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红豆杉杂交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丹丹 张彦文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为保护东北红豆杉种质资源,同时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采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26个东北红豆杉杂交样本及其亲本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分析了杂交种与其父、母本间扩增谱带的多态性,建立了杂交种快速鉴定体系,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 为保护东北红豆杉种质资源,同时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采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26个东北红豆杉杂交样本及其亲本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分析了杂交种与其父、母本间扩增谱带的多态性,建立了杂交种快速鉴定体系,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已开发的EST-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多态性比率为83.5%,平均PIC值为0.668,表现出了较高的多态性;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40(0.257~0.58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59(0.523~0.796),可见,期望杂合度比观测杂合度要高;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值为0.136(0.011~0.213),表明红豆杉杂交种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适中,说明基因在杂交群体间流动较大,群体特征相对稳定;采用2对红豆杉多态性EST-SSR引物对杂交种材料进行鉴定分析,最终从126份杂交后代样本中鉴定出99个真杂交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杂交种 EST-SSR标记 表型差异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高寒地区钙果叶片表形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巍 刘运伟 +2 位作者 徐宜彬 李阳 任伟超 《森林工程》 2020年第5期40-44,共5页
针对从吉林引进的钙果在小兴安岭伊春地区的栽培试验,通过分析叶片表形特征,对钙果在高寒地区的表形多样性表现进行探讨,为优选、改良寒地浆果类品种及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采用露地栽培和塑料大棚栽培两种设计,结合叶长、叶宽和... 针对从吉林引进的钙果在小兴安岭伊春地区的栽培试验,通过分析叶片表形特征,对钙果在高寒地区的表形多样性表现进行探讨,为优选、改良寒地浆果类品种及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采用露地栽培和塑料大棚栽培两种设计,结合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调查数据,对钙果叶片的比叶面积、遗传变异系数和叶片干物质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定植后的钙果叶片表形性状变异幅度为21.87%~34.44%,各品系均表现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特征,这与环境因子的差异有直接关系。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品系表现出了不同的遗传程度,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钙果4号品系。结论:在引进伊春地区后,钙果不同品系间遗传丰富度差异确实存在;各品系表形特征产生的差异性均取决于环境因子;而各品系遗传活跃度相近也证明了钙果品系内遗传性状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果 叶片变异 表形差异 遗传变异
下载PDF
台湾青枣不同品种表型差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卓书斌 黄小凤 +2 位作者 袁志永 王峥峰 曹洪麟 《现代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13-16,共4页
对台湾青枣9个品种的15个形态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使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而确定台湾青枣形态特征与遗传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形态指标均达到明显的差异。用筛选出的10条能获得多态性高、重复... 对台湾青枣9个品种的15个形态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使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而确定台湾青枣形态特征与遗传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形态指标均达到明显的差异。用筛选出的10条能获得多态性高、重复性好、清晰位点的引物对100份DNA样品进行PCR扩增,每个引物可以扩增出3~8条带,这些DNA片段大小主要集中在250~2000bp,从明显的多态性位点可以得知该品种种质资源之间遗传多样性很低,同时也说明了台湾青枣的不同品种是可以用分子标记的技术来分析和鉴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青枣 ISSR 表型差异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当代中国人群牙齿可观测特征的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罗浩 陈颖洁 +4 位作者 杨光睿 Kaustubh Adhikari 夏斌 Andrés Ruiz-Linares Miguel Delgado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71,共22页
