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握阴阳五行 运用易学原理 再论月经周期 被引量:26
1
作者 赵宏利 何嘉琳 马宝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1期2482-2485,共4页
目的:为了提高稳定中医调经疗效。方法:以传统医易原理、阴阳五行藏象理论探讨月经周期。结果与结论:首次阐明月经周期的四象阴阳五行规律,并据此创立"癸乙丁辛法"用以分期调经:1、卵泡期中点到黄体期中点阳长阴消,黄体期中... 目的:为了提高稳定中医调经疗效。方法:以传统医易原理、阴阳五行藏象理论探讨月经周期。结果与结论:首次阐明月经周期的四象阴阳五行规律,并据此创立"癸乙丁辛法"用以分期调经:1、卵泡期中点到黄体期中点阳长阴消,黄体期中点到卵泡期中点阳消阴长。2、卵泡期阴偏盛,主要由肾所所主,黄体期阳偏盛,主要由心所主。3、卵泡期前半段(含月经期)为阴中之阴—属水—属肾;卵泡期后半段,尤其是排卵瞬间—阴中之阳—木—肝;黄体期前半段—阳中之阳—火—心;黄体期后半段,尤其是月经启动瞬间—阳中之阴—金—肺;脾土居中,参与了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对卵泡期与黄体期的顺利转换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周期 易学 阴阳 五行 周期疗法
下载PDF
益肾为主结合周期疗法治疗青春期崩漏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吴红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0期59-60,共2页
青春期崩漏又称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根据中医学理论,肾主藏精,司生殖;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而胞脉系于肾,故肾又为冲任之本,经血之源。女子在青春期,若因肾精未充,不能调摄经血导致"非时而下",则成崩漏。笔者临床... 青春期崩漏又称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根据中医学理论,肾主藏精,司生殖;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而胞脉系于肾,故肾又为冲任之本,经血之源。女子在青春期,若因肾精未充,不能调摄经血导致"非时而下",则成崩漏。笔者临床采用补肾为主,兼顾肝脾二脏,结合出血期、巩固期特点,治疗本病3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崩漏 肝肾阴虚 脾肾阳虚 周期疗法
下载PDF
中药调周法在妇科病证的运用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英莲 周夏芝 +2 位作者 黄秀锦 岳雯 孙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9期145-147,共3页
中药调周法吸取了中医传统理法方药的长处,并渗入了现代妇产科理论,临床应用证明对纠正排卵功能失调,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疗效较好;治疗范围从最初治疗月经病到不孕症,从功能性月经失调到器质性疾病,可见该法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优... 中药调周法吸取了中医传统理法方药的长处,并渗入了现代妇产科理论,临床应用证明对纠正排卵功能失调,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疗效较好;治疗范围从最初治疗月经病到不孕症,从功能性月经失调到器质性疾病,可见该法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优于人工周期疗法及其他单一疗法;但目前的研究仍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疗法 妇科病症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程泾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经验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深 程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探析程泾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ecline in ovarian reserve,DOR)的经验。[方法]通过门诊随师学习及病案研讨,分析总结程泾教授对DOR的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思路、中西医结合疗法和经验方。[结果]程泾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肾... [目的]探析程泾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ecline in ovarian reserve,DOR)的经验。[方法]通过门诊随师学习及病案研讨,分析总结程泾教授对DOR的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思路、中西医结合疗法和经验方。[结果]程泾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肾及冲任,病机为肾虚、冲任失调,或兼肝郁、脾虚,夹瘀痰火(热)等,治疗上以滋肾温肾、调养冲任为主导,配合调理肝脾心等脏的气血运化,进行中医周期疗法。[结论]程泾教授以经验方补肾益冲抗衰汤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DOR,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R 中西医结合 程泾 周期疗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一类具有周期性治疗和时间依赖潜伏期的HIV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5
作者 吴鹏 《应用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2-690,共19页
该文建立一类具有抗病毒药物周期治疗的HIV时滞微分方程模型来研究HIV在宿主体内的阈值动力学.为了研究病毒逆转录和芽殖过程对HIV感染进程的影响,通过引入两个时间依赖的潜伏期去分别刻画病毒逆转录期和芽殖期.首先,利用泛函微分方程... 该文建立一类具有抗病毒药物周期治疗的HIV时滞微分方程模型来研究HIV在宿主体内的阈值动力学.为了研究病毒逆转录和芽殖过程对HIV感染进程的影响,通过引入两个时间依赖的潜伏期去分别刻画病毒逆转录期和芽殖期.首先,利用泛函微分方程理论研究了模型的适定性包括周期解的全局存在性和系统的耗散性;其次,利用周期传染病仓室模型基本再生数定义再由下一代再生算子确定出模型基本再生数R_(0);最后,讨论了系统的全局动力学行为.具体地,利用一致持久性理论证明了当R_(0)>1时HIV在宿主体内的感染和复制是持久存在的,当R_(0)<1时系统无感染周期解是全局吸引的,即HIV在宿主体内最终会被消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时间依赖潜伏期 周期治疗 基本再生数 阈值动力学
