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1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场地震下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彬 顾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5年第4期24-29,共6页
在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中,不能以结构的累积滞回能作为设计依据,应该以引起结构瞬间破坏的那部分有效能量作为设计依据。介绍了近场地震的特征及最大有效滞回耗能(MECE)谱的概念,提出了近场地震下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基于MECE谱的性态... 在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中,不能以结构的累积滞回能作为设计依据,应该以引起结构瞬间破坏的那部分有效能量作为设计依据。介绍了近场地震的特征及最大有效滞回耗能(MECE)谱的概念,提出了近场地震下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基于MECE谱的性态设计方法;设计了一个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采用Pushover和时程分析方法评估了该结构的地震反应及能量分布,并证明了设计方法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中心支撑钢框架 性态设计方法 最大有效滞回耗能 时程分析
下载PDF
基于能量方法设计的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抗近场地震倒塌能力研究
2
作者 杜风雷 顾强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7年第4期25-31,共7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有特色的性态的设计方法,但其设计结果是否满足结构抗倒塌安全储备的基本要求,尚需进行研究。依据美国FEMAP695的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评估体系,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法,对近场地震下按文献[1]基于MECE谱能量设...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有特色的性态的设计方法,但其设计结果是否满足结构抗倒塌安全储备的基本要求,尚需进行研究。依据美国FEMAP695的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评估体系,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法,对近场地震下按文献[1]基于MECE谱能量设计方法设计的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进行了抗强震倒塌富余度及易损性分析,以评估此能量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文献[1]方法设计的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倒塌富余度CMR值及易损性指标均满足要求,文献[1]的设计方法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支撑钢框架 性态设计 时程分析 抗地震倒塌能力 易损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15
3
作者 吕大刚 李晓鹏 王光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7-114,共8页
地震风险分析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3个方面,其中,地震易损性分析可以预测结构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发生各级破坏的概率,因此对结构的抗震设计、加固和维修决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结构地震易损... 地震风险分析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3个方面,其中,地震易损性分析可以预测结构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发生各级破坏的概率,因此对结构的抗震设计、加固和维修决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主要采用经验方法或蒙特卡洛模拟法绘制地震易损性曲线。首先介绍地震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然后提出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的概念,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将结构的可靠度方法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并采用有限元可靠度方法进行了结构地震易损性的计算。以结构的最大层间相对变形作为整体性能指标,对某5层2跨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绘制了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对应不同性能水准要求的地震易损性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风险 整体地震易损性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结构可靠度 有限元可靠度方法 钢框架
下载PDF
考虑场地类别与设计分组的延性需求谱和弹塑性位移反应谱 被引量:85
4
作者 吕西林 周定松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8,共10页
非线性反应谱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中亟待解决的基础性课题之一。本文将四种场地类别上的641条地震记录,按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分组的要求分为12组,对大量具有不同屈服强度系数的单自由度体系作了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强度... 非线性反应谱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中亟待解决的基础性课题之一。本文将四种场地类别上的641条地震记录,按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分组的要求分为12组,对大量具有不同屈服强度系数的单自由度体系作了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强度水平、周期、场地类别以及设计分组等因素对延性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屈服强度水平下结构的延性需求强烈地依赖于场地条件、设计分组等因素。对于短周期结构,延性需求随场地土变软而增大,同类场地随设计分组特征周期增大而增大。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与场地类别、设计分组相对应的延性需求谱μ-ξy-T的计算公式。在此公式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抗震设计规范构建了弹塑性位移反应谱,可用于结构弹塑性位移需求的简化计算,同时讨论了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性需求谱 抗震设计 场地类别 设计分组 弹塑性位移反应谱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97
5
作者 梁兴文 黄雅捷 杨其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60,共8页
