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 被引量:6
1
作者 肖毅 耿哲 +4 位作者 张义成 张东华 周剑峰 孙汉英 刘文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26-53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APBSCT)是目前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主要方法之一,预处理是APBSCT的重要环节,选择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能有效提高ML治愈率。本研究探讨BEAM... 背景与目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APBSCT)是目前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主要方法之一,预处理是APBSCT的重要环节,选择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能有效提高ML治愈率。本研究探讨BEAM方案预处理行APBSCT治疗ML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2例ML患者进行APBSCT,17例患者采用经典的BEAM方案:卡莫司汀300mg/m2·d-1×1d(—6d),依托泊苷200mg/m2·d-1×4d(-5d~-2d),阿糖胞苷400mg/m2·d-1×4d(-5d~-2d),马法兰140mg/m2·d-1×1d(-1d)。5例患者在经典BEAM方案基础上加用去甲氧柔红霉素20~40mg,以增强预处理疗效。结果:除1例患者在回输外周血干细胞后的第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外,其余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1.4±4.4)d和(15.6±3.8)d。中位随访时间433(7~1410)d,13例患者无病生存,2年预计总生存率为(68.2±3.3)%,2年预计无病生存率(DFS)为(59.1±3.2)%。移植前完全缓解组与移植前未完全缓解组(含部分缓解、复发、进展状态)患者之间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6±3.1)%和(40.2±4.2)%,DFS分别为(91.1±4.2)%和(20.2±4.6)%,两者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BEAM方案为主的APBSCT治疗ML患者安全、高效,能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移植前尽量使患者达完全缓解,能够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方案 自体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淋巴瘤
下载PDF
BEAM方案预处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被引量:4
2
作者 尹琎 肖毅 +4 位作者 隗佳 张东华 孟凡凯 周剑峰 张义成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以BEAM方案为主的预处理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对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诊断为侵袭性NHL患者54例,其中难治、复发NHL的挽救治疗41例,作为高危侵袭性NHL的一线缓解后治疗13例;经环磷酰胺加VP-16动... 目的:探讨以BEAM方案为主的预处理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对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诊断为侵袭性NHL患者54例,其中难治、复发NHL的挽救治疗41例,作为高危侵袭性NHL的一线缓解后治疗13例;经环磷酰胺加VP-16动员后行BEAM方案(51例)或CBV方案(3例)预处理的APBSCT。结果:1例未植活,3个月后行半相合异基因干细胞移植;2例患者死于移植相关的并发症,其余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0d(平均8~25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5d(平均6~36d)。随访时间为6~10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2~10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66.6%,3年无病生存率为66.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的分期和血小板植活的时间与NHL患者APBSCT后的生存相关。结论:BEAM为主的预处理方案的APBSCT无论作为侵袭型NHL的挽救治疗或高危侵袭型NHL的一线缓解后治疗安全,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 预处理方案
原文传递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华 谭跃 +6 位作者 李虎生 陶晓明 邓燕艺 冯翠 宾燕成 蔡玉兰 陈国添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观察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常规化疗后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方法的初期疗效。方法 5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按完全随机设计的原则,按入院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移植组。对照组26例采用CHOP、COMP、VDLP、ABVD等常规化疗方案... 目的观察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常规化疗后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方法的初期疗效。方法 5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按完全随机设计的原则,按入院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移植组。对照组26例采用CHOP、COMP、VDLP、ABVD等常规化疗方案化疗6个疗程。移植组26例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方案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处理方案采用CBV(环磷酰胺、环己亚硝脲、足叶乙甙)。结果 26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快速重建。移植后ANC>0.5×109/L、Plt>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 d、13 d,移植组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77%和34.62%;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61.54%,移植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间6~76个月。移植组和对照组的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83.33%(15/18)和37.50%(6/16),5年EFS分别为58.33%(7/12)和23.08%(3/13),移植组3年、5年EFS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分别为19.23%和46.15%,移植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恶性淋巴瘤患者缓解后的巩固治疗比单纯化疗有更好的疗效,复发率较单纯化疗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化疗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53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4
