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模拟与化学工程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以圭 刘金晨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13,共4页
从分子水平来研究化工过程及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是 2 1世纪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方向。综述了计算机分子模拟中的MonteCarlo分子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两种方法及其在化工中的应用 ,涉及分子模拟在建立状态方程和研究分子微观结构、相界面、... 从分子水平来研究化工过程及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是 2 1世纪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方向。综述了计算机分子模拟中的MonteCarlo分子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两种方法及其在化工中的应用 ,涉及分子模拟在建立状态方程和研究分子微观结构、相界面、扩散性质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指出分子模拟对化学工程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Carlo分子模拟 MC 分子动力学模拟 MD 化学工程
下载PDF
非牛顿流体流态判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崇建 刘孝良 柳世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2,共4页
正确判别和选择非牛顿流体泥浆、水泥浆的流动状态 ,对优选钻井水力参数 ,避免两相流体作垂直运动时的界面相互掺混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本研究在分析现有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从判别流态的基本概念出发 ,应用流道上的平均视粘度 ,建... 正确判别和选择非牛顿流体泥浆、水泥浆的流动状态 ,对优选钻井水力参数 ,避免两相流体作垂直运动时的界面相互掺混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本研究在分析现有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从判别流态的基本概念出发 ,应用流道上的平均视粘度 ,建立了幂律流体判别流态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流体在管内或环空流动时 ,平均视粘度、雷诺数等参数的表达式及平均视粘度在截面所处的位置。将该方法与幂律流体常用的流态判别方法、局部挠动流态判别方法对比 ,并进行试验验证 ,说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含义清楚 ,符合实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非牛顿流体 流体流动 流态判别 水力参数
下载PDF
求解相变传热问题的等效热容法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业涛 关振群 顾元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28-1433,共6页
采用等效热容法求解伴有相变过程的瞬态热传导问题 .在整个区域建立统一的能量方程 ,将分区域求解问题化为整个区域的非线性问题处理 .给出了解决相变温度为单一温度或者相变温度区间很小时产生的数值奇异问题的方法 .用热焓判据判断单... 采用等效热容法求解伴有相变过程的瞬态热传导问题 .在整个区域建立统一的能量方程 ,将分区域求解问题化为整个区域的非线性问题处理 .给出了解决相变温度为单一温度或者相变温度区间很小时产生的数值奇异问题的方法 .用热焓判据判断单元是否发生相变 ,并考虑了固液两相材料物性参数的变化 ,相变界面位置按线性插值计算 .算例表明 ,等效热容法求解相变传热问题 ,程序简单 ,计算效率高 ,相变界面位置计算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相变 等效热容 热焓 相界面
下载PDF
界面相对3D-C/SiC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青 成来飞 +1 位作者 张立同 徐永东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8-512,共5页
利用减压化学气相浸渗(LPCVI)技术制备了3D C/SiC复合材料,从热解碳(PyC)界面相厚度对界面结合强度和热应力的影响出发,研究了界面相对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界面相厚度对3D C/SiC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主要归因于... 利用减压化学气相浸渗(LPCVI)技术制备了3D C/SiC复合材料,从热解碳(PyC)界面相厚度对界面结合强度和热应力的影响出发,研究了界面相对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界面相厚度对3D C/SiC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主要归因于其对界面结合强度和脱黏面上的滑移阻力的影响。在一定厚度范围(约70~220nm)内,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热解碳厚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②热处理可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并通过改变材料内部结构,使热应力重新分布,对复合材料的高温热膨胀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并没有改变基体裂纹的愈合温度(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IC复合材料 界面热应力 热膨胀性能 热解碳界面相 化学气相浸渗
下载PDF
基于介质体内陷阱参数与松弛过程的XLPE电缆绝缘热老化行为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申作家 罗智奕 +5 位作者 詹威鹏 陈腾彪 褚学来 余盈荧 欧阳本红 李建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5382-5388,5421,共8页
