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河流域汉代洪涝灾害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冲 赵景波 张淑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51-1156,共6页
通过对渭河流域汉代(202 a B.P.~220 A.D.)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该区域该时期洪涝灾害等级、洪涝灾害的时间变化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汉代的423 a中,渭河流域共发生洪涝灾害109次,平均每3.9 a发生1次。轻度涝灾,中等涝灾,大... 通过对渭河流域汉代(202 a B.P.~220 A.D.)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该区域该时期洪涝灾害等级、洪涝灾害的时间变化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汉代的423 a中,渭河流域共发生洪涝灾害109次,平均每3.9 a发生1次。轻度涝灾,中等涝灾,大涝灾和特大涝灾分别占到洪涝灾害总数的44.0%,24.8%,22.9%和8.3%。渭河流域汉代存在两个洪涝灾害多发期,分别出现在49~10 a B.P.和91~130 A.D.。渭河流域汉代轻度和中度涝灾存在3~4 a的周期,大涝灾存在20 a左右的周期,特大涝灾存在着60~70 a左右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汉代 洪涝灾害 涝灾等级 涝灾成因 变化周期
下载PDF
东北地区近百年气候变化及突变检测 被引量:97
2
作者 孙凤华 袁健 路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利用沈阳、大连、营口、长春、哈尔滨、黑河6个代表站1905-2001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观测数据,建立了东北地区近百年来季、年的气温和降水序列。对所建温度和降水序列分别与同一区域内26个代表站的温度序列和51个代表站的降水序列近4... 利用沈阳、大连、营口、长春、哈尔滨、黑河6个代表站1905-2001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观测数据,建立了东北地区近百年来季、年的气温和降水序列。对所建温度和降水序列分别与同一区域内26个代表站的温度序列和51个代表站的降水序列近40年同期资料做了相关分析,检验了序列的代表性。在所建序列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百年气温的年代、年和季节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点和地域分布特征,以及百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采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序列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和Yamamoto方法对经过滑动平均的气温和降水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气候特征 周期变化 突变检测
下载PDF
近62 a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荣 叶殿秀 +3 位作者 肖潺 赵珊珊 陈鲜艳 李威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目的】充分认识三峡地区区域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规律对于科学防汛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三峡地区3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2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和目前重庆市气候中心业务采用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监... 【目的】充分认识三峡地区区域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规律对于科学防汛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三峡地区3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2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和目前重庆市气候中心业务采用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监测指标,对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客观识别,并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和长期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三峡地区近三分之二的暴雨以区域性过程形式出现,平均每年区域性暴雨过程有8.4次,主要出现在5—9月,尤以6—7月为集中发生时段。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开始日期多年平均为5月8日,末次结束日期为9月17日。平均每次过程的暴雨覆盖范围为8.6站,持续时间1.3 d,平均暴雨强度为74.7 mm/d。(2)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年频次存在2~3 a和8 a左右的变化周期,年平均区域性暴雨过程覆盖范围存在4~6 a和8~11 a周期变化。(3)近62 a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首次开始日期显著提前,末次结束日期无明显变化,发生期显著变长;发生频次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平均持续时间、平均覆盖范围、平均综合强度也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平均暴雨强度呈增强趋势。(4)近62 a,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各项指标均未发生突变现象。【结论】研究成果为三峡地区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以及回应三峡工程对局地气候影响的社会关切等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过程 气候特征 变化趋势 变化周期 三峡地区 极端降雨 降水 三峡水库
下载PDF
运动员血清铁含量周期性变化的研究
4
作者 赵光 肖德生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292-293,296,共3页
