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与主要发展方向 被引量:158
1
作者 贾承造 庞雄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57-1469,共13页
含油气盆地深层系指埋深超过4 500 m的地层领域。截至2010年,全球已发现200个埋深超过4 500 m的含油气盆地,发现了1 477个深层油气藏。塔里木盆地在深层和超深层发现的石油天然气储量所占比率已从2000年的66%上升到2013年的92%,勘探前... 含油气盆地深层系指埋深超过4 500 m的地层领域。截至2010年,全球已发现200个埋深超过4 500 m的含油气盆地,发现了1 477个深层油气藏。塔里木盆地在深层和超深层发现的石油天然气储量所占比率已从2000年的66%上升到2013年的92%,勘探前景广阔。近20年来,在含油气盆地深层构造与地质环境、深层碎屑岩有效储层和碳酸盐岩有效储层、深层油气来源与评价方法、深层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深部油气相态特征与油气藏保存6个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深层油气勘探面临系列挑战,突破当前困局需要开展7个方面的研究,包括:提高深层资料品质、增加深层信息探测手段和数据处理技术、强化构造过程与温压场演化历史研究、开展储油气层演化动力学过程研究、加强油气地球化学与油气资源评价研究、揭示高温高压和低孔低渗等非常规条件下油气藏成因机制研究、建立深层油气地质学与深层油气勘探新理论并研发配套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深层油气地质 深层油气勘探 研究进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黄海含油气盆地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环境 被引量:57
2
作者 蔡乾忠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11期8-12,共5页
概述了黄海含油气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大地构造环境 ,对盆地内的油气勘探现状和远景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关键词 大地构造环境 黄海含油气盆地 勘探 油气远景
下载PDF
济阳坳陷内的负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3
作者 陈洁 董冬 邱明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1-206,共6页
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一 个重要的中新 生代含油气盆 地,过去一直认 为该盆地为纯 张裂成因,但 近来盆地内负反 转构造的发现和研 究表明,该盆地在中生代发育早期 曾经历了负反转、正反转交替的发育 阶段,并总体呈现为负反转盆地特 ... 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一 个重要的中新 生代含油气盆 地,过去一直认 为该盆地为纯 张裂成因,但 近来盆地内负反 转构造的发现和研 究表明,该盆地在中生代发育早期 曾经历了负反转、正反转交替的发育 阶段,并总体呈现为负反转盆地特 征。本文研究了负反转构造 的类型和特征,识别出“薄底型”和 “秃底型”两类负反转褶皱和“似正 断层型”、“上 正下逆混合型 ”等两类、4 小类 负反转断层;探讨了 盆地与负反转构造的形 成与演化,并指 出了其在盆地 成因、构造带演 化、复式油气 聚集带型式及 油气藏形成与预 测等诸多方面具有 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含油气盆地 负反转构造 石油地质
下载PDF
论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 被引量:32
4
作者 康永尚 郭黔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1-284,共4页
提出了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的概念和重力驱动型、压实驱动型、流体封存型及滞流型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类型的划分方案.流体动力系统类型的确定从盆地的演化史分析和流体动力特征分析两方面来进行.油气成藏主要驱动力的相对重要性在... 提出了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的概念和重力驱动型、压实驱动型、流体封存型及滞流型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类型的划分方案.流体动力系统类型的确定从盆地的演化史分析和流体动力特征分析两方面来进行.油气成藏主要驱动力的相对重要性在重力驱动型、压实驱动型、流体封存型系统中不同,浮力在3类系统中都重要,水动力只在前两类中重要,而热力仅在第三类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地应力在第一和第三类系统中重要.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研究对油气勘探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成藏 流体动力学 含油盆地
下载PDF
Dynamic Field Division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Accumulation and Hydrocarbon Enrichment Rules in Sedimentary Basins 被引量:14
5
作者 PANG Xiongqi LIU Keyu +5 位作者 MA Zhongzhen JIANG Zhenxue XIANG Caifu HUO Zhipeng PANG Hong CHEN Jun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559-1592,共34页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rules in the deep and shallow parts of sedimentary basins are considerably different, particularly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rst, the critical porosity for hydrocarbon migration is much...