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族人周期节律基因period3基因型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安怀杰 李鸣皋 +4 位作者 张达矜 乔媛媛 曲佳 解鹏 赵晓航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786-788,共3页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人的节律基因period3的基因型频率。方法采集普通健康汉族人血液样本240份。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per3基因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VNTR)序列,鉴定个体的per3基因型。结果确定汉族人中per3...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人的节律基因period3的基因型频率。方法采集普通健康汉族人血液样本240份。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per3基因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VNTR)序列,鉴定个体的per3基因型。结果确定汉族人中per34等位基因频率为0.883,per35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117;per3基因型频率:PER34/4为78.33%,PER34/5为20.00%;PER35/5为1.67%。与高加索人、非裔美国人和意大利人的per3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1,P<0.01)。结论汉族人的per3基因型频率与高加索人、非裔美国人和意大利人的基因型频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基因 日节律 period3基因 串联重复序列
下载PDF
生物节律基因period3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安怀杰 俞炜源 赵晓航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469,共5页
昼夜节律是所有真核生物和部分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组节律表达的生物钟基因形成24 h周期振荡的自主调节转录-翻译反馈回路。period(per)基因家族是生物钟反馈回路中重要组成成分,per3基因是period基因家族成员之一。人类的per3基因定... 昼夜节律是所有真核生物和部分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组节律表达的生物钟基因形成24 h周期振荡的自主调节转录-翻译反馈回路。period(per)基因家族是生物钟反馈回路中重要组成成分,per3基因是period基因家族成员之一。人类的per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p36,其编码区第18外显子中含有一个灵长类特有的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该VNTR包含一簇理论上的磷酸化位点,能影响PER3蛋白的磷酸化降解,影响PER3蛋白的功能。近年研究发现,per3基因多态性与睡眠结构、睡眠紊乱发病年龄、睡眠剥夺后次日清晨执行能力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钟基因 period3基因 串联重复多态性
原文传递
军事化管理对军校学员睡眠类型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安怀杰 朱智明 +5 位作者 王海威 高原 花焱 刘瑾红 史成和 钱阳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601-605,共5页
目的分析军事化生活对不同period3(per3)基因型军校学员的睡眠类型频率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军校新入校学员(n=150)和四年级学员(n=95),采集外周血样本鉴定per3基因型,并进行生理时钟问卷(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MEQ)... 目的分析军事化生活对不同period3(per3)基因型军校学员的睡眠类型频率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军校新入校学员(n=150)和四年级学员(n=95),采集外周血样本鉴定per3基因型,并进行生理时钟问卷(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MEQ)调查。对比分析两组学员的per3基因型频率分布特征和睡眠类型频率分布特征。结果两组学员的per3的基因型频率(χ2=1.453 3,P=0.483 5)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χ2=0.434 4,P=0.509 8)没有统计学差异。MEQ调查发现两组学员的睡眠类型频率分布差异显著:一年级学员的睡眠类型以轻度早起型(50%)和两者皆非型(41.3%)为主;四年级学员的睡眠类型以两者皆非型睡眠类型为主(64.2%),其次为轻度早起型(33.7%)。基因型为per34/4(t=3.76,P<0.000 2)和per34/5(t=2.98,P<0.004 4)学员的睡眠类型显著改变;基因型per35/5的学员数量太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尚需大样本分析。结论军事化管理生活中,学员的睡眠类型分布频率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基因 昼夜节律 睡眠类型 period3基因 串联长度多态性 军校学员 军事化管理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Period3基因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银利 石太新 +1 位作者 唐成和 常晓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77-779,共3页
