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瓣下角膜上皮内生的治疗 被引量:15
1
作者 杜新华 杨亚波 +2 位作者 姚克 章雁 任菲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12-414,I007-004,共4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phototherapeutickeratectomy ,PT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瓣下角膜上皮内生的疗效。方法对LASIK术后发生角膜瓣下角膜上皮内生患者 6例 (6只...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phototherapeutickeratectomy ,PT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瓣下角膜上皮内生的疗效。方法对LASIK术后发生角膜瓣下角膜上皮内生患者 6例 (6只眼 )行PTK ,术中重新掀开角膜瓣 ,刮除植入的角膜上皮组织 ,采用直径 7mm光斑 ,以 5~ 10个脉冲切削角膜瓣基质面和基质层表面 ,层间冲洗 ,复位角膜瓣 ,采用直径 3mm光斑 ,以 5 0~ 75个脉冲沿角膜瓣边缘进行切削。术后随访时间 5~ 12个月。结果  5只眼表现为颞侧角膜瓣边缘下出现匍行性灰白色物质 ,局部角膜瓣边缘水肿和融解 ;1只眼表现为角膜瓣下局限性灰白色团块状物质 ,角膜瓣下基质层局部融解。全部术眼PTK术后无角膜瓣下角膜上皮内生复发 ;除 1只眼残留轻度角膜瘢痕外 ,余 5只眼角膜恢复透明 ;术后视力均达到LASIK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采用PTK治疗LASIK术后角膜瓣下角膜上皮内生 ,不仅效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了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手术后并发症 角膜疾病 治疗 角膜瓣下角膜上皮内生
原文传递
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mode using SCHWIND-ESIRIS excimer laser:initial clinical results 被引量:12
2
作者 Dong-Mei Wang, Jian-Feng 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2年第3期334-337,共4页
AIM: To evaluate postoperative pain,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 and cornea haze value after 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T-PRK) performed with aspherical ablation profile using SCHWIND ESIRIS ex... AIM: To evaluate postoperative pain,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 and cornea haze value after 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T-PRK) performed with aspherical ablation profile using SCHWIND ESIRIS excimer laser. METHODS: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Fifty-nine eyes (32 patients) with myopia associated with or without astigmatism underwent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 (PTK) followed by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 which performed by 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omy (ORK)-CAM software based on aspherical ablation profile using SCHWIND ESIRIS excimer laser. Postoperative pain scale was measured on a questionnaire through five levels. Haze was graded by five grades, and UCVA, manifest refraction spherical equivalent (MRSE) were analyzed. RESULTS: Mean pain level was (1.37 +/- 0.613) (range: 1 to 3), the mean time picking out the soft contact lens was (6.22 +/- 1.73) days, at 3 months, UCVA was 1.0 for 40 eyes (67.8%), 0.5 for all eyes (100.0%). The UCVA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preoperative best spectacle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SCVA) (t=-2.84, P=0.006), haze value was (0.27 +/- 0.25), no patients had a haze grade up to 2. Mean MRSE was (0.76 +/- 0.96) diopter(D) by 3 months. CONCLUSION: The outcomes from this study show that using the SCHWIND ESIRIS aspherical ablation profile for transepithelial PRK has a good visual result. The primary advantage is related to a spherical ablation profile, automatically considers the ablation volume of the stroma and the accurate and smooth removal of the epithelium with PTK. Additio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long-term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pia surgery 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
下载PDF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亚娟 孙兰萍 +6 位作者 刘桂芬 任延军 李冀 郝俊华 庞琳 刘霞 王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翼状胬肉患者123例124只眼,随机分为A组,(60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B组,(64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其复...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翼状胬肉患者123例124只眼,随机分为A组,(60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B组,(64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其复发率、术后角膜修复『青况、手术前后泪膜恢复及散光和矫正视力提高情况。结果术后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早期角膜修复情况、泪膜破裂时间的提高优于B组(P〈0.01)。矫正视力的提高及散光减少在早期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期A组略高于B组(P〈0.05)。结论单纯胬肉切除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优于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手术切除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原文传递
