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瓦斯在煤层中流动的机理 被引量:214
1
作者 周世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5-24,共10页
煤层是孔隙、裂隙结构组成的物质,瓦斯在孔隙结构中的流动主要是扩散,符合菲克定律。在煤层裂隙系统的流动属于渗透,符合达西定律,根据这一规律可用代数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用电子计算机求解,用相似理论从计算结果中导邮购的单向和径... 煤层是孔隙、裂隙结构组成的物质,瓦斯在孔隙结构中的流动主要是扩散,符合菲克定律。在煤层裂隙系统的流动属于渗透,符合达西定律,根据这一规律可用代数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用电子计算机求解,用相似理论从计算结果中导邮购的单向和径向瓦斯流动曲线与单纯使用达西定律计算的结果相近,煤层瓦斯的流动决定于裂隙系统的特性,鸸 不决定于孔隙结构,用达西定律作为基本规律研究煤层瓦斯流动的机理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煤层 结构 扩散机理 渗透机理 数学模型 孔隙结构 裂隙结构
下载PDF
抗菌肽抗菌机制及研究热点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溪 弓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34-1640,共7页
背景:抗菌肽作为一种可从自然来源提取并用于对抗抗生素耐药细菌的潜在候选物,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熟悉抗菌肽的抗菌机制有利于将抗菌肽的临床应用。目的:综述近年来对抗菌肽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 背景:抗菌肽作为一种可从自然来源提取并用于对抗抗生素耐药细菌的潜在候选物,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熟悉抗菌肽的抗菌机制有利于将抗菌肽的临床应用。目的:综述近年来对抗菌肽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发表的文献,选择与抗菌肽抗菌机制及其研究进展相关的文献。结果与结论:抗菌肽是一类特殊的分子,为具有广谱抗菌性的宿主防御多肽,在一些生物体中其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的抗菌机制从作用模式上可以分为直接致死和免疫调节2类主要的模式,直接致死作用机制可进一步分为膜靶向和非膜靶向。与此同时基于抗菌肽的广泛应用,预计在葡萄球菌、口腔细菌(包括链球菌)和肠道细菌(包括沙门氏菌)等微生物环境中已发展出许多抵抗策略,主要分为被动抵抗和诱导或适应性抵抗机制。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阳离子肽是解决多重耐药性日益增多的一个有效选择,除了应设计新的方法来对抗细菌对抗菌肽的耐药性外,也应该预防由常规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抗菌机制 植物源性 膜透化 非膜靶向 抵抗机制 非核糖体合成肽 核糖体合成肽
下载PDF
功率声波影响煤层甲烷储运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聂百胜 何学秋 +3 位作者 王恩元 张力 冯志华 薛二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3-26,共4页
分析了功率声波对煤岩介质孔隙率和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功率声波能够增加煤的孔隙体积 ,提高甲烷在煤层中的渗透率 ;功率声波对煤岩等介质的主要作用机理有机械作用、激波作用、定向作用、热效应、空化作用 ,使煤岩... 分析了功率声波对煤岩介质孔隙率和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功率声波能够增加煤的孔隙体积 ,提高甲烷在煤层中的渗透率 ;功率声波对煤岩等介质的主要作用机理有机械作用、激波作用、定向作用、热效应、空化作用 ,使煤岩层产生微裂缝 ,改变煤岩的孔隙结构 ,降低甲烷气体的粘度 ,从而为煤层甲烷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甲烷 功率声波 解吸 渗透率 作用机理
下载PDF
混合导体透氧膜及其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邵宗平 熊国兴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0-40,共11页
本文介绍了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的种类及最新研究进展,对透氧机理进行了阐述,对氧透量的理论公式进行了推导,并对其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POM)膜反应过程中的应用、材料的要求及膜反应器的构造进行了概述与讨论。
关键词 甲烷 部分氧化 合成气 膜反应器
下载PDF
双环单萜促透剂对川芎嗪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春凤 战伟 +1 位作者 杨中林 王冶丽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52-1458,共7页
