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多糖定向诱生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及其对T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邓旻 窦晓兵 +1 位作者 史亦谦 沃兴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9-544,550,共7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体外对脐血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及其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在含有APS(浓度为100mg/L)的R...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体外对脐血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及其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在含有APS(浓度为100mg/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阴性对照组:在无药物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阳性对照组:在含有细胞因子(IL-4、GM-CSF、TNF-α)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收集部分培养第12天的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表面CD1a、CD80、CD83和CD86的表达;收集实验组培养第12天的细胞(DCs),作为刺激细胞;分离制备健康志愿者异基因外周血单核细胞(MNC),作为反应细胞混合培养,MTT比色法检测DCs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结果:在培养的第72小时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开始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树突状结构更加明显,第12天细胞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阴性对照组细胞生长缓慢,培养至第12天细胞呈梭形巨噬细胞形态。培养至10天的实验组细胞扫描电镜下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培养12天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细胞分别高表达DCs特异性抗原CD1a、CD80、CD83和CD86,与阴性对照组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经黄芪多糖诱生的DCs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具有明显刺激增殖作用。结论:黄芪多糖及细胞因子体外均可诱导脐血单核细胞(DCs前体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性(成熟)DCs;黄芪多糖诱生的DCs具有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随DCs细胞数量的增加而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黄芪多糖/药理学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细胞增殖
下载PDF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人纤维介素基因的检测及其与临床转归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9
2
作者 朱帆 宁琴 +6 位作者 陈悦 陶新学 严伟明 习东 严福明 郝连杰 罗小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385-388,共4页
目的 研究人纤维介素基因或纤维介素/hfgl 2凝血酶原酶(简称hfgl 2)在重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及非配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表现和肝功能的关系,探讨hfgl 2检测对预测患者临床转归和... 目的 研究人纤维介素基因或纤维介素/hfgl 2凝血酶原酶(简称hfgl 2)在重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及非配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表现和肝功能的关系,探讨hfgl 2检测对预测患者临床转归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23例重型肝炎、13例慢性肝炎、14例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和30例重型肝炎、10例慢性肝炎患者、10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的hfgl 2表达。应用多媒体彩色图文分析系统对hfgl 2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23例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21例可见hfgl 2表达,而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均无hfgl 2表达。肝组织中hfgl 2表达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值呈正相关。30例重型肝炎患者中,28例外周血白细胞hfgl 2高表达,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例PBMC可检测到hfgl 2,健康对照组未检测到hfgl 2。PBMC中hfgl 2表达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值呈正相关。结论 Hfgl 2的表达为重型肝炎所特有的现象,hfgl 2的表达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减少和阻断其表达有可能为防治重型肝炎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PBMC中hfgl 2的检测可能有助于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临床转归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乙型肝炎 肝组织 纤维介素 基因检测 临床转归 凝血酶原酶
原文传递
狼疮肾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3的血浆水平和基因表达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肇 陈孝文 +4 位作者 江黎明 叶锋 王建勋 吴平 黄萍萍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13(IL-l3)nRNA表达及IL-13血浆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0名正常对照者和16名LN患者。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13(IL-l3)nRNA表达及IL-13血浆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0名正常对照者和16名LN患者。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LN患者PBMCIL-13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同时应用IL-13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l3血浆水平。结果 LN患者 PBMC中 IL-13 mRNA表达量及IL-13血浆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IL-13mRNA表达量为1.99±0.29比0.68±0.15,P<0.001;IL-13血浆水平为68.8±14.65比25.92±7.60, P<0.001). IL-13血浆水平与抗-dsDNA抗体滴度。血清C3浓度、血浆γ球蛋白水平、肾小球活动性指数(CAI)及野小管间质活动性指数(IAI)均呈一定的等级相关关系(rs分别为 0.757、- 0.809、0.652、0.854和 0.846, P均< 0.01),结论 IL-l3可能参与LN发病机制,IL-13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分泌水平增高在LN活动性病变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白细胞介素13 基因表达 PBMC
原文传递
