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被引量:403
1
作者 王寅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20,共6页
经验论、唯理论和解释派哲学分别聚焦于交际的三个不同环节:作者、文本、读者,同时还产生了相对应的翻译观。这些理论过于偏重某一环节,似有以偏概全之不足。Lakoff和Johnson所倡导的体验哲学正好可修补这些理论之不足,而且也能对翻译... 经验论、唯理论和解释派哲学分别聚焦于交际的三个不同环节:作者、文本、读者,同时还产生了相对应的翻译观。这些理论过于偏重某一环节,似有以偏概全之不足。Lakoff和Johnson所倡导的体验哲学正好可修补这些理论之不足,而且也能对翻译作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解释。本文尝试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拟构了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翻译是以对现实世界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含古代语言)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中映射转述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原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须兼顾作者、文本、读者三个要素,倡导和谐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翻译 互动
原文传递
论中医文化内涵对中医英译的影响——中医药古籍善本书目译余谈 被引量:20
2
作者 兰凤利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73,共4页
本文以中医药古籍善本书目的英译为例,论述了中医学知识、成语典故、训诂、修辞、儒释道家等中医文化内涵对中医英译的影响。文章采用了直译、增益、减省、释义、添加副标题等手段灵活地处理各种文化现象,以简洁、明白、通畅的当代英语... 本文以中医药古籍善本书目的英译为例,论述了中医学知识、成语典故、训诂、修辞、儒释道家等中医文化内涵对中医英译的影响。文章采用了直译、增益、减省、释义、添加副标题等手段灵活地处理各种文化现象,以简洁、明白、通畅的当代英语再现原中文书目所提示的有关古籍内容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知识 成语典故 训诂 修辞 道家 中医英译
原文传递
当代美学思潮与翻译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子满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7-63,共7页
美学与翻译理论研究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到了 2 0世纪以后更为明显。一方面 ,哲学—美学大师们空前关注语言及翻译问题 ,把翻译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途径 ;另一方面 ,现代翻译理论也深刻地打上了美学的印迹... 美学与翻译理论研究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到了 2 0世纪以后更为明显。一方面 ,哲学—美学大师们空前关注语言及翻译问题 ,把翻译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途径 ;另一方面 ,现代翻译理论也深刻地打上了美学的印迹。通过对本雅明、奎因、海德格尔、德里达有关翻译的论述和多元系统及阻抗翻译理论的分析 ,可以发现 ,当代美学思潮的发展对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极大地促进了翻译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哲学 当代美学 翻译理论 西方美学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的翻译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平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87,共11页
作为世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哲学具有合法性和独特性。中国哲学的研究应该从"以西释中"转向"以中释中",以中国哲学自身的概念、范畴和历史文化背景来诠释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翻译涉及到中国哲学的文本、思想... 作为世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哲学具有合法性和独特性。中国哲学的研究应该从"以西释中"转向"以中释中",以中国哲学自身的概念、范畴和历史文化背景来诠释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翻译涉及到中国哲学的文本、思想、概念、语汇等理解和转译的态度和方法问题,应该避免基督教化、西方哲学化或文化利用型的翻译途径,采取文化还原式的翻译如音译、创译和综合翻译来彰显中国哲学的特质和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翻译 文化还原
原文传递
翻译即诠释——论保罗·利科的翻译哲学 被引量:13
5
作者 武光军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保罗·利科的翻译即诠释的翻译哲学的实质内涵。利科认为,在翻译的本质方面,翻译即诠释;在翻译的伦理方面,要坚持"语言友好";在翻译研究的方向方面,要从可译与不可译的理论选择...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保罗·利科的翻译即诠释的翻译哲学的实质内涵。利科认为,在翻译的本质方面,翻译即诠释;在翻译的伦理方面,要坚持"语言友好";在翻译研究的方向方面,要从可译与不可译的理论选择转向忠诚与背叛的实际选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利科对翻译哲学的突破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翻译的客体是文本,而不是语言或言语;放弃对等和完全翻译的幻想,允许多种翻译模式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诠释 翻译哲学
原文传递
译者主体地位:分析哲学的阐释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琳 张春柏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6-39,共4页