目的 :了解优秀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血清铁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光电比色法 ,分析专业运动员一天 5个时间点的血清铁含量 ,研究其机理。结果 :优秀运动员血清铁含量在 2 4h内呈周期性曲线变化。结论 :掌握运动员血清铁的昼夜周期性变... 目的 :了解优秀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血清铁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光电比色法 ,分析专业运动员一天 5个时间点的血清铁含量 ,研究其机理。结果 :优秀运动员血清铁含量在 2 4h内呈周期性曲线变化。结论 :掌握运动员血清铁的昼夜周期性变化 ,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 运动员 周期性变化 大运动量训练
下载PDF
青藏高原气候由暖干到暖湿时期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81
5
作者 牛涛 刘洪利 +1 位作者 宋燕 陈隆勋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3-771,共9页
利用1961~1998年青藏高原123个气象台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近40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青藏高原经历了一次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显著增加的气候突变.以突变点为界,可以划分为... 利用1961~1998年青藏高原123个气象台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近40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青藏高原经历了一次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显著增加的气候突变.以突变点为界,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即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后期,青藏高原为相对暖干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青藏高原进入相对暖湿时期.由此,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和突变理论上可以初步判断,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青藏高原气候年代际变化实现了由暖干型向暖湿型的突变.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突变早于相对湿度突变;青藏高原的增温、增湿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季;春季亦增温、增湿,但增幅小于冬季;夏季出现增温和略减湿现象;秋季为明显增温,但湿度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年代际变化 暖湿时期 暖干时期
下载PDF
九江地区网纹红土的时代 被引量:52
6
作者 蒋复初 吴锡浩 +3 位作者 肖华国 赵志中 王苏民 薛滨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7-32,共6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发育网纹红土。本文对九江长虹大道剖面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剖面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河流相冲积砂砾石、以发育水平状网纹为特征的铁质网纹红土、以垂向网纹为特征的网纹红土、红色粘土和风成下蜀黄土,分别厚3.3、... 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发育网纹红土。本文对九江长虹大道剖面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剖面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河流相冲积砂砾石、以发育水平状网纹为特征的铁质网纹红土、以垂向网纹为特征的网纹红土、红色粘土和风成下蜀黄土,分别厚3.3、4.5、5.9、3.6和4.1m。磁性地层研究结果,布容正向极性带/松山反向极性带的界限出现于网纹红土层中部,距顶深部12.9m处;贾拉米洛正向极性亚带出现在铁质网纹红土层中,距顶深度15.1—16.1m处。根据CandeandKent古地磁极性年表的模式年龄和热释光年龄,计算出沉积速率,进而计算出各层的界限年龄。结果表明,铁质网纹红土沉积于1232—869kaBP;网纹红土大约沉积于869—392kaBP;红色粘土沉积于392—101kaBP。九江长虹大道剖面代表了该地区从河流沉积、铁质网纹红土、网纹红土、红色粘土到风成黄土沉积的演变过程,并显示出准0.4Ma的周期变化。这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构造层和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变化所反映的准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地质时代 更新世 九江 红土 地层
下载PDF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地区近千年来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刘洪滨 邵雪梅 +3 位作者 黄磊 梁尔源 方修琦 王丽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3,共8页
试图揭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地区近千年来世纪尺度年降水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近千年年降水量变化存在显著的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其中以13~18世纪中的200年主控周期最为明显,并在15~17世纪达到最强... 试图揭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地区近千年来世纪尺度年降水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近千年年降水量变化存在显著的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其中以13~18世纪中的200年主控周期最为明显,并在15~17世纪达到最强,而近200年则以准120年的周期振荡为主,且在19世纪两种主要周期变化趋势相反,在近百年又趋向一致.年降水量序列的均值突变一般以30~100年尺度最为明显,世纪尺度的均值突变时段分别为公元1100~1111年、1403~1449年及1615~1661年,表现为年降水量的减少,以及公元1321~1348年、1497~1557年、1728~1743年及1885~1891年,表现为年降水量的增加.200年以上时间尺度的方差突变主要表现为序列的低频变化幅度,从公元1220年前后至1580年前后持续增大,且以15世纪的方差突变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年降水量 百年尺度 周期变化 气候突变
下载PDF
甘南地区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36
8
