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MECC在线堆积同步检测茶叶中七种残留农药 被引量:9
1
作者 马海乐 祝子坪 +3 位作者 刘姜 骆琳 何荣海 王振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7-161,共5页
为解决茶叶中的痕量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胶束毛细管电泳在线堆积技术的茶叶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痕量残留的一次进样同步检测方法。通过参数优化,得到最优的柱上在线堆积浓缩操作工艺:以15%异丙醇、20%乙腈、60mmol/... 为解决茶叶中的痕量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胶束毛细管电泳在线堆积技术的茶叶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痕量残留的一次进样同步检测方法。通过参数优化,得到最优的柱上在线堆积浓缩操作工艺:以15%异丙醇、20%乙腈、6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50mmol/Ltris的混合物为背景缓冲溶液(BGS)。茶叶的浸提液经过固相萃取净化吹干后,用1mmol/LSDS溶解溶液残渣。进样100s后施加反向电压,进行农药反向在线堆积,当电流恢复至正常分离时的95%时改变电压方向,进行正常分离。经过在线堆积浓缩,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痕量残留堆积因子均高于17,回收率在82%以上,检测下限分别达到:功夫菊酯0.05mg/kg、联苯菊酯0.05mg/kg、百树菊酯0.05mg/kg、高效氯氰菊酯0.05mg/kg、溴氰菊酯0.2mg/kg、二氯菊酯0.05mg/kg、氰戊菊酯0.05mg/kg,满足了2006年欧盟茶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最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毛细管电泳 反向电压堆积 拟除虫菊酯 茶叶 残留农药 同步检测
下载PDF
基于农药残留危害分析的农村食品安全建设 被引量:3
2
作者 唐晓红 《广东化工》 CAS 2013年第10期66-67,共2页
文章综述了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主要原因,导致农药残留的原因所在,以及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进出口贸易的危害,并提出了减少农药残留的方法、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和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农药残留 食品污染 食品安全 残留性农药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焦更生 冯军妹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7-40,共4页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方法在药物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新进展,对几种常用的分析样品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在药物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药物残留 应用
下载PDF
难降解农药的登记管理及其风险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艳明 袁善奎 +2 位作者 姜辉 王寿山 单炜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9年第11期11-21,共11页
近年来在环境中难降解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登记管理中引起关注。本文介绍了欧盟、美国等国家对难降解农药的登记管理现状,讨论了农药的降解性与农药在环境中的浓度的关系,并提出了对难降解农药的管理建议。欧盟对同时具有难降解、高... 近年来在环境中难降解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登记管理中引起关注。本文介绍了欧盟、美国等国家对难降解农药的登记管理现状,讨论了农药的降解性与农药在环境中的浓度的关系,并提出了对难降解农药的管理建议。欧盟对同时具有难降解、高富集性的农药设置了阈值,但未对难降解农药划定不准许登记的阈值,而是通过环境风险评估确定农药的风险;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未对难降解农药登记设置阈值。多元线性回归表明,农药的降解DT50对土壤中农药浓度的影响显著,但并不是影响土壤中农药浓度的最主要因素。建议我国登记管理中也不宜对难降解农药划定不准许登记的阈值;对于符合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定义的农药应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对其他农药,应根据已发布的农药环境风险评估标准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降解农药 农药管理 环境风险 建议
下载PDF
人工湿地去除非持久性农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沛君 王团团 杨扬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6-806,共11页
非持久性农药是一类能够在环境中快速降解的农药,但是其被大量使用,将导致其在土壤环境中聚积,经由雨水冲刷或者以灌溉尾水的形式进入地表径流,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威胁饮用水安全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综... 非持久性农药是一类能够在环境中快速降解的农药,但是其被大量使用,将导致其在土壤环境中聚积,经由雨水冲刷或者以灌溉尾水的形式进入地表径流,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威胁饮用水安全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综述了人工湿地去除非持久性农药的机制,总结了影响去除非持久性农药效率的因素,认为人工湿地是接纳污染水体、截留其中污染物质、促使污染物质转化和去除污染物质的最佳方法。人工湿地主要通过化学水解、物理沉降、基质吸附、植物吸附吸收和微生物降解等机制去除非持久性农药。农药的理化性质、基质性质、植物作用和人工湿地不同运行参数等都会影响非持久性农药的去除效率。以往相关研究未深入阐释人工湿地去除农药的机制;忽视了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应用研究;加强和完善以上方面的研究,对利用人工湿地去除非持久性农药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持久性农药 人工湿地 去除机制 去除效率
原文传递
大沽排污河内持久性有机氯农药的检测 被引量:5
6
作者 丁辉 李鑫钢 +3 位作者 徐世民 孙贻超 邵晓龙 沈伟然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1-676,共6页
为调查大沽排污河表层底泥持久性有机氯农药(OCPs)污染状况以及河流流动后水体中溶解态、悬浮态OCPs的时空分布,研究了前处理方法对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萃取和索氏萃取两种方法萃取底泥中的HCB、α-HCH、β-HCH、γ-HCH、δ-HC... 为调查大沽排污河表层底泥持久性有机氯农药(OCPs)污染状况以及河流流动后水体中溶解态、悬浮态OCPs的时空分布,研究了前处理方法对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萃取和索氏萃取两种方法萃取底泥中的HCB、α-HCH、β-HCH、γ-HCH、δ-HCH、p,p′-DDE、p,p′-DDD、o,p′-DDT、p,p′-DDT的萃取效果相当.选定超声波萃取方法后,继而对比了不同萃取剂、不同超声波萃取时间及不同洗脱液用量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二氯甲烷萃取效果最好,最佳萃取时间为90 min,洗脱剂用量为20 mL.并分析了大沽排污河上12个站位的表层底泥以及从开闸到闭闸期间万年桥站位河水中OCPs浓度变化,结果表明,表层底泥中的HCHs、DDTs分别为12.50-99.65 ng/g和1.56-46.26 ng/g,HCB浓度为17.50-189.13 ng/g;河流流动造成底泥悬浮是导致大沽排污河水体持久性OCPs浓度增高的因素,残留有OCPs的底泥是河流水体中持久性OCPs的主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氯农药 前处理 时空分布 大沽排污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