本文尝试运用分析哲学家蒯因的不确定性原则探讨译者主体地位的分析哲学基础。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指称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翻译不确定性论题。这一论题赋予译者主体地位:由于语词指称和整旬意义的多变性、相对性和背景语言性,缺乏具体语词... 本文尝试运用分析哲学家蒯因的不确定性原则探讨译者主体地位的分析哲学基础。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指称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翻译不确定性论题。这一论题赋予译者主体地位:由于语词指称和整旬意义的多变性、相对性和背景语言性,缺乏具体语词的可观察的外部行为刺激,译者通过发挥其主导性和主观性,领悟具体语词并对抽象语词进行分析性假设,主体能动性地在整体主义背景下对语词的意义进行猜测,而合理的猜测是多种多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重译存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指称的不确定性 翻译不确定性论题 翻译主体 译者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域中的译者主体性反思 被引量:9
7
作者 胡少红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西方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后,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提升,关于译者的角色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译者作为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是意义转换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主体间性研究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达成共识的过程... 西方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后,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提升,关于译者的角色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译者作为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是意义转换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主体间性研究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达成共识的过程,强调协商互动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性。本文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切入点,尝试探讨原文与译文之间的互主体性关系,反思译者对翻译实践中意义转换的选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主体间性 翻译 翻译哲学
原文传递
由实践哲学转向理论哲学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冯文坤 万江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5,共7页
翻译研究正在经历从实践哲学向理论哲学的转向。翻译的理论哲学思考集中于翻译本体论研究、主体论研究与存在论研究。其共性是,认为对翻译理论的建构应着重于“翻译之翻译”的理性追问,主张翻译研究应该从“现象翻译”中剥离出来,以便... 翻译研究正在经历从实践哲学向理论哲学的转向。翻译的理论哲学思考集中于翻译本体论研究、主体论研究与存在论研究。其共性是,认为对翻译理论的建构应着重于“翻译之翻译”的理性追问,主张翻译研究应该从“现象翻译”中剥离出来,以便能真正认识翻译的“真值”,从而为翻译理论找到一个恒存的支点。这条路数既可能将翻译研究带上一条简约主义的道路,亦可为自身跻身于人文主义关怀的学术领地开辟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哲学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走向
下载PDF
哲学视域下的人与翻译技术关系之思考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政 王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5-151,共7页
本文梳理技术与翻译技术的概念界定,对比传统和现代翻译技术模式中人与技术关系的差异,并从价值观和人类行动两个维度探讨不同关系模式所折射的哲学观点。人与翻译技术的互动呈现出技术的人化和人的技术化两种特征:一方面,翻译技术呈现... 本文梳理技术与翻译技术的概念界定,对比传统和现代翻译技术模式中人与技术关系的差异,并从价值观和人类行动两个维度探讨不同关系模式所折射的哲学观点。人与翻译技术的互动呈现出技术的人化和人的技术化两种特征:一方面,翻译技术呈现出规模化、合作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可能出现模式化、单一化、机械化的不良倾向。本文通过对人与翻译技术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构建互相依存、共轭共生的关系模式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翻译技术 关系模式
下载PDF
从哲学翻译到翻译哲学——翻译与哲学的互惠关系及未来走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覃江华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3,191,共10页
翻译和哲学都是人类实践的表现形式,具有内在关联性。这种关联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以哲学文本为翻译对象、借助翻译进行哲学思辨、利用哲学资源研究翻译、通过翻译研究反哺哲学。围绕上述方面,学界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未来发展空间依然... 翻译和哲学都是人类实践的表现形式,具有内在关联性。这种关联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以哲学文本为翻译对象、借助翻译进行哲学思辨、利用哲学资源研究翻译、通过翻译研究反哺哲学。围绕上述方面,学界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可以从如下方向重点突破:通过哲学翻译和研究推动世界哲学交流对话;开展以哲学家著作、思想观念、概念术语、译者(群体)或文化机构为中心的哲学翻译与哲学知识体系生成研究;发掘中西古今哲学资源,为翻译学术话语建构奠定坚实基础,尤其是要着力开发和利用中国本土哲学资源;构建一门作为学科哲学的翻译哲学,服务翻译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翻译 翻译哲学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学科哲学
原文传递
翻译技术伦理的本质追问及基本向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成科 孔燕 《外语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5,共7页