细粒棘球蚴囊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亚楼 卢晓梅 +5 位作者 张琰 张金辉 阿不都热依木阿吉 刘辉 马旭东 温浩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蚴囊液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JurkatT淋巴细胞等的影响。方法PBMC及JurkatT淋巴细胞用含不同浓度(1000、100和10μg/ml)囊液的DMEM培养基培养5d后,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用含植物血凝素(PHA)的DMEM培养...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蚴囊液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JurkatT淋巴细胞等的影响。方法PBMC及JurkatT淋巴细胞用含不同浓度(1000、100和10μg/ml)囊液的DMEM培养基培养5d后,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用含植物血凝素(PHA)的DMEM培养基培养PBMC,以MTT法观察PBMC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细胞数量及CD4+/CD8+值,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PBMC细胞凋亡。结果各浓度囊液对PBMC和JurkatT淋巴细胞未显示出毒性作用。囊液不影响PHA对PBMC的增殖功能。在1000μg/ml囊液组CD4+、CD8+细胞数量与空白对照组(CD4+72.08±4.10,CD8+29.32±2.62)相比,CD4+(49.32±8.32)显著减少(P<0.05),CD8+数量(32.02±6.57)略增加(P>0.05),CD4+/CD8+比值减少。未见细胞凋亡现象。结论细粒棘球蚴囊液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但可以使CD4+、CD8+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改变,向Th2免疫抑制方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囊液 单个核细胞 体外细胞培养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蝉拟青霉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增殖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柏坤 杨介钻 +2 位作者 卓佳 董海燕 金丽琴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研究蝉拟青霉总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肿瘤活性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对肿瘤细胞株U937、K562的直接抑制作用。方法:用水提取蝉拟青霉菌丝体总多糖,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总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增殖... 目的:研究蝉拟青霉总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肿瘤活性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对肿瘤细胞株U937、K562的直接抑制作用。方法:用水提取蝉拟青霉菌丝体总多糖,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总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增殖的影响,ELISA法测定多糖作用44h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TNF-α、hIFN-γ的含量。结果:一定浓度的蝉拟青霉多糖能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率升高,较高浓度多糖能抑制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的增殖,同时蝉拟青霉多糖能提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hTNF-α、hIFN-γ。结论:蝉拟青霉多糖可能具有直接抑制U937、K562的增殖作用;能提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能力,使其分泌hTNF-α、hIFN-γ升高,从而可能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杀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拟青霉多糖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白血病细胞 增殖活性
下载PDF
H1N1亚型流感病毒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衡 王革非 +3 位作者 高媛丽 陈小璇 林桂梅 李康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0-775,共6页
A型流感病毒能诱导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为进一步探讨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凋亡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用H1N1亚型流感病毒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结果显示,前48h,H1N1流感病毒能诱导淋巴细胞和单核巨... A型流感病毒能诱导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为进一步探讨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凋亡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用H1N1亚型流感病毒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结果显示,前48h,H1N1流感病毒能诱导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但在培养48h后,流感病毒对单核巨噬细胞表现为凋亡抑制作用,同时流感病毒对淋巴细胞吸附不同时间后,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未见明显差异,说明细胞凋亡与病毒吸附时间长短并无相关性.检测p53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加入前后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均被抑制,提示通过p53诱导的凋亡可能是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A型流感病毒 凋亡 P53
下载PDF
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热休克蛋白90和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 被引量:13
7
作者 钱小顺 朱元珏 +1 位作者 许文兵 林耀广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25-428,共4页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90 (HSP 90 )和糖皮质激素受体 (GR)mRNA在糖皮质激素敏感型(SS)、依赖型 (SD)和抵抗型 (SR)哮喘中的表达及其在SR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 (RT PCR)的方法分别测定正常组 ( 10名 )、SS哮喘组...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90 (HSP 90 )和糖皮质激素受体 (GR)mRNA在糖皮质激素敏感型(SS)、依赖型 (SD)和抵抗型 (SR)哮喘中的表达及其在SR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 (RT PCR)的方法分别测定正常组 ( 10名 )、SS哮喘组 ( 10例 )、SD哮喘组 ( 5例 )和SR哮喘组 ( 6例 )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GR和HSP 90mRNA的表达 ,并在体外用白细胞介素 2 (IL 2 )、IL 4分别和联合刺激上述细胞观察其受刺激后GR和HSP 90mRNA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 SR哮喘组患者的GR和HSP 90mRNA表达水平最高 ,分别为 0 73 0± 0 171、1 12 2± 0 165 ,SS哮喘组次之 ,分别为 0 3 5 9± 0 3 5 0、0 885± 0 2 5 0 ,SD哮喘组最低 ,分别为 0 0 17± 0 0 0 8、0 0 78± 0 0 3 9。正常组有一定表达 ,分别为 0 0 5 2± 0 0 13、0 3 62± 0 10 1。GR和HSP 90mRNA的表达在各组间作相互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正常组、SS、SD和SR哮喘组HSP 90 /GR的比值分别为 7 15± 1 84、8 3 9± 7 95、5 5 1± 3 3 0、1 5 7± 0 18,SR哮喘组HSP 90 /GR比值与前三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IL 2和IL 4联合刺激可使SS、SD和SR哮喘组GRmRNA表达增强和SS、SD哮喘组HSP 90mRNA表达增强 ,却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90 糖皮质激素受体 哮喘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原文传递
