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位移的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有军 周建民 《结构工程师》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简要介绍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理论及设计方法,应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结合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分别按三种不同的性能水准对一3层RC框架结构进行了“小、中、大”三类地震作用水准下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并用非线性时程... 简要介绍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理论及设计方法,应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结合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分别按三种不同的性能水准对一3层RC框架结构进行了“小、中、大”三类地震作用水准下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并用非线性时程法对结构反应进行了分析,同时与谱加速度法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抗震设计 位移 非线性 结构反应
下载PDF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结构基于性能的目标位移确定方法
2
作者 常兆中 周锡元 +1 位作者 王有为 崔建友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0-73,共4页
基于性能/位移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结构抗震设计需要确定不同性能水平下的目标位移。改进了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的非线性计算方法,用等效框架模拟混凝土小砌块结构,适用于对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根据Chopra对能力谱方法... 基于性能/位移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结构抗震设计需要确定不同性能水平下的目标位移。改进了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的非线性计算方法,用等效框架模拟混凝土小砌块结构,适用于对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根据Chopra对能力谱方法所做的改进,给出了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目标位移的确定方法。对某6层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能力谱方法可以得到和动力非线性分析方法比较接近的分析结果,为确定混凝土小砌块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准下的目标位移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结构 基于性能 目标位移
下载PDF
密肋复合墙结构极限位移值确定的研究
3
作者 陈欣 姚谦峰 黄炜 《低温建筑技术》 2010年第8期48-50,共3页
本文利用课题组前期进行的大量密肋复合墙板的试验数据,研究了墙板的"半退化多线型"恢复力模型,在此基础上修正现有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提出适用于密肋复合墙结构的基于位移的极限性态位移目标的计算方法。将本方... 本文利用课题组前期进行的大量密肋复合墙板的试验数据,研究了墙板的"半退化多线型"恢复力模型,在此基础上修正现有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提出适用于密肋复合墙结构的基于位移的极限性态位移目标的计算方法。将本方法应用于确定1/3比例密肋复合墙体结构的极限性态目标位移,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说明本方法是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肋复合墙体 恢复力模型 极限性态目标位移
下载PDF
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淑军 宋固全 王湛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11-117,共7页
罕遇地震下采用弹性分析所设计的偏心支撑框架发生较大的非弹性变形时,可能无法满足预期的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通过预先确定结构在非弹性变形下的目标位移和屈服机理,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0)并考虑消能梁段的耗能折... 罕遇地震下采用弹性分析所设计的偏心支撑框架发生较大的非弹性变形时,可能无法满足预期的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通过预先确定结构在非弹性变形下的目标位移和屈服机理,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0)并考虑消能梁段的耗能折减系数,提出了偏心支撑框架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方法。该方法还采用能量平衡原理和一种侧向力分布方式得到结构的基底剪力和各楼层的剪力,并根据塑性设计法合理设计所有构件。设计某12层偏心支撑钢框架,采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法验正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设计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且无需进行复杂的计算和迭代,就能使结构满足多遇及罕遇地震下的预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支撑框架 消能梁段 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 目标侧移 屈服机理
原文传递
基于功能的静力弹塑性抗震分析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国华 何若全 高晓莹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5年第4期41-45,共5页
对基于功能的抗震分析方法(push-over)的原理及实现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且介绍了push-over分析中常用的水平荷载分布模式和目标位移确定方法,通过计算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基于功能抗震设计 静力弹塑性分析 push—over分析方法 目标位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