不同方式去除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冬梅 陈光胜 +1 位作者 唐柳松 黎巧玲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方式去除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60只眼)近视及近视散光的连续性患者进行前瞻性、自身双眼配对的研究,一眼使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PTK)去除角膜上皮后行PRK手术(激光...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方式去除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60只眼)近视及近视散光的连续性患者进行前瞻性、自身双眼配对的研究,一眼使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PTK)去除角膜上皮后行PRK手术(激光组),另一眼使用20%稀释酒精去除角膜上皮,然后行PRK手术(酒精组)。分别记录术后1、2、3 d患者的疼痛度、术后1、3、6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平均等效球镜度(MRSE)、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等情况。结果术后3 d两组术后疼痛感及不同时期UCVA(已转换为log MAR分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3个月,激光组的角膜haze值为0.35±0.23,酒精组为0.75±0.49,P<0.05。激光组术后1、3、6个月MRSE分别为(0.53±0.74)D、(0.52±0.75)D、(0.21±1)D,而酒精组分别为(-0.12±0.8)D、(-0.22±0.71)D、(-0.48±0.91)D(P<0.05)。结论两组方式达到相同的术后舒适度及视力结果。激光组早期有轻度远视漂移。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MRSE均值在正视范围(±0.5 D)内。远期的效果需要更长期的随访、视觉质量的评估,详细的按年龄及屈光度的分组等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在初发性翼状胬肉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良毛 赵立全 +1 位作者 瞿玲辉 李鹏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06/2011-02月行PTK治疗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6例140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06/2011-02月行PTK治疗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6例140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及切除胬肉及变性球筋膜组织,结膜下置0.4 mg/ml MMC棉球2 min,彻底冲洗后使用193 nm准分子激光行PTK切削残余病变组织。术后均使用相应的局部抗菌及激素滴眼液巩固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至少1年以上。观察术后上皮愈合情况,记录视力恢复、角膜散光度数及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PTK平均切削直径(3.86±0.89)mm,平均切削深度(94.21±23.29)μm。术后患眼反应轻,平均上皮愈合时间(2.88±0.83)天。平均随访(17.9±5.4)月,3例患者(4眼)胬肉复发,复发率为2.5%。随访结果: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角膜散光度数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K作为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可以安全、有效的清除角膜上残留的胬肉及变性组织,重建角膜表面的光滑平整性,有利于创面角膜上皮修复,减少角膜散光,从而改善视功能。其与MMC的联合应用,能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治疗性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
下载PDF
激光法和器械法去上皮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对比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卫承华 戴巧云 +5 位作者 晋毓信 许玉娟 陆维真 王玺 韦超兵 赵海峰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7期720-723,共4页
目的 比较分析Nidek EC-5000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联合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与经典PRK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弋矶山医院眼... 目的 比较分析Nidek EC-5000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联合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与经典PRK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弋矶山医院眼科就诊的30例近视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2组,15例30只眼采用两步法PTK-PRK手术(组1),15例30只眼行经典PRK手术(组2).术后评估患者痛疼程度、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屈光度、角膜上皮雾状混浊(HAZE)反应程度和视力.结果 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组l为(2.37±0.61)d,组2为(2.90±0.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3,P<0.05);疼痛程度评分组1为(3.30±1.09)分,组2为(3.56±0.9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96,P=0.34);上皮愈合后早期裸眼视力组1为(0.30±0.10) logMAR,组2为(0.22±0.12) 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13);术后6个月组1的裸眼视力(0.003±0.018)logMAR,组2的裸眼视力(0.007±0.025) 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P=0.56);组1和组2术后HAZE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32,P=0.75);术后6个月等效球镜度组1(+0.33±0.21)D,组2(+0.13±0.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P<0.05).结论 PTK-PRK与经典PRK术式相比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能较快修复角膜上皮,屈光度有远视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角膜切削术 治疗性角膜切屑术 近视
原文传递
