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稗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桂芳 赵明 +2 位作者 丁在松 张丽 肖俊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65-1369,共5页
为揭示C4野生植物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PEPCase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探索改善作物高光效新途径,克隆了稗草(E.crusgalli)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的cDNA全长,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证实,稗草ppc的cDNA全长为2 886 bp,编... 为揭示C4野生植物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PEPCase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探索改善作物高光效新途径,克隆了稗草(E.crusgalli)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的cDNA全长,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证实,稗草ppc的cDNA全长为2 886 bp,编码961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AY251482);核苷酸序列与谷子(Setaria italica)C3型、高粱(Sorghumbicolor)C3-2型、玉米(Zea mays)C3-2型、水稻(Oryza sativa)C3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同源率分别达94.8%、93.2%9、3.0%和8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C末端第771位氨基酸是丙氨酸(A),表明是一个C3型基因。与其他植物几种不同形式PEPCase进行的多重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也证实,此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所有参与对比的C3型序列的同源性均远远高于与C4型的同源性。与玉米、高粱C3-2型PEPCase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6.5%9、6.4%,与高粱、玉米的C3-1型PEPCase的同源性分别为84.3%、83.8%,而与谷子、玉米、甘蔗和高粱的C4型PEPCase的一致性相对较低,分别为82.2%、79.1%、77.1%和76.6%。因此进一步推论新克隆的稗草ppc基因属于C3-2型。对其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了结构域、活性位点和功能位点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基因克隆与分析
下载PDF
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功能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魏绍巍 黎茵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02-1710,共9页
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EC 4.1.1.31)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胞质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和HCO3-生成草酰乙酸(OAA),后者可转化生成三羧酸循环的多种中间产物。PEPC在植物细胞中参与植物... 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EC 4.1.1.31)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胞质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和HCO3-生成草酰乙酸(OAA),后者可转化生成三羧酸循环的多种中间产物。PEPC在植物细胞中参与植物的光合碳同化等重要代谢途径,并且在不同组织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PEPC同时也参与调控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合成与代谢过程,控制糖类物质流向脂肪酸合成或蛋白质合成途径。以下介绍了植物PEPC的种类、蛋白质结构特点及其在植物组织中的调控方式,并重点论述了PEPC在生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方面的进展,随着对其功能机制和应用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植物PEPC在高产优质农作物育种、能源植物和工业微生物等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功能 基因表达 基因工程
原文传递
铁皮石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曾淑华 文国松 +3 位作者 徐绍忠 查应红 杨生超 段承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6-771,共6页
目的克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并对其在F型和H型铁皮石斛中的表达进行分析,为研究铁皮石斛pepc基因的结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GenBank上已知的pepc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应用RT-PCR和... 目的克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并对其在F型和H型铁皮石斛中的表达进行分析,为研究铁皮石斛pepc基因的结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GenBank上已知的pepc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应用RT-PCR和RACE等方法,克隆铁皮石斛pepc基因全长。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pepc基因在2种铁皮石斛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克隆了铁皮石斛pepc基因,登录号为JF423930,该基因全长为3 560 bp,其中cds序列为2 895 bp,与兰科植物的同源性为80%左右,与其他科属植物的同源性达到70%以上,编码964个氨基酸。pepc基因在F型铁皮石斛中的表达量为H型的5.55倍。结论成功克隆了铁皮石斛pepc基因,且F型铁皮石斛pepc基因的表达量高于H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基因克隆 同源性分析 RT-PCR
原文传递
