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临床特点及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旅朝霞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05-210,共6页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病变主要累及左心瓣膜,引起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最为常见,二尖瓣脱垂致关闭不全次之。其病情发展缓慢,一旦出现症状生存期则明显缩短。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病变主要累及左心瓣膜,引起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最为常见,二尖瓣脱垂致关闭不全次之。其病情发展缓慢,一旦出现症状生存期则明显缩短。药物治疗对轻者可以改善症状,重危患者往往难以奏效。对于主动脉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而言,人工瓣膜置换术仍然是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和把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作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可以改善高龄高危患者的临床症状。经皮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及经皮二尖瓣成形技术将成为近几年临床上治疗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研究方向,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经皮瓣膜成形术 经皮瓣膜置入术
下载PDF
微创脊柱外科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宏琳 裴静芳 +2 位作者 刘晓阳 李广润 刘洪涛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7期30-31,共2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在微创脊柱外科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PVP组和PKP组,每组各4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分别行PVP治疗、PKP治疗后的疼痛缓...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在微创脊柱外科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PVP组和PKP组,每组各4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分别行PVP治疗、PKP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率、骨水泥渗漏率及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PKP组,PKP组住院总费用高于PV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PKP对于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二者各具优点,需对患者资料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术式,以达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微创外科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经皮后凸成形术(PKP)
下载PDF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潘湘斌 胡盛寿 +5 位作者 欧阳文斌 张凤文 张大伟 刘垚 郭改丽 逄坤静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心动图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进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20例,年龄(7.9±3.O)岁,体重(26.7±7.6)kg,术前经胸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心动图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进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20例,年龄(7.9±3.O)岁,体重(26.7±7.6)kg,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瓣跨瓣压差(62.9±11.9)mmHg,肺动脉瓣瓣环直径(14.5±1.5)mm。患儿均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在经食管超声及经胸超声混合引导下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球囊直径为肺动脉瓣环直径1.2~1.5倍。球囊扩张后,通过导管测压并进行超声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门诊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儿均成功在超声引导下完成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球囊直径(19.9±2.3)mm,球囊直径与肺动脉瓣环直径比为1.37±0.06,术后即刻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为(15.5±4.3)mmHg。2例患儿出现肺动脉瓣少量反流。所有患儿存活,无外周血管损伤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3.5±0.8)d。术后1个月随访时经胸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为(16.3±4.7)mmHg。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肺动脉瓣狭窄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避免放射线及造影剂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的球囊扩张术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新明 李斌 +7 位作者 陈关良 苏哲坦 张洁 章志娟 李小民 旅朝霞 方唯一 于文信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治疗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经华法令抗凝治疗 12周以上的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部位血栓患者 11例 ,男性 2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5~ 6 2岁 ,平均...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治疗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经华法令抗凝治疗 12周以上的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部位血栓患者 11例 ,男性 2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5~ 6 2岁 ,平均 (40 6± 5 7)岁。采用Inoue单球囊技术行PBMV。术后随访 1年以上 ,观察术中及随访期间有无体循环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10 0 % ,术中及随访期间无 1例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经适当的华法令抗凝治疗后的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的患者 ,PBMV不仅安全可行而且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二尖瓣狭窄 并发症 左心耳血栓 球囊扩张术
下载PDF
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900例报告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连军 戴汝平 +5 位作者 蒋世良 崔炜 曾筝 赵世华 谢若兰 徐仲英 《综合临床医学》 1998年第4期302-304,共3页
