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场废水的厌氧消化除磷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颖 邓良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345-2350,共6页
采用批式厌氧消化实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生物、物理和化学作用对磷去除的贡献。结果表明,厌氧消化6 d,灭菌的混合液几乎没有磷被去除;未灭菌的混合液,上清液总磷去除率为57.3%,且随着混合液总磷的减少,吸收液的磷逐渐增多,... 采用批式厌氧消化实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生物、物理和化学作用对磷去除的贡献。结果表明,厌氧消化6 d,灭菌的混合液几乎没有磷被去除;未灭菌的混合液,上清液总磷去除率为57.3%,且随着混合液总磷的减少,吸收液的磷逐渐增多,说明废水中的部分磷被转化成气态磷化合物并释放。将原水在4℃、厌氧条件下静置6 d,废水TP去除率为70.7%,说明物理沉降的除磷作用显著。对厌氧消化前后的污泥进行浸提,发现没有灭菌、灭菌混合液的污泥的Ca、Mg-RP(HCl-RP)含量分别增加93.4%和50.5%。由于没有灭菌的混合液的pH不断升高,灭菌的混合液的pH不断下降,说明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使得环境条件改变(pH增加)而有利于磷化合物沉淀的形成。实验表明,猪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磷的去除是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除磷 生物作用 物理沉淀 化学沉淀
原文传递
高钙型三元采出水组成及静沉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杰 胡海冰 +2 位作者 魏利 李春颖 余刚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430-433,454,共5页
三元复合驱是一种新型的驱油技术,其采出水的达标回注是制约该技术推广重要的瓶颈.针对高钙型杏二中三元采出水,进行了水质特性分析,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图、GC-MS等进行了有机物组成分析,同时对采出水的油水静沉分离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三元复合驱是一种新型的驱油技术,其采出水的达标回注是制约该技术推广重要的瓶颈.针对高钙型杏二中三元采出水,进行了水质特性分析,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图、GC-MS等进行了有机物组成分析,同时对采出水的油水静沉分离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高钙型三元采出水钙和硅质量浓度较高,BOD/COD为0.165 4,可生化性较差,属于中度含盐工业废水.检测出质量浓度高的有机物78种,其中甲基叔丁基醚萃取剂主要是烃类以及烷烃类物质,正己烷萃取剂主要是苯系物以及萘等有毒污染物.静置沉降24后,含油量去除率为81.34%,悬浮物去除率为85.45%,油水分离速度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钙型三元采出水 水质分析 有机污染物 静沉分离
下载PDF
三元采出水掺混比优化及静沉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敬杰 刘长莉 +4 位作者 魏利 赵秋实 韩丽华 徐德会 李春颖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15-318,344,共5页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油水分离困难乳化严重,如何降低现有工艺的污水处理难度是油田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三元采出水掺混聚驱采出水的方法,降低污水处理难度.考察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最佳掺混比例以及物理沉降效果,并对掺混的三元采出水进...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油水分离困难乳化严重,如何降低现有工艺的污水处理难度是油田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三元采出水掺混聚驱采出水的方法,降低污水处理难度.考察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最佳掺混比例以及物理沉降效果,并对掺混的三元采出水进行了油水分离特性分析.研究表明,三元采出水和聚驱采出水的物理沉降掺混的最佳比为70%;该比例下掺混水的沉降性较好,静沉8 h后水中含油量降低到100 mg/L以下;物理静沉试验随着三元采出水掺混比例的降低,采出水含油量达到100 mg/L以下所用静沉时间逐步缩短且沉降效率逐步增加,有助于提高三元采出水的油水分离效果,有利于悬浮物的去除和粒径中值降低,对于降低现有三元污水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难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 物理沉降 掺混 含油量 油水分离
下载PDF
单一河口坝砂体规模的定量表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少华 胡晓玲 +2 位作者 王军 宋道万 史敬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共5页