本研究基于当代中国人群3D牙齿模型数据,参照拉美人群进化和多样性研究联合会(consortium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of Latin America,CANDELA)所使用的牙齿特征点标记方法,使用牙齿特征点间的欧几里得线性距离... 本研究基于当代中国人群3D牙齿模型数据,参照拉美人群进化和多样性研究联合会(consortium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of Latin America,CANDELA)所使用的牙齿特征点标记方法,使用牙齿特征点间的欧几里得线性距离(Euclidean linear distances,ELD)表示的牙齿表型作为牙齿可观测特征的度量,探究个体因素(年龄、性别)和群体因素(民族)对当代中国人群牙齿可观测特征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对牙齿标记特征点的典型变量分析(canonical variate analysis,CVA)、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CV)、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对牙齿表型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差异分析,本研究发现进化上相近的群体牙齿可观测特征往往更接近。具体来说,汉族的上颌牙齿可观测特征和壮族、苗族较为接近而不同于蒙古族的,而藏族的上、下颌牙齿可观测特征不同于维吾尔族的;南北中汉族牙齿表型的差异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下颌牙齿差异比上颌更明显;从性别角度看,男女牙齿表型差异主要体现在尖牙上,男性尖牙平均宽度和高度显著大于女性的;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差异分析表明,遗传外因素对牙齿可观测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尖牙、上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人群 牙齿可观测特征 表型差异
原文传递
正反交亲本配置方式对燕麦F_(1)代杂种优势和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苏玮娟 赵桂琴 +3 位作者 柴继宽 冉婵宇 蔺豆豆 章海龙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3期69-76,共8页
【目的】明确燕麦正交和反交对杂交后代杂种优势的影响及其表型差异。【方法】以陇燕4号和陇燕5号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对获得的杂种后代与其亲本进行对比,分析其杂种优势,比较其表型差异。【结果】在测定的12项指标中,具有正向超亲优... 【目的】明确燕麦正交和反交对杂交后代杂种优势的影响及其表型差异。【方法】以陇燕4号和陇燕5号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对获得的杂种后代与其亲本进行对比,分析其杂种优势,比较其表型差异。【结果】在测定的12项指标中,具有正向超亲优势的并不多,正交组合中,分蘖数、株高、旗叶长、旗叶宽和倒二叶长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其余指标均表现出负向优势,旗叶长的超亲值最高(23.0%),穗下节长的超亲值最低(-10.3%);反交组合中,除倒二叶长、主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超亲优势表现为正向外,其它性状均表现出负向优势,其中旗叶长的超亲值最高(17.4%),分蘖数的超亲值最低(-25.0%)。正交组合中分蘖数、株高、旗叶长、旗叶宽和倒二叶长的杂种优势大于100%,其中旗叶长的杂种优势指数最大,为123.5%;其次为分蘖数和倒二叶长,分别为120.0%和112.5%,其余性状的杂种优势指数均小于100%;反交组合中,株高、旗叶长、倒二叶长和主穗粒数、千粒重的杂种优势指数均大于100%,其中旗叶长和主穗粒数的值最大,分别为117.4%和116.7%,千粒重和株高的杂种优势不明显。总体而言正交的杂种优势大于反交;旗叶长在F2代发生了分离,正交中仅有5%的植株超亲优势值为负值,而反交中则为15.0%。F2代分蘖数的变化呈偏正态分布,正交中超亲优势大于0的个体只占43.3%,反交的超亲优势大于0的只占10.0%。【结论】分蘖数、株高、旗叶长、倒二叶长、主穗长和主穗粒数6个性状受母本细胞质遗传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正反交方式 杂种优势 表型差异
下载PDF
北京市区国槐表型差异及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佳慧 彭祚登 刘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3,共11页
【目的】为了准确掌握北京市区国槐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及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定向筛选最优种质,为国槐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选育材料。【方法】本研究以135株胸径在20~30 cm、树龄在23年左右的国槐实生单株... 【目的】为了准确掌握北京市区国槐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及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定向筛选最优种质,为国槐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选育材料。【方法】本研究以135株胸径在20~30 cm、树龄在23年左右的国槐实生单株为材料,根据其叶部位特征、果实特征、冠幅特征等共26个表型性状,利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性状变异主要来源,量化评价定向筛选优良国槐单株。【结果】国槐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5.08%,变异系数的变化幅度为7.01%~264.44%,其中叶背绒毛、新枝皮孔数、叶片大小形状、叶色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大小和千粒质量指标变异系数较小。