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造山带早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206
1
作者 张成立 王涛 王晓霞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4-316,共13页
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以准铝到过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石为主。它们具有相对富集LILE,LREE,贫化HFSE和Nb,Ta不同程度亏损的后碰撞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部分花岗岩显示了埃达克质(或高Sr、低Y)花岗岩和I-A型过渡的环斑结构花岗岩的特征... 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以准铝到过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石为主。它们具有相对富集LILE,LREE,贫化HFSE和Nb,Ta不同程度亏损的后碰撞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部分花岗岩显示了埃达克质(或高Sr、低Y)花岗岩和I-A型过渡的环斑结构花岗岩的特征。综合分析这些花岗岩体的构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与其同时代煌斑岩和基性岩脉构成的双峰式岩浆作用特点,认为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后碰撞环境。其中,埃达克质花岗岩形成较早,与后碰撞早期环境的地壳增厚紧密相关,其后产出的大量正常块状花岗结构的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后碰撞阶段拆沉作用发生的伸展阶段,最终侵位的高分异富钾花岗岩和环斑花岗岩标志着秦岭已进入后碰撞晚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早中生代 后碰撞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满洲里新右旗火山岩剖面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3
2
作者 陈志广 张连昌 +3 位作者 周新华 万博 英基丰 王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71-2986,共16页
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地区发育大面积中生代火山岩,通过典型火山岩剖面研究,本文认为该地区火山岩主要为粗面安山岩、粗面岩和流纹岩组合;剖面下、中部粗安岩和流纹岩基质^(40)Ar/^(39)Ar 坪年龄分别为162.6±0.7Ma 和162.0±0.8... 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地区发育大面积中生代火山岩,通过典型火山岩剖面研究,本文认为该地区火山岩主要为粗面安山岩、粗面岩和流纹岩组合;剖面下、中部粗安岩和流纹岩基质^(40)Ar/^(39)Ar 坪年龄分别为162.6±0.7Ma 和162.0±0.8Ma,剖面上部粗安岩 SHRIMP 锆石 U-Pb 年龄为149.5±1.7Ma,表明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地区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世,并可能存在两次火山喷发旋回,间隔大约10Ma。地球化学测试表明,该剖面中基性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SiO_2含量介于56.23%~61.53%之间,具有较高的 Al_2O_3(15.38%~16.62%)、K_2O(2.72%~3.87%)和全碱(6.28~8.79),较低的MgO(0.91%~3.8%)和 Mg~#(0.10~0.32),为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稀土总量(∑REE)及 LREE 富集,LREE 和 HREE 分馏较强,Eu 异常不明显(δEu=0.72~0.9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尤其强烈亏损 Nb 和 Ta;(^(87)Sr/^(86)Sr)_i 变化范围为0.705078~0.705811,ε_(Nd)(t)值变化范围为-0.5~1.3。而剖面中部的流纹岩具有高 SiO_2(79.88%~80.46%)、相对低 MgO(0.04%)、FeO(0.26%)和 Al_2O_3(9.61%~10.17%)的特征,负 Eu 异常明显(δEu=0.32),富集 LILE而亏损 HFSE,Sr、Ti、Ba 和 P 强烈亏损,(^(87)Sr/^(86)Sr)_i 变化范围为0.710044~0.713891,ε_(Nd)(t)值变化范围为-0.9~-0.7。本区剖面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下部和上部中基性火山岩因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推测该类火山岩浆源于受早期俯冲洋壳流体交代的地幔楔或亏损地幔,粗面岩为中基性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流纹岩包含了大量的地壳物质,其成因可能与地壳混染或大陆中下地壳重融作用有关。结合前人资料,我们认为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晚侏罗世火山岩形成于造山后阶段,是岩石圈伸展背景下被早期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该区火山岩的形成与晚侏罗世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造山后伸展作用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 岩石地球化学 造山后伸展 新右旗火山岩剖面
下载PDF