研究双环单萜促透剂(冰片与樟脑)对川芎嗪透皮吸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和体外透皮动力学法研究促透剂对角质层的生物物理变化、猪皮表面的变化及川芎嗪体外透过量的影响,并采用表观密度评价角质... 研究双环单萜促透剂(冰片与樟脑)对川芎嗪透皮吸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和体外透皮动力学法研究促透剂对角质层的生物物理变化、猪皮表面的变化及川芎嗪体外透过量的影响,并采用表观密度评价角质鳞片脱落的程度。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以冰片为促透剂使角质层脂质中的对称与不对称峰的峰位移及峰面积降低值均高于樟脑;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角质层的形态学变化与采用的促透剂有关,冰片与樟脑对角质层脂质的抽提作用导致角质层的破裂及角质鳞片的脱落;川芎嗪的体外透过量结果显示,以冰片为促透剂的透过量大于樟脑。双环单萜促透剂对川芎嗪的促透机制包括对脂质的抽提和扰动作用,这些作用与C-H伸缩震动的位移变化及促透剂与神经酰胺的氢键作用相关;双环单萜促透剂(冰片与樟脑)中羟基的促透能力较酮基的促透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吸收 双环单萜促透剂 透皮机制 川芎嗪
原文传递
气体通过高分子复合膜的机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贺高红 邵平海 +1 位作者 徐仁贤 米葆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97-102,共6页
本文对气体通过高分子复合膜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考虑到支撑层阻力、涂层与致密层的结合程度,提出了扩展的Henis模拟电路。从理论上和实践中,证明了由于支撑层阻力的存在,使气体由中空纤维高分子复合膜丝外向丝内渗透比由丝内向丝外渗透... 本文对气体通过高分子复合膜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考虑到支撑层阻力、涂层与致密层的结合程度,提出了扩展的Henis模拟电路。从理论上和实践中,证明了由于支撑层阻力的存在,使气体由中空纤维高分子复合膜丝外向丝内渗透比由丝内向丝外渗透的渗透系数小;指出了涂层嵌入致密层深度比涂层厚度对膜的分离系数影响大;第一次定量给出了少量断丝对大型中空纤维高分子膜分离器分离系数的严重影响;提出用O_2、N_2评价大型N_2/H_2高分子膜分离器的新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验中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复合膜 中空纤维 气体分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水泥浆三维锋面特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冯啸 李术才 +4 位作者 刘人太 张乐文 王健 王慧涛 郑卓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71-3179,共9页
深层渗滤效应普遍存在于多孔介质的渗透注浆过程中,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质量守恒方程、线性滤过定律、渗流连续性方程及Darcy定律,建立了水泥浆三维锋面的理论模型;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水泥浆三维锋面扩散运移及沉积层渗透系数... 深层渗滤效应普遍存在于多孔介质的渗透注浆过程中,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质量守恒方程、线性滤过定律、渗流连续性方程及Darcy定律,建立了水泥浆三维锋面的理论模型;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水泥浆三维锋面扩散运移及沉积层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并将试验值与模型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层渗透系数随水泥浆锋面的扩散运移动态变化;当注浆压力恒定时,水灰比越小,深层渗滤效应越显著,浆液扩散距离相应越短;相同扩散距离时,受重力效应的影响,注浆点源之上的沉积层渗透系数大于注浆点源之下的沉积层渗透系数;浆液扩散距离及固定位置处的沉积层渗透系数均与水灰比呈正相关。研究成果可指导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深层渗滤效应 渗透注浆 运移机制 渗透系数
下载PDF
煤粒瓦斯放散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秦跃平 郝永江 +1 位作者 刘鹏 王健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4-147,共4页
根据煤粒瓦斯放散的机理,将常见的几种放散模型分为扩散型、渗透型、实验型3类。通过放散模型和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渗透模型中的新解吸式与实验结果的拟合度最高;然后绘制了4种煤样在不同初始瓦斯压力下新解吸式和实测结果的对比曲线,... 根据煤粒瓦斯放散的机理,将常见的几种放散模型分为扩散型、渗透型、实验型3类。通过放散模型和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渗透模型中的新解吸式与实验结果的拟合度最高;然后绘制了4种煤样在不同初始瓦斯压力下新解吸式和实测结果的对比曲线,发现两者在各种条件下都比较吻合。因此,新解吸式可较准确地描述煤粒瓦斯的放散规律,有助于指导工程实践,进一步分析还得出煤粒中的瓦斯放散更符合达西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粒 瓦斯放散 扩散模型 渗透模型 放散机理
原文传递
慢速-超慢速扩张中心岩浆匮乏区热液活动的渗透机理
9
作者 范庆凯 程鹏 冯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8-938,共11页
