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蓉飞 于生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鼠电刺激偏头痛模型,观察给予氟桂利嗪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电刺激组,氟桂利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张切片的NF-κB阳性神经元...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鼠电刺激偏头痛模型,观察给予氟桂利嗪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电刺激组,氟桂利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张切片的NF-κB阳性神经元数分别为111.7±15.7、112.9±10.7、508.7±30.8、209.2±18.5、502.7±33.1。结论: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后,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出现了NF-κB细胞的激活,氟桂利嗪使其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上矢状窦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NF-ΚB蛋白 氟桂利嗪
下载PDF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慢性偏头痛患者脑神经元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梁瑞华 张素平 谢永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求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慢性偏头痛病人脑神经元代谢的影响。方法:慢性偏头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治疗组30例,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照组30例,针刺非经非穴。两组病人均在针刺治疗前后进行头痛程度评估、PAG区1H-MRS分析。结果:... 目的:探求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慢性偏头痛病人脑神经元代谢的影响。方法:慢性偏头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治疗组30例,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照组30例,针刺非经非穴。两组病人均在针刺治疗前后进行头痛程度评估、PAG区1H-MRS分析。结果:经针刺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程度减轻,(P<0.05);针刺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PAG区NAA/Cr升高,(P<0.05),两组病人针刺治疗前后PAG区Cho/Cr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偏头痛病人经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后PAG区存在神经元代谢活化,可能逆转PAG区异常减弱的疼痛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针刺 少阳经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
下载PDF
大鼠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内GABA_B受体与5-HT共存神经元的观察(英文) 被引量:14
3
作者 闫励 赵华 李云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68-872,共5页
目的 观察 GABAB受体 (GABABR)与 5 - HT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 (Gi A)神经元内的共存 .方法  GABABR和 5 - HT及GABABR5 - HT和 GABA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及三重染色技术 .结果  ... 目的 观察 GABAB受体 (GABABR)与 5 - HT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 (Gi A)神经元内的共存 .方法  GABABR和 5 - HT及GABABR5 - HT和 GABA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及三重染色技术 .结果  GABABR/ 5 - HT双标神经元胞体较密集地见于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 .此外 ,PAG和 Gi A内也可见双标神经元 .GABA样阳性终末与 GABABR/ 5 - HT双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密切接触 .结论  PAG,中缝核簇和 Gi A内的 5 - HT能神经元几乎均呈 GABABR样阳性 ;GABA能终末与 GABAB受体 / 5 - HT双标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 ;GA-BA可能通过 GABAB受体调节 5 - HT能神经元的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B受体 血清素 中枢内源性镇痛 脑导水管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下载PDF
盐酸青藤碱对偏头痛大鼠中脑PAG区域NF-κB、COX-2和5-H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詹剑 杨丽 +3 位作者 易桂标 郝仁方 罗国标 张中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21-2126,共6页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盐酸青藤碱)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行为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PAG)NF-κB、COX-2表达的干预,以及该区域的5-HT表达和镇痛关系。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偏头痛模型组和盐酸青藤碱治...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盐酸青藤碱)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行为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PAG)NF-κB、COX-2表达的干预,以及该区域的5-HT表达和镇痛关系。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偏头痛模型组和盐酸青藤碱治疗组。偏头痛大鼠模型采用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的方法建立。