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主要农业区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被引量:39
1
作者 郭晓冬 张雪琴 杨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12,共6页
实测的等温吸附曲线与常用的Freundlich、Langmuir及Temkin的吸附模式均很吻合,全部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由吸附曲线得到的土壤对磷的吸附特性值(k·xm)差异较大,东部地区较西部高,覆盖黑垆土... 实测的等温吸附曲线与常用的Freundlich、Langmuir及Temkin的吸附模式均很吻合,全部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由吸附曲线得到的土壤对磷的吸附特性值(k·xm)差异较大,东部地区较西部高,覆盖黑垆土>黄绵土>黑麻土>灌漠土。影响土壤吸磷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代换量(CEC),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对磷的吸附结合能越小,而吸磷量增加;土壤吸附磷的解吸曲线不同层次与土壤吸附磷的结合方式不同有关。水溶性磷加入土壤后,首先形成二钙磷,其次是Al-P,再次是八钙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磷吸附 磷解吸 吸附特性值 甘肃
下载PDF
红壤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邵兴华 张建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5-87,共3页
对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红壤的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的红壤对磷的吸附量均随磷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新开垦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度高于多年耕作地土壤;土壤磷的解吸受土壤吸附磷量的制约,在土壤磷... 对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红壤的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的红壤对磷的吸附量均随磷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新开垦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度高于多年耕作地土壤;土壤磷的解吸受土壤吸附磷量的制约,在土壤磷液浓度相等的条件下,土壤磷的吸附量越大则磷解吸量相应增加,而土壤磷最大吸附量越高,则磷的解吸量反而越少。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磷吸附过程。多年耕作地土壤磷吸附饱和度比环境敏感临界指标(25%)小1.5个百分点,表明经长期耕作的农田土壤磷已经接近流失的临界值,施磷肥要量出而入;而新开垦的耕地磷吸附饱和度仅为9.6%,为了达到高产目的仍需要多施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磷吸附 磷解吸 磷饱和度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巢湖及其入湖河流(南淝河)沉积物磷形态与吸附行为的垂直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慧 曹秀云 +1 位作者 宋春雷 周易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3-9,共7页
沉积物磷释放可明显促进水体富营养化,但其关键组分与调控因素尚待深入研究。系统分析了巢湖及其入湖河流(南淝河)沉积物有机质(OM)、不同形态磷含量、磷吸附参数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铁结合态磷(Fe(OOH)~P)与钙结合态磷(CaCO3~P... 沉积物磷释放可明显促进水体富营养化,但其关键组分与调控因素尚待深入研究。系统分析了巢湖及其入湖河流(南淝河)沉积物有机质(OM)、不同形态磷含量、磷吸附参数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铁结合态磷(Fe(OOH)~P)与钙结合态磷(CaCO3~P)为沉积物磷的主要存在形态,且均与磷平衡浓度(EPC0)显著正相关。与巢湖相比,南淝河具有明显较高的沉积物最大磷吸附量(Qmax),而由此增强的磷缓冲能力可被较高的Fe(OOH)~P含量所抵消,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磷释放潜力(高EPC0值)。有机质能以线性方式增加Fe(OOH)~P、CaCO3~P与Qmax,并据此调节EPC0。南淝河沉积物亚表层(10~15cm)显示EPC0的最小值,从而具有相对较小的磷释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南淝河 沉积物 磷吸附 磷形态
原文传递
旱作条件下不同母质红壤磷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宋春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为深入了解不同母质发育旱地红壤对磷元素的吸附特性,以不同母质发育的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肥力等级下对土壤磷素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供试红壤的标准需磷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不仅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旱地对... 