原文传递
温肾化瘀祛痰汤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高修安 卿璐芝 +2 位作者 朱江华 何婉婷 杜淑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探究温肾化瘀祛痰汤结合周期疗法降低高泌乳素血症患者泌乳素及症状评分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温肾化瘀祛痰汤组、温肾化瘀祛痰汤+溴隐亭组、溴隐亭组,治疗周期为3个月经周期,于入组前、治疗后... 目的探究温肾化瘀祛痰汤结合周期疗法降低高泌乳素血症患者泌乳素及症状评分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温肾化瘀祛痰汤组、温肾化瘀祛痰汤+溴隐亭组、溴隐亭组,治疗周期为3个月经周期,于入组前、治疗后进行指标测量。结果治疗前3组泌乳素值、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泌乳素、症状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化瘀祛痰汤+溴隐亭组降低泌乳素及症状评分优于温肾化瘀祛痰汤组、溴隐亭组,温肾化瘀祛痰汤结合周期疗法可降低泌乳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化瘀祛痰汤 高泌乳素血症 周期疗法
下载PDF
腹针周期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王改 秦文敏 王晓红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目的探究腹针周期疗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2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周期疗法。比较两... 目的探究腹针周期疗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2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周期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记录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月经量、经血颜色评分、腰膝酸软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PI和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周期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月经的量、色,缓解腰膝酸软的症状,改善子宫内膜血运,可有效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提高临床妊娠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周期疗法 肾虚血瘀 薄型子宫内膜 不孕症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桑霞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87-88,共2页
从中医药辨证治疗、中医周期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内分泌失调 周期疗法
下载PDF
三晋王氏妇科治疗痛经病临证经验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慧锦 刘雅丽 +1 位作者 黄瑶 王金权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7期120-123,共4页
痛经病是妇科常见病,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三晋王氏妇科流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北宋,历经千年。王金权教授为其第28代传人,王氏中医妇科流派学术带头人,在妇科痛经病的诊治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思想。王... 痛经病是妇科常见病,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三晋王氏妇科流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北宋,历经千年。王金权教授为其第28代传人,王氏中医妇科流派学术带头人,在妇科痛经病的诊治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思想。王金权教授认为痛经病在肝、脾、肾三脏,病位在胞宫,病机不外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两种。王教授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伴血瘀、湿热瘀阻、气血亏虚伴血瘀、肾虚夹瘀五个证型。导师认为治疗上应统筹三脏,肝、脾、肾三脏兼顾;根据证型辨证用药,并顺应周期变化,灵活调周用药。针对痛经病,王教授在治疗上辨证精准,选方精妙,用药灵活,疗效显著。文章通过案例介绍王金权教授治疗痛经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晋王氏妇科 痛经 分型论治 周期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45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盛爱华 许卫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周期疗法配合克罗米酚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运用中医周期疗法配合克罗米酚治疗;对照组45例:单纯运用克罗米酚治疗。[结果]治疗3~4个月经周期后,... [目的]观察中医周期疗法配合克罗米酚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运用中医周期疗法配合克罗米酚治疗;对照组45例:单纯运用克罗米酚治疗。[结果]治疗3~4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妊娠并足月分娩者28例,占62.2%,流产者2例,占4.4%,未孕者15例,占33.3%。对照组:妊娠并足月分娩者20例,占44.4%,流产者4例,占8.8%,未孕者21例,占46.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较单纯运用克罗米酚疗效好,能提高妊娠率,减低流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降碍性不孕 周期疗法 克罗米酚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思思 朱鸿秋 《河南中医》 2022年第12期1934-1941,共8页
