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慧 陈冠雄 +3 位作者 张颖 徐慧 金寰宇 张成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64-1669,共6页
为获得更为丰富的石油降解微生物资源,从沈抚污灌区石油污染土壤和实验室高浓度柴油胁迫土壤中筛选出了4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SF-422、SF-428、SF-433和SYS-1.这4株菌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生物降解率为67.4%~73.... 为获得更为丰富的石油降解微生物资源,从沈抚污灌区石油污染土壤和实验室高浓度柴油胁迫土壤中筛选出了4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SF-422、SF-428、SF-433和SYS-1.这4株菌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生物降解率为67.4%~73.6%.经过16项生理生化特性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SF-433,SF-428,SF-422和SYS-1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纯烃降解定性实验表明所筛选出的4株高效降解菌均能够利用正十六烷、苯、菲和环己烷为唯一碳源生长,其中菌株SF-428和SYS-1显示了对芳烃及环烷烃较强的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降解菌 分离鉴定 生物降解 16S RDNA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生物修复 Ⅰ.一株具有乳化石油能力的细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五星 骆永明 +2 位作者 滕应 李振高 吴龙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1-466,共6页
以江汉原油为唯一碳源,经过BH培养基富集培养,以血平板从不同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多株细菌。通过测定这些细菌对柴油的乳化程度,发现菌株X13-1具有较强乳化能力,其1 h、24 h的乳化率分别为80%和75%,明显高于文献报道。此外,该菌... 以江汉原油为唯一碳源,经过BH培养基富集培养,以血平板从不同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多株细菌。通过测定这些细菌对柴油的乳化程度,发现菌株X13-1具有较强乳化能力,其1 h、24 h的乳化率分别为80%和75%,明显高于文献报道。此外,该菌在以石蜡为唯一碳源的BH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分解石油的能力。经Biolog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同时进一步通过PCR扩增获得该菌的16SrDNA,并测序。对其16S rDNA分析表明,该菌株与GenBank中的醋酸钙不动杆菌同源性为97%,确定该菌可能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乳化 分离与鉴定 土壤污染
下载PDF
胜利油田滩涂区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韩平 郑立 +2 位作者 崔志松 郭秀春 田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2-1208,共7页
基于传统的实验方法,对胜利油田滩涂区土壤中石油降解菌进行了筛选和鉴定,并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胜利油田滩涂区的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由研究区土壤中筛选出13株石油降解菌,其中,6株石油降解菌的石油降解率〉9... 基于传统的实验方法,对胜利油田滩涂区土壤中石油降解菌进行了筛选和鉴定,并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胜利油田滩涂区的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由研究区土壤中筛选出13株石油降解菌,其中,6株石油降解菌的石油降解率〉90%,能降解大部分C12~C26的石油烷烃,系统发育学鉴定为Alcanivorax、Halomonas和Marinobacter,均属于-γproteobacteria分支;胜利油田滩涂区未培养优势菌有Sulfurovum、Gillisia和Arcobacter;该区优势菌群中-γproteobacteria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α-proteobactiria、-εproteobactiria、Acti-nobacteria和Flavo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石油降解菌 降解率 多样性 优势菌群
原文传递
北极海洋沉积物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林学政 沈继红 +2 位作者 杜宁 王能飞 高爱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6-541,共6页
从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采集的海洋沉积物中经富集培养、分离筛选得到了26株石油降解菌.研究表明,分离到的石油降解菌均可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营养盐培养基中生长,其中菌株P18、P28和P29生长最佳.当培养基中石油含量为2g&#... 从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采集的海洋沉积物中经富集培养、分离筛选得到了26株石油降解菌.研究表明,分离到的石油降解菌均可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营养盐培养基中生长,其中菌株P18、P28和P29生长最佳.当培养基中石油含量为2g·L-1时,于5℃下振荡培养14d,3株菌株的石油降解率可分别达到30.96%、34.85%和51.28%.