为深入了解不同母质发育旱地红壤对磷元素的吸附特性,以不同母质发育的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肥力等级下对土壤磷素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供试红壤的标准需磷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不仅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旱地对磷素具有不同的吸附特性,即使是同一母质发育的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也存在差异。不同母质发育红壤的吸磷能力以红黏土母质最强,不仅吸磷容量大,吸附的磷也最难解吸。黏粒含量对土壤磷素吸附的影响最大,与各吸附参数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活性铝对磷素吸附的影响也较大,有效磷含量和p H与土壤磷素吸附呈负相关。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需磷量差异较大,并且明显高于当地施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母质 红壤旱地 磷吸附 影响因素 需磷量
下载PDF
鄱阳湖滨岸土壤磷素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树成 张展羽 +4 位作者 夏继红 杨洁 盛丽婷 唐丹 陈晓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6-174,共9页
分层采集鄱阳湖近水滨岸土壤进行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不同位置滨岸土壤的总磷(TP)含量及其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滨岸带土壤TP差异极显著(F=7. 103,p <0. 01),赣江入湖口滨岸土壤总磷含量显著高于其... 分层采集鄱阳湖近水滨岸土壤进行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不同位置滨岸土壤的总磷(TP)含量及其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滨岸带土壤TP差异极显著(F=7. 103,p <0. 01),赣江入湖口滨岸土壤总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滨岸土壤,且0~20 cm土层TP含量(635 mg·kg^(-1))>20~40 cm土层(393 mg·kg^(-1))。各滨岸土壤的磷素动力学过程相似:即分为"快速吸附(0~2 h)"、"缓慢吸附(2~24 h)"与"吸附平台(> 24 h)"3个阶段,平衡吸附量(Q_e)最大值为216. 0 mg·kg^(-1); Langmuir模型对磷的等温吸附拟合度为0. 951~0. 995,表层土壤最大吸附量(Q_(max))高于下层土壤,饶河(629. 12 mg·kg^(-1))吸附量最大,康山大堤(340. 72 mg·kg^(-1))最小。滨岸表层土壤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小于0. 1 mg·L^(-1),磷流失风险较小,东部滨岸土壤对外源磷的缓冲能力优于西南滨岸土壤,最大吸附量与TP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滨岸土壤 磷素吸附 动力学过程
原文传递
不同固磷方式对巢湖沉积物磷吸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云兵 孙爱华 +2 位作者 曹秀云 宋春雷 周易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9-324,共6页
内源磷负荷将严重阻碍富营养化湖泊的恢复,其控制技术的关键在于有效增强沉积物吸附磷的能力,而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研究以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巢湖)严重污染区域的沉积物为实验对象,系统比较了常规固磷方式(施用CaCl2、FeCl3、AlCl3与曝气... 内源磷负荷将严重阻碍富营养化湖泊的恢复,其控制技术的关键在于有效增强沉积物吸附磷的能力,而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研究以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巢湖)严重污染区域的沉积物为实验对象,系统比较了常规固磷方式(施用CaCl2、FeCl3、AlCl3与曝气)对沉积物磷吸附行为和间隙水溶解态可反应磷(SRP)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剂量的CaCl2之后,沉积物磷最大吸附量和吸附能均无显著变化,间隙水SRP浓度和沉积物磷平衡浓度(EPC0)仅有较小幅度的下降;FeCl3和AlCl3的施用可明显增加沉积物磷的最大吸附量和吸附能,同时有效降低间隙水SRP浓度和EPC0值,即沉积物显示更强的从水中吸附磷的能力。当同处低剂量水平时,铁能更有效地降低沉积物EPC0值;反之,曝气对沉积物最大吸附量和吸附能均无显著影响,却明显提高了间隙水SRP浓度和沉积物EPC0值,进而导致更强的磷释放风险。故建议将适量铁的施用作为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修复的有效技术,且慎用曝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沉积物 磷固定 曝气 磷吸附
下载PDF
海南胶园土壤磷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钟庸 蒋菊生 +2 位作者 孟磊 龙敏杰 阮云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0期1413-1416,共4页
