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浸田水旱轮作对作物生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5 位作者 林诚 何春梅 钟少杰 李昱 林新坚 黄建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9-1476,共8页
通过连续2年4茬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冷浸田由单季稻改制为水旱轮作对作物生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水稻(R-R)、春玉米-水稻(C-R)、紫云英-水稻(M-R)、蚕豆-水稻(B-R)4种轮作模式两年的水稻平均产量较水稻-冬闲模式(C... 通过连续2年4茬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冷浸田由单季稻改制为水旱轮作对作物生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水稻(R-R)、春玉米-水稻(C-R)、紫云英-水稻(M-R)、蚕豆-水稻(B-R)4种轮作模式两年的水稻平均产量较水稻-冬闲模式(CK)提高5.3%~26.7%,其中C-R和R-R模式与CK差异显著.除M-R模式外,各轮作模式的年均经济效益较CK增加79.0%~392.4%,总产投比增加0.06~0.72个单位,均以C-R模式最高.水旱轮作模式均提高了水稻分蘖盛期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轮作下水稻收获期的土壤锈纹锈斑丰度明显,尤其是R-R、C-R、B-R模式;各轮作模式下的耕层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2 mm)数量均较CK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中团聚体(0.25~2 mm)数量(除M-R模式外)和微团聚体(〈0.25 mm)数量则相反;各轮作模式的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逐渐下降,而速效养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R和B-R模式的土壤细菌数分别提高285.7%~403.0%,B-R的真菌数提高221.7%,R-R、C-R、B-R的纤维素菌提高64.6%~92.2%,B-R的固氮菌提高162.2%,差异均显著.冷浸田由冬闲-单季稻改制为C-R、R-R、B-R轮作模式,对提高作物总产量和经济效益有较好的效果,土壤理化生化性状得到改善,表现出脱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浸田 水旱轮作 光合特性 土壤团聚体 土体构型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短期深旋松对黄淮海沙姜黑土耕层结构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翟振 李玉义 +5 位作者 张莉 逄博 逄焕成 韦本辉 王庆伟 綦少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1-1218,共8页
针对黄淮海平原由于连年旋耕所导致的犁底层加厚上移、耕层变浅的问题,引入一种全新的耕作技术——深旋松耕,以改良耕层障碍因素,提高冬小麦产量.设置深松20 cm(SS20)、深旋松30 cm(DVR30)两个处理,以深松20 cm为对照,研究深旋松耕作对... 针对黄淮海平原由于连年旋耕所导致的犁底层加厚上移、耕层变浅的问题,引入一种全新的耕作技术——深旋松耕,以改良耕层障碍因素,提高冬小麦产量.设置深松20 cm(SS20)、深旋松30 cm(DVR30)两个处理,以深松20 cm为对照,研究深旋松耕作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小麦开花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VR30处理能够充分破除犁底层,DVR30处理10~20和20~30 cm土层容重分别较SS20处理降低了9.5%和11.2%,DVR30处理20~30 cm穿透阻力较SS20处理降低了42.3%.DVR30能够增强水分入渗能力,提高土壤深层贮水量.随着深度的增加,DVR30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30~40和40~50 cm土层含水量分别较SS20处理提高16.9%和10.6%,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0~50 cm土壤贮水量提高3.3%.DVR30处理创造了良好的耕层环境,促进了小麦开花期光合能力的提高,与SS20处理相比,DVR30处理小麦开花期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及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3%和15.5%,小麦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累积量亦有显著增加,同时DVR30处理通过提高小麦有效穗数,提高了产量,实际增产12.4%.综上,短期深旋松耕作能够充分破除犁底层、深松活土,为构建合理耕层结构、充分挖掘耕层潜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旋松耕作 犁底层 穿透阻力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率
原文传递
光逆境对叶绿体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许春辉 赵福洪 +2 位作者 王可玢 杨丹慧 戴云玲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4年第4期8-11,共4页
研究了强光照射对菠菜叶绿体的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及一些光会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强光照射时间的延长,首先,属光系统Ⅱ核心的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的CPa带明显减少了;进而属LHCII的寡聚体和二聚体的带有了不同程度... 研究了强光照射对菠菜叶绿体的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及一些光会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强光照射时间的延长,首先,属光系统Ⅱ核心的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的CPa带明显减少了;进而属LHCII的寡聚体和二聚体的带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后,包括光系统I在内的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带大部分被分解了。结果还表明,当光逆境还未使叶绿素蛋白质复会物发生明显变化时,代表光系统Ⅱ活性的F_v/Fo值及DCIP光还原活性就已显著地降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逆境 光抑制 叶绿体 叶绿素 蛋白 复合物