造模后观察大鼠偏头痛症状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PAG区NF-κB、COX-2和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结果偏头痛模型组PAG区NF-κB、COX-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5-HT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P>0.05);盐酸青藤碱治疗组大鼠偏头痛样症状明显减轻(P<0.05),PAG区NF-κB、COX-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5-HT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盐酸青藤碱可能通过抑制PAG区NF-κB和COX-2诱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上调5-HT活性而达到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大鼠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盐酸青藤碱) 核因子-κB(NF-κB) 环氧化酶-2(COX-2) 5-羟色胺(5-HT)
下载PDF
大鼠导水管周围灰质内GABA能神经元与甲硫氨酸-脑啡肽、亮氨酸-脑啡肽、β-内啡肽和强啡肽阳性终末的联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董元祥 李云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1825-1827,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 γ-氨基丁酸 (GABA)阳性神经元与甲硫氨酸 -脑啡肽 (Met- ENK)、亮氨酸 -脑啡肽 (L eu- ENK)、β-内啡肽 (β- END)和强啡肽 (Dyn)阳性终末的联系 .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 ,染色结果在... 目的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 γ-氨基丁酸 (GABA)阳性神经元与甲硫氨酸 -脑啡肽 (Met- ENK)、亮氨酸 -脑啡肽 (L eu- ENK)、β-内啡肽 (β- END)和强啡肽 (Dyn)阳性终末的联系 .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 ,染色结果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可见直径较小的GABA阳性神经元主要散在分布于 PAG的内侧区和腹外侧区 . GABA阳性终末在 PAG各区的密度均较高 .以小型为主的少量 Met- ENK,L eu- ENK和 Dyn阳性神经元见于 PAG的各区 ,但未见β- END阳性胞体 . Met- ENK,L eu- ENK,β-END和 Dyn阳性终末也主要分布于 PAG的内侧区和腹外侧区 . Met- ENK,L eu- ENK,β- END和 Dyn阳性终末围绕在GABA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的周围并形成密切接触 .结论  PAG内含内源性阿片样物质 (Opiate- like substances,OL S)的阳性终末与 GABA能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 ,提示可能对 GABA能神经元的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GABA能神经元 甲硫氨酸-脑啡肽 亮氨酸-脑啡肽 Β-内啡肽 强啡肽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核簇内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田美玲 凌树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10,共5页
研究用一氧化氮合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核簇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精确定位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主要密集分布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吻段的背外侧核以及中段和尾段的腹外... 研究用一氧化氮合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核簇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精确定位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主要密集分布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吻段的背外侧核以及中段和尾段的腹外侧核 ,中缝背核以及线形核内也观察到大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胞体和纤维 ,在中缝正中核和中缝隐核内可见中等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 导水管 周围灰质 中缝核簇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褪黑素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阿片肽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俞昌喜 吴根诚 +1 位作者 许绍芬 陈崇宏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7-210,共4页
本文采用推挽灌流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 ,观察褪黑素 (melatonin ,MEL)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推挽灌流液中 β 内啡肽 (β Ep)、亮氨酸脑啡肽 (L EK)含量的影响 ,以探讨MEL镇痛效应的中枢机制。结果显示 ,给药组大鼠腹腔注射 (i... 本文采用推挽灌流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 ,观察褪黑素 (melatonin ,MEL)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推挽灌流液中 β 内啡肽 (β Ep)、亮氨酸脑啡肽 (L EK)含量的影响 ,以探讨MEL镇痛效应的中枢机制。结果显示 ,给药组大鼠腹腔注射 (ip)MEL 110mg/kg后 30~ 5 0min ,PAG灌流液中β Ep含量显著增加 ,而L EK含量未见显著变化 ;在推挽灌流同时用 5 0℃热水刺激甩尾法测定痛阈 ,可见ipMEL 110mg/kg后 40min ,大鼠痛阈显著升高。上述结果提示 ,MEL可促进PAG内 β Ep的释放 ,这可能是其发挥镇痛效应的中枢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Β-内啡肽 脑啡肽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下载PDF