PTK、PRK和CXL联合治疗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君喆 徐琳琳 +1 位作者 朱伟 牟国营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核黄素诱导的长波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摩镶术(LASlK)术后角膜膨隆进行交联和屈光重建,评价该方法对LASIK术后角膜膨... 目的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核黄素诱导的长波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摩镶术(LASlK)术后角膜膨隆进行交联和屈光重建,评价该方法对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早中期LAISK术后角膜膨隆患者14例(16眼),均采用PTK+P砒针CXL进行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Kmax)值、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应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行数据分析。结果16只患眼术前的LogMARUCVA中位数为0.50,术后1、3、6个月的logMARUCVA中位数分别为0.10、0.10和0.00,与术前相比均提高(P〈0.01);术后1、3、6个月Kmax的中位数值分别为44.80、44.85、45.20D,均较术前(47.15D)降低(P〈0.05);角膜厚度的中位数值在术后1、3、6个月分别为450、422、420μm,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1、3、6个月的BCVA、ECD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K+PRK+CXL治疗LAISK术后角膜膨隆安全、有效,术后UCVA提高、Kmax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胶原交联术 角膜膨隆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屈光重建
原文传递
准分子激光光学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被引量:6
8
作者 莫纯坚 江萍 +1 位作者 罗彤 周宜兰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使用准分子激光光学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并对药物治疗不敏感,且溃疡深度均未超过1/3角膜厚度者11例(11眼),使用193nm准分子激光行PTK治疗消融病变角膜组... 目的观察使用准分子激光光学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并对药物治疗不敏感,且溃疡深度均未超过1/3角膜厚度者11例(11眼),使用193nm准分子激光行PTK治疗消融病变角膜组织,并与8例病情程度相似,但使用常规清创术和角膜组织切除术治疗的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对比疗效。两组病例术后均使用局部抗真菌滴眼液巩固治疗。结果PTK治疗组术后无复发,PTK组治疗时间(25.27±5.8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治疗时间(42.75±17.90)天,(P〈0.05)。PTK组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1~1.0,较术前平均上升了(2.36±1.36)行,明显优于对照组(0.75±1.04)行治疗效果。结论使用PTK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浅层角膜溃疡,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并能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治疗效果好而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光学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浅层角膜溃疡 真菌性
下载PDF
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被引量:4
9
作者 祁媛媛 张立军 +3 位作者 董贺 张蕊 赵丹 崔中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 目的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溃疡深度均未超过1/3角膜厚度,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前节OCT辅助的PTK治疗,共14例(14眼),对照组采用角膜病灶板层切除手术治疗,共10例(10眼)。随访至少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厚度、共焦显微镜检查情况。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治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组BCVA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治疗持续时间为(19.43±5.68)d,短于对照组的(34.40±5.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剩余角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焦显微镜检查亦治疗组术后残余菌丝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术后上皮修复时间为(4.00±1.11)d,短于对照组的(6.20±1.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治疗组术后无一眼复发,对照组术后0.5 a有3眼复发,1眼药物控制有效,另2眼病情加重,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手术。结论前节OCT辅助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可以有效清除病灶、加速上皮愈合,为治疗早期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前节OCT 角膜病灶板层切除 真菌性角膜溃疡 临床观察
下载PDF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in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 versus the big-bubble technique in keratoconus 被引量:2
10
作者 Jarbas Pereira de Macedo Lauro Augusto de Oliveira +1 位作者 Flavio Hirai Luciene Barbosa de Sous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5期807-812,共6页
AIM:To compare the functional and anatomic results of femtosecond laser(FSL)-assisted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 associated with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 and FSL-assisted DALK performed ... AIM:To compare the functional and anatomic results of femtosecond laser(FSL)-assisted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 associated with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 and FSL-assisted DALK performed using the big-bubble technique in keratoconus.METHODS:During the first phase of the study,an electron microscopy histopathology pilot study was conducted that included four unsuitable donor corne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 FSL group,FSL lamellar cuts were performed on two corneas and in FSL+PTK group,PTK was performed at the stromal beds of two corneas after FSL lamellar cuts were made.During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study,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was conducted that included two treatment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keratoconus:group 1(n=14 