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西黄土区长期人工林恢复对土壤水分和养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熊瑛楠 冯天骄 +1 位作者 王平 吴旭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8-237,246,共11页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和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人工植被恢复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质量,明确长期人工植被恢复后土壤水分和养分性质的响应差异,有利于进一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选取晋西黄土区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地、人工...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和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人工植被恢复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质量,明确长期人工植被恢复后土壤水分和养分性质的响应差异,有利于进一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选取晋西黄土区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地、人工刺槐林地、人工油松林地3种典型植被恢复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有机碳、氮磷钾元素含量等土壤养分,对比分析长期不同人工林恢复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1)次生林地、刺槐林地和油松林地在0—20 cm浅层土壤的容重分别1.15,1.04,1.06 g/cm^(3),次生林地的容重最大,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次生林地在浅层的土壤水分状况优于刺槐林地和油松林地,土壤水分消耗期(生长季开始前)过渡到积累期(生长期开始)时,次生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更剧烈;(3)次生林地土壤碳储量较高,油松林地土壤氮、磷储量较高。3种林地土壤养分垂直变化差异显著,且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速效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变化表现为先增大再减小。以水养条件为依据,建议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多以保育次生林为主来达到较好的水碳储量等生态效益,有利于优化晋西黄土区的林分管理,促进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植被恢复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北京西山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聂立水 李吉跃 戴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43-47,共5页
探讨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林地土壤密度为1.20~1.45Mg.m-3,总孔隙度为45%~58%,非毛管孔隙度为6%~10%,通气性略差。应用压力膜仪测定和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Gardner提出的经... 探讨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林地土壤密度为1.20~1.45Mg.m-3,总孔隙度为45%~58%,非毛管孔隙度为6%~10%,通气性略差。应用压力膜仪测定和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Gardner提出的经验方程θv=ΑS-B。林地土层厚80cm,土壤总持水量为418.77mm,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48.53mm,土壤在凋萎湿度时的持水量为34.01mm。土壤有效水范围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与土壤的凋萎湿度持水量之差,为314.52mm。土壤贮水量变化在60~180mm,远远低于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土壤的平均容积含水量为最小,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接近10%,为土壤的旱季;土壤在7月至9月上旬为最高含水量时期,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为15%~20%。其他时段的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在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凋萎湿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表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吕刚 刘雅卓 +2 位作者 李叶鑫 傅昕阳 王磊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7,共9页
为加快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的水土流失治理进程,同时为同类矿山排土场边坡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基于GIS原理,采用地统计学与经典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排土场边坡表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分布特征的研... 为加快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的水土流失治理进程,同时为同类矿山排土场边坡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基于GIS原理,采用地统计学与经典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排土场边坡表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排土场边坡表层土壤容重表现为弱变异性,饱和导水率表现为强变异性,毛管孔隙度与砾石含量表现为中等变异;毛管孔隙度的相关距离大于容重、砾石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其在坡面分布上的均一性高于其他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Co/(Co+C)值介于4.88%~15.95%;在排土场边坡不同研究尺度下,同一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相关距离范围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容重和砾石含量沿坡长方向从上到下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毛管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则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在各个坡位的变异程度不一且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排土场边坡 露天煤矿
原文传递
寒区冻土层水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戴长雷 常龙艳 +3 位作者 孙思淼 吕雅洁 刘月 黄集华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3年第2期1-8,18,共9页
寒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区,在我国75%的国土覆盖着多年或季节性冻层土壤。冻层的不透水性、抑制蒸发作用、蓄水调节作用及调节产汇流作用,使寒区的水文循环机理与过程比非寒区复杂的多。从冻土层的水理性质的相关概念及特征参数、冻层... 寒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区,在我国75%的国土覆盖着多年或季节性冻层土壤。冻层的不透水性、抑制蒸发作用、蓄水调节作用及调节产汇流作用,使寒区的水文循环机理与过程比非寒区复杂的多。从冻土层的水理性质的相关概念及特征参数、冻层水分迁移、融雪水入渗、冻土保墒和地下水溢流冰模型5个方面梳理国内外冻层水理性质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国际领先研究成果—俄科院冻土所论著《寒区冻结层上水》进行内容分析,以期为农业生产、春季融雪径流、越冬期冻土层持水量、越冬期地表水对潜水补给量计算等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层 水理性质 冻土保墒 融雪入渗 溢流积冰 寒区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造林整地工程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志强 王礼先 洪惜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3-67,共5页