随着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翻译技术革命性地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和效能,但也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基于技术哲学的视域,从技术的阐释出发,本文剖析翻译技术和翻译技术伦理的本质内涵,并在“人—技术—世界”的框架... 随着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翻译技术革命性地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和效能,但也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基于技术哲学的视域,从技术的阐释出发,本文剖析翻译技术和翻译技术伦理的本质内涵,并在“人—技术—世界”的框架下探讨翻译技术伦理的两个基本向度:一是翻译技术与人,包括所有权日益模糊、隐私权遭受侵犯以及知情同意面临挑战等;二是翻译技术与世界,如翻译价值弱化、公正性受损以及安全性隐患等。最后,希望据此促进翻译技术伦理治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我国语言服务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技术哲学 翻译技术 翻译技术伦理 伦理治理 伦理转向 唐·伊德
原文传递
从整体主义哲学看中国古代哲学超越性概念与范畴的翻译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翠娥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中国古代哲学超越性概念与范畴的翻译问题,关系到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之林如何自我定位以及与世界哲学如何对话。对中国古代哲学是否存在超越性概念与范畴以及如何翻译这一问题,文化上的排外论、兼容论和多元论有不同的回答和主张。多元... 中国古代哲学超越性概念与范畴的翻译问题,关系到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之林如何自我定位以及与世界哲学如何对话。对中国古代哲学是否存在超越性概念与范畴以及如何翻译这一问题,文化上的排外论、兼容论和多元论有不同的回答和主张。多元论中的普遍主义强调文化共同性,特殊主义则强调个体的独特性。立足普遍性可以发现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但不是为了寻求一种把独特性沦为背景的世界语言;立足特殊性能够尊重各种文化的独特性,但是不能由此认为它们必然彼此互不相干。标举中国哲学独特性的特殊论者,倾向于放弃西方哲学传统中被认为具有高度超越意义的概念和范畴。整体主义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整体主义哲学翻译观认为,中西哲学传统中有着一些共通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范畴。中国哲学中的超越性范畴是确然存在的,诸如“天”“道”“自然”等普遍的人类经验和问题范畴,大可以寻找最相似的译名,这是“同”;而对这些范畴提供具体的解释和论述,就是在提供中国哲学对这些普遍问题的独特回应。哲学概念和范畴翻译中体现的这种“同-异”张力,尊重了中国哲学对共同问题的特有回应这一事实。这种名同实异、异趣同调的翻译主张能帮助中国哲学实现与世界哲学真正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为人类整体智慧的提升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哲学翻译 整体主义 超越性 内在性 概念与范畴
下载PDF
日据时期朝鲜半岛鲁迅作品译介的思想谱系与文化抉择--以《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的韩译为例
13
作者 张乃禹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分别于1927年和1930年译介至日据时期的朝鲜半岛。两部作品韩译本虽然在翻译质量上均存在诸多无法忽视的缺陷,但是柳树人翻译的《狂人日记》作为世界上首部由外国译者翻译成外文并在国外发表的鲁迅作品,开启... 《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分别于1927年和1930年译介至日据时期的朝鲜半岛。两部作品韩译本虽然在翻译质量上均存在诸多无法忽视的缺陷,但是柳树人翻译的《狂人日记》作为世界上首部由外国译者翻译成外文并在国外发表的鲁迅作品,开启了外国译者翻译鲁迅作品的先河;梁建植翻译的《阿Q正传》作为朝鲜半岛众多韩译本中的首部作品,也在“阿Q”形象传播接受方面厥功甚伟。从译者思想谱系来看,幼时阅读《狂人日记》的思想冲击以及后来的无政府主义转向,促成了柳树人与鲁迅在无政府主义思想基点上达成了共通的文艺启蒙理论共识,成为译介《狂人日记》的内在契机。而梁建植翻译的《阿Q正传》尽管受制于日本殖民文化霸权而不得不借助于井上红梅的日译本进行转译和“译述”,但这恰恰体现了梁建植将殖民地宗主国语言--日语--为我所用的文化立场,以及即使通过迂回和曲折的方式,也要关注和译介中国新文学的文化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翻译理念 译述 思想谱系 文化抉择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照下的机器智能
14
作者 关晓薇 郭姿菲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在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视域下,机器被定义为缺乏面相知觉能力的“面相盲人”和不具有意向性的“意义盲人”,由于机器无法具身化的参与到“语言游戏”中因而不存在思维。维特根斯坦强调机器只是在遵守一种机械式的程序,非语境化的机器智... 在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视域下,机器被定义为缺乏面相知觉能力的“面相盲人”和不具有意向性的“意义盲人”,由于机器无法具身化的参与到“语言游戏”中因而不存在思维。维特根斯坦强调机器只是在遵守一种机械式的程序,非语境化的机器智能只有回归了语言的实践才能够消解“遵守规则”这一悖论。同时机器翻译在“语言游戏”中也面临着语义困境,只有实现人工智能语境化的语义识别才能消除句法与语义的内生对立,解决语义歧义,输出带有自然属性的语义内容。维氏的语言哲学思想对指导具身机器智能科学的发展路径以及机器翻译机制的迭代方向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哲学 遵守规则 机器智能 机器翻译
下载PDF
奎因的翻译哲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武光军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4,共6页
本文从整体上分析奎因的翻译哲学。奎因翻译哲学的主要贡献为:1)从本体论上,论证了语言间的可译性;2)从认识论上,论证了翻译标准的多元性,证明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翻译;3)从方法论上,探索了原始翻译的过程。奎因翻译哲学的局限性为:1)行为... 本文从整体上分析奎因的翻译哲学。奎因翻译哲学的主要贡献为:1)从本体论上,论证了语言间的可译性;2)从认识论上,论证了翻译标准的多元性,证明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翻译;3)从方法论上,探索了原始翻译的过程。奎因翻译哲学的局限性为:1)行为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意义观;2)由于分析的仅是原始翻译的特殊情况,奎因的语句类型难以界定,难以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因 翻译哲学 翻译 可译性