eyes) underwent FSL-assisted DALK associated with PTK and group 2(n=12 eyes) underwent FSL-assisted DALK associated with the bigbubble technique.The main outcome measures were 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VA)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measurements,confocal microscopic findings,and contrast sensitivity.RESULTS:In the pilot study,histopathology showed a more regular stromal bed in the FSL+PTK group.In the clinical trial,group 1 had significantly worse best spectaclecorrected VA and contrast sensitivity(P〈0.05 for both comparisons).The residual stromal bed measured by OCT was significantly(P〈0.05) thicker in group 1.Confocal microscopy detected opacities only at the donor-receptor interface in group 1.CONCLUSION:Patients with keratoconus treated with FSL-assisted DALK performed using the big-bubble technique fare better than treated with FSL-assisted DALK associated with PT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 big-bubble technique KERATOCONUS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陆霞 贺忠江 +1 位作者 张凤妍 王卫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伤口愈合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白兔PTK模型,术后右眼滴用自制NGF滴眼液,左眼滴用人工泪液作为对...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伤口愈合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白兔PTK模型,术后右眼滴用自制NGF滴眼液,左眼滴用人工泪液作为对照眼。于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裂隙灯、光学显微镜、722光栅分光光度计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2组均于术后3~7d角膜上皮全部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同波长的角膜透明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光镜观察发现对照组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较重。扫描电镜显示,术后4周NGF组角膜上皮细胞层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及微皱褶仍然相对较少。结论NGF通过改善伤口愈合的微环境,抑制角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调节伤口愈合,从而促进PTK后角膜透明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角膜修复
下载PDF
激光去除角膜上皮的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冬梅 陈光胜 +1 位作者 唐柳松 黎巧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去除角膜上皮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进行屈光矫治随访1a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07/2014-07随访资料完整的16例30眼近视及近视散光的连续性病例,术中使用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去除... 目的:探讨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去除角膜上皮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进行屈光矫治随访1a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07/2014-07随访资料完整的16例30眼近视及近视散光的连续性病例,术中使用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去除角膜上皮,再进行屈光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完成屈光矫治。随访记录术后1、3、6、12mo的视裸眼视力(UCVA)、角膜haze及残余等效球镜度(MRSE)。结果:术后各时期UCVA≥0.5者与术前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期UCVA≥1.0者较术前BCVA差异经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06)。术后不同时期角膜haz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51,P=0.000)。术后1mo角膜haze值为0.71±0.25,随时间推移角膜haze逐渐减轻,无2级以上haze出现。术后1mo MRSE为0.9±0.87D,较术后3mo(0.5±0.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7,P=0.048),而MRSE在术后3、6mo(0.5±0.65、0.5±0.45D)及12mo(0.25±0.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89,P=0.098)。结论:本组研究获得较好的临床视力结果,术后1mo有轻度远视漂移及较明显的角膜haze,对于其远期屈光稳定性及视觉质量等仍需大样本及分组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近视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在复发性角膜糜烂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M N Hashemian S Moghimi +3 位作者 F Rahimi B Dehsarvi Z Najmi M T Rajabi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508-1512,共5页
目的:评价早期实施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对复发性角膜糜烂(RCE)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筛选经常规治疗方法无效,但未经基质穿刺及角膜接触镜治疗的RCE临床连续病例23例(25眼),平均病程为9.3mo(2mo~3a),经全面眼科检查后行PT... 目的:评价早期实施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对复发性角膜糜烂(RCE)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筛选经常规治疗方法无效,但未经基质穿刺及角膜接触镜治疗的RCE临床连续病例23例(25眼),平均病程为9.3mo(2mo~3a),经全面眼科检查后行PTK治疗,切削深度为10μm,光学区为4~8mm。对比PTK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SE)以及散光度数(RC)。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1±5.5mo(4.2~19.2mo),免于复发率为96%,平均BCVA显著提高(术前为0.69±0.30,术后为0.90±0.23,P<0.001),平均SE变化不明显(术前0.41±1.67DS,术后0.35±1.63DS,P=0.26),但平均RC显著降低(术前-1.22±0.90DC,术后-0.57±0.57DC,P<0.001)。结论:对于早期RCE患者,PT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的角膜上皮快速愈合而迅速减轻症状,并可显著提高最佳矫正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 复发性角膜糜烂