作者 谷涌泉 张建 +10 位作者 苏力 郭连瑞 齐立行 徐娟 李建新 冀冰心 俞恒锡 李学锋 崔世军 罗涛 汪忠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48-851,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53例(83条下肢)下肢严重缺血。病因为糖尿病性下肢缺血44例71条患肢(44/53,83.0%);单纯性下肢动脉硬化...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53例(83条下肢)下肢严重缺血。病因为糖尿病性下肢缺血44例71条患肢(44/53,83.0%);单纯性下肢动脉硬化5例6条患肢(5/53,9.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6条患肢(4/53,7.6%)。本组患者中80.7%(67/83)患肢有疼痛感,72.3%(60/83)肢体有冷感,67.5%(56/83)肢体有麻木感。移植后2个月评估其疗效。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移植后2个月总的疼痛缓解率为83.6%,总的冷感缓解率为91.7%,总的麻木缓解率为75.0%。有39.8%(33/83)患肢的ABI有所增加。89.2%(74/83)患者经皮测定的氧分压(TcPO2)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9.2%患者的溃疡面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44.6%(23例37条)于术后行血管造影评估,其中72.9%患肢有不同程度的侧支血管形成。15条(18.1%)患肢最终行截肢,其中5条患肢降低了截肢平面。结论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缺血
原文传递
POEMS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道斌 李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831-835,共5页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疾病,近年来在POEMS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将重点阐述POEMS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以及早期诊断的要点。在治疗方面,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其较好的疗效已经成为年轻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一线治...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疾病,近年来在POEMS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将重点阐述POEMS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以及早期诊断的要点。在治疗方面,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其较好的疗效已经成为年轻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一线治疗。马法兰联合地塞米松也有着较高的缓解率和很好的安全性,可以作为老年或其他不适合移植患者的治疗选择。新药例如来那度胺等给POEMS综合征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马法兰 来那度胺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峰蓉 黄晓军 +6 位作者 任汉云 张耀臣 许兰平 陈育红 刘开彦 郭乃榄 陆道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03-406,共4页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方法  5 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中位年龄 34(5 .5~ 5 2 .0 )岁 ,接受了HLA配型相合或 1个位点不合的同胞供者PBSCT ,其中急性白血病 (AL) 31例 ,第 1次完全缓解 (C...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方法  5 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中位年龄 34(5 .5~ 5 2 .0 )岁 ,接受了HLA配型相合或 1个位点不合的同胞供者PBSCT ,其中急性白血病 (AL) 31例 ,第 1次完全缓解 (CR1 )期 13例 ,第 2次完全缓解 (CR2 )期及以上 7例 ,未缓解或复发 11例 ,包括 2例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复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12例 ,慢性期 5例 ,加速期 2例 ,急变期 4例 ,allo BMT后复发 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7例 ,RAEB及RAEB t各 1例 ,转为AL 5例 ;Burkitt淋巴瘤Ⅳ期 1例。采用全身照射 (TBI)或改良白消安预处理方案 ,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采用经典环孢菌素 (CsA)加甲氨蝶呤 (MTX)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植活 ,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 0 .5× 10 9 L和BPC≥ 2 0× 10 9 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 14和 11天。发生Ⅱ度及以上急性GVHD 2 0例 (39% ) ,其中Ⅲ~Ⅳ度 2例 (4% )。 5 2 %的患者诊断慢性GVHD。死亡14例 ,8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 ,6例死于复发。 37例长期存活 ,中位随访时间为 399(75~ 2 176 )d ,34例持续CR ,另 3例复发。 2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 6 4 % ,6 1%及 2 4 %。结论 all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 外周血 干细胞移植 治疗 恶性血液病
原文传递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OEMS综合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段明辉 周道斌 +4 位作者 焦力 张薇 朱铁楠 李剑 沈悌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44-747,共4页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POEMS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例POEMS综合征患者用大剂量马法兰预处理后进行auto-PBSCT治疗.男6例,女3例,移植时中位年龄44(39~48)岁.起病至移植的中位时间为12(5~60)个...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POEMS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例POEMS综合征患者用大剂量马法兰预处理后进行auto-PBSCT治疗.男6例,女3例,移植时中位年龄44(39~48)岁.起病至移植的中位时间为12(5~60)个月.1例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8例采用化疗后注射G-CSF进行动员.2例马法兰剂量为140 mg/m2,7例为200 mg/m2.回输的中位单个核细胞(MNC)数量为3.75(1.05~8.33)×108/kg,中位CD34+细胞为5.37(1.32~10.90)×106/kg.结果 1例为序贯移植,其余患者为单次移植.1例患者移植后第9天死于严重感染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余8例均成功植入.8例患者可评价短期疗效,中位ANC≥0.5×109/L、BPC≥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0(9~11)d和11.5(9~14)d.2例分别在动员和移植后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M蛋白转阴,其他患者移植后均未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6例伴有下肢水肿和皮肤病变的患者,除1例外,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例伴淋巴结肿大患者移植后淋巴结缩小,3例伴视乳头水肿患者2例缓解.7例患者在移植后周围神经症状缓慢改善.结论 大剂量马法兰预处理后行auto-PBSCT治疗POEMS综合征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高,移植相关死亡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马法兰
原文传递
