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病机浅识 被引量:44
1
作者 谢连娣 刘洋 +1 位作者 周琨 吴旸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39-3141,共3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病机包括气虚、血瘀、痰饮不同的病理过程。气虚导致血瘀和痰饮的形成,血瘀和痰饮导致气虚程度进一步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液供应骤然停止,失去了血液的濡养和运载;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栓堵塞血液的正常运行,邪...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病机包括气虚、血瘀、痰饮不同的病理过程。气虚导致血瘀和痰饮的形成,血瘀和痰饮导致气虚程度进一步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液供应骤然停止,失去了血液的濡养和运载;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栓堵塞血液的正常运行,邪正交争,正气损伤;再灌注时突然过多的血液等待运送到组织远端,增加心脏的负担,均导致气虚的形成。心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造成微血管栓塞,形成"血瘀"。气虚血瘀可以导致水液代谢受到影响,水液留聚,形成"痰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医病机 气虚 血瘀 痰饮
原文传递
张仲景痰饮眩晕证治探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萍 邱朝阳 霍青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1,共4页
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首倡从痰饮辨治眩晕,认为眩晕的病因与肺、脾、肾、三焦气化功能失常及外邪侵袭密切相关,病机有饮停上焦、饮停中焦、饮停下焦、饮停三焦及风湿外邪的不同,阳气虚弱与阴凝饮聚常相兼存在。治疗上应辨明病变部... 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首倡从痰饮辨治眩晕,认为眩晕的病因与肺、脾、肾、三焦气化功能失常及外邪侵袭密切相关,病机有饮停上焦、饮停中焦、饮停下焦、饮停三焦及风湿外邪的不同,阳气虚弱与阴凝饮聚常相兼存在。治疗上应辨明病变部位及寒热虚实,据其不同病机分别采用宣肺化饮、温肺化饮、健脾利水、和胃降逆、清热利湿、温肾利水、降气平冲、淡渗利水、化气利水、祛风除湿散寒等方法。张仲景重视脾肾的运化作用,其遣方用药遵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温阳化饮法贯穿其中,谨慎运用汗下之法,中病即止。本文以《伤寒杂病论》原文为基础,着重从条文主治症中分析其确切病机,从方药组成中探究其组方特点,以期挖掘经典指导临床合理选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痰饮 眩晕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痰饮停聚哮喘模型及主成分分析的葶苈子化学拆分组分沉降药性归属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袁培培 侯颖 +7 位作者 李潘营 阮元 陈祎 高丽媛 魏亚新 夏永刚 冯卫生 郑晓珂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9-460,共12页
目的基于"痰饮停聚"哮喘模型探究葶苈子化学拆分组分升降浮沉作用趋势,结合主成分分析明确其"沉降"药性物质基础,以期阐释葶苈子"沉降"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葶苈子互不交叉的化学组分:黄酮苷、黄酮... 目的基于"痰饮停聚"哮喘模型探究葶苈子化学拆分组分升降浮沉作用趋势,结合主成分分析明确其"沉降"药性物质基础,以期阐释葶苈子"沉降"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葶苈子互不交叉的化学组分:黄酮苷、黄酮苷元、低聚糖、多糖、脂肪油干预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结合氢氧化铝凝胶建立的哮喘大鼠模型,检测呼吸系统(咳喘指标、酚红排泌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水平、肺组织病理改变)、中枢系统(睡眠时间、自主活动、运动时间和距离)、循环系统(心功能、肾平均血流量)、消化系统(胃肠运动指标及激素水平)、泌尿系统(排尿量、汗点数),分析其作用趋势;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葶苈子干预哮喘大鼠的"沉降"药性物质基础及其可拆分性。结果低聚糖可减轻哮喘大鼠心、肺、肾系数异常(P<0.05、0.01),黄酮苷可减轻哮喘大鼠肝、肺、肾系数异常(P<0.05)。呼吸系统中,葶苈子黄酮苷、低聚糖、脂肪油可减轻哮喘大鼠肺部炎性因子水平及细胞凋亡(P<0.05、0.01),改善咳喘指标及肺和气管组织病变,以低聚糖和脂肪油最佳,黄酮苷次之;中枢系统中,低聚糖可减少哮喘大鼠自主活动次数(P<0.05);循环系统中,黄酮苷、低聚糖、脂肪油可降低哮喘大鼠心率(P<0.05),改善肾功能(P<0.01),黄酮苷可增加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P<0.05),改善心功能;消化系统中,黄酮苷、低聚糖、脂肪油可促进哮喘大鼠肠道运动,增加胃动素含量,减少胃泌素含量(P<0.05);泌尿系统中,葶苈子低聚糖、脂肪油可增加哮喘大鼠排尿量(P<0.05、0.01),但对汗点数无影响。不同给药组对中药功效药理学评价系统综合评分结果为:低聚糖>脂肪油>黄酮苷>黄酮苷元>多糖,且以前3者作用最佳。结论葶苈子低聚糖、脂肪油、黄酮苷组分通过引积聚于胸间的痰饮下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葶苈子 化学拆分组分 痰饮停聚 沉降药性 主成分分析 低聚糖 脂肪油 黄酮苷
原文传递
痰饮致悸说 被引量:9
4
作者 韩丽华 袁彬 吴鸿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5-46,共2页