3,15-二乙酰苯甲酰乌头原碱镇痛的作用部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慧灵 杨煜荣 +3 位作者 王勇 郑平 王洪诚 劳爱娜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用大、小鼠四种测痛方法证实,ip DABA具有剂量依赖性镇痛作用ith DABA (527,1186 μR·kg^(-1)不产生镇痛作用;icv (35—75μS·kg^(-1)及水管周灰质注射DABA(20μg)均呈显著镇痛作用;损毁双侧蓝斑,DABA镇痛作用消失;蓝斑处注射... 用大、小鼠四种测痛方法证实,ip DABA具有剂量依赖性镇痛作用ith DABA (527,1186 μR·kg^(-1)不产生镇痛作用;icv (35—75μS·kg^(-1)及水管周灰质注射DABA(20μg)均呈显著镇痛作用;损毁双侧蓝斑,DABA镇痛作用消失;蓝斑处注射DABA(20μg)不产生镇痛作用,揭示DABA的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中枢脊髓以上结构,水管周灰质是DABA镇痛的原发作用部位之一,蓝斑是其作用的中间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 镇痛 脊髓 水管周灰质 蓝斑
原文传递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GABA与阿片μ受体共存能神经元的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董元祥 陈涛 李云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6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是否存在γ-氨基丁酸 (GABA)与阿片μ受体 (MOR)共存神经元 .方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 ,染色结果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GABA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 PAG中、尾段内侧区和腹... 目的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是否存在γ-氨基丁酸 (GABA)与阿片μ受体 (MOR)共存神经元 .方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 ,染色结果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GABA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 PAG中、尾段内侧区和腹外侧区 ,阳性神经元多散在分布并多为小型 ,中型者较少 ;散在分布的 MOR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 PAG中、尾段的腹外侧区 ,多为中、小型神经元 ;散在并同时呈GABA和 MOR双重染色阳性的中、小型神经元主要见于PAG中、尾段的腹外侧区 .结论  PAG内有 GABA与 MOR共存的神经元 ,提示内源性阿片物质对 PAG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GABA 阿片Μ受体 能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中央灰质Fos蛋白与甲啡肽的共存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晓平 周敬修 何莲芳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9-22,共4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福尔马林脚掌皮下注射和足三里穴电针后清醒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快速反应基因c-fos在含甲啡肽神经元中的表达。实验中看到福尔马林注射组和电针刺激组动物的PAG内均有Fos样免疫阳性反...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福尔马林脚掌皮下注射和足三里穴电针后清醒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快速反应基因c-fos在含甲啡肽神经元中的表达。实验中看到福尔马林注射组和电针刺激组动物的PAG内均有Fos样免疫阳性反应(FLI)标记神经元及FLI与甲啡肽样免疫阳性反应(MELI)双标记神经元,它们在PAG的腹侧腹外侧部分布较多,对照动物FLI标记神经元很少,共存现象极为少见。实验组与对照组神经无计数经统计处理差异非常显著。这一结果表明,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都能诱导PAG中含脑啡肽神经元内(c-fos的表达,提示伤害性刺激及针刺均可激活PAG的腹侧腹外侧部这一重要的中枢镇痛部位。神经元中FLI与MELI的并存提示PAG中Fos可能对前脑啡肽原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啡肽 快速反应 基因 中脑导水管周围 灰质
下载PDF
慢性应激性高血压大鼠中刺激弓状核引起的降压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忠思 刘锡仪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3-141,共9页
用电击足底加噪音刺激的慢性应激方法,使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获得持续性高血压。在这种慢性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弓状核区微量注射0.3μL-谷氨酸钠(150mmol),可导致明显的血压下降。分别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背内侧区和蓝斑区微量注... 用电击足底加噪音刺激的慢性应激方法,使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获得持续性高血压。在这种慢性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弓状核区微量注射0.3μL-谷氨酸钠(150mmol),可导致明显的血压下降。分别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背内侧区和蓝斑区微量注射0.3μl和0.1μlβ—内啡肽抗血清后,上述弓状核神经元兴奋导致的降压效应明显减弱。结果表明,大鼠获得慢性应激性高血压后,弓状核神经元的兴奋具有明显降压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弓状核β—内啡肽能神经元的下行投射纤维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高压 弓状核 降压作用
下载PDF
丘脑中央下核-腹外侧眶皮层-导水管周围灰质通路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敬师 袁斌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前丘脑参与痛觉调制的有关研究,证明丘脑中央下核腹外侧眶皮层导水管周围灰质组成一个痛觉调制通路,通过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和三叉神经水平调制伤害感受性输入。该通路在针刺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中起...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前丘脑参与痛觉调制的有关研究,证明丘脑中央下核腹外侧眶皮层导水管周围灰质组成一个痛觉调制通路,通过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和三叉神经水平调制伤害感受性输入。该通路在针刺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中央下核 VLO PAG 痛觉调制 针刺镇痛