该文通过热刺激电流法(thermally stimulated depolarization current,TSDC)研究了热老化对XLPE电缆绝缘陷阱参数的影响。TSDC结果表明,XLPE绝缘在-70、-30、75、95及105℃附近共出现了5个松弛峰。-70和-30℃附近的两个松弛峰在整个热... 该文通过热刺激电流法(thermally stimulated depolarization current,TSDC)研究了热老化对XLPE电缆绝缘陷阱参数的影响。TSDC结果表明,XLPE绝缘在-70、-30、75、95及105℃附近共出现了5个松弛峰。-70和-30℃附近的两个松弛峰在整个热老化过程中活化能保持不变,可认为是XLPE的本征松弛过程,分别对应无定形区链段运动和羰基转向极化,其陷阱电荷量在重结晶阶段基本不变,在热氧老化阶段快速增加。75℃附近的松弛峰对应XLPE晶区与非晶区界面处陷阱电荷的释放。在重结晶阶段,该峰的活化能增大,陷阱电荷量保持不变,在热氧老化阶段该峰的活化能趋于饱和,陷阱电荷量增大。95和105℃附近的两个松弛峰分别对应晶区分子链段的运动和起始熔融过程,总陷阱电荷量在重结晶阶段增加,在热氧老化阶段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热老化 热刺激去极化电流 陷阱参数 活化能 极化
下载PDF
稀土镁合金中关键相及其界面与性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谦 周国治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34-1952,共19页
镁合金是实现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民用建筑等轻量化、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的重要材料之一。本文以稀土镁合金为对象,聚焦多元体系中关键相对合金性能的作用机制,从热力学上分析稀土镁合金中的金属间化合物种类及其物相稳定性,进一... 镁合金是实现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民用建筑等轻量化、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的重要材料之一。本文以稀土镁合金为对象,聚焦多元体系中关键相对合金性能的作用机制,从热力学上分析稀土镁合金中的金属间化合物种类及其物相稳定性,进一步总结相变动力学模型及其在稀土镁合金相转变机理分析中的应用。讨论相结构和界面对稀土镁合金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和储氢性能的影响规律,展望通过调控关键相和第二相转变设计新型稀土镁合金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镁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相界面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接触缺陷的振动调制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焦敬品 何存富 +3 位作者 吴斌 B.W.Drinkwater S.A.Neild P.D.Wilcox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248,共7页
针对常规线性超声检测方法无法实现板结构接触类缺陷(如微裂纹、脱粘等)检测问题,将超声导波技术与振动声调制技术相结合,利用稀疏分布传感器发展了一种板结构中接触缺陷非线性超声检测方法。通过低频振动改变缺陷的接触状况,使得通过... 针对常规线性超声检测方法无法实现板结构接触类缺陷(如微裂纹、脱粘等)检测问题,将超声导波技术与振动声调制技术相结合,利用稀疏分布传感器发展了一种板结构中接触缺陷非线性超声检测方法。通过低频振动改变缺陷的接触状况,使得通过接触面的高频导波信号的相位和幅值受到调制。对受低频振动调制的超声导波二维时间序列进行时频分析,由于接触类缺陷的存在,在振动调制超声导波序列的时频分布上出现明显的低频振动频率分量。利用提取出的低频振动频率下的超声导波信号,进行了结构接触缺陷成像处理。检测试验表明,基于振动声调制的超声导波缺陷成像方法可以实现结构中的接触类缺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动 缺陷检测 超声导波 调制技术 检测技术 超声检测 时间序列 板结构
下载PDF
金属陶瓷相界面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熊惟皓 胡镇华 崔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8,共4页
阐述了研究金属陶瓷相界面的意义,并着重论述了界面结构理论、相界面行为、相界面组织结构及研究相界面的实验技术。最后,提出了提高金属陶瓷强度、韧性和性能稳定性的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金属陶瓷 相界面 界面模型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界面迁移现象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邓晟 李会雄 +1 位作者 赵建福 陈听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23-1127,共5页
借助于LevelSet函数,建立了气-液两相的统一控制方程组,并在交错网格中进行离散.用两种格式,即Superbee TVD格式和5阶WENO格式求解LevelSet函数的输运方程,用SIMPLER算法的思想对主流场控制方程的求解方法进行改进.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 借助于LevelSet函数,建立了气-液两相的统一控制方程组,并在交错网格中进行离散.用两种格式,即Superbee TVD格式和5阶WENO格式求解LevelSet函数的输运方程,用SIMPLER算法的思想对主流场控制方程的求解方法进行改进.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求解LevelSet的控制方程时,5阶WENO方法比Superbee TVD格式的结果更准确;用改进的数值算法可成功实现对密度比大于1000/1的气-液两相流界面迁移问题的数值模拟.对几种典型大密度比气-液两相流问题的计算结果与实际问题的物理规律完全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VEL SET方法 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动力煤反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亮 王怀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64-470,共7页
针对亚烟煤煤泥反浮选过程中阳离子捕收剂耗量大的缺陷,自制DTAC(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脂肪酸(正辛酸、正癸酸、月桂酸、十四酸、十六酸)复配型捕收剂替代传统阳离子捕收剂DTAC。研究了各复配型捕收剂的界面性质,并通过单元浮选试验对... 针对亚烟煤煤泥反浮选过程中阳离子捕收剂耗量大的缺陷,自制DTAC(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脂肪酸(正辛酸、正癸酸、月桂酸、十四酸、十六酸)复配型捕收剂替代传统阳离子捕收剂DTAC。研究了各复配型捕收剂的界面性质,并通过单元浮选试验对DTAC和复配型捕收剂浮选性能进行了比较。表面张力测试和捕收剂在气泡表面的吸附量测试表明复配型捕收剂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且更容易吸附在气液界面;复配型捕收剂具有更强的捕收能力且随着复配捕收剂中脂肪酸碳链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分别采用DTAC和复配捕收剂进行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C12(DTAC/十二酸)型复配型捕收剂用量为1.66 kg/t(不考虑脂肪酸)时,浮选指标与单独使用3.32 kg/t的DTAC时相近,降低了约50%DTAC耗量,大大降低了浮选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煤 浮选 捕收剂 表面活性剂 吸附量 接触角
