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工科一年级大学生人格障碍及其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38
1
作者 黄悦勤 李立明 +2 位作者 刘秀芬 董问天 许又新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调查理工科一年级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并探讨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人格诊断问卷 (PDQ R)、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等调查北京市某理工科重点大学一年级学生。结果 在 2 2 0 5名大学生中PDQ R总分为 (2 3 9± 8 4)分 ... 目的 调查理工科一年级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并探讨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人格诊断问卷 (PDQ R)、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等调查北京市某理工科重点大学一年级学生。结果 在 2 2 0 5名大学生中PDQ R总分为 (2 3 9± 8 4)分 ,阳性率为 6 30 % ;确诊人格障碍 5 5例 ,患病率为 2 49%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 (1 0 9% )和构成比 (37% )均为最高 ;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有性别、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结论 大学生中人格障碍患病率较高 ,家庭环境不良对人格障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危险因素 家庭 大学生
原文传递
北京市高中一年级学生人格偏离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36
2
作者 黄悦勤 刘宝花 +2 位作者 刘肇瑞 张桂芝 张华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 试测美国人格诊断问卷 (PDQ 4 )并调查北京市中学生人格偏离的检出率及其分布。方法 以ICD 10为金标准在 10 0例人格障碍患者、91例非人格障碍的精神病患者和 10 0名正常人中计算PDQ 4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重测一致性 ;以现况调查... 目的 试测美国人格诊断问卷 (PDQ 4 )并调查北京市中学生人格偏离的检出率及其分布。方法 以ICD 10为金标准在 10 0例人格障碍患者、91例非人格障碍的精神病患者和 10 0名正常人中计算PDQ 4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重测一致性 ;以现况调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采用PDQ 4调查北京市 10 0 39名高中一年级学生。结果 PDQ 4具有高灵敏度和中等特异度 ,重测一致率为 92 .2 %。正常成人样本PDQ 4量表总分为 18.9± 9.8,男性量表总分为 2 0 .6± 10 .1,女性量表总分为 17.1±9.2 ,差异有显著性 (t=2 .0 9,P <0 .0 5 )。各年龄组量表总分差异无显著性。北京市高一学生PDQ 4量表总分为 2 5 .4± 9.6 ,明显高于正常成人样本。该人群人格偏离的检出率为 5 .6 % ;检出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城区学生明显低于乡镇学生 ;市重点学生最低 ,普通中学学生最高。结论 PDQ 4 (中文版 )可以作为效度和信度较好的人格障碍筛查工具 ;北京市中学生人格偏离有性别、城乡和学校类型的差异 ,是青春期值得重视的心理发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人格障碍 人格偏离 灵敏度 青少年
原文传递
美国人格诊断问卷(PDQ-R)在中国的试测 被引量:33
3
作者 黄悦勤 董问天 +3 位作者 王燕玲 崔玉华 许又新 韩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62-264,共3页
本文将美国DSM-Ⅲ-R轴Ⅱ人格障碍的测量工具“人格诊断问卷”(修订版)首次在中国大陆试测,在75例人格障碍患者、78例正常人和60例其他精神障碍患者中进行信度和效度研究。结果显示该问卷的重测一致性符合自评量表的信度... 本文将美国DSM-Ⅲ-R轴Ⅱ人格障碍的测量工具“人格诊断问卷”(修订版)首次在中国大陆试测,在75例人格障碍患者、78例正常人和60例其他精神障碍患者中进行信度和效度研究。结果显示该问卷的重测一致性符合自评量表的信度标准;与ICD-10比较,该问卷达到高灵敏度和中等特异度,且在不同人群中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PDQ-R 信度 筛查工具
下载PDF
220名男性罪犯人格障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邦惠 黄希庭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8-960,共3页
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在押的220名男性罪犯的人格障碍及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罪犯人格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且与普通人群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罪犯人格障碍与艾森克人格量表中情绪稳定性、精神... 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在押的220名男性罪犯的人格障碍及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罪犯人格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且与普通人群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罪犯人格障碍与艾森克人格量表中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内外向三个因素有显著的相关。其中,情绪稳定性因素与12种类型人格障碍及总分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精神质因素与除强迫型以外的11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及总分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内外向因素与表演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及自恋型人格障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分裂样人格障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情绪稳定性因素可能是各型罪犯人格障碍的基本人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犯罪心理学 测量表 情绪稳定性 精神质
下载PDF
3140例一、二年级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27
5