中医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主要采用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其中,中医内治法包括辨证论治、周期疗法、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针灸以及针药结合、灸法联合西药、中药联合穴位埋线、针刺联合西药、穴位埋... 中医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主要采用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其中,中医内治法包括辨证论治、周期疗法、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针灸以及针药结合、灸法联合西药、中药联合穴位埋线、针刺联合西药、穴位埋线联合激素治疗等联合疗法,可改善患者卵巢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目前,中医药防治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试验多种多样,但由于人体存在差异性及复杂性,故治疗的临床效果尚不统一,缺少多中心大样本、思路严谨的临床试验或中医临床指南。今后,应长期进行数据收集,加强病例注册登记,规范中医药防治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辨证论治 周期疗法 中成药 中西医结合 针灸 针药结合 穴位埋线
下载PDF
戴德英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稀发经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束兰娣 辛雯 +1 位作者 王燕 冯静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2期4-6,共3页
总结戴德英教授运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稀发的经验。认为月经稀发的主要病机为肾精及营血亏虚、痰湿阻滞胞宫;择期论治法以行经期活血理气调经,经后期滋养肾阴、培补气血,经间期活血调气、疏通冲任,经前期温养督脉、补益胃气、促进黄... 总结戴德英教授运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稀发的经验。认为月经稀发的主要病机为肾精及营血亏虚、痰湿阻滞胞宫;择期论治法以行经期活血理气调经,经后期滋养肾阴、培补气血,经间期活血调气、疏通冲任,经前期温养督脉、补益胃气、促进黄体功能。并举案例1则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稀发 中医药疗法 周期疗法 临床经验 戴德英
下载PDF
梁贵廷教授月经周期疗法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伟 梁贵廷 +1 位作者 李东环 张世珍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5期4-7,共4页
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梁教授从医多年,对月经病的诊治有其独到之处,他认为治疗月经病需切合病机,针对不同时期要结合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自创月经周期疗法,从调补肝肾立论,认为调经之法在于"通"与"补",并... 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梁教授从医多年,对月经病的诊治有其独到之处,他认为治疗月经病需切合病机,针对不同时期要结合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自创月经周期疗法,从调补肝肾立论,认为调经之法在于"通"与"补",并依据月经的周期性将其分为经前期、行经期、经后期。经前期侧重于通,以补为辅,即活血通经,以通为用,因势利导,顺势而下,以促进经血的排出。行经期不与干预,任其自然排泄。经后期侧重于补,以通为辅,意在重用扶正,轻用疏泄,即补肾填精,舒肝气,养肝血,以利于精血的充实,将"通"与"补"贯穿始终,并自拟经前方与经后方予以治疗,使血海能按时充盈,月经方可如期按量而至,达到治疗月经病的目的。梁师临证时灵活变通,谨守病机,用方巧妙,结合月经周期不同阶段调整方药,每每获益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贵廷 月经病 周期性疗法 临床经验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性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小花 申剑 +1 位作者 武权生 苏珊珊 《中医药信息》 2018年第5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武权生教授周期疗法经验方(Ⅰ号方、Ⅱ号方)对乳腺增生病(HMG)模型大鼠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逍遥丸组,三苯氧胺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余各组均进行乳腺增生造模。待造模成功后,... 目的:探讨武权生教授周期疗法经验方(Ⅰ号方、Ⅱ号方)对乳腺增生病(HMG)模型大鼠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逍遥丸组,三苯氧胺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余各组均进行乳腺增生造模。待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5组分别给予逍遥丸、三苯氧胺、中药(Ⅰ号方、Ⅱ号方)灌胃,共30天。结果:造模后,各造模组大鼠的乳头直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用药30天后各用药组大鼠乳头直径缩小,与造模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药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大鼠血清E2、PRL升高,P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 05);与模型组相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血清E2、PRL下降下降,P升高,其中中药中剂量组血清E2、逍遥丸组血清P和PRL、中药组血清PR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武权生教授周期疗法经验方(Ⅰ号方、Ⅱ号方)可通过调节大鼠血清E2、PRL、P治疗H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周期疗法 E2 PRL P 武权生
