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区果园生草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0
1
作者 郝淑英 刘蝴蝶 +2 位作者 牛俊玲 解晓红 李登科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通过试验证明果园生草制是黄土高原地区果园土壤管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果园生草覆盖区与对照相比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及产量均有明显提高 ,直径 1 .0mm以上的土壤团粒增加了 1 0 .2 %~ 1 2 .2 % ,提高 60 .4%~ 72 .2 % ;土壤容重... 通过试验证明果园生草制是黄土高原地区果园土壤管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果园生草覆盖区与对照相比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及产量均有明显提高 ,直径 1 .0mm以上的土壤团粒增加了 1 0 .2 %~ 1 2 .2 % ,提高 60 .4%~ 72 .2 % ;土壤容重下降 0 .0 5~ 0 .1 3g/cm3,降低 4.2 %~1 0 .0 % ;土壤孔隙度增加 2 .5 %~ 5 .5 % ,提高 4.6%~ 1 0 .9% ;有机质增加 0 .1 9%~ 0 .5 7% ,提高 2 4.4%~ 73 .1 % ;0~ 2 0cm土壤水分增加 1 .7%~ 3 .0 % ,提高 1 6.7%~ 2 9.4% ;苹果产量和经济效益 ,提高幅度分别为 1 2 .73 %~ 3 1 .5 7%和 1 5 .1 7%~ 3 6.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果园 生草覆盖 土壤 物理性状 水分 产量
下载PDF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物理品质和成型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6
2
作者 盛奎川 吴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245,共4页
为了提高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物理品质,以及为成型工艺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生物质成型燃料物理特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关于生物质压缩成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质压缩成型的内在机理,揭示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品质... 为了提高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物理品质,以及为成型工艺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生物质成型燃料物理特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关于生物质压缩成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质压缩成型的内在机理,揭示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品质指标与生物质成型过程的粒子特性、生化特性和电势特性的关系,为今后深入开展生物质压缩成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成型块 物理品质 成型机理
下载PDF
软岩蠕变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12
3
作者 张向东 李永靖 +1 位作者 张树光 霍宝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35-1639,共5页
地下工程的施工经常遇到软岩。这类岩体抗压强度较低,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蠕变变形量较大,常造成支护的失稳和破坏。在分析地下工程的稳定性或对地下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特性,按流变力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设计。通过现场取样,采用自... 地下工程的施工经常遇到软岩。这类岩体抗压强度较低,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蠕变变形量较大,常造成支护的失稳和破坏。在分析地下工程的稳定性或对地下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特性,按流变力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设计。通过现场取样,采用自行研制的重力杠杆式岩石蠕变试验机,并配备三轴压力室,对泥岩进行了三轴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泥岩的蠕变具有非线性。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泥岩的非线性蠕变方程。根据上述非线性蠕变方程,分析了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对不同支护强度和应力状态下的蠕变变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围岩过量蠕变变形的根本途径是改善围岩应力状态,适当提高锚杆或锚索的初始预应力,从而为有效控制深部开采时围岩的有害变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蠕变 软岩 非线性 位移 围岩应力
下载PDF
重庆四面山森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 被引量:124
4