心悸的发生病因有多种,外感、七情、内伤,但终不外乎虚与痰,此二者在心悸发病中起着核心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脏腑之气的紊乱、功能的失调,终会影响津液的代谢,而致停痰留饮,无论聚于胸中或是留于胃脘,抑或是肾水不化,上凌于心终致心脉... 心悸的发生病因有多种,外感、七情、内伤,但终不外乎虚与痰,此二者在心悸发病中起着核心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脏腑之气的紊乱、功能的失调,终会影响津液的代谢,而致停痰留饮,无论聚于胸中或是留于胃脘,抑或是肾水不化,上凌于心终致心脉不畅,为悸为动。痰饮而致的心悸,本虚标实无疑,故其治疗上补虚泻实定当无误,而辨证分清虚实则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痰饮 本虚标实
下载PDF
论《金匮要略》“痰饮病篇”提出“四饮”的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梓新 连建伟 姜元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82-1784,共3页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中首条提出"饮有四",历代对此理解不一,文章仔细分析相关条文,探讨痰饮病及四饮病发病特点,并结合条文编排方法和叙述手法的角度,综合分析"四饮"条文在整篇之中的意义...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中首条提出"饮有四",历代对此理解不一,文章仔细分析相关条文,探讨痰饮病及四饮病发病特点,并结合条文编排方法和叙述手法的角度,综合分析"四饮"条文在整篇之中的意义,讨论现时"痰饮病分为四种"的主流观点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张仲景于本篇提出"四饮"的意义,除了描述四饮病的证候和病机,有利于学者掌握几种常见疾病的证候和病机特点外,还借四饮的不同病位、病势、病情等,揭示痰饮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认识本病提供指导性的方向。《金匮要略》条文铺排严谨,用字精炼,若能在解读条文时结合该篇论述的整体格局和所论之病的特点条文进行深入研究,则能更准确理解条文在篇章中的意义,进而对所载之理有更深刻认识,有助于提升临床辨治疾病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痰饮 悬饮 支饮 溢饮 四饮 问答句式
原文传递
论“阴虚痰凝毒结”是晚期胃癌的核心病机 被引量:8
6
作者 孔祥军 岳小强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4期56-58,共3页
胃癌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但在其不同临床阶段,病机却不尽相同,尤其在疾病晚期,临床表现复杂、变证蜂起,正虚、癌毒、痰浊、血瘀、水湿、气滞等胶结为患。本文基于临床实践,提出"阴虚痰凝毒结"是晚期胃癌的核心病机,... 胃癌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但在其不同临床阶段,病机却不尽相同,尤其在疾病晚期,临床表现复杂、变证蜂起,正虚、癌毒、痰浊、血瘀、水湿、气滞等胶结为患。本文基于临床实践,提出"阴虚痰凝毒结"是晚期胃癌的核心病机,认为胃阴不足为疾病进展之根本,痰凝毒结、聚散流窜为标,贯穿其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阴虚 痰凝 毒结 病机 中医学
下载PDF
宫腔粘连中医痰凝血瘀肾虚证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侯建峰 林芳 卢丽波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的中医证候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宫腔镜确认的IUA患者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析;检索有关IUA的中医辨证文献并总结,检索IUA中西医病理机制研究进展并综述;将IUA患者辨证结果与文献研究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的中医证候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宫腔镜确认的IUA患者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析;检索有关IUA的中医辨证文献并总结,检索IUA中西医病理机制研究进展并综述;将IUA患者辨证结果与文献研究结果对比分析。结果:39例IUA患者症、舌、脉辨证以肾虚血瘀证为主,并有56.41%患者兼湿象;现代医学病理机制综述认为IUA发病与局部黏附有关,而中医对黏附认识与痰邪有关。结论:IUA的中医辨证以痰凝血瘀肾虚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肾虚 痰凝 血瘀 辨证 证候类型
原文传递
痰、饮、水、湿澄源 被引量:8
8
作者 许琳 陈烨文 龚一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5期52-55,共4页
痰、饮、水、湿既有同为阴邪共性,又有其个性,即发病和证候的规律。由于致病因子的不同,所以适用的治法治则也不同,故亟需澄源求本,深入研究《内经》和《金匮要略》,抓住三者的共性,深刻地认识三者的个性,加强证候的鉴别比较,提高临床... 痰、饮、水、湿既有同为阴邪共性,又有其个性,即发病和证候的规律。由于致病因子的不同,所以适用的治法治则也不同,故亟需澄源求本,深入研究《内经》和《金匮要略》,抓住三者的共性,深刻地认识三者的个性,加强证候的鉴别比较,提高临床辨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内经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窍腠三焦理论探讨周衡教授治疗痰饮病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勇力 周衡 +6 位作者 周青 欧龙云 吴泳蓉 吴若霞 张振 郭垠梅 田雪飞 《四川中医》 2021年第8期1-4,共4页
