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钾素对烤烟成熟生理变化及成熟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8
1
作者 汪邓民 范思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4-248,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钾营养水平下,烤烟烟叶成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并探讨了在不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状况。结果表明,钾营养水平对烟叶的成熟过程影响特别显著。表现为增施钾肥能促进烟叶成熟,延迟衰老;提高干物质含量...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钾营养水平下,烤烟烟叶成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并探讨了在不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状况。结果表明,钾营养水平对烟叶的成熟过程影响特别显著。表现为增施钾肥能促进烟叶成熟,延迟衰老;提高干物质含量,促进烟叶内有机物的转化;糖/ 烟碱比值适中;降低下部叶片假熟比例,促进上部叶片的充分成熟,从而提高了采收叶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素 烤烟 成熟度 钾肥 生理变化
下载PDF
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脱水期间的籽粒重量与含水率变化 被引量:53
2
作者 李璐璐 王克如 +5 位作者 谢瑞芝 明博 赵磊 李姗姗 侯鹏 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52-2060,共9页
【目的】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收获期偏早、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制约了机械粒收的收获质量,延期收获能够降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但是该过程是否因籽粒重量下降造成产量损失尚不明确。本文开展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与粒... 【目的】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收获期偏早、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制约了机械粒收的收获质量,延期收获能够降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但是该过程是否因籽粒重量下降造成产量损失尚不明确。本文开展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与粒重变化情况研究,为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新乡中国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站进行,选择22个当前主要种植品种为供试材料,采取统一授粉,连续测定籽粒重量与籽粒含水率变化。其中,2015年授粉后26 d开始测定,生理成熟后26—52 d结束;2016年授粉后11 d开始测定,生理成熟后16—35 d结束。分析生理成熟后田间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与粒重变化。【结果】22个参试品种生理成熟期百粒干重为23.3—37.4 g,平均为30.8 g;籽粒含水率为21.5%—33.1%,平均为27.5%。22个品种生理成熟后分别经过16—52 d田间站秆晾晒后,百粒干重为22.9—38.4 g,平均为32.0 g;籽粒含水率为12.9%—24.4%,平均为17.3%。生理成熟前籽粒重量随着授粉后天数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测试时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生理成熟后随着田间站秆时间延长,籽粒含水率变化呈极显著下降趋势,而籽粒重量未表现出显著变化,不同熟期品种和不同年份结果表现一致;生理成熟后籽粒重量与籽粒含水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黄淮海夏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晾晒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显著下降,而籽粒重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延期收获降低了籽粒含水率,并且不会因粒重下降造成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 夏玉米 生理成熟 粒重 籽粒含水率
下载PDF
黄淮海夏玉米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李璐璐 谢瑞芝 +3 位作者 王克如 明博 侯鹏 李少昆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2,共5页
为明确夏玉米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及其影响因素,2014-2016年,以郑单958、先玉335等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北京和河南新乡开展品种比较和播期研究。结果表明:生理成熟期玉米子粒含水率平均27.8%,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幅为21.5%... 为明确夏玉米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及其影响因素,2014-2016年,以郑单958、先玉335等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北京和河南新乡开展品种比较和播期研究。结果表明:生理成熟期玉米子粒含水率平均27.8%,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幅为21.5%~33.1%,按80%置信区间为24.2%~31.4%;环境条件对子粒达到生理成熟的时间和含水率有极显著影响,且环境和品种之间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高低与授粉到生理成熟经历的天数之间相关度较低。夏玉米区主栽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中单909、京农科728、华美1号和农华816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平均值分别为28.4%、24.9%、27.9%、29.1%、28.7%、29.2%和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理成熟 子粒含水率