作者 饶良懿 朱金兆 毕华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该文对重庆四面山林地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四面山林地枯落物的年蓄积量为 6 8~ 2 0 2 1t hm2 ,最大持水量在 1 8~ 4 6mm之间 ,其中石栎林、天然阔叶林枯落物具有较强的持水作用 ,而马尾松林下... 该文对重庆四面山林地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四面山林地枯落物的年蓄积量为 6 8~ 2 0 2 1t hm2 ,最大持水量在 1 8~ 4 6mm之间 ,其中石栎林、天然阔叶林枯落物具有较强的持水作用 ,而马尾松林下枯落物的持水能力较弱 .应用幂函数方程拟合了不同林分枯落物累积吸持水量与吸持时间之间的关系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表明 :四面山林地土壤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 ,1m深土壤的饱和持水量在 7 84~ 1 8 87mm范围内变动 .土壤入渗实验表明 :林地土壤的入渗性能强于对照荒地 .回归分析表明 :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林地土壤 水文效应 四面山
下载PDF
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解析与设计 被引量:108
5
作者 葛坚 赵秀敏 石坚韧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94-999,共6页
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通常只注重视觉要素,非常欠缺对声环境的考虑.把声景观概念引入城市景观设计,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点,并丰富了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通过引入声音要素完善景观设计概念,对声景观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 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通常只注重视觉要素,非常欠缺对声环境的考虑.把声景观概念引入城市景观设计,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点,并丰富了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通过引入声音要素完善景观设计概念,对声景观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归纳.进而以城市公园为观测对象,对公园内的声景观类型、特征、与人类主观感受的关联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声景观设计要素、设计步骤和设计层次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形成了完整的声景观设计方法.声景观在城市景观的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自然声、背景声、人工声、活动声在人类对景观的认识过程中提供了重要信息,丰富和完整了人类对客观环境的认知手段和主观体验.结合环境造型艺术以及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声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更全面地满足人类活动的各种功能需求,还能够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联系,提高客观物质环境的人性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声环境 声景观 城市公园 景观设计 社会性 基调音
下载PDF
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4
6
作者 孔凡磊 陈阜 +1 位作者 张海林 黄光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0-155,共6页
针对华北地区土壤连续单一耕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土壤轮耕效应的研究。试验选择冬小麦夏玉米玉两熟区连续5a免耕田,设置免耕、翻耕和旋耕3种轮耕处理(即免耕一免耕,免耕一翻耕和免耕一旋耕),冬小麦播种前进行耕作处理。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华北地区土壤连续单一耕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土壤轮耕效应的研究。试验选择冬小麦夏玉米玉两熟区连续5a免耕田,设置免耕、翻耕和旋耕3种轮耕处理(即免耕一免耕,免耕一翻耕和免耕一旋耕),冬小麦播种前进行耕作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免耕后进行土壤耕作(翻耕、旋耕)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体积质量;旋耕显著降低0~10cm土壤体积质量,翻耕则降低0~20cm体积质量;随时间变化各处理土壤体积质量差异逐渐降低。翻耕、旋耕均显著增加了0~10cm土壤总孔隙,同时翻耕显著增加了10~20cm土壤总孔隙;翻耕、旋耕显著提高了5~10cm毛管孔隙。0~10cm土壤饱和导水率表现为旋耕>翻耕>免耕,翻耕、旋耕在5%水平上显著高于免耕;10~20、20~30cm土层均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且10~20cm翻耕5%水平上显著高于免耕;饱和导水率与体积质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翻耕、旋耕有效穗数与免耕相比分别提高了24.1%、22.3%;冬小麦的实际产量表现为:旋耕>翻耕>免耕,翻耕、旋耕分别比免耕增产11.8%、16.9%。总之,长期免耕后进行土壤耕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物理性状 导水率 轮耕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0
7
