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草生长对沉积物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葛绪广 王国祥 +1 位作者 陈成忠 王立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802-5811,共10页
构建了不同营养盐负荷的沉积物环境"水-苦草-沉积物"生态系统,监测分析了沉积物中总磷(TP)、生物可获得磷及其环境因子的垂直分布及变化,以苦草为例,研究了沉水植物生长对沉积物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期的苦草通... 构建了不同营养盐负荷的沉积物环境"水-苦草-沉积物"生态系统,监测分析了沉积物中总磷(TP)、生物可获得磷及其环境因子的垂直分布及变化,以苦草为例,研究了沉水植物生长对沉积物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期的苦草通过改变沉积物环境因子或自身的生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迁移转化产生了影响,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出现不同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低(L)、中(M)、高(H)营养负荷的沉积物总磷(TP),相对于初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苦草组下降的幅度大,分别比对照组多下降了11.63、18.50和46.25 mg/kg;在垂直方向上均表现出随深度的增加TP呈减少趋势,苦草对沉积物影响的深度随根系的活动范围变化而变化,根系增长最长(比试验初始增加了9.2 cm)的低营养负荷苦草组(LV),可影响到6 cm以下的沉积物;中营养负荷苦草组(MV)、高营养负荷苦草组(HV)根系增加不明显(分别为2.60和2.10 cm),影响深度主要在6 cm以内;检验发现,苦草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交换态磷(Ex-P)、铝磷(Al-P)随深度增加而升高,苦草组小于对照组;铁磷(Fe-P),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苦草组大于对照组,其中,在L、M、H中,苦草组的Ex-P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0.065、0.215和1.483 mg/kg,Al-P分别为1.198、2.040和2.390 mg/kg;LV中苦草的影响深度可达到10 cm的深,而MV、HV中主要集中在6 cm以内;苦草组中的Fe-P分别比对照组高8.135、16.689和8.598 mg/kg,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亦大于对照组。检验发现,L中苦草组Ex-P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M、H苦草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M、H中Al-P、FeP苦草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沉积物 磷迁移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不同层次沉积物及土壤中磷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海超 王圣瑞 +2 位作者 罗永华 金相灿 刘景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4,共5页
利用相同区域湖泊沉积物及土壤培养黑藻,分析不同层次底质中各形态磷含量和间隙水中磷浓度的变化,揭示在沉水植物作用下淹水土壤和沉积物中不同层次磷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土壤各层次均比营养水平相当的沉积物中磷的迁移... 利用相同区域湖泊沉积物及土壤培养黑藻,分析不同层次底质中各形态磷含量和间隙水中磷浓度的变化,揭示在沉水植物作用下淹水土壤和沉积物中不同层次磷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土壤各层次均比营养水平相当的沉积物中磷的迁移性大,黑藻能促进上层底质中无机磷向上覆水中迁移,通过根系作用促进根尖分布层底质中有机磷的迁移转化;黑藻对沉积物下层(根尖分布层)磷迁移转化的影响小于土壤,对上层底质中磷向上覆水中迁移的影响大于土壤;黑藻通过吸收作用及改变根区环境条件,影响底质间隙水中各形态磷的浓度,黑藻对沉积物间隙水中磷浓度的影响大于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沉积物 磷迁移
下载PDF
模拟暴雨条件下农田磷素迁移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庹刚 李恒鹏 +1 位作者 金洋 李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2,共8页