下载PDF
元宝枫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对硬化地表的响应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媛媛 江波 +1 位作者 王效科 李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258-3265,共8页
以北京典型绿化树种元宝枫(Acer truncatum)幼苗为试验对象,设置透水硬化地表、不透水硬化地表和对照(自然地表)3种地表类型,分析了元宝枫幼苗主要生理生态指标和生长指标对硬化地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2种硬化地表引起地... 以北京典型绿化树种元宝枫(Acer truncatum)幼苗为试验对象,设置透水硬化地表、不透水硬化地表和对照(自然地表)3种地表类型,分析了元宝枫幼苗主要生理生态指标和生长指标对硬化地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2种硬化地表引起地表温度显著升高,元宝枫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合色素含量、光系统II光化学有效量子产量(Fv'/Fm')、PSII实际光量子效率(ФPSII)、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饱和点(LSP)均下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株高和基径降低。硬化地表引起地表温度升高,对元宝枫幼苗生长造成了热胁迫,严重伤害了植物光系统II,光合电子传递被限制,减少了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抑制了植物生长。与不透水地表相比,透水地表粗糙度和孔隙度较高,增加了透水地表的热储存和热传导能力,地表温度显著升高形成的热胁迫对植物的生理伤害和生长影响更大。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考虑降低硬化地表的温度,以缓解城市绿化树种可能受到的热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透水地表 不透水地表 光合特性 生长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川滇高山栎和西南花楸叶片性状对海拔的响应
5
作者 邢红爽 冯秋红 +4 位作者 史作民 刘顺 许格希 陈健 巩闪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614,共9页
叶片作为响应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植物器官,是反映植物生存策略的重要指示者。为明晰高山植物响应海拔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于青藏高原东缘选取不同海拔(2600、2800、3000、3200和3400 m)下常绿阔叶树种川滇高山栎和落叶阔叶树种西... 叶片作为响应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植物器官,是反映植物生存策略的重要指示者。为明晰高山植物响应海拔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于青藏高原东缘选取不同海拔(2600、2800、3000、3200和3400 m)下常绿阔叶树种川滇高山栎和落叶阔叶树种西南花楸为对象,测量叶片形态、解剖性状、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研究二者响应海拔变化的异同及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川滇高山栎的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西南花楸显著增加,两者叶片均逐渐变小;川滇高山栎的栅栏系数呈下降趋势,西南花楸的栅栏系数呈上升趋势,二者的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上表皮和下表皮的厚度均显著增加,与海拔2600 m相比,海拔3400 m处分别增加22.4%、4.9%、45.1%、23.3%、19.6%和28.2%、46.9%、8.9%、25.9%、20.8%。西南花楸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随着海拔升高显著增大,而川滇高山栎与之相反。两者叶片解剖性状、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绝大多数叶片性状间以及叶片性状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川滇高山栎应对海拔变化的生存策略较为保守,西南花楸的生存策略则较为积极,两者均通过调节自身性状以适应不同海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西南花楸 叶片功能性状 解剖性状 光合特性
原文传递
不同光强处理对南瓜幼苗生长及田间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闫晓文 刘振威 +1 位作者 孙丽 李新峥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7-13,共7页
以"百蜜5号"南瓜种子为试材,在一定红蓝光配比下(R∶B=9∶1),设置6种不同光照强度(80、120、160、200、240、280 W·m^(-2)),以普通日光灯为对照(CK),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LED红蓝光对南瓜幼苗生长及田间性状的影响,以期为... 以"百蜜5号"南瓜种子为试材,在一定红蓝光配比下(R∶B=9∶1),设置6种不同光照强度(80、120、160、200、240、280 W·m^(-2)),以普通日光灯为对照(CK),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LED红蓝光对南瓜幼苗生长及田间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培育南瓜壮苗寻找最适光源和培养高品质南瓜幼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280 W·m^(-2)时,南瓜幼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净光合速率(Pn)、茎长达到最大值;在光照强度为160 W·m^(-2)时,根系活力、茎粗、地上和地下鲜质量以及地上干质量为最大值;在光照强度为120 W·m^(-2)时,气孔导度(Gs)、根长、壮苗指数为最大值;在光照强度为200 W·m^(-2)时,丙二醛(MDA)含量达到最低值,在光照强度为240 W·m^(-2)时,真叶数、地下干质量、根冠比达到最大值。综上可知,在南瓜幼苗的生根阶段选用120~160 W·m^(-2)的光照强度适合根系和幼苗的生长;选用200~280 W·m^(-2)有利于南瓜幼苗的其它阶段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光 光照强度 南瓜 生理指标 光合特性
原文传递
春季温室内两种竹类植物叶片解剖结构与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景润 王彬存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108-111,共4页