作者 赵铭钦 苏长涛 +4 位作者 姬小明 王玉胜 刘金霞 李晓强 陈秋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研究了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以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的填充值、叶片厚度、拉力,以及抗张强度在中部叶的尚熟—适熟档次、上部叶的适熟—过熟档次达到最优值;中部尚熟—适熟烟叶的糖含量高,总氮、烟碱... 研究了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以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的填充值、叶片厚度、拉力,以及抗张强度在中部叶的尚熟—适熟档次、上部叶的适熟—过熟档次达到最优值;中部尚熟—适熟烟叶的糖含量高,总氮、烟碱含量适宜,各种化学比值协调,而成熟不够或者过熟的烟叶,其内在质量明显降低,上部烟叶则以适熟—过熟时内在质量好,化学比值协调;中部叶中的大多数致香物质含量在烟叶充分成熟阶段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上部叶的大多数致香物质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持续增加,最大值出现在过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成熟度 物理性状 化学成分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物理特性分析及处理建议 被引量:101
8
作者 韩智勇 费勇强 +5 位作者 刘丹 旦增 张嵛 施国中 王加雷 谢燕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14,共14页
中国农村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为给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促进"新农村"的建设,该文基于对西部6省18县59村580户农户的现场调研和全国25个省(市)128篇文献调研的数理统计,对中国农村... 中国农村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为给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促进"新农村"的建设,该文基于对西部6省18县59村580户农户的现场调研和全国25个省(市)128篇文献调研的数理统计,对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产生率、产生量、组分、容重、可压缩性等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归纳总结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率介于0.034~3.000 kg/(人·d)之间,中位值为0.521 kg/(人·d),2014年产生量达到1.48亿t,具有来源广泛且分散、产率低、产量高、增长迅速、区域差异显著等特点。生活垃圾主要组分包括厨余类、灰土类、橡塑类和纸类,其湿基质量累计百分比达到了83.61%,区域差异显著;与城市生活垃圾组分相比,具有低厨余和金属、高灰土含量的特点,并逐渐趋于城市化。生活垃圾的容重介于40~650 kg/m^3之间,平均值为263 kg/m^3,可压缩性较好。根据生活垃圾特性,在实施"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管理模式的农村,建议采用压缩式中转站和垃圾车进行收运;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逐步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将厨余和灰土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后就地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 农村 物理特性 产生量 垃圾组分 容重 可压缩性
下载PDF
樟树人工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84
9
作者 田大伦 陈书军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共6页
 对樟树人工林林地不同坡向阳坡和阴坡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进行为期两年的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总孔隙度逐渐减小,通气度减弱.土壤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水分年动态变化主...  对樟树人工林林地不同坡向阳坡和阴坡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进行为期两年的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总孔隙度逐渐减小,通气度减弱.土壤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水分年动态变化主要决定于降雨量和降雨的分布状况,与降水的年动态变化一致,6月份达到最高.依此确定出土壤水分消耗期、相对稳定期、积累期3个时期.阴坡0~20cm、20~40cm层的渗透性能均好于阳坡同层土壤,0~20cm层达到稳渗所需时间阴坡比阳坡短,分别为56mim和64min;20~40cm层达到稳渗所需时间阴坡比阳坡长,分别为48mim和32min,阴坡、阳坡0~20cm层的初渗速度和稳渗速度均大于20~40cm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 森林生态 樟树人工林 土壤水文 物理性质
下载PDF
深旋松耕作法对东北棕壤物理性状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1
10
作者 李华 逄焕成 +4 位作者 任天志 李轶冰 汪仁 牛世伟 安景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7-656,共10页