原文传递
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4
作者 薛军 王群 +6 位作者 李璐璐 张万旭 谢瑞芝 王克如 明博 侯鹏 李少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82-1792,共11页
针对机械粒收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的倒伏问题,本研究通过多点试验调查夏玉米和春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类型和规律,分析影响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玉米生理成熟后,茎折率升高是倒伏增加的主要原因;... 针对机械粒收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的倒伏问题,本研究通过多点试验调查夏玉米和春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类型和规律,分析影响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玉米生理成熟后,茎折率升高是倒伏增加的主要原因;茎折率随抗折力降低而升高,抗折断力降低至14.3N时,茎折率超过5%;植株重心高度逐渐降低,茎秆基部第3节间穿刺强度(RPS)、第4节间压碎强度(CS)、第5节间弯曲强度(BS)均逐渐降低,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DWUL)和含水率也逐渐降低;茎秆抗折断力与RPS、CS、BS、DWUL和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PS、CS和BS均与DWUL和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玉米生理成熟后植株自然衰老导致的茎秆干物质降低和水分含量下降,是茎秆机械强度降低、茎折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适期收获,避免田间站秆时间过长引起倒伏率增加导致的收获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倒伏 生理成熟 茎秆强度 干重 含水率
下载PDF
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快速脱水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5
5
作者 霍仕平 晏庆九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626-629,共4页
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快速脱水,对于玉米品种充分利用有利的生长季节,提高籽粒产量和籽粒商用品质,提高种子质量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品种间有很大差异,遗传上受加性效应基因支配,脱水速率与环境、品种形态特征... 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快速脱水,对于玉米品种充分利用有利的生长季节,提高籽粒产量和籽粒商用品质,提高种子质量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品种间有很大差异,遗传上受加性效应基因支配,脱水速率与环境、品种形态特征及农艺特性有关;在广泛的玉米育种群体中,通过在田间对某些相关性状进行直接或间接选择,培育出高产、快速脱水的玉米品种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理成熟 种子 脱水速率
下载PDF
不同熟期及产量类型的大豆生殖生长期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金剑 刘晓冰 +1 位作者 王光华 Stephen J Herbert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25-1231,共7页
通过分析不同熟期、不同产量类型的大豆 ,特别是高产品种 (系 )的群体生理特性 ,为栽培措施的合理运用及生态育种指标的有效选择提供理论参考。连续 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高产大豆应具有株高适宜、节数相对较多、产量形成的空间较大、生... 通过分析不同熟期、不同产量类型的大豆 ,特别是高产品种 (系 )的群体生理特性 ,为栽培措施的合理运用及生态育种指标的有效选择提供理论参考。连续 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高产大豆应具有株高适宜、节数相对较多、产量形成的空间较大、生殖生长期LAI和LAD较高、R5期后叶片衰减慢、叶片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均匀、干物质积累量大、光能利用率高等特性 ;由于不同熟期间的大豆株高、节数及叶片数量的差异 ,形成的群体空间大小不同 ,所以不同熟期的大豆高产群体生理特征也存在差异。早熟大豆的株高矮、节数少、LAI小 ,群体冠层相对较小 ,所以相对于晚熟大豆而言 ,其所能截获的光能多少对于产量形成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其高产群体叶片在R5期前发育快、叶倾角小、叶片平展 ,而晚熟大豆冠层郁蔽、LAI大、叶倾角大是高产群体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理特性 熟期 产量
下载PDF
IBA促进日本晚樱绿枝扦插生根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小蓉 曾伟光 熊庆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7-600,共4页