武功山中生代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楼法生 舒良树 王德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4-269,共6页
武功山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平面形态呈近椭圆形,长轴呈近东西向展布。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轴部主要出露中生代花岗岩类,其南北两侧为厚度较大、强烈韧性剪切的花岗质片麻岩,韧性变形时代为晚印支—燕山期;近东西向展布的晚古生代—中生代... 武功山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平面形态呈近椭圆形,长轴呈近东西向展布。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轴部主要出露中生代花岗岩类,其南北两侧为厚度较大、强烈韧性剪切的花岗质片麻岩,韧性变形时代为晚印支—燕山期;近东西向展布的晚古生代—中生代萍乡、安福盆地分别位于其北、南两侧的山前低地。武功山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具三层结构,由脆性变形带、低绿片岩相变质流变层-角闪岩相糜棱岩带和中生代似斑状花岗岩构成。中生代花岗岩群的东西向分布规律表明其侵入活动受东西向基底断裂的控制。深成花岗岩浆隆升作用是发生强烈动力变质作用的基本热源并影响动力变形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武功山是一个从岩体核部朝南北两侧山外倾斜滑移的伸展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 岩石地球化学 武功山 隆升/作用 动力变形作用 中生代
下载PDF
西秦岭凤太矿集区花岗闪长斑岩脉的成因类型和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绍聪 王义天 +5 位作者 胡乔青 张娟 王瑞廷 王长安 刘协鲁 欧阳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6,共13页
凤太矿集区是西秦岭最重要的金、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次工作对产于矿集区中北部NWW向断裂带内的孔棺和金铜沟花岗闪长斑岩脉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30.7±1.8)Ma和(230.4±1.8)Ma的年龄,属中三叠世。两岩... 凤太矿集区是西秦岭最重要的金、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次工作对产于矿集区中北部NWW向断裂带内的孔棺和金铜沟花岗闪长斑岩脉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30.7±1.8)Ma和(230.4±1.8)Ma的年龄,属中三叠世。两岩脉稀土元素配分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强烈分馏,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比值接近陆壳;87Sr/86Sr同位素比值分别为0.712 833±0.000 017和0.712 365±0.000 016。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成岩物质以壳源为主,岩浆可能主要来自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群的部分熔融,源区存在石榴子石等矿物残留,无斜长石残留,形成于同碰撞初始阶段。结合区域构造和岩浆特征,认为凤太矿集区经历了250 Ma左右的洋壳俯冲阶段、230 Ma左右的同碰撞阶段以及220—200 Ma的后碰撞阶段。岩脉230 Ma的年龄限定了区内NWW向断裂带活动的时间上限。区内NWW向构造约形成于中三叠世,NE向构造发育于晚三叠世。区域构造、岩浆及金、铅锌多金属成矿的时空耦合,暗示了三者都是印支期秦岭造山作用过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年龄 花岗闪长斑岩脉 凤太矿集区 西秦岭
下载PDF
松潘—甘孜造山带北部岗龙地区巴颜喀拉山群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对物源及构造环境的启示 被引量:14
5
作者 崔加伟 郑有业 +2 位作者 田立明 孙君一 董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9-742,共24页
为探讨岗龙地区巴颜喀拉山群沉积的形成构造环境和约束其物质来源,对其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巴颜喀拉山群沉积岩主要为硬砂岩,Si O2=57.09%~71.96%,Al2O3=10.46%~16.03%,CIA=49~63。稀土元素具有轻-中等... 为探讨岗龙地区巴颜喀拉山群沉积的形成构造环境和约束其物质来源,对其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巴颜喀拉山群沉积岩主要为硬砂岩,Si O2=57.09%~71.96%,Al2O3=10.46%~16.03%,CIA=49~63。稀土元素具有轻-中等的轻重稀土分异,具有弱的Eu负异常。巴颜喀拉山群碎屑锆石年龄分布范围大,有3个峰值:212~500Ma,1711~2000Ma,2200~2500Ma。研究表明,巴颜喀拉山群形成年龄在209~252Ma之间,其形成于岛弧环境中,且主要物质来源是昆仑地块和羌塘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碎屑锆石 物源分析 岗龙地区 松潘—甘孜造山带北部
下载PDF
鲁西金岭地区含矿闪长岩体成因: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超 崔芳华 +2 位作者 张照录 耿瑞 宋明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32-1745,共14页
