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肢剪力墙的弹塑性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黄东升 程文瀼 彭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4-167,共4页
基于等代框架法的有限元模型 ,应用带刚域的弹塑性杆单元来模拟短肢剪力墙的连梁 ,并考虑剪切变形影响 ,对肢强系数、整体性系数、翼缘宽度和连梁配筋率等参数不同的短肢剪力墙进行了弹塑性分析 ,研究了这些参数对短肢剪力墙弹塑性性能... 基于等代框架法的有限元模型 ,应用带刚域的弹塑性杆单元来模拟短肢剪力墙的连梁 ,并考虑剪切变形影响 ,对肢强系数、整体性系数、翼缘宽度和连梁配筋率等参数不同的短肢剪力墙进行了弹塑性分析 ,研究了这些参数对短肢剪力墙弹塑性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墙肢截面和配筋率一定时 ,随着肢强系数的增加、整体性系数的减小和连梁配筋率的降低 ,短肢剪力墙的承载能力降低 ,延性增加 ;而随着墙肢翼缘宽度的增加 ,短肢墙的承载力和延性都增加 .因此在设计中 ,通过合理选择这些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肢剪力墙 弹塑性 有限元模型 肢强系数 整体性系数 翼缘宽度 连梁配筋率 承载力 延性
下载PDF
非对称式闸站结合式泵站前池导流墩整流模拟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44
2
作者 罗灿 钱均 +3 位作者 刘超 陈锋 许健 周庆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108,共9页
闸站结合式泵站运行时,隔墩前池侧存在严重的不良流态,危害到进水流道进口断面的入流流态。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前池内的流动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原方案靠近隔墩的前池内有大尺度的回流区,该回流从... 闸站结合式泵站运行时,隔墩前池侧存在严重的不良流态,危害到进水流道进口断面的入流流态。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前池内的流动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原方案靠近隔墩的前池内有大尺度的回流区,该回流从隔墩处一直延伸到靠近流道进口前的横剖面,1#进水流道进口断面上的轴向速度分布较为均匀,呈现出上下、左右对称的趋势,高速区位于断面中心,5#生水流道进口断面上的轴向速度分布不均匀,高速区迁移到断面左侧。分别采取2种导流墩整流措施对前池流态进行调整,与原方案相比,这2种整流措施均能缩小回流区的范围,并改善和提高4#和5#生水流道进口断面上的流速分布和轴向速度分布均匀度。通过定量和定性地对比试验测试结果和数值预测结果发现,二者吻合性较好,数值预测结果得到了验证,这表明该数值计算过程是可靠的,其预测结果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 前池 泵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架桥弯梁抗扭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丁汉山 刘华 +3 位作者 胡丰玲 王新定 周游 张谊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3期44-48,共5页
依据淮河入海水道高架桥工程,采用空间有限元数值方法,构建了全桥的空间仿真模型,分析了多跨独柱墩弯梁桥的抗扭稳定性。考虑了引起弯梁抗扭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弯梁恒载、温度效应、车辆的偏心行驶等,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组合时对弯... 依据淮河入海水道高架桥工程,采用空间有限元数值方法,构建了全桥的空间仿真模型,分析了多跨独柱墩弯梁桥的抗扭稳定性。考虑了引起弯梁抗扭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弯梁恒载、温度效应、车辆的偏心行驶等,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组合时对弯梁的影响。结果表明,弯梁桥的抗扭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弯梁的扭转变形和支座的支反力上,特别是要设计合理的支承方式,避免支座出现脱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弯梁桥 独柱墩 抗扭稳定性
下载PDF
某城市桥梁预制墩柱与承台拼装施工技术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波 陈浩 陈雁云 《施工技术》 CAS 2018年第24期73-76,共4页
上海S26公路入城段工程采用桥墩预制拼装设计,主要是在承台顶预留钢筋,墩柱底预埋套筒,拼装后通过灌浆固定连接。重点介绍预制墩柱在现场与承台拼装施工技术,包括承台内钢筋预留定位、墩柱吊装工艺、垂直度控制、柱底坐浆控制、灌浆质... 上海S26公路入城段工程采用桥墩预制拼装设计,主要是在承台顶预留钢筋,墩柱底预埋套筒,拼装后通过灌浆固定连接。重点介绍预制墩柱在现场与承台拼装施工技术,包括承台内钢筋预留定位、墩柱吊装工艺、垂直度控制、柱底坐浆控制、灌浆质量控制等方面,通过实践,该施工技术能高效完成安装作业,质量得到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墩柱 承台 预制施工 拼装 垂直度 灌浆控制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水下桥墩加固新技术 被引量:19
5
作者 魏洋 吴刚 +2 位作者 吴智深 蒋剑彪 张敏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683-686,共4页
总结了若干最新日本水下桥墩结构加固技术,包括新型沉箱干作业法加固水下结构技术、压入钢管加固技术、预制混凝土面板快速桥墩加固法,给出了几种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施工工艺,同时对各技术的工艺特点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指出在桥梁水下... 总结了若干最新日本水下桥墩结构加固技术,包括新型沉箱干作业法加固水下结构技术、压入钢管加固技术、预制混凝土面板快速桥墩加固法,给出了几种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施工工艺,同时对各技术的工艺特点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指出在桥梁水下结构加固方案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各加固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桥墩 水下 结构 加固
原文传递
基于多元Copula函数的桥梁体系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宋帅 钱永久 吴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2-129,208,共9页