菠萝PEPC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马海洋 赵秋芳 +2 位作者 陈曙 石伟琦 冼皑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3,共7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在C4和景天酸代谢(CAM)光合途径吸收CO2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各种非光合作用过程,包括果实成熟、气孔开放、碳氮相互作用、种子形成和萌发以及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的...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在C4和景天酸代谢(CAM)光合途径吸收CO2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各种非光合作用过程,包括果实成熟、气孔开放、碳氮相互作用、种子形成和萌发以及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的耐受性。菠萝为典型的景天酸代谢途径(CAM)植物,为了解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在菠萝景天酸代谢途径(CAM)中的作用,本研究鉴定到3个菠萝PEPC基因,按照基因描述命名为AcPEPC1、AcPEPC3和AcPEPC4,进化树分析结果AcPEPC1和AcPEPC3为植物型PEPC(PTPCs)蛋白,序列同源性较高且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及保守基序均一致。AcPEPC4为细菌型PEPC(BTPCs)蛋白,与AcPEPC1/AcPEPC3间的序列同源性低。组织表达分析表明AcPEPC1菠萝叶片表达量较高,而AcPEPC3和AcPEPC4在菠萝花和果实表达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 基因进化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谷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EPC)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晋锋 王高鸿 +4 位作者 杜艳伟 李颜方 王振华 赵根有 余爱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74,共8页
为解析谷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响应特征。从谷子基因组中鉴定出一个SiPEPC(Seita.1G020700)基因,利用相关软件对其氨基酸序列、蛋白特征、功能、信号途径、顺势应答元... 为解析谷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响应特征。从谷子基因组中鉴定出一个SiPEPC(Seita.1G020700)基因,利用相关软件对其氨基酸序列、蛋白特征、功能、信号途径、顺势应答元件等参数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随后分析了该基因在幼苗期逆境胁迫下的动态表达模式及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不同光照处理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位于谷子1号染色体,基因组序列长6 652 bp,编码965个氨基酸,基因无可变剪切、不含内含子;功能域分析显示,该基因含PEPC基因的特征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发现,该PEPC蛋白与其他植物PEPC蛋白非常相似,具有非常保守的序列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SiPEPC(Seita.1G020700)在ABA、低温、PEG、高盐胁迫下表达量均有所上调,其中,在ABA处理时,表达量呈现波动,在12 h被诱导达到峰值。在低温处理时,表达量持续上升,在24 h达到峰值;在PEG和NaCl处理时表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均在12 h达到峰值,在24 h其表达量均急剧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SiPEPC基因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正常光照强度下参与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推测SiPEPC(Seita.1G020700)基因参与了谷子对非生物逆境的应答,可能在干旱和其他逆境胁迫信号途径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 逆境胁迫 响应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he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Gene Family in Peanut (Arachis hypogaea L.) 被引量:6
6
作者 YU Shan-lin PAN Li-juan +2 位作者 YANG Qing-li CHEN Ming-na ZHANG Hong-sh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77-487,共11页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plants and bacteria, and catalyzes the carboxylation of phosphoenolpyruvate to form oxaloacetate and inorganic phosphate.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plants and bacteria, and catalyzes the carboxylation of phosphoenolpyruvate to form oxaloacetate and inorganic phosphate.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peanut oil, with the degenerated primers and RACE-PCR approach, five PEPC genes were cloned from peanut, and designated as AhPEPC1, AhPEPC2, AhPEPC3, AhPEPC4, and AhPEPC5, respectively. The structure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PEPC protein indicated that AhPEPC1-4 genes encoded a typical plant-type PEPC-enzyme, and AhPEPC5 a bacterial-type.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 approach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each gene was detected in various tissues of normal and high oil-content peanut varietie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lower expression level of AhPEPCs genes except for the AhPEPC2 in high-oil peanut than normal-oil peanut line. The results provide som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th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plant PEPC proteins and their role in regulation of oil-content in peanut s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NUT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gene cloning expression pattern regulation of oil-content
下载PDF
玉米PEPC基因在籼型水稻保持系不同遗传背景下的效应及转PEPC基因后代的耐光氧化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向珣朝 何立斌 +3 位作者 孙建明 李季航 姚嫣萍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分别以转PEPCKitaake和Kitaake作父本,以4份不同来源的保持系珍汕97B、K17B、Ⅱ-32B和G2480B为母本构建F1,考查PEPC的表达及其对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导入PEPC后,水稻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PEPC酶活性均表现为增加... 分别以转PEPCKitaake和Kitaake作父本,以4份不同来源的保持系珍汕97B、K17B、Ⅱ-32B和G2480B为母本构建F1,考查PEPC的表达及其对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导入PEPC后,水稻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PEPC酶活性均表现为增加,最突出的是其PEPC酶活性均成倍增加。蒸腾速率方面,只有K17B/PEPC表现为下降。珍汕97B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PEPC酶活性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均最大。在农艺性状上,G2480B/PEPC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均大幅度提高,分别增加了31.46%、1.39倍和1.83倍,千粒重也增加了7.84%。珍汕97B/PEPC由于穗变短,即使结实率和千粒重大幅度增加,减产仍达9.84%。G2480B的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均最大,而珍汕97B最小。在耐光氧化方面,转PEPC基因Kitaake明显优于Kitaake。说明PEPC单个基因对改善籼型三系保持系的光合性能和增加产量有较重要的作用。在供试的4份保持系中选用保持系宜考虑G2480B,PEPC在此遗传背景下的表达丰度较高,提高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的正效应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 细胞质雄性不育 保持系 遗传背景 光氧化 基因效应 转基因