作者 傅文青 姚树桥 +6 位作者 于宏华 阙墨春 赵幸福 张艳卿 孔明 王杏云 郭玲玲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患病现状。方法:用PDQ+4问卷从3140名一、二年级大学生中筛选出DSM-IV的B群人格障碍划界分阳性者,再以PDI-Ⅳ定式晤谈法进一步确定大学生群体的患病率。结果:3140名大学生样本中有38例符合B群人格障碍PDI... 目的:调查我国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患病现状。方法:用PDQ+4问卷从3140名一、二年级大学生中筛选出DSM-IV的B群人格障碍划界分阳性者,再以PDI-Ⅳ定式晤谈法进一步确定大学生群体的患病率。结果:3140名大学生样本中有38例符合B群人格障碍PDI-IV半定式晤谈的评定标准,总患病率为1.21%,符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评定标准的大学生1例;边缘型21例,患病率0.67%;自恋型20例,患病率0.64%;表演型8例,患病率0.25%。其中10例符合一种以上的诊断标准,共病率为26.3%。结论:B群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患病率低于国外报道的普通人群患病率,但略高于国内以往的调查结果,B群人格障碍各型之间有较高的共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障碍 PDQ^+4 患病率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罪犯人格障碍症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邦惠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9年第2期169-170,160,共3页
目的:探讨人格障碍症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和大五人格量表(BFI)对420名罪犯进行调查,并与普通人群进行比较。结果:①罪犯人格障碍症状显著高于普通人群。②罪犯在大五人格量表中的神经质因素与12种类... 目的:探讨人格障碍症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和大五人格量表(BFI)对420名罪犯进行调查,并与普通人群进行比较。结果:①罪犯人格障碍症状显著高于普通人群。②罪犯在大五人格量表中的神经质因素与12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及总分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宜人性因素与除强迫型以外的11种类型人格障碍及总分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结论:罪犯群体存在比较严重的人格异常,需要及时矫正治疗。各类人格障碍与人格五因素模型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犯:人格障碍 人格特征 人格障碍诊断量表 大五人格量表
原文传递
社交焦虑障碍与人格障碍的共病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丽颖 杨蕴萍 林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96-197,200,共3页
目的 :探讨社交焦虑障碍与轴Ⅱ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格障碍评估手册 (PDA)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分别对 5 0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4 0例强迫症患者和 4 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进行测查。结果 :社交焦... 目的 :探讨社交焦虑障碍与轴Ⅱ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格障碍评估手册 (PDA)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分别对 5 0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4 0例强迫症患者和 4 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进行测查。结果 :社交焦虑障碍与回避型、强迫型人格障碍共病率较高 ,社交焦虑障碍组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得分和PDA总分明显高于强迫症组和广泛性焦虑症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社交焦虑障碍与回避型人格障碍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障碍 人格障碍 父母养育方式 精神障碍 SAD
下载PDF
人格障碍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8
8
作者 凌辉 钟妮 +3 位作者 张建人 阳子光 刘家旺 祁虹鹏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美国的人格障碍患病率约为1/10,澳大利亚约为1/15,而英国则是1/20,我国目前还没有权威的人格障碍患病率数据。人格障碍的危险因子可以...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美国的人格障碍患病率约为1/10,澳大利亚约为1/15,而英国则是1/20,我国目前还没有权威的人格障碍患病率数据。人格障碍的危险因子可以分为早期经历和个体功能不良认知两大类,前者包括早期创伤经历、不良父母功能和教养行为、不良亲子关系。人格障碍研究在国外成果丰硕,从诊断到流行学研究,再到病因学和治疗研究,已形成连贯的研究体系。相比之下,我国长期以来严重忽视了人格障碍研究的重要性。虽近10年来开始在临床和研究领域关注人格障碍患者这一庞大群体的存在,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未来研究重点是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的人格障碍评估工具与诊断标准,加强病因学研究的整合,加强人格障碍的治疗研究,以及普及人格障碍的识别和防治的科学知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患病率 病因学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原文传递
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患者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于宏华 傅文青 +3 位作者 曹文胜 曹枫林 沈桥 姚树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被试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特点。方法:先用PDQ+4问卷筛查,再以PDI-IV对筛查的阳性被试进行半定式查询确诊B群人格障碍患者,然后用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测查所有被试的童年负性经历。结果:除情感忽视因子... 目的:了解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被试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特点。方法:先用PDQ+4问卷筛查,再以PDI-IV对筛查的阳性被试进行半定式查询确诊B群人格障碍患者,然后用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测查所有被试的童年负性经历。