为了考虑桥墩、支座等构件地震需求之间相关性,引入多元Copula函数对构件地震需求之间的相关结构进行描述,提出了桥梁体系易损性分析的新方法。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建立了单个构件的易损性,采用核光滑方法对各构件的边缘分布函数进行估... 为了考虑桥墩、支座等构件地震需求之间相关性,引入多元Copula函数对构件地震需求之间的相关结构进行描述,提出了桥梁体系易损性分析的新方法。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建立了单个构件的易损性,采用核光滑方法对各构件的边缘分布函数进行估计;基于离差平方和最小准则和最小距离法对多元Copula函数进行了参数估计及优选;结合单个构件的易损性及多元Copula函数,建立了桥梁体系的易损性曲线,分析了构件地震需求之间相关性对桥梁体系易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桥墩、支座等构件地震需求之间的相关性对桥梁体系易损性影响显著;基于离差平方和最小准则构造的多元Copula函数,能够准确描述构件地震需求之间的相关结构,有效降低桥梁体系易损性分析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体系 地震易损性 多元Copula函数 地震需求相关性 离差平方和最小 核光滑方法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工程若干冰力学问题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国宾 李大冉 +1 位作者 黄焱 赵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815,共8页
通过在低温冰工程实验室进行的冰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中的若干冰力学问题,主要包括:冰的膨胀力、冰盖稳定性和浮冰对闸墩的撞击力。试验结果给出了冰的膨胀力变化典型时程曲线、不同厚度冰盖的膨胀力极值变化;... 通过在低温冰工程实验室进行的冰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中的若干冰力学问题,主要包括:冰的膨胀力、冰盖稳定性和浮冰对闸墩的撞击力。试验结果给出了冰的膨胀力变化典型时程曲线、不同厚度冰盖的膨胀力极值变化;不同厚度的冰盖随水位下降的最大塌落值;以及冰排对闸墩的撞击力的冰力时程曲线、冰力极值随冰速的变化曲线。这些试验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输水工程 干冰 力学问题 试验研究 Transfer ice problems 膨胀力 时程曲线 冰期输水 撞击力 力学模型试验 冰盖 工程实验室 闸墩 水位下降 试验结果 试验成果 厚度
下载PDF
自复位桥墩的内禀侧移刚度和滞回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何铭华 辛克贵 +1 位作者 郭佳 郭衍敬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8,共7页
自复位桥墩由承重组件、自复位组件、耗能组件以及接头(如嵌合式接头)构成,具有良好的震后修复性和震后残余变形小的特点。对其承载力、侧移刚度以及滞回性能等力学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推导自复位桥墩的侧移刚度与承重组件墩身刚度、自复... 自复位桥墩由承重组件、自复位组件、耗能组件以及接头(如嵌合式接头)构成,具有良好的震后修复性和震后残余变形小的特点。对其承载力、侧移刚度以及滞回性能等力学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推导自复位桥墩的侧移刚度与承重组件墩身刚度、自复位组件刚度、耗能组件刚度、初始预拉力和桥墩几何尺寸的理论关系式;提出反映自复位桥墩内在固有属性的内禀侧移刚度概念及其计算式;自复位桥墩侧移刚度的上限为墩身刚度,下限为内禀侧移刚度。自复位桥墩的滞回曲线为扇片状,是耗能组件的耗能滞回性能与自复位组件的弹性复位性能叠加的结果。基于性能设计原则,并考虑合理控制震后残余变形,初步提出自复位桥墩的三步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桥墩 内禀侧移刚度 滞回机理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震后残余变形
下载PDF
圆柱桥墩清水局部冲刷透水三杆架体防护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房世龙 钱俊峰 陈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8-102,97,共6页
鉴于透水三杆架体在护岸工程应用中表现出的较好防护效果,通过变坡水槽试验研究了圆柱桥墩采用透水三杆架体防护后行近流速、行近水深、布设密度、冲刷历时等特征因素对防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透水三杆架体的防护特性及最优设计防护范... 鉴于透水三杆架体在护岸工程应用中表现出的较好防护效果,通过变坡水槽试验研究了圆柱桥墩采用透水三杆架体防护后行近流速、行近水深、布设密度、冲刷历时等特征因素对防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透水三杆架体的防护特性及最优设计防护范围。结果表明,布设密度相同时桥墩前最大冲深随流速和水深的增加而增大,水流条件不变时增加布设密度能有效缩减桥墩周围最大冲深;透水三杆架体杆件体积率大于0.229后水流条件和布设密度的变化均不能影响防护效果;透水三杆架体能有效减缓冲刷进程,冲刷历时最大可增至无防护时的3.28倍;最优设计防护范围可在不同布设密度时透水架体防护下的最大冲刷范围和2.8倍墩径之间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清水冲刷 透水三杆架体 防护特性 防护效果
下载PDF
圆端形薄壁空心高墩轻型爬架配合翻模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建松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3,77,共5页
结合清石河特大桥圆端形薄壁空心高墩施工情况,重点介绍了爬架配合翻模施工工艺,即利用已凝固的混凝土墩壁为受力结构,由预埋在墩壁上的承重棒交替受力完成平台爬升并利用塔式起重机完成模板翻转提升的一种施工技术。深入分析了墩身主... 结合清石河特大桥圆端形薄壁空心高墩施工情况,重点介绍了爬架配合翻模施工工艺,即利用已凝固的混凝土墩壁为受力结构,由预埋在墩壁上的承重棒交替受力完成平台爬升并利用塔式起重机完成模板翻转提升的一种施工技术。深入分析了墩身主要施工方法的方案比选,轻型爬架体系的设计,空心墩爬架施工,包括施工工艺流程,爬架的搭设,模板的安装,爬架的提升,墩顶实心墩施工,并进行了施工经济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空心墩 模板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某桥梁墩柱偏位成因分析及处治建议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文龙 李世春 《北方交通》 2013年第7期39-42,共4页
