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中国哲学走向浅识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名财 周茂丽 《甘肃理论学刊》 2006年第2期71-76,共6页
当前建构新世纪的中国哲学至少应做到:回到哲学自身的逻辑,在“爱智慧”的地平线上融合“中、西、马”,以此作为建构新哲学的基础;贴近事物的本真存在,充分发挥创造性,提出有意义的哲学洞见,以此实现新哲学的生成;同时,由于时代的特点... 当前建构新世纪的中国哲学至少应做到:回到哲学自身的逻辑,在“爱智慧”的地平线上融合“中、西、马”,以此作为建构新哲学的基础;贴近事物的本真存在,充分发挥创造性,提出有意义的哲学洞见,以此实现新哲学的生成;同时,由于时代的特点和中国哲学的传统,还应把科技理性作为建构中国哲学新形态的重要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爱智慧 “中、西、马” 科技理性
下载PDF
启蒙与批判——超时代精神的精华
2
作者 苏勇 税光华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马克思曾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自己时代"表明哲学只是它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活的灵魂",表明哲学又是超越他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显... 马克思曾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自己时代"表明哲学只是它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活的灵魂",表明哲学又是超越他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显然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以"爱智慧"、"启蒙"与"批判"的哲学含义为支点,指出"爱智慧"是"启蒙"与"批判"的元哲学话语,"启蒙"与"批判"是近现代、后现代的"爱智慧"哲学话语,"哲学"既"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启蒙"与"批判"是超"时代精神的哲学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哲学 爱智慧 超时代精神
下载PDF
对哲学概念的动态分析
3
作者 史育华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9-32,共4页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哲学概念。哲学家们根据他们的哲学观,根据他们对哲学或哲学研究的对象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哲学概念,但是角度太广,分歧极大。基于此,本文借助历史和现实的多项成果,从多个视角出发,对哲学概念的动态性进行...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哲学概念。哲学家们根据他们的哲学观,根据他们对哲学或哲学研究的对象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哲学概念,但是角度太广,分歧极大。基于此,本文借助历史和现实的多项成果,从多个视角出发,对哲学概念的动态性进行了再次思考和具体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哲学概念 “爱智慧” 探寻 现时存在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科学秩序
4
作者 贺博特·博德 戴晖(译) 黄水石(校对和注释)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21年第2期3-30,共28页
历史地看,哲学思想的样态影响了“亚里士多德全集”的编纂方式。将诗学附属于修辞学,而修辞学则紧随逻辑学,甚至被视作逻辑学的部分,这实际上接受了希腊晚期的哲学划分。这种划分经由拜占庭的中介重现于阿拉伯的亚里士多德翻译和注疏传... 历史地看,哲学思想的样态影响了“亚里士多德全集”的编纂方式。将诗学附属于修辞学,而修辞学则紧随逻辑学,甚至被视作逻辑学的部分,这实际上接受了希腊晚期的哲学划分。这种划分经由拜占庭的中介重现于阿拉伯的亚里士多德翻译和注疏传统。目前学界通用的贝克版全集则是19世纪古典学的产物,接受了近代哲学的分类方式。相对于贝克版已成标准的习惯性理解,博德从根本上重构了亚里士多德哲学整体的秩序。他不仅将修辞学与诗学作为创制的科学放在实践的科学和理论的科学之前,而且特别重视创制的科学。他采用的从政治学到伦理学的顺序与通常做法完全相反(早年曾接受过从伦理学到政治学的顺序)。要明白博德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科学顺序所做的调整,必须由理性关系建筑学所洞见到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使命本身来考察他哲学思想的整体。博德的判断是亚里士多德哲学本质上只与逻各斯打交道,而不是研究经验或者现象。科学整体从一开始就是关于逻各斯的。由此科学顺序首先是作为证明科学的逻辑学(即“工具论”),但鉴于人的“自然”的区分,落实到事的科学划分为创制的、实践的和理论的。创制的科学就是创制的诗艺学。在先的修辞学服务于具有证明力量的说服,但不再停留为技艺层面的东西,而是已经从技艺提升到科学;进而尽管具有逻辑证明的外观,重心却转移到逻各斯的制作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关系建筑学 亚里士多德 荷马 逻各斯 哲学 智慧
原文传递
帕拉第奥何以名闻天下?
