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剧舞台音韵述略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松柏 熊瑜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18,共5页
赣剧是江西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赣剧舞台语音系统有20个声母、49个韵母、5个单字声调。赣剧的韵辙可以归纳为"十八韵"。赣剧音韵属于因"官话地方化"而形成的以近代汉语共同语为基础的"地方官话"。在... 赣剧是江西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赣剧舞台语音系统有20个声母、49个韵母、5个单字声调。赣剧的韵辙可以归纳为"十八韵"。赣剧音韵属于因"官话地方化"而形成的以近代汉语共同语为基础的"地方官话"。在赣剧未来发展中,需要做好赣剧音韵的统一规范工作,并在向普通话靠拢的同时,保持其历经数百年发展而形成的能够体现剧种特色的最基本的音韵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剧 舞台音韵 性质 发展
下载PDF
心理语言学新进展——兼论对外语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9
2
作者 官群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42,7,共8页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对于语言产生和理解的心理和神经生理因素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本文综述了心理语言学的最近二十年的新进展,并展望了未来该研究领域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建立在充分的字、词、句、语篇、发音等心理语言学实验基础之上,文...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对于语言产生和理解的心理和神经生理因素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本文综述了心理语言学的最近二十年的新进展,并展望了未来该研究领域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建立在充分的字、词、句、语篇、发音等心理语言学实验基础之上,文章针对每个语言要素给出相应的建议和语言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发展模式。文章概括出了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跨越语音渠道,使用字形渠道;体现语义特征,发挥语境作用;强调情景作用,成功进行语篇到意义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语言学 进展趋势 语篇 发音 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原文传递
明闽北韵书手抄本《六音字典》音系性质及其声韵调配合表 被引量:3
3
作者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4,共6页
明手抄本《六音字典》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部闽方言韵书,反映了五百年前福建闽北政和方言音系。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一、绪言;二、明手抄本《六音字典》音系及其性质;三、明手抄本《六音字典》声韵调配合表;四、个别韵部讨论。
关键词 明代韵书 政和音系 语音演变
下载PDF
生成音系学在中国20年来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红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8-101,共4页
音系学是语言学重要分支领域,但它在中国尚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的生成音系学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比国外滞后近20年。近年来,国内生成音系学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应用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关键词 生成音系学 发展历程 中国
下载PDF
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押韵谈起——兼论《广韵》音系“麻”部读音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博闻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6-100,共5页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押韵情况代表了《广韵》音系里"麻"[a]部读音的历史演变。通过对上古、《广韵》音系时代的诗押韵情况进行分析可知,"麻"[a]部产生于上古韵部里的"鱼"[a]部,"麻"[a]部到...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押韵情况代表了《广韵》音系里"麻"[a]部读音的历史演变。通过对上古、《广韵》音系时代的诗押韵情况进行分析可知,"麻"[a]部产生于上古韵部里的"鱼"[a]部,"麻"[a]部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演变为a[a]、ia[ia]、ua[ua]、e[]、ie[ie]。古今音变是造成今天的人们读一部分古代诗感到好像"不押韵"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音系 “麻”部 古今音变 押韵
下载PDF
声学与艳科——千年词学的两个关键词 被引量:2
6
作者 施议对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193,239,240,共14页
声学与艳科,乃倚声填词体现在艺术形式及思想内容两个方面的构成要素。两个方面的构成,既是中国诗歌言志、永歌传统的延续,也是倚声填词自身性质特征确立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讲,声学与艳科,也是在词学蜕变的特定语境下,针对豪放与婉约... 声学与艳科,乃倚声填词体现在艺术形式及思想内容两个方面的构成要素。两个方面的构成,既是中国诗歌言志、永歌传统的延续,也是倚声填词自身性质特征确立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讲,声学与艳科,也是在词学蜕变的特定语境下,针对豪放与婉约另外提出的两个关键词。20世纪初,王国维发表《人间词话》,倡导境界说,以境界之有与无,评判作品之最上或者最下。之后,胡适、胡云翼将境界说推演为风格论,以豪放、婉约评价作品之高下与优劣。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王国维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更被转换为"词以豪放为最上"。豪放、婉约两个关键词,管领风骚数十年。20世纪后半叶,百年词学进入蜕变期,词学误区的出现,其根源大多得追寻到以风格论词的上面来。为从根本上纠正词学蜕变期的失误,特重新拈出声学与艳科这两个关键词,以期在语汇上取代豪放与婉约,并作为千年词学立论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词学 声学 艳科 正变转换 倚声填词
原文传递
语调音系学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红梅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18,共4页
语调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人类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的语调分析理论,然后对近年来在语调研究领域影响最大的AM理论以及优选论在语调分析中的应用做了具体的介绍和阐释。本文力求通过上述的介绍和阐释来理清语... 语调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人类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的语调分析理论,然后对近年来在语调研究领域影响最大的AM理论以及优选论在语调分析中的应用做了具体的介绍和阐释。本文力求通过上述的介绍和阐释来理清语调研究发展的脉络和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调 音系学 发展历程
下载PDF
比较法在中国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光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5-103,共9页
高本汉一共留下两份珍贵的遗产:一份是直线发展观,系结合比较法与文献释读法打造而成。另一份是双线发展观,是纯粹由比较法透视出来的结晶。20世纪的汉语历史音韵学在高本汉的影响下,直线发展观偏荣,双线发展观偏枯。
关键词 比较法 汉语历史音韵学 直线发展观 双线发展观
下载PDF
汉语语音史中的双线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光宇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5-557,共13页
高本汉对汉语语音史研究的贡献可分已竟之业和未竟之业两项。前者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串连历史文献,形成所谓直线发展观;后者系从比较法透视而来,形成所谓双线发展观。直线发展观下,方言差异遭到漠视;音变条件据韵图加以翻译,有违比较法精... 高本汉对汉语语音史研究的贡献可分已竟之业和未竟之业两项。前者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串连历史文献,形成所谓直线发展观;后者系从比较法透视而来,形成所谓双线发展观。直线发展观下,方言差异遭到漠视;音变条件据韵图加以翻译,有违比较法精神。经由双线发展观,可以较好地廓清历史文献的性质,解释方言屡见的例外。对高本汉来说,他心中所悬的双线发展只是一个愿景,终其一生并未付诸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音 方言 韵图 音变 翻译 差异 解释 历史文献 贡献 发展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