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将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三个水平,并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予以量化;用作用倒三角形水平分布荷载的等截面悬臂柱的侧移曲线作为框架结构的初始侧移模式。在此基础上,将多自由度体系转化为... 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将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三个水平,并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予以量化;用作用倒三角形水平分布荷载的等截面悬臂柱的侧移曲线作为框架结构的初始侧移模式。在此基础上,将多自由度体系转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导出了相应的等效参数。结构的目标位移根据其性能水平确定,并用假定的侧移模式给予修正。在等效线性化的前提下,由等效位移用弹性位移反应谱求出等效周期,然后对结构构件进行刚度设计和承载力设计。最后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分析,校核结构的侧移形状与初始侧移模式是否一致,并用推覆至相应性能水平时的侧移曲线作为修正后的侧移曲线重新计算。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简单实用,便于操作,而且能够控制结构在不同强度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侧移模式
下载PDF
考虑低周疲劳寿命的改进Park-Ang地震损伤模型 被引量:98
6
作者 王东升 冯启民 王国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1-49,共9页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钢筋混凝土构件低周疲劳试验结果 ,对该模型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寿...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钢筋混凝土构件低周疲劳试验结果 ,对该模型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寿命方程 ,结合国内外发表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构件极限滞回耗能与位移延性系数的关系 ,近似为指数衰减关系。通过引入另外的与加载路径有关的能量项加权因子 βi,由定义的临界延性系数 μ0 和能量等效系数YE 计算 ,提出了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新的改进形式。改进的地震损伤模型规格化最大位移与规格化滞回耗能是非线性组合 ,可以近似考虑加载路径对损伤影响。试验和数值分析表明改进损伤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组合参数 β不确定性对损伤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而新引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其计算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分析了滞回耗能在构件地震累积损伤中所占的比重及其与加载路径的关系。建议了改进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可修复破坏和倒塌破坏损伤指数临界值可分别取为 0 4和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性态抗震设计 地震损伤模型 低周疲劳 损伤指数 滞回耗能
下载PDF
现代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 被引量:41
7
作者 谢礼立 马玉宏 《国际地震动态》 2003年第10期1-8,共8页
介绍了现代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背景、发展情况及研究内容;详细介绍了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抗震设防方法;指出了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与传统抗震设计理论的主要区别及特点。
关键词 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 地震动 性态
下载PDF
我国超高层建筑结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84
8
作者 汪大绥 包联进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1-24,共14页
随着改革开放40年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超高层建筑发展的中心,在该领域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先以时间为维度,概括回顾了我国高层建筑从20世纪... 随着改革开放40年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超高层建筑发展的中心,在该领域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先以时间为维度,概括回顾了我国高层建筑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源,七八十年代局部发展,到改革开放之后飞跃发展的历程。其次重点介绍21世纪以来近20年我国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新发展:不断攀升的建筑高度和综合建筑功能衍生出的结构效率、延性和可建性更佳的结构体系,所采用的抗风设计手段和各种减振措施,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消能减震技术的广泛应用。精确的计算分析手段和方法验证了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部分影响结构经济性的整体结构控制指标需要进一步探讨。大量的试验研究和专项技术研究为结构设计的创新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提升了其关键技术。最后,基于目前超高层建筑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今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包括若干重点技术的研发和突破等方面进行展望,也期待我国早日从超高层建筑的大国成为超高层建筑的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结构 结构抗侧力体系 结构抗风 性能化抗震设计 消能减震 结构分析与试验
原文传递
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性能指标的量化 被引量:57
9
作者 门进杰 史庆轩 周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6-82,共7页
针对我国现行抗震规范中,地震作用水平从多遇地震到罕遇地震的超越概率相差较大的现状,提出中小震的地震作用水平,取其50年内的超越概率为40%;对结构性能水平进行细化,划分"五档"性能水平,结合4个地震作用水平,建立14个结构... 针对我国现行抗震规范中,地震作用水平从多遇地震到罕遇地震的超越概率相差较大的现状,提出中小震的地震作用水平,取其50年内的超越概率为40%;对结构性能水平进行细化,划分"五档"性能水平,结合4个地震作用水平,建立14个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和"四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在统计分析国内外215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处于暂时使用和修复后使用性能水平的量化指标。通过算例,对3种不同高度的规则框架分别按照小震和中小震进行抗震设计,并进行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结果表明按现行规范"小震不坏"进行设计的结构,不一定能保证"中震可修",而按照"中小震"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可以保证"中震可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抗震设防目标 性能水平 性能指标
下载PDF
延性需求谱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0