痰饮病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其表现形式多样:或呕、或渴、或小便不利、或身疼痛、或头眩等常见症状。周衡教授经过多年临床与教学经验,对痰饮病有深入的研究,从《金匮要略》入手,以"窍腠三焦"通道为视角,联系饮病的周身表... 痰饮病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其表现形式多样:或呕、或渴、或小便不利、或身疼痛、或头眩等常见症状。周衡教授经过多年临床与教学经验,对痰饮病有深入的研究,从《金匮要略》入手,以"窍腠三焦"通道为视角,联系饮病的周身表现,得出人体九窍、腠理与三焦是一个水液运行和代谢的通道,并提出具有临床指导价值的相关痰饮病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腠理 三焦 痰饮 周衡 《金匮要略》 《黄帝内经》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病机浅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邹必英 《山东中医杂志》 2013年第5期301-302,共2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位在肝,关乎脾肾,涉及五脏六腑、四肢、经络。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肾精亏虚以致痰饮、瘀血等有形之邪内生,相互胶结,阻滞经脉,形成本病。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积聚 胁痛 痰饮 病因病机
下载PDF
《金匮要略》痰饮水气辨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晓雷 马家驹 +1 位作者 蔡永登 王玉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17期43-45,共3页
《金匮要略》中的痰饮与水气病均属于津液代谢障碍之病,二者之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对于二者的异同,尚未形成统一观点,笔者通过反复研读条文,将自己对二者异同的认识进行探讨如下:痰饮与水气病均属于水液代谢障碍,并无本质区别,二者鉴别... 《金匮要略》中的痰饮与水气病均属于津液代谢障碍之病,二者之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对于二者的异同,尚未形成统一观点,笔者通过反复研读条文,将自己对二者异同的认识进行探讨如下:痰饮与水气病均属于水液代谢障碍,并无本质区别,二者鉴别的关键点为是否存在水肿。按照部位来分类,痰饮可分为:在表之溢饮,在里偏上之支饮,在里偏下之痰饮,在里位于两胁之悬饮;水气病可分为:在表之风水、皮水,在里偏上之正水,在里偏下之石水,水阻气机兼有表虚之黄汗。痰饮病的治疗重在温化水饮,使邪气转化为正常津液;水气病的治疗重在祛除水邪,水去则正自安。同时也不应该拘泥,痰饮病与水气病可相兼存在,"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可为二者共同的治疗原则,只不过有所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痰饮病 水气病 津液代谢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淑娟 赵俊荣 +3 位作者 刘丽丽 李俊丽 闫岩 刘莹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VAP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中药方剂雾化,辅以脐部贴敷、耳穴贴压和中药漱口液治疗,观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VAP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中药方剂雾化,辅以脐部贴敷、耳穴贴压和中药漱口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清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械通气时间和脱机成功率,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67.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血清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械通气时间和脱机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缓解小儿VAP症状的同时,无明显毒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喘症 痰饮 三子养亲汤 百合固金汤 清金化痰汤 雾化 穴位贴敷
下载PDF
朱丹溪“痰郁”从脾论治 被引量:7
13
作者 董银凤 杜菲 沈堂彪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第4期4-6,14,共4页
朱丹溪重视痰郁致病,指出"百病皆痰",同时注重顾护脾胃,提出治痰当"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该文主要从脾胃观的角度出发阐释痰郁是因人体脾胃"传化失常"所形成的痰饮郁结于体内而发生的病理变化,试述... 朱丹溪重视痰郁致病,指出"百病皆痰",同时注重顾护脾胃,提出治痰当"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该文主要从脾胃观的角度出发阐释痰郁是因人体脾胃"传化失常"所形成的痰饮郁结于体内而发生的病理变化,试述食郁、湿郁、气郁可通过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及气机升降导致痰郁形成,并可通过健脾燥湿、健脾理气、健脾清胃的方法达到治疗痰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脾胃 气机 痰郁
下载PDF
基于“以温药和之”理论探讨痰饮病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万小曼 吴松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1-54,共4页