下载PDF
SiO_2掺杂稳定ZrO_2界面Si—O—Zr键形成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守刚 尹衍升 +1 位作者 王道平 周春华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6-670,共5页
依据SiO2掺杂稳定ZrO2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生长基元及界面反应产物的团簇模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获得了各团簇的结构参数、原子的Mulliken电荷分布、红外活性振动光谱和反应的Gibbs自由能。理论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SiO2/ZrO2界面Si—... 依据SiO2掺杂稳定ZrO2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生长基元及界面反应产物的团簇模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获得了各团簇的结构参数、原子的Mulliken电荷分布、红外活性振动光谱和反应的Gibbs自由能。理论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SiO2/ZrO2界面Si—O—Zr键的形成,同时发现460cm-1左右的特征峰不应归为链状Si—O—Si键的振动,而应是环状Si—O—Si键的振动光谱。此外,Mulliken电荷分布和热力学研究表明:SiO2掺杂稳定的ZrO2四方到单斜相变温度和相变临界尺寸的增加是由于界面Si—O—Zr键的形成降低了与邻近锆配位羟基氧的电荷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氧化锆 界面 红外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错流型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中液滴的运动模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朝群 邓先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18-922,共5页
首次从气体的流场、液滴的碰合出发 ,用液滴粒径 位置联合分布模型描述了液滴群运动的特征 ,提出了错流型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中液滴的运动模型 .采用四阶Runge Kutta法计算 ,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
关键词 错流型超重力旋转填料床 液滴 运动模型 流场 联合分布模型 四阶Runge-Kutta法
下载PDF
精馏塔板上气液相界面积的测量与预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海华 王秀丽 李红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12-1117,共6页
利用现代的电子光学测试仪器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较准确地测量了精馏塔板上鼓泡液体中气泡的粒径分布和相界面积 .同时 ,还从理论上分析了湍流液体中气泡变形与破碎的机理 ,提出了预测气液相界面积的多相湍流动力学模型 .模拟计算结果... 利用现代的电子光学测试仪器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较准确地测量了精馏塔板上鼓泡液体中气泡的粒径分布和相界面积 .同时 ,还从理论上分析了湍流液体中气泡变形与破碎的机理 ,提出了预测气液相界面积的多相湍流动力学模型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的比较证明 ,此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 ,而且形式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直径分布 相界面积 多相湍流动力学 计算机图像处理 精馏塔板
下载PDF
精馏塔板相界面积的粒数衡算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海华 胡晖 王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59-964,共6页
通过对气液湍流系统中气泡的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推导出气泡破碎速率与聚并速率的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描述气泡分散特性的粒数衡算模型 .求解粒数衡算方程可以计算精馏塔板上气泡的粒度分布以及气液相界面积 ,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验... 通过对气液湍流系统中气泡的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推导出气泡破碎速率与聚并速率的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描述气泡分散特性的粒数衡算模型 .求解粒数衡算方程可以计算精馏塔板上气泡的粒度分布以及气液相界面积 ,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测量的数据相当一致 ,证明可以利用粒数衡算模型较准确地预测气液湍流系统的分散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界面积 粒数衡算模型 破碎速率 聚并速率 精馏塔板
下载PDF
Sulfide-Based All-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被引量:5
15