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rules in the deep and shallow parts of sedimentary basins are considerably different, particularly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rst, the critical porosity for hydrocarbon migration is much lower in the deep parts of basins: at a depth of 7000 m, hydrocarbons can accumulate only in rocks with porosity less than 5%. However, in the shallow parts of basins (i.e., depths of around 1000 m), hydrocarbon can accumulate in rocks only when porosity is over 20%. Second, hydrocarbon reservoirs tend to exhibit negative pressures afte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t depth, with a pressure coefficient less than 0.7. However,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t shallow depths tend to exhibit high pressure afte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ird, deep reservoirs tend to exhibit characteristics of oil (-gas)-water inversion, indicating that the oil (gas) accumulated under the water. However, the oil (gas) tends to accumulate over water in shallow reservoirs. Fourth, continuous unconventional tight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re distributed widely in deep reservoirs, where the buoyancy force is not the primary dynamic force and the caprock is not involv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versely, the majority of hydrocarbons in shallow regions accumulate in traps with complex structur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wo dynamic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the above phenomena: a lower limit to the buoyancy force and the lower limit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verall, corresponding to about 10%-12% porosity and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of 100%, respectively. These two dynamic boundary conditions were used to divide sedimentary basins into three different dynamic field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free fluid dynamic field, limit fluid dynamic field, and restrain fluid dynamic field. The free fluid dynamic field is located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the lower limit of the buoyancy force, such that hydrocarbons in this field migrate and accumu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iferous basins dynamic force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ynamic fields of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rule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构造样式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燮培 严俊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1-56,共6页
对我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样式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关于构造样式的确切含义及类型的划分,由于对构造样式概念理解的不一致,导致了构造样式类型划分的混乱;构造样式的鉴别,往往由于过分强调了某些单一“鉴定标志... 对我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样式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关于构造样式的确切含义及类型的划分,由于对构造样式概念理解的不一致,导致了构造样式类型划分的混乱;构造样式的鉴别,往往由于过分强调了某些单一“鉴定标志”而忽略了总体变形特征,从而导致对构造变形机理的错误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构造样式 构造反转 复合型构造样式 扭动构造样式 油气地质 变形机理
下载PDF
孢粉化石的信息函数与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任来义 符俊辉 +1 位作者 林桂芳 张东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6-508,共3页
介绍了利用化石孢粉信息函数进行古环境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方法。研究表明 :影响孢粉化石丰富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古气候、古地貌、沉积环境等 ;通过对孢粉化石丰度、分异度的研究 ,即可恢复古环境。
关键词 孢粉化石 信息函数 复合分异度 古环境分析 吐哈盆地 油田
下载PDF
沸石类矿物成因及其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涛 张生银 +3 位作者 魏璞 李俊飞 郭晖 张顺存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5-186,共12页
近年来,国内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中发现了大量沸石类矿物,为了研究沸石类矿物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对国内外主要沉积盆地发育的沸石种类、发育的条件及控制因素、沸石类矿物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1)含油气沉积盆地中主要发... 近年来,国内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中发现了大量沸石类矿物,为了研究沸石类矿物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对国内外主要沉积盆地发育的沸石种类、发育的条件及控制因素、沸石类矿物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1)含油气沉积盆地中主要发育方沸石、片沸石、浊沸石和斜发沸石。