采用Inoue单球囊技术,共进行经皮穿刺二尖辩球囊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900例,取得良好效果。左房平均压由2.97±1.16kPa下降为1.29±0.56kPa(P<0.001);二尖瓣跨瓣压差由3.01±1.39kPa下降为0.91±0.65kPa... 采用Inoue单球囊技术,共进行经皮穿刺二尖辩球囊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900例,取得良好效果。左房平均压由2.97±1.16kPa下降为1.29±0.56kPa(P<0.001);二尖瓣跨瓣压差由3.01±1.39kPa下降为0.91±0.65kPa(P<0.001);肺功脉收缩压由7.94±3.20kPa下降为5.85±2.84kPa(P<0.001);心排血量由3.95±0.80L/min上升为5.60±0.80L/min(P<0.001);二尖瓣口面积由1.07±0.36cm2增大至2.04±0.52cm2。160例随访12~81个月(平均36个月),再狭窄为24例(17%)。本文对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适应症、方法、效果及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成形术 二尖瓣狭窄 PBMV
原文传递
PTF-V_1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疗效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邹宝明 骆合德 +1 位作者 李俭春 江时森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5年第2期51-52,共2页
本文分析了18例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前、后 PTF-V_1的改变,并与 MLAP、MVA、LAD 作相关分析,结果:①术后 PTF-V_1较前显著改善(P<0.001);②PTF-V_1负值与 MLAP、LAD 呈显著正相关,尤其与 MLAP 相关性大(r=0.7... 本文分析了18例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前、后 PTF-V_1的改变,并与 MLAP、MVA、LAD 作相关分析,结果:①术后 PTF-V_1较前显著改善(P<0.001);②PTF-V_1负值与 MLAP、LAD 呈显著正相关,尤其与 MLAP 相关性大(r=0.734,P<0.002);与 MVA 呈负相关(r=-0.419,P<0.05)。提示 PTF-V_1可以作为监测和评价 PBMV 后窦性心律患者疗效变化的重要随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终末电势 二尖瓣狭窄 气囊扩张术 PBMV
下载PDF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附70例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俭春 江时森 +4 位作者 徐军 陈锐华 张启高 戴振林 李露言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22-124,共3页
采用改良Inouc 法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7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成功67例。手术后左房压、平均肺动脉压和二尖瓣跨瓣压差均明显下降(P<0.01),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P<0.01)。就手术方法、球囊大小选择,疗效判断和影响疗... 采用改良Inouc 法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7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成功67例。手术后左房压、平均肺动脉压和二尖瓣跨瓣压差均明显下降(P<0.01),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P<0.01)。就手术方法、球囊大小选择,疗效判断和影响疗效因素分析,认为PBMV 具有安全、创伤小、可重复应用和适合国情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球囊成形术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重度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疗效及操作方法改进 被引量:7
8
作者 何国祥 宋治远 +6 位作者 迟路湘 司良毅 胡厚源 舒茂琴 唐波 刘建平 冉擘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探讨重度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的方法改进和注意事项,并总结其疗效。方法重度PS患者,因右心导管不能通过瓣口或当通过时出现缺氧性昏厥、抽搐及呼吸骤停,故采用Inoue球囊导管、参考经皮球囊... 目的探讨重度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的方法改进和注意事项,并总结其疗效。方法重度PS患者,因右心导管不能通过瓣口或当通过时出现缺氧性昏厥、抽搐及呼吸骤停,故采用Inoue球囊导管、参考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时球囊导管通过房间隔的方法,并加以改良通过肺动脉瓣口行PBPV。结果17例均获得有效扩张,PBPV后右心室压(RVP)由(133±29)mm Hg(1mm Hg=0.133kPa)下降至(45±1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VG)从(89±28)mm Hg下降至(21±1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瓣口面积(PVA)则由(0.62±0.31)cm2增大至(1.98±0.38)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压没有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平均随访(106±26)个月无再狭窄发生。结论对特别严重的PS患者,采用Inoue球囊导管、参考PBMV时球囊导管通过房间隔的方法,并加以改良通过肺动脉瓣口能够获得满意的有效扩张,操作便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肺动脉瓣猿窄 先天性 治疗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型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瑞耕 邓淑珍 +1 位作者 尹薇 王祥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26-427,共2页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PS)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近 10年行PBPV术 86例患者术后即刻、术后 3天、术后 3个月、术后 1年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 ,观察PBPV的安全可靠性 ,并与...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PS)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近 10年行PBPV术 86例患者术后即刻、术后 3天、术后 3个月、术后 1年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 ,观察PBPV的安全可靠性 ,并与同期外科手术的疗效比较。结果 PBPV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由 ( 98± 2 8)mmHg降至 ( 5 6± 19)mmHg(P <0 .0 1) ,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 (ΔP)由 ( 64± 2 7)mmHg降至 ( 3 4± 11)mmHg(P <0 .0 1) ;心电图Tv1 由直立变为倒置 2 6例 ( 3 0 %)。术后 3天、3个月及 1年经超声测定ΔP分别为 ( 2 1± 9)mmHg、( 13± 7)mmHg、( 10± 5 )mmHg ;心电图Tv1 变为倒置例数分别为 64例、84例和 85例 ,与同期外科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BPV术后即刻右心室压力可明显下降 ,若病例选择适当 ,几乎可以代替外科手术。PBPV操作简便 ,疗效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型术 球囊扩张术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后复律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江洪 陈元秀 +7 位作者 黄从新 李庚山 王晋明 许家 张庆华 唐其柱 漆曙辉 王小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6年第2期67-69,共3页