由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知,居群间的国槐除基部小叶长/宽、树冠圆满度、叶背绒毛性状外,其余表型性状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国槐不同居群的表型性状存在广泛变异,且变异程度各不相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8个主成分代表了81.93%的国槐形态多样性,其中,叶片大小、叶片颜色、叶片形状、果实饱满是造成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利用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来定向筛选国槐不同类型的观赏性性状,筛选出3类国槐优良种质各10份,最优种质来自朝阳区幸福大街和奥林西路2个居群。【结论】北京市区国槐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程度较高,其中叶部位的变异是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且国槐叶片等营养性器官的变异程度大于果实等繁殖器官的变异程度,为国槐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空间。筛选出的3类各10份国槐最优种质,为国槐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保存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优良的繁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槐 表型差异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酸浆不同品种叶片遗传差异分析
7
作者 张巍 徐宜彬 +1 位作者 李阳 李金禹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132,共5页
研究引进酸浆和本地野生酸浆在小兴安岭高寒地区统一栽植后的遗传变异表现及遗传多样性,为杂交后代性状早期选择提供依据。对引进酸浆品种及小兴安岭岭野生挂金灯酸浆2个品种叶片性状的表型特征、变异程度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2... 研究引进酸浆和本地野生酸浆在小兴安岭高寒地区统一栽植后的遗传变异表现及遗传多样性,为杂交后代性状早期选择提供依据。对引进酸浆品种及小兴安岭岭野生挂金灯酸浆2个品种叶片性状的表型特征、变异程度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2个酸浆品种叶片形态特征指数进行系统分析证明,虽然2个品种间叶片大小存在着明显差异,但本身叶型指数等指标均分布于组内合理区间内;通过对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及变异系数(C V)3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说明,引进酸浆品种因叶片更大,所以在能量累积方面更占优势;遗传系数计算说明,引进酸浆品种组内遗传性状稳定,遗传系数较小。挂金灯酸浆品种虽为本地野生品种,但其遗传系数较高,说明在不同栽植条件下更容易受环境饰变影响,性状并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小兴安岭 叶片性状 表形差异 遗传变异
下载PDF
日本囊对虾两种表型差异类型线粒体的全基因组比较
8
作者 王攀攀 谢姝敏 +4 位作者 于世豪 陈昊 邢超凡 高焕 阎斌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63,共17页
为了分析日本囊对虾两种表型差异类型的系统发育关系,实验系统比较了两种类型线粒体全基因组的基因结构、遗传距离和密码子偏好性等特征。结果显示,两种类型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重叠区、基因间隔和密码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两种类型的线... 为了分析日本囊对虾两种表型差异类型的系统发育关系,实验系统比较了两种类型线粒体全基因组的基因结构、遗传距离和密码子偏好性等特征。结果显示,两种类型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重叠区、基因间隔和密码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两种类型的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度为91.10%~95.00%,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为96.15%~100%。两种类型的A+T富集区的同源性只有82.60%,分歧度为15.40%,呈现高度遗传分化。日本囊对虾两种类型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歧度大于明对虾属和叉肢螯虾属,但氨基酸序列的分歧度小于后者。研究发现,基于cytb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大于种内遗传距离的10倍;基于cox1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类型Ⅰ和类型Ⅱ的种内遗传距离的14.6倍和5.2倍。两种类型的nd1、nd4和nd5基因的Ka/Ks值大于1,表明受到正向选择。基于20种隶属9属的对虾线粒体基因组蛋白编码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能有效区分各属对虾,其中日本囊对虾的两种类型首先聚类,再与宽沟对虾聚类。研究表明,日本囊对虾的两种表型差异类型基本达到物种水平,有必要进一步评估更多的性状差异,以提高两种囊对虾的特异性养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表型差异 线粒体基因组 序列分歧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不同穗分枝裸大麦株系中变异性状的表型差异和关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家曦 李静烨 +6 位作者 陈升位 莫凡 李应秋 蒲雄艳 吴海燕 黄文甫 罗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7-394,共8页