IBA处理促进了插穗对其茎、叶的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利用,提高了处理部位的酚类物质含量和PPO活力;插穗留叶(1/4,2/4,3/4和1叶/节)4处理中,以留3/4叶最好,无叶插穗不生根,这与不留叶或少留叶(1/4叶)导致茎处理部位IAA水平降低以及叶供给的... IBA处理促进了插穗对其茎、叶的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利用,提高了处理部位的酚类物质含量和PPO活力;插穗留叶(1/4,2/4,3/4和1叶/节)4处理中,以留3/4叶最好,无叶插穗不生根,这与不留叶或少留叶(1/4叶)导致茎处理部位IAA水平降低以及叶供给的碳素营养水平不足有关;插穗的生理成熟度引起的生根率的差异可能与各枝段内IAA、ABA、总酚、PPO活力、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晚樱 绿枝插穗 IBA 留叶 生理成熟度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生理成熟后子粒田间自然脱水速率差异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亚军 张林 +1 位作者 周艳春 王振华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8-61,共4页
以黑龙江省推广的12个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杂交种生理成熟后子粒田间自然脱水速率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玉米杂交种生理成熟期在抽丝后55d至65d,品种间田间自然脱水速率差异极显著;适合第一积温带南部的6个杂交种中吉单180的... 以黑龙江省推广的12个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杂交种生理成熟后子粒田间自然脱水速率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玉米杂交种生理成熟期在抽丝后55d至65d,品种间田间自然脱水速率差异极显著;适合第一积温带南部的6个杂交种中吉单180的田间自然脱水速率最快,达到0.840%/d,其次是本育9,达到0.815%/d,最低是丰禾10,为0.305%/d;适合第一积温带西部的3个杂交种中庆单2脱水最快,达到0.795%/d,其次为四单19和金玉1号;适合第二积温带中西部的3个杂交种中白单9最高,达到0.875%/d,其次为东农250,达到0.525%/d。其结果为快速脱水玉米杂交种选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生理成熟 脱水速率
下载PDF
玉米籽粒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叶雨盛 王晓琳 +3 位作者 李刚 李洋 李哲 王延波 《辽宁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46-48,共3页
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是我国北方春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选育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快的品种,是降低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有益举措。本文从玉米籽粒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的研究意义、遗传机制、基因定位、育种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概... 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是我国北方春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选育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快的品种,是降低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有益举措。本文从玉米籽粒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的研究意义、遗传机制、基因定位、育种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为相关种质改良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理成熟 脱水速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玉米籽粒脱水评价指标与收获期判断标准的辨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宋朝玉 朱丕生 +3 位作者 高峻岭 王圣健 李振清 宫明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20-24,共5页
通过对玉米籽粒灌浆、脱水过程的分析,指出玉米"脱水速率"概念的错误之处,提出以"净脱水速率"作为玉米脱水动态评价指标;先玉335比郑单958籽粒脱水快的优势在于其前期脱水快;黄淮海区域代表性玉米品种的实际收获期... 通过对玉米籽粒灌浆、脱水过程的分析,指出玉米"脱水速率"概念的错误之处,提出以"净脱水速率"作为玉米脱水动态评价指标;先玉335比郑单958籽粒脱水快的优势在于其前期脱水快;黄淮海区域代表性玉米品种的实际收获期早于生理成熟,东北春玉米品种生理成熟早于收获期。玉米育种研究应该以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为成熟标准,以收获时干重最大为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净脱水速率 生理成熟 乳线 黑色层 收获期
下载PDF
基于扩散理论的华北春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金涛 董心亮 +7 位作者 肖宇 刘青松 张冬梅 韩金玲 刘毅 高广瑞 刘占卯 孙宏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5-557,共13页