开展三次重复人工暴雨试验,研究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农田磷素在暴雨径流过程中的迁移输出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是暴雨径流过程农田磷素迁移的主要途径,地表径流水相和侵蚀相磷素迁移量分别占总磷输出量的58.50%和34.69%;随壤中水流输... 开展三次重复人工暴雨试验,研究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农田磷素在暴雨径流过程中的迁移输出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是暴雨径流过程农田磷素迁移的主要途径,地表径流水相和侵蚀相磷素迁移量分别占总磷输出量的58.50%和34.69%;随壤中水流输移的磷素仅占总磷输出量的6.81%.磷素迁移以颗粒态为主,约占总磷输出量的60.73%,溶解态磷素以无机磷酸盐输出为主,溶解态磷素更易于在土壤中运动.地表径流与壤中流磷素输出特征对比分析显示,土壤对磷素具有较强的滤减作用,尤其对总颗粒态附着磷浓度的消减效果明显,可达80%以上.尽管暴雨径流过程中磷素迁移以地表径流为主,然而在降雨丰富的太湖地区,一般降雨条件下壤中流是产流的主要形式,同时壤中流溶解态磷流失占有较大的比例,对区域水环境恶化具有重要贡献,因此加强壤中流溶解态磷素输移和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暴雨 磷素迁移 地表径流 壤中流 太湖流域
下载PDF
滇池流域富磷地区暴雨径流中磷素的沉降及输移规律 被引量:14
4
作者 孔燕 和树庄 +3 位作者 胡斌 余晓飞 周崧 何云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60-2166,共7页
滇池流域的磷矿分布及其开采是导致滇池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对滇池流域富磷地区暴雨径流中磷素输出、输移过程中总磷含量与颗粒粒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源在暴雨中的磷流失量差异性显著,呈... 滇池流域的磷矿分布及其开采是导致滇池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对滇池流域富磷地区暴雨径流中磷素输出、输移过程中总磷含量与颗粒粒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源在暴雨中的磷流失量差异性显著,呈现磷矿开采区>林地>台地的特征;暴雨径流水样沉淀8h后,TP浓度显著下降;两场暴雨径流水样中,平均63.3%的磷素随粒径<0.02mm的颗粒流失,其中,平均43.8%的磷素随粒径<0.008mm的颗粒流失;两场暴雨径流中,仅有1.5%的总磷从污染源经沟渠最终进入了河道.研究表明,径流中所含总磷以小于0.02mm的颗粒物形式流失,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可以达到良好的沉淀去除效果,而沟渠系统在面源总磷污染的控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磷地区 暴雨径流 磷输移 沉淀
原文传递
长期定位施肥对碱性紫色土磷素迁移与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秦鱼生 涂仕华 +2 位作者 孙锡发 冯文强 廖鸣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0-885,共6页
在25年稻麦轮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开展了碱性紫色土水旱轮作种植制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全磷、速效磷迁移和累积以及耕层土壤全磷、速效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施无机磷肥土壤磷可迁移至100 cm土层,Olsen-P可迁移至4... 在25年稻麦轮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开展了碱性紫色土水旱轮作种植制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全磷、速效磷迁移和累积以及耕层土壤全磷、速效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施无机磷肥土壤磷可迁移至100 cm土层,Olsen-P可迁移至40 cm土层。有机无机磷肥配施不但使土壤磷可迁移至相同深度,且迁移量更大,Olsen-P可迁移至60 cm土层。耕作25年后,施磷处理土壤耕层磷素随时间的变化显著,MNPK处理耕层土壤全磷含量年增长率为0.033 g/kg,Olsen-P的年增长率为2.56 mg/kg。试验表明,连续数年施用足量磷肥后,作物施磷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酌减,以节约磷肥资源和提高磷肥利用率;施用有机肥促进了磷素从耕层向底层的迁移,是造成土壤磷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碱性紫色土 磷的迁移 磷的累积
下载PDF
湖泊疏浚对沉积物再悬浮及磷迁移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余居华 钟继承 +4 位作者 张银龙 范成新 何伟 张雷 唐阵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68-3375,共8页
选择太湖梅梁湾污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选取夏季和冬季两个典型季节,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湖泊疏浚对沉积物再悬浮及磷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模拟疏浚20 cm能够有效地抑制沉积物发生再悬浮,冬季疏浚比夏季疏浚抑制效果更好,在扰... 选择太湖梅梁湾污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选取夏季和冬季两个典型季节,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湖泊疏浚对沉积物再悬浮及磷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模拟疏浚20 cm能够有效地抑制沉积物发生再悬浮,冬季疏浚比夏季疏浚抑制效果更好,在扰动过程中夏季未疏浚对照和疏浚水柱总悬浮物(TSS)最大含量分别为初始值的7.0和2.2倍;而冬季未疏浚对照和疏浚水柱分别为24.3和6.4倍.