分离到的石油降解菌绝大部分(25/26)能分泌胞外脂肪酶,表明其石油降解能力与产脂肪酶能力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分离到的石油降解菌除P31和P32属于细菌域(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外,其余均属于细菌域(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的γ-变形杆菌纲(γ-Proteobacteria),其中包括交替单胞菌目(Alteromonadales)的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科尔韦尔氏菌属(Colwellia)、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弧菌目(Vibrionales)的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海螺菌目(Oceanospirillales)的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分离到的石油降解菌以假交替单胞菌属为优势菌群,其比例可达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海洋沉积物 石油降解菌 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海洋微生物对石油烃降解研究Ⅱ.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正烷烃的降解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史君贤 陈忠元 +1 位作者 胡锡钢 叶新荣 《东海海洋》 2000年第1期21-27,共7页
报导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柴油的正烷烃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 ,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正烷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混合菌株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菌株的降解率 ;在2 0℃的条件下 ,经过 2 1 d后 ,绝大部分的正烷烃被降解 ,总的降解率... 报导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柴油的正烷烃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 ,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正烷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混合菌株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菌株的降解率 ;在2 0℃的条件下 ,经过 2 1 d后 ,绝大部分的正烷烃被降解 ,总的降解率为 94.93% ,其中细菌的降解率为 75.67% ,理化降解率为 1 9.2 6% ;温度对正烷烃的降解率有明显的影响 ,温度在 1 0℃时 ,正烷烃降解速度较慢 ,在 2 0℃正烷烃的降解比 1 0℃快 ,在 35℃的条件下 ,正烷烃的降解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石油烃 正烷烃 降解作用 海洋微生物
下载PDF
海洋石油降解酵母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特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杰凤 马超 +2 位作者 刘正辉 王春 周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9-905,共7页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分离、平板划线纯化及摇瓶复筛等方法,从表层海水或海泥中分离得到2株具有较强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SYB-5和SYB-2.根据菌落及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显示,SYB-5为季也蒙毕...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分离、平板划线纯化及摇瓶复筛等方法,从表层海水或海泥中分离得到2株具有较强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SYB-5和SYB-2.根据菌落及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显示,SYB-5为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Pichia guilliermondii),SYB-2为长孢洛德酵母(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对2株酵母菌的石油降解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SYB-5和SYB-2以原油组分作为碳源,以(NH4)2SO4和(NH4)3PO4作为氮源,在ρ(NaCl)为30 gL、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6和32℃,pH均为7.0.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培养5 d后的原油降解率分别达到45.8%和34.4%.当2株菌混合培养时,培养5 d的原油降解率可提高到53.9%,培养8 d时达到56.4%,说明2株菌利用原油作碳源生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石油降解菌 酵母 海洋石油污染
下载PDF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高效降解菌群的构建 被引量:9
7
作者 夏铁骑 常慧萍 张建清 《农业灾害研究》 2013年第6期49-51,共3页
[目的]筛选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并构建高效降解菌群。[方法]以中原原油为唯一碳源,经富集培养,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12株菌;通过测定菌株的溶血活性、排油活性、乳化指数和表面张力,筛选出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剂产生能力和乳... [目的]筛选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并构建高效降解菌群。[方法]以中原原油为唯一碳源,经富集培养,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12株菌;通过测定菌株的溶血活性、排油活性、乳化指数和表面张力,筛选出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剂产生能力和乳化原油能力的菌株,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再将这几株菌按不同比例组合构建菌群,研究其石油降解能力。[结果]菌株BS-2、BS-5、BS-8、BS-12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剂产生能力和乳化原油能力,初步确定BS-2和BS-12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BS-5和BS-8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BS-2、BS-5、BS-8、BS-12以2∶3∶3∶2比例组合构建的菌群6降解效果最佳,石油降解率高达78.16%,该菌群在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结论]该研究为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石油降解菌 筛选与鉴定 菌群构建