研究海南农垦7个胶园土壤磷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Langmuir、Freundlich和Tempkin方程都能很好与等温吸附曲线拟合,其中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并与研究结果最相符;②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磷吸附能力依据土壤磷的最大吸附量X... 研究海南农垦7个胶园土壤磷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Langmuir、Freundlich和Tempkin方程都能很好与等温吸附曲线拟合,其中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并与研究结果最相符;②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磷吸附能力依据土壤磷的最大吸附量Xm排序为:玄武岩>砂页岩>变质岩>花岗岩>浅海沉积物;③土壤CEC7.0、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游离铁含量等因素显著影响土壤磷的吸附能力,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磷最大吸附量Xm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土壤粘粒含量越高,供试土壤磷的吸附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园土壤 磷素吸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有机质对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积物磷吸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肖文娟 李慧 +2 位作者 曹秀云 宋春雷 周易勇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共7页
以大型浅水湖泊(太湖和巢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沉积物有机质(OM)含量和组成、磷吸附参数、磷形态及间隙水溶解反应性磷(SRP)浓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与SRP浓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太湖北部与巢湖南淝河入湖口... 以大型浅水湖泊(太湖和巢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沉积物有机质(OM)含量和组成、磷吸附参数、磷形态及间隙水溶解反应性磷(SRP)浓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与SRP浓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太湖北部与巢湖南淝河入湖口等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沉积物仍表现出吸附磷的功能;OM与土壤有效磷(Olsen-P)、磷吸附指数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可增加磷的吸附容量;添加小分子有机质的室内模拟试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假设,糖类主要影响磷的吸附能,而氨基酸主要增加最大吸附量。有机质自身及其降解产物以不同方式影响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并据此调节湖泊富营养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吸附 有机质 大型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亚热带地区典型土壤磷吸附的影响
9
作者 张苗苗 黄鑫星 +3 位作者 罗沛 刘锋 宫殿林 肖润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为探索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亚热带地区典型土壤磷吸附的影响,采用批处理法研究了柠檬酸和草酸对旱地土、水稻土磷素吸附特征的作用,重点探讨了不同浓度有机酸和柠檬酸钠、有机酸加入顺序等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和草酸显著... 为探索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亚热带地区典型土壤磷吸附的影响,采用批处理法研究了柠檬酸和草酸对旱地土、水稻土磷素吸附特征的作用,重点探讨了不同浓度有机酸和柠檬酸钠、有机酸加入顺序等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和草酸显著降低了土壤磷吸附动力学的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度,减弱了磷素在土壤颗粒内部扩散过程。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有机酸存在下土壤磷吸附等温数据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R2=0.863~0.996)。有机酸降低了土壤磷素最大理论吸附量。土壤磷吸附量与有机酸浓度呈指数函数关系,0.1~5 mmol/L有机酸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最大。有机酸浓度小于1 mmol/L时,柠檬酸对土壤磷素吸附的抑制程度大于草酸;而当浓度大于5 mmol/L时,草酸的抑制程度更大。在相同浓度时,0.1~5 mmol/L的柠檬酸钠比柠檬酸对土壤磷吸附能力抑制程度更大,先加入有机酸进一步降低了土壤对磷素吸附量,说明阴离子竞争吸附是低浓度柠檬酸降低土壤磷吸附能力的主要原因,而柠檬酸浓度为5~50 mmol/L时,有机酸与土壤铁铝等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吸附 土壤 柠檬酸 草酸 低分子量有机酸
下载PDF
Reaction of Ferralsol to Acidifying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sation
10
作者 John Stephen Tenywa Jean Bosco Ngarukiyimana Alice Amoding Katushab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21年第1期69-79,共11页