下载PDF
眼前节OCT辅助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华霞 杜玲芳 +2 位作者 何芳 宋伟琼 周丽丽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辅助治疗性角膜光学切削术(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疗效。方法分析在我院经眼前节OCT辅助PTK治疗的角膜浅层病变患者15例(20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眼前节OCT检查,判断病变的形态和深度,指导PTK... 目的探讨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辅助治疗性角膜光学切削术(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疗效。方法分析在我院经眼前节OCT辅助PTK治疗的角膜浅层病变患者15例(20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眼前节OCT检查,判断病变的形态和深度,指导PTK削融方案的制定,并对术前、术后6个月内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病变深度、角膜厚度、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的角膜浅层病变在安全范围内均得到了有效切削,术后1、3、6个月UCVA及BCVA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UCVA和BCVA均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患者UCVA和BCVA基本稳定。未见原发病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眼前节OCT能对角膜浅层病变进行准确的检测,从而指导PTK治疗,术后效果好,并发症少。眼前节OCT辅助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 治疗性角膜光学切削术 角膜浅层病变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防止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韦丽娇 卢银波 +2 位作者 谢祥勇 何碧华 杜慧娟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评价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对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后部分有复发趋势患者使用的效果。方法将5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2周术区结膜或角膜缘出现新生血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准分子激光彻底清除角巩膜缘周边再生长新生血管(激光... 目的评价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对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后部分有复发趋势患者使用的效果。方法将5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2周术区结膜或角膜缘出现新生血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准分子激光彻底清除角巩膜缘周边再生长新生血管(激光参数拟设定:能量密度195 m J/cm2;光斑直径为0.95 mm,每脉冲切削深度0.2μm/pulse;光区4 mm),切削范围超过创面约1 mm,每次间隔1周,共1-3次。对照组不行激光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可封闭翼状胬肉术后2周出现的新生血管,能明显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可作为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翼状胬肉 术后复发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在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焦永法 于风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4期61-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在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1例(52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角...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在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1例(52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PTK术,B组单纯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并对术后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角膜平整透明度、角膜散光、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及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角膜创面上皮平均愈合时间,A组为3~7(5.00±1.26)d,B组为4~8(6.25±1.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13<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的角膜散光比术前显著降低,术后同一时间A组与B组角膜散光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3;t=-3.15,P=0.00)。病变区角膜平整及透明度方面A组优于B组(Z=-3.184,P=0.001<0.05)。A组复发率为6.7%,B组复发率9.0%,两组间再次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概率检验,P>0.05),但A组角膜新生血管增殖情况优于B组(Z=-3.053,P=0.002<0.05)。结论 PTK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恢复较快,术后角膜平滑及透明度优于单纯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供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翼状胬肉 准分子激光 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PTK-PRK-CXL和PTK-CXL治疗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疗效
17