目的探讨Period3(Per3)基因18号外显子54 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NTR)序列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0年5月在本科就诊、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 目的探讨Period3(Per3)基因18号外显子54 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NTR)序列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0年5月在本科就诊、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166例ADHD患儿为ADHD组,另收集1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用睡眠障碍量表(SDSC)评分评定儿童睡眠障碍情况,采用PCR技术分析ADHD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儿童Per3基因54 bp-VNTR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将ADHD患儿根据SDSC量表评分分为有睡眠障碍组和无睡眠障碍组,并比较2组间Per3基因54 bp-VNTR多态性。结果 Per3基因54 bp-VNTR多态性各基因型(Per34/4,Per34/5,Per35/5)及等位基因(Per34,Per35)频率在ADHD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在伴睡眠障碍组和不伴睡眠障碍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伴睡眠障碍组携带等位基因Per35明显多于不伴睡眠障碍组(χ2=15.028,P<0.001;OR=2.760,95%CI:1.635~4.658)。结论 Per3基因54 bp-VNTR多态性可能与ADHD的易感性无关,但可能与ADHD伴睡眠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睡眠障碍 Per3基因 多态性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丙戊酸增强HL-60细胞hPer3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翊卫 王晔恺 +3 位作者 周吉航 周世权 曾芳 刘晓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CA)和丙戊酸(VPA)联用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作用及对human peri-od3基因(hPer3)的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 DCA 1.0及4.0μmol·L-1,VPA 2.0 mmol·L-1,VPA 2.0 mmol·L-1+DCA 1.0μmol·L-1,VPA 2.0 m...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CA)和丙戊酸(VPA)联用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作用及对human peri-od3基因(hPer3)的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 DCA 1.0及4.0μmol·L-1,VPA 2.0 mmol·L-1,VPA 2.0 mmol·L-1+DCA 1.0μmol·L-1,VPA 2.0 mmo.L-1+DCA 4.0μmol·L-1作用HL-60细胞48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FITC-AnnexinⅤ/PI检测细胞凋亡,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er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表达率。结果 VPA 2.0+DCA 1.0联合用药组生长抑制率为(49.6±5.2)%,VPA 2.0+DCA 4.0联合用药组为(66.3±7.3)%,均高于其相应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PA 2.0+DCA 1.0联合用药组〔早期:(167±3)%,晚期:(32±4)%〕和VPA 2.0+DCA 4.0联合用药组〔早期:(37±5)%,晚期:(36±5)%〕凋亡率均高于其相应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PA 2.0+DCA 1.0联合用药组和VPA 2.0+DCA 4.0联合用药组hPer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均明显低于其相应单药组。VPA2.0+DCA 1.0联合用药组和VPA 2.0+DCA 4.0联合用药组hPer3 mRNA表达分别为1.75±0.33和3.02±0.36,均明显高于其相应单药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PA 2.0+DCA 1.0联合用药组和VPA 2.0+DCA 4.0联合用药组CD14表达率分别为(16.39±1.68)%和(14.82±0.94)%,均明显高于其相应单药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CA联合VPA能显著加强抗白血病效应,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hPer3基因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period3基因 HL-60细胞 丙戊酸 地西他滨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丙戊酸钠对U937细胞hPer3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晔恺 周吉航 +2 位作者 李翊卫 周世权 曾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9-351,364,共4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CA)和丙戊酸钠(VPA)联用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作用及对hPe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6组:A组(未处理组),B、C组(DCA 1,4μmol·L-1),D组(VPA 2 mmol·L-1),E、F组(DCA 1,4μmol·L-1+VPA 2,2 mmol·L-...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CA)和丙戊酸钠(VPA)联用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作用及对hPe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6组:A组(未处理组),B、C组(DCA 1,4μmol·L-1),D组(VPA 2 mmol·L-1),E、F组(DCA 1,4μmol·L-1+VPA 2,2 mmol·L-1),作用48 h。用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MS-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hPer3启动子甲基化和mRNA表达;MTT法检测生长抑制率;Annexin V/PI法检测凋亡;FCM检测CD117和CD14。结果E、F组的hPer3 mRNA、抑制率、凋亡率、CD117 MFI、CD14表达率均高(或低)于各自相应的单药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CA联合VPA在U937细胞中能显著加强抗白血病效应,并增强hPer3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er3基因 U937细胞 丙戊酸钠 地西他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