本文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入渗、土壤水分动态以及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等几个方面对不同整地工程的效益进了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是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进而增大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同时改善了土壤入渗性... 本文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入渗、土壤水分动态以及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等几个方面对不同整地工程的效益进了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是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进而增大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同时改善了土壤入渗性能,为土壤水分的贮存和保持创造了条件.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具有年内变化周期,以4、5、6月份为土壤于旱期.这期间除穴状整地外,其他各种整地工程土壤含水率比同坡向荒坡均有较明显的增加.其中,隔坡反坡梯田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造林 整地
下载PDF
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越 哈斯 +3 位作者 孙保平 曹波 赵岩 张萍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盐池县天然草地、人工封育草地、撂荒地、退耕还草地、固定沙地5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变化。结果表明,灌草结合的人工封育草地、退耕还林地和固定沙地在降低土壤密度方面优于草本为主的... 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盐池县天然草地、人工封育草地、撂荒地、退耕还草地、固定沙地5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变化。结果表明,灌草结合的人工封育草地、退耕还林地和固定沙地在降低土壤密度方面优于草本为主的天然草地和撂荒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孔隙度差异显著,根系垂直分布较好的植被对深层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封育、退耕还林等人工植被恢复措施能够降低土壤密度,增加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和物理性状,但在改良土壤质地方面还需要时间的累积。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迥异,这与土壤密度、孔隙度和质地等物理性质以及植被类型和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水分 盐池县
下载PDF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桦木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淑春 《河北林果研究》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华北落叶松和桦木是冀北山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为探讨二者的纯林或混交林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桦木林、黑桦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层越深,土壤容重越... 华北落叶松和桦木是冀北山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为探讨二者的纯林或混交林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桦木林、黑桦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层越深,土壤容重越大,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北落叶松林(1.14g/cm^3)、黑桦林(1.03g/cm^3)、落叶松白桦混交林(1.01g/cm^3)、桦木林(0.98g/cm^3),土壤总孔隙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3.04%)、华北落叶松林(51.84%)、桦木林(51.40%)、黑桦林(51.14%);土壤最大持水量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5.53%)、桦木林(52.81%)、黑桦林(51.33%)、华北落叶松林(48.22%);土壤稳渗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桦木林、黑桦林、华北落叶松林。营造华北落叶松和桦木混交林有利于土壤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土壤入渗 混交林 华北落叶松 桦木
下载PDF
赣南地区稀土矿采矿迹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贮水功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奕 宋墩福 +1 位作者 王宗丽 张付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3-158,共6页
为探究赣南废弃稀土矿区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对其采矿迹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贮水功能采用环刀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矿迹地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值表现为天然林地(180.37g/kg)>堆积地(170.67g/kg)>挖矿地(86.36g/kg);土... 为探究赣南废弃稀土矿区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对其采矿迹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贮水功能采用环刀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矿迹地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值表现为天然林地(180.37g/kg)>堆积地(170.67g/kg)>挖矿地(86.36g/kg);土壤容重平均值表现为堆积地(1.54g/cm^3)>挖矿地(1.31g/cm^3)>天然林地(1.20g/cm^3);土壤毛管孔隙度平均值表现为天然林地(44.08%)>堆积地(37.89%)>挖矿地(35.82%);土壤毛管蓄水量平均值表现为天然林地(440.77t/hm^2)>堆积地(378.94t/hm^2)>挖矿地(358.20t/hm^2)。土壤最大蓄水量的表现与土壤毛管蓄水量相似。不同采矿迹地涵养水源能力天然林地最强,其单位面积蓄水量为(561.34±44.32)t/hm^2,挖矿地最差,其值为(431.65±53.66)t/hm^2。由此可见,天然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强于各采矿迹地,稀土矿区采矿作业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贮水功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地区 稀土矿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下载PDF
高寒沙区两种典型固沙植物改良土壤的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戴捷 贾志清 +4 位作者 李清雪 何凌仙子 张友焱 杨凯悦 高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8-505,共8页
植被恢复与重建是退化土地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植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一直是热点科学问题,但对高寒沙区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为探明不同沙生植物对高寒沙地土壤的改良策略,以青海共和盆地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和乌柳(Salix ch... 植被恢复与重建是退化土地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植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一直是热点科学问题,但对高寒沙区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为探明不同沙生植物对高寒沙地土壤的改良策略,以青海共和盆地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两种典型固沙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细根分布规律分析其环境适应性,结合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含水量等要素,分析两种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1)两种植物的细根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中间锦鸡儿水平方向分布更多,且细根平均生物量密度和有机碳含量都高于乌柳。(2)乌柳人工林各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高于中间锦鸡儿,其累计百分比在0-40 cm土层较高,中间锦鸡儿在40-120 cm较高。