<p style="text-align:justify;"> <b><span>Background:</span></b><spa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urea fertiliser application on ... <p style="text-align:justify;"> <b><span>Background:</span></b><spa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urea fertiliser application on soil reactions in a Ferralsol, with particular thrust on P sorption. </span><b><span>Methods:</span></b><span>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this purpose</span><span>:</span><span> </span><span>1</span><span>) a screenhouse pot experiment</span><span>;</span><span> and </span><span>2</span><span>) a laboratory P sorption component. The pot (10 litre capacity plastic pot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Makerere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Research, Kabanyolo in Uganda, using a Ferralsol. The study comprised of four urea N (46% N) fertiliser treatments, namely, 0, 40, 80 and 120 kg N·ha</span><sup><span style="vertical-align:super;">-1</span></sup><span>, equivalent to 0, 200, 400 and 600 mg N per pot. A completely randomised design was adopted with three replicates. Urea rates were applied in 50% split doses, one at planting and the other at 19 days after seedling emergence (to simulate farmer practice). This was followed by watering to field capacity using distilled water.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at three daily intervals until day fourteen;thereafter, soil sampling was at an interval of seven days. The second urea split dose was applied at 21 days followed by soil sampling at </span><span>an </span><span>interval of three days till day fourteen. Thereafter, soil was sampled at seven day intervals until the end of experi</span><span>ment. Soil samples were analysed for exchangeable H</span><sup><span style="vertical-align:super;">+</span></sup><span>, Al</span><sup><span style="vertical-align:super;">3+</span></sup><span>, NH<sub>4</sub><sup style="margin-left:-9px;">+</sup></span><span>and</span><span> NO<sub>3</sub><sup style="margin-left:-9px;">-</sup> </span><span>ions. The reaction trend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ions and Bray 1 P were used to structure different response curves representing the instantaneous reactions. As for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ea Hydrolysis AMMONIFICATION phosphorus sorption
下载PDF
磷吸附拟合方法比较及参数准确性分析
11
作者 黄利东 杨军民 +1 位作者 刘亚楠 闫宁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13-119,123,共8页
数据结构和方程形式对获取磷吸附模型的参数有直接的影响。针对目前磷吸附拟合中的常用模型,分析了模型线性变换对拟合结果的影响,讨论了影响参数的因素。主要结果包括:(1)数据误差的存在使得线性和非线性Langmuir方程获取的参数不同,... 数据结构和方程形式对获取磷吸附模型的参数有直接的影响。针对目前磷吸附拟合中的常用模型,分析了模型线性变换对拟合结果的影响,讨论了影响参数的因素。主要结果包括:(1)数据误差的存在使得线性和非线性Langmuir方程获取的参数不同,非线性方程对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效果;(2)在吸附总体数据的随机干扰项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独立同分布)条件下,非线性拟合所获参数近似符合t分布,据此可提供参数的置信区间估计;(3)决定系数(R2)受自由度、参数个数、方程变换和极端数据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吸附 LANGMUIR 线性方程 非线性方程 区间估计 决定系数
下载PDF
巢湖陆向湖滨带常见野生植物对磷缓冲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李阳 周驰 +2 位作者 曹秀云 周易勇 宋春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8-24,共7页
