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合物Eu_xM_(1-x)(TTA)_3(H_2O)_2(M=La,Gd)光致发光特性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铭钊 杨展澜 +2 位作者 张莉 翁诗甫 吴瑾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97-801,共5页
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Eu_xM_(1-x)(TTA)_3(H_2O)_2(M=La,Gd)的固体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结构和发光性质随Eu^(3+)浓度的变化规律.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成份为Eu_xM_(1-x)(TTA)_3(H_2O)_2和M(TTA)_3(H_2O)_2... 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Eu_xM_(1-x)(TTA)_3(H_2O)_2(M=La,Gd)的固体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结构和发光性质随Eu^(3+)浓度的变化规律.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成份为Eu_xM_(1-x)(TTA)_3(H_2O)_2和M(TTA)_3(H_2O)_2,没有新化合物生成.而荧光光谱的结果显示配合物的发光强度与Eu^(3+)浓度不成线性关系,其中不发光的M(TTA)_3组分对发光有增益作用.对其可能的发光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配合物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能量传递 稀土 TTA
下载PDF
2-烯丙基-1,3-二苯基-1,3-丙二酮的合成及其稀土配合物光致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肖尊宏 谭松庭 +3 位作者 周洪波 邹应萍 赵斌 王霞瑜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7-671,共5页
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2 烯丙基 1,3 二苯基 1,3 丙二酮(ADBM)及其稀土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烯丙基的引入对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丙基的引入降低了二苯甲酰甲烷(DBM)对Eu3+的敏化作... 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2 烯丙基 1,3 二苯基 1,3 丙二酮(ADBM)及其稀土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烯丙基的引入对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丙基的引入降低了二苯甲酰甲烷(DBM)对Eu3+的敏化作用,发光减弱,增强了二苯甲酰甲烷对Tb3+的敏化作用,发光增强;ADBM是铽的优良配体。用电子效应、能量匹配原理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烯丙基-1 3-二苯基-1 3-丙二酮 合成 稀土配合物 光致发光性质 能量匹配 电子效应
下载PDF
纳米CdSe与聚4-乙烯基吡啶盐的复合与表征 被引量:9
3
作者 宋会花 方震 郭海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用巯基乙酸作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CdSe纳米颗粒.聚4-乙烯基吡啶季铵盐(PVPNI)通过静电作用与CdSe纳米颗粒复合形成了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数据(IR)、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透射电镜(TEM)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用巯基乙酸作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CdSe纳米颗粒.聚4-乙烯基吡啶季铵盐(PVPNI)通过静电作用与CdSe纳米颗粒复合形成了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数据(IR)、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透射电镜(TEM)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形成,改善了纳米CdSe的分散性,并提高了纳米CdSe的荧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 聚4-乙烯基吡啶盐 纳米复合材料 荧光 能量转移 硒化镉
下载PDF
稀土掺杂氧化物纳米发光材料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宋宏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1-936,共16页
综述了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稀土掺杂氧化物纳米晶与体相材料相比所具有的一些特有的光谱学性质,包括光谱的移动与谱线的展宽、4fN电子的跃迁与弛豫过程、表面局域环境和格位对称性、电子-声子耦合、能量传递、... 综述了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稀土掺杂氧化物纳米晶与体相材料相比所具有的一些特有的光谱学性质,包括光谱的移动与谱线的展宽、4fN电子的跃迁与弛豫过程、表面局域环境和格位对称性、电子-声子耦合、能量传递、浓度猝灭、温度猝灭以及光诱导发光强度变化等光谱现象,同时也探寻了其中的物理实质。主要对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和一维纳米线/管的发光性质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纳米晶 光致发光 表面效应 能量传递
下载PDF