下载PDF
如意珍宝丸对偏头痛大鼠下行痛觉调节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伊然 顿珠 +5 位作者 罗亚敏 周冉冉 葛飞 李冉 高明慧 陶晓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400-1405,共6页
目的:研究藏药如意珍宝丸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下行痛觉调制通道中心区域中脑导水管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酪氨酸激酶A(Tyrosine Kinase A,TrkA)、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 目的:研究藏药如意珍宝丸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下行痛觉调制通道中心区域中脑导水管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酪氨酸激酶A(Tyrosine Kinase A,TrkA)、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1,TRPV1)的表达影响,探究该药干预神经源炎性痛敏性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方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以如意珍宝丸为药物实验组,琥珀酸舒马普坦为阳性对照组,采用ELISA和Real-Time PCR法检测外周血清及中脑组织NGF、TrkA、TRPV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观察藏药如意珍宝丸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下行痛觉调制系统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NGF、TrkA、TRPV1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中脑NGF、TrkA、TRPV1基因表达差异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如意珍宝丸预防组可降低NGF、TRPV1蛋白表达(P<0.05);如意珍宝丸观察组能使NGF、TrkA蛋白表达和NGF、TrkA、TRPV1 mRNA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结论:NGF、TrkA共同参与了下行疼痛调控中TRPV1介导的偏头痛发生;藏药如意珍宝丸可降低NGF、TrkA对TRPV1的上调作用,起到抑制神经源炎性痛敏性偏头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意珍宝丸 偏头痛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A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下载PDF
Switching from morphine to fentanyl attenuates the decline of μ-opioid receptor expression in periaqueductal gray of rats with morphine tolerance 被引量:4
14
作者 DONG Yan-peng SUN Li LIU Xiao-yan LIU Ruo-sh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9期3712-3716,共5页
Background Opioid switching is a therapeutic maneuver to improve analgesic response and/or reduce adverse side effects although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unknown.The μ-opioid receptor (MOR) has an important ... Background Opioid switching is a therapeutic maneuver to improve analgesic response and/or reduce adverse side effects although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unknown.The μ-opioid receptor (MOR)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the actions of morphine and other analgesic agents.This study i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changes of MOR in the periaqueductal gray (PAG) in rats when morphine is substituted for equianalgesic fentanyl.Methods Forty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five treatment groups:7 days normal saline group (N group),7 days fentanyl group (F group),7 days morphine group (M group),7 days morphine and 7 days fentanyl-switching group (MF group),and 14 days morphine group (MM group).Rats repeatedly received subcutaneous injections of morphine sulfate (10 mg/kg) or equianalgesic fentanyl sulfate (0.1 mg/kg) twice daily.Rats' antinociceptive response to thermal pain was evaluated by the tail flick latency assay.MOR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PAG were measured using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analyses respectively.Result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after morphine was substituted with fentanyl on day 8,the tail flick latency (TFL) increased from (3.9±0.4) seconds to (11.4±0.4) seconds.The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both MOR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PAG of rats in the MF group were less than that in the M group (P〈0.05) but more than that in MM group (P〈0.05).Conclusions Equianalgesic fentanyl was still antinociceptive effective in rats with morphine tolerance,which may be due to the switching from morphine to fentanyl attenuating the decline of MOR expression in the PAG of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PHINE Jentanyl TOLERANCE SWITCHING μ-opioid receptor periaqueductal gray