玉米机收籽粒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是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生理成熟后的籽粒含水率是决定机收质量的关键,受品种、密度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准确估算生理成熟后玉米籽粒含水率,进而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最终确定玉米收获时间和... 玉米机收籽粒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是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生理成熟后的籽粒含水率是决定机收质量的关键,受品种、密度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准确估算生理成熟后玉米籽粒含水率,进而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最终确定玉米收获时间和筛选适宜机收的品种,对玉米主产区华北的春玉米籽粒机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于2017年和2018年在河北省泊头、南大港、玉田和山西榆次进行了两年田间春玉米试验,每年设置7个共性品种,每个品种3个密度,对生理成熟后籽粒含水率、品种性状、气象和管理要素进行了监测,并利用基于扩散理论考虑空气温湿度的脱水模型对籽粒含水率进行了模拟,进而计算脱水曲线下的面积(AUDDC),用以筛选脱水优异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基于扩散理论的籽粒脱水模型对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含水率的模拟效果较好;年份、地点和品种对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M0)和水分扩散速率(k)具有显著影响,密度对脱水参数影响不显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灌浆期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最高气温和灌水量对M0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生理成熟后30 d内ET0和灌浆中后期降雨对k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全生育期降雨对k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品种性状中对M0影响最大的为苞叶层数(正效应),对k影响最大的为叶片数(负效应)。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生理成熟后10 d华北地区春玉米籽粒含水率可以下降到28%,籽粒含水率下降到25%的概率为50%。由模型计算得到各品种生理成熟后10 d内的AUDDC,与AUDDC平均值比较发现‘京农科728’‘张1453’‘华农887’‘广德5’和‘金科玉3306’为脱水表现优异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春玉米 籽粒机收 生理成熟 籽粒含水率 籽粒脱水 扩散理论
下载PDF
不同播期春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冬梅 杨柯 +7 位作者 姜春霞 张伟 黄明镜 刘化涛 闫六英 刘恩科 翟广谦 王娟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5-737,共13页
山西中南部光热资源丰富,适宜春玉米生产的播期范围较宽,如何通过播期调整适应区域气象及生产特点实现高产抗倒,是该区域推广应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重要问题。为此,于2019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示范基地,以前期筛选出的密植高... 山西中南部光热资源丰富,适宜春玉米生产的播期范围较宽,如何通过播期调整适应区域气象及生产特点实现高产抗倒,是该区域推广应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重要问题。为此,于2019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示范基地,以前期筛选出的密植高产宜机收玉米品种‘金科玉3306’和当地主栽玉米品种‘中地88’为材料,比较分析了5个播期(4月16日、4月23日、4月30日、5月7日、5月14日)下生育时期、生理成熟后倒伏及产量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影响倒伏的主要生物学及力学因素。结果表明:‘金科玉3306’生理成熟后倒伏率不同播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中后4个播期倒伏率始终为0;而‘中地88’随着播期推迟,生理成熟后倒伏率显著增加(P<0.05)。根据拟合方程,‘中地88’4月30日、5月7日和5月14日播种,立秆脱水期每推迟10 d,倒伏率分别增加1.3、2.4和3.2个百分点。通过抗倒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3~4节节长、穗位高系数、重心高度可作为评价抗倒性的负效应指标,第4节单位长度干重、第3节抗弯折强度和单位长度湿重可作为评价抗倒性的正效应指标。随着播期推迟,两个品种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都表现出先显著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推荐4月30日左右为该区域实现高产抗倒,推广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适宜播种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春玉米 生理成熟 倒伏 立秆脱水
下载PDF
不同品种和成熟度苹果汁品质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春岭 刘慧 +5 位作者 刘杰超 陈大磊 吕真真 杨文博 黄纪念 焦中高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8-201,共4页
以秦冠、华冠、新红星、乔纳金、富士、澳洲青苹六种苹果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生理成熟和完全成熟时进行采摘。对其苹果汁的p H、酸度、总酚、黄烷醇、原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苹果汁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进行测定,结果得到:秦冠苹... 以秦冠、华冠、新红星、乔纳金、富士、澳洲青苹六种苹果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生理成熟和完全成熟时进行采摘。对其苹果汁的p H、酸度、总酚、黄烷醇、原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苹果汁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进行测定,结果得到:秦冠苹果汁酶促褐变率最低,华冠、乔纳金非酶促褐变率最低,澳洲青苹最高。相比生理成熟的苹果,完全成熟的苹果更适合用于制作果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成熟 完全成熟 总酚 黄烷醇 原花色素 酶促褐变 非酶促褐变