下载PDF
用于石油污染土壤降解的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武海杰 张秀霞 +1 位作者 白雪晶 郭云霞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29-1234,共6页
经过富集、分离优选出高效石油降解菌L-1,根据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琼氏不动杆菌;采用单因素花盆实验模拟微生物原位修复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高效石油降解菌应用于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适宜接种量、表面活性... 经过富集、分离优选出高效石油降解菌L-1,根据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琼氏不动杆菌;采用单因素花盆实验模拟微生物原位修复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高效石油降解菌应用于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适宜接种量、表面活性剂浓度、CNP比、翻耕频率分别为15%、0.1%、100∶10∶1和1 d 1次;在该降解条件下修复28 d,可达到16.80%的石油降解率,远远高于土著微生物6.92%的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筛选 降解条件 土壤修复
原文传递
两株河口湿地耐盐石油降解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降解能力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竹圆 白洁 +3 位作者 周方 蔡忠亚 赵阳国 田伟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从辽河口湿地污染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2株高效石油降解菌lhk-2和lhk-10,经鉴定lhk-2为巴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asteuri),lhk-10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两株菌的石油降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培养8d... 从辽河口湿地污染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2株高效石油降解菌lhk-2和lhk-10,经鉴定lhk-2为巴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asteuri),lhk-10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两株菌的石油降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培养8d后,加菌组的石油烃降解率均在60%以上。菌株lhk-2在12℃、pH5.0~9.0、NaCl浓度为2.5%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菌株lhk-10在12℃、pH5.0~10.0、NaCl浓度为3.0%时生长良好。培养20d后,两株菌对石油中所有正构烷烃组分去除率均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河口湿地 石油污染
原文传递
一株石油烃降解菌D2-1解烃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包木太 王丽娜 +3 位作者 李一鸣 孙培艳 杨晓飞 曹丽歆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5-520,共6页
从山东东营受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一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群,对降解率较高的菌株D2-1进行烃降解性能评价.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D2-1被确定为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优化实验确定了菌株D2-1降解原油的... 从山东东营受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一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群,对降解率较高的菌株D2-1进行烃降解性能评价.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D2-1被确定为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优化实验确定了菌株D2-1降解原油的最佳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为2 g/L,pH值为8.0,温度为25℃,NaCl质量浓度为30 g/L.在最佳降解条件下,该菌原油去除率超过50%.由微生物降解前后烃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可知,菌株D2-1对原油中的C9~C38都能进行有效降解,正构烷烃的去除率最高.菌株D2-1对原油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石油污染 生物降解 石油烃降解菌 生物修复 寡养食单胞菌 去除率
下载PDF
一株耐盐石油降解菌的鉴定及低能N^+注入诱变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瑞敏 李彬 +5 位作者 薛婷婷 邢文会 郭彦钊 张红 常慧萍 陈五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6,共6页