原文传递
高乌甲素对烧伤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兰英 张福安 +1 位作者 肖智 魏在荣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高乌甲素(lappaconitine,LA)对烧伤大鼠热痛阈和P2X3受体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烧伤组、烧伤LA1组、烧伤LA2组和正常LA组。观察大鼠Ⅱ度烧伤以及LA治疗后行为学和热痛...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高乌甲素(lappaconitine,LA)对烧伤大鼠热痛阈和P2X3受体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烧伤组、烧伤LA1组、烧伤LA2组和正常LA组。观察大鼠Ⅱ度烧伤以及LA治疗后行为学和热痛阈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在Ⅱ度烧伤前后以及经LA治疗后,P2X3受体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Ⅱ度烧伤后,单纯烧伤组热痛阈逐渐下降,烧伤后48h达到最低值(10.88±2.35)s,与正常组(25.67±1.49)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P2X3受体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表达上调(542.50±100.44)个/mm2,与正常组(440.80±88.58)个/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烧伤后各时间点,烧伤LA1组、烧伤LA2组与单纯烧伤组比较,热痛阈升高;免疫组化检测提示:烧伤后48h,烧伤LA1组、烧伤LA2组P2X3受体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表达上调,与单纯烧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A镇痛效果和P2X3受体表达水平与LA的剂量成正相关。结论腹腔注射高乌甲素可促进Ⅱ度烧伤大鼠热痛阈的提高以及上调P2X3受体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表达,从而增强机体内源性镇痛系统的作用,缓解大鼠Ⅱ度烧伤后疼痛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疼痛 痛阈 水管周灰质 受体 P2X3
原文传递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催产素对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文彦 白波 宋朝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了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腹外侧区注射催产素(OT)和抗催产素血清(AOTS)对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AG注射OT能增加... 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了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腹外侧区注射催产素(OT)和抗催产素血清(AOTS)对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AG注射OT能增加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注射AOTS以中和内源性的OT后,对大鼠痛阈虽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电针期和停针后的电针镇痛效应。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中脑 PAG 痛阈 电针镇痛
下载PDF
鞣花酸对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及机制
17
作者 肖勇 陈渔 陆巍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26-835,共10页
目的探讨鞣花酸(EA)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吗啡(MT)组、鞣花酸(EA)组、鞣花酸+吗啡(EA+MT)组,后3组吗啡鞘内注射给药建立大鼠吗啡镇痛耐受模型、4组大鼠灌胃... 目的探讨鞣花酸(EA)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吗啡(MT)组、鞣花酸(EA)组、鞣花酸+吗啡(EA+MT)组,后3组吗啡鞘内注射给药建立大鼠吗啡镇痛耐受模型、4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采用温水甩尾法和Von Frey法测定各组大鼠给药前和给药第1~7天的甩尾潜伏期(TF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大鼠造模结束后麻醉处死并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组织,Western blot检测PINK1、LC3、P62蛋白的表达,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完整性;细胞实验,通过鞣花酸和吗啡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设置对照(SHAM)组、吗啡(Mo)组、鞣花酸(Ea)组、鞣花酸+吗啡(Ea+Mo)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cAMP的含量、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ROS水平,Western blot测定PINK1、LC3、P62蛋白的表达。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MT组比较,EA+MT组大鼠TFL和MWT下降趋势较缓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MT组PINK1蛋白、LC3Ⅱ/LC3Ⅰ比值、P62蛋白和MDA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线粒体肿胀明显可见较多自噬体;与MT组比较,EA+MT组PINK1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升高而P62蛋白、MDA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轻度肿胀可见少量自噬体;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Mo组cAMP、ROS、LC3Ⅱ/LC3Ⅰ比值及P6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细胞活力和PINK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组比较,Ea+Mo组细胞活力、PINK1蛋白和LC3Ⅱ/LC3Ⅰ比值升高而cAMP、ROS和P6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可缓解大鼠吗啡镇痛耐受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鞣花酸 吗啡 镇痛耐受 线粒体自噬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下载PDF