下载PDF
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丽媛 张玉 +2 位作者 徐明怡 冷海楠 伍一宁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年第5期86-89,共4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是一个广泛存在于细菌、古细菌、蓝藻细胞、绿藻、原生动物和维管植物中的细胞质酶。PEPC在植物种子萌发、种子的形成、调节有机酸类的代谢、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有重...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是一个广泛存在于细菌、古细菌、蓝藻细胞、绿藻、原生动物和维管植物中的细胞质酶。PEPC在植物种子萌发、种子的形成、调节有机酸类的代谢、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介绍了植物PEPC种类、结构、PEPC在植物中的作用,及其在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C 特征 功能基因工程
下载PDF
蜀恢881含玉米C_4型pepc基因改良系的遗传背景及其光合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何立斌 向珣朝 +3 位作者 李季航 钟黎 张楷正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5,共5页
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含玉米C4型pepc基因蜀恢881中筛选10株,利用530对SSR引物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发现与蜀恢881表现差异的位点仅有1~4个,相似度在95.15%以上,最高的达99.03%。进一步对相似度为99.03%的转育玉米C4型p... 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含玉米C4型pepc基因蜀恢881中筛选10株,利用530对SSR引物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发现与蜀恢881表现差异的位点仅有1~4个,相似度在95.15%以上,最高的达99.03%。进一步对相似度为99.03%的转育玉米C4型pepc基因蜀恢881的6个生长时期测定有关光合指标,表明6个时期的PEPC酶活性均比蜀恢881增强,PEPC酶活性值最大时期是拔节期,为1264.2μmol/(mg·h),分蘖初期增加的幅度最大达到23.3倍;其净光合速率与蜀恢881相比,在分蘖初期、分蘖盛期、拔节期和始穗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拔节期最高,达到22.3%。研究表明通过杂交利用C4型pepc基因特征引物对C4型pepc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能够获得携有c4型pepc基因且与受体亲本遗传背景十分接近的籼型水稻材料,而且C4型pepc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下能够高水平表达和稳定地遗传。据此,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光合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和田间综合农艺性状考查相结合的筛选玉米C4型pepc基因水稻的技术体系;同时认为在拔节期进行转育c4型pepc基因水稻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和筛选的效果可能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光合特性 遗传背景
下载PDF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敲除对北京棒杆菌PD-67的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敏涛 赵智 +2 位作者 张英姿 王宇 丁久元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34-1340,共7页
【目的】为了优化L-色氨酸合成的前体供应,构建北京棒杆菌PD-67(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 PD-67)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EC:4.1.1.31,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x)基因ppc敲除的菌株,并研究ppc基因敲除对菌株生理特性的... 【目的】为了优化L-色氨酸合成的前体供应,构建北京棒杆菌PD-67(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 PD-67)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EC:4.1.1.31,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x)基因ppc敲除的菌株,并研究ppc基因敲除对菌株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运用PCR技术扩增ppc基因的上游和下游序列,构建带有目标基因内部缺失的基因整合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将C.pekinense PD-67的ppc基因敲除,构建ppc基因缺陷突变株C.pekinense PD-67-Δppc。通过摇瓶发酵研究突变株的生理特性,并测定突变株丙酮酸激酶和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结果】PCR验证和PEPCx活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到ppc缺陷的突变株。摇瓶发酵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突变株的生长速率下降,生物量降低20%,L-色氨酸积累降低62%,丙酮酸激酶活力提高,而丙酮酸羧化酶活力下降。【结论】C.pekinense PD-67的ppc基因敲除以后,对菌株的代谢影响较大。仅通过阻断PEPCx催化的回补途径,减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分支代谢,不能提高该菌株L-色氨酸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棒杆菌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L-色氨酸 基因敲除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Five 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s for Specific PCR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Rice
11
作者 ZHANG Xiujie JIN Wujun +4 位作者 XU Wentao LI Xiaying SHANG Ying LI Sha OUYANG Hongsheng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248-256,I0006,I0007,共11页
