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交媒体信任对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影响:网络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48
1
作者 牛静 孟筱筱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1-109,共19页
社交媒体信任是影响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网络人际信任,构建了社交媒体信任影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模型。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501位社交媒体用户的媒... 社交媒体信任是影响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网络人际信任,构建了社交媒体信任影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模型。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501位社交媒体用户的媒体使用数据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并无显著相关性;2.社交媒体信任负向影响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3.社交媒体信任正向影响用户的自我表露,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对于理解社交媒体信任影响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解释机制,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信任 制度信任 隐私风险感知 自我表露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英国信托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和秀星 曹严礼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0-62,66,共4页
英国是现代信托业的发源地 ,也是现今世界信托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文章分析了英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探讨了如何借鉴英国经验发展我国信托业的三点启示。
关键词 英国 信托业 个人信托 投资信托 发展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养育社区的信任文化构建——基于微信群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3
作者 孙莹 李智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第5期183-201,共19页
在数字化时代,使用微信成为人们"在世存有"的一种生存状态,微信育儿群则成了当下家庭养育的主要策源地。初为人母的养育焦虑使"新手母亲"自发组织的微信群成为她们交流分享养育经验的重要场所,因此,关注她们在微信... 在数字化时代,使用微信成为人们"在世存有"的一种生存状态,微信育儿群则成了当下家庭养育的主要策源地。初为人母的养育焦虑使"新手母亲"自发组织的微信群成为她们交流分享养育经验的重要场所,因此,关注她们在微信育儿群中的个体表现与传播行为是考察数字化环境中"母职"实践的重要一环。本研究将微信育儿群"花城妈妈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微信群中的"问题请教""情感陪伴""故事吐槽"等基于共同经验的集体叙事进行分析,考察"新手母亲"所形塑的身份认同以及人际信任和系统信任的形成和转化过程,从而揭示媒介变迁背景下养育共同体信任文化的构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育共同体 微信群 人际信任 系统信任
下载PDF
社会互动、地域认同与人际信任——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24
4
作者 黄荣贵 孙小逸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94,共9页
社会互动、地域认同以及道德规范是影响人际信任的三个重要因素,并且对不同类型的人际信任有不同的影响。对上海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社会互动与邻里信任、地域认同与地方群体信任、规范与陌生人之间的普遍信任之间存在较为明确的关系。... 社会互动、地域认同以及道德规范是影响人际信任的三个重要因素,并且对不同类型的人际信任有不同的影响。对上海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社会互动与邻里信任、地域认同与地方群体信任、规范与陌生人之间的普遍信任之间存在较为明确的关系。此外,参与社团与地方群体信任、普遍信任之间具有显著的关系。信任研究需要厘清信任的性质如何随信任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来源与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信任 社会互动 地域认同 社会资本
下载PDF
新时代微公益公信力研究之相关理论的述评和反思 被引量:3
5
作者 许英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61,共8页
近来频繁发生的商业炒作事件,使微公益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日益严重的公信力危机。鉴于此,在系统梳理微公益和公信力的概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批判地反思并整合利他、人际信任、文化决定论、志愿精神和制度取向的信任研究等相关概念... 近来频繁发生的商业炒作事件,使微公益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日益严重的公信力危机。鉴于此,在系统梳理微公益和公信力的概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批判地反思并整合利他、人际信任、文化决定论、志愿精神和制度取向的信任研究等相关概念或学说。进而提出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指出微公益的公信力研究应从制度信任、文化信任和人际信任三个维度展开探索,并进一步开展扎实的经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公益 公信力 制度信任 文化信任 人际信任
下载PDF
重建信任:社会信任问题研究述评
6
作者 蒋艳 《社会中的法理》 2014年第1期205-221,共17页