【目的】探讨深旋松耕作法在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上的可行性。【方法】在辽宁省昌图县设置土壤耕作试验,以旋耕(R)和深松耕(S)为对照,对比研究深旋松30 cm(DRS30)、深旋松30 cm+地膜覆盖(DRS30P)、深旋松50 cm(DRS50)、深旋松50 cm+地膜覆... 【目的】探讨深旋松耕作法在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上的可行性。【方法】在辽宁省昌图县设置土壤耕作试验,以旋耕(R)和深松耕(S)为对照,对比研究深旋松30 cm(DRS30)、深旋松30 cm+地膜覆盖(DRS30P)、深旋松50 cm(DRS50)、深旋松50 cm+地膜覆盖(DRS50P)对土壤某些物理性状、玉米根系、植株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等的影响。【结果】(1)深旋松可有效打破犁底层,显著改善土壤某些物理性状。四组深旋松处理的土壤容重均低于对照,DRS50P最低,R最高。DRS50P和DRS30P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高于其它处理;DRS50和DRS30苗期含水量低于其它处理,其它时期高于对照。DRS50P与DRS30P、DRS50与DRS30土壤某些物理性状差异显著。(2)深旋松促进了玉米根系生长。拔节期和灌浆期,DRS50P和DRS30P的根数、根长、根体积及根冠比显著高于DRS50和DRS30,DRS50和DRS30高于对照,R最低;成熟期DRS50P和DRS30P的根长和根数最大,根体积和根冠比略低于其它处理。DRS50P与DRS30P、DRS50与DRS30植株性状差异较小。(3)深旋松促进了玉米地上部生长发育,增加了籽粒产量。DRS50P和DRS30P显著增加了玉米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DRS50P获得最高产量,DRS30P次之,分别为12 137.4 kg.hm-2、11 929.2 kg.hm-2。两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DRS50P和DRS30P分别比R增产23.0%和20.8%,分别比S增产14.1%和12.1%。【结论】综合作业成本和动力消耗等因素,DRS30P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深旋松 物理性状 生长 东北棕壤
下载PDF
华中丘陵红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58
11
作者 梁春祥 姚贤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9-78,共10页
本文应用地学统计学方法对丘陵红壤地区50×100m^2面积内30个观察点进行了土壤饱和导水率、粘粒、水稳性团聚体、孔隙性等空间变异性研究。通过半方差函数和自相关函数分析,发现这些性质在一定范围內存在空间相关性?捎肒riging方法... 本文应用地学统计学方法对丘陵红壤地区50×100m^2面积内30个观察点进行了土壤饱和导水率、粘粒、水稳性团聚体、孔隙性等空间变异性研究。通过半方差函数和自相关函数分析,发现这些性质在一定范围內存在空间相关性?捎肒riging方法对各点进行了估测,并应用Cokriging技术,由一种参数估测另一种参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性 物理性质 丘陵红壤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和肥力红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物理性质特征 被引量:73
12
作者 刘晓利 何园球 +1 位作者 李成亮 王艳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9-465,共7页
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肥力对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肥力水平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以旱地土壤含量最低,林地土壤最高。不同肥力水平下,林地、... 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肥力对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肥力水平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以旱地土壤含量最低,林地土壤最高。不同肥力水平下,林地、果园、水田中>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变化均为:高肥力>低肥力。说明随土壤肥力的逐渐增高,有机质胶结物质含量增加,有利于形成更多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土粒密度、土壤孔隙度)存在较大差异,变化规律也不一致。但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肥力 水稳性团聚体 物理性质 红壤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热裂解芒草生物质炭的理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7
13
作者 罗煜 赵立欣 +4 位作者 孟海波 向欣 赵小蓉 李贵桐 林启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08-217,共10页
芒草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生物质能源作物,为了研究了解芒草生物质炭的特征,评价其农业和与环境领域应用价值与潜力,该研究分别在和下制备生物质炭,测定其基础理化性质,以期了解芒草生物质炭特征及其随裂解温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裂解温... 芒草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生物质能源作物,为了研究了解芒草生物质炭的特征,评价其农业和与环境领域应用价值与潜力,该研究分别在和下制备生物质炭,测定其基础理化性质,以期了解芒草生物质炭特征及其随裂解温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裂解温度显著地影响芒草生物质炭物理与化学性质,低温生物质炭含有比较高的水溶性成分,而高温生物质炭具有比较高的pH值、C/N比、芳香化结构、持水量和比表面积;但裂解温度对生物质炭δ值没有显著的影响。该文还讨论了芒草生物质炭在化肥利用率提高,以及污染土壤和水体修复等领域的潜在价值与工业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可为芒草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固碳减排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 物理特征 化学特性 生物质炭 芒草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 被引量:76