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s (ERGs) provide vit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The successful detection of ERGs can identity GMOs and the source of genes, verify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s (ERGs) provide vit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The successful detection of ERGs can identity GMOs and the source of genes, verify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detection system, and calculate the level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ingredients in mixtures. The reported ERGs in rice include sucrose-phosphate synthase (SPS), phospholipase D (PLD), RBE4 and rice root-specific GOS9 gen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RGs, a new ERG gene,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was selected, and further compared with the four existing genes. A total of 18 rice varieties and 29 non-rice crops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interspecies specificity, intraspecies consistency, sensitivity,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se five ERGs us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PCR. Qualitative detection indicated that SPS and PEPC displayed sufficient specificity, and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was 0.05% and 0.005%,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 specificity of both RBE4 and GOS9 were adequate, the amplicons were small and easily confused with primer dimers. Non-specific amplification of the PLD gene was present in maize and potato.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indicated that PLD, SPS and PEPC displayed good specificity, with R2 of the standard curve greater than 0.98, while the amplification efficiency ranged between 90% and 110%. Both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ies of PLD and PEPC were five copies and that of SPS was ten copies. RBE4 showed typical amplification in maize, beet and Arabidopsis, while GOS9 was found in maize, tobacco and oats. PEPC exhibited excellent detection sensitivity and species specificity, which made it a potentially useful application in GM-ric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Additionally, SPS and PLD are also suitable for GM-rice detection. This study effectively established a foundation for GMO detection,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vital technical support for GMO identification, but also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the comparability 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 RICE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gene sucrose-phosphate synthase gene phospholipase D gene starch branching enzyme 4 gene RICE root-specific GOS9 gene
下载PDF
蔓花生PEPC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涂嘉琦 甘璐 +2 位作者 冯兰兰 袁良兵 黎茵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5,共9页
为了解花生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的功能,对二倍体祖先种野生蔓花生(Arachis duranensis)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存在9个Ad PEPC基因家族成员,这些基因的序列长度为3 584~12 956 bp,开放... 为了解花生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的功能,对二倍体祖先种野生蔓花生(Arachis duranensis)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存在9个Ad PEPC基因家族成员,这些基因的序列长度为3 584~12 956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702~3 168 bp,分布在3、5、7、8、9、10号染色体上。蔓花生Ad PEPC家族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均含有HCO3-结合位点和PEP结合位点等保守结构域,根据序列特征可分为植物型、细菌型和序列较短的PEPC等3类,同类蛋白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基因结构中的内含子与外显子的数目也较相似。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多数成员在花或茎中的表达量较高,Ad PEPC1;2和Ad PEPC4;2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其他家族成员尤其是Ad PEPC2、Ad PEPC1;5和Ad PEPC1;3在花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Ad PEPC1;5基因在叶中不表达。Ad PEPC3在根、茎、叶和花中均不表达,推测该基因为假基因。这为深入研究Ad PEPC家族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
下载PDF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Heterosis in Transgenic Hybrid Rice with Maize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Gene 被引量:1
13
作者 LI Ji-hang XIANG Xun-chao +3 位作者 ZHou Hua-qiang HE Li-bin ZHANG Kai-zheng LI Ping 《Rice science》 SCIE 2006年第3期185-192,共8页