下载PDF
岭南罗氏妇科传承人廖慧慧论治子宫内膜息肉经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怡 陈慕镟 +1 位作者 曾蕾 廖慧慧(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2347-2353,共7页
子宫内膜息肉为妇科常见疾病,是导致育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及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岭南罗氏妇科传承人廖慧慧教授认为,子宫内膜息肉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脾肾阳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病证以虚实夹杂为特点,可分为痰瘀互结证、湿热瘀... 子宫内膜息肉为妇科常见疾病,是导致育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及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岭南罗氏妇科传承人廖慧慧教授认为,子宫内膜息肉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脾肾阳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病证以虚实夹杂为特点,可分为痰瘀互结证、湿热瘀结证、肝郁肾虚证及脾虚痰湿证4种证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应结合息肉大小、病机特性、患者需求等确定疗法:若患者子宫内膜息肉较小(<1 cm)、单发,伴有异常子宫出血,但不伴有子宫内膜增厚,以祛除癥瘕为首要目标,予脱花煎加味(由当归、肉桂、川芎、牛膝、车前子、红花等药物组成)温经活血、化瘀消癥,以祛除息肉;若患者息肉较大(>1 cm)、多发,或同时存在异常子宫出血严重、内膜增生等情况,则建议患者先行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待息肉已去,则分经期与非经期两个阶段辨证论治,调理体质,预防复发,结合周期疗法调经助孕,临床可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罗氏妇科 子宫内膜息肉 脾肾阳虚 血瘀 温经活血 化瘀消癥 脱花煎 周期疗法 廖慧慧
原文传递
甲磺酸-α-二氧麦角隐亭片联合中医人工周期疗法对高催乳素血症不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延寿 《中国医药》 2018年第8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探究甲磺酸-α-二氧麦角隐亭片联合中医人工周期疗法对高催乳素血症(HPRL)不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HPRL不孕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 目的探究甲磺酸-α-二氧麦角隐亭片联合中医人工周期疗法对高催乳素血症(HPRL)不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HPRL不孕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磺酸-α-二氧麦角隐亭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人工周期疗法治疗,2组均连续服用4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溢乳改善情况、排卵情况及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催乳素、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情况。随访1年比较妊娠率。结果治疗60、90、120 d后观察组患者月经恢复、溢乳消失、排卵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0、90、120 d后观察组催乳素水平低于对照组[(50±9)μg/L比(64±10)μg/L、(28±5)μg/L比(39±7)μg/L、(23±4)μg/L比(27±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0 d后,2组FSH、雌二醇和LH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70.8%(34/48)比43.8%(2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磺酸-α-二氧麦角隐亭片联合中医人工周期疗法治疗HPRL不孕患者,可以明显降低血清催乳素表达水平和促进血清激素水平改善,对泌乳、月经稀发等症状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催乳素血症 甲磺酸-α-二氧麦角隐亭片 人工周期疗法 妊娠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补肾活血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镘佳 邓志远 曾诚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9期932-938,共7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补肾活血周期疗法治疗EMT的文献,录入Excel 2010建立EMT...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补肾活血周期疗法治疗EMT的文献,录入Excel 2010建立EMT方剂数据库。运用Multi Experiment Viewer 4.9.0软件生成方剂功效的权值热图,运用Cytoscape 3.4.0软件生成药物相关网络图,并筛选出药物组合的Ⅲ级功效,得出药物-功效组合。结果:数据库包含157首方剂和124种中药,中药使用频次最高为菟丝子96次,其次是当归86次,续断和莪术均为68次;高表达功效为补肾、补肝、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通经活络、填精固精、消痈疮、除痹。从周期疗法上看,经后期高表达的功效有补肝肾、填精固精、行气活血、化瘀止痛、通经活络;经前、经间期高表达的功效有补肝肾、行气活血、填精固精、化瘀止痛等;月经期高表达的功效有行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消痈疮、通经活络,并筛选出27组高表达药物及功效组合。结论:EMT的治疗是在补肝肾、活血的基础上,兼顾行气、填精滋阴,同时兼顾治疗肿物、痈疮等病理因素。周期疗法中,经后期以平补肾阴为主;经前、经间期,在补肾养阴的基础上,稍佐以温阳之品,同时注重调理冲任;月经期则以驱邪为主,不妄投以温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补肾活血法 周期疗法 用药规律 功效组合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锦秋 吴丽敏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4期663-666,共4页