托烷司琼预防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因高剂量化放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何小慧 石远凯 +5 位作者 杨建良 张长弓 刘鹏 周爱萍 周生余 艾斌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6-460,共5页
背景与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因接受高剂量化放疗预处理而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单用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效果欠佳,而5-HT3受体拮抗剂使用的剂量、频率以及是否需联合其他止吐剂,尚无明确定论。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托烷司琼(欧必亭)联合地... 背景与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因接受高剂量化放疗预处理而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单用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效果欠佳,而5-HT3受体拮抗剂使用的剂量、频率以及是否需联合其他止吐剂,尚无明确定论。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托烷司琼(欧必亭)联合地塞米松、苯海拉明与单药托烷司琼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transplantation,APBSCT)患者接受高剂量化放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1998年12月~2002年9月,68例接受APBSCT的患者非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苯海拉明(A组)和单药托烷司琼(B组)治疗,对高剂量化放疗所致恶心呕吐进行治疗。治疗方案:A组40例,采用托烷司琼5mg静注,每日2次;地塞米松5~10mg静注,每日1次;苯海拉明20mg肌注,每日1次。B组28例,采用托烷司琼5mg静注,每日2次。结果:A、B两组急性恶心的完全缓解率(CR率)分别为55.0%和46.4%,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5.7%,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呕吐的CR率分别为77.5%和78.6%,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2.9%,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延迟性恶心、呕吐(第2~6天)的CR率和有效率较B组明显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部不适、便秘、头痛和头重感,不良反应均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烷司琼 预防措施 自体干细胞移植 高剂量 化疗 放疗 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14
9
作者 刁友涛 曾抗 +9 位作者 孙竞 孙乐栋 孟凡义 周再高 刘启发 彭学标 徐丹 黄良 赵洁 李建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9例SLE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采集的干细胞的计数为(2.37~9.9)×10~8/ kg。预处理方案是环磷酰胺50 mg·kg^(-1)·...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9例SLE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采集的干细胞的计数为(2.37~9.9)×10~8/ kg。预处理方案是环磷酰胺50 mg·kg^(-1)·d^(-1)静脉滴注,连用4 d(造血干细胞回输前2~5d)。抗胸腺球蛋白抗体2.5 mg·kg^(-1)·d^(-1)静脉滴注,连用4 d。同时碱化和水化尿液,保护心、肝和肾功能。从移植后临床表现、SLE相关的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的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9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植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7~15 d,血小板>20×10~9/L时间为移植后0~21d。所有患者均于移植后面部红斑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部分患者自身抗体转阴。9例患者均出现轻重不一的血清病样反应,1例出现严重的肾衰和心衰,3例有出血性膀胱炎,1例出现心因性精神障碍,1例发生会阴部念珠菌感染。结论随访1年结果表明,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的近期疗效显著,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 自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文传递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骨髓移植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玫 韩明哲 +8 位作者 冯四洲 李成文 邱录贵 姜容 邹德慧 阎石 杨丛林 韩忠朝 严文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27-430,共4页
目的 比较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 与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 的临床疗效。方法用alloBMT 治疗26 例;用alloPBSCT 治疗24 例。预处理方案包括环磷酰胺(CY)120 m... 目的 比较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 与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 的临床疗效。方法用alloBMT 治疗26 例;用alloPBSCT 治疗24 例。预处理方案包括环磷酰胺(CY)120 m g/kg +单次全身照射(STBI)9 ~10 Gy 或马利兰(BU)16 mg/kg 或马法兰( Mel)140 ~160 mg/m 2 + CY 120 mg/kg 。结果 PBSCT 组造血重建23 例,中位随访时间352(19 ~745) 天,移植相关死亡4 例(16 .7 % ) ,2 年无病生存率(67 .9 ±11 .3) % ,复发3 例(12 .5 % ) ;而BMT 组造血重建24 例,中位随访时间546(19 ~2 329)天,移植相关死亡7 例(26 .9 % ) ,2 年无病生存率(57 .7 ±9 .7) % ,复发5 例(19 .2 % ) 。两组差异不明显。发生aGVHD PBSCT 组6 例(25 % ) ,BMT 组6 例(23 .1 %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624) , 但PBSCT 组发生cGVHD13 例(56 .5 % ) 明显高于BMT 组的1 例(3 .85 % )( P= 0 .0002) 。结论 all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骨髓移植 GVHD
原文传递
ABO血型不合的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劼 赖永榕 +5 位作者 蔡正文 彭志刚 杨杰 邓东红 赵卫华 农月初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HLA配型相合、ABO血型不合的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的疗效。方法对27名HLA配型相合、ABO血型不合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作同胞alloPBSCT(实验组,供、受者ABO血型主侧不合的有15例,次侧不合的有10例,主次侧均不合的... 目的探讨HLA配型相合、ABO血型不合的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的疗效。方法对27名HLA配型相合、ABO血型不合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作同胞alloPBSCT(实验组,供、受者ABO血型主侧不合的有15例,次侧不合的有10例,主次侧均不合的有2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LP)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T)2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ⅣB)1例;并选用同期的35名ABO血型相合的移植患者作比较(对照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霉酚酸酯(MMF)、环孢菌素A(CSA)和短程甲氨喋呤(MTX)三联预防方案。