报道9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简称二狭房颤)患者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和复律治疗的结果,并与同期行PBMV的16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无房颤(窦性心律,简称二狭窦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临床上无血管栓塞... 报道9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简称二狭房颤)患者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和复律治疗的结果,并与同期行PBMV的16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无房颤(窦性心律,简称二狭窦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临床上无血管栓塞并发症且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房血栓的二狭房颤患者接受PBMV治疗与二狭窦律者一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89例二狭房颤患者PBMV后经复律治疗转为窦性心律(其中15例仅服用奎尼丁即可复律)。随访23.5±11.7月,24例(27%)复发。认为房颤持续时间长和左房明显扩大可能是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风湿性 心房颤动 二尖瓣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达新 潘文志 +3 位作者 管丽华 张蕾 张晓春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545-549,共5页
目的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是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本研究观察了PBAV对CAS的短期疗效,并对初步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并行PBAV术的CAS患者。观察患者... 目的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是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本研究观察了PBAV对CAS的短期疗效,并对初步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并行PBAV术的CAS患者。观察患者围术期及术后3个月的指标变化,包括跨瓣压差、超声心动图指标、NYHA心功能分级、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包括出血、卒中、心律失常、心脏压塞、肾功能损害、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反流加重及死亡)。结果共入选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围术期除1例术中一过性的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术后低血压反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扩张后即刻,导管测得的最大跨瓣压差由术前(86.6±22.4)mm Hg(1 mm Hg=0.133 k Pa)降至(53.2±18.7)mm Hg(P<0.001)。出院前评估显示,患者超声心动图测得的最大跨瓣压差由术前(111.0±29.2)mm Hg降至(85.5±26.4)mm Hg,平均跨瓣压差由术前(67.1±19.6)mm Hg降至(48.5±12.2)mm Hg(P<0.001),主动脉瓣瓣口面积由术前(0.58±0.10)cm2升至(0.75±0.15)cm2,而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没有变化。所有患者EQ5D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54.5±15.9)分比(64.6±13.3)分,P<0.01]。3例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没有改变,其余均改善1级(P<0.01)。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因心力衰竭死亡。3个月随访时,9例完成完整的评估和检查,经超声心动图测得的跨瓣压差、主动脉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和lg(NT-pro BNP)、NYHA心功能分级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Q5D生活质量评分略有提高[(57.6±9.4)分比(63.5±10.6)分,P=0.04]。结论初步经验显示,使用8 F、最大内径为18 mm球囊行PBAV术是可行的,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可取得即刻和短期的血流动力学及症状的中度改善。然而,其中远期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主动脉瓣狭窄 疗效
下载PDF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中期结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涌泉 赵广智 +4 位作者 李慕子 龚丁旭 张凤文 欧阳文斌 潘湘斌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829-833,共5页
目的评价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中心接受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连续1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评价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中心接受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连续1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18.27±15.30)岁。术前平均峰值跨瓣压差61.8~110.0(80.30±24.50)mm Hg,50%患者合并主动脉瓣反流。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主动脉瓣环直径为(18.65±3.17)mm,球囊直径(17.62±3.77)mm,球囊瓣环直径比为0.92±0.07。术后即刻平均峰值跨瓣压差16~51(36.72±12.33)mm Hg,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访期内平均峰值跨瓣压差21~58(37.06±13.52)mm Hg,与术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术后即刻和随访期内58%患者合并主动脉瓣反流,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2)。结论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安全可行,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和极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方法与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建 杨波 官泳松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经皮腔内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已成为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的首选治疗方法。它不仅能取代外科手术单独地用于解除Milo-Ⅰ型和轻症Milo-Ⅱ型PS,而且能结合外科手术对多发/复杂的心脏畸形进行术前姑息、术中协同和术后补救治疗。现对P... 经皮腔内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已成为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的首选治疗方法。它不仅能取代外科手术单独地用于解除Milo-Ⅰ型和轻症Milo-Ⅱ型PS,而且能结合外科手术对多发/复杂的心脏畸形进行术前姑息、术中协同和术后补救治疗。现对PS的解剖分型、超声心动图在PBPV中的应用、PBPV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和疗效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 介入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分类及转归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顾燕 金梅 +6 位作者 丁文虹 王霄芳 郭保静 郑可 梁永梅 肖燕燕 焦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期23-26,35,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解剖特点、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82例(男女比1.16∶1,中位年龄48个月)按不同标准行临床分组研究:包括主动脉瓣解剖形态...