Three F3 hybrids derived from the sterile rice lines Gang 46A, 776A and 2480A and the improved restorer line Shuhui 881 containing maize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gen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ree F3 hybrids derived from the sterile rice lines Gang 46A, 776A and 2480A and the improved restorer line Shuhui 881 containing maize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gen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epc gene on the heterosis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F3 obtained by crossing Shuhui 881 with the above three sterile lines served as controls. The dynamics of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leaves of three F1 with pepc gene and their controls were determined at the initial-tillering, maxium-tillering, elongation, initial-heading, heading, maturity stages, and other different times after flag leaf fully expanded. The PEPCase activities of the three F1 with pepc gen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plants during the whole developmental stages. Moreover, the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Pn) also increased to certain extent. The data showed that PEPCase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Pn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6081. The photosynthetic indexes of the three F1 with pepc gene were obviously superior to respective controls in 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and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while the CO2 compensation poi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rresponding control. The Pn of the three F1 with pepc gene at light saturation point and CO2 saturation point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plants. in addition, the three F1 with pepc gene had an average increase of 37.10% in grain yields per plant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pla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hybrid rice containing pepc gene had been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pepc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rice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gen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breeding heterosie
下载PDF
小麦导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彬 马建军 +3 位作者 贾栋 石云鹭 高志强 丁在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00-4901,共2页
[目的]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基因导入普通小麦临优145。[方法]利用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系统,以普通小麦临优145为材料,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基因,导入小麦胚性愈伤组织中,用含潮霉素(hyg)的筛选培养基连续筛选... [目的]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基因导入普通小麦临优145。[方法]利用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系统,以普通小麦临优145为材料,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基因,导入小麦胚性愈伤组织中,用含潮霉素(hyg)的筛选培养基连续筛选,并从分子水平上检测该基因。[结果]获得了hyg抗性植株,经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表明,抗性苗叶片被染成了深蓝色;PCR检测出目标条带。[结论]初步证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基因已经导入受体材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基因 农杆菌介导法 抗性植株
下载PDF
外源玉米pepc基因对小麦C_3、C_4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永霞 许为钢 +4 位作者 胡琳 李艳 齐学礼 王会伟 李小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为进一步探讨外源玉米pepc基因改良小麦光合性能的机制,以基因枪介导T。代的转玉米pepc基因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和灌浆期外源pepc基因对小麦内源光合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了转基因小麦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产量性状表... 为进一步探讨外源玉米pepc基因改良小麦光合性能的机制,以基因枪介导T。代的转玉米pepc基因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和灌浆期外源pepc基因对小麦内源光合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了转基因小麦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产量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期,pepc基因的表达上调了小麦C4微循环Ppdk基因(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基因)、hadp-me基因(NADP-苹果酸酶基因)、ca基因(碳酸酐酶基因)和C3循环rbcL基因(Ruhisco大亚基基因)的表达;小麦灌浆期,pepc基因的表达仍显著上调C4微循环ppdk基因和nadp—me基因的表达,而ca基因和c3循环rbcL基因、rbcS基因(Rubisco小亚基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差异不大。相应的酶活性在转基因植株中比对照有所提高,灌浆期增幅最大。两个测定时期的转基因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均比对照显著提高,在灌浆期增幅最大,比对照提高10.35%~22.77%。产量性状方面,转基因小麦的单穗粒数和收获指数均有所提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玉米C4型pepc基因导入小麦后,促进了小麦原有的C4循环,从而提高了小麦的光合效率和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转基因小麦 基因表达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导入玉米pepc基因杂交稻的光合特性和杂种优势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季航 向珣朝 +2 位作者 何立斌 张楷正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9-504,共6页