原文传递
对孔子教育哲学五个基本理念的重新解读与英译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国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56,128,共7页
孔子作为哲学家在西方哲学界没有得到像老子那样的认可,一个原因就是,《论语》中所包含的许多哲理在现有译本中没有正确或充分传达出来。尽管有学者提出要对孔子进行哲学翻译并在其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的翻译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孔子有... 孔子作为哲学家在西方哲学界没有得到像老子那样的认可,一个原因就是,《论语》中所包含的许多哲理在现有译本中没有正确或充分传达出来。尽管有学者提出要对孔子进行哲学翻译并在其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的翻译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孔子有关教育的一些哲学理念并没有得到正确或充分的解读和传译。本文对"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自行束脩以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进行重新解读,对比《论语》11个重要英译本的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教育哲学 解读 英译
原文传递
翻译教学、实践和研究中的“求真”与“务实”——周领顺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铫伟 周领顺 《语言教育》 2020年第3期2-7,13,共7页
周领顺教授是"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原创者,他在翻译教学上坚持"译""评"两条线,形成了一个卓有成效的"译—评—研"体系。就教学、科研与实践的关系以及翻译专业及其面临的挑战等主题,周教授接... 周领顺教授是"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原创者,他在翻译教学上坚持"译""评"两条线,形成了一个卓有成效的"译—评—研"体系。就教学、科研与实践的关系以及翻译专业及其面临的挑战等主题,周教授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周教授的独到见解和真知灼见对于翻译教学和外语专业的建设,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教学 翻译理念 翻译研究
下载PDF
哲学翻译之我见略谈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国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5,共3页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理解所译语词和文本的内涵则是根本。翻译的成功有赖于译者的精心谋划,以在两种语言思想的间隔中建立某种沟通的媒质,哲学翻译的难点是如何在求同与立异之间有所权衡折中。哲学翻译中的意义错失在某种程度上不但情有可原,有时甚至不无必要。翻译的标准与理想就不只是对原作真意的简单忠实,而是对原作所要表达而又不能穷尽的意味的一种参与和阐发。文本的原义与译义之间的张力存在于中国哲学的文本翻译中,尤其是现代中国思想家的著作的翻译中。在英译现代中国思想时,译者还要面对另一种压力,即读者的需求。为了卓有成效地把中国思想介绍给对非西方传统有偏见的英美哲学家,就有必要尽可能地译介能够吸引他们的文本。最后,需要警惕的是,在"语言学转向"的语境中,哲学翻译或哲学阐释的困境有可能被归因为"语言相对主义",或者说一种"语言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世界性百家争鸣 哲学翻译 翻译哲学
下载PDF
社会学视域下陈荣捷朱子学翻译与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赖文斌 胡翠娥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7,156,共10页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提出从场域、惯习和资本等方面去考察社会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与表现,这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陈荣捷是世界朱子学界权威,他在海外翻译研究和传播朱子学数十年。本文借助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分三个时期对陈荣捷的...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提出从场域、惯习和资本等方面去考察社会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与表现,这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陈荣捷是世界朱子学界权威,他在海外翻译研究和传播朱子学数十年。本文借助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分三个时期对陈荣捷的朱子学翻译研究进行探讨,深入剖析作为译者的陈荣捷朱子学研究,试图从更接近翻译本质属性的角度来观察和阐释译者的翻译场域、译者惯习及其所承载的文化资本,认为其原本的选择是翻译场域与译者惯习和资本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翻译策略又是译者惯习和资本的外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陈荣捷 朱子学 翻译
原文传递
论分析哲学理论在专有名词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涓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分析哲学提倡和采用的所谓"分析的"方法,不但成为处理哲学问题的内在动力和基本方法,而且在哲学领域以外的一些知识领域也具有借鉴与指导作用。从分析哲学视阈而言,它强调运用现代数理逻辑和语言分析对人工语言或日常语言进... 分析哲学提倡和采用的所谓"分析的"方法,不但成为处理哲学问题的内在动力和基本方法,而且在哲学领域以外的一些知识领域也具有借鉴与指导作用。从分析哲学视阈而言,它强调运用现代数理逻辑和语言分析对人工语言或日常语言进行分析,这对于推进翻译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翻译实践中运用分析哲学理论对专名的指称和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既可以将分析哲学理论中的有益成分引入翻译理论,用以指导翻译实践,也可以就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予以验证,从而进一步推进翻译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专有名词 翻译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