痛经是常见的妇科病之一,属于中医妇科学"经行腹痛""痛经"范畴,但临床上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且易反复。本案患者因反复经行腹痛6年余,加重3月就诊,中医辨病辨证属于阳虚内寒证之痛经,临床上采用行经期治以活血化瘀... 痛经是常见的妇科病之一,属于中医妇科学"经行腹痛""痛经"范畴,但临床上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且易反复。本案患者因反复经行腹痛6年余,加重3月就诊,中医辨病辨证属于阳虚内寒证之痛经,临床上采用行经期治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经后期治以温阳驱寒、益气补血;经间期治以填精补髓、固肾温阳;经前期治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的中药周期疗法,疗效明显,现分享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温经汤 周期疗法
下载PDF
皮内针周期疗法治疗经行乳房胀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倩怡 易玮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2140-2145,共6页
【目的】观察皮内针周期疗法治疗经行乳房胀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行乳房胀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皮内针周期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皮内针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治疗4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 【目的】观察皮内针周期疗法治疗经行乳房胀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行乳房胀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皮内针周期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皮内针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治疗4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于治疗完成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经行乳房胀痛积分情况,比较2组痊愈患者在治疗完成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和随访时的疼痛疗效。【结果】(1)疼痛疗效方面: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96.7%(29/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83.3%(25/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疼痛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行乳房胀痛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经行乳房胀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2组患者的经行乳房胀痛积分均较治疗后有所回弹(P<0.05),但仍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积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复发情况方面:随访时,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6.3%(5/19);对照组为66.7%(10/1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针周期疗法治疗经行乳房胀痛疗效持久,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针 周期疗法 经行乳房胀痛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体针调周法结合耳针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不调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杨振轶 孙舟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0期16-18,共3页
目的比较体针调周法结合耳针与体针调周法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辩证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66例肝郁肾虚型月经不调的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针月经调周针刺结合耳针治疗的方法... 目的比较体针调周法结合耳针与体针调周法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辩证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66例肝郁肾虚型月经不调的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针月经调周针刺结合耳针治疗的方法.治疗周期3个月.对照组采取体针月经调周针刺的治疗方法.治疗周期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治疗周期增加,两组积分差异加大.结论体针调周法结合耳针优于单纯体针调周法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不调.且疗效随治疗周期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周法 耳针 月经不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