利用石蜡包埋法制作金丝葫芦竹(Bambusa ventricosa kimmei)与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的石蜡切片并解剖观察其显微结构,并利用CIRAS-3光合测量仪测量2种竹类植物叶片的光合特性指标及光响应参数。结果表明,金丝葫芦竹与佛... 利用石蜡包埋法制作金丝葫芦竹(Bambusa ventricosa kimmei)与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的石蜡切片并解剖观察其显微结构,并利用CIRAS-3光合测量仪测量2种竹类植物叶片的光合特性指标及光响应参数。结果表明,金丝葫芦竹与佛肚竹的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存在差异。佛肚竹叶片的上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均大于金丝葫芦竹;佛肚竹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强于金丝葫芦竹,但前者的蒸腾速率却不及后者。从二者光响应曲线对比发现,金丝葫芦竹对弱光的利用能力不如佛肚竹,且在高光环境下光合作用更容易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植物 金丝葫芦竹(Bambusa ventricosa kimmei) 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 解剖结构 光合特性 光响应
下载PDF
石楠和女贞不同叶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任军辉 王姣月 +2 位作者 丁云春 卓玛措 杜承星 《陕西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18-21,共4页
以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女贞(Ligustrum lucidum)这二种常绿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净光合速率,拟合了光响应曲线,计算或测定了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表... 以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女贞(Ligustrum lucidum)这二种常绿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净光合速率,拟合了光响应曲线,计算或测定了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和比叶重(LMA)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楠 女贞 不同叶龄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栽植模式对桐花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郁培义 曾德华 +2 位作者 蔡开朗 刘俊 韦茂山 《热带林业》 2016年第1期6-8,21,共4页
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为红树林重要树种之一,由于其较耐低温、适应性较强,已经成为三亚市最主要的红树造林树种。研究了不同栽植模式对桐花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并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植模式对桐花幼苗光合特性... 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为红树林重要树种之一,由于其较耐低温、适应性较强,已经成为三亚市最主要的红树造林树种。研究了不同栽植模式对桐花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并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植模式对桐花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不同,表现最好的是桐花+木榄、秋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桐花 不同栽植模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秧龄及剪根程度对杂交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应洪 李玥 +5 位作者 严奉君 孙加威 赵建红 李娜 孙永健 马均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57,63,共9页
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剪根1/3和2/3以及全部剪根3种剪根处理,以未剪根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秧龄和剪根处理对杂交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处理对有效穗数、总颖花量和... 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剪根1/3和2/3以及全部剪根3种剪根处理,以未剪根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秧龄和剪根处理对杂交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处理对有效穗数、总颖花量和千粒重的影响明显大于剪根处理,而剪根处理对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抽穗后根干重及结实率的影响更显著。2种秧龄下剪根1/3处理均能提高根干重,促进分蘖发生,提高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齐穗后Pn,最终促进增产,其中以25 d秧龄下剪根1/3处理产量最高。而2种秧龄下,剪除全部根系的处理会导致各生长指标及总颖花量、结实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进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不同秧龄和剪根处理下,水稻各生育时期根干重、拔节前和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齐穗后Pn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剪根程度与产量呈极显著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关系,25 d和40 d秧龄下,移栽的伤根程度分别在39.28%和32.63%时能达到最佳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秧龄 剪根 干物质积累 根系生长 光合特性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