工艺条件为碱炼温度80℃,碱液浓度8%,超碱量0.25%,碱炼时间40 min;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与活性白土复合脱色剂(1∶1),脱色剂用量7%,脱色温度70℃,脱色时间30 min;精炼后松籽油酸值和过氧化值较低,主要脂肪酸为9种,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约为87.58%,其中亚油酸相对含量在4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籽油 脱胶 脱色 脱酸 脂肪酸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对红松油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振宇 李宏菊 +1 位作者 郭庆启 朱宏亮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81,共4页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红松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温度和料液比等条件对红松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红松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研究发现:提取时间、温度和料液比对红松油...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红松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温度和料液比等条件对红松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红松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研究发现:提取时间、温度和料液比对红松油得率均有影响,红松油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温度为62℃、提取时间为8.5 h、料液比1∶20,红松油的最大得率为5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油 提取工艺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双酶法提取红松籽油及其抗氧化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琪 韦家辉 +5 位作者 盛智丽 王金萍 刘俊梅 王君 李晓玉 杨雨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3,共7页
红松籽油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并具有多种生物功能,但其生物利用度差、附加值低,成为其发展瓶颈。以红松籽仁为原料并以提油率和皮诺敛酸的量为指标,经超声波处理,蜗牛酶水解单因素试验,并通过响应面试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红松籽油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并具有多种生物功能,但其生物利用度差、附加值低,成为其发展瓶颈。以红松籽仁为原料并以提油率和皮诺敛酸的量为指标,经超声波处理,蜗牛酶水解单因素试验,并通过响应面试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松籽油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加酶量2 364.00 U/g、温度51.00℃、时间3.00 h、pH 8.40;蜗牛酶加酶量为39.00 mg/(10 g松子乳)、温度44.00℃、时间1.00 h、pH 7.00、料水比1∶5(g/m L),在此条件下,红松籽油得率可以达到93.87%,皮诺敛酸的量为855.77 mg/(10 g松子乳),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的研究结果。同时,在最优条件下,红松籽油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为8.52 mg/mL,而且红松籽油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紫苏籽油等其他植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籽油蜗牛酶 响应面 皮诺敛酸 抗氧化
下载PDF
红松籽油的提取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平 王劲 李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40,共8页
红松籽油是一种天然植物油,因富含油酸、亚油酸和皮诺敛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而闻名。已证明红松籽油具有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抗炎、抗氧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红松籽油的提取方法和药理作... 红松籽油是一种天然植物油,因富含油酸、亚油酸和皮诺敛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而闻名。已证明红松籽油具有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抗炎、抗氧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红松籽油的提取方法和药理作用,并就其在食用油、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籽油 生物活性 提取方法
下载PDF
刺玫籽油与2种可食用植物油的品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17
作者 于晓瑾 刘采艳 +3 位作者 张萌 王硕 袁旭 韩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4期17-22,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刺玫籽油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与可食用的红松仁油、花生油的差异性。方法:从理化性质、主要成分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刺玫籽油与花生油、红松仁油的差异性。结果:相比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刺玫籽油具有较低的过氧化值... 目的:比较分析刺玫籽油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与可食用的红松仁油、花生油的差异性。方法:从理化性质、主要成分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刺玫籽油与花生油、红松仁油的差异性。结果:相比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刺玫籽油具有较低的过氧化值、高碘值,而酸值与皂化值无显著性差异。刺玫籽油的α-亚麻酸及亚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油酸含量显著高于花生油而低于红松仁油;刺玫籽油含有多酚及生育酚的量均显著高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但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发现,刺玫籽油清除ABTS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且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刺玫籽油清除超氧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强于花生油,弱于红松仁油,但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刺玫籽油的还原力均强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相较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刺玫籽油更具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优势,可为刺玫籽油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玫籽油 花生油 红松仁油 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红松子油中皮诺敛酸的纯化及降脂活性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晶 寇萍 +5 位作者 秦启萍 于良 赵雪莲 王希清 杨雨春 付玉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4-640,共7页
以红松子油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合法纯化皮诺敛酸,通过脂肪酸与尿素的比例、尿素与乙醇的比例、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等因素对皮诺敛酸含量及产率的影响,优化了尿素包合法的工艺参数,最终确定了皮诺敛酸的最佳纯化条件为:脂肪酸与尿素的比例... 以红松子油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合法纯化皮诺敛酸,通过脂肪酸与尿素的比例、尿素与乙醇的比例、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等因素对皮诺敛酸含量及产率的影响,优化了尿素包合法的工艺参数,最终确定了皮诺敛酸的最佳纯化条件为:脂肪酸与尿素的比例为1∶6.5(w/w),尿素与90%乙醇的比例为1∶4(w/v),包合温度为-10℃,包合时间12h。在上述条件下,经GC-MS检测获得了纯度为58.3%的皮诺敛酸,回收率为51.8%,经二次尿素包合纯化后可获得纯度为72.5%的皮诺敛酸,回收率为64.7%。为了评估皮诺敛酸的降脂活性,以油酸诱导HepG2细胞成脂,最终确定40μmol·L^-1的皮诺敛酸能显著的降低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子油 皮诺敛酸 尿素包合法 降脂活性
下载PDF
尿素包合法富集压榨松籽油中皮诺敛酸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志鑫 刘志彬 +3 位作者 张根生 岳晓霞 杨慧铎 许春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3-188,共6页
以压榨松籽油为原料,研究乙醇浓度、脂肪酸与尿素比、脂肪酸与乙醇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及包合次数对松籽油中皮诺敛酸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皮诺敛酸含量和损失率的综合分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 以压榨松籽油为原料,研究乙醇浓度、脂肪酸与尿素比、脂肪酸与乙醇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及包合次数对松籽油中皮诺敛酸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皮诺敛酸含量和损失率的综合分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优化试验设计,并建立皮诺敛酸的尿素包合回归模型。研究表明:脂肪酸:尿素=1:2. 88(g/g),脂肪酸:乙醇=1:7. 98 (g/mL),包合时间23. 44 h,包合温度4. 18℃,该条件下对皮诺敛酸进行二次包合,含量可由一次包合的39. 27%提高到53. 36%,皮诺敛酸损失率为17. 24%,综合分值为0. 954 3,综合评价指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诺敛酸 松籽油 尿素包合 十八碳三烯酸
下载PDF
松籽油的干式酶法提取工艺优化与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祖述冲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8-313,共6页
应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干式酶法松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干式酶法提取松籽油最佳制备工艺为:0.2%淀粉酶、料液比为6:1、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8 h,所得最大出油率为90.2%,残油率为6.2%。经检测最佳制备条件提取的松籽油... 应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干式酶法松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干式酶法提取松籽油最佳制备工艺为:0.2%淀粉酶、料液比为6:1、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8 h,所得最大出油率为90.2%,残油率为6.2%。经检测最佳制备条件提取的松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90.09%,其中油酸含量为26.84%,介酸含量为2.41%、亚油酸含量为46.25%、皮诺敛酸为14.59%;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为6.5%、硬脂酸为3.41%。松籽油酸价为2.61 mg·g-1、过氧化值为1.56 mmol·kg-1、丙二醛含量为0.41 mg·kg-1。所有检测结果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LS/T 3242-2014》松籽油中质量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籽油 干式酶法 单因素实验 皮诺敛酸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