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生期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趋势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贾德勤 王星 伍捷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7-1289,共3页
目的了解围生期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病情况,探讨与CHD发生相关的因素,为CHD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地市级妇幼保健院4年间出生的孕满28周至产后7 d内的围生儿进行CHD发病及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06年10月1日—2010年... 目的了解围生期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病情况,探讨与CHD发生相关的因素,为CHD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地市级妇幼保健院4年间出生的孕满28周至产后7 d内的围生儿进行CHD发病及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06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4年间共监测围生儿24 372例,发现CHD 218例,发生率为89.45万/,各年份CH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围生期CHD的发生率年均增长速度为59.68%。(2)男女CH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05)。CHD各类型例次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前5位CHD依次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右房室瓣关闭不全、法洛四联症。(4)单纯型187例(85.78%),复合型31例(14.22%),最多的类型达3种。(5)有10.55%合并其他畸形,其中合并染色体异常占20.09%。(6)宫内诊断率为34.40%,其中41.33%行治疗性引产。结论 (1)CHD是影响佛山市围生儿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母亲妊娠年龄与CHD的发生有关。(3)开展CHD监测和深入的病因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儿 先天性心脏病 发病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佛山市2007~2009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贾德勤 王星 +1 位作者 伍捷阳 吴雪丽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0-591,605,共3页
目的了解佛山市2007~2009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和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其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2009年在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前检查和(或)住院分娩的孕期满28周至产后7 d内的围产儿18 073例进行出生缺陷及相... 目的了解佛山市2007~2009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和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其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2009年在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前检查和(或)住院分娩的孕期满28周至产后7 d内的围产儿18 073例进行出生缺陷及相关因素的监测。结果 (1)3年来围产儿出生缺陷率为608.09/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外耳其他畸形、多指(趾)、α-地中海贫血。上述几种缺陷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出生缺陷发生的性别差异明显,男性高于女性。(4)孕母大于或等于30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年龄段,尤其是大于或等于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5)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为141.04‰。结论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应积极开展婚前医学检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及时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提高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畸形 监测 干预措施 围产儿
下载PDF
219例围产儿先天畸形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雷华江 王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123-125,共3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畸形发病情况,探讨胎儿畸形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8928例围生儿中有出生缺陷的219例畸形儿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9例围生儿畸形中骨骼系统与神经系统畸形发生率较... 目的了解先天性畸形发病情况,探讨胎儿畸形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8928例围生儿中有出生缺陷的219例畸形儿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9例围生儿畸形中骨骼系统与神经系统畸形发生率较其它系统发生率高(构成比分别为15.98%与15.52%),其次为颌面五官系统唇腭裂、附耳(构成比分别为12.32%和11.42%),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畸形发生率较其它系统发生率低(P<0.05);B超诊断率在2006年最低(45.16%),2009年最高(63.83%),两年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的B超诊断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19例中<28周发现的仅占14.61%,28~37周及>37周发现分别为42.21%及40.18%,明显高于<28周;发现畸形人数2006年活产率最低(29.03%),2008年活产率最高(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的提高,预防和宣传措施的加强,促进优生优育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胎儿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儿 先天性畸形 发生率
下载PDF
围产儿23 323例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4