(3)两种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值差异不显著。中间锦鸡儿林地土壤容重在0-40 cm土层大于乌柳,在40-120 cm小于乌柳;其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0-60 cm小于乌柳,在60-120 cm大于乌柳。(4)两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都呈表层高,随土壤深度递减趋势。乌柳林地各深度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中间锦鸡儿,土壤温度均低于中间锦鸡儿。研究表明,中间锦鸡儿的环境适应性和固沙能力较强,倾向于深层土壤改良和固碳策略;乌柳人工林的固碳作用和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倾向于表层土壤改良和固碳策略;同时,两种人工林都倾向于表层保水的策略。该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沙生植物改良土壤的策略,为长期研究高寒沙区生态修复与优良固沙植物筛选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区 细根 土壤有机碳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采煤对油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与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娟 郭晋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532-536,共5页
以太原市西山油松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对三个开采强度下油松林不同深度土壤物理属性和水分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测定,对比分析煤炭开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炭开采强度的加大,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下降,土壤上层和... 以太原市西山油松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对三个开采强度下油松林不同深度土壤物理属性和水分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测定,对比分析煤炭开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炭开采强度的加大,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下降,土壤上层和下层容重趋于一致,土壤饱和含水量下降。说明随着煤炭开采强度的加大,导致林地土壤结构变化,损害了林地土壤的保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油松林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区不同年限平沟建园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斌艳 熊东红 +4 位作者 李小英 刘琳 张宝军 唐永发 史亮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70-1877,共8页
【目的】探究平沟建园工程实施不同年限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了4个相邻的不同年限(0.5、5、10、15年)平沟建园典型样地及1个自然荒沟坡面对照样地(CK),对0~60 cm土层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持、蓄水性能进行研究。... 【目的】探究平沟建园工程实施不同年限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了4个相邻的不同年限(0.5、5、10、15年)平沟建园典型样地及1个自然荒沟坡面对照样地(CK),对0~60 cm土层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持、蓄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平沟建园工程实施后各土层容重较对照均显著提高,实施后期(10、15年)40~60 cm土层容重增加更为显著,且该土层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较对照显著降低;随实施年限增加容重呈增加趋势,孔隙度呈减小趋势,且容重5~10年内急剧增加后趋于稳定,孔隙度则在10年后急剧减小。饱和导水率在工程实施前期(0.5、5年)呈增加趋势,后期则呈减小趋势,且其40~60 cm土层下降趋势更显著;随年限增加,饱和导水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实施5年样地达最大值。工程实施前期仅0~40 cm土层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较对照呈减小趋势,后期则各土层均一致减小,且后期40~60 cm土层上述指标下降趋势更显著;上述指标均随年限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建园伊始持、蓄水量缓慢上升,实施5年达最大值后逐渐下降。【结论】不同年限平沟建园工程的实施对0~60 cm土层水分物理性质均有一定影响,且对10、15年样地40~60 cm土层影响更为显著,开发10年后土壤结构明显变差,土壤质量有退化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综合评估平沟建园工程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也能为后续平沟建园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沟 侵蚀劣地 平沟建园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干热河谷
下载PDF
泉州湾河口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分析
12
作者 李意敏 《福建林业》 2023年第6期40-42,共3页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泉州湾红树林群落及光滩不同潮位、距入海口不同位置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土壤的多数水分物理性质受土层、潮位、距入海口位置影响不显著,高潮位土壤孔隙度及持水量...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泉州湾红树林群落及光滩不同潮位、距入海口不同位置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土壤的多数水分物理性质受土层、潮位、距入海口位置影响不显著,高潮位土壤孔隙度及持水量大于低潮位,近入海口土壤容重大于其他断面,中间断面的持水量高于其他断面。土壤持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红树林土壤与光滩土壤差异显著(p<0.05),光滩土壤容重显著大于红树林土壤容重(p<0.05);红树林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及毛管持水量显著大于光滩土壤(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湾 土壤物理性质 红树林 湿地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滇中柏木林地枯落物去除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13
作者 和玉丹 胡慧蓉 +3 位作者 郭勇 王秋玲 杨淦霖 唐春艳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6期44-48,52,共6页
柏木是云贵川三省常见的造林树种,对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与水源涵养作用明显。为深入了解柏木林地枯落物层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以近35年的人工柏木林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枯落物不同程度去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行了... 柏木是云贵川三省常见的造林树种,对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与水源涵养作用明显。为深入了解柏木林地枯落物层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以近35年的人工柏木林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枯落物不同程度去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地表枯落物的去除,枯落物层自然含水率呈降低趋势,其变化范围在66.95%~114.54%;表层土壤(0~10 cm)的土壤密度(1.11~1.15 g/cm~3)与亚表层(10~20 cm)土壤密度(1.18~1.27 g/cm~3)的变化不明显。随枯落物的去除,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的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有显著降低,非毛管孔隙度增大。表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均值在353.07~458.96 g/kg,毛管持水量均值在233.27~357.17 g/kg,田间持水量均值在218.80~343.96 g/kg,大小顺序均为未去除>半去除>全去除,亚表层也一致。全去除枯落物对土壤各持水量影响最大,枯落物去除对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水分状况均有明显影响。土壤是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但枯落物也有着减缓地表径流、改善土壤结构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枯落物 去除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下载PDF