纳米晶ZrO_2:Sm^(3+)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金霞 吕树臣 李秀明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7-870,共4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Sm3+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不同的纳米晶ZrO2∶Sm3+系列发光粉体,所制备的粉体均具有Sm3+离子特征强室温荧光发射。通过XRD分析发现:经600℃煅烧2h后制备的纳米晶ZrO2∶Sm3+是四方相结构;经800℃煅烧2h得到的样品...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Sm3+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不同的纳米晶ZrO2∶Sm3+系列发光粉体,所制备的粉体均具有Sm3+离子特征强室温荧光发射。通过XRD分析发现:经600℃煅烧2h后制备的纳米晶ZrO2∶Sm3+是四方相结构;经800℃煅烧2h得到的样品,以四方相为主,有少量单斜相;经950℃煅烧2h后得到的样品,以单斜相为主,四方相的比例较小。不同煅烧温度下样品发光性质研究表明:因经不同温度煅烧制备的样品所处晶体场环境不同,发光中心也不同,经800和950℃煅烧的样品中稀土离子占据两种不同的格位,其一为四方相格位,其二是单斜相格位;ZrO2基质与Sm3+之间有能量传递,单斜相结构更有利于能量传递。荧光强度与掺Sm3+浓度关系研究表明:荧光强度先随Sm3+浓度提高而增强,在浓度达0.7%(摩尔分数)时达到最大,然后又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稀土掺杂 纳米晶ZrO2:Sm^3+ 能量传递 稀土
下载PDF
纳米晶ZrO_2∶Pr^(3+)与ZrO_2∶Pr^(3+),Sm^(3+)发光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金霞 吕树臣 李秀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5-609,共5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Pr3+粉体,所制备的纳米晶ZrO2∶Pr3+粉体中Pr3+的强室温特征发射的两个主发射带为1D2—3H4和3P0—3H4跃迁。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纳米晶ZrO2∶Pr3+晶体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发光不同;ZrO2基质向Pr3+有能...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Pr3+粉体,所制备的纳米晶ZrO2∶Pr3+粉体中Pr3+的强室温特征发射的两个主发射带为1D2—3H4和3P0—3H4跃迁。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纳米晶ZrO2∶Pr3+晶体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发光不同;ZrO2基质向Pr3+有能量传递,在高温煅烧得到的单斜相配位场中能量传递较好。荧光强度与Pr3+浓度的关系研究表明:3P0和1D2能级有不同的猝灭规律,由于[1D2,3H4]→[1G4,3F4]的交叉弛豫,使得1D2—3H4跃迁的猝灭浓度很低,在我们的实验中,掺0.1 mol%Pr3+时1D2—3H4跃迁发射最强,掺2 mol%Pr3+时3P0—3H4跃迁发射最强。文章制备的纳米晶ZrO2∶Pr3+,Sm3+中Sm3+的4G5/2—6H7/2跃迁荧光峰因Pr3+加入而增强,这除了两种离子某些能级相近产生荧光发射的叠加效应外,还存在Pr3+→Sm3+的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共沉淀法 纳米晶ZrO2:Pr^3+ ZrO2:Pr^3+ Sm^3+ 能量传递
下载PDF
纳米晶ZrO_2∶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秀明 吕树臣 刘金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Eu3+发光粉体。室温下观测到Eu3+离子的强特征发射,主发射分别在590, 604nm处。观测到Eu3+离子电荷迁移态,并与其他研究系统观测到的Eu3+离子电荷迁移态基本相同。比较了不同掺杂比例和不同煅烧温度对E...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Eu3+发光粉体。室温下观测到Eu3+离子的强特征发射,主发射分别在590, 604nm处。观测到Eu3+离子电荷迁移态,并与其他研究系统观测到的Eu3+离子电荷迁移态基本相同。比较了不同掺杂比例和不同煅烧温度对Eu3+离子特征发射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掺杂比例不同时,当n(Eu3+ )∶n(Zr4+ )为6%样品发射相对最强。而当掺杂比例相同改变煅烧温度时, 600℃煅烧的样品发光较强。分析了Eu3+离子对ZrO2 晶相的稳定作用。铕掺杂的纳米晶二氧化锆样品,随着样品煅烧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晶相结构只发生了细微变化。而纯纳米晶二氧化锆在煅烧温度升高时晶相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明Eu3+离子起到了稳定ZrO2 基质晶相的作用。研究发现二氧化锆掺铕样品有较高的浓度猝灭,发射较强且色纯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ZrO2 EU^3+ 共沉淀法 光致发光 掺杂 能量传递
下载PDF
中性配体对铕及铽配合物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艳珠 易春 +3 位作者 黄丽群 杨长剑 刘坚 高希存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0-364,共5页
通过对具有不同中性分子的铕和铽配合物量子效率的比较和激光化学测试,利用钆配合物做模型分子而初步得出了中性配体对铕和铽配合物发光影响的机理。中性配体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参与分子内能量传递和影响第一激发三重态寿命。
关键词 中性配体 铕配合物 铽配合物 光致发光 能量传递
下载PDF
光致发光稀土-高分子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朱勇 高保娇 左海丽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6期530-536,共7页
阐述了光致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分析了影响发光强度的主要因素,重点综述了光致发光稀土-高分子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光致发光稀土-高分子配合物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光致发光稀土-高分子配合物既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又... 阐述了光致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分析了影响发光强度的主要因素,重点综述了光致发光稀土-高分子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光致发光稀土-高分子配合物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光致发光稀土-高分子配合物既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又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是一类新型荧光材料.制备键合型稀土-高分子且同时引入小分子配体是获得高性能光致发光稀土-高分子配合物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稀土-高分子配合物 能量传递