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作为全球洋中脊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岩浆补给、岩石圈热力学状态在沿轴/离轴方向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并广泛发育岩浆匮乏甚至缺失区,如拆离断层、非转换不连续带和非岩浆段等,在这些区域也发育大量的热液活动。为... 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作为全球洋中脊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岩浆补给、岩石圈热力学状态在沿轴/离轴方向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并广泛发育岩浆匮乏甚至缺失区,如拆离断层、非转换不连续带和非岩浆段等,在这些区域也发育大量的热液活动。为探究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岩浆匮乏区的热液驱动机制及可能的热源,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岩石圈冷却-破裂理论模型来定量解释洋中脊热液系统的产生条件、对流强度和维持时间与其深部潜在热源的关系。调整岩石圈矿物尺寸至5 mm×5 mm时,岩石圈最大破裂深度为~5 k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并维持热液系统的洋壳渗透率阈值为~1.6×10^(-16)m^(2),且渗透率越大,热液活动越强烈。在相同的设置下,低渗模型(k_(1)=1.7×10^(-16)m^(2))维持热液系统持续活动~170 ka。提高模型对流层渗透率(k_(2)=1.7×10^(-15)m^(2))不仅有效增强了热液系统的热量输出,也将热液活动时间延长至~470ka。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地球物理发现,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岩浆匮乏区的热液活动或受控于深部多期次岩浆侵入体的侵入-加热-冷却-破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若在岩浆体和围岩温度降至无法维持热液活动之前发生新一期岩浆侵入,上覆热液系统得以维持,并表现出脉冲状的热量变化;反之,若新一期岩浆侵入滞后,热液活动将最终衰亡。岩浆侵入与热液对流之间的时间差可能是导致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热液系统下伏热源无法确定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中脊 热液活动 岩浆匮乏区 渗透机理 驱动机制
下载PDF
立方液晶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促渗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令军 张灵娜 +2 位作者 陈旭 宋洪涛 周欣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9期1670-1675,共6页
目的:研究立方液晶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促渗机制。方法:以累计渗透量、皮肤滞留量为评价指标,比较盐酸普萘洛尔水溶液(PPL·HCl-W)、盐酸普萘洛尔立方液晶纳米粒(PPL·HCl-Cubs)在不同皮肤水化梯度环境下的皮肤渗透性差异;比... 目的:研究立方液晶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促渗机制。方法:以累计渗透量、皮肤滞留量为评价指标,比较盐酸普萘洛尔水溶液(PPL·HCl-W)、盐酸普萘洛尔立方液晶纳米粒(PPL·HCl-Cubs)在不同皮肤水化梯度环境下的皮肤渗透性差异;比较PPL·HCl-W、PPL·HCl-Cubs、盐酸普萘洛尔与空白立方液晶纳米粒物理混合物(PPL·HCl+Cubs)的皮肤渗透性差异;对正常组及PPL·HCl-W、空白立方液晶纳米粒、PPL·HCl-Cubs处理过的大鼠皮肤进行HE染色分析。结果:PPL·HCl-W在不含皮肤水化梯度环境下具有更高的8 h累计渗透量(Q8)和皮肤滞留量,PPL·HCl-Cubs在含皮肤水化梯度环境下具有更高的Q8和皮肤滞留量;PPL·HCl-W、PPL·HCl-Cubs的Q8和皮肤滞留量均大于PPL·HCl+Cubs;正常组及PPL·HCl-W组大鼠皮肤角质层结构完整、清晰,空白立方液晶纳米粒和PPL·HCl-Cubs组大鼠皮肤角质层结构絮乱、不清晰。结论:皮肤水化梯度有利于载药立方液晶纳米粒中药物的透皮吸收;药物包封于立方液晶载体中才能起到促渗作用;立方液晶扰乱了皮肤角质层结构的有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液晶 水化梯度 角质层 促渗机制
下载PDF
低熔点合金高低温循环浸渍杨木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11
作者 孙永平 于新栋 +2 位作者 柴希娟 徐开蒙 解林坤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气-液相变自驱动原理,选用Sn-Bi-Pb低熔点合金(LMPA),通过木材含水率的调控及采用高低温交替循环浸渍法,在不破坏木材本身结构的条件下制备了金属化杨木,探讨了低熔点合金在木材中的渗透机理,并分析了金属化杨木的增重率、吸水率、... 利用气-液相变自驱动原理,选用Sn-Bi-Pb低熔点合金(LMPA),通过木材含水率的调控及采用高低温交替循环浸渍法,在不破坏木材本身结构的条件下制备了金属化杨木,探讨了低熔点合金在木材中的渗透机理,并分析了金属化杨木的增重率、吸水率、顺纹抗压强度及导热性能。结果表明:提高木材的含水率并在高低温循环条件下浸渍有助于LMPA渗透到木材导管中,当杨木的含水率为60%时,其增重率高达52.47%;浸泡144 h后的吸水率比对照样减小了78.4%,顺纹抗压强度提高了33.75%,导热系数是对照样的2.6倍,在地暖地板领域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熔点合金 高低温循环 金属化杨木 渗透机理 含水率