作者 田玉芹 祁文瑾 朱蓓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88-90,115,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13a年来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种类,探索出生缺陷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表》及诊断标准进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我院13a共住院分娩围产儿23323例,出生缺陷儿248例,缺陷儿总发生率为10... 目的了解我院13a年来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种类,探索出生缺陷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表》及诊断标准进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我院13a共住院分娩围产儿23323例,出生缺陷儿248例,缺陷儿总发生率为10.63‰,单发畸形206例,多发畸形42例,肌肉骨骼系统、颌面耳颈部和消化系统畸形最为常见.前7位各系统分布顺位依次为: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染色体病.经产妇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初产妇(P<0.01).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有利于早期发现缺陷儿,早期终止妊娠(孕28周前),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儿 出生缺陷 监测
下载PDF
新余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及产前诊断分析
5
作者 邓红 袁小芳 胡香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2期4-6,共3页
目的了解新余市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及产前诊断现状,提出干预措施和提高产前诊断率的对策。方法回顾性统计新余市2001~2011年出生缺陷情况,分析出生缺陷率、出生缺陷发生顺住与构成比及产前诊断情况。结果 72514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48... 目的了解新余市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及产前诊断现状,提出干预措施和提高产前诊断率的对策。方法回顾性统计新余市2001~2011年出生缺陷情况,分析出生缺陷率、出生缺陷发生顺住与构成比及产前诊断情况。结果 72514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48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66.33/万;随孕母年龄增加,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升高(χ2=45.63,P<0.05),35岁以上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孕母文化程度越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机会越大(RR=4.59);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高于非出生缺陷围产儿(RR=16.21);产前诊断的出生缺陷儿有151例(31.39%)。结论新余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偏高,产前诊断率偏低,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已是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儿 出生缺陷 产前诊断 分析
下载PDF
新生儿记录单在693名围生期新生儿的应用观察
6
作者 陈劲 曾爱凤 黄非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15期86-87,共2页
目的:新生儿记录单在围生期新生儿监护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1372例高危妊娠行破宫产分娩的围生期新生儿分为两组:预防组693例,采用新生儿记录单对出生至七日围生期新生儿进行观察护理和干预。对照组679例仅在出生24小时采用新生儿记录... 目的:新生儿记录单在围生期新生儿监护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1372例高危妊娠行破宫产分娩的围生期新生儿分为两组:预防组693例,采用新生儿记录单对出生至七日围生期新生儿进行观察护理和干预。对照组679例仅在出生24小时采用新生儿记录单进行观察护理和干预。结果:两组新生儿在二十四小时内因出现并发症转往新生儿科预防组(3.17%),对照组(3.8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生二至七日的新生儿的监护因出现并发症转往新生儿科预防组(8.94%),对照组(15.6%),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预防组第七天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新生儿记录单实施监护和干预能有效地降低围生期新生儿因高胆红素症转往新生儿科的概率,从而提高母婴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期新生儿 新生儿记录单 监护
下载PDF
缺氧、窒息围产儿耳廓微循环观察
7
作者 阴怀清 王阿琚 杨彩凤 《中国微循环》 2001年第4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讨缺氧、窒息与围产儿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8例缺氧、窒息围产儿复苏后24h及72h进行耳廓微循环各项指标变化观察 ,对照组选择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于生后24h及72h分别进行耳廓微循环观察。结果两组比较 ,24h耳廓微循环中微... 目的探讨缺氧、窒息与围产儿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8例缺氧、窒息围产儿复苏后24h及72h进行耳廓微循环各项指标变化观察 ,对照组选择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于生后24h及72h分别进行耳廓微循环观察。结果两组比较 ,24h耳廓微循环中微血管畸形率及RBC聚集率有高度显著差异 (P均<0.01) ;两组间白微栓出现率及细静脉流速经统计学处理具显著性差异 (P均<0 .05)。复苏后72h ,两组相比较 ,除RBC聚集率及白微栓出现率差异无显著性外 (P均>0.05) ,微血管畸形率及细静脉流速仍具显著性差异 (P均<0.05)。窒息患儿复苏后24h与72h相比 ,耳廓微循环中白微栓出现率及细静脉流速具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微血管畸形率及RBC聚集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可导致围产儿早期耳廓微循环障碍 ,对这些围产儿进行早期耳廓微循环动态检测 ,可与NBNA结合 ,对判断窒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窒息 围产儿 耳廓 微循环
下载PDF
宫内发育迟缓儿的分娩方式与围产儿转归
8
作者 吴玲 李桂林 赵丽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对157例足月体重≤2500g宫内发育迟缓儿的分娩方式与围产儿L转归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出生体重愈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愈高。剖宫产组围产儿死亡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新生... 对157例足月体重≤2500g宫内发育迟缓儿的分娩方式与围产儿L转归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出生体重愈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愈高。