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国维的人格悲剧与人格理论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建中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98-102,共5页
为传统文化所化之人值此文化衰落之时的心灵痛苦,与为西方文化所熏所染之人遭遇新文化冲击之时的美学兴奋,构成王国维文化人格的悲剧性冲突。王国维的人格悲剧铸成其人格理论的两大特征:改造传统文论“知人论世”、“觇文见心”的人格... 为传统文化所化之人值此文化衰落之时的心灵痛苦,与为西方文化所熏所染之人遭遇新文化冲击之时的美学兴奋,构成王国维文化人格的悲剧性冲突。王国维的人格悲剧铸成其人格理论的两大特征:改造传统文论“知人论世”、“觇文见心”的人格分析方法,引入西方哲学—美学的生存悲剧感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王国维 人格理论 文化人格 人格悲剧
下载PDF
《美国悲剧》中的悲剧原型剖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红燕 戴红霞 胡韵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88-89,共2页
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来剖析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美国悲剧》中的悲剧原型。悲剧的主人公克莱德的原型植根于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悲剧,同时在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也能找到其原型。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既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个人性格的... 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来剖析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美国悲剧》中的悲剧原型。悲剧的主人公克莱德的原型植根于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悲剧,同时在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也能找到其原型。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既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个人性格的悲剧,同时也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 悲剧 克莱德 命运悲剧 性格悲剧
下载PDF
试论魏晋士人的人格冲突
3
作者 陕艳娜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82-85,共4页
在历代文人中,魏晋士人对社会价值的追求是最微弱、最残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选择"归隐"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纵其一生,魏晋士人始终都在"山林"与"魏阙"之间徘徊去就,忍受着与日俱增的心理焦虑与人... 在历代文人中,魏晋士人对社会价值的追求是最微弱、最残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选择"归隐"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纵其一生,魏晋士人始终都在"山林"与"魏阙"之间徘徊去就,忍受着与日俱增的心理焦虑与人格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国 晋朝 士人 人格冲突 “归隐”方式 人格悲剧
下载PDF
现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剧成因——以《伤逝》和《寒夜》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培延 《梧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6-61,共6页
通过对《伤逝》和《寒夜》的分析,现代文学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成因有两条:一是社会的压迫即时代环境造成的,导致人物自身经济上不能独立,不得不依附曾经反抗过的社会而做出妥协,或者失去反抗的力量任由命运宰割;二是人物自... 通过对《伤逝》和《寒夜》的分析,现代文学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成因有两条:一是社会的压迫即时代环境造成的,导致人物自身经济上不能独立,不得不依附曾经反抗过的社会而做出妥协,或者失去反抗的力量任由命运宰割;二是人物自身的性格局限,由于个人奋斗没有与社会解放相结合,人物在遇到挫折后性格容易变得退缩、懦弱甚至扭曲,从而导致自身的悲剧。其出路在于与新的时代的群众相结合,与社会先进力量相结合,把个人解放与社会解放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伤逝》 《寒夜》 时代悲剧 性格悲剧
下载PDF
王国维与古典唐诗学的超越
5
作者 王顺贵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5,共3页
经过明清两代的充分发展,古典唐诗学无论是在理论建构,还是在资料积累、研究形态等方面均已臻至最为完善的状态。清中叶以降,诗坛风尚发生变化,如“宋诗派”用宋诗的眼光观照唐诗,“诗界革命”诸子将解读唐诗的视阈指向域外,说明古典唐... 经过明清两代的充分发展,古典唐诗学无论是在理论建构,还是在资料积累、研究形态等方面均已臻至最为完善的状态。清中叶以降,诗坛风尚发生变化,如“宋诗派”用宋诗的眼光观照唐诗,“诗界革命”诸子将解读唐诗的视阈指向域外,说明古典唐诗学的研究已透露了新变的消息,而王国维是最早用西方的观念来研究唐诗的诗人,这一现象昭示了古典唐诗学发生变革的路径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古典唐诗学 人格 人本主义 超越
下载PDF
人类灵魂的永恒困境——麦克白的悲剧性新探
6
作者 王莹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93-95,103,共4页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的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他的毁灭过程隐喻着人类灵魂的永恒困境,具有悲剧的深刻性与延续...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的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他的毁灭过程隐喻着人类灵魂的永恒困境,具有悲剧的深刻性与延续性。麦克白这一形象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麦克白 悲剧模式 性格悲剧 灵魂悲剧
下载PDF