通过分离、初筛和复筛从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耐盐的石油降解菌株YJ-8,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石油烃的降解率为64%。耐盐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可在NaCl... 通过分离、初筛和复筛从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耐盐的石油降解菌株YJ-8,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石油烃的降解率为64%。耐盐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可在NaCl浓度为5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为进一步增强该菌株耐受高浓度NaCl和降解石油烃的能力,采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最终获得1株遗传性能稳定的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原油发酵液中可将表面张力降至27.5 mN/m,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为74%,可耐受80 g/L浓度的NaCl。作为一株耐盐的石油烃高效降解菌,该菌在石油污染的盐渍化土壤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性 石油烃降解菌 低能N+注入 盐碱土 修复
下载PDF
不同石油降解菌降解特性及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2
作者 单荣 黄玲巍 +1 位作者 李志文 曹迪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9期73-74,共2页
对比不同条件下不同石油降解菌的降解率,利用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和固定化微生物修复技术进行说明。阐述了在降解过程中石油降解菌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环境因子 降解方法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能力初探
13
作者 王嘉彬 蔡昌福 +3 位作者 秦达 李雪菲 张春龙 余丽芸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为了有效降解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中的石油,达到油泥资源再利用的目的,选育高效石油降解菌,为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和技术支持。通过连续富集传代培养,从页岩油泥中分离出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YH1-1,经过形态学、生理生... 为了有效降解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中的石油,达到油泥资源再利用的目的,选育高效石油降解菌,为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和技术支持。通过连续富集传代培养,从页岩油泥中分离出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YH1-1,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YH1-1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该菌在温度30℃、初始培养pH值7.0条件下降解质量浓度50 g/L的油泥,经气相色谱(GC)分析,28 d降解率可达87%,说明该菌可有效降解石油烃。因此,醋酸钙不动杆菌YH1-1在开发研制石油污染生物修复菌剂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分离鉴定 生物降解 醋酸钙不动杆菌
下载PDF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石油降解细菌的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忠元 史君贤 +1 位作者 胡锡钢 王小英 《东海海洋》 1991年第2期48-53,共6页
本文分析了1989年4月(春),7月(夏),10月(秋)和1990年1月(冬)秦山邻近水域表层水中石油降解细菌的丰度和分布规律,同时比较了温度、含油量、营养盐、溶解氧、盐度等环境因素对其数量变动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测区表层水中石油降解菌数... 本文分析了1989年4月(春),7月(夏),10月(秋)和1990年1月(冬)秦山邻近水域表层水中石油降解细菌的丰度和分布规律,同时比较了温度、含油量、营养盐、溶解氧、盐度等环境因素对其数量变动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测区表层水中石油降解菌数量最高值达1.1×10~5个/dm^3,最低值为400个/dm^3,季节变化波动于97~4.9×10~4个/dm^3之间,菌量变化与水温,含油量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趋势,认为测区高营养盐、高溶解氧状况可能不成为石油降解细菌生长繁殖的限制因子,并指出测区低丰度的石油降解菌数量与该海区低水平的油污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水域 石油 细菌
下载PDF
泥炭对石油降解菌最佳固定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虹 张兰英 +1 位作者 吴宇航 周广喜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6-28,共3页
以泥炭作为石油降解菌株的固定化载体,对其最佳固定化条件、固定化时间、泥炭的最佳加入量、温度、pH、振荡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泥炭对石油降解菌株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时间24 h,泥炭的最佳加入量为80 mL,温度10℃,pH7.5,振荡条件1... 以泥炭作为石油降解菌株的固定化载体,对其最佳固定化条件、固定化时间、泥炭的最佳加入量、温度、pH、振荡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泥炭对石油降解菌株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时间24 h,泥炭的最佳加入量为80 mL,温度10℃,pH7.5,振荡条件110 r/min,在该条件下泥炭对功能菌固定化率达8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石油降解菌 固定化
下载PDF
二苯并噻吩降解菌ZYL-1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条件优化
16
作者 左一琳 张奎 +4 位作者 刘蕊 丁晓艳 方昭 李季 魏雨泉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12-718,共7页