作者 王建兵 王振国 汪治桂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通过对甘南地区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发现甘肃西南部年平均气温在1990年代初有暖突变,从1980年代末开始该区域夜间开始明显变暖,到1990年代出现白天、夜间同时变暖的现象,甘肃西南部的气温突变主要是由于1990年代后白天和夜间温度同... 通过对甘南地区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发现甘肃西南部年平均气温在1990年代初有暖突变,从1980年代末开始该区域夜间开始明显变暖,到1990年代出现白天、夜间同时变暖的现象,甘肃西南部的气温突变主要是由于1990年代后白天和夜间温度同时上升造成的。秋季气温在1980年代末开始上升,夏季和冬季气温到1990年代初开始上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周期 突变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创新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35
9
作者 马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5,共8页
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主要考察的是资本有机构成短期和外延的变化,并以其短期变化为背景条件;故考察了一些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具有长期性的变化趋势或呈规律性特征的经济事物后,自然会得出某些具有局限性的理论结论。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 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主要考察的是资本有机构成短期和外延的变化,并以其短期变化为背景条件;故考察了一些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具有长期性的变化趋势或呈规律性特征的经济事物后,自然会得出某些具有局限性的理论结论。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假定条件主要着眼于科技进步对劳动客观条件的作用,而较少考虑其对劳动主观条件的作用;在现时代发展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首先要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实际,将由科技进步引起的劳动主观因素的变化引入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之内,并要假定科技进步不仅引起劳动客观条件变化,也会引起劳动主观条件变化。以此为基础,将资本有机构成进行外延与内涵、短期动态变化与长期动态变化的区分,可以发现,长期来看资本有机构成,会发生提高、不变和降低三种变化状态;再通过运用美国1929—2007年的相关数据样本对上述观点进行实证检验,并利用这些验证了的结论,就可以对现时代马克思经济学若干理论面临的问题予以新的解释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有机构成阶段性动态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长期动态变化 外延资本有机构成 内涵资本有机构成
原文传递
安徽梅雨年际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勇 徐敏 +1 位作者 朱红芳 郑启康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8-494,共7页
本文对安徽省 195 1~ 2 0 0 2年 5 2a的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日数、梅雨期降水总量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反映梅雨期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 :安徽省入梅日期主要集中在 6月的第 2候和第 4候 ,出梅日期主要集中在 7月第 2候 ;入... 本文对安徽省 195 1~ 2 0 0 2年 5 2a的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日数、梅雨期降水总量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反映梅雨期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 :安徽省入梅日期主要集中在 6月的第 2候和第 4候 ,出梅日期主要集中在 7月第 2候 ;入梅日期的早晚与梅雨期天气形势、梅雨日数、梅雨期总降水量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文中揭示的有关梅雨期年际变化特征 ,对于做好入梅日期、梅雨日数、梅雨期总降水量的预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梅日期 出梅日期 梅雨日数 降水总量 年际变化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地区冬季日降雪特性指标变化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庄晓翠 田忠锋 李博渊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3-471,共9页
基于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观测站1961—2011年冬季逐日降雪量资料,定义了日降雪特性指标:3个级别的降雪频率及贡献率,运用线性趋势、Cubic函数、Morlet小波变换、R/S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区冬季日降雪特性指标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勒... 基于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观测站1961—2011年冬季逐日降雪量资料,定义了日降雪特性指标:3个级别的降雪频率及贡献率,运用线性趋势、Cubic函数、Morlet小波变换、R/S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区冬季日降雪特性指标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及各站冬季降雪量与日降雪特性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日降雪特性指标、冬季降雪量都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长期变化趋势均呈显著的线性增多趋势,小雪频率及贡献率最大;小雪频率是大到暴雪频率的近20倍;各站阿勒泰站中雪和大到暴雪频率及贡献率、富蕴站和青河站大到暴雪频率及贡献率、其他站日降雪特性指标对冬季降雪量的影响均显著。Cubic函数拟合表明,小雪频率、贡献率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由多到少的转型;中雪、大到暴雪频率及其贡献率基本呈单调上升趋势;各站大到暴雪频率、贡献率与全区的基本一致。阿勒泰地区冬季大到暴雪频率及贡献率的变化是造成该地区冬季降雪量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福海站是小雪频率及贡献率变化,其他站是大到暴雪频率及贡献率变化是造成冬季降雪量变化的内在因素。Morlet小波分析表明,日降雪特性指标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和年际周期变化。R/S分析表明,未来该地区日降雪特性指标呈逐渐减少趋势,尤其是中雪频率和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降雪 降雪量 降雪频率 贡献率 周期变化 阿勒泰 新疆