下载PDF
密度对春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冬梅 杨柯 +7 位作者 姜春霞 张伟 黄明镜 刘化涛 闫六英 刘恩科 翟广谦 王娟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5-869,共15页
晋中盆地热量资源丰富,后期可供春玉米立秆脱水时间充足,抗倒性是该区域实施春玉米机械粒收的关键因素。增密种植与立秆延期收获是机械粒收技术发展和推广的重要措施,而玉米生长后期倒伏是限制种植密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选... 晋中盆地热量资源丰富,后期可供春玉米立秆脱水时间充足,抗倒性是该区域实施春玉米机械粒收的关键因素。增密种植与立秆延期收获是机械粒收技术发展和推广的重要措施,而玉米生长后期倒伏是限制种植密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选择种植密度同时兼顾高产和抗倒就成为该区域实施春玉米机械粒收技术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于2017—2019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示范基地,以29个玉米主栽品种和已审定、待审定、有潜力的宜机收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春玉米3个种植密度(6.0万株·hm^(-2)、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下生理成熟后倒伏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春玉米生理成熟期平均倒折率分别为0.4%、1.2%和2.5%,生理成熟后平均倒折率呈显著(P<0.05)增加,且每推迟10 d玉米倒折率分别平均增加0.2个、0.7个和1.5个百分点。根据拟合方程,以GB/T 21962—2008规定的玉米机械粒收条件倒折率小于5%为标准,9.0万株·hm^(-2)仅可立秆至10月2日,7.5万株·hm^(-2)和6.0万株·hm^(-2)可充分利用当地积温立秆脱水至11月。根据收获期产量和倒折率双向平均法,3年都稳定表现出高产抗倒的品种为‘金科玉3306’(7.5万株·hm^(-2))、‘金科玉3306’(9.0万株·hm^(-2))、‘迪卡517’(7.5万株·hm^(-2))和‘华农887’(7.5万株·hm^(-2)),收获期平均产量为14091.8kg·hm^(-2),平均倒折率为1.7%,可推荐为该区域春玉米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和密度。一般可根据降水年型、灌溉条件以及品种耐密性等,合理选择6.0万株·hm^(-2)或7.5万株·hm^(-2)两种种植密度,以实现高产抗倒,最终提高春玉米机械粒收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密度 机械粒收 生理成熟 倒伏
下载PDF
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及生理成熟后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魏雯雯 刘彦佐 +10 位作者 吴杨 姚凡云 曹玉军 梁杰 刘小丹 刘志铭 徐文华 王立春 张晓龙 王永军 吕艳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5,共12页
2017-2018年以早熟(鑫鑫1号)、中熟(富民985)和晚熟(沈玉21)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3个播期对不同熟期品种玉米子粒产量、茎秆力学特性及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熟品种早播子粒产量最高,比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增加7.6%和28.4%。中熟品种... 2017-2018年以早熟(鑫鑫1号)、中熟(富民985)和晚熟(沈玉21)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3个播期对不同熟期品种玉米子粒产量、茎秆力学特性及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熟品种早播子粒产量最高,比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增加7.6%和28.4%。中熟品种早播,茎秆拉力(SBF)、基部第3节间穿刺强度(RPSTI)和第4节间压碎强度(RCSFI)较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提高10.0%~24.7%和15.1%~57.3%。晚熟品种早播,SBF、RPSTI和RCSFI较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提高27.2%~33.8%和34.0%~70.7%,中熟和晚熟品种播期推迟倒伏率最大增幅分别达49.2%和61.2%。综上,推荐采用中晚熟品种适期早播以提高玉米产量和生理成熟后茎秆质量,降低倒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期 熟期 生理成熟 茎秆力学特性 产量
原文传递
深松耕作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生理 成熟后的抗倒伏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达灵 高慧霞 +2 位作者 于晓芳 高聚林 李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49,184,共11页