剖宫产组围产儿死亡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新生儿窒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胎吸和产钳助娩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臀位助娩和臀位牵引的新生儿窒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故对宫内发育迟缓儿应加强围产保健和产时监护,尽量使其自然分娩;臀位儿以剖宫产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发育迟缓儿 分娩方式 围产儿 转归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1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黄丽丽 周洪燕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381-382,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有剖宫产手术史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132例瘢痕子宫患者,阴道分娩36例,再次剖宫产96例。术中发现子宫切口隐性破裂11例,严重腹...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有剖宫产手术史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132例瘢痕子宫患者,阴道分娩36例,再次剖宫产96例。术中发现子宫切口隐性破裂11例,严重腹腔黏连34例,产后出血10例。新生儿窒息4例,子宫次全切除1例。结论降低首次剖宫产率,加强孕期保健,术前B超预测瘢痕子宫切口厚度,在严密检测下鼓励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阴道试产,可降低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的母婴围产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围产儿
下载PDF
宝鸡市11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云霞 武雅俐 韩春玲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了解宝鸡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可靠数据。方法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方案,随机整群抽取8家医院,连续监测1996~2006年孕满28周~产后7天的围产儿。结果宝鸡市出生缺陷率从1996年的190.48/... 目的了解宝鸡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可靠数据。方法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方案,随机整群抽取8家医院,连续监测1996~2006年孕满28周~产后7天的围产儿。结果宝鸡市出生缺陷率从1996年的190.48/万下降到2006年的162.34/77。11年来,出生缺陷的主要顺位是神经管畸形、肢体畸形、面耳畸形和心血管畸形等。结论宝鸡市不同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所不同,经干预后逐渐下降,且漏报率也随监测工作的进展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儿 出生缺陷 监测 发生率
下载PDF
围产期新生儿气漏45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刘勇 冯齐 杨海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年第1期79-79,84,共2页
本文分析了45 例新生儿气漏的临床情况,包括一般资料、围产期情况和临床表现。分析原因:生后24 小时发生的37 例,占82-4 % ,从气胸发生部位,右侧多于左侧,有16 例发病前有机械通气史。40 例给予保守治疗,治愈或... 本文分析了45 例新生儿气漏的临床情况,包括一般资料、围产期情况和临床表现。分析原因:生后24 小时发生的37 例,占82-4 % ,从气胸发生部位,右侧多于左侧,有16 例发病前有机械通气史。40 例给予保守治疗,治愈或好转者32例,占71-1 % 。死亡者7 例。文中分析讨论了患儿发病与分娩前后的有关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新生儿 气漏 病因 防治
下载PDF
无应激实验与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联合应用预测围生儿结局
12
作者 龙申美 廖玉琼 罗兆芹 《华夏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443-444,共2页
目的:探讨无应激实验(NST)及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联合应用预测围生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NST异常孕妇分为2组,即妊娠并发症组和正常妊娠组(无并发症),进行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脐动脉阻力指标S/D)。结果:妊娠... 目的:探讨无应激实验(NST)及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联合应用预测围生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NST异常孕妇分为2组,即妊娠并发症组和正常妊娠组(无并发症),进行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脐动脉阻力指标S/D)。结果:妊娠并发症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距最后1次检测时间2d内分娩的孕妇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3~7d分娩的孕妇(P〈0.05)。结论:NST异常,常需联合应用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为临床及时纠正宫内缺氧提供可靠依据。NST和脐血流图指标均异常者,宜尽早终止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应激试验 脐动脉血流速度 围生儿
下载PDF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性双胎妊娠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敬如 张国华 +3 位作者 赵霞 袁丽娟 高丽红 王亚男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79-281,285,共4页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性双胎的孕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3至2017年收治的765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性双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2655例双绒毛膜性双胎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产后病理确认绒毛膜性质。...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性双胎的孕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3至2017年收治的765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性双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2655例双绒毛膜性双胎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产后病理确认绒毛膜性质。比较2组孕产妇孕期并发症、分娩孕周及围产儿妊娠临床结局,进一步探讨单绒毛膜性对母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死胎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性双胎妊娠其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孕早期超声确定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至关重要,尽早而准确的诊断以及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对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绒毛膜性 围产儿结局
下载PDF