冀东几种土壤物理性质的探讨
14
作者 王荫槐 戴良香 于新华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9-12,共4页
本文以土壤水吸力测定仪为主要手段,对冀东几种土壤低吸力段不同吸力值与含水量的对应值进行了测定,得到了土壤容重、总孔度、毛管孔度、非毛管孔度、各级当量孔度和三相比等物理参数,从而看出它们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关键词 冀东 土壤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退化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异质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高露 张圣微 +3 位作者 赵鸿彬 高文龙 杜银龙 林汐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7-617,共11页
测定分析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额里图牧场退化草原草地生态系统0~1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质量含水量、容重、饱和含水率、电导率、pH和有机质),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探讨其空间异质性及各理化性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退... 测定分析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额里图牧场退化草原草地生态系统0~1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质量含水量、容重、饱和含水率、电导率、pH和有机质),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探讨其空间异质性及各理化性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退化草原土壤呈弱碱性,电导率、容重和pH随土层加深而增大,而饱和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小,由此可见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随土层加深呈相反规律,除容重和pH呈弱变异,其余土壤特性指标均呈中等变异,除80~120 cm土层外,其余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降低;本研究区各土层土壤含水量、有机质、pH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容重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变异程度最小,饱和含水率由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引起空间变异,影响本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因素较复杂;各土层土壤饱和含水率变程普遍较大,为13. 94~52. 77 km,较长距离其空间连续性较好,0~10 cm土层pH变程最大,有机质变程最小,而80~120 cm土层恰好相反;0~10 cm和80~12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均与饱和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10~20 cm和8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相对较大,土壤持水力较强,中间土层(20~80 cm)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和pH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原 土壤理化性质 地统计学 空间异质性 土壤水分 内蒙古
原文传递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岳建魁 张晨 +2 位作者 郭俊先 徐香琴 李青勇 《新疆农机化》 2015年第5期15-18,共4页
土壤深松技术是具有改善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作物产量的一种土壤耕作新技术。为了确定该技术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在新疆焉耆县大田开展常规翻耕和深松耕作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处理... 土壤深松技术是具有改善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作物产量的一种土壤耕作新技术。为了确定该技术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在新疆焉耆县大田开展常规翻耕和深松耕作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同常规翻耕处理相比,增加了土壤耕层的蓄水,减少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肥力和土壤盐碱度,提前了作物生育期,增加了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深松 常规翻耕 土壤理化性状 蓄水 保墒 产量
下载PDF
低碳营林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玉锋 《林业勘查设计》 2023年第3期91-94,共4页
文章旨在探讨不炼山、定植2年生容器大苗、造林后不抚育的低碳营林方式,对比传统型营林方式,分析不同的低碳营林方式对不同时期林地幼林生长、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关键词 低碳营林方式 传统型营林 土壤理化性质 生长量调查 幼林生长指标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引黄灌区泥沙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风蚀的影响
18
作者 王卫华 马鑫 赵卉鑫 《广东水利水电》 2023年第9期92-97,105,共7页
黄河水含沙量大,引黄灌区在引用黄河水的同时会引入泥沙,引沙引水矛盾突出。为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将泥沙“变废为宝”进行资源化利用,该文对河道清淤泥沙还田处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风蚀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得出以下结论:泥... 黄河水含沙量大,引黄灌区在引用黄河水的同时会引入泥沙,引沙引水矛盾突出。为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将泥沙“变废为宝”进行资源化利用,该文对河道清淤泥沙还田处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风蚀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得出以下结论:泥沙还田对0~40 cm土层含水率有提高效果,而对40~80 cm土层含水率无影响;泥沙还田降低了土壤起动风速,随着还田量的增大起动风速减小,C3(掺沙2000 kg/亩)起动风速为4.8 m/s,较CK降低了14.5%。风速为12 m/s时,各掺沙处理土壤风蚀量均大于CK处理,风蚀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3>C2>C1>CK,C1、C2、C3风蚀量分别较CK增大了6.5%、11.0%、96.8%。随着坡度的变化,各处理风蚀量随坡度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泥沙利用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风蚀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凤庆县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9
作者 普国民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11期90-91,93,共3页
文章以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的高山草原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土壤采样监测,测定了含水量、密度、有机质、pH值以及全养分含量,发现研究区域内草原地貌的土壤理化性质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分析总结了亚热带草地... 文章以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的高山草原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土壤采样监测,测定了含水量、密度、有机质、pH值以及全养分含量,发现研究区域内草原地貌的土壤理化性质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分析总结了亚热带草地的土壤垂直空间分布特征,为云南省临沧市草原土壤的有机碳和其他养分含量的探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草原草地 土壤水分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