结果:除情感忽视因子外,B群人格障碍组CTQ各因子和总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进一步将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BPD)组和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PersonalityDisorder,NPD)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BPD组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的因子分和总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PD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被试的童年期创伤较正常组严重,BPD在情感方面的创伤性经历尤其明显,提示情感虐待和忽视是大学生BPD发病的特征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障碍 B群人格障碍 童年期创伤性经历
下载PDF
基于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大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飞 黄静 张连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伤害(自伤)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地区10所不同层次高校19 66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伤行为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和艾克森人格量表,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伤害(自伤)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地区10所不同层次高校19 66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伤行为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和艾克森人格量表,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变量。结果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8%,有自伤行为大学生在情绪调节困难和人格得分上均高于无自伤行为大学生(均有P<0.05)。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学校水平具有聚集性,性别、来源地、留守经历、情绪调节困难、人格量表得分是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结论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应对困难方式,发挥同伴教育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LOGISTIC回归 人格障碍
原文传递
缓解期重性抑郁与心境恶劣患者人格特征及人格障碍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高成阁 王赞利 +2 位作者 纪术茂 陈策 马现仓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 :研究重性抑郁症 (MDD)和心境恶劣障碍 (DD)患者在人格维度、人格特质水平及人格模型及人格障碍倾向性方面的特征。方法 :采用NEO -PI-R个性调查表及人格诊断问卷 (PDQ+ 4)对 5 8例MDD和 5 7例DD患者及 115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 ... 目的 :研究重性抑郁症 (MDD)和心境恶劣障碍 (DD)患者在人格维度、人格特质水平及人格模型及人格障碍倾向性方面的特征。方法 :采用NEO -PI-R个性调查表及人格诊断问卷 (PDQ+ 4)对 5 8例MDD和 5 7例DD患者及 115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 :MDD和DD在NEO -PI-R的五因素人格模型的外向性、严谨性得分均低于正常组 ,DD患者的神经质分高于MDD患者 ,MDD患者的顺同性分高于正常组 ;在 30个特质层面上 ,MDD和DD与正常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DD患者的N1(焦虑 )、N4 (自我意识 )分明显高于MDD患者 ,E4 (热情性 )、A1(信任感 )分明显低于MDD患者 ;MDD和DD在PDQ+ 4的边缘型 (BDL)、回避型 (AVD)、抑郁型 (DEP)、分裂性 (SZD)、偏执型 (PND)、强迫型 (OBC)人格障碍得分明显高于正常组 ,DD患者在分裂型得分明显高于MDD患者 ,在表演型 (HST)分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 :MDD和DD的人格特征既有共同的之处 ,也存在差异。两者均伴有人格障碍 ,但DD患者比MDD患者人格障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解期 重性抑郁 心境恶劣 人格特征 人格障碍 人格维度 人格特质
下载PDF
人格障碍遗传度双生子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纪文艳 胡永华 +6 位作者 黄悦勤 曹卫华 吕筠 秦颖 逄增昌 汪韶洁 李立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利用双生子人群估计人格障碍的遗传度.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4版(PDQ-4)作为筛查工具,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青岛市20~70岁的成人双生子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已知卵性鉴定结果的双生子共324对,对其中性别相同的242对双生子进... 目的利用双生子人群估计人格障碍的遗传度.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4版(PDQ-4)作为筛查工具,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青岛市20~70岁的成人双生子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已知卵性鉴定结果的双生子共324对,对其中性别相同的242对双生子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计算人格障碍的遗传度.结果人格障碍总评分遗传度为68.26%(60.26~74.78),A组评分遗传度为59.00%(49.22~67.17),B组评分遗传度为64.99%(56.24~72.16),C组评分遗传度为63.66%(54.72~71.02).分裂型、自恋型和依赖型有显著的遗传效应,遗传度分别为49.96%(37.94~60.14)、52.89%(41.85~62.24)和68.87%(60.80~75.40).戏剧型不受遗传因素作用,共同环境效应显著,占总变异方差的54.08%(44.50~62.43).结论人格障碍主要受遗传因素决定,这些结果将会对人格障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生子 人格障碍 遗传度
原文传递