【目的】Ynbs株系是M7代裸大麦穗分枝突变体,其穗分枝等性状可稳定遗传,但未见Ynbs株系变异性状表型差异和关联分析的报道。【方法】以9份Ynbs株系、13份重组自交系、1份诱变亲本、1份Prbs突变体为材料,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了不同材料... 【目的】Ynbs株系是M7代裸大麦穗分枝突变体,其穗分枝等性状可稳定遗传,但未见Ynbs株系变异性状表型差异和关联分析的报道。【方法】以9份Ynbs株系、13份重组自交系、1份诱变亲本、1份Prbs突变体为材料,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了不同材料间11种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Ynbs株系具有小穗退化、小花数增多和结实率下降等8个变异性状,其小穗数(10.53±0.53~13.23±0.22)和结实率(11.30±3.71)%^(42.40±3.61)%极显著低于诱变亲本和重组自交系(P<0.01),但其小花数(123.00±20.06~193.90±14.48)极显著高于诱变亲本和重组自交系(P<0.01),9份Ynbs株系与其他15份材料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在24份大麦材料中穗分枝分别与小穗数、结实粒数或穗茎轴长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偏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99、0.548、-0.652。【结论】Ynbs株系具有包括穗分枝、小穗退化、小花数增多和结实率下降4个共有特性,其穗分枝分别与小穗退化、小花数增多或结实率下降关联遗传,是大麦穗分枝发育等研究的重要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大麦 穗分枝突变株系 表型差异 变异性状 偏相关分析
下载PDF
二化螟寄主种群及种群间生殖隔离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全为礼 丁楠 +2 位作者 周睿琦 马伟华 王小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7-604,共8页
水稻和茭白是二化螟的两种主要寄主植物。经过长期的适应进化,二化螟已分化出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在形态特征、交配行为、寄主选择性、寄主适应性、田间种群动态、越冬生物学、生理生化... 水稻和茭白是二化螟的两种主要寄主植物。经过长期的适应进化,二化螟已分化出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在形态特征、交配行为、寄主选择性、寄主适应性、田间种群动态、越冬生物学、生理生化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的发生期差异、交配节律差异和交配后配子不亲合等可能造成了寄主种群的部分生殖隔离。目前认为,二化螟两寄主种群间仍存在基因交流,处于物种形成的早期阶段,但尚需从寄主种群鉴定、表型差异区分和种群间生殖隔离机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来进一步明确,为理解昆虫同域物种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同域物种形成 寄主种群 表型差异 生殖隔离
下载PDF
泰山赤鳞鱼苹果酸酶同工酶表型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庞秋香 庞书香 +2 位作者 赵博生 陈艳艳 张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2,共3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生化染色方法分别对雌雄泰山赤鳞鱼10种组织中苹果酸酶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取的10种组织中,雌性泰山赤鳞鱼在心脏、性腺、肾、眼、鳃和脾6种组织中存在苹果酸酶,而雄性泰山赤鳞鱼只在心、肌肉...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生化染色方法分别对雌雄泰山赤鳞鱼10种组织中苹果酸酶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取的10种组织中,雌性泰山赤鳞鱼在心脏、性腺、肾、眼、鳃和脾6种组织中存在苹果酸酶,而雄性泰山赤鳞鱼只在心、肌肉、性腺、眼和鳃5种组织中存在苹果酸酶。雌性鱼心脏组织中只有1条ME-2带,而雄性鱼心脏组织含有ME-1和ME-2 2条酶带;卵巢中含有ME-1和ME-2 2条酶带,而精巢中只含有ME-1 1条带;雌性鱼的眼组织含有ME-1带,而雄性鱼眼中含有ME-2带。肾和脾组织只在雌性鱼中含有苹果酸酶酶带,而肌肉组织只在雄性鱼中含有苹果酸酶。苹果酸酶的表型在泰山赤鳞鱼不同性别同一组织和同一性别不同组织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但在同一性别的不同个体之间不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赤鳞鱼种群的发育遗传学、品种改良和定向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为赤鳞鱼的开发和保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赤鳞鱼 苹果酸酶 同工酶 表型差异
下载PDF
Divergent methylation pattern in adult stage between two forms of Tetranychus urticae (Acari: Tetranychidae)
12
作者 Si-Xia Yang Chao Guo +2 位作者 Xiu-Ting Zhao Jing-Tao Sun Xiao-Yue Hong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667-678,共12页