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为例,综合应用水槽模拟实验和现代沉积的测量结果对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内部构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重点对河口坝长宽比定量规模进行了研究。水槽模拟实验统计表明,模拟的研究区河口坝长45~210 cm,宽30~150 cm,长度... 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为例,综合应用水槽模拟实验和现代沉积的测量结果对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内部构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重点对河口坝长宽比定量规模进行了研究。水槽模拟实验统计表明,模拟的研究区河口坝长45~210 cm,宽30~150 cm,长度与宽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现代沉积的测量结果也说明了河口坝的长度与宽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综合水槽模拟实验与现代沉积测量的结果,建立了研究区单一河口坝长宽比经验公式。利用该公式可以指导研究区精细河口坝构型解剖,辅助判断单一河口坝边界,为建立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沉积模拟 长宽比 胜坨油田
下载PDF
基于沉积模拟的河口坝构型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胡晓玲 李少华 刘忠保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53-56,共4页
综合应用沉积物理模拟实验原理和储层构型分析方法,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为例,结合工区构造沉积背景,开展水槽模拟实验,对实验区河口坝构型进行解剖。首先参照河流相构型界面划分方案划分出水槽模拟实验条件下可识别的3、4、5级沉积界... 综合应用沉积物理模拟实验原理和储层构型分析方法,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为例,结合工区构造沉积背景,开展水槽模拟实验,对实验区河口坝构型进行解剖。首先参照河流相构型界面划分方案划分出水槽模拟实验条件下可识别的3、4、5级沉积界面,在此基础上识别出4级构型界面所限定的单一河口坝砂体构型单元,从剖面和平面上对单一河口坝进行了识别,定量分析了河口坝的宽厚比,研究可以为井下河口坝构型的解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拟 单一河口坝 构型 胜坨油田
下载PDF
基于地震沉积学和沉积物理模拟的河流决口扇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以渤海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为例
6
作者 胡晓红 尹太举 任大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6,共13页
为厘清渤海海域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砂体分布特征,为下一步的目标优选提供参考依据,基于优选的地层属性地震切片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演化过程,设计了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平均负振幅属性最能反映该地区沉... 为厘清渤海海域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砂体分布特征,为下一步的目标优选提供参考依据,基于优选的地层属性地震切片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演化过程,设计了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平均负振幅属性最能反映该地区沉积特征且该属性特征与测井曲线特征结合最好,确立5种地震属性相分别对应于强水动力下的决口扇沉积、弱水动力下的决口扇沉积、曲流河沉积、分支河道沉积、洪漫沉积;②渤海K油田主要发育河流决口扇沉积,分为前期的洪漫沉积与决口扇沉积、中期的扇上下切河道沉积及分支河道沉积、末期的曲流河道沉积3个部分,平面差异分布较为明显;③沉积模拟实验共分为洼地填充期、扇体改造期、支流发育期、汇聚摆动期,与渤海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演化有较好的对应,很好地验证并再现了河流决口体系演化过程。以上认识明确了明下段在K油田地区的沉积演化特征,有利于该地区的勘探评价,物理模拟验证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决口扇 沉积过程 渤海海域 明化镇组 地震沉积学 沉积物理模拟
下载PDF
河口坝成因主控因素分析实验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石富伦 刘忠保 +2 位作者 李少华 郭长春 史敬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沉积砂体,通过三角洲水槽模拟实验,探讨实验条件下河口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实验研究表明,河口坝发育主要受底形坡度、物源供给、流量大小、构造沉降及沉积水深... 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沉积砂体,通过三角洲水槽模拟实验,探讨实验条件下河口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实验研究表明,河口坝发育主要受底形坡度、物源供给、流量大小、构造沉降及沉积水深等五个主要因素控制。其中,底形坡度主要影响河口坝砂内部形态保存状况,物源供给是形成河口坝的物质基础,流量大小影响河口坝发育速率,构造沉降控制河口坝平面分布和垂向叠置情况,沉积水深决定河口坝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物理模拟 河口坝
下载PDF
胜坨三角洲沉积物理模拟方案设计及河口坝分布模式
8
作者 李强 刘忠保 +3 位作者 李少华 贾俊山 柳世成 郭长春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3年第4期146-149,160,共5页