5
作者 沃纳·奥克斯林 江嘉玮(译) 赵越(校) 《建筑史学刊》 2021年第4期12-19,共8页
本文以“帕拉第奥为什么变得如此有名”为关注点,通过他的著作和建筑作品探讨安德烈亚·帕拉第奥这一完整个体。他与达尼埃莱·巴尔巴罗的紧密联系是其宏伟成就的基础,当时帕拉第奥正在为巴尔巴罗在1556年出版的维特鲁威《建筑... 本文以“帕拉第奥为什么变得如此有名”为关注点,通过他的著作和建筑作品探讨安德烈亚·帕拉第奥这一完整个体。他与达尼埃莱·巴尔巴罗的紧密联系是其宏伟成就的基础,当时帕拉第奥正在为巴尔巴罗在1556年出版的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新译本绘制插图,而此译本在1567年以拉丁语与意大利语对照的形式又出版了一次。巴尔巴罗夸赞帕拉第奥为非凡的天才,认为他不仅理解了建筑的原则,而且有能力将原则转变为建成作品以及相当精致的图纸。帕拉第奥的著作《建筑四书》首度出版于1570年,书中展现了他自己的设计作品,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从此声名大噪,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等名人对他赞赏不已。歌德在1786年到访维琴察,认为帕拉第奥是一位内秀外毓的伟人。从弗兰切斯科·米利吉亚、安托万-克里索斯托姆·卡特勒梅尔·德昆西、让-尼古拉-路易·迪朗一直到鲁道夫·维特科尔,这些建筑师和历史学家都在风格及地域的局限视角之外研究并称赞过帕拉第奥。值得一提的是,后人对帕拉第奥的兴趣超越了现代性的一般边界。他成为建筑比例与美的永恒范式。“此源于帕拉第奥”这句简明扼要的话与他的盛名永远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主义 哲思 个体人格 理论 实践 实体性
下载PDF
唯情与理性的辩证——五四的认识论 被引量:4
6
作者 彭小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7,I0001,共14页
主流研究向来认为五四是启蒙理性运动。透过研究1923年爆发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可知当年有唯情与理性的认识论辩证。梁启超、蔡元培领导的人生观派提出“唯情论”,大力批判科学理性主义,认为理性与情感不能偏废,而情感的启蒙才能解决人... 主流研究向来认为五四是启蒙理性运动。透过研究1923年爆发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可知当年有唯情与理性的认识论辩证。梁启超、蔡元培领导的人生观派提出“唯情论”,大力批判科学理性主义,认为理性与情感不能偏废,而情感的启蒙才能解决人生问题--此即五四的反启蒙。“唯情论”目的在解决唯物、唯心二元论,认为“情”融合了心与物、人生与宇宙、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理性只是“情”的一部分。人生观论述与美育运动合流,又与无政府主义者及“创造社”作家相互支援,在思想界、文学界与艺术界均引起深刻回响。人生观的概念来自倭伊铿1890年所使用的Lebensanschauung一词,1912年安倍能成翻译为人生观后,由中国知识分子挪用,其主要关注点是人对自我、他人及宇宙的认识究竟是透过情感还是透过理性?人生观派呼应柏格森与倭伊铿的“人生哲学”,认为哲学应脱离纯理性的知识论,探讨生命力的特性--也就是“情”。“情”并非仅是情感或情绪,而是中国传统概念中源自《易经》的“情”,也是斯宾诺莎、尼采、柏格森、德勒兹等所关注的“情动力”(affect)。五四的反启蒙,值得我们深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观 唯情 “情动力” 情感启蒙 启蒙理性主义 反启蒙
下载PDF
“实践思维”与“形上之思”
7
作者 董晋骞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5-88,共4页
"实践思维"即"关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形上之思"未分化独立之前作为现代哲学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形上之思"作为现代哲学的理论理解样式,是对形而上学传统思维的超越,是在"解构"... "实践思维"即"关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形上之思"未分化独立之前作为现代哲学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形上之思"作为现代哲学的理论理解样式,是对形而上学传统思维的超越,是在"解构"逻辑理性中心主义的同时积极建构人类未来意识形式。作为"形上之思"初始阶段的重要思维方式,"实践思维"试图揭示人类的哲学意蕴,认为实践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也就是哲学的本性,因此"类哲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形上之思"是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新发展,是对古代本体论的思维方式、近代认识论的思维方式的彻底颠覆,由"形上之思"作为核心与基础的现代哲学也是古代实体哲学、近代意识哲学的必然性发展。"实践思维"与"形上之思"二者,由于前者直接来自于马克思思想,后者则是大陆哲学(主要是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产物,呈现出各自不同特点,从学理上看,实践思维是"从大到小",而形上之思是"从小到大";从合法性上看,实践思维认为哲学就是人学,形上之思则把自身看成哲学的当然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思维 形上之思 现代哲学
下载PDF
在神话与哲学之间
8
作者 王柯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50,共10页
历史地看,先有神话,后有哲学。神话令人惊奇而思考,哲学探究惊奇之意义,此乃一个绵延不绝、上下求索的过程。因此之故,爱神话者类似于爱智慧者;也就是说,举凡喜欢神话的人,类乎于爱智求真的哲学家。柏拉图既喜欢神话,也讲述神话,同时还... 历史地看,先有神话,后有哲学。神话令人惊奇而思考,哲学探究惊奇之意义,此乃一个绵延不绝、上下求索的过程。因此之故,爱神话者类似于爱智慧者;也就是说,举凡喜欢神话的人,类乎于爱智求真的哲学家。柏拉图既喜欢神话,也讲述神话,同时还创作神话,由此构建出富有诗性智慧的对话哲学。正是在神话与哲学的互动之间,神话通过哲学的逻各斯被理性化了,而哲学借助神话的灵思性被直觉化了,由此便深化和强化了所讨论的相关主题。无论在创构型、转换型还是传统型的神话里,柏拉图的哲学都凸显出自身的独特风格与运思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神话 哲学 诗性智慧 克罗诺斯神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