结果62例全部造血重建。实验组:27名alloPBSCT患者均未出现急性溶血反应,主侧不合者红系造血明显延迟,供/受者血型为A/O的患者中有3例(3/7)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27名患者于移植后25~153d血型成功转变为供者型;实验组GVHD发生率、VOD发生率、CMV感染、HC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O血型不合可以进行alloPBSCT,并且不影响干细胞移植的植活、GVHD及其它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供/受者血型为A/O是主侧ABO血型不合患者alloPBSCT后PRCA发生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不合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同胞异基因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晓 郭智 +7 位作者 陈丽娜 刘玄勇 张弋慧智 李旭绵 王月乔 韦丽娅 谢晶 蔺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958-2962,共5页
背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因患者年龄范围宽、移植后并发症少、费用低,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移植后造血功能的重建主要取决于输入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文章从临床实际出发,分析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各种因素,并计算出适宜... 背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因患者年龄范围宽、移植后并发症少、费用低,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移植后造血功能的重建主要取决于输入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文章从临床实际出发,分析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各种因素,并计算出适宜采集的血常规标准,对提高临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率进而提高自体移植成功率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血液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过程中相关因素对CD34^+细胞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共36例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所采集的CD34^+细胞数的影响,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体表面积、疾病种类、采集当天各类细胞水平、采集前化疗次数、采集前疾病状态、初诊时有无骨髓受累等因素。结果与结论:①CD34^+细胞数与采集当天白细胞数、单核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有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对上述4个指标进一步分析,发现采集当天单核细胞绝对值对CD34^+细胞数的预测价值最高,其次为淋巴细胞比例、白细胞数、单核细胞比例;②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疾病种类、动员方案、采集前化疗次数、发病时有无骨髓侵犯对最终采集成功率无影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性别、动员前疾病状态、体表面积与最终采集成功率有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③结果表明,动员后通过监测血常规来决定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时间,其中主要监测白细胞数、单核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预测价值最高的为单核细胞绝对值,其界值为1.345×109 L-1。男性、采集前疾病状态为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体表面积偏大时,最终采集的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动员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肿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局部注射联合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被引量:14
13
作者 顾露 张姝梅 +1 位作者 于翔 杨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086-2091,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外周血干细胞具有高度分化潜能,可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再生,改善侧支循环,从而达到治疗肢体缺血的目的。目的:观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腔内治疗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 背景:研究表明外周血干细胞具有高度分化潜能,可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再生,改善侧支循环,从而达到治疗肢体缺血的目的。目的:观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腔内治疗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50例,其中25例采取腔内治疗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组),另外25例只采取腔内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后1,6,12个月随访,记录患肢疼痛、冷感等主观评分,测定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跛行距离等客观指标。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治疗后踝肱指数均明显增加,尤其是治疗后1个月时增加显著,治疗后6,12个月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6,12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经皮氧分压、跛行距离也明显增加,治疗后1,6,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6,12个月时联合组经皮氧分压、跛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治疗后12个月内患肢痛感和冷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联合组改善更明显;(4)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出现低钙血症3例,移植后出现发热2例,局部渗血3例,对症治疗后好转;(5)结果表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腔内治疗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加速患肢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减轻患肢缺血症状,因此能取得比单独采取腔内治疗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血管成形术 糖尿病血管病变 组织工程 干细胞 移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腔内治疗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踝肱指数 经皮氧分压 跛行距离
下载PDF