从山西石油重度污染的土壤中利用筛选培养基分离、筛选获得1株二苯并噻吩(Dibenzothiophene,DBT)降解菌。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ZYL-1鉴定为红球菌(Rhodococcus sp.),以红球菌ZYL-1对DBT的降解率为响应值... 从山西石油重度污染的土壤中利用筛选培养基分离、筛选获得1株二苯并噻吩(Dibenzothiophene,DBT)降解菌。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ZYL-1鉴定为红球菌(Rhodococcus sp.),以红球菌ZYL-1对DBT的降解率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红球菌ZYL-1降解DBT的条件。单因素试验得到4个影响DBT降解的主要因素为底物浓度、pH、接种量和温度。响应面法优化ZYL-1对DBT的最优降解条件为底物浓度5.0 mg/L,pH 7.1,接种量6.8%,温度为34.4℃时,DBT降解率最高,为87.3%。研究为制备高效二苯并噻吩降解菌剂提供优质菌株资源,对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噻吩 响应面法 生物降解 石油降解菌
原文传递
摇瓶发酵烃降解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祥胜 张玉辉 许德军 《郑州师范教育》 2013年第2期43-45,共3页
对两种常规测定微生物发酵石油烃摇瓶中残余石油烃的质量的常用方法,即重量法和比色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摇瓶发酵后过滤-洗涤的方法明显比离心-萃取的方法要便捷;比色法测得的烃降解率偏小,但在初筛时比其他方法便捷、精确... 对两种常规测定微生物发酵石油烃摇瓶中残余石油烃的质量的常用方法,即重量法和比色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摇瓶发酵后过滤-洗涤的方法明显比离心-萃取的方法要便捷;比色法测得的烃降解率偏小,但在初筛时比其他方法便捷、精确度高。因此,初筛烃降解菌测定摇瓶发酵烃降解率时一般采用过滤-洗涤-比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降解菌 烃降解率 比色法 重量法
原文传递
外加碳源促进微生物群落降解土壤中的石油烃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金兰 田桂永 李媛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6-177,共12页
为探究外加营养中碳源种类和碳源添加方式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该文进行了为期80 d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实验。考察了添加营养制剂后的石油烃生物降解效果,分析了石油降解菌数量、活性、群落结构以及功能基因预测。结果表明,双碳源(... 为探究外加营养中碳源种类和碳源添加方式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该文进行了为期80 d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实验。考察了添加营养制剂后的石油烃生物降解效果,分析了石油降解菌数量、活性、群落结构以及功能基因预测。结果表明,双碳源(乙酸和葡萄糖)营养制剂对石油降解菌的刺激效果优于单碳源营养制剂,当营养制剂中作为碳源的乙酸和葡萄糖添加比例为3∶1时,强化了石油降解菌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使其数量和活性快速恢复并进行石油烃降解,石油降解菌数量高达9.89 logCFU/g,活性高达为0.66 mol/kg,石油烃降解率高达77.5%。此外,双碳源营养制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造成的负面影响低于单碳源营养制剂,并且促使形成以KCM-B-112属和Obscuribacterales属为主要优势菌属的石油降解菌群落,相关石油烃降解的功能基因丰度占比高,石油降解菌的代谢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微生物群落 碳源 高通量测序 石油污染土壤
下载PDF
石油烃降解菌CQ6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瑞敏 杨雪 +6 位作者 谷亚楠 薛婷婷 邢文会 张红 张丽琴 常慧萍 陈五岭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2710-2714,共5页
为了了解长庆油田石油烃降解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情况,对菌株CQ6以原油为碳源时石油的降解率和发酵液表面张力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温度、转速和初始加油量... 为了了解长庆油田石油烃降解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情况,对菌株CQ6以原油为碳源时石油的降解率和发酵液表面张力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温度、转速和初始加油量3个因素,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石油烃降解菌CQ6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菌株CQ6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5℃、转速190 r/min、接种量3.4%。在此条件下,菌株CQ6对石油的降解率可由优化前的64.4%升高至80.2%,菌株发酵液的表面张力由优化前的32.5 m N/m降至27.0 m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降解菌 生物表面活性剂 发酵 响应面分析 优化
下载PDF
电场对石油降解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先锋 金芬 +3 位作者 高自文 徐甜甜 朱欣洁 杨波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8-51,57,共5页
利用电动—微生物耦合技术,开展电场对石油降解菌W-1和W-2生长、分布、脱氢酶活性、表面活性剂产量及石油降解率等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电场强度下,石油降解菌生长特性存在一定差异。电场强度为100V/m时,电场对W-1和W-2生长的促进... 利用电动—微生物耦合技术,开展电场对石油降解菌W-1和W-2生长、分布、脱氢酶活性、表面活性剂产量及石油降解率等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电场强度下,石油降解菌生长特性存在一定差异。电场强度为100V/m时,电场对W-1和W-2生长的促进效果较明显,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率为36.03%~44.09%,并能提升表面活性剂产量。在电场作用下,W-1和W-2的石油降解率分别提高19.2、18.8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强度 石油降解菌 石油污染土壤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