作者 周定松 吕西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8,共9页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涉及如何简便而合理地确定结构在指定强度地震下的弹塑性位移需求。本文给出了利用延性需求谱求解结构位移需求的一般步骤:借助模态Pushover分析将多自由度体系分解为几个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以考虑各阶振型的影...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涉及如何简便而合理地确定结构在指定强度地震下的弹塑性位移需求。本文给出了利用延性需求谱求解结构位移需求的一般步骤:借助模态Pushover分析将多自由度体系分解为几个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以考虑各阶振型的影响;利用延性需求谱计算对应模态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延性及位移需求,并以一定方式组合转化为多自由度体系位移需求。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利用延性需求谱求解结构位移需求是一种具有一定精度可为工程接受的简便方法,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性需求谱 抗震设计 弹塑性位移需求 模态Pushover分析 自由度体系
下载PDF
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9
11
作者 郭子雄 吴毅彬 黄群贤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2-177,共6页
针对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分析了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产生震害的主要原因。结合国内外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围绕填充墙的刚度退化规律和不同性能水平的层间位移角,评述了填充墙框架结构的... 针对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分析了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产生震害的主要原因。结合国内外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围绕填充墙的刚度退化规律和不同性能水平的层间位移角,评述了填充墙框架结构的研究现状。最后,结合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背景和禁用黏土实心砖提倡节能的政策背景,指出了今后应以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为目标,针对新型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开展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墙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性能抗震设计 新型砌体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桥梁高墩抗震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3
12
作者 宗周红 夏坚 徐绰然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5-452,共8页
在简要说明桥梁高墩柱抗震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异同.然后,结合3类高墩——混凝土箱型墩柱、钢箱墩柱和钢管混凝土组合墩柱,总结回顾了国内外桥梁墩柱拟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以及基于... 在简要说明桥梁高墩柱抗震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异同.然后,结合3类高墩——混凝土箱型墩柱、钢箱墩柱和钢管混凝土组合墩柱,总结回顾了国内外桥梁墩柱拟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以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桥梁高墩抗震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可供大跨高墩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以及桥梁墩柱抗震加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高墩 抗震分析 抗震试验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下载PDF
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李应斌 刘伯权 史庆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3-79,共7页
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是90年代国际地震工程界提出的新概念,是抗震设计理念上的一次变革。本文阐述了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及发展概况,并结合我国抗震设计理论和实际的现状就其研究和应... 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是90年代国际地震工程界提出的新概念,是抗震设计理念上的一次变革。本文阐述了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及发展概况,并结合我国抗震设计理论和实际的现状就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能 抗震设计 震害分析 承载力 强度
下载PDF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分析中若干关键问题 被引量:62
14
作者 丁洁民 巢斯 +1 位作者 赵昕 吴宏磊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上海中心大厦高632m,采用了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抗侧力结构体系,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简要介绍了该结构工程的建筑设计、结构体系特点以及结构整体设计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针对结构分析中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结果:结合规... 上海中心大厦高632m,采用了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抗侧力结构体系,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简要介绍了该结构工程的建筑设计、结构体系特点以及结构整体设计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针对结构分析中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结果:结合规范与建筑功能布局,合理确定了结构活荷载取值;对结构进行了详细的风致响应研究,将风洞试验结果与荷载规范结果进行比较,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对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地震作用反应分析,确定了性能化目标和地震动反应谱,得到了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对巨型柱承载力以及延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巨型柱钢骨选型的影响因素;对结构用钢量进行了合理优化,并采取了具体的优化措施,可节省钢材12000t;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表明,结构能够满足抗震性能化目标,具有较好的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 抗震性能化设计 巨型柱 结构优化
原文传递