以中台坡大桥出现的墩柱偏位问题为研究对象,从纵坡、温度力、汽车制动力等影响因素对偏位严重的墩柱进行数值分析。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支座施工中未进行调平处理,桥梁纵坡使上部结构产生的水平力是墩柱偏位主要原因... 以中台坡大桥出现的墩柱偏位问题为研究对象,从纵坡、温度力、汽车制动力等影响因素对偏位严重的墩柱进行数值分析。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支座施工中未进行调平处理,桥梁纵坡使上部结构产生的水平力是墩柱偏位主要原因,温度力和制动力加剧了偏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墩柱 偏位 数值分析 对比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桥墩水力学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小亭 霍跃东 徐孝平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6期16-19,共4页
对各种工况下的桥墩进行了系统的水力学模型试验 ,得出了桥前水位壅高值、桥墩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等试验成果 。
关键词 桥墩 壅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力学 试验
原文传递
中心城区高架桥桥墩预制拼装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2
13
作者 尹富秋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0-82,共3页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灌浆金属波纹管钢筋连接技术在桥墩预制拼装施工中的探索及应用。通过技术探索与实践,有效解决了现场拼装过程中采用灌浆金属波纹管钢筋连接技术的精度控制及高强度浆料作业中的诸多难题。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桥墩 预制 拼装 灌浆金属波纹管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预制拼装桥墩预应力高强螺纹钢筋锚固体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朱万旭 张贺丽 +1 位作者 甘国荣 付委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1-105,共5页
根据港珠澳大桥"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施工方案,其非通航孔桥墩采用工厂节段预制,现场拼装联结技术,其墩身的拼装联结采用Φ75大直径预应力高强螺纹钢筋锚固体系。针对该锚固体系,对大直径螺纹钢筋母材进行了拉... 根据港珠澳大桥"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施工方案,其非通航孔桥墩采用工厂节段预制,现场拼装联结技术,其墩身的拼装联结采用Φ75大直径预应力高强螺纹钢筋锚固体系。针对该锚固体系,对大直径螺纹钢筋母材进行了拉伸试验、应力松弛试验以及钢筋与混凝土黏结强度试验;对锚具及连接器组装件进行了周期荷载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与疲劳试验;并进行了锚具的回缩量试验,锚具锚下垫板荷载传递性能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锚固体系各性能指标优于国内产品,可确保预制桥墩拼装联结锚固体系生产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桥墩 高强螺纹钢筋 锚固体系 试验
下载PDF
Rapid repair techniques for severely earthquake-damaged circular bridge piers with flexural failure mode 被引量:9
15
作者 Sun Zhiguo Li Hongnan +2 位作者 Bi Kaiming Si Bingjun Wang Dongshe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7年第2期415-433,共19页
In this study, three rapid repair techniques are proposed to retrofit circular bridge piers that are severely damaged by the flexural failure mode in major earthquakes. The quasi-static tests on three 1:2.5 scaled ci... In this study, three rapid repair techniques are proposed to retrofit circular bridge piers that are severely damaged by the flexural failure mode in major earthquakes. The quasi-static tests on three 1:2.5 scaled circular pier specimens a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repair techniques. For the purpose of rapid repair, the repair procedure for all the specimens is conducted within four days,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repaired specimens i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one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cyclic behavior of the repaired specimens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test data. It is found that all the repaired specimens exhibit similar or larger lateral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apacity than the original ones. The initial lateral stiffness of all the repaired specimen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ones, while they show a higher lateral stiffness at the later stage of the test. No noticeable difference is observed for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repaired pier specimen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pair technique using the early-strength concrete jacket confined by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 sheets can be an optimal method for the rapid repair of severely earthquake-damaged circular bridge piers with flexural failure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 repair severely earthquake-damaged circular bridge piers flexural failure mode CFRP early-strengthconcrete