DC-CIK细胞治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智超 李菁媛 +6 位作者 姚军霞 黎韦明 仲照东 游泳 黄士昂 邹萍 宋善俊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596-598,共3页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致敏、细胞因子诱导激活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探讨该方法降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DC-CIK细...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致敏、细胞因子诱导激活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探讨该方法降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DC-CIK细胞分两次回输给患者。随后给予白细胞介素-2皮下注射,100万U/天,连续10天。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患者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情况。结果①安全性:4例患者9例次治疗均能顺利进行。DC-CIK细胞回输过程中有3例次出现寒战、发热,经对症处理能迅速缓解。治疗过程中未见其它不适反应,心电图、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②疗效观察:1例患者在治疗前存在染色体异常(46,xy,inv(16)),一个疗程后染色体检查正常。4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处于持续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状态。随访至今,4例患者已分别无病生存2年半、2年、2年、1年。结论DC-CIK细胞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轻微,短期具有一定疗效。是否能有效降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复发尚待更多病例的积累,值得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性白血病
原文传递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禅 秦伟 +2 位作者 戴勇 李晓峰 张成强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5例,被随机分为移植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接受护肝、降酶... 目的研究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5例,被随机分为移植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接受护肝、降酶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另48例患者再接受自体PBSC经肝动脉移植治疗。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使用Fibroscan扫描仪检测肝脏硬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在治疗后6 m,移植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16.4±1.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2.6)μmol/L(P<0.05),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35.2±4.0) 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6±3.7) g/L(P<0.05);移植组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为(67.9±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3±5.5)%,P<0.05】,CD4^+为(42.7±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2±3.5)%,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1.5±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1),P<0.05】;移植组肝硬度值为(7.1±0.1)kPa,显著低于对照组[(7.9±0.1) kPa,P<0.05],Child-Pugh评分为(5.5±1.5),显著低于对照组[(7.4±2.3),P<0.05];移植组血清TNF-α水平为(28.0±8.7)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36.2±8.6)pg/mL,P<0.05],IL-6水平为(6.0±2.2)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8.7±3.5) mg/L,P<0.05], hs-CRP水平为(18.9±5.6)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5.2±7.9) pg/mL,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近期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疗效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侯军 章卫平 +5 位作者 邱慧颖 郑晓丽 王利平 倪雄 宋献民 王健民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7月~2008年4月,行APBSCT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共17例,包括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0例,鼻型NK/T淋巴瘤4例,外周细胞T淋巴瘤2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按...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7月~2008年4月,行APBSCT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共17例,包括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0例,鼻型NK/T淋巴瘤4例,外周细胞T淋巴瘤2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按照AnnArbor标准和IPI分期评分。8例患者的采集物采用CD34+细胞纯化。所有患者均采用CTX+VP-16+TBI预处理方案。结果:(1)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为移植后(12.18±2.63)天,血小板恢复至20×109/L为移植后(14.50±4.02)天。(2)中位随访7个月(1~94个月),2年预期的无疾病生存率为62.89%,总生存率为71.87%。(3)随访2年以上未复发的6例患者,均无病存活,中位随访54个月(24~94个月)。(4)死亡均发生在移植后半年内,移植前未缓解的2例患者移植后均死亡,移植前处于复发状态的患者移植后3个月时再次出现复发,带病生存。(5)至随访截止时间,获完全缓解患者行或未行CD34+细胞分选移植的疗效无明显差别。结论:APBSCT对移植前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较好,造血重建顺利,且安全性好,但复发和原发难治的患者疗效相对差,应考虑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T细胞淋巴瘤 疗效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曦 李忠俊 +7 位作者 陈幸华 张诚 高蕾 高力 龚奕 孔佩艳 刘红 彭贤贵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恶性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及健康供者经单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恶性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及健康供者经单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析不同动员方案、疾病、年龄、性别及供者的动员采集。结果所有患者和健康供者均成功动员和采集到了PBSC(MNC>5×108/kg,CD34+>2×106/kg);健康供者的动员效果为MNC(8.25±3.07)×109/L;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所获得的MNC最多,为(7.48±2.62)×108/kg,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差,为(5.06±1.50)×108/k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所获得的CD34+最多,为(5.36±2.64)×106/kg,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少,为(3.45±0.76)×106/kg。化疗联合G-CSF和IL-11为最好的动员方案;18—60岁患者采集效果最好,60—65岁患者最差;男性较女性好。结论健康供者较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效果好,健康供者中性别对采集效果无影响;无论是健康供者还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采集过程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健康供者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采集 动员 移植