作者 朱伟 赵秋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72-976,共5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联合角膜交联(corneal cross-linking,CXL)术(PTK-CXL)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联合CXL术(...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联合角膜交联(corneal cross-linking,CXL)术(PTK-CXL)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联合CXL术(PTK-PRK-CXL)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患者28例(40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TK-CXL组和PTK-PRK-CXL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测量患者的视敏度、屈光度、最大角膜曲率(maximum keratometry,K max)、最薄点角膜厚度(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T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 cell count,ECC)。将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观察结果与术前做自身对照,并比较两组不同观察指标的变化量差异。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角膜曲率和屈光度,提高患者的视敏度,对角膜内皮细胞无影响。PTK-CXL组和PTK-PRK-CXL组裸眼视力术后6个月分别为(0.59±0.35)logMAR、(0.22±0.10)logMAR;术后12个月分别为(0.56±0.32)logMAR、(0.17±0.11)logMAR。两组K max术前分别为(55.51±8.08)D、(52.59±6.30)D,术后6个月降低为(54.07±8.07)D、(46.55±5.04)D;术后12个月为(53.96±8.01)D、(46.12±4.94)D。除PTK-CXL组柱镜度数在术后6个月、12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外,两组其他观察指标在术后不同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ECC均在术后12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各观察指标相较于术前的变化量,除BCVA外,其他指标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PTK-CXL和PTK-PRK-CXL均能安全有效控制角膜膨隆的进展,PTK-PRK-CXL较PTK-CXL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的降低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交联 角膜膨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PTK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世宏 朱映芳 刘玉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826-827,共2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治疗角膜上皮糜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9例11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recurrent corneal erosiou)患者,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治疗角膜上皮糜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9例11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recurrent corneal erosiou)患者,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5~7d,随访3mo^3a。结果:9例11眼中8例10眼一次性痊愈,1例1眼再次PTK治疗痊愈。结论:PTK是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K 准分子激光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下载PDF
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联合眼表干预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效果
19
作者 罗嘉婧 段虎成 +4 位作者 陈瑞 吕依洋 吕红玲 晏世刚 孔祥斌 《眼科》 CAS 2023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 观察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联合眼表干预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52例(52眼)。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两组,单纯行激光治疗... 目的 观察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联合眼表干预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52例(52眼)。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两组,单纯行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者26例(26眼)为A组,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联合围手术期干眼治疗(人工泪液点眼、睑板腺按摩、热敷和典必殊眼膏涂睑缘)者26例(26眼)为B组,术后随访1年。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完整、透明、荧光素染色阴性为角膜修复。术后7天进行刺激评分、术后3个月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泪液脂质和睑板腺、BUT和泪河高度。主要指标眼刺激反应评分、主观刺激症状评分,修复持续时间,眼表状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天A组眼刺激反应评分5.38±1.30,主观刺激症状评分5.77±1.42,B组分别为4.35±1.23、4.5±1.45。A组角膜修复持续时间(8.19±1.86)天,明显长于B组的(6.19±1.23)天(P=0.001)。术后3个月A组泪液脂质评分、BUT、泪河高度分别为2.23±0.59、(7.50±2.29)s、(0.30±0.09)mm,均差于B组的1.46±0.51、(10.66±2.28)s、(0.47±0.08)mm(P均<0.05)。A组睑板腺缺失评分2.08±0.48,B组1.85±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6%,高于B组的7.7%(P=0.038)。结论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联合眼表干预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效果良好,改善眼表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原文传递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后仓 谢立信 胡隆基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phototherapeutickeratectomy ,PTK)的最佳适应证、治疗参数及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对角膜浅层病变 30眼 ,包括角膜营养不良 12眼 ,感染后角膜瘢痕 7眼 ,钱币状角膜炎 6眼 ,外伤性角膜瘢痕 3眼...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phototherapeutickeratectomy ,PTK)的最佳适应证、治疗参数及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对角膜浅层病变 30眼 ,包括角膜营养不良 12眼 ,感染后角膜瘢痕 7眼 ,钱币状角膜炎 6眼 ,外伤性角膜瘢痕 3眼和角膜带状变性 2眼行PTK治疗 ,于术后 1周、1、3、6月分别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 (BCVA)和屈光状态等并回顾分析其疗效。结果 :术后 6个月BCVA与术前比较提高2 1眼 ,不变 4眼 ,下降 5眼。术后 6个月平均远视移动 + 1 52D ,Haze 0 5级 5眼、1级 2眼和 0级 2 3眼 ,原发病无 1例复发。结论 :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 ,简单、安全、有效 ,视不同疾病选择去除和非去除上皮PTK或PTK +PRK。适应证是角膜病变不超过前 1/ 3角膜深度 ,以角膜营养不良和带状变性的疗效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角膜疾病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