原文传递
西安市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 被引量:17
12
作者 安家瑶 龚国强 +1 位作者 何岁利 李春林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9-34,i0009-i0010,共7页
2001~2004年对太液池遗址进行了发掘,弄清了太液池周岸的不同结构,发现了道路、建筑基址、人造园林景观、水井、排水沟等重要遗存,出土了大量珍贵遗物。这称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展现了这座皇家园林的基本面貌。
关键词 西安市 唐代 长安城 大明宫 太液池遗址 唐长安城 园林建筑 建筑艺术 皇家园林 中国古代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Periodic Temperature Changes on Stress Relaxation of Chemically Treated Wood 被引量:4
13
作者 XieManhua ZhaoGuangjie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4年第4期45-49,共5页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and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four chemically treated woods (delignified wood, hemicellulose-removed wood, DMSO swollen and decrystallizati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and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four chemically treated woods (delignified wood, hemicellulose-removed wood, DMSO swollen and decrystallization treated wood), the stress relaxation of wood with three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 was determined during periodic temperature changes. The experi- 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wood relaxation for 4 h at 25 °C, the stress decays sharply 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and 2 h later the stress recovers again when the temperature drops back to the original point. The additional stress relaxation, produced after tem- perature begins to increase,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thermal swelling, molecular thermal movement and the break of a part of residual hydrogen bonds. The number of hydrogen bonds and the size and amount of cavities in various treated woods greatly affect the magnitude of the additional relaxed stress and the recovery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 structural change chemical treatment periodic temperature change stress relaxation
下载PDF
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期的初步划分 被引量:6
14
作者 史正涛 张林源 杜榕桓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97-104,共8页
根据不同时期泥石流堆积体分布的地貌部位、岩相特征、堆积体及其上发育的古土壤的化学特征、孢粉组合和部分绝对年代资料,将小江流域的泥石流初步划分为时间尺度较大的五个强盛期。各期泥石流都是暴雨型泥石流。由于本区第四纪以来一... 根据不同时期泥石流堆积体分布的地貌部位、岩相特征、堆积体及其上发育的古土壤的化学特征、孢粉组合和部分绝对年代资料,将小江流域的泥石流初步划分为时间尺度较大的五个强盛期。各期泥石流都是暴雨型泥石流。由于本区第四纪以来一直属于季风气候区,因此上述大尺度活动周期主要受全球冰期与间冰期中本区干温和湿热气候变化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泥石流期 环境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磁帕金森矢量特征及其与主要构造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龚绍京 刘双庆 梁明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63,共17页
利用地磁差矢量法和复转换函数法计算了中国大陆36个地磁台的地磁优势面、帕金森矢量及误差.结果显示:华北南部、华中、华南地区(包括贵阳和邵阳)及沿海台站的帕金森矢量长度随周期减小而增大,表明浅层的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较大;西部... 利用地磁差矢量法和复转换函数法计算了中国大陆36个地磁台的地磁优势面、帕金森矢量及误差.结果显示:华北南部、华中、华南地区(包括贵阳和邵阳)及沿海台站的帕金森矢量长度随周期减小而增大,表明浅层的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较大;西部的拉萨、通海、西昌、成都等台站的帕金森矢量长度,随周期增长而增大,表明深层的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较大;诸如华北平原的稳定地块,其内部的矢量长度很小,表明该地区为大体水平分层的电性结构.我国大陆存在多个较明显的帕金森矢量敛散区,其中青藏高原和渤海湾周边台站的帕金森矢量内聚,鄂尔多斯地块的矢量向四周发散;沿海台站具有较明显的海岸效应.此外,由差矢量分布推断所得的优势面倾向和倾角与利用帕金森矢量系数公式计算所得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复转换函数方法给出的结果也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短期变化 地磁变化优势面 帕金森矢量 高导带 活动构造 莫霍面深度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对周期性变温的响应