以1970—2010s主推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深松与浅旋耕处理,研究深松耕作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生理成熟后的抗倒伏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理成熟后玉米倒伏率增加;与浅旋耕相比,深松耕作使不同玉米品种的茎折率平均降低1.22个百分点,... 以1970—2010s主推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深松与浅旋耕处理,研究深松耕作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生理成熟后的抗倒伏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理成熟后玉米倒伏率增加;与浅旋耕相比,深松耕作使不同玉米品种的茎折率平均降低1.22个百分点,茎秆力学强度增加;高密度下玉米茎秆力学强度的增幅更加明显,1970s品种第4节间压碎强度增加了43.6%、第5节间弯曲强度增加了33.05%;1980s品种第3~5节间穿刺强度和第3、5节间弯曲强度、1990s品种第4节间压碎强度和第3节间弯曲强度、2000s品种第3~5节间穿刺强度和第3节间弯曲强度也有明显增加;而2010s品种在深松高密与浅旋高密下,茎秆力学强度指标无明显变化。深松耕作对玉米群体生理成熟后抗倒性的提高与第3、4节间穿刺强度、第4节间弯曲强度和第3、5节间压碎强度的增加密切相关;但随着品种演替茎秆力学强度无明显增强,第3节间穿刺强度以0.26×10^(7) N·m^(-2)·10a^(-1)的速率降低。由此可见,茎秆力学强度可作为构建玉米抗倒伏群体的指标,但评价品种抗茎折能力具有一定片面性,后续研究需关注构建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深松 力学强度 茎折 生理成熟
下载PDF
吉林省不同年代主栽玉米品种生理成熟后的抗倒伏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志铭 赵泰然 +5 位作者 张晓龙 路明 刘文国 兰天娇 王永军 吕艳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6,共7页
以吉林省过去50年来大面积种植的8个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1980s、1990s、2000s和2010s各2个代表性品种),采用整体研究思路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年代主栽玉米品种生理成熟后茎秆质量变化规律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年... 以吉林省过去50年来大面积种植的8个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1980s、1990s、2000s和2010s各2个代表性品种),采用整体研究思路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年代主栽玉米品种生理成熟后茎秆质量变化规律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代更替品种的植株农艺性状更加优化,适应密植群体;节间长度分布更加优化,上部节间长度增加,下部节间长度相对降低。以基部第3节间的穿刺强度、第4节间的断裂强度和第5节间的弯折强度综合衡量茎秆质量,2010s年代品种完熟期至收获期茎秆基部节间质量明显优于1980s、1990s和2000s年代品种,降低生理成熟后植株倒伏的风险。1980s、1990s、2000s和2010s年代品种完熟期后21 d第3节间的穿刺强度降幅分别为42.8%、47.5%、36.2%和31.3%;第4节间的断裂强度降幅分别为57.1%、52.6%、45.8%和51.8%。2010s年代品种收获期子粒产量最高,分别较1980s、1990s和2000s年代品种显著增加57.2%、23.1%和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理成熟 茎秆质量 抗倒伏性状
原文传递
灌溉量对玉米生育后期脱水阶段子粒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凤 薛军 +7 位作者 王群 陈江鲁 张国强 王克如 明博 侯鹏 谢瑞芝 李少昆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九圣禾2468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灌溉量处理的玉米生理成熟至田间收获期间子粒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育期等量灌溉和分配灌溉量试验,在9.0×10~4株/hm^2、12.0×10~4株/hm^2种植密度下,灌溉量增加使子粒...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九圣禾2468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灌溉量处理的玉米生理成熟至田间收获期间子粒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育期等量灌溉和分配灌溉量试验,在9.0×10~4株/hm^2、12.0×10~4株/hm^2种植密度下,灌溉量增加使子粒含水量呈增加趋势,且脱水速率减慢。灌溉量从3 600 m^3/hm^2增至7 200 m^3/hm^2,子粒含水率分别增加0.94~2.87个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水平。灌溉量与种植密度双因素辅助试验,在种植密度6.0×10~4株/hm^2至13.5×10~4株/hm^2时,灌溉量从3 000 m^3/hm^2增至6 000 m^3/hm^2,子粒含水率分别增加1.60~5.00个百分点;在灌溉量3 000 m^3/hm^2和6 000 m^3/hm^2条件下,种植密度从6.0×10~4株/hm^2增至13.5×10~4株/hm^2,子粒含水率有差异,无明显增加或降低趋势;4 500 m3/hm^2灌溉量下各种植密度处理间的子粒含水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灌溉量 种植密度 生理成熟 子粒水分
原文传递
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生长性状随站秆时间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青松 肖宇 +1 位作者 徐玉鹏 阎旭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5,共7页