(2)盆地中沸石成因可以分为火山玻璃质水岩反应、湖相热水沉积以及盐碱性河流-湖泊成因等3种类型,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四川盆地中侏罗统、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塔里木盆地古近系、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至新近系和松辽盆地白垩系储层中沸石类矿物的成因为火山玻璃质水岩反应;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和石树沟凹陷二叠系、三塘湖盆地石炭系至二叠系、渤海湾盆地西部凹陷古近系、酒泉盆地白垩系、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储层中沸石类矿物的成因为湖湘热水沉积;渤海湾盆地黄骅凹陷古近系储层中的沸石类矿物则是盐碱性河流-湖泊成因。(3)沸石的生成多发生在碱性环境中,水体中的K^(+),Ca^(2+),Na^(+),Mg^(2+)等离子与温度控制生成沸石的种类,压力控制沸石的含水量使得高压环境下生成含水量较少的沸石。(4)沸石在成岩作用早期充填孔隙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后期在有机酸的作用下溶蚀形成次生孔隙,可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含沸石盆地油气勘探和储层改造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类矿物 储集性能 碱性环境 温压条件 次生孔隙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中国近海主要大中型含油气盆地形成条件类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发 张建培 +2 位作者 张田 张绍亮 钟韬 《海洋石油》 CAS 2012年第3期1-8,共8页
在综合分析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东海陆架盆地、渤海湾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的性质(基底性质、深部结构特征、盆地类型)、沉积—构造特征(构造单元特征、构造演化阶段、沉积特征、沉积沉降速率)和... 在综合分析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东海陆架盆地、渤海湾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的性质(基底性质、深部结构特征、盆地类型)、沉积—构造特征(构造单元特征、构造演化阶段、沉积特征、沉积沉降速率)和油气地质特征(烃源岩特征、圈闭类型、生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等方面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研究认为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基底性质相似,同属于陆壳之上的刚性基底,深部结构特征与盆地宏观构造形态相耦合;盆地发育受断裂控制作用明显,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阶段,沉积、沉降中心具有类似的迁移规律;均发育多套烃源岩层系,存在多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圈闭和油气藏类型均以构造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含油气盆地 沉积 构造 油气地质 形成机理
下载PDF
西伯利亚北极地区含油气盆地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DMITRY Novikov Anatolievich SARAEV Mikhail Mikhailovich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7-744,共8页
通过对过去40年收集的西伯利亚北极地区水文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及综合解释,对数据进行了分类、评价和统计分析,评估区域背景值和异常值,估算水源之间接近程度的各种相关系数。西伯利亚沉积盆地的古水文地质重建表明,油气藏的水体有3... 通过对过去40年收集的西伯利亚北极地区水文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及综合解释,对数据进行了分类、评价和统计分析,评估区域背景值和异常值,估算水源之间接近程度的各种相关系数。西伯利亚沉积盆地的古水文地质重建表明,油气藏的水体有3种成因类型:(1)海相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水体;(2)渗入盆地内并经历了各个地质时期表生作用的大气降水成因的水体;(3)烃类混合物冷凝形成的水体。油气藏的水文地球化学模式受控于水-岩-气-有机质体系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西伯利亚北极地区沉积盆地内分布总矿化度为0.2~350.0 g/L的含氯化钠-碳酸氢盐、氯化钠、氯化钙地下水和其他类型的地下水。通过对西伯利亚北极地区地下水的对比分析,发现含有氯化钠组分的样品总矿化度超过250 g/L,表明卤水的形成与蒸发岩的浸出有关。水文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显示,地下水的成分随其演化而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阿纳巴尔—拉普帖夫、西西伯利亚等盆地中生界的地下水处于其化学演化的初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西伯利亚 含油气盆地 水文地质 含水层 水文地球化学模式 地下水演化
下载PDF
澳大利亚含油气盆地油气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梦蕾 刘剑平 +2 位作者 田作基 吴义平 高莉 《中外能源》 CAS 2015年第10期36-44,共9页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的油气产区之一,按其发育的构造位置及主要生烃层位的不同,大体可分为被动陆缘盆地、大陆裂谷盆地以及克拉通盆地。从澳大利亚的构造沉积演化史出发,以最新的油气储量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该地区22个含油气盆地的地理位...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的油气产区之一,按其发育的构造位置及主要生烃层位的不同,大体可分为被动陆缘盆地、大陆裂谷盆地以及克拉通盆地。从澳大利亚的构造沉积演化史出发,以最新的油气储量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该地区22个含油气盆地的地理位置、油气属性、发现年份、储层时代、储层岩性、埋藏深度、圈闭类型等参数进行分析,探讨澳大利亚各类盆地的油气分布特征。统计分析表明,澳大利亚油气分布的特点为:澳大利亚是一个富气的大陆,油气分布总体表现为"气多油少"的特征,其中西北大陆架油气最为富集,被动陆缘盆地的油气储量最高;油气田发现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中生界为其主力产层,储集岩性主要为砂岩,克拉通盆地内非常规能源丰富;油气产层埋深集中在2~4km,圈闭类型主要为构造圈闭;克拉通盆地内的非常规天然气虽然开发程度还较低,但已证实资源丰富,随着世界天然气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勘探技术更加成熟,克拉通盆地非常规油气将会是未来勘探开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含油气盆地 构造演化 油气分布 非常规油气
下载PDF
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 被引量:64