14
作者 琚宜文 卜红玲 王国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2-506,共15页
页岩气储层是页岩气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少量溶解态赋存于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并且具有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的物性特征,页岩气井完井后需要经过储层改造才能获得理想的产能。水力压裂技术是非常规储层中主要的储层... 页岩气储层是页岩气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少量溶解态赋存于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并且具有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的物性特征,页岩气井完井后需要经过储层改造才能获得理想的产能。水力压裂技术是非常规储层中主要的储层改造方法,以此提高页岩气的可采性。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页岩空间分布、储层非均质性、岩石组成、地质环境、岩石物性特征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页岩气储层的主要地质特征,并探讨了这些特征对储层后期改造的影响。页岩气储层有纵向、横向非均质性之分,这些非均质性归因于页岩组成和结构特性。不同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控制着储层的结构和构造,并进一步制约着岩石力学性质、储层敏感性以及天然孔裂隙的发育。岩石组成与结构、天然孔裂隙发育状况和地应力作用是影响储层改造的重要因素。由此,认识储层地质特征及其对后期改造的影响,不仅对丰富页岩气地质勘探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提高页岩气产能和开采效率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岩石组成 天然裂隙 岩石物性 储层改造
原文传递
纳米(nm)级无机粒子对塑料增韧增强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5
作者 胡圣飞 徐声钧 李纯清 《塑料》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3-16,共4页
介绍了超细(μm级),特别是超微(nm级)无机粒子的基本概念、特性、增韧机理。叙述了目前国内外刚性无机粒子在塑料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纳米级 无机粒子 增韧 塑料
下载PDF
湖南烤烟物理性状比较及聚类评价 被引量:71
16
作者 邓小华 陈冬林 +3 位作者 周冀衡 赵松义 李晓忠 陈新联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8,72,共7页
采集湖南主产烟区B2F、C3F、X2F3个等级烟叶样本186份,通过测定烟叶物理性状,对湖南烤烟物理性状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聚类评价。结果表明,开片度和含梗率的变异系数小,叶片厚度、单叶重、叶质重、叶密度和平衡含水率的变异系数相... 采集湖南主产烟区B2F、C3F、X2F3个等级烟叶样本186份,通过测定烟叶物理性状,对湖南烤烟物理性状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聚类评价。结果表明,开片度和含梗率的变异系数小,叶片厚度、单叶重、叶质重、叶密度和平衡含水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开片度、单叶重、含梗率、叶片厚度和叶质重等级间差异极显著,叶密度和平衡含水率等级间差异不显著;含梗率、叶片厚度、叶质重和平衡含水率生态区域间差异显著,开片度、单叶重和叶密度生态区域间差异不显著;开片度、叶片厚度、叶质重、叶密度和平衡含水率地区间差异显著,单叶重和含梗率地区间差异不显著;通过聚类分析将湖南烤烟物理性状分为5种类型,各类型具有不同的工业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物理性状 比较分析 聚类评价
下载PDF
粉碎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物理特性试验 被引量:71
17
作者 霍丽丽 孟海波 +2 位作者 田宜水 赵立欣 侯书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9-195,共7页
为分析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的物理特性,该文选取自然晾晒后(全水分8%左右)的6种不同地区玉米秸秆和5种不同种类秸秆,细粉(粒度0~10mm)后进行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粉碎秸秆的自然和振实堆积密度范围分别在37.43~140和48.40~200kg/m3之... 为分析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的物理特性,该文选取自然晾晒后(全水分8%左右)的6种不同地区玉米秸秆和5种不同种类秸秆,细粉(粒度0~10mm)后进行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粉碎秸秆的自然和振实堆积密度范围分别在37.43~140和48.40~200kg/m3之间,静态和动态堆积角分别在44°~51°和17°~31°之间,与金属、橡胶材料的最大静摩擦系数分别在0.45~0.55和0.51~0.62之间,内摩擦系数在0.53~0.73之间。不同地区玉米秸秆和不同种类秸秆的堆积密度和堆积角均不同,秸秆品种和原料的均匀度对堆积密度有影响,不同种类秸秆堆积密度差异较大。原料的全水分越高,堆积角越大。摩擦特性和流动特性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在秸秆原料的压缩、输送、储存等相关装备及工艺路线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秸秆原料堆积特性的差异性。该研究为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的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物理特性 试验 堆积密度 堆积角 摩擦系数 流动特性