下载PDF
MICP加固粉土的渗透特性及微观机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丽云 杜辛涛 +2 位作者 齐吉琳 王剑烨 朱同宇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162,共9页
针对黄河冲积平原地区的粉土颗粒均匀、黏聚力低、水稳性差,雨季时易出现水害,然而现有加固方法环保性不足的问题,利用绿色环保的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进行加固.首先,选用巴氏芽... 针对黄河冲积平原地区的粉土颗粒均匀、黏聚力低、水稳性差,雨季时易出现水害,然而现有加固方法环保性不足的问题,利用绿色环保的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进行加固.首先,选用巴氏芽孢杆菌作为微生物,通过多轮注浆制得MICP加固土样.然后,采用三轴渗透试验研究其渗透特性.最后,结合其内部碳酸钙含量测定、电镜扫描结果揭示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ICP加固可使粉土渗透系数降低96%;渗透系数和其内部平均碳酸钙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且渗透系数随胶结液浓度和加固轮数的增加而降低,但趋势逐渐变缓.MICP反应在粉土中产生的碳酸钙晶体为菱形聚合物,且主要分布在粉土颗粒表面、土颗粒间孔隙及孔喉处,起到覆膜、粘连和封堵作用,进而降低渗透系数.相关研究成果可为MICP技术在改良加固粉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黄河冲积粉土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渗透特性 影响因素 微观机理
下载PDF
油气集输用热塑性塑料气体渗透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厚补 张学敏 +3 位作者 毛学强 戚东涛 李振禄 王明冲 《天然气与石油》 2016年第1期84-88,12-13,共5页
耐腐蚀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塑料内衬复合管在含H_2S/CO_2油气集输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在使用过程中,气体组分在热塑性塑料中的渗透导致部分内衬起泡失效,或逸出外界环境,给管线运行和生态环境带来安全隐患。系统分析了热塑性塑料渗... 耐腐蚀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塑料内衬复合管在含H_2S/CO_2油气集输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在使用过程中,气体组分在热塑性塑料中的渗透导致部分内衬起泡失效,或逸出外界环境,给管线运行和生态环境带来安全隐患。系统分析了热塑性塑料渗透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当前对油气集输环境下油气耦合介质在热塑性塑料中的渗透过程及规律等科学问题的解释还未见报道,而更未涉及对油气集输条件下热塑性塑料渗透机理的研究。建议应在充分考虑油气介质耦合作用、材料结构形态、外界物理场作用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油气多相介质在热塑性塑料中的渗透规律,建立材料在实际应用工况条件下的渗透率计算公式。同时,结合软件计算模拟,揭示油气耦合介质在热塑性塑料中的渗透机理。该研究不仅能为现有常用热塑性塑料的耐介质渗透性提供判定依据,还可为高阻隔热塑性内衬材料的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塑料 渗透机理 油气环境 集输 渗透系数 酸性气体 起泡
下载PDF
反应堆结构部件表面阻氢/氘/氚涂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14
作者 黄洪涛 刘阳 王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9-45,共7页
氢原子及其同位素具有很小的半径、很强的渗透性,一旦渗透到反应堆结构部件材料中,会对材料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引起严重的反应堆安全事故以及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解决办法是在氢及其同位素的渗透路径上设... 氢原子及其同位素具有很小的半径、很强的渗透性,一旦渗透到反应堆结构部件材料中,会对材料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引起严重的反应堆安全事故以及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解决办法是在氢及其同位素的渗透路径上设置渗透屏障,在相关结构部件表面制备阻氢/氘/氚涂层。然而,根据其使用目的和服役环境,对阻氢/氘/氚涂层的综合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阻氢/氘/氚涂层需具备高的渗透率降低因子(Permeation reduction factor,PRF)、好的自修复能力、好的抗热冲击性、低的活化特性、较好的抗辐照性能,以及与液态冷却剂的良好的相容性。此外,涂层制备工艺还需适应于反应堆复杂的结构部件并可具备工程化应用的特点。