12
作者 刘池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23,共23页
以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为主线,梳理和归纳了笔者在此方面理论研究的部分认识和观点。在地球科学研究和应用的3大领域(科学研究、物质需求、生存环境)中,沉积盆地均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展布面积大、发育时间长的大中... 以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为主线,梳理和归纳了笔者在此方面理论研究的部分认识和观点。在地球科学研究和应用的3大领域(科学研究、物质需求、生存环境)中,沉积盆地均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展布面积大、发育时间长的大中型盆地(如含油气盆地)意义更为重要。沉积盆地是地史上地壳或岩石圈较长时间相对沉降、沉积物在其中不断充填过程中的一种负向地壳构造。将沉积盆地动力学定义为:直接控制和明显影响盆地沉降和沉积充填的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有机耦合的统一动力学系统和演化过程;属地球动力学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盆地沉降动力的不同,将盆地成因划分为热力、应力、重力和复合成因4种类型。从厘定和揭示盆地沉降、沉积和堆积中心的分布位置、演变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剔去非沉降作用产生的沉积效应,有可能揭示沉降作用特征和其与沉积、堆积中心的时空演变关联及原因。活动性强、深部作用活跃、后期改造强烈是中国沉积盆地的重要特点,这由中国大陆的特性所决定。根据后期改造的主要地质作用及改造形式的不同,将改造盆地划分为8种类型。剔去后期改造的影响,系统恢复原始盆地面貌,为深刻认识和揭示盆地演化改造过程和油气成藏、定位及分布的重要基础。根据改造盆地的地质实际和笔者的研究实践,探讨和提出了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及程式;从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限两方面,具体厘定了中国盆地油气晚期超晚期成藏定位的时限。探讨了深部作用对油气富集的影响、油气逸散及其地质效应等问题。含油气盆地动力学研究系统可划分为成盆、成藏和评价3大次系统。在盆地演化和改造过程中,各次系统及子系统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作用。倡导沉积盆地研究遵循"整体、动态、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动力学 盆地成因机制 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 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 后期改造与改造盆地 油气逸散 小型含油气盆地 中国沉积盆地 研究系统 复杂性科学 方法论
下载PDF
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研究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39
13
作者 刘池洋 赵俊峰 +6 位作者 马艳萍 王建强 熊林芳 陈建军 毛光周 张东东 邓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8,共14页
国内外油气勘探现状和研究表明,不仅全球不同油气域或同一油气域不同盆地油气资源贫富悬殊,就是在同一含油气盆地,油气也主要来自盆内少数几个资源极为丰富的沉积凹陷,称之为富烃凹陷。对陆相盆地而言,富烃凹陷的有无和特征,决定盆地油... 国内外油气勘探现状和研究表明,不仅全球不同油气域或同一油气域不同盆地油气资源贫富悬殊,就是在同一含油气盆地,油气也主要来自盆内少数几个资源极为丰富的沉积凹陷,称之为富烃凹陷。对陆相盆地而言,富烃凹陷的有无和特征,决定盆地油气资源的贫富和规模,同时明显控制或影响着大中型油气田(藏)的形成和相对集中分布。富烃凹陷控制油气生成和分布的认识,是对之前沉积盆地和烃源岩控制油气理论的延展和深化,集"盆控论"宏观评价预测的整体性和"源控论"局域评价的缘源性之长于一体,强调在盆地诸多凹陷中识别和遴选富烃凹陷,是油气勘探和评价预测重要而核心的内容。关于富烃凹陷,无论是科学前沿探索和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都需回答其形成的主要地学条件和动力学环境及主控因素。本文综述了以下诸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1)水体中有机质的高产出;(2)沉积时丰富有机质的保存埋藏;(3)优质烃源岩的特征;(4)沉降与充填关系、地热场与热演化、湖盆咸化、全球或大区域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地质事件与构造变动及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等在富烃凹陷和其中优质烃源岩形成中的作用。目前对富烃凹陷形成条件和环境及其主控因素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尚待深化的问题主要有:(1)在研究的内容和主次方面,总体仍是围绕优质烃源岩特征及发育的研究居多,关注富烃凹陷特征及形成的讨论明显要少;(2)在探究思路和形式上,"由此及彼"较多,"由表及里"或"由果索因"尚少;(3)在研究地区和类型上,以我国东部,特别是近海断陷型富烃凹陷为主,对陆相坳陷型富烃凹陷的研究甚少;(4)微生物对优质烃源岩形成的贡献尚需加强;(5)对无机元素参与和其作用重视不够;(6)对深部作用和过程研究薄弱;(7)研究结果受研究对象表观特征和地区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烃凹陷 矿产分布的偏富极 形成条件 动力学环境 陆相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斜坡区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形成条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荔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2-366,379,共6页
近 10多年来 ,陆续在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陆相盆地的斜坡区发现了一批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 ,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如下 :(1)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 ,具特高 -中等油气资源丰度 (10× 10 4~ 6 0×10 4t/km2 ) ;(... 近 10多年来 ,陆续在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陆相盆地的斜坡区发现了一批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 ,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如下 :(1)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 ,具特高 -中等油气资源丰度 (10× 10 4~ 6 0×10 4t/km2 ) ;(2 )发育一定规模的汇烃单元 ,保证足够数量的油气充分地向同一个构造 -地层岩性带运移 ,在大型盆地的宽缓斜坡带 ,构造分割性较小 ,砂体能够大面积稳定分布 ;(3)多套 (扇 )三角洲前缘相砂体提供了巨大的储集空间 ,且其与优质湖相烃源岩构成不等厚 -略等厚互层 ,形成面接触、体接触 ,组成高效排液组合 ,提高了区块油气资源丰度 ;(4 )在区域性断层、深部隆起或地层超覆尖灭带的产状陡变区 ,岩性型油气藏纵向叠合好 ;(5 )反转性掀斜改造常使砂体前缘由下倾尖灭转为上翘尖灭 ,抬斜性掀斜改造则使砂体获得整体性侧向封堵 ,发育大中型岩性 -构造复合型圈闭 ;(6 ) (扇 )三角洲砂体走向与地层走向垂直或大角度斜交 ,既保证油气输导系统的通畅性 ,又使得在砂体上翘方向形成大量岩性圈闭 ;(7)圈闭形成期与油气大规模运移期的适时配置 ,有利于形成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含油气盆地 斜坡区 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 中国
