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延髓腹面降压区微量注射L-精氨酸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晶 潘敬运 贾秉钧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 :观察NO前体L 精氨酸 (L Arg)微量注入大鼠延髓腹面降压区 (VSMd)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及其和L 谷氨酸 (L Glu)降压作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延髓腹外侧部微量注射法 ,以整体灌流肾为模型观察与NO有关的药物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结果 :... 目的 :观察NO前体L 精氨酸 (L Arg)微量注入大鼠延髓腹面降压区 (VSMd)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及其和L 谷氨酸 (L Glu)降压作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延髓腹外侧部微量注射法 ,以整体灌流肾为模型观察与NO有关的药物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结果 :①VSMd内微量注入L Arg ,动脉血压 (AP)呈剂量依赖性升高 ,肾灌流压 (PPK)与AP同步上升 ,与注入生理盐水对照 ,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 ,但L Arg对心率无显著影响 ;②预先在VSMd内注入甲基蓝可取消L Arg的升压、升PPK作用 ;③VSMd内注入L Glu ,AP下降。如预先注入L Arg后 5min再注入L Glu ,L Glu的降压效应被衰减 ,其衰减程度依赖于L Arg剂量。 结论 :VSMd内的L Arg NO通路参与延髓心血管中枢对AP的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腹面降压区 动脉血压 肾血管阻抗 L-精氨酸 甲基蓝 L-谷氨酸 大鼠 心血管活动
下载PDF
L-Arg-NO通路对大鼠延髓腹面加压区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及与L-Glu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晶 潘敬运 贾秉钧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前体 L -精氨酸 (L - Arg)单侧微量注入大鼠延髓腹面加压区 (VSMp)对动脉血压 (AP)、心率 (HR)、肾灌流压 (PPk)的影响及与 L -谷氨酸 (L - Glu)升压作用的关系。 方法 采用延髓腹外侧部微量注射法 ,以整体灌...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前体 L -精氨酸 (L - Arg)单侧微量注入大鼠延髓腹面加压区 (VSMp)对动脉血压 (AP)、心率 (HR)、肾灌流压 (PPk)的影响及与 L -谷氨酸 (L - Glu)升压作用的关系。 方法 采用延髓腹外侧部微量注射法 ,以整体灌流肾为模型观察与 NO有关药物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结果  (1) VSMp内微量注入L - Arg(4 0~ 10 0 nmol) ,AP和 HR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与生理盐水注入后的变化相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如预先注入 NO合酶抑制剂 L -硝基 -精氨酸甲酯 (L - NAME)或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甲基蓝 ,L - Arg的降压效应被衰减。(2 ) VSMp内微量注入 L - Arg(10 0 nmol) ,PPk与 AP同步下降 ,与基础值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3) VSMp内微量注入 L - Glu(35 0 nm ol) ,AP上升。如预先注入 L - Arg(4 0~ 10 0 nmol)后 5 m in再注入 L - Glu,L - Glu的升压效应被衰减 ,衰减程度与 L - Arg呈剂量依赖性关系。 结论  VSMp内的 L - Arg- NO通路参与动脉血压的调控 ,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 VSMp内的谷氨酸能神经突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腹面加压区 L-精氨酸 心血管活动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肾上腺素提升大鼠肾灌流压作用依赖于血管内皮
3
作者 林默君 张小军 +1 位作者 王晶 贾秉钧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27只雄性Wistar大鼠乌拉坦麻醉,观察皂角苷和酚妥拉明预处理后对肾上腺素灌流肾动脉诱发的肾灌流压(PPk)增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皂角苷预处理使乙酰胆碱由降低PPk的作用翻转为提升PPk并显著抑制了肾上腺... 27只雄性Wistar大鼠乌拉坦麻醉,观察皂角苷和酚妥拉明预处理后对肾上腺素灌流肾动脉诱发的肾灌流压(PPk)增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皂角苷预处理使乙酰胆碱由降低PPk的作用翻转为提升PPk并显著抑制了肾上腺素提升PPk效应;(2)在皂角苷和酚妥拉明复合预处理后,完全取消了肾上腺素提升PPk作用,但仍保留未经任何药物预处理肾脏肾上腺素提升PPk期间肾静脉收集液回灌诱发的PPk增强效应。提示肾上腺素提升PPk作用依赖内皮,由α受体介导的内皮依赖性缩血管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随体液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 皂角苷 酚妥拉明 肾灌流压 血管内皮
下载PDF
延髓腹面升压区提升大鼠肾灌流压作用依赖血管内皮
4
作者 林默君 王晶 +2 位作者 张小军 林莘 贾秉钧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07-210,共4页
实验在34只乌拉坦麻醉的雄性Wistar大鼠上进行,以肾灌流压(PPk)指标,观察皂角苷和酚妥拉明灌流肾动脉对延髓腹面升压区(VSMp)兴奋诱发的肾血流阻抗增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皂角苷灌流肾动脉几乎完全取消... 实验在34只乌拉坦麻醉的雄性Wistar大鼠上进行,以肾灌流压(PPk)指标,观察皂角苷和酚妥拉明灌流肾动脉对延髓腹面升压区(VSMp)兴奋诱发的肾血流阻抗增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皂角苷灌流肾动脉几乎完全取消了电刺激VSMp诱发的PPk增加效应;(2)在电刺激VSMp诱发的PPk升高期间,肾静脉收集液回灌同体肾动脉可提升PPk;(3)酚妥拉明灌流肾动脉后,可明显抑制电刺激VSMp及肾上腺素灌流肾动脉诱发的PPk升高作用;但对电刺激VSMp诱发PPk升高期间肾静脉收集液回灌肾动脉产生的提升PPk作用没有影响。提示VSMp提升肾血流阻抗作用依赖于血管内皮的存在。VSMp兴奋时可产生一种由α受体介导的内度依赖性,非α受体激动剂类的收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腹面升压区 肾灌流压 酚妥拉明 血管内皮
下载PDF
延髓腹面降压区与肾血管阻抗的关系(Ⅱ)
5
作者 王晶 林默君 +1 位作者 贾秉钧 林莘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11-214,共4页
实验用300~350g雄性Wistar大鼠,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电刺激或L-谷氨酸微量注射于切断双侧迷走神经的大鼠延髓腹面降压区(VSMd),在降压反应的同时,肾血管灌流压(PPk)下降。PPk的下降依赖于肾神经及... 实验用300~350g雄性Wistar大鼠,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电刺激或L-谷氨酸微量注射于切断双侧迷走神经的大鼠延髓腹面降压区(VSMd),在降压反应的同时,肾血管灌流压(PPk)下降。PPk的下降依赖于肾神经及肾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并近似于特异性α_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育亨宾灌流肾血管的反应。实验表明,VSMd的兴奋通过抑制肾交感神经对肾血管的基础紧张性影响,该影响依赖血管内皮,内皮损毁后,VSMd降PPk的效应被取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延髓腹面降压区 肾血管灌流压 育亨宾 内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