TNF-α和IL-8在突发性聋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衡伟伟 后婕 +1 位作者 魏先梅 佘万东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TNF-α和IL-8在突发性聋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44例作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3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和PBMC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8的浓度以及PBM C细胞中TNF-α和I... 目的探讨TNF-α和IL-8在突发性聋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44例作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3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和PBMC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8的浓度以及PBM C细胞中TNF-α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TNF-α和IL-8在实验组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IL-8在PBMC上清液中的浓度明显增加,且在PBMC细胞中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和IL-8的浓度在突发性聋患者体内升高与内耳的免疫介导机制密切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在突发性聋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TNF-Α IL-8 免疫介导 炎症 血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3和血清IL-33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琼 杨歆 +2 位作者 唐简 彭忠田 蒋孝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014-2017,共4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和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表达水平对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CHB患者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6... 目的探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和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表达水平对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CHB患者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6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BMCs表面Tim-3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33水平;分别采用ELISA法、赖氏法、溴甲酚绿法检测两组患者AST、ALT和ALB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别对两组外周血PBMCs表面Tim-3和血清IL-33的表达水平、病例组PBMCs表面Tim-3和血清IL-33的表达水平与血清ALT、AST、AL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PBMCs表面Tim-3和血清IL-33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PBMCs表面Tim-3和血清IL-33表达水平和血清ALT、AST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和病例组PBMCs表面Tim-3和血清IL-33的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Tim-3和IL-33表达水平越高,CHB患者肝脏损伤越重,两者联合检测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白细胞介素-3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原文传递
IL-10对IL-6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洪梅 魏文宁 +2 位作者 杨锐 杨焰 宋善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79-482,共4页
为了观察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抗炎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发病机制的作用,用一期凝固法、ELISA和细胞发... 为了观察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抗炎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发病机制的作用,用一期凝固法、ELISA和细胞发色底物分析检测不同浓度的人重组IL10(rhIL10)作用下,人重组IL6(rhIL6)诱导PBMNC的促凝活性(procoagulantactivity,PCA)、TF表达及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rhIL6培养PBMNC的PCA、TF表达及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不同浓度的rhIL10作用PBMNC后,可对PBMNC的PCA、TF表达和活性起不同的抑制作用;在500ng/LrhIL10的作用下,rhIL6诱导的PBMNC的PCA、TF表达和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IL10对PBMNC的TF表达和活性抑制可能是ACS重要保护机制,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IL-6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组织因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正常人和肿瘤患者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抗肿瘤作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红 王晓华 +3 位作者 隋承光 孟凡东 傅立业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肿瘤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抗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分离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CK),体外诱导CIK细胞,用细胞计数板法观察CIK细胞增殖能力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用MTT法检测其对不...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肿瘤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抗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分离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CK),体外诱导CIK细胞,用细胞计数板法观察CIK细胞增殖能力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用MTT法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与正常人CIK细胞相比,肿瘤患者CIK细胞的增殖速度较慢,其最大增殖倍数低(P<0.01);CIK细胞的增殖速度与年龄有关,即低年龄段的CIK细胞增殖能力强;正常人的CI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肺巨细胞癌细胞株(BE-1)和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肿瘤患者的CIK细胞(P<0.01);不同年龄段肿瘤患者的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与年龄有关,正常人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肿瘤患者的CIK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因子 体外增殖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HAART过程HIV/AIDS患者PBMC中HIV-1前病毒DNA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伟烈 何瑞英 +3 位作者 雷华丽 袁小珍 胡凤玉 李凌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6期390-394,416,共6页
目的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过程中HIV-1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HIV-1前病毒DNA的动态变化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过程中HIV-1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HIV-1前病毒DNA的动态变化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38例接受HAART最长至168周的HIV/AIDS患者纳入本研究,在不同随访时间点检测患者PBMC中HIV-1 DNA水平,并与同时间点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及血浆HIV-1 RNA病毒载量进行比较,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HAART时间的增加,患者PBMC中HIV-1前病毒总DNA及血浆HIV-1 RNA水平逐渐下降(r=-0.27,P=0.000 3;r=-0.39,P <0.000 1),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逐渐上升(r=0.55,P<0.000 1);HIV-1前病毒总DNA水平与CD4^+T细胞数量之间呈负相关(r=-0.16,P=0.039 7),与HIV-1 RNA病毒载量之间呈正相关(r=0.35,P <0.000 1)。不同HAART方案之间HIV-1前病毒总DNA水平随HAART进行而下降的患者比例没有差异(x^2=1.030,P=0.598)。结论 HAART过程HIV/AIDS患者PBMC中HIV-1前病毒DNA水平逐渐下降,与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血浆HIV-1 RNA病毒载量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HAART效果监测及病情预测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前病毒DNA
