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莓拟茎点枝枯病的病原 被引量:34
1
作者 岳清华 赵洪海 +1 位作者 梁晨 李晓东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9-966,共8页
近期在山东省蓝莓种植区发现一种枝枯病害。为明确其致病菌,通过单孢分离方法和接种试验获得3个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乌饭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vaccinii,即越橘间座壳Diaporthe vaccinii的无性阶... 近期在山东省蓝莓种植区发现一种枝枯病害。为明确其致病菌,通过单孢分离方法和接种试验获得3个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乌饭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vaccinii,即越橘间座壳Diaporthe vaccinii的无性阶段。这是乌饭树拟茎点霉所致蓝莓枝枯病在国内的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饭树拟茎点霉 形态特征 分子鉴定 枝干病害
原文传递
多效唑对桃枝枯病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纪兆林 汪孝璊 +5 位作者 王汝艳 董京萍 徐敬友 童蕴慧 金唯新 宋宏峰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9-104,共6页
为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对桃枝枯病的调控作用,通过毒力测定、离体枝条接种、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研究多效唑对桃枝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病菌侵染和病害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多效唑对桃枝枯病菌的EC50值为1.623 mg·L... 为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对桃枝枯病的调控作用,通过毒力测定、离体枝条接种、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研究多效唑对桃枝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病菌侵染和病害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多效唑对桃枝枯病菌的EC50值为1.623 mg·L^(-1),能显著破坏菌丝形态,使菌丝畸形、细胞膨大;400、500、600、700及800 mg·L^(-1)多效唑药液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枝枯病菌在桃树离体枝条上的扩展,其中600 mg·L^(-1)多效唑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病斑大小较清水对照和甲醇对照分别减少71.15%和69.70%。600 mg·L^(-1)多效唑对病菌侵染后枝条H_2O_2和MDA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因此,一定浓度的多效唑能减轻病菌对寄主的危害,对病菌侵染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通过提高抗氧化物质活性和调控寄主抗病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枝枯病 桃拟茎点霉 多效唑 抗病性
原文传递
山楂枝枯病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俞彩珠 林明旺 +1 位作者 李荣标 陈柏荣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232-235,共4页
近年来,天目山林场发生1种新的山楂枝枯病。经鉴定,该病由PhomopsiscrataegiYu侵染所致,主要危害山楂1~2年生发育枝、结果枝、幼嫩枝和芽,造成大量枝条和芽枯死,严重影响山楂的生长和产量。病害流行与立地... 近年来,天目山林场发生1种新的山楂枝枯病。经鉴定,该病由PhomopsiscrataegiYu侵染所致,主要危害山楂1~2年生发育枝、结果枝、幼嫩枝和芽,造成大量枝条和芽枯死,严重影响山楂的生长和产量。病害流行与立地条件和山楂锈病危害的轻重有密切的关系。5月可对病株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喷冠防治,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枝枯病 拟茎点病 药剂防治
下载PDF
茄子褐纹病抗性与果皮超微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姗姗 宋述尧 +3 位作者 赵春波 周艳丽 张传伟 温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3-150,共8页
【目的】探讨茄科植物果实的微形态学特征和差异,明确茄子对褐纹病的抗性与茄子果皮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扫描电镜对16个抗病性不同的茄子品种的果实表皮结构进行比较观察,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茄子品种进行抗病类型划分。【结果】... 【目的】探讨茄科植物果实的微形态学特征和差异,明确茄子对褐纹病的抗性与茄子果皮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扫描电镜对16个抗病性不同的茄子品种的果实表皮结构进行比较观察,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茄子品种进行抗病类型划分。【结果】抗病茄子品种表皮厚度在75~105μm,果实表皮细胞角质层厚,外果皮细胞层数多,细胞排列非常紧密;感病品种表皮厚度在65μm以内,果实表皮细胞角质层薄,外果皮细胞层数少,细胞排列疏松。经聚类分析,高抗病品种(系)聚为第1类,抗病品种聚为第2类,所有的感病品种被聚成第3类。【结论】茄子的抗病性与果皮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关系。抗病品种的果皮普遍较厚,感病品种的果皮较薄,但也有果皮薄而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褐纹病 果皮超微结构 抗病性