湖泊陆向湖滨带缓冲磷扩散的机制尚未得到充分地研究。系统分析了2011年4~7月巢湖陆向湖滨带5种野生植物的生长状况与根际土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土壤磷的吸附行为可用Langmuir方程加以描述。与对照相比,艾草和小飞蓬... 湖泊陆向湖滨带缓冲磷扩散的机制尚未得到充分地研究。系统分析了2011年4~7月巢湖陆向湖滨带5种野生植物的生长状况与根际土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土壤磷的吸附行为可用Langmuir方程加以描述。与对照相比,艾草和小飞蓬根际土总磷含量明显较低,磷的最大吸附量(Qmax)明显较高,而小蓟和狗尾巴草根际土速效磷含量明显较高,Qmax与磷吸附强度明显较低。植物根与茎长均随季节增加,相应的土壤磷饱和度下降。因此,植物吸收与土壤吸附是陆向湖滨带缓冲磷扩散的重要机制。有机质可通过增加速效磷含量和Qmax值调节土壤磷平衡浓度(EPC0)。小飞蓬和艾草根际土的EPC0值明显较低,磷吸附能力较强。而小蓟和早熟禾根际土的EPC0值明显较高,故易成为向湖泊扩散的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向湖滨带 土壤 植物 磷吸附 巢湖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的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章明奎 周翠 方利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0-174,共5页
采用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3组质地(粘土、重壤土和轻壤土)水稻土水溶性磷(0.01mol·L-1CaCl2-P)与土壤测试磷(Olsen-P和Bray1-P)及土壤磷饱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土因淹水耕作,其磷释放潜力明显高于旱地土壤,水溶性磷随土壤测试... 采用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3组质地(粘土、重壤土和轻壤土)水稻土水溶性磷(0.01mol·L-1CaCl2-P)与土壤测试磷(Olsen-P和Bray1-P)及土壤磷饱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土因淹水耕作,其磷释放潜力明显高于旱地土壤,水溶性磷随土壤测试磷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测试磷及磷的饱和度与土壤水溶性磷的关系存在转折点,当土壤磷超过转折点时,土壤水溶性磷和磷的释放潜力明显增加。在好气条件下,供试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转折点)在Olsen-P50~75mg·kg-1、Bray1-P90~140mg·kg-1和磷饱和度21%~23%之间;在厌气条件下,供试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转折点)在Olsen-P35~45mg·kg-1、Bray1-P75~115mg·kg-1和磷饱和度16%~18%之间,超过临界值土壤磷素可对环境产生非常明显的负影响,不应再施用磷肥和粪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测试磷 磷饱和度 水溶性磷 环境敏感临界值
下载PDF
垃圾堆肥对难溶性磷转化及土壤磷素吸附特性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魏自民 席北斗 +4 位作者 王世平 赵越 杨延梅 何连生 刘鸿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在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工厂化堆肥过程中,加入难溶性磷矿粉,探讨堆肥对难溶性磷的转化能力及堆肥产品培肥后对土壤磷素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磷矿粉可使堆肥中活性有机磷、中等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及速效磷含... 在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工厂化堆肥过程中,加入难溶性磷矿粉,探讨堆肥对难溶性磷的转化能力及堆肥产品培肥后对土壤磷素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磷矿粉可使堆肥中活性有机磷、中等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及速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12.69%、80.36%、61.21%、62.74%、157.89%。通过电镜观察表明,堆肥后磷矿粉典型的矿物特征消失,表面呈蜂窝状。将堆肥后的产品进行培肥试验表明,富磷垃圾肥处理可明显改善土壤磷素的吸附特性,与施化肥相比,最大吸附量(Qm)下降8.76%,最大缓冲容量(Qm.K)下降13.58%,而磷素的吸附饱和度(D P S)、零净吸附浓度磷(EP C0)则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幅度依次为98.52%、7.13%。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堆肥生产富磷垃圾肥可为解决中国磷素资源缺乏、化学磷肥利用率低等问题提供一条生物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堆肥 难溶性磷 富磷垃圾肥 磷素吸附特性
下载PDF