下载PDF
尖锐湿疣复发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3、4、9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艳阳 李其林 +2 位作者 尚智伟 付金玲 李晓辉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尖锐湿疣复发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3种Toll样受体TLR3、TLR4和TLR9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复发CA患者PBMC上TLR3、TLR4和TLR9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复发尖锐... 目的:观察尖锐湿疣复发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3种Toll样受体TLR3、TLR4和TLR9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复发CA患者PBMC上TLR3、TLR4和TLR9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复发尖锐湿疣患者PBMC上TLR4和TLR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3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反复感染可上调PBMC TLR4和TLR9的表达,TLR4和TLR9在尖锐湿疣的复发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外周血单核细胞 TOLL样受体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及其与狼疮活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伟英 李广然 +4 位作者 方芳 阳晓 何新生 周飞宇 余学清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2-575,共4页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表达及血MIF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性、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及ELISA方法分别测定34例活动期和21例静...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表达及血MIF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性、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及ELISA方法分别测定34例活动期和21例静止期SLE患者的PBMC中MIF mRNA表达及血清MIF浓度,并以18例正常人作对照,观察SLE患者血MIF的改变及其与疾病活动性、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SLE患者PBMC中MIF mRNA表达及血MIF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且活动期患者增高更为明显,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P<0.01)。SLE患者血MIF水平及PBMC中MIF mRNA表达与疾病活动指数、抗ds-DNA抗体、血补体C3、C4及IgG水平明显相关,但与抗核抗体无关。结论 SLE患者血MIF mRNA表达及血MIF水平显著增高,其变化可反映SLE患者疾病的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学
原文传递
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7和免疫球蛋白E水平与Toll样受体4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宏芳 刘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PBMC中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PBMC中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其中急性发作期患儿91例(急性发作组),缓解期患儿69例(缓解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PBMC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7、IgE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BMC中TLR4 mRNA表达。结果急性发作组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7、IgE水平高于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缓解组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7、Ig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组TLR4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缓解组患儿PBMC中TLR4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组TLR4阻断后PBMC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7、IgE水平均低于阻断前(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7、IgE水平与PBMC中TLR4 mRNA表达呈正相关(r=6.272、7.653、7.019,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7、IgE表达升高,且与PBMC中TLR4表达呈正相关,TLR4可能通过调控TNF-α、IL-17、IgE的表达而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哮喘 外周血单核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7 免疫球蛋白E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消银解毒饮调控银屑病血热证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夏梦 段行武 +2 位作者 高永红 张润田 郝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消银解毒饮对银屑病血热证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控作用。方法入选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抽取静脉血,分离PBMCs,并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混合接种培养48h,加入五种不同组别的动物药理... 目的研究消银解毒饮对银屑病血热证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控作用。方法入选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抽取静脉血,分离PBMCs,并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混合接种培养48h,加入五种不同组别的动物药理血清,即蒸馏水空白组、消银解毒饮组、凉血方组、解毒方组、甲氨蝶呤阳性对照组,并于不同体积分数培养混合细胞48h,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测定药物对HaCat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药物对混合培养细胞上清TNF-α的影响。结果消银解毒饮能有效的抑制HaCat细胞增殖(P<0.001),且效果优于拆方中药组(P<0.05);消银解毒饮能降低混合培养细胞分泌TNF-α(P<0.05),且与拆方两组比较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消银解毒饮能有效的抑制角质细胞活化增殖,对银屑病血热证TNF-α有免疫调节作用,凉血类中药与解毒类中药协同作用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效果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 消银解毒饮
下载PDF
不同方式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中江 孙冀武 邓哲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不同方式液体复苏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2只成功复制的失血性休克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无液体复苏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快速大量液体...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不同方式液体复苏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2只成功复制的失血性休克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无液体复苏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每组8只;比较各组的救治疗效,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PBMC中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大鼠的存活时间较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及无液体复苏组明显延长(P均〈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大鼠72h存活率明显高于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和无液体复苏组,但低于对照组(P均〈0.05)。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创伤后60min和120min PBMC中NF—κB活性均较创伤前有明显升高,且120min较60min也明显升高(P均〈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F~κB活性明显低于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和无液体复苏组(P均〈0.05);死亡组创伤后60min和120min NF—κB活性明显高于存活组(P均〈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显著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的72h死亡率;PBMC中NF—κB活性与预后密切相关,NF—κB活性高则提示预后不良,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NF-κB活性明显降低,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失血性 液体复苏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8