下载PDF
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强 赵凤 +7 位作者 陈洪凡 杜宜新 石妞妞 肖鸿勇 阴长发 李湘民 兰波 杨迎青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9期108-115,共8页
文章介绍了芦笋茎枯病菌的分类地位及其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粉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描述了子座、分生孢子器等产孢器的颜色和形态等特征,归纳了病原菌分生孢子的类型及其形状和大小,详细介绍了芦笋茎枯病的田间识别症状以及慢性型和急性型... 文章介绍了芦笋茎枯病菌的分类地位及其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粉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描述了子座、分生孢子器等产孢器的颜色和形态等特征,归纳了病原菌分生孢子的类型及其形状和大小,详细介绍了芦笋茎枯病的田间识别症状以及慢性型和急性型2种类型病斑的出现条件及其具体识别要点。从越冬后初侵染源、越冬分生孢子的释放萌发、病害侵染周期、病害流行规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芦笋茎枯病的发病规律。从清除根盘上病杆、春季推迟留母茎、根盘覆盖新沙等方面简述了有效防控芦笋茎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壳聚糖诱导芦笋对茎枯病的抗性、生防菌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等方面归纳了目前应用于芦笋茎枯病的主要生物防治措施,从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测定、芦笋茎枯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杀菌剂防治效果的测定与农药筛选等方面回顾了芦笋茎枯病化学防治方面取得的进展。笔者认为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应在以减少菌源、切断传播途径等为目的的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模式,以达到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天门冬拟茎点霉 发病症状 发生规律 综合防控
下载PDF
广谱植物内生真菌枫香拟茎点霉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胡丽燕 李馨 戴传超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9期48-57,共10页
旨在证明枫香拟茎点霉(Phomopsis liquidambari)有潜力成为广谱内生菌的模式菌株之一,有利于促进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完整化。本研究综述了一株广谱植物内生真菌P.liquidambari在改善土壤化学特性,修复受污染的土... 旨在证明枫香拟茎点霉(Phomopsis liquidambari)有潜力成为广谱内生菌的模式菌株之一,有利于促进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完整化。本研究综述了一株广谱植物内生真菌P.liquidambari在改善土壤化学特性,修复受污染的土壤,优化农业生态,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并从真菌定殖情况、植物生理响应和土壤环境优化三个方面,将该菌株与当前研究较多的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进行比较,并展望了P.liquidambari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拟茎点霉 相互作用 促生 抗病 土壤环境
下载PDF
拟茎点霉引起橡胶幼树病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桂芝 李亚 +1 位作者 石兆武 周明 《热带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6-8,47,共3页
对西双版纳景洪市出现的橡胶幼树回枯、死亡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农药毒力试验,试验确认导致幼树落叶的病原菌为橡胶拟茎点霉Phomopsis heveicola;引起幼树回枯、死亡是橡胶拟茎点霉Phomopsis heveicol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 对西双版纳景洪市出现的橡胶幼树回枯、死亡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农药毒力试验,试验确认导致幼树落叶的病原菌为橡胶拟茎点霉Phomopsis heveicola;引起幼树回枯、死亡是橡胶拟茎点霉Phomopsis heveicol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复合侵染的结果。多菌灵、多·福·溴菌腈、霜脲·锰锌、吡啉醚菌酯、异菌脲对两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拟茎点霉 病害
下载PDF
甘薯干裂腐烂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8
8
作者 章淑玲 张绍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2-315,共4页
在福建漳州田间发现一种甘薯病害,根据病薯症状将其定名为甘薯干裂腐烂病.经鉴定该病害是由双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bicaudatus)与甘薯拟茎点霉(Phomopsisbatatae)2种病原物复合侵染所致的一种复合病害.