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邢友华 董洁 +1 位作者 李晓晨 姜瑞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6-751,共6页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东平湖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并讨论了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指数变化范围为30.3~45.2[mgP·(100g)-1]·(μmol·L-1)-1,表现出从...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东平湖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并讨论了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指数变化范围为30.3~45.2[mgP·(100g)-1]·(μmol·L-1)-1,表现出从湖心、湖东向湖北、湖南逐渐增大的扇形特征;而磷吸附饱和度变化范围为6.5%~24.1%,与磷吸附指数变化趋势恰好相反。磷吸附指数与沉积物中草酸铵提取的铁(FeOX)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草酸铵提取的铁铝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磷吸附饱和度与沉积物中草酸铵提取的磷(POX)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磷释放风险指数(ERI)变化范围为14.9%~67.5%,表明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磷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处于高度风险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湖 磷吸附指数 磷吸附饱和度 磷释放风险指数
下载PDF
红壤磷素有效性衰减过程及磷素农学与环境学指标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魏红安 李裕元 +4 位作者 杨蕊 高茹 石辉 张满意 吴金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6-1126,共11页
【目的】研究红壤中磷素有效性衰减的关键过程及其与施肥量的关系,明确农学与环境学土壤有效磷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施肥和室内恒温(25℃)培养试验,应用Olsen(OP)、Bray-1(BP)、Mehlich-3(BP)3... 【目的】研究红壤中磷素有效性衰减的关键过程及其与施肥量的关系,明确农学与环境学土壤有效磷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施肥和室内恒温(25℃)培养试验,应用Olsen(OP)、Bray-1(BP)、Mehlich-3(BP)3种农学方法和蒸馏水(HP)、CaCl2(CP)两种环境学方法,分别在1 h、3 h、12 h、24 h、3 d、6 d、9 d、15 d、30 d、60 d用新鲜土样测定土壤有效磷以及磷吸附指数(PSI)的动态变化。【结果】红壤磷素有效性衰减过程存在明显的临界期,变化范围为0.1—18.7 h,此前衰减速度很快,之后明显变慢。施肥量对临界期有显著影响,其中OP、BP、MP的临界期随施肥量增加呈线性延长的趋势,而HP、CP临界期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延长趋势。环境学与农学指标之间表现为非线性关系,存在明显的"突变点",据此可求算出红壤磷素迁移的环境风险临界值,其中根据CP变化求算的OP、BP和MP临界值分别为49.97、91.07和30.54 mg.kg-1,根据HP变化求算的OP、BP和MP临界值分别为60.78、82.74和39.65 mg.kg-1。磷吸附指数(PSI)随施肥量的变化范围为17.92—26.29,OP的环境风险临界值对应PSI为23.46。【结论】磷素有效性在红壤中的衰减过程存在明显的临界期,施肥量越高临界期越长,因此向环境迁移的风险就越大。土壤有效磷的环境学指标与农学指标存在非线性关系,据此可以确定出土壤磷素迁移的环境风险临界值。供试红壤的Olsen-P含量临界值为50-60 mg.kg-1,PSI的环境风险临界值为2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磷 施肥量 磷环境风险临界值 磷吸附指数(PSI) 红壤
下载PDF
小兴凯湖表层底泥磷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 被引量:16
17
作者 于淑玲 李晓宇 +2 位作者 张继涛 陈国双 李秀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78-2085,共8页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小兴凯湖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吸附饱和度(DP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并讨论了不同采样点湖泊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的表层沉...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小兴凯湖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吸附饱和度(DP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并讨论了不同采样点湖泊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的PSI为9.78∽197.53(mg·L)/(100g·μmol),平均值为59.77(mg·L)/(100g·μmol);DPS为9.95%∽24.47%,平均值为15.41%.PSI与草酸铵提取的磷(Pox)极显著正相关,与草酸铵提取的铁、铝(Feox,Alox)显著正相关,草酸铵提取的铁是影响PSI的主导因素;DPS主要受沉积物中原有吸附态磷的影响.此外,磷释放风险指数(ERI)8.99%∽129.94%的计算结果表明:小兴凯湖表层沉积物中磷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处于高度风险范围,其中,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大的北岸区域相比其他区域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吸附指数 磷吸附饱和度 富营养化风险 铁铝氧化物 小兴凯湖
下载PDF