The two-spotted spider mite,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has two forms: green form and red form.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basis of how these two forms established without divergent genetic background is an intriguing... The two-spotted spider mite,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has two forms: green form and red form.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basis of how these two forms established without divergent genetic background is an intriguing area. As a well-known epigenetic process, DNA methylation ha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roles in gene 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al variation across diverse organisms that do not alter genetic background. Her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NA methylation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phenotypic conse- quences in the two forms of T. urticae, we surveyed the genome-wide cytosine methylation status and expression level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 3 (Tudnmt3) throughout their entire life cycle. 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MSAP) analyses of 585 loci revealed variable methylation patterns in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In particular, 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 (PCoA) indicates a significant epi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 tween female adults of the two forms. The gene expression of Tudnmt3 was detected in all examined developmental stage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adult stage of the two forms. Together, our results reveal the epi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forms of T. urticae, suggesting that DNA methylation might be implicated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demands, and contribute to different phenotypes in the adult stage of these two 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methylation molecular variance analysis MSAP PCoA phenotypic difference Tetranychus urticae
原文传递
MYBPC3基因p.Ile852Val突变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汀 陶琴 +1 位作者 何萍萍 张郁青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MYBPC3基因突变是肥厚性心肌病(HCM)的常见原因,本研究对导致HCM的一种新型的MYBPC3基因突变进行研究。方法:纳入了1例HCM患者及其家系中的8个亲属,同时纳入1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对HCM患者家系及对照组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同时对... 目的:MYBPC3基因突变是肥厚性心肌病(HCM)的常见原因,本研究对导致HCM的一种新型的MYBPC3基因突变进行研究。方法:纳入了1例HCM患者及其家系中的8个亲属,同时纳入1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对HCM患者家系及对照组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同时对HCM患者家系进行谱系分析、临床评估和基因分型。结果:在患者家系中,患者母亲及外祖父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基因测序发现患者及该2名亲属均存在MYBPC3基因p.Ile852Val杂合突变,其余5名亲属及健康对照组均无此突变。患者及其母亲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但表现并不相同,外祖父长期卧床,症状较重,有严重胸闷气喘,在研究过程中猝死。结论:MYBPC3基因p.Ile852Val杂合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该突变为一种新型的导致HCM的基因突变,且携带该突变的HCM患者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MYBPC3 基因 表型差异性
下载PDF
不同类型籼稻区对杂交籼稻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洋 陈建云 +5 位作者 张江丽 普世皇 金寿林 张亮 张春龙 文建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7,共9页