下载PDF
ZnO:Er^(3+)纳米晶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国利 孙凯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06-1809,共4页
为了探讨稀土Er3+与纳米ZnO基质之间的能量传递,利用化学方法制备了ZnO∶Er3+纳米晶,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XRD)、光致发光谱(PL)和激发谱(PLE)。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ZnO∶Er3+具有六角纤锌矿晶体结构。室温下,在365 nm激发下,在ZnO... 为了探讨稀土Er3+与纳米ZnO基质之间的能量传递,利用化学方法制备了ZnO∶Er3+纳米晶,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XRD)、光致发光谱(PL)和激发谱(PLE)。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ZnO∶Er3+具有六角纤锌矿晶体结构。室温下,在365 nm激发下,在ZnO宽的可见发射背景上,观测到了Er3+的激发态4S3/2(550 nm),2H11/2(521 nm)和4F5/2(456 nm)的特征发射。分析了ZnO∶Er3+纳米晶的带边发射和稀土Er3+的特征发射的峰值强度随掺Er3+浓度的变化关系,比较了ZnO∶Er3+与未掺杂的ZnO的光致发射峰值强度的变化,给出了稀土Er3+的激发态4S3/2→4I15/2,2H11/2→4I15/2和4F5/2→4I15/2的发射机制,证实了纳米ZnO基质与稀土Er3+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Er^3+纳米晶 光致发光 能量传递
下载PDF
Dy^(3+)在Ca_3La_3(BO_3)_5中的光致发光 被引量:10
11
作者 彭夷安 郭凤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5-20,共6页
研究了Ca3La3(Bo3)5中Dy3+的光致发光,Ce3+或Bi3+对Dy3+发光的敏化作用,Dy3+自身浓度猝灭和Ce3+→Dy3+能量传递的机理。
关键词 硼酸盐 光致发光 深度猝灭
下载PDF
Tb^(3+)和Gd^(3+)掺杂的纳米TiO_2薄膜的制备及发光性能与发光机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楠 郭坤 +1 位作者 盛野 邹海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7-375,共9页
以钛酸正丁酯[Ti(OBu)4]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b3+和Gd3+共掺杂的纳米TiO2发光薄膜,并探讨了Gd3+对Tb3+的增敏作用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TG/DTA综合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PL)... 以钛酸正丁酯[Ti(OBu)4]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b3+和Gd3+共掺杂的纳米TiO2发光薄膜,并探讨了Gd3+对Tb3+的增敏作用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TG/DTA综合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PL)光谱分别对不同制备条件下的TiO2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薄膜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晶相为锐钛矿相,形成了良好有序的晶体结构,且样品粒径分布均匀,颗粒大小约为15 nm;以230 nm作为激发光,Gd3+的共掺对纳米TiO2发光薄膜中Tb3+的发光有显著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光致发光 Tb3+/Gd3+ 能量传递
下载PDF
纳米晶ZrO_2∶Dy^(3+)的光致发光和能量传递性质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巍 吕树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6-181,共6页
研究了Dy3+离子掺杂的ZrO2纳米粉体的光致发光性质。观测到Dy3+离子的室温强特征发射和浓度猝灭现象以及基质ZrO2与Dy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发现了煅烧温度对样品的晶相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煅烧温度的变化,晶相也随之改变。晶相的改... 研究了Dy3+离子掺杂的ZrO2纳米粉体的光致发光性质。观测到Dy3+离子的室温强特征发射和浓度猝灭现象以及基质ZrO2与Dy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发现了煅烧温度对样品的晶相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煅烧温度的变化,晶相也随之改变。晶相的改变使样品的荧光发射产生较大的差异,并观测到两个发射中心。通过对荧光强度与激活离子Dy3+离子浓度的关系研究发现,Dy3+离子在纳米ZrO2基质中存在浓度猝灭现象,最佳掺杂浓度取决于ZrO2基质的晶相,不同晶相导致不同的猝灭浓度,当基质晶相表现为四方相时,猝灭浓度为0.5%,而基质晶相为混合相时,猝灭浓度为1%。能量传递也依赖于样品的晶相。当煅烧温度为950℃时能量传递效果最好,并且从微观结构上给出了解释基质与Dy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ZrO2:Dy^3+ 光致发光 能量传递 浓度猝灭
下载PDF
REBO_3中Ce^(3+)和Bi^(3+)对Sm^(3+)光致发光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凤瑜 彭夷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3-87,共5页
在紫外光(UV)激发下,系统地研究了REBO_3(RE=La,Gd,Y)中Sm^(3+),Ce^(3+)和Bi^(3+)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及其发光强度与组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Ce^(3+)、Bi^(3+)均可敏化LaBO_3中Sm^(3+)的发光;而在GdBO_3和YBO_3中,只有Bi^(3+)能敏... 在紫外光(UV)激发下,系统地研究了REBO_3(RE=La,Gd,Y)中Sm^(3+),Ce^(3+)和Bi^(3+)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及其发光强度与组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Ce^(3+)、Bi^(3+)均可敏化LaBO_3中Sm^(3+)的发光;而在GdBO_3和YBO_3中,只有Bi^(3+)能敏化Sm^(3+)的发光,Ce^(3+)猝灭Sm^(3+)的发光.本文还探讨了三种基质中Sm^(3+)发光浓度猝灭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REBO3 磷光体