关键词 甘薯 干裂腐烂病 病原 鉴定 双尾滑刃线虫 甘薯拟茎点霉 混合侵染
下载PDF
大豆芽期拟茎点种腐病鉴定体系构建及抗性种质筛选 被引量:1
9
作者 苗龙 杨蕾 +4 位作者 许竞好 李娜 王飞宇 邱丽娟 王晓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2-2101,共10页
【目的】以具有拟茎点种腐病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为试材,建立准确快速的大豆芽期室内病害鉴定体系,并基于170份自然群体大豆筛选出高抗病性品种,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的快速高通量鉴定和抗性品种培育提供方法及材料基础。【方法】选取已报... 【目的】以具有拟茎点种腐病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为试材,建立准确快速的大豆芽期室内病害鉴定体系,并基于170份自然群体大豆筛选出高抗病性品种,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的快速高通量鉴定和抗性品种培育提供方法及材料基础。【方法】选取已报道拟茎点种腐病抗性品种齐黄34、感病品种Williams,以及中作09-560、z13-631-2、ZDD26268、辰溪青皮豆1和通县黄豆,挑选各品种大小均一、种皮完好的种子,经过消毒后于黑暗中发芽,在不同萌发时长后分别接种拟茎点种腐病病原菌24、48、72和96 h,统计不同侵染时长下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与种子腐烂率,确定评价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的最适鉴定时期。随后,以该时期的种子表层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评价指标,对自然群体170份不同大豆种质进行抗性鉴定,并划分5个抗病等级,筛选出高抗病性品种。【结果】以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评价指标,发现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在萌发96 h后接种拟茎点种腐病病原菌表现出最为明显的表型差异;进一步比较侵染24、48、72和96 h后的发病情况,发现侵染72 h后的不同品种之间抗病差异最为明显,因此,确定萌发96 h后的芽期大豆侵染72 h为评价不同品种拟茎点种腐病抗性水平的最适时期,随后对170份大豆自然品种进行拟茎点种腐病抗性鉴定,并划为高抗、中抗、中感、感病、高感5个抗病等级,其中Ⅰ级(高抗)品种30个、Ⅱ级(中抗)品种51个、Ⅲ级(中感)品种71个、Ⅳ级(感病)品种4个、Ⅴ级(高感)品种14个,表明大豆种质资源对拟茎点种腐病抗性存在广泛变异。【结论】以萌发96 h后的芽期大豆侵染病原菌72 h作为最佳鉴定时期、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拟茎点种腐病的评价指标,该鉴定体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为不同品种室内快速高通量鉴定提供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拟茎点种腐病 鉴定体系 抗病种质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一种大豆对拟茎点茎枯病抗性鉴定技术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晓林 李凯楠 +4 位作者 郑素娇 赵云 叶文武 郑小波 王源超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9-966,共8页
由Phomopsis longicolla(或Diaporthe longicolla)等拟茎点霉(间座壳)属真菌引起的拟茎点茎枯病是我国黄淮海等地大豆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茎部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为构建一种大豆对拟茎点茎枯病的室内抗性鉴... 由Phomopsis longicolla(或Diaporthe longicolla)等拟茎点霉(间座壳)属真菌引起的拟茎点茎枯病是我国黄淮海等地大豆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茎部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为构建一种大豆对拟茎点茎枯病的室内抗性鉴定技术体系,用于抗病资源的快速筛选,本研究比较了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切茎接种法、黄化苗接种法、种子接种法和菌丝块贴茎法等5种接种方法,发现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具有操作简单、试验周期短、易于判定结果、结果稳定性好的优点。选取5个具有毒力强弱和地域代表性的P.longicolla菌株为鉴别菌株系,建立了抗性结果评价标准,形成了抗性鉴定技术体系。对2020年从黄淮海等地收集的62份大豆主栽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发现对强毒力菌株DT3-3-1和弱毒力菌株ZZ1-1高抗的品种分别占31%和68%,有13个品种同时高抗5个菌株(占21%),表明我国大豆主栽品种中存在对拟茎点茎枯病的抗性种质资源。本研究为挖掘大豆对拟茎点茎枯病的抗性资源提供了新的候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座壳/拟茎点霉 大豆茎部病害 抗病性鉴定 抗病品种
原文传递
茄子褐纹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涛 黎振兴 +1 位作者 李植良 徐小万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5期108-115,共8页