大学生人格障碍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嘉虹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究大学生人格障碍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方法采用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ersonality Disorder Questionnaire for CCMD-2-R,PDQC)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广东省某综合大学2003级615名新生进行测试,以... 目的探究大学生人格障碍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方法采用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ersonality Disorder Questionnaire for CCMD-2-R,PDQC)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广东省某综合大学2003级615名新生进行测试,以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①总体样本中人格障碍的筛出率为55·4%,其中30·9%合并多型人格障碍,单一人格障碍类型的发生率为24·6%;②单型、双型、多型(3型及以上)人格障碍组与无人格障碍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以及各因子得分的组间比较,除了单型人格障碍组与无人格障碍组之间躯体化、敌对和恐怖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多型人格障碍组SCL-90评分显著高于单型人格障碍组(P<0·001);④心理健康状况需关注者的人格障碍各分型得分显著高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P<0·001);⑤PDQC各分型与SCL-90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人格障碍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广泛的影响;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对个体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干预的同时,需关注其人格特征的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 大学新生
下载PDF
违法劳教人员及其B群人格障碍患者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于宏华 傅文青 +3 位作者 姚树桥 张艳卿 段熙明 曹文胜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481-483,共3页
目的:了解违法劳教群体及其B群人格障碍患者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的情况。方法:先用PDQ+4筛查,再以PDI-IV对筛查的阳性被试做半定式查询确定B群人格障碍患者,然后用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测查所有被试的童年被虐待经历。结果:劳教人员B... 目的:了解违法劳教群体及其B群人格障碍患者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的情况。方法:先用PDQ+4筛查,再以PDI-IV对筛查的阳性被试做半定式查询确定B群人格障碍患者,然后用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测查所有被试的童年被虐待经历。结果:劳教人员B群人格障碍组的童年期躯体和情感虐待性经历较对照组严重(P<0.05)。性虐待、躯体和情感忽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在反社会人格障碍组和对照组、其他人格障碍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发现五种形式的虐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违法人群中,多种人格障碍共病的个体童年期受到的虐待较非人格障碍者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劳教人员 人格障碍 B群人格障碍 童年期被虐待经历
下载PDF
暴力犯罪者人格障碍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黎雪梅 况利 +3 位作者 艾明 陈建梅 李大奇 高新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47-549,共3页
目的:研究暴力犯罪者的人格障碍。方法:随机抽取在重庆市女子监狱服刑的女性暴力罪犯204名,在重庆市监狱服刑的男性暴力罪犯294名,用人格诊断问卷(PDQ-R)、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查。结果:男性在反社会型因子上得分高于女性(2+4/0&#... 目的:研究暴力犯罪者的人格障碍。方法:随机抽取在重庆市女子监狱服刑的女性暴力罪犯204名,在重庆市监狱服刑的男性暴力罪犯294名,用人格诊断问卷(PDQ-R)、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查。结果:男性在反社会型因子上得分高于女性(2+4/0±0,P=0.008);女性在偏执型、分裂样、回避型因子上得分均高于男性(4±2/3±2、3±2/2±2、3±3/3±2,P=0.044、0.041、0.047)。结论:暴力犯罪者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犯罪 调查 人格障碍
下载PDF
人格诊断问卷(PDQ-4+)在研究生群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江雪 项锦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580-582,共3页
目的: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研究生群体进行筛查,探讨PDQ-4+在该群体中的适用性,以及探索研究生人格障碍的特点。方法:以PDQ-4+为工具,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调查某师范大学研究生661人。结果:研究生样本PDQ-4+十二项人格障碍分量表得... 目的: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研究生群体进行筛查,探讨PDQ-4+在该群体中的适用性,以及探索研究生人格障碍的特点。方法:以PDQ-4+为工具,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调查某师范大学研究生661人。结果:研究生样本PDQ-4+十二项人格障碍分量表得分与普通人群样本比较存在显著差异(除偏执型和回避型以外),与大学生样本也存在显著差异(除回避型以外);在两个年龄组的差异上,低年龄组在表演型和依赖型得分上显著高于高年龄组;在性别差异上,男性在偏执型、分裂型、自恋型、反社会型、强迫型得分和总分上显著高于女性;在文理差异上,文科生在表演型和抑郁型得分上显著高于理科生。结论:以PDQ+4筛查研究生人格障碍,所得阳性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样本;研究生样本的八项分量表分显著低于大学生样本;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的某些特质有趋于缓和、稳定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研究生 人格诊断问卷(PDQ-4+)
下载PDF