下载PDF
Eu^3+掺杂纳米ZnO的制备和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琳丽 凌亚文 +1 位作者 张玲 史彭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0-373,共4页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ZnO:Eu3+纳米粉末,研究其发光特性。观察到从基质ZnO到Eu3+的能量传递现象。研究表明,不论是ZnO基质的激子激发还是Eu3+的高能态激发,随着Eu3+浓度从0.1mol%增加到1mol%,Eu3+的发射增强。在基质激子的激发下,ZnO:Eu3+...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ZnO:Eu3+纳米粉末,研究其发光特性。观察到从基质ZnO到Eu3+的能量传递现象。研究表明,不论是ZnO基质的激子激发还是Eu3+的高能态激发,随着Eu3+浓度从0.1mol%增加到1mol%,Eu3+的发射增强。在基质激子的激发下,ZnO:Eu3+纳米粉末产生了很强的Eu3+红色特征发射而没有ZnO的宽带发光。结果表明,ZnO:Eu3+纳米粉末的XRD谱中不存在可观测到的Eu2O3杂相,激发光谱中出现ZnO的带间激发与纯Eu2O3的激发光谱不同,这几方面说明了Eu3+进入了ZnO的晶格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EU^3+ 光致发光 能量传递
下载PDF
Samarium doping improves luminescence efficiency of Cs_(3)Bi_(2)Br_(g)perovskite quantum dots enabling efficient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被引量:9
16
作者 Yongsheng Zhu Jinyang Zhu +3 位作者 Haizhen Song Jinshu Huang Zhiwen Lu Gencai Pan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74-379,共6页
Considering the toxicity problem of lead-based perovskite quantum dots(PQDs),the lead-free Cs_(3)Bi_(2)Br_(g)PQD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promising candidates.However,the low 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s... Considering the toxicity problem of lead-based perovskite quantum dots(PQDs),the lead-free Cs_(3)Bi_(2)Br_(g)PQD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promising candidates.However,the low 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s(PLQYs)hinder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optoelectronic devices.Here,w e successfully prepared Sm^(3+)ions doped Cs_(3)Bi_(2)Br_(g)PQDs with effective white light-emission by modified ligandassisted recrystallization method.The realization of white light-emiss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broadband blue emission of excitons and the red emission(^(4)G_(5/2)-^(6)HJ(J=5/2,7/2,9/2))of Sm^(3+)ions for Sm^(3+)ions doped Cs_(3)Bi_(2)Br_(g)PQDs.More importantly,compared with the undoped Cs_(3)Bi_(2)Br_(g)PQDs,the PLQYs of Sm^(3+)ions doped Cs_(3)Bi_(2)Br_(g)PQDs are improved from 10.9%to 20.8%,and the anti-water stability is also obviously improved.Finally,the Sm^(3+)ions doped PQDs based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LEDs)with luminous efficiency of 12.6 lm/W were explored,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potential prospect of lead-free PQDs in white light lighting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free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s energy transfer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稀土Tb^(3+)掺杂纳米ZnO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国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09-2412,共4页