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解剖特点、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82例(男女比1.16∶1,中位年龄48个月)按不同标准行临床分组研究:包括主动脉瓣解剖形态,合并的心内畸形及不同的干预手段等,通过随访超声心动图指标、临床症状及心功能,评估其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1本组病例单纯AS36例中,10例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11例选择外科手术9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另15例随访观察;AS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患儿46例中,14例选择外科手术同时矫治AS及其他合并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的部分病例因AS轻度未处理主动脉瓣,随访AS程度减轻。2瓣膜形态与疗效:40例三叶主动脉瓣(TAV)中,有13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41例二叶主动脉瓣(BAV)中,22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按BAV及TAV分组,本组提示同种干预方式时的即刻和中期压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动脉瓣反流均无明显加重。3干预方式与疗效:33例AS矫治成功的患者中,10例PBAV及23例AVP分组比较,发现在同种瓣膜形态时,即刻和中期压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主动脉瓣反流无明显加重。结论:PBAV或AVP治疗对BAV与TAV的AS患儿,早、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儿童AS需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随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主动脉瓣成形术 二叶主动脉瓣 三叶主动脉瓣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 in Patients of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Mitral Stenosis Combined with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被引量:5
15
作者 Zhang-Qiang Chen Lang Hong Hong Wang Lin-Xiang Lu Qiu-Lin Yin Heng-Li Lai Hua-Tai Li Xiang W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479-1482,共4页
Background: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TR) i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severe mitral stenosis (MS), the importance of significant TR was often neglected. However, TR influences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The aim of... Background: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TR) i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severe mitral stenosis (MS), the importance of significant TR was often neglected. However, TR influences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 (PBMV) procedure in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mitral valve (MV) stenosis and 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due to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with MS combined with TR. Mitral balloon catheter made in China was used to expand MV.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PBMV: MV area (MVA), TR area (TRA), atrial pressure and diameter, and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PAP).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6 months to 9 years. Results: After PBMV, the MV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1.7 ± 0.3 cm2 vs. 0.9 ± 0.3 cm2, P 〈 0.01); TR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6.3 ± 1.7 cm2 vs. 14.2 ± 6.5 cm2, P 〈 0.01), right atrial area (RA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21,5 ± 4.5 cm2 vs. 25.4 ± 4.3 cm〈 P 〈 0.05), TRA/RAA (%)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29.3 ± 3.2% vs. 44.2 ± 3.6%, P 〈 0.01). TR velocity (TRV) and TR continue time (TRT) as well as TRV - TR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 183.4± 9.4 cm/s vs. 254.5 ± 10.7 cm/s, P 〈 0.01 ; 185.7 ± 13.6 ms vs. 238.6 ±l 1.3 ms, P 〈 0.01 ; 34.2 ±5.6 cm vs. 60.7 ± 8.5 cm, P 〈 0.01, respectively), The postoperative left atrial diameter (L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41.3 ± 6.2 mm vs. 49.8± 6.8 mm, P 〈 0.01) and the postoperative right atrial diameter (R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28.7 ±5.6 mm vs. 46.5 ± 6.3 mm, P 〈 0.01 ); the postoperative left atrium pressu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 15.6 ± 6.1 mmHg vs. 26.5 ± 6.6 mmHg, P 〈 0.01 ), the postoperative right atrial pressu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 13.2 ±2.4 mmHg vs. 18.5 ±4.3 mmHg, P 〈 0.01 ). The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y Value Mitral Stenosis with 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 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原文传递
一站式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雪洋 白中乐 +5 位作者 刘刚琼 王琎 洪晋 辜和平 李凌 董建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一站式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39例中重度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A组20例,B组19例。两组均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B组术... 目的:探讨一站式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39例中重度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A组20例,B组19例。两组均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B组术后即刻复查心脏彩超,二尖瓣瓣口面积大于1.5 cm2且无心包积液及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立即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比较B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二尖瓣瓣口面积、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距离等,并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房颤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二尖瓣瓣口面积、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距离。