褐纹病是茄子生产中的重大病害,其病原菌能够侵染几乎所有的茄子及其近缘属植物。随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该病已是近年来茄子生产和研究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目前国际上关于褐纹病的研究总体还较少,本研究主要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茄... 褐纹病是茄子生产中的重大病害,其病原菌能够侵染几乎所有的茄子及其近缘属植物。随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该病已是近年来茄子生产和研究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目前国际上关于褐纹病的研究总体还较少,本研究主要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茄子褐纹病的研究概况,对病原菌的形态、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传播方式及环境条件、发病症状、抗性遗传及抗病机制、分级标准和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目前关于该病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认为全国范围内开展褐纹病菌的分离及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鉴定、抗源材料的筛选利用及抗病基因的定位和分离是解决茄子褐纹病危害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褐纹病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褐纹病病原菌 抗病育种
下载PDF
浙贝母叶斑病病原真菌的分子鉴定及杀菌剂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诗雨 温思思 +3 位作者 杭群莺 祁依佳 朱振洪 赵伟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835-842,851,共9页
[目的]明确浙贝母叶斑病的致病菌种类,并筛选有效杀菌剂。[方法]采用病组织分离法,从浙贝母叶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真菌,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目的]明确浙贝母叶斑病的致病菌种类,并筛选有效杀菌剂。[方法]采用病组织分离法,从浙贝母叶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真菌,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翻译延伸因子-1a(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a,TEF-1a)和微管蛋白基因(tubulin gene,TUB)并双向测序,经DNAMAN 9.0软件拼接后利用基本局部对齐搜索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进行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以鉴定真菌种类,采用菌饼接种寄主植物和组培苗的柯赫氏法检测致病性,以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室内筛选病原真菌的有效杀菌剂。[结果]从浙贝母叶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获得1种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分离物的ITS、TEF-1a和TUB扩增片段与GenBank中Diaporthe eres(无性型为Phomopsis oblonga,P.oblonga)相应片段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9.73%和96.95%(登录号:LC342971、MW804672、MT561360)。在间座壳属中,分离物与P.oblonga的亲缘关系最近。该菌株接种浙贝母植株和组培苗后诱发浙贝母叶斑病。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异菌脲、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咪鲜胺对该真菌的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of maximal effect,EC_(50))分别为0.174、0.084、1.092、0.041、0.619和0.004μg·mL^(-1);6种杀菌剂对P.oblonga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为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咯菌腈和异菌脲。[结论]本研究证实,P.oblonga是浙贝母叶斑病病原真菌,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是防治浙贝母叶斑病的有效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叶斑病 分子鉴定 病原真菌 phomopsis oblonga 杀菌剂筛选 咪鲜胺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es of Eggplant Phomopsis Rot and Its Resistance Breeding
13
作者 Chen Shanshan Song Shuyao +1 位作者 Zhao Jing Zhao Chunbo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6年第5期21-24,共4页
Eggplant phomopsis rot was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distribution and damage,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and pathogenicity differentiation, and disease-resistant breeding. Furthermore,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s... Eggplant phomopsis rot was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distribution and damage,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and pathogenicity differentiation, and disease-resistant breeding. Furthermore,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in future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GPLANT phomopsis rot disease-resistant breed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