根据沉积物理模拟原理,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河口坝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合工区的沉积背景及特征,通过相似准则建立物理模型,设计了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沉积物理模型设计的实验方案,详细分析了河口坝储层分布规律,建立... 根据沉积物理模拟原理,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河口坝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合工区的沉积背景及特征,通过相似准则建立物理模型,设计了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沉积物理模型设计的实验方案,详细分析了河口坝储层分布规律,建立了单河道分叉河口坝组合模式、单河道摆动河口坝分布模式、多河道拼接河口坝分布模式和单河道与单河口坝组合模式这四种河口坝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理模拟 实验方案 辫状河三角洲 河口坝 构型单元 分布模式
下载PDF
合理设计曝气池——兼析二次沉淀的固液分离效果
9
作者 詹健 周增炎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1-24,共4页
从生物絮体的破碎和结合机理,阐述了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曝气池和二沉池的相关性。着重论证影响曝气池中生物絮体的诸因素,进而提出了曝气池的合理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沉池 生物絮凝 曝气池 污水处理厂 活性污泥法
下载PDF
适应于水文体制改革的泥沙测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牛占 赖世熹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13,18,共5页
针对泥沙巡测简测基础薄弱,不适应水文体制改革形势的现实,开展了流量输沙率关系、相对含沙量调制解调、水沙峰比例系数相关、水沙量相关等泥沙测算方法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输沙率与流量异步施测、桥上测沙、邻站相关减站和增加单站间... 针对泥沙巡测简测基础薄弱,不适应水文体制改革形势的现实,开展了流量输沙率关系、相对含沙量调制解调、水沙峰比例系数相关、水沙量相关等泥沙测算方法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输沙率与流量异步施测、桥上测沙、邻站相关减站和增加单站间测历时等测沙方式方法的分析,探讨了重力、波粒衰减、振管等物理测沙的实用条件并做了部分试验,可供业务水文部门因地制宜地选择并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测验 水文体制改革 河流泥沙 泥沙测验
下载PDF
基于Chirp数据和Biot-Stoll模型反演南海北部陆坡海底表层沉积物物理性质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庆杰 李西双 +5 位作者 刘乐军 刘洋廷 高珊 周航 王景强 李天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82,共11页
浅地层剖面是基于声学信号(频率在几百至几千赫兹)在沉积物中的传播得到可反映沉积地层结构的数据,海底反射系数与沉积物物理性质密切相关。Biot-Stoll声波传播理论模型可以预测海底沉积物的物理性质,构建反射系数等声学参数与物理参数... 浅地层剖面是基于声学信号(频率在几百至几千赫兹)在沉积物中的传播得到可反映沉积地层结构的数据,海底反射系数与沉积物物理性质密切相关。Biot-Stoll声波传播理论模型可以预测海底沉积物的物理性质,构建反射系数等声学参数与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但在不同的海域采用不同的参数所获得的效果不同。为此,本文基于南海北部陆坡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实测物理参数,利用BiotStoll模型建立研究区海底反射系数和沉积物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样品实测值吻合度总体较好,偏差在0.1%~4.9%之间,并建立了频率3.5 kHz时海底反射系数与沉积物孔隙度、密度、平均粒径之间的关系方程,且方程拟合度较高,可决系数R2均大于0.99。在对典型Chirp剖面数据计算其海底反射系数的基础上,反演了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孔隙度、密度、颗粒平均粒径等物理性质,其中反演孔隙度、密度、平均粒径与实测孔隙度、密度、平均粒径相对误差均小于5%,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相符,表明该反演方法在南海北部陆坡区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rp浅剖数据 Biot-Stoll模型 海底反射系数 沉积物物理性质 南海北部陆坡
下载PDF
基于浅地层剖面的海底浅表层沉积物物理性质参数反演技术研究——以渤海海底管线路由区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必桂 李家钢 +5 位作者 周庆杰 李西双 刘乐军 高珊 周航 张承艺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6-164,共9页