为明确不同稻作区对杂交籼稻表型的影响,2014—2015年连续2年对种植于3个不同稻区(双季籼稻区、单季籼稻区和籼粳交错区)的40个籼稻杂交组合的农艺和抗病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双季稻区和交错区对40个籼稻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 为明确不同稻作区对杂交籼稻表型的影响,2014—2015年连续2年对种植于3个不同稻区(双季籼稻区、单季籼稻区和籼粳交错区)的40个籼稻杂交组合的农艺和抗病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双季稻区和交错区对40个籼稻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穗长、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变化影响很大,而单季稻区的杂交组合性状表现居于双季稻区和交错区之间。双季稻区的穗颈瘟、纹枯病和白叶枯病严重,交错区是穗颈瘟和纹枯病严重。基于农艺性状和发病情况数据,采用特有性简约性分析法分析,40个杂交组合的综合表型在不同稻作区多数呈现连续分布,在交错区87.5%(35/40)的籼稻杂交组合综合表型发生聚集,单季稻区为75.0%(30/40),双季稻区为57.5%(23/40)。在交错区和双季稻区都适宜种植的籼稻杂交组合占比仅为2.5%(1/40),在双季稻和单季稻区都适宜的杂交组合占比为40.0%(16/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表型差异 稻区类型 适应性评价 特有性简约性分析
原文传递
以色列二穗短柄草物候期及农艺性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俊 赵睿 +4 位作者 王小林 何跃 王兴梅 钟桂香 程剑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67-72,共6页
二穗短柄草是一种理想的研究温带禾谷类植物和牧草的模式植物。对源于以色列4个不同地区(群体)90个生态型二穗短柄草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差异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自然气候条件下,以色列二穗短柄草生态型间和群体间在... 二穗短柄草是一种理想的研究温带禾谷类植物和牧草的模式植物。对源于以色列4个不同地区(群体)90个生态型二穗短柄草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差异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自然气候条件下,以色列二穗短柄草生态型间和群体间在生长期、各农艺性状表现均有所不同,方差分析呈极显著差异(P<0.0001);各群体生长期平均值的顺序为:Tibigha<Yatir<Mt.Carmel<Sede Boqer;斯皮尔曼秩相关性分析显示,三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等与各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二穗短柄草表现型差异是长期环境胁迫下自然选择的遗传多样性体现,这为选取优良表现型并适合作为禾谷类植物和牧草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模式植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植物 二穗短柄草 表型差异 相关性 以色列
下载PDF
主刺盖鱼不同背鳍表型成因初探
16
作者 游欣欣 王军 +1 位作者 余阳 王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4-749,共6页
为了探讨2种不同表型主刺盖鱼及形态和地理分布差异,采用形态度量学和线粒体基因序列分析方法,从形态和分子水平研究主刺盖鱼不同背鳍表型个体的差异,为珊瑚礁鱼类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主成分分析表明主刺盖鱼背鳍后缘形态分化... 为了探讨2种不同表型主刺盖鱼及形态和地理分布差异,采用形态度量学和线粒体基因序列分析方法,从形态和分子水平研究主刺盖鱼不同背鳍表型个体的差异,为珊瑚礁鱼类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主成分分析表明主刺盖鱼背鳍后缘形态分化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外,无其他形态性状分化.基于mtDNACytb和D-loop基因片段的分子变异分析(AMOVA),背鳍圆弧形个体与延长形个体间的分化指数Fst分别为0.97%和1.75%,不同表型个体间的分子遗传差异不显著.综合外部形态特征和mtDNACytb和D-loop基因片段分析结果,认为南海西沙水域不同表型主刺盖鱼背鳍后缘的形态变化是种内个体发育过程的变异,即随着个体的生长,主刺盖鱼背鳍后缘由圆弧形逐渐演变成延长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刺盖鱼 表型差异 主成分分析 CYT b D-LOOP
下载PDF
不同类型焉耆马的表型差异分析
17
作者 李杭森 艾丽菲热·吾麦尔 +1 位作者 汤驰 格明古丽·木哈台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78-81,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焉耆马的表型差异,对145匹平原型和山地型焉耆马的表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焉耆马毛色丰富;山地型公马的胸围、胸宽、尻长极显著高于平原型公马(P<0.01),而平原型公马的颈长、胸深、尻高均显著或极显...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焉耆马的表型差异,对145匹平原型和山地型焉耆马的表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焉耆马毛色丰富;山地型公马的胸围、胸宽、尻长极显著高于平原型公马(P<0.01),而平原型公马的颈长、胸深、尻高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山地型公马(P<0.05或P<0.01),山地型和平原型焉耆马母马除颈长外,其他体尺指标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焉耆马的平原型比山地型体尺指标小,更接近于乘用型马的体尺指标,山地型焉耆马胸围指数过大,应加以选育以减小胸围。说明平原型焉耆马体型结构比山地型好,更适合向骑乘方向发展,山地型焉耆马可以向山地骑乘方向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马 体尺 表型差异
下载PDF
不同种源羊草表型差异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阳 魏继平 马红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5-1183,共9页