痰饮,是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输布失司形成的病理产物,张仲景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病治篇》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成为后世医家治疗痰饮病的总则。本篇通过分析痰饮病机,阐述“温药和之”经义的精髓,梳理... 痰饮,是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输布失司形成的病理产物,张仲景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病治篇》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成为后世医家治疗痰饮病的总则。本篇通过分析痰饮病机,阐述“温药和之”经义的精髓,梳理出了痰饮病治疗思路,概括为“温阳助运,扶正培元”“温化宣通,疏调气机”“燮理阴阳,和之平衡”三方面,以期为现代临床痰饮病论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温药和之 疏调气机 扶正培元 平衡阴阳
原文传递
益气化浊利水方对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清NT-ProBNP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铁军 魏艳伟 +5 位作者 董燕平 李霞 苗华为 郭瑞霞 菅鹏辉 李婧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益气化浊利水方治疗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目的:研究益气化浊利水方治疗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化浊利水方,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率变异性(HRV),具体指标为SDNN、SDANN、RMSSD、PNN50,并抽血检测NT-ProBNP。结果:治疗后2组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SDNN、SDANN、RMSSD、PNN50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SDNN、SDANN、RMSSD、PNN50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气化浊利水方联合西药能有效改善HRV并降低NT-ProBNP,减轻改善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不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浊利水方 心悸 痰饮 慢性左心功能不全 心率变异性 NT-ProBNP 气虚血瘀证 痰饮阻肺证
下载PDF
叶天士论治痰饮病特色探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栋梁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1-13,共3页
痰饮病是当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临床病症广泛、表现复杂的特点。祖国医学对于它的记载始于先秦两汉。至清代,在传承先贤对痰饮病的辨治成果基础上,叶天士又开拓创新,将痰饮病的病机归纳为阳衰气不化津。叶氏的治疗特色有开太阳以... 痰饮病是当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临床病症广泛、表现复杂的特点。祖国医学对于它的记载始于先秦两汉。至清代,在传承先贤对痰饮病的辨治成果基础上,叶天士又开拓创新,将痰饮病的病机归纳为阳衰气不化津。叶氏的治疗特色有开太阳以通经腑、重视脾肾的影响、本末分明、用药重视四季昼夜阴阳变化等。叶天士的治则治法对现代临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痰饮 治则治法
下载PDF
从“肝-脾-肺-肾”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辨治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丰雪 易维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3期402-405,共4页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生发展与肝、脾、肺、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机在于诸脏功能失调,引起气血津液虚滞,生成痰、瘀二邪阻滞乳络,发为本病。该病发展过程复杂,疾病迁延难愈,治疗上应标本同治,祛痰、除瘀的同时辨析脏腑发病的内在原因,予...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生发展与肝、脾、肺、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机在于诸脏功能失调,引起气血津液虚滞,生成痰、瘀二邪阻滞乳络,发为本病。该病发展过程复杂,疾病迁延难愈,治疗上应标本同治,祛痰、除瘀的同时辨析脏腑发病的内在原因,予以补肾、益肺、疏肝、调脾,从根源出发调理脏腑,抵御外邪,防治肉芽肿性乳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痰瘀 脏腑失调 中医治疗
下载PD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patterns and Qi-regulating,chest-relaxing and blood-activating therapy on cardiac syndrome X 被引量:6
18
作者 Yingfei Bi Jingyuan Mao +3 位作者 Xianliang Wang Yongbin Ge Henghe Wang Zhenpeng Zh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94-199,共6页