16
作者 赵满兴 马卓 +2 位作者 杨帆 张霞 马文全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2-1794,共13页
为了探讨陕北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对周期性温度变化的响应,以陕北南泥湾水稻种植基地不同种植年限(78 a、30 a、3 a)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35 d培养试验与矿化动态模型研究方法,解析温度变化对土壤... 为了探讨陕北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对周期性温度变化的响应,以陕北南泥湾水稻种植基地不同种植年限(78 a、30 a、3 a)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35 d培养试验与矿化动态模型研究方法,解析温度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恒温以及周期性变温处理的土壤累积矿化量在前7 d增加较快,达到整个培养期的39.2%~47.6%,7 d后至培养结束时增加缓慢。培养前7 d,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快速下降,直至21 d时趋于稳定状态。78 a、30 a、3 a水稻土和玉米地的累积矿化量分别为3126.75、2737.63、2547.42和2173.88 mg/kg,水稻土累积矿化量比玉米地高28.94%。变温条件下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恒温条件下增加4.95%。变温条件下,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比恒温下分别高5.69%和4.20%。水稻土在周期性变温条件下14 d的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下降幅度(41.49%)高于恒温培养(32.22%),35 d的MBC下降幅度(50.20%)低于恒温培养(54.23%),溶解性有机碳(DOC)下降幅度规律与之相反。0~20 cm和20~40 cm土壤潜在矿化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C 0/SOC)均表现为15℃/35℃高于25℃恒温,说明表层土壤易于矿化,土壤碳固存能力随温度周期性改变而降低。变温与恒温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积温相同的情况下,周期性变温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有机碳矿化 周期性变温 南泥湾
下载PDF
福州大学城景观水体的规划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松青 《福建建筑》 2005年第Z1期43-45,共3页
本文探讨了景观水体中水体定位、面临问题、水量平衡计算、水源选择、水面高程及水深确定等几个问题,提出改善景观水体水质的措施。
关键词 水质 富营养化 换水周期 水量 生态
下载PDF
中文期刊更名的分析及其处理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文华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5年第4期80-82,共3页
对中文期刊更名的原因以及界定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期刊更名后中文期刊的管理及其处理对策。参考文献4。
关键词 中文期刊 期刊更名 机读目录 期刊管理
下载PDF
对能源与气候关系的质疑和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抗 《中外能源》 CAS 2010年第4期1-6,共6页
21世纪初,因使用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化似乎成为压倒性的话题,这种思潮的依据是IPCC的历次评估报告,然而一直有人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此发出不同声音。气温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南极冰芯气泡研究成果显示,气候变化不只与二氧... 21世纪初,因使用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化似乎成为压倒性的话题,这种思潮的依据是IPCC的历次评估报告,然而一直有人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此发出不同声音。气温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南极冰芯气泡研究成果显示,气候变化不只与二氧化碳浓度有关,至少也与甲烷浓度有关;16万年以来,在没有人类工业活动的影响下,二氧化碳浓度发生了幅度达140μL/L的变化;在近万年左右,当二氧化碳浓度处于持续急剧抬升时,气温曲线却呈平台状并有下降趋势。全新世地质学、考古学、物候学研究表明,在人类进入工业化以前,地球气候就存在比现今气温增减2℃的若干次周期性温度变化。研究过程中应强调多因素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而不应在复杂的体系中仅强调某两种事物的单一因果关系。假如承认使用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是导致气温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应该允许不同国情、不同资源禀赋的国家对二氧化碳减排采取不同的对策:一种是大幅削减化石能源消费量;另一种是强调节能减排,尽量降低能源强度和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发达国家可更多强调前者,而发展中国家目前应着重强调后者。中国目前最严重的环境污染还不是碳排放,减排首先应指向那些严重污染土壤、水体、大气,直接危害人民健康的污染物。提出对能源与气候关系的质疑,绝对不意味着对环境问题的忽视。面对严肃的科学问题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应组织科学家进行多学科参与的综合研究,我国在关乎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要有自己的研究和发言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能源 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 周期性温度变化 节能减排 污染物
下载PDF
杭州师范大学一期工程景观水体设计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俊 王银龙 +2 位作者 陶如钧 赵立佳 徐玲娥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36-238,共3页
通过探讨景观水体的特点、水质要求、污染成因和改善措施,设计了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景观水体,确定了水体的水级水位、补水水源、水量平衡、护岸形式。综合应用物化法、曝气法和生态法,保障校区景观水体水质。
关键词 景观水体 生态 富营养化 气浮 换水周期 湿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