结果:B组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少量心包积液,给予观察后自行吸收;随访过程中有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复查时再次出现房颤,心脏彩超提示瓣口面积减少至1.0 cm2,并再发心力衰竭,至心外科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于术后3个月复发房颤,应用胺碘酮后转复窦性心律。B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左房内径、二尖瓣瓣口面积、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距离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一站式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房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射频消融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心房颤动
下载PDF
二尖瓣狭窄并中度反流的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42例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欧知宏 侯子山 +3 位作者 魏延津 胡仁欣 徐同龙 马建国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0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探讨二尖瓣狭窄 (MS)并中度反流 (MR)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近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Inoue单球囊对 42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中度反流患者行PAMV治疗。结果 二尖瓣口面积由 (0 92± 0 2 2 )cm2 增至 (1 94± 0... 目的 探讨二尖瓣狭窄 (MS)并中度反流 (MR)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近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Inoue单球囊对 42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中度反流患者行PAMV治疗。结果 二尖瓣口面积由 (0 92± 0 2 2 )cm2 增至 (1 94± 0 2 5 )cm2 (P <0 0 1) ;二尖瓣跨瓣压差由 (2 7± 1 0 1)kPa降至 (1 0 2± 0 5 6 )kPa(P <0 0 1) ;心功能由 (2 6 1± 0 2 2 )级改善至 (1 42± 0 46 )级 (P <0 0 1) ;左室最大前后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例患者二尖瓣反流较术前加重。随访 37例患者 (18± 4)个月 ,二尖瓣口面积、左室最大前后径及心功能与术后比较 ,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掌握好病例选择 ,严格把握球囊扩张尺度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中度反流患者PBMV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球囊扩张术 治疗
下载PDF
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的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海宏 曾智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3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已有近30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发展,因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有效性,近期、远期结果满意,逐渐取代外科闭式或直视式二尖瓣分离术,成为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现就其现状和未来进行综述。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利 方唯一 +3 位作者 于文信 旅朝霞 王永忠 部德秀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8年第1期15-17,共3页
采用Inoue球囊法进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共300例,术后左房平均压由3.26±1.14kPa(1kPa=7.5mmHg)降至1.33±0.89kPa,跨瓣压差由2.41±0.93kPa降至0.44±0.39kPa,二尖瓣口面积... 采用Inoue球囊法进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共300例,术后左房平均压由3.26±1.14kPa(1kPa=7.5mmHg)降至1.33±0.89kPa,跨瓣压差由2.41±0.93kPa降至0.44±0.39kPa,二尖瓣口面积由1.03±0.23cm2增至2.09±0.38cm2;无一例死亡,53例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心包填塞5例(1.7%),二尖瓣反流(≥2级)9例(3%),肢体动脉栓塞1例(0.3%),房间隔水平分流14例(4.7%),并发症中仅6例因病情严重而需外科手术处理。本文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成形术 并发症 处理 PBMW
下载PDF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儿童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及瓣上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庹娟 陈沅 +4 位作者 李谧 易岂建 吕铁伟 计晓娟 白永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6-521,共6页
目的: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合并先天性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和肺动脉瓣上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近10年经临床、... 目的: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合并先天性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和肺动脉瓣上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近10年经临床、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证实为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和瓣上狭窄共45例。行瓣膜扩张术前先确定瓣环大小、瓣口面积、跨肺动脉瓣压差。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直径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右心室的跨瓣压差(△P),观察比较PBPV术后肺动脉瓣的开放、心电图及肺动脉瓣、三尖瓣的返流情况。结果:45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患儿中,42例扩张成功,成功率为93.333%。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病例组及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病例组中,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小于3.810 m/s时,PBPV术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轻度)狭窄有效方法。对于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的患儿(肺动脉瓣上狭窄内径大于5 mm),PBPV术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PBPV术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下狭窄 肺动脉瓣上狭窄 球囊扩张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