6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分析
14
作者 孟洁 赵树旺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对围生期母婴预后的影响及保守治疗的适宜时间。方法对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经保守治疗的6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发病孕周分成三组,即A组(孕周<28周)、B组(28...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对围生期母婴预后的影响及保守治疗的适宜时间。方法对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经保守治疗的6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发病孕周分成三组,即A组(孕周<28周)、B组(28周孕周≤孕周<32周)、C组(32周≤孕周<34周)。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期待治疗时间均明显大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影响母婴预后,应严格选择病例进行保守治疗,并严密监测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并发症 新生儿窒息 围生儿死亡
下载PDF
7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郑九生 张桂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1期75-76,97,共3页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治疗、终止时机与母儿的结局。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7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的孕周分组:A组(孕周〈28周),B组(28〈孕周〈32),C组(32〈孕周〈34)。结...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治疗、终止时机与母儿的结局。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7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的孕周分组:A组(孕周〈28周),B组(28〈孕周〈32),C组(32〈孕周〈34)。结果保守治疗时间B组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而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并发症随孕周的延长而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三组间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孕周的延长而下降;三组间宫内生长受限发病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母儿结局与发病孕周密切相关,在期待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母婴情况,选择适时终止妊娠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期待治疗 并发症 围生儿死亡 新生儿窒息
原文传递
子痫116例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陈萍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4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 探讨子痫病人母儿结局、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 ;如何降低孕产妇子痫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 1990年 1月至 2 0 0 3年 8月间收治 116例子痫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孕产妇死亡 ,剖宫产率 65%。孕期未作产前检查 65例 (56 0 % ) ,不定期... 目的 探讨子痫病人母儿结局、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 ;如何降低孕产妇子痫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 1990年 1月至 2 0 0 3年 8月间收治 116例子痫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孕产妇死亡 ,剖宫产率 65%。孕期未作产前检查 65例 (56 0 % ) ,不定期产前检查 3 7例 (3 1 9% )。新生儿窒息率 3 0 1% ,围生儿死亡率12 9%。结论 剖宫产为子痫病人缩短终止妊娠时间最好办法 ,控制抽搐后即可行剖宫产 ,手术不必受时间限制。重视产前检查 ,提高产前检查质量 ,及时治疗妊高征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尤其是三级妇幼保健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 母儿结局 妊娠终止 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双胎妊娠产妇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围产母婴结局的关系
17
作者 林志斌 冯玉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产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与围产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2022年5月武威市凉州医院就诊的600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孕前BMI分为低体重组(n=278)、正常体重组(n=286)、超重组(n=28)...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产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与围产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2022年5月武威市凉州医院就诊的600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孕前BMI分为低体重组(n=278)、正常体重组(n=286)、超重组(n=28)及肥胖组(n=8),按照孕期增重[BMI差值(∆BMI)]分为增重不足组(n=204)、增重适宜组(n=256)、增重过多组(n=140),探讨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围产母婴结局的关系。结果:低体重组产妇孕期增重不足比例高于超重组,孕期增重过多比例低于超重组,正常体重组产妇孕期增重不足比例高于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及肥胖组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低体重组与正常体重组,且低体重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重过多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增重适宜组与增重不足组,增重不足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增重适宜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增重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产妇孕前BMI水平异常及孕期BMI变化异常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更高,因此临床对双胎妊娠者的体重需更加关注与重视,可采取有效手段对其孕前体重及妊娠期间体重变化进行干预与管理,达到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不同体重指数 双胎妊娠产妇 孕期增重指数 围产母婴结局
下载PDF