统计分析发现,夏、冬两季模拟试验未疏浚对照和疏浚水柱中总磷(TP)、磷酸盐(PO34--P)含量都与TSS含量变化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风浪扰动造成大量沉积物再悬浮,并伴随内源磷的释放是水柱中TP和磷酸盐的主要来源.夏季模拟试验疏浚对水柱中TP和磷酸盐负荷控制效果略差,冬季模拟试验疏浚水柱中TP和磷酸盐含量都显著(P<0.01)低于未疏浚对照.利用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研究了夏季疏浚沉积物-水界面上间隙水中溶解态活性磷(DRP)垂向分布,未疏浚水土界面中间隙水DRP扩散层厚度大于疏浚样,但疏浚样间隙水DRP在水土界面的离子浓度势能大于未疏浚对照样,表明底泥疏浚可以有效地降低疏浚区间隙水中DRP潜在的释放风险,但水动力作用下短期内可能会导致疏浚间隙水中DRP释放.对于太湖这样的大型浅水湖泊,确定最佳的疏浚时令、疏浚深度及疏浚范围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疏浚 再悬浮 薄膜扩散梯度 磷迁移 太湖
原文传递
根间菌丝桥对三叶草生长及磷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勇春 张俊伶 +2 位作者 李晓林 冯固 杨志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6-32,共7页
用五室方法研究了不同收获期三叶草根间菌丝桥对受体植株生长及体内磷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叶草根问菌丝矫形成以后,受体三叶草的生物量和体内磷的含量和浓度均有所增加,且与对照处理间的差异随接种时间的延长表现的更为明显。
关键词 菌丝桥 三叶草 VA菌根 生长 营养状况
下载PDF
竞争吸附对土壤中磷素迁移规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熊芸羚 郭志雯 梁玉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2期209-212,共4页
采用黄壤土,以室内土柱为研究对象,探究3种不同种类有机酸(草酸、柠檬酸、乙酸)的不同浓度对土壤中磷的竞争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在灌溉水中加入有机酸的土柱15 cm截面处的速效磷含量都大于对照组,这说明有机酸对磷向植物根系所在土壤层... 采用黄壤土,以室内土柱为研究对象,探究3种不同种类有机酸(草酸、柠檬酸、乙酸)的不同浓度对土壤中磷的竞争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在灌溉水中加入有机酸的土柱15 cm截面处的速效磷含量都大于对照组,这说明有机酸对磷向植物根系所在土壤层的迁移具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5 cm和15 cm截面处磷的吸附量会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15 cm截面处速效磷的含量会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加入相同浓度有机酸的情况下,3种有机酸促进磷迁移效果为柠檬酸>草酸>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土 竞争吸附 磷迁移 有机酸
下载PDF
流域总磷污染动态模拟模型与检验
9
作者 袁华山 熊正为 汤池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0-73,82,共5页
分析了不同来源磷对目标水体水质的影响、流域中磷的产生途径(包括点源和面源)及其在河流、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基于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分解建模方法,建立起总磷污染控制动态模拟模型,讨论了模型的基本假设、各子模型的结构和关系及其... 分析了不同来源磷对目标水体水质的影响、流域中磷的产生途径(包括点源和面源)及其在河流、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基于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分解建模方法,建立起总磷污染控制动态模拟模型,讨论了模型的基本假设、各子模型的结构和关系及其计算机理等.最后,以湘江流域为例,利用模型进行模拟计算,描述了湘江某河流断面的总磷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为流域总磷污染控制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方法 模型 磷迁移
下载PDF
马来眼子菜腐烂分解氮磷转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韩红娟 翟水晶 胡维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83-1488,共6页