鲁西金岭闪长岩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部,主要由辉石闪长岩-黑云母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定闪长岩侵位年龄为(129.17±0.96)和(130.15±0.65)Ma,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闪长岩SiO2和K_2O的质量分数较低,MgO、N... 鲁西金岭闪长岩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部,主要由辉石闪长岩-黑云母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定闪长岩侵位年龄为(129.17±0.96)和(130.15±0.65)Ma,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闪长岩SiO2和K_2O的质量分数较低,MgO、Na_2O、Fe_2O_3、MgO和Al_2O_3的质量分数较高,Mg#为58.00~70.00。Na_2O/K_2O为1.08~2.96,相对富钠高铝,其里特曼指数为1.95~2.96,具有钙碱性系列的岩浆演化趋势。金岭闪长岩w(Ni)为99.00×10^(-6)~237.00×10^(-6),w(Cr)为270.00×10^(-6)~600.00×10^(-6),w(Co)为19.00×10^(-6)~44.00×10^(-6),表明其具有幔源岩浆的属性。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表明样品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以及弱Eu(δEu为0.91~1.12)异常的特征。所有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和高场强元素Nd,亏损高场强元素Rb、Nb、Ta、Zr。样品中约2.5Ga古老锆石的存在证明岩浆源区受到古老下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鲁西金岭地区闪长岩应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后后撤引起的伸展环境,其岩浆源区是富集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底侵华北古老下地壳并与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壳源酸性岩浆混合过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闪长岩 鲁西地区 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秦岭早中生代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来自东江口花岗岩体闪长质包体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雷 张成立 +2 位作者 周莹 田会全 李小菲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1-306,共16页
东江口花岗岩及闪长质包体分别获得了218Ma和224Ma的形成年龄,闪长质包体中存在岩浆不平衡结构并发育与寄主花岗岩相同的钾长石斑晶及淬冷形成的针状磷灰石,揭示了花岗岩形成过程中曾发生二元岩浆混合作用。这种混合作用已造成寄主花岗... 东江口花岗岩及闪长质包体分别获得了218Ma和224Ma的形成年龄,闪长质包体中存在岩浆不平衡结构并发育与寄主花岗岩相同的钾长石斑晶及淬冷形成的针状磷灰石,揭示了花岗岩形成过程中曾发生二元岩浆混合作用。这种混合作用已造成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化学组成的趋同,同时使得它们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发生强烈均一化。但暗色闪长质包体锆石具有较宽的εHf(t)值(-4.58~3.31),保留了二端元岩浆源区的特征。秦岭早中生代同期闪长质包体锆石εHf(t)>10及寄主花岗岩锆石εHf(t)<-10的差异表明,它们分别来自相对亏损地幔源区和中元古代滞留于地壳的幔源基性物质,而两个源区的岩浆,自224Ma以来发生强烈混合作用,形成大规模的壳幔混合花岗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生代 闪长质包体 岩石地球化学 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下载PDF
腾冲地块高地热异常区晚白垩世-始新世钾玄质强过铝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林木森 彭松柏 +1 位作者 乔卫涛 李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7-546,共20页
腾冲地块高地热异常区清水左所营初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新华黑石河热田强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热海热田硫磺塘硅化碎裂正长花岗岩岩体变形变质、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年代学的研究表明,晚白垩世(73Ma)初糜棱岩化... 腾冲地块高地热异常区清水左所营初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新华黑石河热田强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热海热田硫磺塘硅化碎裂正长花岗岩岩体变形变质、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年代学的研究表明,晚白垩世(73Ma)初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为高温钾玄质强过铝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后碰撞转换或过渡构造环境,并经历强烈伸展变形作用,普遍发育早期近水平-低角度(〈30°)韧性伸展剪切糜棱面理,局部发育晚期高角度右旋走滑挤压韧性糜棱面理;始新世(48-46Ma)强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硅化碎裂正长花岗岩岩体为中-高温钾玄质强过铝花岗岩,并具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后碰撞-板内构造环境,以发育晚期高角度(70°-87°)右旋走滑挤压韧性糜棱面理为特征,其右旋走滑韧性剪切变形时代晚于始新世(48-46Ma)。晚白垩世-始新世钾玄质强过铝花岗岩的形成与俯冲-碰撞造山隆升后的伸展垮塌、拆沉地幔物质上涌玄武质岩浆底侵和地壳部分熔融作用密切相关。始新世-第四纪岩浆活动与高地热异常区(带)空间上密切伴生,新近纪晚期-第四纪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脆性走滑-拉张正断层和构造拉分断陷盆地的形成,构造断陷边界断裂与深部岩浆活动是导致腾冲地区高地热异常区(带)中-高温地热温泉沿走滑-拉张断裂带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玄质强过铝花岗岩 变形变质 岩石地球化学 LA-ICP-MS U-Pb定年 构造意义 高地热异常区 腾冲地块