寒江冷月葬孤魂——试论朱湘之死
7
作者 闫桂萍 赫学颖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5-97,共3页
诗人自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朱湘之死与其他诗人的自杀一样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并各持异议。朱湘的自杀不仅有形而上的原因,也有形而下的原因,是诗人的人格缺陷、婚姻爱情悲剧、理想追求的失落等内外综合因素的挤压而导致的精神压迫... 诗人自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朱湘之死与其他诗人的自杀一样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并各持异议。朱湘的自杀不仅有形而上的原因,也有形而下的原因,是诗人的人格缺陷、婚姻爱情悲剧、理想追求的失落等内外综合因素的挤压而导致的精神压迫感所造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朱湘 自杀 人格之悲 爱情之悲 诗歌崇拜
下载PDF
狂妄的“朝圣者”——关于萧军在延安的几个问题
8
作者 宋剑华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5期147-153,共7页
1940年6月,萧军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萧军到延安的主要目的并非是想参加革命,而是想以“鲁迅大弟子”的特殊身份,并借助延安文坛,与国统区文坛相抗衡,进而实现其“我要在世界上做最好的作家”的伟大梦想。但是,由于他个性傲慢狂妄,文学修... 1940年6月,萧军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萧军到延安的主要目的并非是想参加革命,而是想以“鲁迅大弟子”的特殊身份,并借助延安文坛,与国统区文坛相抗衡,进而实现其“我要在世界上做最好的作家”的伟大梦想。但是,由于他个性傲慢狂妄,文学修养不足,到延安后在文学创作上并没有什么建树,于是又希望以他所理解的“鲁迅精神”,去“影响”毛泽东和共产党人的文化政策。然而,由于萧军始终以坚守绝对自我而自鸣得意,最终导致了他游离于延安文艺运动之外的人格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军 朝圣者 新英雄主义 人格悲剧
下载PDF
留学青年的悲歌——论《沉沦》的悲剧意义
9
作者 王海峰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8-71,共4页
郁达夫的《沉沦》以留学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生活为题材,以作家自己的留学生活为素材,是作家"一己体验"的"自叙传"。因为祖国的极端贫穷和自身在国外受到的歧视,主人公形成了多愁善感、孤独自卑的性格。作为一个旅... 郁达夫的《沉沦》以留学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生活为题材,以作家自己的留学生活为素材,是作家"一己体验"的"自叙传"。因为祖国的极端贫穷和自身在国外受到的歧视,主人公形成了多愁善感、孤独自卑的性格。作为一个旅居海外的孤儿,他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报效祖国却梦想破灭,残酷的现实让他试图通过寻找爱情来摆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压抑与苦闷。他感到自己在多苦的世界里成了多余的人,终于跳海自杀。这部小说是一首时代青年心灵三部曲:合理人生的追求——人生追求的幻灭——沉沦而自戕^([1])。《沉沦》主人公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留学海外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悲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病 个性悲剧 根源 悲剧意义.
下载PDF
再探祥子的悲剧命运之根源
10
作者 张粉霞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78-80,共3页
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根源的探讨,大多是从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这两个方面来讨论的,而文章从另外的三个角度对祥子的悲剧进行了探讨,认为他的悲剧根源在于:对身体的过分依赖;对性的需求和错误认识以及自给自足的思想观念这三... 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根源的探讨,大多是从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这两个方面来讨论的,而文章从另外的三个角度对祥子的悲剧进行了探讨,认为他的悲剧根源在于:对身体的过分依赖;对性的需求和错误认识以及自给自足的思想观念这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祥子》 悲剧命运 社会悲剧 命运悲剧
下载PDF
论鲁迅启蒙题材小说的意义生成模式与文化意蕴
11
作者 苏美妮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3-77,共5页
在鲁迅的启蒙题材小说中,鲁迅通过叙述代表现实权力的“势”对代表“道”的启蒙者的包围与虐杀,解答了造成国民劣根性并阻碍民族革新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那就是知识分子话语言说的无效性和民众与社会既得利益者“趋利附势”的奴隶性。... 在鲁迅的启蒙题材小说中,鲁迅通过叙述代表现实权力的“势”对代表“道”的启蒙者的包围与虐杀,解答了造成国民劣根性并阻碍民族革新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那就是知识分子话语言说的无效性和民众与社会既得利益者“趋利附势”的奴隶性。面对社会文化启蒙言说的无效性,鲁迅最终放弃了他的小说创作,并以锋芒毕露的杂文为武器,直接参与到了变革中国社会的政治革命潮流当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启蒙主义 知识分子 思想矛盾 人格悲剧
下载PDF
华亭鹤唳的绝响——解析陆机的悲剧人生
12
作者 孙刚 《宜宾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29-31,共3页
西晋诗人陆机临死,发出"华亭鹤唳,岂可复闻"的哀叹,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审视陆机的一生,可以看到,一方面,强权政治决定了陆机命途多舛有志难伸;另一方面,自身的性格使其投身失所行为失当。这两个方面最终... 西晋诗人陆机临死,发出"华亭鹤唳,岂可复闻"的哀叹,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审视陆机的一生,可以看到,一方面,强权政治决定了陆机命途多舛有志难伸;另一方面,自身的性格使其投身失所行为失当。这两个方面最终导致了陆机迷失自我,结局悲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社会 人格 悲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