社会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信任'问题化'的过程。当前,西方学界关于社会信任问题的研究已经从心理学领域迈向多学科领域,且心理状态机制、社会机制简约化、理性选择理论、社会文化心态等都成为切入信任问题的研究增长点。在中国,... 社会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信任'问题化'的过程。当前,西方学界关于社会信任问题的研究已经从心理学领域迈向多学科领域,且心理状态机制、社会机制简约化、理性选择理论、社会文化心态等都成为切入信任问题的研究增长点。在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研究呈现出从概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制度设计到技术评价的发展态势,日常社会学研究、个案追踪研究等也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中国要形成成熟的信任法学或信任社会学理论体系还需切实理解中国社会内在结构运行机理以及当前社会发展变迁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人格信任 系统信任 技术评价
原文传递
社会信任的重建:社群主义视角
7
作者 臧豪杰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1年第4期72-77,共6页
信任为"社会关系"系统的良性运行提供背景支持。当前,我国社会信任范围不断延伸,信任种类不断增多,但存在着普遍的信任危机。出现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冲击、伦理道德规范的缺位、法治社会的不完善,传统的信任模... 信任为"社会关系"系统的良性运行提供背景支持。当前,我国社会信任范围不断延伸,信任种类不断增多,但存在着普遍的信任危机。出现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冲击、伦理道德规范的缺位、法治社会的不完善,传统的信任模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新的信任模式未建立起来。从社群主义视角出发重建我国的社会信任,可以从确立社群的优先地位、重视社会美德价值、倡导国家积极有为、建设多元性社群等四个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人格信任模式 系统信任模式 社群主义 伦理道德
下载PDF
多层级领导对员工信任、工作绩效及创新行为的影响模式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白云涛 王亚刚 席酉民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24-29,共6页
信任已成为企业和学术界解决组织中管理要素——人——不确定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不同层级领导对员工的不同影响特点,探讨了多层级领导建立员工信任的不同途径,建立了多层级领导对员工信任及创新等绩效的影响机理模型,并通过中... 信任已成为企业和学术界解决组织中管理要素——人——不确定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不同层级领导对员工的不同影响特点,探讨了多层级领导建立员工信任的不同途径,建立了多层级领导对员工信任及创新等绩效的影响机理模型,并通过中国的实际数据及结构方程模型对此进行了初步验证。研究结果为解释组织内复杂的领导与信任现象及提升组织内的信任水平、创新能力等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级领导 个人化信任 组织化信任 感知组织支持 领导成员交换 创新
下载PDF
传统信任文化的现代性赋能组织繁荣
9
作者 王建斌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2期67-74,258,共9页
在传统文化下,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以“亲情”为基础的人格化信任和以“同理心”为基础的非人格化信任的双重信任格局,人格化信任的影响远远大于非人格化信任。人格化信任程度高、凝聚力强,当组织规模比较小时,能够快速反应,促进组织繁... 在传统文化下,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以“亲情”为基础的人格化信任和以“同理心”为基础的非人格化信任的双重信任格局,人格化信任的影响远远大于非人格化信任。人格化信任程度高、凝聚力强,当组织规模比较小时,能够快速反应,促进组织繁荣。不过,人格化信任是一种“差序”信任,对“外人”信任程度比较低。在代际传承过程中,组织规模逐步缩小;在用人上,能力强而缺乏“亲情”的员工由于得不到信任而无法受到重用,削弱了组织的长远竞争力。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传统信任文化需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情感为基础的“人格化信任”需要向契约为基础的“非人格化信任”转变,这样才能促进组织的长久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情 同理心 人格化信任 非人格化信任 契约
下载PDF
感知有用性、信任与社交网站用户的个人信息披露意愿 被引量:35
10
作者 聂勇浩 罗景月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7,共9页
感知有用性、信任是影响社交网站用户个人信息披露意愿的重要因素,对三者内在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个体信息行为。选取新浪和腾讯微博、人人网以及QQ空间等社交网站的用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且利用结构方... 感知有用性、信任是影响社交网站用户个人信息披露意愿的重要因素,对三者内在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个体信息行为。选取新浪和腾讯微博、人人网以及QQ空间等社交网站的用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且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三者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社交网站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信任都对个人信息披露意愿产生了正向影响,不过信任的影响更为明显,并且信任在感知有用性和个人信息披露意愿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 个人信息披露 信任 感知有用性
下载PDF
个人信息收集视域下数据信托解释论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叶嘉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103,共10页