下载PDF
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河口林场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花岗斑岩的形成年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7
9
作者 郝宇杰 任云生 +5 位作者 史雨凡 商青青 孙振明 高煜 王崇一 杨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37-855,共19页
黑龙江省宝清县河口林场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完达山地体内,为东北地区东部首个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该矿床锡、银、铅、锌的平均品位分别为0.27%、122.89g/t、0.84%、1.43%,其中锡、银资源量达到中型,铅锌可达小型矿床规... 黑龙江省宝清县河口林场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完达山地体内,为东北地区东部首个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该矿床锡、银、铅、锌的平均品位分别为0.27%、122.89g/t、0.84%、1.43%,其中锡、银资源量达到中型,铅锌可达小型矿床规模。锡多金属矿体与花岗斑岩体具有密切的空间和成因关系,多呈细脉状、网脉状产在花岗斑岩体内部及其与上三叠统大佳河组硅质岩的侵入接触带两侧。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表明,矿区内的含矿花岗斑岩为锡多金属矿化的成矿岩体。该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8.0±1.1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花岗斑岩中SiO2、K2O含量高,Fe2O3T、MgO、CaO以及过渡族元素含量低,属高钾-中钾钙碱性系列的Ⅰ型花岗岩。锆石εHf(t)为+3.4^+7.4,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701~956Ma。花岗斑岩的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414~18.460、207^Pb/204^Pb=15.591~15.596、208^Pb/204^Pb=38.470~38.761,具有造山带及与俯冲过程相关的性质;^Sr初始值(87^Sr/86^Sr)i比值为0.708136~0.708331,εNd(t)值为-2.0^-3.0。根据岩石的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特征,判断河口林场含矿(成矿)花岗斑岩的初始岩浆源于基性新生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同时受到俯冲带浅部沉积物质的混染,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资料分析认为,河口林场花岗斑岩及相关的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化的构造背景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林场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 花岗斑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Sr-Nd-Pb-Hf同位素 黑龙江完达山地区
下载PDF
朝鲜半岛冠帽地块的基底属性:来自银德洞变质侵入杂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晓晖 王浩铮 +2 位作者 朴贤旭 杨正赫 金正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65-2980,共16页
地体基底建造的甄别和表征是联结华北克拉通与朝鲜半岛早期演化历史的基本纽带。针对朝鲜半岛前寒武纪基底建造研究方面的薄弱环节,本文表征了冠帽地块清津地区银德洞出露的变质深成侵入杂岩。3个代表性样品的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 地体基底建造的甄别和表征是联结华北克拉通与朝鲜半岛早期演化历史的基本纽带。针对朝鲜半岛前寒武纪基底建造研究方面的薄弱环节,本文表征了冠帽地块清津地区银德洞出露的变质深成侵入杂岩。3个代表性样品的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早期中性片麻岩记录的岩浆侵入年龄为约2.53 Ga,晚期钾长花岗质片麻岩记录的岩浆侵入年龄为约2.51 Ga,表明银德洞变质杂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参考变质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其原岩组成可能包括石英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大体上可与全球典型的岩浆型紫苏花岗岩系列相类比。结合3个样品变化较大的锆石εH f(t)值(-1.7^+10.5),我们推测银德洞变质侵入杂岩可能形成于玄武质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及其后的结晶分异作用,代表了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环境下的典型产物。银德洞变质杂岩归属于新太古代岩浆弧根部岩浆岩建造的研究认识,不仅为判定冠帽地块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吉南和龙地块以及辽北清原地块之间的亲缘性提供了岩石学证据,而且暗示这些地块在新太古代共同处在一个类似于安第斯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侵入杂岩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新太古代 冠帽地块 朝鲜半岛