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弘 吴福根 +1 位作者 吴旭丽 林彩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于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 ,根据Hayden修订的SIRS诊断标...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于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 ,根据Hayden修订的SIRS诊断标准和全国小儿急诊学组拟定的MOF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2 5 2例危重儿 ,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 16 1例 ,占 6 3 9%。最终发展为MODS的 84例 ,占 5 2 2 % ,死亡 32例 ,病死率为 38 1%。产伤、窒息、患儿成熟度及胎粪羊水污染易发展为MODS ,死亡率明显高于非MODS组。结论SIRS和MODS在NICU中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 ,而围产因素严重影响其预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新生儿 SIRS MODS
下载PDF
母血和脐血CD_(71)^(+)、Bcl-xL蛋白、sTREM-1及PCT水平与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关联
19
作者 贺宝军 杜红禹 +2 位作者 单良 庞一心 王丹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 探究母血、脐血CD_(71)^(+)、Bcl-xL蛋白、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分娩并存在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产妇62例... 目的 探究母血、脐血CD_(71)^(+)、Bcl-xL蛋白、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分娩并存在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产妇62例为感染组,另采集同期正常妊娠分娩的产妇50名为对照组,收集产前母血及新生儿脐血,检测血液样本中CD_(71)^(+)、Bcl-xL、sTREM-1和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指标对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鉴别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母血、脐血中CD_(71)^(+)、sTREM-1和PCT升高,Bcl-xL降低(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母血CD_(71)^(+)和sTREM-1诊断新生儿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807,脐血sTREM-1诊断新生儿感染的AUC为0.813;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及妊娠期感染均是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D_(71)^(+)、sTREM-1和PCT在孕晚期母血、脐血中水平升高,Bcl-xL水平降低,可作为预测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_(71)^(+) BCL-XL蛋白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降钙素原 新生儿围产期感染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perinatal and neonatal administration of sodium ferulate on repair following excitotoxic neuronal damages induced by maternal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at a late stage of pregnancy
20
作者 Yongping Zhang Lijian Yu +2 位作者 Rundi Ma Xiaoyu Zhang Tingxi Yu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2年第3期159-165,共7页
Objective: 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ferulic acid (FA) and sodium ferulate (SF) show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 on excitotoxicity,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its potential favorable ef... Objective: 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ferulic acid (FA) and sodium ferulate (SF) show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 on excitotoxicity,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its potential favorable effects of maternal,newborn,and both maternal and newborn intraperitoneal (ip) injection of SF on repair following excitotoxic neuronal damages induced by monosodium glutamate (MSG). Methods: The maternal mice were assigned randomly into seven groups (n = 10 animals in each group): control, 3SF, 20SF, 23SF, MSG, MSG + 3SF, MSG + 20SF, MSG + 23SF groups. The mice at 17 days of pregnancy were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MSG (2.0 g/kg body weight, ig, once) or/and SF (40 mg/kg body weight, ip), and their offerings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SF. And then their filial behaviors and hippocampal histopathology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ternal, newborn, and both maternal and newborn administration of SF facilitated their filial brain repair, and attenuated the behavioral disorders and histopathological damages of their filial mice in MSG + 3SF, MSG + 20SF, and MSG + 23SF groups in varying degrees. However, the best effects were detected in the filial mice in MSG + 23SF group. Conclusion: Both maternal and newborn administration of SF is conducive to the filial neuronal repair following excitotoxic damages induced by gluta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natal-neonatal EXCITOTOXICITY Sodium FERULATE Neuronal REPAIR Mi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