氧化物及其复合涂层由于具有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及阻氢性能良好等优点,成为阻氢/氘/氚涂层研究的热点,尤其是α-Al_(2)O_(3)涂层。热浸铝工艺(HDA)、包埋渗铝工艺(PC)和电化学沉积工艺(ECA)等制备α-Al_(2)O_(3)及其复合涂层已有工业化推广应用的实例,这三种方法将具有较强的规模推广可行性。氢同位素在涂层中的渗透机理研究主要围绕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限制步展开:表面吸附、晶内扩散。材料表面对氢同位素的吸附机理体现在渗透压力指数(n)。氢同位素对金属的渗透压力指数为0.5,氢同位素被金属吸附后溶解为原子,然后氢原子在金属晶格中扩散迁移;而氢同位素对陶瓷的渗透压力指数为1,氢以分子态被吸附,并在陶瓷中以分子形式扩散。另外,辐照后Al_(2)O_(3)阻氢涂层的氘渗透测试PRF值变小,辐照导致Al_(2)O_(3)对氢同位素的渗透阻挡性能快速下降。本文简要介绍了阻氢/氘/氚涂层的材料体系选择、制备工艺探索、涂层氢同位素渗透实验研究,氢同位素渗透机理及其辐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渗透 阻氢/氘/氚涂层 渗透机理 辐照效应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数字人文的跨学科渗透机理与融合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蓓 严丹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113-120,共8页
通过分析数字人文研究的学科领域分布和重点应用学科,文章选取古籍文献类、历史地理类、语言文学类、文化艺术类、新闻传播类等五大领域为重点对象,调研其数字人文的学科研究案例,并从主要目标与设计、工具与方法、成果与产出三个维度,... 通过分析数字人文研究的学科领域分布和重点应用学科,文章选取古籍文献类、历史地理类、语言文学类、文化艺术类、新闻传播类等五大领域为重点对象,调研其数字人文的学科研究案例,并从主要目标与设计、工具与方法、成果与产出三个维度,考察其将数字人文的理念思路与技术方法进行跨学科融入和应用的学科理路,寻求其共同性和独特性,探讨数字人文在这些学科中的适用性,进而提出数字人文与人文社科深入融合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学科适用性 渗透机理 融合模式
下载PDF
柔性蒙皮材料氦气渗透的细观机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寅佶 吴清 +1 位作者 姚学锋 罗欢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6-650,共5页
该文研究了由聚芳脂纤维(vectran)平纹织物为承力层、PVF膜(tedlar)为阻氦层、聚酯薄膜(mylar)为防护层的浮空器蒙皮材料氦气渗透的细观机制。首先,根据Hagen-Poiseuille定律,推导得到了承力层等效渗透率。然后,通过氦气溶解扩散模型和... 该文研究了由聚芳脂纤维(vectran)平纹织物为承力层、PVF膜(tedlar)为阻氦层、聚酯薄膜(mylar)为防护层的浮空器蒙皮材料氦气渗透的细观机制。首先,根据Hagen-Poiseuille定律,推导得到了承力层等效渗透率。然后,通过氦气溶解扩散模型和多层复合结构渗透模型,理论分析了各层对氦气密封性能的贡献比例,讨论了每层不同厚度对整体蒙皮材料氦气渗透率的影响,理论预测了蒙皮材料的整体氦气渗透率。最后,将实验结果与理论所得的数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多层渗透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浮空器蒙皮材料 渗透机制 氦气泄漏 微观特征
原文传递
盐酸丁螺环酮对动物口腔粘膜的渗透性及其机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青 平其能 刘国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21-624,共4页
目的 研究盐酸丁螺环酮对动物口腔粘膜的渗透性及渗透机理。方法 采用离体动物口腔粘膜的体外渗透试验方法 ,比较盐酸丁螺环酮对家兔、豚鼠、猪、羊和牛的口腔粘膜渗透性 ,考察药物浓度及溶液pH值的影响。结果 盐酸丁螺环酮对家兔口... 目的 研究盐酸丁螺环酮对动物口腔粘膜的渗透性及渗透机理。方法 采用离体动物口腔粘膜的体外渗透试验方法 ,比较盐酸丁螺环酮对家兔、豚鼠、猪、羊和牛的口腔粘膜渗透性 ,考察药物浓度及溶液pH值的影响。结果 盐酸丁螺环酮对家兔口腔粘膜的渗透性最大 ,渗透速率随溶液pH值升高而增大 ,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结论盐酸丁螺环酮通过口腔粘膜转运的方式为被动扩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丁螺环酮 口腔粘膜 渗透试验 影响因素 渗透机理
下载PDF
4-萜品醇脂肪酸酯衍生物对氟比洛芬的经皮促透作用评价及促透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司莉玲 初天哲 +2 位作者 王春艳 杨卿杰 赵利刚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63-972,997,共11页