下载PDF
东秦岭蓝田和牧护关岩体地球化学、锆石SIMS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锐 陈觅 +2 位作者 田向盛 胡珩 杨德品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9-480,共12页
蓝田和牧护关岩体位于东秦岭造山带西端,两者以洛南-栾川断裂为界。前者主要岩性为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而后者主要由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选自两岩体的锆石韵律震荡环带发育,Th/U大于0.1,属于岩... 蓝田和牧护关岩体位于东秦岭造山带西端,两者以洛南-栾川断裂为界。前者主要岩性为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而后者主要由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选自两岩体的锆石韵律震荡环带发育,Th/U大于0.1,属于岩浆成因锆石,其SIMS U-Pb年龄分别为147±2 Ma和149±1 Ma,均形成于晚侏罗世。蓝田和牧护关岩体锆石εHf(t)值分别集中于-16.9^-7.2和-9.3^-6.8,二阶段Hf模式年龄集中范围分别为1.7~2.3 Ga和1.6~1.8 Ga,指示它们的岩浆来源可能主要为新生的早-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岩石地球化学进一步指示二者形成经历了古老地壳熔融、围岩混染、岩浆混合和结晶分异等复杂演化过程。综合研究表明,东秦岭地区约150 Ma的岩浆作用代表了该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石圈伸展作用,其动力学背景很可能与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石圈伸展 东秦岭
下载PDF
云南景洪曼秀闪长岩体锆石U-Pb年龄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载波 卢晓萍 +3 位作者 俞赛赢 刘军平 田素梅 李序贵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3-480,共8页
曼秀闪长岩体位于景洪县城南东,与著名的南林山岩体呈平行展布,主要由黑云角闪闪长岩、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和石英闪长质碎粒碎斑岩组成。采用LA-ICP-MS法获得了曼秀岩体中闪长岩的四组锆石U-Pb年龄,分别是321±14 Ma、305.7±9.... 曼秀闪长岩体位于景洪县城南东,与著名的南林山岩体呈平行展布,主要由黑云角闪闪长岩、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和石英闪长质碎粒碎斑岩组成。采用LA-ICP-MS法获得了曼秀岩体中闪长岩的四组锆石U-Pb年龄,分别是321±14 Ma、305.7±9.3 Ma、291.3±7.6 Ma和307.4±7.3 Ma,表明曼秀岩体的形成时代在晚石炭—早二叠。全岩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中Th、Zr等富集,而Nb、Hf等亏损。具有轻稀土富集特征,δEu=0.73~0.98(平均0.85)呈弱负异常特征,而δCe=0.89~1.06(平均0.95),异常不显著。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曼秀闪长岩体与火山弧花岗岩相似,并向同碰撞花岗岩过渡,说明南澜沧江带在晚石炭—早二叠早期为大洋岛弧俯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曼秀岩体 南澜沧江构造带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西段路北镁铁-超镁铁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舍建忠 杨万志 +2 位作者 冯长丽 田江涛 杨震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25-330,共6页
对新疆东天山西段路北岩体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研究,通过与东天山东段镁铁-超镁铁岩体及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对比,探讨其岩体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路北岩体随MgO含量升高,FeO^T升高,而A1_2O_3、CaO降低,表明其为以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 对新疆东天山西段路北岩体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研究,通过与东天山东段镁铁-超镁铁岩体及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对比,探讨其岩体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路北岩体随MgO含量升高,FeO^T升高,而A1_2O_3、CaO降低,表明其为以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为主的堆晶岩。路北岩体与东天山东段镁铁-超镁铁具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与塔里木地区地幔柱成因的镁铁-超镁铁岩体相比,路北岩体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La,Ba,Th,U等不相容元素含量较低,较高的La/Nb和Ba/Nb比值和较低的Nb/U比值,表明其原始岩浆主要来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地幔的部分熔融,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可能为部分熔融提供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北 镁铁-超镁铁岩 岩石地球化学