作者 Xinxin Zhu Liguang Wang +2 位作者 Zhengyu Bai Jun Lu Tianpin Wu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76-386,共11页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with liquid electrolytes have been obstructed by severe shuttle effects and intrinsic safety concerns.Introducing inorganic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into lithium-sulfur systems is believed as ...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with liquid electrolytes have been obstructed by severe shuttle effects and intrinsic safety concerns.Introducing inorganic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into lithium-sulfur systems is believed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eliminate these issues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high-energy density,which determines sulfidebased all-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However,the lack of design principles for high-performance composite sulfur cathodes limits their further application.The sulfur cathode regulation should take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trinsic insulation of sulfur,well-designed conductive networks,integrated sulfur-electrolyte interfaces,and porous structure for volume expansion,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factors into account.Here,we summarize the challenges of regulating composite sulfur cathodes with respect to ionic/electronic diffusion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obtaining stable positive electrodes.In the last section,we also outlook the future research pathways of architecture sulfur cathode to guide the develop high-performance all-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y Sulfur cathode Triple-phase interfaces Electrolyte decomposition Volume change
下载PDF
界面特性对短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蠕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云鹏 岳珠峰 万建松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3-748,共6页
基于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MMC)的单纤维三维模型(三相),利用粘弹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蠕变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中主要讨论了界面特性和纤维取向角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 基于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MMC)的单纤维三维模型(三相),利用粘弹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蠕变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中主要讨论了界面特性和纤维取向角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界面特性诸如厚度、模量和应力指数都对纤维最大轴应力和稳定蠕变率产生影响:稳态蠕变率随界面模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高于基体模量时基本保持不变;纤维轴应力的变化与蠕变率正好相反。稳态蠕变率随界面厚度、应力指数的增加而增大;而轴应力则随之减小。同时不同的纤维取向也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蠕变时的轴应力分布和稳态蠕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蠕变 有限元分析 界面特性 纤维取向角 应力指数 轴应力分布 稳态蠕变率
下载PDF
直链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吸附的动态Monte Carlo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卫一龙 戎宗明 +1 位作者 刘洪来 胡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94-899,共6页
用动态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直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过程, 得到了关于系统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界面上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数、界面层厚度、系统链节密度分布、油水界面张力等动态和静态信息, 讨论... 用动态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直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过程, 得到了关于系统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界面上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数、界面层厚度、系统链节密度分布、油水界面张力等动态和静态信息, 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和浓度对它们的影响; 系统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和浓度有关,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一定时, 系统处于临界胶束浓度(CMC) 以下时, 平衡时间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表面活性剂分子数目一定, 平衡时间与表面活性剂的链长和结构有关; 达到平衡以后, 系统的链节密度分布关于油水分界面的对称性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对称性有关; 直链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主要由其结构决定, 对于对称性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链越长表面活性越高, 而对于非对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对称性越高, 表面活性越高; 在链长一定的情况下, 油水界面张力随着表面活性剂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达到一个稳定值后, 不再随着浓度改变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Monte CARLO模拟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油水界面 吸附 界面厚度 表面张力