下载PDF
滑-翻结合液压模板在高墩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蔡新宁 李怀友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63-65,共3页
目前山区桥梁较多,桥墩较高,最高墩高达195m。高墩施工较成熟工艺主要有翻模、爬模、滑模,其中翻模施工安全危险性高;爬模施工对混凝土初凝控制要求高,预埋件易于破坏新浇筑混凝土;滑模施工对混凝土要求较高、外观控制困难,一般不选择... 目前山区桥梁较多,桥墩较高,最高墩高达195m。高墩施工较成熟工艺主要有翻模、爬模、滑模,其中翻模施工安全危险性高;爬模施工对混凝土初凝控制要求高,预埋件易于破坏新浇筑混凝土;滑模施工对混凝土要求较高、外观控制困难,一般不选择使用。在天池特大桥高墩施工中,通过设计、不断改进,将滑模及翻模优点结合起来,形成高墩液压滑翻结合系统,解决了高墩施工存在的各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模板 液压模板 高墩 应用
下载PDF
FRP—钢复合管混凝土桥墩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翟存林 魏洋 +1 位作者 李国芬 曹兴 《公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7,共5页
FRP—钢复合管混凝土结构充分利用了FRP和钢管两种材料各自的优势,使双重约束下的混凝土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结合实际工程,提出了新型FRP—钢复合管混凝土桥墩结构,推导了FRP—钢复合管混凝土桥墩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并对计算公式进行... FRP—钢复合管混凝土结构充分利用了FRP和钢管两种材料各自的优势,使双重约束下的混凝土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结合实际工程,提出了新型FRP—钢复合管混凝土桥墩结构,推导了FRP—钢复合管混凝土桥墩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并对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尚可,对FRP—钢复合管混凝土桥墩的具体方案及构造进行了设计,给出了其施工技术要点和关键工艺,为FRP—钢复合管混凝土桥墩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FRP-钢复合管 混凝土 设计 应用
原文传递
混凝土结构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文瀼 苏毅 吴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9-552,共4页
提出了 3个受力阶段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基本属性的观点 ;论述了确定钢骨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时 ,以最外侧受拉钢筋屈服作为界限破坏时的依据 ;把短肢剪力墙定义为 :墙厚不小于 2 0 0mm ,肢高尽可能小 ,满足条件α <1 0 ,I... 提出了 3个受力阶段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基本属性的观点 ;论述了确定钢骨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时 ,以最外侧受拉钢筋屈服作为界限破坏时的依据 ;把短肢剪力墙定义为 :墙厚不小于 2 0 0mm ,肢高尽可能小 ,满足条件α <1 0 ,In/I <ζ的联肢墙 ,并称 ζ值为肢强系数 ;给出了一种新型的蜂窝式大跨空心双向板楼板型式 ,并阐述了其设计要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钢骨混凝土柱 短肢剪力墙 双向板
下载PDF
Rapid repair of severely earthquake-damaged bridge piers with flexural-shear failure mode 被引量:7
19
作者 Sun Zhiguo Wang Dongsheng +1 位作者 Du Xiuli Si Bingju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553-567,共15页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 proposed rapid repair technique for severely earthquake-damaged bridge piers with flexural-shear failure mode. Six circular pier specimens were f...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 proposed rapid repair technique for severely earthquake-damaged bridge piers with flexural-shear failure mode. Six circular pier specimens were first tested to severe damage in flexural-shear mode and repaired using early-strength concrete with high-fluidity and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 (CFRP). After about four days, the repaired specimens were tested to failure again.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repaired specimens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specimens.