合肥城郊典型农田溪流水系统沉积物磷形态及释放风险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裴婷婷 李如忠 +1 位作者 高苏蒂 罗月颖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8-557,共10页
2014年10月(秋季)和2015年4月(春季),针对巢湖二十埠河流域某一典型农业源头溪流水系统,就水塘、支流、干流和深潭等4种溪流构成模式,分别采集17、16、14和13份表层沉积物样.在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解析沉积物的磷形态及其季节性变化特... 2014年10月(秋季)和2015年4月(春季),针对巢湖二十埠河流域某一典型农业源头溪流水系统,就水塘、支流、干流和深潭等4种溪流构成模式,分别采集17、16、14和13份表层沉积物样.在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解析沉积物的磷形态及其季节性变化特征;并以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4种构成模式开展聚类分析和差异性分析;通过对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的计算和相关性分析,定量评估磷素释放风险,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溪流水系统沉积物TP含量变化范围为137.517-1 709.229 mg·kg-1,均值为532.245 mg·kg-1,各形态磷的平均含量高低排序为:IP(350.347 mg·kg-1)〉OP(167.333mg·kg-1)〉Fe/Al-P(78.869 mg·kg-1)〉Ca-P(56.343 mg·kg-1)〉Ex-P(6.609 mg·kg-1);2 4种构成模式中,各形态磷含量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深潭〉干流〉支流〉水塘;3秋季时干流和深潭聚为一类、支流和水塘为另一类,春季时则干流、支流和深潭归为同一类;4方差分析表明,秋季时溪流不同构成模式之间的差异性指标更多;5沉积物PSI变化范围为24.49-69.94(mg·L-1)·(100 g·μmol)-1,且春季低于秋季,说明春季的磷素释放风险更高一些;6 PSI与Ex-P、IP和p H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源头溪流 磷形态 沉积物 磷吸附指数 水塘 深潭
原文传递
南亚热带桉树人工林与典型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磷组分及磷吸附特性比较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郑威 李晨曦 +3 位作者 谭玲 明安刚 何友均 覃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7-1024,共8页
土壤磷是制约南亚热带人工林生产力的关键因子,但至今对该地区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磷组分及吸附特征知之甚少。本文研究了位于广西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外来速生桉树人工林和典型乡土树种(马尾松、红椎)人工林... 土壤磷是制约南亚热带人工林生产力的关键因子,但至今对该地区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磷组分及吸附特征知之甚少。本文研究了位于广西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外来速生桉树人工林和典型乡土树种(马尾松、红椎)人工林不同土壤层次中(0~20、20~40和40~60 cm)磷组分含量及吸附性能。结果表明,3种林分土壤有机磷是全磷的主要形态,其含量(91.51~257.45 mg/kg)占全磷的46.25%~71.58%。桉树林土壤全磷、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明显低于马尾松林和红椎林。同时,桉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磷含量显著高于2种乡土树种人工林,而其土壤磷酸铝盐、磷酸铁盐、闭蓄态磷和磷酸钙盐含量均低于2种乡土树种人工林。另外,桉树林土壤潜在最大磷吸附量低于2种乡土树种人工林,而土壤磷吸附饱和度却高于2种乡土树种人工林。因此,就土壤磷素供应水平和吸附性能而言,马尾松和红椎比桉树更适于作为当地的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组分 磷吸附特征 桉树人工林 乡土树种人工林 南亚热带
下载PDF
风干和淹水过程对巢湖流域土壤和沉积物磷吸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驰 李阳 +2 位作者 曹秀云 周易勇 宋春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0-17,共8页
巢湖湖滨带土壤和沉积物经历明显的干湿交替过程,其磷的迁移和转化方式亦有明显变化。风干作用能显著降低沉积物磷最大吸附量、提高吸附能并增加磷平衡浓度,从而对磷的吸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淹水过程对土壤最大吸附量的影响取决于有机... 巢湖湖滨带土壤和沉积物经历明显的干湿交替过程,其磷的迁移和转化方式亦有明显变化。风干作用能显著降低沉积物磷最大吸附量、提高吸附能并增加磷平衡浓度,从而对磷的吸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淹水过程对土壤最大吸附量的影响取决于有机质的损失情况,好氧条件下有机质损失小,磷最大吸附量无明显变化,吸附能增强,磷释放量略有增加;而厌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磷最大吸附量均显著降低,吸附能明显减小,磷释放量显著升高。因此湖滨带消落区干湿交替将明显促进底质生物可利用性磷的大量释放。在巢湖流域常见的土壤类型中,红壤对磷的缓冲能力最强。向底质中添加氯化铁和硝酸钙可有效控制磷释放,提高磷缓冲能力,增强底质对磷的保持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干 淹水 磷吸附行为 巢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