下载PDF
CEM方案预处理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5例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东生 唐锁勤 +4 位作者 王建文 刘英 刘立真 扬光 吕善根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32-534,共3页
目的 常规化疗对小儿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效果欠佳 ,本文探讨CEM方案 (卡铂 +依托泊苷 +马法兰 )做预处理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 ,Ⅲ期 2例 ,Ⅳ期 3例。肿瘤转移部... 目的 常规化疗对小儿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效果欠佳 ,本文探讨CEM方案 (卡铂 +依托泊苷 +马法兰 )做预处理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 ,Ⅲ期 2例 ,Ⅳ期 3例。肿瘤转移部位为骨 3例 ,骨髓 3例 ,肺转移 1例 ,肝转移 1例。移植时完全缓解 (CR) 4例 ,部分缓解 (PR) 1例。用化疗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动员。所采集单个核细胞 (MNC)为 (5 7~ 8 5 6 )× 10 8/kg。CD34+ 细胞为 (2 4 2~ 38 2 4 )× 10 6/kg。以CEM(马法兰 +卡铂 +依托泊苷 )作为预处理方案 ,未用TBI。结果  5例患儿成功地完成了动员、采集和回输 ,渡过了危险的骨髓抑制期。无严重毒副反应 ,无移植相关死亡。 1例患儿移植术后 11个月颅内转移外 ,余 4例患儿均存活 ,并能正常生活和学习。随诊时间分别为 8、10、36及 72个月。结论 CEM方案做预处理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毒性小、复发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神经母细胞瘤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5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曹易耕 姜尔烈 +7 位作者 何祎 魏嘉磷 张荣莉 黄勇 杨栋林 马巧玲 冯四洲 韩明哲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4-468,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完全缓解期(CR)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影响APBSCT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接受APBSCT治疗的全部55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计算总生存(os)率、无病...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完全缓解期(CR)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影响APBSCT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接受APBSCT治疗的全部55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计算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复发率,并对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55例患者中,男35例,女20例,移植时中位年龄28(12~51)岁。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091(20—3024)d,3年OS率、DFS率分别为77.1%(95%CI71.2%~83.8%)、73.7%(95%C167.2%~80.3%)。移植后微小残留病(MRD)转阴〈200d组(27例)的DFS率高于≥200d转阴组(8例)(88.9%对46.9%,P=0.042);移植前MRD持续阴性患者3年DFS率为90.0%,MRD非持续阴性组为6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从确诊到MRD转阴时间为影响AML患者CR期行APBSCT预后的独立因素[RR=0.022(95%C10.001~0.604),P=0.024]。结论APBSCT是CR期AM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移植前监测MRD水平有助于判断APBSCT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无病生存 微小残留病
原文传递
DC-CIK细胞输注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0例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龚奕 陈幸华 +6 位作者 张曦 张诚 高力 高蕾 彭贤贵 孔佩艳 王庆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039-3041,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输注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抽取未缓解的骨髓细胞制备自身白血病细胞冻...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输注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抽取未缓解的骨髓细胞制备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留取部分单个核细胞培养DC-CIK细胞,利用制备好的白血病冻融抗原共培养激活扩增DC-CIK细胞。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0~60d输注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每例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大于7×109,同时给予白细胞介素-2(IL-2)2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10d皮下注射。观察患者接受细胞输注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与既往接受自体外周血移植但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5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输注治疗的50例患者中,4例在DC-CIK细胞输注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畏寒发热反应,但最高体温均低于39℃(37.8~38.5℃),经物理降温后恢复正常。其他患者均未出现异常不适反应。患者接受DC-CIK治疗结束后随访6~24个月,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均高于同期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中随访24个月时OS、DFS均显著高于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输注治疗不良反应小,有助于清除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提示该治疗方法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具有良好的治疗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