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repair technique is highly effective. Both shear strength and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repaired piers increased when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specimens,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piers shifted from flexural-shear failure to ductile flexural failure. Finally, a simple design model based on the Seible formulation for post-earthquake repair design was compared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sign equation for bridge pier strengthening before an earthquake could be applicable to seismic repairs after an earthquake if the shear strength contribution of the spiral bars in the repaired piers is disregarded and 1.5 times more FRP sheets i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e piers rapid repair after earthquakes flexural-shear failure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 (CFRP) cyclic testing
下载PDF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bridge piers failed in flexure-shear modes 被引量:6
20
作者 Sun Zhiguo Si Bingjun +1 位作者 Wang Dongsheng Guo Xu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8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In recent earthquakes, a large numbe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ridges were severely damaged due to mixed flexure-shear failure modes of the bridge piers. An integrated experimental and finite element (FE) anal... In recent earthquakes, a large numbe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ridges were severely damaged due to mixed flexure-shear failure modes of the bridge piers. An integrated experimental and finite element (FE) analysis study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bridge piers that failed in flexure-shear modes. In the first part, a nonlinear cyclic loading test on six RC bridge piers with circular cross sections is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ly. The damage states,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parameters, stiffness degradation and shear strength of the piers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all the piers exhibit stable flexural response at displacement ductilities up to four before exhibiting brittle shear failure. The ultimate performance of the piers is dominated by shear capacity due to significant shear cracking, and in some cases, rupturing of spiral bars. In the second part, modeling approaches describing the hysteretic behavior of the pier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SYS software. A set of models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is selected and evaluated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influences of the shear reten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concrete cracks, the Bauschinger effect in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the bond-slip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and the concrete and the concrete failure surface on the simulated hysteretic curves are discussed. Then, a modified analysis model is presented and its accuracy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results with experimental ones. This research uses models available in commercial FE codes and is intended for 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 interested in using ANSYS software to predict the hysteretic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 bridge piers flexure-shear failure seismic behavior finite element ANSYS softwa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