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别具特色的文体实验——李洱《花腔》的文体分析 |
王军亮
|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2
|
个人化叙事的公共意识形态论 |
李胜清
|
《东疆学刊》
CSSCI
|
2011 |
1
|
|
3
|
从汉语书面叙事体的语篇结构看人物指称的分布和功能 |
乐耀
|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5
|
|
4
|
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回指话语分析 |
曾竹青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0 |
4
|
|
5
|
“诗意”的幻灭:中国游记与近代日本人中国观之建立 |
苏明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3
|
|
6
|
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个人话语——论《傅雷家书》 |
杨剑龙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9
|
|
7
|
女性叙事·个人话语·集体记忆——以梅卓长篇小说《神授·魔岭记》为例 |
丹珍草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8
|
|
8
|
公共话题转换为个人话语:修辞化及其限度 |
谭学纯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9
|
新时代美好生活叙事的三重向度 |
汪沛
|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10
|
关于“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思考 |
陈景元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3
|
|
11
|
“改革文学”是如何“炼”成的——以张洁《沉重的翅膀》的版本变迁为考察对象 |
金宏宇
徐文泰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2
|
笛卡尔与维特根斯坦论心理学话语的不对称性 |
张学广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3
|
从认知角度看语篇中人称代词的理解 |
唐宇
|
《科教文汇》
|
2018 |
1
|
|
14
|
女性独特话语的找寻及尝试——试论残雪小说文本的后现代性 |
陈娇华
|
《常熟高专学报》
|
2002 |
0 |
|
15
|
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个人话语述评 |
周建强
|
《陇东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6
|
公共话题转换为文学话语——《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散文的修辞分析 |
董瑞兰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7
|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教师个体话语空间的培植 |
钟华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8
|
当诗人遇上革命:皈依还是疏离?——论张光年建国前后诗歌创作的变化 |
冯姣姣
|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
2015 |
0 |
|
19
|
美国总统竞选辩论中“our+N”的批评话语分析 |
武保勤
|
《外国语言文学》
|
2021 |
0 |
|
20
|
革命历史书写中个人话语与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的错位对接——《青春之歌》初版本与再版本内在冲突考辨 |
郭剑敏
|
《阴山学刊》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