下载PDF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形势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温志新 王建君 +5 位作者 王兆明 贺正军 宋成鹏 刘小兵 张宁宁 季天愚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4-936,共13页
利用标普全球、睿咨得等商业数据及各油公司的公开信息,对全球深水油气勘探趋势、深水油气发现特点、七大国际油公司深水油气勘探业务布局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深水领域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发现最重要的领域,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大... 利用标普全球、睿咨得等商业数据及各油公司的公开信息,对全球深水油气勘探趋势、深水油气发现特点、七大国际油公司深水油气勘探业务布局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深水领域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发现最重要的领域,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大发现油气田个数及储量均最多,深水油气大发现对海域新发现油气总储量的贡献最大。岩性油气藏发现越来越多,且油气发现主要分布于中—新生界;七大国际油公司广泛活跃在深水油气勘探和开发各个环节,并发挥着全球引领作用。结合多年对全球油气地质与资源评价形成的理论认识,提出未来有利的深水勘探领域主要集中在大西洋两岸、印度洋周缘、北冰洋周缘等3大领域。提出了开拓海外深水油气勘探业务的6点建议:拓宽多用户地震资料获取渠道,提高深水勘探科学选区水平;加大重点领域深水勘探项目获取力度;灵活进退勘探区块;以大权益获取区块,采用“双勘探模式”经营;加强与深水技术领先国际油公司的合作;提升商务运作能力,逐步实现“非作业者”向“作业者”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含油气盆地 深水 油气 勘探形势 国际油公司 有利勘探领域
下载PDF
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进展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4
16
作者 包书景 葛明娜 +4 位作者 徐兴友 郭天旭 林燕华 牟德刚 梁宏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3-1354,共12页
【研究目的】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且快速发展,但仍存在探明率低、开采难度大、产量低等关键问题,因此需要分析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进展与形势,提出页岩油发展建议,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页岩油发展历程,... 【研究目的】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且快速发展,但仍存在探明率低、开采难度大、产量低等关键问题,因此需要分析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进展与形势,提出页岩油发展建议,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页岩油发展历程,分析近些年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重要进展的方向与领域,总结页岩油储产量增长点。【研究结果】鄂尔多斯盆地探明了国内首个10亿t页岩油大油田、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新增页岩油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t、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多口探井试获高产工业油流、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页岩油三级地质储量达5亿t等8项重大进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页岩油富集理论和勘探开发技术;截至2021年底,全国页岩油探明地质储量12.2亿t,待探明地质资源量271.06亿t,探明率为4.3%,勘探潜力巨大;八个大中型含油气盆地取得多个层系页岩油调查勘探的重大突破,展示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广阔的发展前景。【结论】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江汉盆地是页岩油未来勘探开发主要地区,有望成为“十四五”油气现实接替领域;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渤南地区古近系、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和伊陕斜坡三叠系、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四川盆地川东地区侏罗系、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古近系为增储上产的有利目标区;大型盆地页岩油资源潜力动态评价、不同类型页岩油成藏机理和不同成熟度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中小型盆地页岩油调查评价是中国陆相页岩油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重要进展 重大突破 大中型含油气盆地 理论与技术 资源潜力 发展建议 油气勘查工程
下载PDF
陆相含油气盆地地层沉积相与剥蚀厚度恢复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晓菲 张金功 +2 位作者 惠涛 吴小宁 王海妹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0期160-165,共6页
含油气盆地的升降运动是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基础,而地层沉积相和剥蚀厚度恢复是研究盆地升降运动的关键环节。本文对陆相含油气盆地沉积相和剥蚀厚度恢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含油气盆地升降运动的研... 含油气盆地的升降运动是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基础,而地层沉积相和剥蚀厚度恢复是研究盆地升降运动的关键环节。本文对陆相含油气盆地沉积相和剥蚀厚度恢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含油气盆地升降运动的研究中应重点分析沉积沉降和抬升剥蚀的相对差异,进而揭示升降差异与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含油气盆地 沉积相 地层剥蚀厚度 升降差异