马来眼子菜是太湖水生植被中重要的优势种,其新陈代谢残体腐烂分解过程是湖泊水体营养盐循环重要组成部分.为定量化揭示其腐烂分解规律以及对水体营养盐含量影响,基于室内马来眼子菜腐烂分解试验结果,建立了马来眼子菜腐烂分解氮磷转化... 马来眼子菜是太湖水生植被中重要的优势种,其新陈代谢残体腐烂分解过程是湖泊水体营养盐循环重要组成部分.为定量化揭示其腐烂分解规律以及对水体营养盐含量影响,基于室内马来眼子菜腐烂分解试验结果,建立了马来眼子菜腐烂分解氮磷转化模型.模型由马来眼子菜腐烂分解氮转化子模型和磷转化子模型组成,考虑了马来眼子菜体内无机氮磷的溶解、有机氮磷的降解以及边壁对水体中氮磷吸附3个主要过程.模型共有8个状态变量,分别为马来眼子菜体内无机氮、有机氮、无机磷、有机磷,以及水体中总氮、总磷、边壁吸附的氮和磷.模型校验输出的水体总氮、总磷以及最后1d的马来眼子菜体内氮磷、边壁吸附的氮磷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校验获得的马来眼子菜体内无机氮、无机磷溶解释放速率分别为0.04d-1、0.06d-1,其体内有机氮、有机磷降解释放速率分别为0.00525d-1、0.01044d-1.模型结果显示,马来眼子菜在腐烂分解的前5d,其体内分别有6.7%、35.8%的氮、磷被分解;磷优先于氮释放,其机制是马来眼子菜残体含有相对较高比例的无机磷;温度变化对马来眼子菜腐烂分解释放氮磷转化过程具有一定影响,但在温度较低时,温度变化对马来眼子菜腐烂分解的影响较小;马来眼子菜分解仅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其后水体颗粒以及边壁吸附作用能消除这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眼子菜 模型 分解 降解 氮磷转化
原文传递
草带措施对坡耕地产流产沙和氮磷迁移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佐芯 王克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2,共6页
植被在坡面的位置对坡面保持水土的作用是不同的。动态监测澄江抚仙湖一级支流尖山河小流域坡耕地降雨-径流过程及水土流失量,研究草带措施对云南红壤坡耕地产流产沙和氮磷迁移的削减作用。结果表明:草带调控处理下雨季降雨量、总产流... 植被在坡面的位置对坡面保持水土的作用是不同的。动态监测澄江抚仙湖一级支流尖山河小流域坡耕地降雨-径流过程及水土流失量,研究草带措施对云南红壤坡耕地产流产沙和氮磷迁移的削减作用。结果表明:草带调控处理下雨季降雨量、总产流次数、径流深和土壤侵蚀量较原状坡面明显减少,次降雨下,宽草带的径流控制率和土壤侵蚀控制率分别为79.19%和64.55%,窄草带的径流控制率和土壤侵蚀控制率分别为85.15%和73.77%,坡耕地土壤侵蚀量变异系数>径流深变异系数>降雨量变异系数,原状坡面变异系数间增幅差异为31.42%,宽草带调控措施作用下变异系数间增幅差异为20.37%,窄草带调控措施作用下变异系数间增幅差异为19.11%,窄草带对坡耕地径流和泥沙的调控能力更强;宽草带和窄草带2种草带作用下,径流氮磷迁移浓度差异不显著,较原状坡面相比,草带措施明显控制氮磷迁移通量,径流总氮迁移通量控制率分别为81.23%和81.68%,铵态氮迁移通量控制率为78.25%和59.50%,总磷迁移通量控制率为71.36%和82.03%;径流泥沙速效养分含量明显增加,较原状坡面相比,草带措施能明显控制径流泥沙氮磷迁移通量,且径流泥沙氮磷迁移控制率较径流氮磷迁移控制率高,径流泥沙全氮迁移通量控制率为98.43%和94.30%,碱解氮迁移通量控制率为98.43%和93.10%,全磷迁移通量控制率为96.43%和89.77%,速效磷迁移通量控制率为90.34%和5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草带 径流 土壤侵蚀 氮磷迁移
下载PDF
不同年代棉花品种磷效率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灯莎·买买提艾力 孙良斌 冯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0-1021,共12页
提高磷肥利用率是当今农田磷养分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难题,作物品种改良是提高磷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明确新疆不同年代棉花品种(系)磷效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大田试验,以新疆1950s—2013年不同年代的22个棉花品种(... 提高磷肥利用率是当今农田磷养分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难题,作物品种改良是提高磷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明确新疆不同年代棉花品种(系)磷效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大田试验,以新疆1950s—2013年不同年代的22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年代培育的棉花品种(系)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磷吸收、利用效率特征,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棉花品种(系)磷效率的高低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磷吸收效率、利用效率、磷由茎叶向籽粒的转移效率(再转移效率)存在差异。吐絮期磷吸收效率为164.26~395.75 mg·株^-1,变异系数为3.3%;磷利用效率为0.25~0.40 g·mg^-1,变异系数为67.7%;磷再转移效率为16.0%~58.1%,变异系数为11.1%。以每20年为一个时期,划分了3个品种更替阶段,棉花磷利用效率在3个阶段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始终维持在0.30~0.32 g·mg^-1;磷吸收效率由225.5 mg·株^-1增加到286.3 mg·株^-1,提高了27.0%;磷由根系向地上部的转移效率(转移效率)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始终维持在93.9%~94.9%;磷再转移效率由26.8%增加到38.3%;磷经济利用效率由20.6 mg·mg^-1增加到30.4 mg·mg^-1。