下载PDF
地面覆盖对盐渍土水热盐运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0
18
作者 邓力群 陈铭达 +3 位作者 刘兆普 沈其荣 王洪军 王建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7,共5页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山东省莱州半干旱海水入侵地区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盐热运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塑膜覆盖对盐渍土有很好的保温增温效果和一定的保水抑盐作用;②秸秆覆盖能拦蓄雨水、减少地面径流和地表蒸发,对盐...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山东省莱州半干旱海水入侵地区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盐热运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塑膜覆盖对盐渍土有很好的保温增温效果和一定的保水抑盐作用;②秸秆覆盖能拦蓄雨水、减少地面径流和地表蒸发,对盐渍土有非常明显的保持土壤水分、抑制地表返盐、促进降雨淋盐的作用,且其作用随覆盖厚度的增加而增强,③秸秆覆盖的隔热性及其对土壤热容量的提高,缓和了土壤温度的日变化;④5cm厚秸秆覆盖的土壤含盐量变化幅度较小,说明秸秆覆盖提高了土壤对盐分的缓冲性;⑤随着油葵的生长,增加了地面的植被覆盖度,削弱了覆盖措施对土壤水盐热运动的影响;⑥5cm秸秆覆盖下的油葵生长状况及其产量均优于其他处理。由此可见,秸秆覆盖是改良利用盐渍土非常有效的一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 盐渍土 水热盐运动
原文传递
基于多重分形的土壤粒径分布与土壤物理特性关系 被引量:67
19
作者 管孝艳 杨培岭 吕烨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50,共7页
为阐明粒径分布与土壤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测定了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容积密度和饱和导水率等参数,运用多重分形谱参数描述了土壤粒径分布的非均匀性,探讨了土壤粒径分布多重分形参数与土壤容积密度、饱和导水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为阐明粒径分布与土壤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测定了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容积密度和饱和导水率等参数,运用多重分形谱参数描述了土壤粒径分布的非均匀性,探讨了土壤粒径分布多重分形参数与土壤容积密度、饱和导水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分布的多重分形谱参数D1/D0和Δα可以反映土壤粒径分布的非均匀程度,参数与土壤粘粒含量密切相关,当土壤非均质性较大时,土壤中粘粒含量较多,表现为土壤容积密度增大,而饱和导水率减小。因此,土壤粒径分布的多重分形参数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物理性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物理特性 粒径分布 多重分形
下载PDF
煤矸石充填复垦地理化特性与重金属分布特征 被引量:66
20
作者 徐良骥 黄璨 +4 位作者 章如芹 刘会平 严家平 Helmut Meuser Lutz Makowsky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1-219,共9页
为研究煤矸石充填复垦地农作物产量达到最佳时的覆土厚度及煤矸石充填复垦地重金属分布状况,该文以新庄孜矿煤矸石充填复垦地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室外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试验分析方法,选取不同覆土厚度50~60,60~70,70~80,80~90... 为研究煤矸石充填复垦地农作物产量达到最佳时的覆土厚度及煤矸石充填复垦地重金属分布状况,该文以新庄孜矿煤矸石充填复垦地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室外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试验分析方法,选取不同覆土厚度50~60,60~70,70~80,80~90 cm的4类试验地块及对照地块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及农作物根系分布、长势产量、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复垦地块各项指标与对照地块差异显著,劣于对照地块;煤矸石充填基质土壤理化性质较差;70~80 cm的厚度是煤矸石充填复垦造地较经济合理的覆土厚度。煤矸石复垦地重金属元素有向上迁移的趋势;复垦土壤及煤矸石基质中Pb、Zn、Cr元素含量处于安全水平;大部分监测的Cu、Ni、Cd元素含量高于淮南土壤背景值,低于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对复垦土壤已构成潜在的威胁性,应予以重视;覆土厚度50~60 cm地块的煤矸石基质中Cu、Ni元素含量处于安全水平,煤矸石基质中Cd元素含量高于淮南土壤土壤背景值,低于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应予以重视。结果表明70~80 cm的厚度是煤矸石充填复垦造地最佳覆土厚度;新庄孜煤矸石充填复垦地重金属有向上迁移的趋势,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未出现重金属污染情况,但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淮南市土壤背景值,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 重金属 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 煤矸石充填基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