用含pepc基因的改良蜀恢881与3个不育系冈46A、776A、2480A配组,同时以野生型亲本蜀恢881与上述3个不育系杂交得到的F1为对照,比较了3个含有pepc基因F1及其相应对照在分蘖初期、分蘖盛期、拔节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以及剑叶完全... 用含pepc基因的改良蜀恢881与3个不育系冈46A、776A、2480A配组,同时以野生型亲本蜀恢881与上述3个不育系杂交得到的F1为对照,比较了3个含有pepc基因F1及其相应对照在分蘖初期、分蘖盛期、拔节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以及剑叶完全展开后不同时期的光合指标的动态变化。含有pepc基因的3个F1在不同生育期和剑叶展开后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力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净光合速率也有所提高,分析表明PEPCase活力与净光合速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0.6081)。3个含有pepc基因F1的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羧化效率均高于对照,CO2补偿点较对照低,在光饱和点和CO2饱和点时的净光合速率也高于相应对照。在单株产量表现中,含pepc基因的F1较对照的平均增幅达37.10%。试验表明,杂交稻由于pepc基因的导入,光合特性得到了一定改善,奠定了水稻高产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 光合特性 高光效育种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坛紫菜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晓娟 王广策 +1 位作者 何林文 陈昌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76,共7页
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和RACE技术,从坛紫菜cDNA中获得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的序列,该段序列含2538个核苷酸包含一个终止密码子TAG和191 bp的3′端非编码区(UTR),可编码846个氨基酸。该段序列中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序列,推导的氨... 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和RACE技术,从坛紫菜cDNA中获得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的序列,该段序列含2538个核苷酸包含一个终止密码子TAG和191 bp的3′端非编码区(UTR),可编码846个氨基酸。该段序列中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C末端第813位氨基酸是丙氨酸(A),表明是一个C3型基因。相似性分析表明,坛紫菜PEPC与其他物种有很高的一致性,约为35%~50%。结构分析显示,该序列具有两个PEPC基因保守活性位点和5种模式的其他功能位点。进化分析显示,坛紫菜PEPC羧化酶氨基酸序列更接近于C3型,进化上更为古老。该实验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坛紫菜PEPC羧化酶功能及坛紫菜光合作用、碳代谢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PEPC基因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辛鑫 王朝绚 +2 位作者 葛喜珍 刘辉 田平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101,共4页
以筛选得到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构建了克隆载体pET-28a-PEPC。将测序结果正确的重组子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重组菌BL21-pET-28a-PEPC。经IPTG诱导... 以筛选得到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构建了克隆载体pET-28a-PEPC。将测序结果正确的重组子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重组菌BL21-pET-28a-PEPC。经IPTG诱导,该重组菌实现了PEPC的高效表达,并且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菌大肠杆菌BL21,可作为宿主用于构建碳固定工程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CO2固定 基因克隆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PEPCase基因导入小麦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贾栋 张彬 马建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323-326,共4页
利用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系统,以普通小麦扬麦158为材料,将玉米泛生素基因启动子(Ubi)驱动下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 Case)基因,以及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导入预培养10~12d小麦胚性愈伤组织中。经过在含100-150mg&#... 利用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系统,以普通小麦扬麦158为材料,将玉米泛生素基因启动子(Ubi)驱动下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 Case)基因,以及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导入预培养10~12d小麦胚性愈伤组织中。经过在含100-150mg·L^-1潮霉素(hyg)的筛选培养基上连续筛选,获得了hyg抗性植株。经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和PCR鉴定,其中的9棵含有Ecppc基因,PCR阳性植株比例为3.03%。初步鉴定已成功地建立了小麦遗传转化系统,为进一步探讨PEP Case基因在植物中的转化和表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 农杆菌介导法 转基因植株
下载PDF
光/暗对高粱叶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表达的调节
20
作者 凌俊 陈景治 +1 位作者 董龙英 施教耐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2年第3期225-232,共8页
高粱幼苗黄化叶片经照光转绿后,其PEP-Case活性提高4~15倍,mRNA含量提高了1.03倍,并测定出PEPCase mRNA的分子量为3.4kb。以等量的总RNA及mRNA进行体外翻译,发现转绿后PEPCase专一性翻译活性提高了51%~53%。这表明光照可以在转录水... 高粱幼苗黄化叶片经照光转绿后,其PEP-Case活性提高4~15倍,mRNA含量提高了1.03倍,并测定出PEPCase mRNA的分子量为3.4kb。以等量的总RNA及mRNA进行体外翻译,发现转绿后PEPCase专一性翻译活性提高了51%~53%。这表明光照可以在转录水平上调节PEP-Case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基因表达 光调节 PEP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