隔震结构的研究概况和主要问题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杨迪雄 李刚 程耿东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2-312,共11页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隔震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系统总结、评述了隔震结构若干方向的研究进展,包括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学性态分析、可靠度分析、优化设计、系统识别、试验研究等内容。指出了隔震技术发展中需要解决...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隔震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系统总结、评述了隔震结构若干方向的研究进展,包括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学性态分析、可靠度分析、优化设计、系统识别、试验研究等内容。指出了隔震技术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例如新型隔震元件、隔震体系的开发,隔震结构的经济可行性分析,与隔震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设计、施工规范等。最后在结束语中探讨了隔震设计与基于功能的设计、分灾设计等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隔震技术 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非线性动力学 抗震设计 优化设计 可靠度分析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基于结构功能设计理论的发展综述 被引量:20
16
作者 谢晓健 蒋永生 +1 位作者 梁书亭 许巍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9-15,共7页
基于结构功能的设计理论是 90年代国际上提出的新概念 ,是抗震设计理念上的一次变革 .本文阐述了结构功能的设计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思想、主要特点以及研究现状 ,指出了结构功能的设计理论对推动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基于结构功能 抗震设计 结构功能设计理论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变形能力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28
17
作者 吕西林 周定松 蒋欢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61,共9页
框架柱的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轴压比和约束箍筋用量,本文建立了柱塑性铰区配箍特征值λcv、轴压比n及塑性铰极限转动量puθlc之间的函数关系,即λcv-n-puθlc关系式,并与柱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在平均意义上吻合很好。... 框架柱的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轴压比和约束箍筋用量,本文建立了柱塑性铰区配箍特征值λcv、轴压比n及塑性铰极限转动量puθlc之间的函数关系,即λcv-n-puθlc关系式,并与柱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在平均意义上吻合很好。文中推导了柱截面λcv-n-μc关系式,建立了配箍特征值λcv、轴压比n、柱曲率延性μc之间的关系。在本文公式的基础上,讨论了按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最小配箍要求的RC框架柱所达到的最大变形能力,同时指出规范的构造要求并不总满足特定的变形要求。文中提出了框架柱的性能设计方程,给出了框架柱在指定性能目标D I下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基本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柱 变形能力 性能设计方程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
下载PDF
中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及若干问题分析 被引量:37
18
作者 魏琏 王森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回顾了我国建筑结构抗震各阶段的设计方法,对89抗震规范以来结构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分析,同时对现有规范的性能化方法提出了建议。对当前工程设计中若干重要问题,如反应谱、地震波、剪重比、刚重比、扭转位移比、层抗侧刚... 回顾了我国建筑结构抗震各阶段的设计方法,对89抗震规范以来结构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分析,同时对现有规范的性能化方法提出了建议。对当前工程设计中若干重要问题,如反应谱、地震波、剪重比、刚重比、扭转位移比、层抗侧刚度、层抗剪承载力、薄弱层等进行了分析说明,并结合当前工程设计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化设计 剪重比 刚重比 扭转位移比 层抗侧刚度 层抗剪承载力 薄弱层
原文传递
基于性能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发展 被引量:33
19
作者 李建中 管仲国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24-30,53,共8页
首先对基于强度抗震设计理论进行了回顾、分析;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的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梁式桥的实际特点,提出了梁桥基于性能设计的目标位移和目标延性的计算公式,研究、讨论了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体系... 首先对基于强度抗震设计理论进行了回顾、分析;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的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梁式桥的实际特点,提出了梁桥基于性能设计的目标位移和目标延性的计算公式,研究、讨论了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体系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抗震理论 性能设计 位移设计 单自由度 多自由度
原文传递
剪力墙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目标层间位移确定方法 被引量:25
20
作者 邓明科 梁兴文 辛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1-148,共8页
结构层间变形的计算和性能水平的划分,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确定目标位移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根据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将楼层位移分为有害位移和刚体位移,将层间位移分为名义层间位移和有害层间位移;分析了剪力墙结构的名义层间位... 结构层间变形的计算和性能水平的划分,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确定目标位移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根据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将楼层位移分为有害位移和刚体位移,将层间位移分为名义层间位移和有害层间位移;分析了剪力墙结构的名义层间位移、有害层间位移及楼层转角之间的关系,给出有害层间位移的近似计算公式并进行误差分析;对结构层间变形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提出采用有害层间位移角作为剪力墙结构的性能指标,进行结构性能水平的划分,并采用有害层间位移角和顶点位移角两个参数来控制剪力墙结构的变形。最后,给出剪力墙结构目标层间位移的确定方法,以此确定其目标侧移曲线,可进行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层间变形 有害层间位移角 性能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