当今,个人信息收集与处理进路中信息泄露的风险较大,给个人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对此,我国现行立法采“知情—同意”模式以规范信息收集的过程,但这一模式存在难以在一切数据处理事项上达成合意且违约举证困难等问题。有鉴于此,学界... 当今,个人信息收集与处理进路中信息泄露的风险较大,给个人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对此,我国现行立法采“知情—同意”模式以规范信息收集的过程,但这一模式存在难以在一切数据处理事项上达成合意且违约举证困难等问题。有鉴于此,学界提出了举证责任倒置、信息分类保护、以公法模式分配数据处理权能等解决方案,但这些替代模式需要面对规范体系兼容性差、信息保护范围不周延、公权力资源匮乏等困境。较以此类个人信息保护路径,选用个人数据信托方式可解决上述问题,个人数据信托路径应由当事人选择适用。在数据信托中,个人信息主体为委托人与受益人,个人信息控制者为受托人。个人数据信托的制度构建可采解释论的视角,具体而言,应以现行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托的相关法条为解释进路的规范依托,并合理限制当事人对相关规范的排除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收集 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数据信托 解释论 信义义务
下载PDF
个人数据信托的治理功能、模式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0
12
作者 迪莉娅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98,共9页
[目的/意义]个人数据信托是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数据治理模式,实现了个人数据治理功能从注意义务到信义义务,从机构治理到合作治理,从输入端控制到过程控制的转变,对于个人数据及其数据资产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的/意义]个人数据信托是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数据治理模式,实现了个人数据治理功能从注意义务到信义义务,从机构治理到合作治理,从输入端控制到过程控制的转变,对于个人数据及其数据资产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渠道。[方法/过程]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阐述了传统个人数据治理的困境,解读了个人数据信托属于治理问题还是法理问题之争的要义,重点分析了其功能、模式和发展策略。[结果/结论]提出制定与个人数据信托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明确数据信托标的物、建立独立且专业的数据信托监管部门和制定数据信托机构失信的问责机制等策略,为我国个人数据信托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数据信托 治理功能 模式 发展策略
原文传递
制度化信任与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玉丽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43-147,共5页
从类型学的角度来说,警民关系可以划分为具有陌生人特征的制度化信任关系与具有熟人特征的人格化信任关系,二者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是相互补充,共同起作用的。不过,在当代的复杂社会中,制度化信任在警民信任关系建设中具有更为基础的... 从类型学的角度来说,警民关系可以划分为具有陌生人特征的制度化信任关系与具有熟人特征的人格化信任关系,二者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是相互补充,共同起作用的。不过,在当代的复杂社会中,制度化信任在警民信任关系建设中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通过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当前的警民信任危机主要体现为"制度化信任危机"。因此,增进我国警民间的信任关系也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在吸纳当前公安机关所采取的有益经验的同时进行制度创新,加强民众对于地方公安机关的组织与法律约束力的信任力度,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制度化信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民关系 制度化信任 人格化信任 警民信任危机
下载PDF
网上信任多维模型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0-44,共5页
本文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网上信任的多维模型,分析了基于倾向的信任、基于制度的信任、人际信任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建立消费者网上信任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 网上信任 多维模型 基于制度的信任 人际信任
下载PDF
名股实债背景下关于股东资格认定的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晓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4-36,共3页
名股实债模式的出现引发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思考和讨论,其间所蕴含的本质问题是股权和债权之争,而衍生出来的另一法律问题则是股东资格的标准如何确定。此外,新华信托与港城置业的破产债权纠纷案件兼具典型名股实债的一般性和破产纠纷... 名股实债模式的出现引发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思考和讨论,其间所蕴含的本质问题是股权和债权之争,而衍生出来的另一法律问题则是股东资格的标准如何确定。此外,新华信托与港城置业的破产债权纠纷案件兼具典型名股实债的一般性和破产纠纷的独特性。综合比较相关案例后,反思司法裁判中认定股东资格的理由,重新认识股东资格之意涵,另辟股东资格认定之主张,以甩掉纠结于股债之间的包袱,寻求更为清晰的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股实债 股东资格 股权:债权 第三人信赖利益
下载PDF
个人信用:“信”为“用”之本
16
作者 方恩升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信用,对于个人而言,不仅使现代生活更加安全、便捷,而且也是安身立命所需。但却有许多因素导致个人等失信,因此,需要加强个人信用建设。
关键词 信用 个人信用 信任 财产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