作者 田玉婷 熊攀 +2 位作者 范华玉 黎何 陈维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5-379,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微小RNA-206(miR-206)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4例,收...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微小RNA-206(miR-206)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4例,收集患者痰液样本,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样本中17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BMCs miR-206表达水平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评估价值。结果 10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33例占31.73%。共检出病毒42株,以鼻病毒感染为主,占26.19%,其次为流感病毒乙型,占21.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近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3次、miR-206表达水平均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ROC分析显示,miR-206表达水平评估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截断值为0.085,AUC为0.881(95%CI:0.803~0.937),敏感度为96.97%,特异度为80.28%。结论 糖尿病、近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miR-206表达水平均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且miR-206表达水平对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病毒感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微小RNA-206
原文传递
TLR2、TLR4和TLR9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及肝衰竭大鼠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9
作者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洛阳市471003 陈煜 +5 位作者 时红波 张帆 丁美 赵军 刘旭华 段钟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320-1325,共6页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及肝衰竭大鼠中TLR2、TLR4和TLR9的表达,为重型肝炎肝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2、TLR4和TLR9表达,同时平行设立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及肝衰竭大鼠中TLR2、TLR4和TLR9的表达,为重型肝炎肝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2、TLR4和TLR9表达,同时平行设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及正常大鼠肝组织中TLR2、TLR4和TLR9表达.阳性对照为大鼠结肠组织.结果: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TLR2和TLR9未见表达;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LR2和TLR9有表达;正常人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TLR2、TLR9未见表达,慢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中TLR2和TLR9有表达;正常大鼠肝组织TLR2、TLR9未见表达,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中TLR2、TLR9有表达;TLR4在所有标本中均未见表达,但在阳性对照中有表达;TLR2、TLR9的表达多见于炎性细胞中,在肝实质细胞上表达很少.结论:TLR2、TLR9的高表达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重型肝炎和肝衰竭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肝衰竭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TOLL样受体9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9和核因子-κB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海莲 杨晓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3-67,共5页
目的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9(TLR9)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该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60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SLE患者处于活动期作为活... 目的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9(TLR9)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该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60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SLE患者处于活动期作为活动组,25例SLE患者处于缓解期作为缓解组。同时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PBMCs中TLR9和NF-κB水平,观察SLE患者PBMCs中TLR9、NF-κB水平与脏器受累和免疫抑制剂种类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PBMCs中TLR9水平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PBMCs中TLR9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PBMCs中NF-κB水平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PBMCs中NF-κ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疹、白细胞降低表现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PBMCs中TLR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浆膜炎、血尿表现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PBMCs中TLR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膜炎、血尿表现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PBMCs中NF-κ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皮疹、白细胞降低表现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PBMCs中NF-κ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TLR9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降低,NF-κB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同时TLR9水平的降低与发热、浆膜炎、血尿的临床表现相关。NF-κB水平升高与发热、皮疹、白细胞降低的临床表现相关,严密监测SLE患者PBMCs中TLR9和NF-κB水平变化对患者的临床诊治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OLL样受体9 核因子-ΚB 水平测定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