OBJECTIVE:To master the syndrome patterns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therapy methods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for cardiac syndrome X(CSX).METHODS:The TCM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were mastere... OBJECTIVE:To master the syndrome patterns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therapy methods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for cardiac syndrome X(CSX).METHODS:The TCM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were mastered and the TCM intervention programs were determined by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for TCM syndrome patterns characteristics of CSX patients.Then,the clinical efficacy studies on TCM intervention for CSX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ESULTS:CSX is a clinical syndrome with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chest pain and chest stuffiness,and Qi stagnation,phlegm retention and blood stasis are the basic symptoms of CSX.As a result,the Qi-regulating,chest-relaxing and blood-activating therapy integrated with some Western Medicines was adopted for treatment.The effect of Qi-regulating,chest-relaxing and blood-activating therapy can reduce the frequency and degree of angina,improve the symptoms and exercise the tolerance of patients,inhibit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vascular walls and protect the func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which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imple and conventionalWestern Medicine alone.CONCLUSION:A good effect was achiev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for CSX.The therapy is worthy to be applied further in clinical practice.On the other hand,more long-term a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ies with large samples are still required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vascular angina Qi stagnation phlegm retention Blood stasis Regulating Qi-flow-ing for removing blood stasis Relieving stuffinessof the chest-diaphragm
原文传递
王行宽从肝论治心胀经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范建民 姚福胜 +1 位作者 田晶 张稳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12期1579-1582,共4页
本文论述王行宽教授从“痰、瘀、郁”病机立论,运用“杂病治肝,肝心同治”思想论治心胀经验。王行宽认为本病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心阳、气营亏虚,标实为痰湿、瘀血、气郁夹杂,且标实决定了本病的变证。本病位在心,涉及肝、脾等脏,而... 本文论述王行宽教授从“痰、瘀、郁”病机立论,运用“杂病治肝,肝心同治”思想论治心胀经验。王行宽认为本病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心阳、气营亏虚,标实为痰湿、瘀血、气郁夹杂,且标实决定了本病的变证。本病位在心,涉及肝、脾等脏,而“肝”与本病发展密切相关。依据“痰、瘀、郁”病机不同,将心胀分为初、中、后三期,以“益气养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为总的治则,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行宽 痰、瘀、郁 肝心同治 心胀 扩张型心肌病
下载PDF
略论“肝亦为痰之源” 被引量:4
20
作者 段东印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8-19,共2页
人体津液的代谢 ,痰饮的产生不仅与脾、肺、肾关系密切 ,同时亦与肝脏的疏泄功能直接相关。若肝失疏泄 ,则气机郁结 ,而津液代谢输布障碍 ,则产生痰饮等病理产物 ,故曰“肝亦为痰之源”。临床上不少痰证可从肝认识 ,采用疏肝调气之法进... 人体津液的代谢 ,痰饮的产生不仅与脾、肺、肾关系密切 ,同时亦与肝脏的疏泄功能直接相关。若肝失疏泄 ,则气机郁结 ,而津液代谢输布障碍 ,则产生痰饮等病理产物 ,故曰“肝亦为痰之源”。临床上不少痰证可从肝认识 ,采用疏肝调气之法进行治疗。即使肺、脾、肾失调所致痰饮 ,也应佐以调肝治疗 ,便可使气机通畅 ,气化有常 ,脏腑功能协调 ,则痰饮自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肝脏 精神分裂症 慢性咽炎 疏肝调气化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