下载PDF
油气资源补充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国林 周才凡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4-440,共7页
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现状是油气普查阶段基本完成 ,但勘探程度差别较大。同一含油气盆地内 ,有利区带 (凹陷 )勘探程度较高 ,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 ,而油气条件较差的坳 (凹 )陷 ,勘探程度较低。当前油气资源补充评... 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现状是油气普查阶段基本完成 ,但勘探程度差别较大。同一含油气盆地内 ,有利区带 (凹陷 )勘探程度较高 ,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 ,而油气条件较差的坳 (凹 )陷 ,勘探程度较低。当前油气资源补充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 ,如何通过勘探程度较高地区丰富的资料 ,用多种方法求取、验证评价关键参数 ,指导勘探程度低的地区油气资源评价 ,这就是本文的目的和要探讨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价 中国近海油气盆地 含油气构造 油气勘探
下载PDF
Division of Gas Accumulation System and Laws Controlling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in Typical Petroliferous Basins of China
19
作者 Jiang Zhenxue Pang Xiongqi Jin Zhijun Chen Dongxia Basin & Reservoir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Key Laboratory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2249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4期306-312,共7页
Consider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etroleum system, this paper bringsforward the concept of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system and presents the dividing principles. Thendetailed statistics on the accumulation fact... Consider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etroleum system, this paper bringsforward the concept of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system and presents the dividing principles. Thendetailed statistics on the accumulation factors of the 32 typical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systemsin China and studies on the laws controlling distribution of gas are collected. The research showsthat the petroleum accumulation system is the basic unit controlling petroleum generation, migrationand accumulation. Generating intensity, generating amount, accumulating efficiency and migrationdist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Through analysis on results ofresources evaluation, discovered reserves and residual reserves, potential areas in middle-scaled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 are forecasted in this paper. Ordos, Sichuan, Tarim and Qaidam basinsare found out to be the main basins developing and enriching gas accumulation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 gas accumulation system petroleum system laws controlling gas potential area
下载PDF
中国含油气盆地最终定型期--第四纪--兼论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克绳 刘宝睿 刘东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11,共6页
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塔里木、准噶尔、酒泉、柴达木、吐哈、焉耆、伊宁盆地周边断裂特征,都是向盆内逆掩逆冲,前第四系地层逆冲到第四系地层之上。在中国中部含油气盆地——陕甘宁、四川、百色盆地周边断裂特征也同样是前第四系地层... 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塔里木、准噶尔、酒泉、柴达木、吐哈、焉耆、伊宁盆地周边断裂特征,都是向盆内逆掩逆冲,前第四系地层逆冲到第四系地层之上。在中国中部含油气盆地——陕甘宁、四川、百色盆地周边断裂特征也同样是前第四系地层逆冲到第四系地层之上,而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浅层只是形成坳陷式的盆地边缘零星断层向盆内逆冲。研究表明,中国西部、中部、东部含油气盆地最终定型期应在第四纪。但晚喜山期逆冲的力度从西向东依次减弱,这也说明晚喜山运动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挤压强度太大,大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挤压的强度。中国含油气盆地最终成盆期——第四纪,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也有实际找油、找气的意义。当前第四纪挤压盆地仅柴达木盆地在第四系构造层中找到了天然气藏,而塔里木盆地在天山山前库车坳陷和渤海湾盆地的渤中坳陷也具有类似的地质条件,因此建议在库车坳陷和渤中坳陷进行浅层地震成图,选择突破口,寻找浅层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含油气盆地 最终形成期 柴达木盆地 第四系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