研究植物因环境变化产生的表型差异,对于其适应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羊草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是研究表型差异的理想材料。将白城市镇赉种源地羊草(ZL),白城市洮北种源地羊草(TB),吉林大安市种源地羊草(DA)和大安市姜家甸草... 研究植物因环境变化产生的表型差异,对于其适应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羊草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是研究表型差异的理想材料。将白城市镇赉种源地羊草(ZL),白城市洮北种源地羊草(TB),吉林大安市种源地羊草(DA)和大安市姜家甸草场种源地羊草(JC)进行同质园移栽培养,分析了4个种源羊草的表型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羊草表型特征株高、叶长、叶宽、茎直径和生理特征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生物量分配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同质园环境培养下,这些表型特征均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从总体上来看,TB种源地的羊草具有最高的株高、叶长和叶宽,分别为72.2 cm、34.4 cm、和10.34 mm。ZL种源有着最高的生物量(46.05 g)和WUE(3.06μmolCO2/mmol H2O)。ZL种源叶鲜重和干重均表现出了较高值,分别为2.88 g和0.96 g。不同种源羊草经移栽到同质园环境下,因为对源地气候长期的适应,产生了明显的表型差异,进而引起形态、生理特征的差异。这有利于羊草适应未来剧烈的气候变化,进一步揭示了羊草适应环境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环境适应 表型差异 营养生长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青藏高原沙棘属植物种实表型多样性和发芽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南吉斌 陈柏舟 +1 位作者 林玲 赵玉文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研究沙棘属植物云南沙棘、江孜沙棘和肋果沙棘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种子发芽特性及其相关性,通过测定果实的鲜果长、宽、干果长、宽、果实含水量和种子的长度、宽度、长宽比、百粒重、种子含水量等表型性状,以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 为研究沙棘属植物云南沙棘、江孜沙棘和肋果沙棘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种子发芽特性及其相关性,通过测定果实的鲜果长、宽、干果长、宽、果实含水量和种子的长度、宽度、长宽比、百粒重、种子含水量等表型性状,以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并比较浸种时间(12,24,48h)和培养温度(20,25,30℃)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沙棘属3种植物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和种子发芽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浸种24h,30℃发芽条件下,青藏高原沙棘属3个种9个采集地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类乌齐县肋果沙棘发芽率(95.68%)最高,白朗县江孜沙棘(86.00%)最低;温度设定在20~30℃之间,3种沙棘植物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显著;浸种时间12~48h时,沙棘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浸种24h,在温度25℃和30℃条件下,沙棘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种子发芽势与种子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发芽指数与鲜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百粒重与鲜果长、种子宽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差异 发芽特性 沙棘属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鳜雌雄表型差异及性别相关标记筛选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云红 葛婉仪 +2 位作者 夏星 钱克林 赵金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雌雄性别表型差异,测量120日龄养殖鳜的体重及主要形态性状,雄性平均体质量(396.52±74.81)g,雌性平均体质量(442.17±54.02)g,雌性比雄性增长快10.32%;雄性头长/头高比显著大于雌性;雌性体长/体高... 为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雌雄性别表型差异,测量120日龄养殖鳜的体重及主要形态性状,雄性平均体质量(396.52±74.81)g,雌性平均体质量(442.17±54.02)g,雌性比雄性增长快10.32%;雄性头长/头高比显著大于雌性;雌性体长/体高比极显著大于雄性。通过组织学观察孵化后5~60日龄鳜性腺发育分化过程,25日龄前,性腺未分化,30日龄精巢分化,40日龄卵巢分化,精巢分化早于卵巢。利用AFLP技术筛选鳜雌雄性别相关分子标记,在4个引物组合E5M8、E1M8、E6M7、E7M3中筛选出5个雌雄差异位点,其中,E5M8-480在雄性中扩增比例为91.67%,E1M8-440和E5M8-370在雌性中比例分别为91.67%和83.33%,E6M7-280和E7M3-380为雌性特有条带。研究结果为鳜雌雄性别异形与性别鉴定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表型差异 性腺分化 AFLP分子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