下载PDF
浆料反应增强气液传质 被引量:4
18
作者 蔡旺锋 李霞 +1 位作者 许春建 周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9-586,共8页
针对液膜区存在复杂反应的浆料吸收体系, 通过气体吸收对分散相颗粒溶解增强作用的研究, 建立了反应浆料增强气体吸收的三区域模型. 采用搅拌槽间歇吸收实验测定了不同搅拌强度和Mg(OH)2 浆料固含率时SO2 吸收速率增强. 研究发现, 颗粒... 针对液膜区存在复杂反应的浆料吸收体系, 通过气体吸收对分散相颗粒溶解增强作用的研究, 建立了反应浆料增强气体吸收的三区域模型. 采用搅拌槽间歇吸收实验测定了不同搅拌强度和Mg(OH)2 浆料固含率时SO2 吸收速率增强. 研究发现, 颗粒粒径、浆料浓度、“惰性区”厚度以及待吸收气体分压等参数是影响吸收增强作用的主要参数. 考虑气液近界面“惰性区”和浆料表观黏度影响后的三区域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浆料 三区域模型 颗粒溶解 气液传质 增强因子
下载PDF
多分散高分子在固液界面吸附层厚度的Monte Carlo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梅堂 牟伯中 +1 位作者 刘洪来 胡英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5-280,共6页
在格子模型基础上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研究了多分散高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行为,重点考察了平均分布和正态分布两种不同链长分布形式的高分子在固液界面吸附层厚度的分布规律,模拟结果与概率统计模型计算的吸附层厚度分布趋势一致。随... 在格子模型基础上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研究了多分散高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行为,重点考察了平均分布和正态分布两种不同链长分布形式的高分子在固液界面吸附层厚度的分布规律,模拟结果与概率统计模型计算的吸附层厚度分布趋势一致。随着系统温度升高,高分子链节热运动加剧,吸附层厚度的极值增大,大吸附层厚度的密度也有所增加。而链节吸附作用能的增大能显著压缩吸附层厚度,导致吸附层厚度极值分布前移,但固液吸附界面的表面覆盖率显著增大。高分子链长的分布形式对吸附层厚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平均分布的高分子体系对温度和链节吸附能以及高分子浓度的变化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散性 高分子 吸附层厚度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Bridgman growth of LiYF_4 single crystal in nonvacuum atmosphere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奇术 陈红兵 +3 位作者 徐方 王苏静 梁哲 蒋成勇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071-1074,共4页
Using LiF and YF3 as starting materials,we prepare feed material from fluorides according to the molar ratio of LiF:YF3=51.5:48.5.The anhydrous LiYF4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is synthesized via the fluoridation proc... Using LiF and YF3 as starting materials,we prepare feed material from fluorides according to the molar ratio of LiF:YF3=51.5:48.5.The anhydrous LiYF4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is synthesized via the fluoridation process with a dried HF flow at elevated temperature.By charging the feed material and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active carbon powder in a sealed platinum crucible,the crystal can be grown via the vertical Bridgman method in a nonvacuum atmosphere.This is possible because the oxidization and volatilization of the melt is avoided.Using optimum conditions,that is,a growth rate of 0.5-0.6 mm/h and a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25-30℃/cm across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under a furnace temperature of 920-930℃,the colorless crystal LiYF 4 with the size of φ25 × 50 (mm) is successfully grown.The optical transmittance of the crystal is as high as 85% above the absorption edge at 190 nm.The induced absorption bands are observed below 700 nm in the transmission spectrum after the crystal is subjected to a high dose of γ-ray ir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ORPTION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Fluorine compounds phase interfaces PLATINUM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s Single crystal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