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生物量与磷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磷利用效率无显著的相关性;皮棉产量与磷吸收效率、转移效率、再转移效率、经济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磷利用效率相关性不明显。对22个棉花品种(系)吐絮期生物量、皮棉产量、磷吸收利用效率及转移效率和经济利用效率等性状指标的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将22个品种(系)分为磷高效型、中效型、低效型和极低效型4组,‘新陆早50号’‘新陆早57号’‘军棉1号’为磷高效型品种。与磷低效组相比,磷高效组的品种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产量。以上结果表明,新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年代 磷吸收效率 磷利用效率 磷转移效率 磷再转移效率
下载PDF
污水-海水混合过程中磷转移的动力学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松 林汝健 廖文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9-64,共6页
模拟研究厦门市污水排海时污水-海水混合过程中磷含量和形态的变化,及其在海水-颗粒物界面交换的动力学过程;提供转移模式,确定转移速率,进行磷的容量校正,为厦门西海域环境容量估算和水质控制提供定量参数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污水 海水 转移 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氮磷迁移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永坤 吴元芝 于兴修 《绿色科技》 2014年第4期207-210,213,共5页
在简要介绍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迁移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工湿地、前置库、缓冲带与水陆交错带、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等我国主要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基于氮磷迁移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控制技术... 在简要介绍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迁移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工湿地、前置库、缓冲带与水陆交错带、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等我国主要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基于氮磷迁移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控制技术的3个方面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迁移 农业面源污染 生态工程技术
下载PDF
磷在CaO-SiO_2-Fe_tO-P_2O_5与2CaO·SiO_2颗粒界面间的传质行为 被引量:1
15
作者 豆晓飞 祝明妹 +4 位作者 林天成 王雨 谢兵 朱斌 周宏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82,共5页
对2CaO·SiO2(C2S)颗粒与C2S饱和的CaO-SiO2-FetO-P2O5渣在1 500℃下的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SEM/EDS观测了C2S颗粒与熔渣界面之间不同位置各成分的含量变化,讨论了磷在C2S颗粒与熔渣界面间的传质行为。结果表明,在C2S颗粒与其周... 对2CaO·SiO2(C2S)颗粒与C2S饱和的CaO-SiO2-FetO-P2O5渣在1 500℃下的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SEM/EDS观测了C2S颗粒与熔渣界面之间不同位置各成分的含量变化,讨论了磷在C2S颗粒与熔渣界面间的传质行为。结果表明,在C2S颗粒与其周围熔渣形成的固液两相区内生成了n·2CaO·SiO2-3CaO·P2O5(nC2S-C3P)固溶体。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nC2SC3P固溶体层越来越厚,在指向C2S颗粒内部方向,nC2S-C3P固溶体层中的磷含量逐渐降低。了解磷在C2S与熔渣界面间的传质行为,有助于CaO-SiO2-FetO-P2O5中nC2S-C3P固溶体形成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CaO·SiO2 CaO-SiO2-FetO-P2O5 铁水脱磷 n·2CaO·SiO2-3CaO·P2O5 固溶体 传质行为
下载PDF
水生植物对水-沉积物界面中的各形态磷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俊杰 杨文斌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23期72-73,共2页
摘磷是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本文综述了湖泊沉积物中主要磷形态,并讨论了水生植物生长导致周围环境因子的改变以及其生理形态特征,对水-沉积物界面各形态磷的影响机理。以期为水生植物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生植物 迁移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