目的通过4-萜品醇(4-O-acylterpineol,TEN)与不同脂肪酸反应,制备7个新型4-萜品醇脂肪酸酯衍生物,旨在寻找在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IPM)系统和压敏胶型分散型贴剂(drug-in-adhesive,DIA)系统中对氟比洛芬(flurbiprofen,FP... 目的通过4-萜品醇(4-O-acylterpineol,TEN)与不同脂肪酸反应,制备7个新型4-萜品醇脂肪酸酯衍生物,旨在寻找在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IPM)系统和压敏胶型分散型贴剂(drug-in-adhesive,DIA)系统中对氟比洛芬(flurbiprofen,FP)促透效果好、刺激性低的新型促透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并对促透剂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卧式双室扩散池,以离体兔皮为屏障进行体外渗透试验,通过皮肤刺激性实验和组织学实验评价其刺激性,通过分子模拟和激光扫描共聚焦(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实验探究促透剂的作用机制。结果在IPM系统中,与质量分数为3%的TEN等摩尔浓度的4-萜品醇肉豆蔻酸酯(TEN-C14)对FP的促透效果最好;在DIA系统中,质量分数为5%的IPM、与质量分数为5%的TEN等摩尔浓度的4-萜品醇庚酸酯(TEN-C7)对FP的促透效果最好,药物24 h累计透过量分别是空白组的3.17倍和2.92倍(P<0.05)。当与质量分数为5%的TEN等摩尔浓度的TEN-C7与质量分数为5%的IPM联用时,FP的24 h累计透过量是空白组的4.61倍(P<0.05)。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显示,TEN-C7作为促透剂不会引起家兔皮肤红斑、水肿,安全性能较高。分子模拟及LSCM实验结果显示,药物主要经过角质细胞的细胞间通道渗透进入皮肤,促透剂通过与药物竞争性的结合角质层神经酰胺的极性头部或可逆的改变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从而使皮肤渗透性增加。结论合成的4-萜品醇脂肪酸酯衍生物刺激性低,促透能力强,有望作为一个新的促透剂在经皮给药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萜品醇脂肪酸酯衍生物 氟比洛芬 经皮渗透 促透剂 促透机制
下载PDF
微量润滑切削雾化液滴毛细管渗透机理研究
19
作者 姚海鹏 乔国朝 +1 位作者 张福江 甄冬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4,共6页
微量润滑切削在绿色加工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加工过程中润滑油雾的毛细管渗透机理和影响规律仍不明晰。因此,设计了带有负压环境的微切槽毛细管渗透试验,结合雾化液滴毛细管渗透的动力学分析,探究了微量润滑条件下气压、流量和... 微量润滑切削在绿色加工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加工过程中润滑油雾的毛细管渗透机理和影响规律仍不明晰。因此,设计了带有负压环境的微切槽毛细管渗透试验,结合雾化液滴毛细管渗透的动力学分析,探究了微量润滑条件下气压、流量和微切槽毛细管横截面积对液滴渗透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毛细管中的负压环境为液滴的渗透提供了便利;随着气压和流量增大,液滴的渗透速度增大,但是毛细管的截面大小对液滴的渗透速度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润滑 毛细管 负压 渗透机理 液滴
下载PDF
Novel chemical permeation enhancers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被引量:3
20
作者 Yang Chen Peng Quan +2 位作者 Xiaochang Liu Manli Wang Liang Fang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2期51-64,共14页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has been accepted as a potential non-invasive route of drug administration,with advantages of prolonged therapeutic action,decreased side effect,easy use and better patient compliance.Howeve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has been accepted as a potential non-invasive route of drug administration,with advantages of prolonged therapeutic action,decreased side effect,easy use and better patient compliance.However,development of transdermal products is primarily hindered by the low permeability of the skin.To overcome this barrier effect,numerous new chemical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s potential permeation enhancers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In this review,we presented an overview of the investigations in this field,and further implications on selection or design of suitable permeation enhancers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DERMAL permeation enhancer mechan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