海底浅表层(小于1 m)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如粒度、孔隙度、密度等是海洋沉积学研究和海洋工程地质分析的重要内容,目前主要基于有限的海底取样或原位测试获取这些沉积物的物理性质。浅地层剖面是基于声学信号(频率几千赫兹)在沉积物中的... 海底浅表层(小于1 m)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如粒度、孔隙度、密度等是海洋沉积学研究和海洋工程地质分析的重要内容,目前主要基于有限的海底取样或原位测试获取这些沉积物的物理性质。浅地层剖面是基于声学信号(频率几千赫兹)在沉积物中的传播得到可反映沉积地层结构的数据,其中的一些声学参数,如海底反射系数、波阻抗等与沉积物物理性质密切相关。如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浅地层剖面资料,反演得到剖面覆盖区海底浅表层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参数,极具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且基于声学属性反演沉积物物理性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为此,本文基于渤海LD16-3CEPA至LD10-1PAPD路由段的浅地层剖面数据和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实测物理参数,利用Biot-Stoll模型建立研究区海底反射系数和沉积物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浅地层剖面数据计算得到的海底反射系数,反演了研究区海底浅表层沉积物的孔隙度、密度、平均粒径等物理性质参数。其中反演的孔隙度、密度、平均粒径与实测孔隙度、密度、平均粒径基本相符,偏差度基本都在20%的偏差范围内,表明该反演方法在该区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地层剖面 Biot-Stoll模型 海底反射系数 沉积物物理性质 渤海
下载PDF
金属模具制造中的热处理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宁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19期56-58,共3页
探讨了热处理工艺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对传统热处理工艺,如化学热处理中的气体渗氮、离子渗氮、液体渗氮型真空热处理,以及建立在传统热处理工艺之上的新热处理技术的优点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也对新兴的硬化膜沉积技术和预硬化技术的... 探讨了热处理工艺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对传统热处理工艺,如化学热处理中的气体渗氮、离子渗氮、液体渗氮型真空热处理,以及建立在传统热处理工艺之上的新热处理技术的优点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也对新兴的硬化膜沉积技术和预硬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及其现阶段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模具制造中的热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模具 真空热处理 化学气相沉积 物理气相沉积 预硬化
下载PDF
襄樊电厂二期工程取排水河段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明辉 吴卫民 刘晓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0,F0003,共6页
襄樊电厂一、二期工程均以汉江为水源,采用直流供水方式,排水入汉江。本文建立了电厂取、排水口河段动床实体模型,考虑了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和拟建的崔家营航电工程对该河段的河床演变和水流泥沙运动影响,从三维空间角度详细研究了取、... 襄樊电厂一、二期工程均以汉江为水源,采用直流供水方式,排水入汉江。本文建立了电厂取、排水口河段动床实体模型,考虑了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和拟建的崔家营航电工程对该河段的河床演变和水流泥沙运动影响,从三维空间角度详细研究了取、排水河段水流泥沙运动及河道冲淤演变趋势、取水口附近底沙运动情况、取水安全可靠性等问题,并提出了稳定取、排水口附近河岸及保证取水可靠的建议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樊电厂 动床实体模型 取排水口 取水安全性
下载PDF
PVD技术在刀具上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彬 《机械管理开发》 2004年第2期38-40,共3页
介绍了PVD刀具的涂层方法,概述了国内外PVD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了PVD技术将是刀具行业的主流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 刀具 表面涂层 PVD 物理气相沉积 表面改性
下载PDF
汕尾电厂煤港工程泥沙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孟国 赵冲久 曹祖德 《海岸工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岸滩冲淤演变分析、泥沙计算、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对汕尾电厂煤港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了解了煤港工程海域──后江湾的水文泥沙基本特征、泥沙来源和泥沙运动规律,找出了煤港工程泥沙淤积成... 通过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岸滩冲淤演变分析、泥沙计算、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对汕尾电厂煤港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了解了煤港工程海域──后江湾的水文泥沙基本特征、泥沙来源和泥沙运动规律,找出了煤港工程泥沙淤积成因,预报了煤港工程方案的泥沙淤积量,从泥沙淤积角度论证了煤港建设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泥沙 泥沙淤积 淤积量 煤港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