ZnO是一种优良的直接宽带隙半导体发光材料(Eg=3.4 eV),具有优异的晶格、光学和电学性质,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和热处理温度对ZnO∶Re3+纳米晶发光强度、峰位变化等光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制备... ZnO是一种优良的直接宽带隙半导体发光材料(Eg=3.4 eV),具有优异的晶格、光学和电学性质,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和热处理温度对ZnO∶Re3+纳米晶发光强度、峰位变化等光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制备了不同浓度的ZnO∶Tb3+纳米晶。室温下,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XRD)、光致发光谱(PL)和激发谱(PLE)。观察到纳米ZnO基质在520 nm附近宽的绿光可见发射和稀土Tb3+在485,544,584和620 nm附近的特征发射。通过ZnO基质可见发射强度和稀土Tb3+特征发射强度随Tb3+掺杂浓度、退火温度的变化关系,获得了5D4→7F5跃迁的绿色主发射峰最强的样品制备工艺参数,其退火温度为600℃、掺杂浓度为4 at%;给出了稀土Tb3+的激发态5D4→7F6(485 nm),5D4→7F5(544 nm)和5D4→7F4(584 nm)的发射机制;证实了稀土Tb3+与纳米ZnO基质之间存在双向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Tb^3+纳米晶 溶胶-凝胶法 光致发光 能量传递
下载PDF
有机白光LED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爱玲 王晶 +1 位作者 郑荣儿 孟继武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3,共6页
有机白光LED主要有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两类。电致发光的主要机理有 :量子阱发光、激基复合物发光和能量转移。人们对有机电致发光白光LED研究较多 ,不久将有产品问世 ;而对光致发光研究较少。与电致发光相比 ,光致发光造价更小 ,其荧光... 有机白光LED主要有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两类。电致发光的主要机理有 :量子阱发光、激基复合物发光和能量转移。人们对有机电致发光白光LED研究较多 ,不久将有产品问世 ;而对光致发光研究较少。与电致发光相比 ,光致发光造价更小 ,其荧光量子效率或许比电致发光更高。有机白光LED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功耗小 ,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及潜在的市场。对发光显示技术 ,有机白光LED代表了一条“便宜”经济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白光LED 电致发光 光致发光 多量子阱 激基复合物 能量转移
下载PDF
纳米晶Gd_2O_3∶Eu^(3+)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林峰 吕树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8-232,共5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Gd2O3∶Eu3+发光粉体。在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中,均观测到Eu3+离子的特征发射。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800~1 300℃热处理后,晶相为立方相,1 400℃时开始向单斜相转...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Gd2O3∶Eu3+发光粉体。在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中,均观测到Eu3+离子的特征发射。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800~1 300℃热处理后,晶相为立方相,1 400℃时开始向单斜相转变。荧光强度与Eu3+离子掺杂浓度关系研究表明:在不同掺杂浓度中,Eu3+离子浓度为4%时其相对发射强度最强。在三个不同的煅烧温度中,经800℃煅烧的样品其发光效果最好。此外还观察到电荷转移激发态以及基质、Gd3+与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激发谱包含三部分,即电荷转移带、Eu3+的4f内壳层电子跃迁和Gd3+的激发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Gd2O3∶Eu3+ 光致发光 能量传递 稀土掺杂
下载PDF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a single-host phosphor Ba_(1.8-w)Sr_wLi_(0.4)SiO_4:Ce^(3+),Eu^(2+),Mn^(2+) for WLED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山 韦先涛 +1 位作者 陈永虎 尹民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27-230,共4页
In order to obtain a single-host-white-light phosphor, a series of Bal.8 -x-y-zSrwLi0.4xCexEuyMnzSi04 (BSLS:Ce3+,Eu2+, Mn2+) powder samples were synthesized via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structu... In order to obtain a single-host-white-light phosphor, a series of Bal.8 -x-y-zSrwLi0.4xCexEuyMnzSi04 (BSLS:Ce3+,Eu2+, Mn2+) powder samples were synthesized via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structure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ultraviolet excitation, the emission spectra contained three bands: the 370-470 nm blue band, the 470-570 nm green band and the 570-700 nm red band, which arose from the 5d---4f transitions of Ce3+ and Eu2+, and the 4TI---6A1 transition of Mn2+, respectively. The excitation spectra of the emissions of Ce3+ and Mn2+ ions showed the energy transfer from Ce3+ to Mn2+. White light emission was obtained from the tri-doped samples of appropriate doping concentration under 31 0-360 nm exc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luminescence barium strontium lithium silicate energy transfer single-host-white-light phosphor WLED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