β-内啡肽在中枢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后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新琦 张野 +3 位作者 陆姚 李锐 翁立军 陈志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观察中枢与外周β-内啡肽对缺血后心肌的影响及其在侧脑室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含量变化,探讨β-内啡肽在中枢吗啡预处理在体大鼠缺血后心肌保护作用中的角色。方法66只♂SD大鼠,分别建立侧脑室微量注射和心... 目的观察中枢与外周β-内啡肽对缺血后心肌的影响及其在侧脑室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含量变化,探讨β-内啡肽在中枢吗啡预处理在体大鼠缺血后心肌保护作用中的角色。方法66只♂SD大鼠,分别建立侧脑室微量注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对照(CON)组、缺血预处理(IPC)组、中枢和外周β-内啡肽激动剂(Icv/Iv-EP)组、中枢吗啡预处理(MPC组)、中枢β-内啡肽阻断剂(Icv-MPC-Anti-EP/Icv-Anti-EP-MPC)组、外周β-内啡肽阻断剂(Icv-MPC+Iv-Anti-EP)组、中枢和外周β-内啡肽阻断剂自身对照(Icv/Iv-Anti-EP)组。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压力心率乘积(RPP)、缺血危险区(AAR)、梗死区(IS)体积、IS/AAR等的变化;同时以免疫组化观察下丘脑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gray,PAG)及左室心肌(myocardium of left ventricle,MC)β-内啡肽的阳性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IPC、MPC、Icv-EP、Iv-EP、Icv-Anti-EP-MPC、Icv-MPC+Iv-Anti-EP组均明显降低IS/AAR(P<0.01);Icv-MPC-Anti-EP组虽然取消MPC的保护效应(P<0.01),但较CON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相比,MPC组减弱了ARC中β-内啡肽的阳性表达(P<0.05),同时明显增强PAG和左室心肌的免疫反应强度(P<0.05;P<0.01)。结论中枢与外周β-内啡肽对缺血后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侧脑室吗啡预处理后可能促进下丘脑弓状核释放β-内啡肽,后者作为神经递质部分参与了中枢吗啡预处理介导的心肌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侧脑室 缺血/再灌注损伤 弓状核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导水管周围灰质注射zeta假底物抑制肽对大鼠疼痛感觉和疼痛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卢波 黄娅琴 +4 位作者 雷卫平 姚娟 陈骏萍 肖纯 孙建良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注射zeta假底物抑制肽(ZIP)对疼痛感觉和疼痛厌恶情绪的影响。方法大鼠足底注射甲醛50μl作为条件刺激与条件位置回避训练结合,建立甲醛诱导的条件位置回避(F—CPA)模型,观察PAG注射ZIP对F—CPA的... 目的探讨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注射zeta假底物抑制肽(ZIP)对疼痛感觉和疼痛厌恶情绪的影响。方法大鼠足底注射甲醛50μl作为条件刺激与条件位置回避训练结合,建立甲醛诱导的条件位置回避(F—CPA)模型,观察PAG注射ZIP对F—CPA的影响,以明确ZIP对疼痛厌恶情绪的作用。大鼠足底注射5%甲醛50μl建立炎性疼痛模型,观察PAG注射ZIP对甲醛引起的伤害性疼痛行为学的影响,以确定ZIP对疼痛感觉的作用。结果甲醛诱导的条件位置回避实验中,大鼠条件性位置回避建立1、7d,PAG注射生理盐水后2、24h大鼠在条件室内停留的时间较训练前明显减少。NS.1d-2h组训练前后条件室内停留的时间分别为(465.1±40.6)和(133.8±29.4)S(P〈0.001);NS-7d-2h组分别为(432.3±43.7)和(150.5±26.6)S(P〈0.001);NS-1d-24h分别为(500.5±20.6)和(107.0±15.7)S(P〈0.001);NS-7d-24h组分别为(450.8±27.4)和(129.4±21.1)s(P〈0.001)。与之相反,ZIP组大鼠在条件室内停留的时间与训练前相比无显著变化。ZIP各组的回避分数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生理盐水组(均P〈0.05)。ZIP组大鼠与生理盐水组大鼠相比,甲醛引起的累积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G参与了疼痛厌恶情绪的整合过程,其机制可能是ZIP作用靶点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管周灰质 条件位置回避 疼痛 情绪
原文传递
急性吗啡耐受大鼠脑内孤啡肽含量和释放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立 田津斌 +1 位作者 张肇康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急性吗啡耐受过程中大鼠脑室灌流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及杏仁核中孤啡肽(OFQ)免疫活性(ir)的动态变化。结果:(1)每2小时皮下注射盐酸吗啡1次(7mg/kg),连续注射8次... 目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急性吗啡耐受过程中大鼠脑室灌流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及杏仁核中孤啡肽(OFQ)免疫活性(ir)的动态变化。结果:(1)每2小时皮下注射盐酸吗啡1次(7mg/kg),连续注射8次,造成急性吗啡耐受。此组大鼠脑室灌流液中OFQir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升高40%,差异显著(P<0.05)。(2)皮下注射吗啡1、6、8次的大鼠PAG中OFQir含量呈逐渐增长趋势,分别较生理盐水组升高9%(P>0.05)、35%(P<0.05)和60%(P<0.01)。(3)皮下注射1次吗啡的大鼠杏仁核中OFQir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降低11%,但无统计学意义;至第8次吗啡注射后较对照组升高41%(P<0.05)。结论:多次注射吗啡能引起大鼠脑内OFQ含量和释放增多,结合以往关于OFQ在脑内对抗吗啡镇痛的事实表明内源性OFQ可能参与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急性 吗啡 耐受性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