下载PDF
朝鲜半岛咸北地区晚二叠世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晓晖 张艳斌 +3 位作者 袁玲玲 李永植 崔远正 金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70-3082,共13页
晚古生代火山作用既是探究朝鲜半岛北部大地构造归属的基本要素,又是认识东北亚大陆两大构造域转折之际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关键窗口。针对咸北地区会宁基性火山岩开展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喷发时代为晚二叠世(25... 晚古生代火山作用既是探究朝鲜半岛北部大地构造归属的基本要素,又是认识东北亚大陆两大构造域转折之际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关键窗口。针对咸北地区会宁基性火山岩开展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喷发时代为晚二叠世(257±3Ma);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其Si O2含量介于51.9%~55.3%,Mg#变化于40~58,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并具有高正的锆石εH f(t)(+10^+16)值。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指示该基性火山岩的岩浆源区为俯冲沉积物熔体交代而形成的不均一岩石圈地幔,其部分熔融则可能归因于俯冲后的板内伸展背景。会宁基性火山岩不仅为判定咸北地块属于中亚造山带在朝鲜半岛的东延部分提供了岩石学证据,而且与中国相邻地块上的同期岩浆事件一道,构成见证古亚洲洋东段沿西拉木伦-长春-延边一线断裂带最终闭合的空间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火山岩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晚二叠世 朝鲜半岛
下载PDF
二长花岗岩与辉绿岩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构造意义——以粤北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中部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佳楠 邱际玮 +5 位作者 崔永春 刘军 韦文定 杨戬 晏斌 苏宏亮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I0001,I0002,共15页
以粤北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中部二长花岗岩与辉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勘查、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二长花岗岩与辉绿岩的岩石学特征、主量元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和年代学特征,讨论二长花岗岩与辉绿岩的... 以粤北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中部二长花岗岩与辉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勘查、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二长花岗岩与辉绿岩的岩石学特征、主量元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和年代学特征,讨论二长花岗岩与辉绿岩的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结果表明:南雄断裂带中部二长花岗岩为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的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轻稀土元素富集,富集Rb、Th、K、Sr、Pb,亏损Nb、Ta、Ti,Eu负异常明显,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8.5±6.8)Ma,源区成分与火山弧花岗岩(VAG)相似,属于同碰撞型花岗岩;辉绿岩为准铝质钙碱性岩,具有富集型大洋中脊玄武岩(E-MORB)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富集Sr、Pb、Ta、Ti、Nb、Rb,亏损Pr、Sm、Gd、Tb、Ho,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37.2±3.5)Ma,源区富集地幔,形成于靠近海沟的洋中脊构造环境。448~437 Ma存在一次由挤压到伸展的区域构造应力转换,在岩浆强烈活动中伴有壳源物质重熔、流体参与和幔源岩浆侵入。该结果为南雄盆地物源分析、花岗岩体关系研究提供构造地质学和年代学证据,为确定南雄盆地铀矿化特征和成矿规律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南雄断裂构造意义和控盆特征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雄盆地 南雄断裂带 二长花岗岩 辉绿岩 岩石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 地质构造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岩浆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元库 袁昊岐 +2 位作者 魏友卿 张书凯 刘金庆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共31页