玉米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偏高是制约玉米机收籽粒的关键因素。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有利于玉米籽粒脱水,但田间站秆时间过长对玉米产量等性状均有较大影响。本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玉米品种生理成熟期后田间站秆4周时间的籽粒含水率、籽粒平... 玉米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偏高是制约玉米机收籽粒的关键因素。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有利于玉米籽粒脱水,但田间站秆时间过长对玉米产量等性状均有较大影响。本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玉米品种生理成熟期后田间站秆4周时间的籽粒含水率、籽粒平均脱水速率、百粒干重、倒伏倒折性、穗腐病以及掉穗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生理成熟期各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普遍较高,成熟后田间站秆2周后,除郑单958和东单913外,其他玉米籽粒含水率均降至28%以下,其中粒收1号后期脱水速率最快,超过0.5%/d;百粒重成熟后2周时间内变化不显著,但超过2周,百粒重则显著下降;玉米倒伏倒折率表现为站秆2周变化不明显,2周后显著提高;穗腐病表现为随着站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的趋势,可能与成熟后期雨水较多有关;除东单913和广德5号外,其余玉米掉穗率表现为站秆2周无显著变化,2周后则表现为显著增加的趋势;产量损失表现出与掉穗率一致的趋势,站秆2周无显著变化,2周后产量损失率显著增加。综合分析各指标变化情况发现,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时间不宜超过2周,一般以7~12 d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成熟 籽粒含水率 百粒重 倒伏率 穗腐病 掉穗率 站秆时间
原文传递
Does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affect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corn grains? 被引量:4
20
作者 ZHANG Yuan-meng XUE Jun +8 位作者 ZHAI Juan Zhang Guo-qiang ZHANG Wan-xu WANG Ke-ru MING Bo HOU Peng XIE Rui-zhi LIU Chao-wei LI Shao-k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2627-2638,共12页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obtain high and stable corn yield,and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corn grain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mechanical grain harvesting.In this ...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obtain high and stable corn yield,and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corn grain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mechanical grain harvesting.In this study,four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treatments from 0 to 450 kg ha^(–1) pure nitrogen were set for a planting density of 12.0×10^(4) plants ha^(–1) in 2017 and 2018,and 18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treatments from 0 to 765 kg ha^(–1) pure nitrogen were set for planting densities of 7.5×10^(4) and 12.0×10^(4) plants ha^(–1) in 2019,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corn grains.Under each treatment,the growth of corn,leaf area index(LAI)of green leaves,grain moisture content,and grain dehydration rate 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as nitrogen application increased from 0 to 765 kg ha^(–1),the silking stage was delayed by about 1 day,the maturity stage was delayed by about 1–2 days,and the number of physiologically mature green leaves and LAI increased.At and after physiological maturity,the extreme difference in grain moisture content between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was 1.9–4.0%.As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increased,the corn grain dehydration rate after physiological maturity decreased,but it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and grain dehydration rate.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LAI at physiological maturity and grain dehydration rate after physiological maturity.In short,nitrogen application affected the grain moisture content of corn at and after physiological maturity,however,the difference in grain moisture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was small.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corn grain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CORN grain moisture content leaf area index physiological matur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