失独人群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心理援助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徐晓军 刘炳琴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独生子女的死亡使失独者陷入急性应激障碍(ASD)之中,如果缺乏及时的专业干预,三个月后便进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阶段。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结构,往往使他们的病情在外部文化情境等结构性压力和核心依恋对象死亡等心理依... 独生子女的死亡使失独者陷入急性应激障碍(ASD)之中,如果缺乏及时的专业干预,三个月后便进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阶段。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结构,往往使他们的病情在外部文化情境等结构性压力和核心依恋对象死亡等心理依恋断裂的双重作用下,发展演化为重度创伤后应激障碍。因此,除了从源头上优化失独人群生活的人文情境以外,失独危机事件的应激管理、依恋关系重建为导向的心理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失独人群重度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人群 ASD PTSD 人格障碍
下载PDF
人格障碍倾向与依恋的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红君 谭鑫 +3 位作者 楚艳民 刘琴 刘利 周世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目的:初步考察人格障碍倾向与依恋的关系。方法:用成人依恋问卷(AAQ3.1)、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4)测量成年早期学生390名。结果:依恋各因子与人格障碍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359~0.555之间;回... 目的:初步考察人格障碍倾向与依恋的关系。方法:用成人依恋问卷(AAQ3.1)、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4)测量成年早期学生390名。结果:依恋各因子与人格障碍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359~0.555之间;回归分析显示,依恋对人格障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三个依恋量表所测量的依恋因子共解释人格障碍总变异的46.3%。结论:人格障碍与依恋显著相关,不良依恋经验对人格障碍症状有显著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成人依恋 成年早期 人格结构
原文传递
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胡蕾 唐茂芹 +2 位作者 王爱荣 穆朝娟 陈明友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 (第 4版 ) (PDQ 4)、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以及自制调查表与问卷 ,对山东省部分医院的住院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独生子女分别...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 (第 4版 ) (PDQ 4)、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以及自制调查表与问卷 ,对山东省部分医院的住院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独生子女分别进行测评 ,其中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知力恢复以后测评。结果患病独生子女的人格障碍阳性率 (2 7.6% )明显高于正常独生子女 (4 .3 % )。相关分析显示 ,人格障碍得分与父、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呈正相关 (r =0 .2 5 1~ 0 .5 2 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家庭关系、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父母个性、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患病独生子女人格的形成。结论人格障碍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共病现象 ,人格障碍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病理心理基础。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可造成子女的人格偏离乃至人格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子女 精神分裂症 人格 父母养育方式 影响因素 调查
下载PDF
抑郁障碍和人格障碍共病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玉娥 周玉萍 王玉革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7期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与轴Ⅱ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DSM-IV定式临床会谈量表(SCID-Ⅱ)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02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评估,并与102例正常人群对照。结果抑郁障碍与回避型、强迫型以及消...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与轴Ⅱ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DSM-IV定式临床会谈量表(SCID-Ⅱ)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02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评估,并与102例正常人群对照。结果抑郁障碍与回避型、强迫型以及消极型人格障碍共病率分别为32.3%、29.4%、22.5%。抑郁障碍患者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别为45.43±8.34、46.92±10.21、17.98±5.64、13.93±4.81、10.53±3.72、13.98±4.18,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抑郁障碍与回避型、强迫型以及消极型人格障碍关系密切,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与抑郁障碍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人格障碍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DSM-Ⅳ 共病情况 正常人群 父母情感 消极型 强迫型 共病率 因子分 对照组 显著性 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