冈底斯岩浆岩带(以下简称冈底斯带)是新特提斯洋俯冲和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的产物,为典型的复合型大陆岩浆弧,是研究板块增生、大陆地壳生长再造和碰撞造山的天然实验室。大量研究揭示新特提斯洋主要经历了4个重要的演化时期:分别是早期... 冈底斯岩浆岩带(以下简称冈底斯带)是新特提斯洋俯冲和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的产物,为典型的复合型大陆岩浆弧,是研究板块增生、大陆地壳生长再造和碰撞造山的天然实验室。大量研究揭示新特提斯洋主要经历了4个重要的演化时期:分别是早期俯冲(>152 Ma)、晚期俯冲(100~65 Ma)、主碰撞(55~40 Ma)和后碰撞伸展期(23 Ma至今)。前人对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认识和进展,然而关于新特提斯洋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冈底斯带火成岩岩浆源区的属性、精细的成岩过程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议。文章首先介绍了冈底斯带的研究历史和大地构造背景,对冈底斯带目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争议进行了初步梳理,从1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总结。初步的梳理给出的启示是:冈底斯带是一个典型的岩浆—构造—成矿—变形变质带,经历了长期、复杂和多阶段的演化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拼贴于古老拉萨地体之上的新生大陆岛弧体。主要认识包括:(1)冈底斯岛弧带是研究新特提斯洋俯冲最为理想的场所,记录了新特提斯洋演化的关键信息,是破解新特提斯洋板片初始俯冲时限和板片俯冲方式最佳的研究对象;(2)冈底斯带中不同时代的花岗岩基或岩株可能经历了一个多期次组装累积的过程,今后应运用晶粥体的模型去重新理解冈底斯带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和动力学成岩过程;(3)冈底斯地区地幔的性质沿着走向表现出复杂性,具有地球化学上的不均一性;(4)冈底斯带的火成岩存在同位素上的倒转,这可能暗示冈底斯地区存在老的基底;(5)冈底斯岛弧带在构造上具有明显的掀斜性,表现出东段以下地壳组分为主,中西段以中上地壳组分为主,暗示了冈底斯带自新生代以来经历了一个不均衡的构造抬升和剥露过程;(6)冈底斯带的研究对象仍以火成岩为主,研究方法多限于传统的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体 冈底斯岩浆带 新特提斯洋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下载PDF
罐装岩屑轻烃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壬子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7,共7页
罐装岩屑轻烃分析技术具有大气干扰少、分辨率高和信息量大的优点,它是进行油气资源早期评价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文章分析了罐装岩屑轻烃分析技术在我国若干盆地的油气监测、生油层评价及油气源研究方面的应用效果,认为在我国油气... 罐装岩屑轻烃分析技术具有大气干扰少、分辨率高和信息量大的优点,它是进行油气资源早期评价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文章分析了罐装岩屑轻烃分析技术在我国若干盆地的油气监测、生油层评价及油气源研究方面的应用效果,认为在我国油气勘探中需进一步推广该项技术,为此建议:1) 及时提供分析报告;2) 推行罐装岩屑轻烃分析与研究工作的标准化;3) 在现场推行罐装岩屑轻烃分析与油气显示相结合的储集层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油气监测 罐装岩屑 轻烃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蘑菇气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构造背景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慧婷 郑常青 张乔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2-810,共9页
内蒙古中东部蘑菇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中部,通过对玛尼吐组火山岩进行系统的岩相学研究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可知,玛尼吐组火山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粗面岩、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属于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SiO2与TiO2,Al2O3... 内蒙古中东部蘑菇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中部,通过对玛尼吐组火山岩进行系统的岩相学研究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可知,玛尼吐组火山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粗面岩、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属于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SiO2与TiO2,Al2O3,Fe2O3T,MgO,CaO和P2O5呈较好的负相关,与Na2O和K2O呈较好的正相关,暗示了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式,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 N/Yb N=7.76~15.7,∑REE=126~317 ppm,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LREE=114~292 ppm)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明显负Eu异常(δEu=0.72~0.97)。对其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显示,玛尼吐组火山岩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有部分幔源物质的加入,为壳-幔混合型岩浆。该组火成岩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减薄的背景下,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玛尼吐组 火山岩 构造背景
下载PDF
甘肃北山北带北亚带西缘泥盆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代文军 刘明强 《甘肃地质》 2008年第3期13-21,共9页
分布于甘肃北山北亚带西缘(双沟山—马鞍山北一带)的泥盆纪火山岩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的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局部见少量玄武岩。岩石硅碱成分显示为钙碱性系列,钠质类型;稀土总量为(65.48×10-6~196.69×10-6),属轻稀土富集型... 分布于甘肃北山北亚带西缘(双沟山—马鞍山北一带)的泥盆纪火山岩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的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局部见少量玄武岩。岩石硅碱成分显示为钙碱性系列,钠质类型;稀土总量为(65.48×10-6~196.69×10-6),属轻稀土富集型,稀土配分型式为右倾曲线;微量元素配分型式类似于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特征,具明显的LlLE富集和Nb、Ti等的亏损;同时,从基性到中性熔岩的εNd(t)均为正值(6.46~6.59),暗示其源区类似亏损地幔源区。Y-Nb和Rb-(Y+Nb)构造判别图解显示本区中酸性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综合分析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套火山岩产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带环境,属俯冲型火山作用,形成于俯冲造山带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火山岩 泥盆纪 甘肃北山北亚带
原文传递
鞍山地区东鞍山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凯 刘正宏 +1 位作者 徐仲元 王兴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0-604,共15页
鞍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辽宁省,区内保留有3.8~2.5Ga连续的地质记录。对位于鞍山市南侧的东鞍山花岗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白云母Ar-Ar同位素分析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SHRIMP测年结果为3004±7Ma,代表岩石的形成年... 鞍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辽宁省,区内保留有3.8~2.5Ga连续的地质记录。对位于鞍山市南侧的东鞍山花岗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白云母Ar-Ar同位素分析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SHRIMP测年结果为3004±7Ma,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Ar-Ar测年结果为2545±16Ma,代表岩石受到构造热事件扰动的时间。岩体地化特征为富硅(Si O2=72.95%~75.37%,平均值为74.18%)、富碱(K2O+Na2O=7.05%~8.45%)、富铝(Al2O3=12.95%~15.44%),低钙(Ca O=0.13%~0.66%)。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上,曲线呈明显的右倾趋势,且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在微量元素洋中脊玄武岩标准化蛛网图上可以看出,东鞍山花岗岩强烈亏损Nb、P、Sr、T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Nd和高场强元素Th、U。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东鞍山花岗岩岩浆来源为壳源,残留相可能由石榴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组成。将鞍山-本溪地区3个3.0Ga花岗岩(东鞍山花岗岩岩体、铁架山二长花岗岩岩体以及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三者的地球化学存在较大差异,为三个独立的岩体。三个岩体最初可能发育在一个陆块之上,然后在25.5亿年左右分离开来,最后在25亿年左右再次拼贴到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鞍山花岗岩 SHRIMP 锆石U-PB 岩石地球化学 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