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经皮吸收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何星垚 王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600,共5页
经皮给药是一种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肠胃灭活、维持血药浓度、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给药途径。而药物经皮吸收需透过角质层、活性表皮层、真皮层的屏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根据药物的不同理化特性及皮肤各层的生理特征,建立... 经皮给药是一种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肠胃灭活、维持血药浓度、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给药途径。而药物经皮吸收需透过角质层、活性表皮层、真皮层的屏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根据药物的不同理化特性及皮肤各层的生理特征,建立了许多预测药物经皮吸收方面的数学模型。该文就预测药物经皮吸收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吸收 透皮吸收 预测药物经皮吸收 数学模型 透皮系数 经皮给药 经皮转运
下载PDF
3种尼古丁囊泡制剂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2
作者 王慧 邵青 +2 位作者 张燕 张玲 吴强驹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3-1049,共7页
目的: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和传递体,并对其进行皮肤渗透性比较,筛选最佳经皮转运囊泡,优化药物的经皮转运。方法:注入法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及二元醇脂质体,薄膜分散法制备传递体,以粒径的形态、粒径大小、Zeta电位值... 目的: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和传递体,并对其进行皮肤渗透性比较,筛选最佳经皮转运囊泡,优化药物的经皮转运。方法:注入法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及二元醇脂质体,薄膜分散法制备传递体,以粒径的形态、粒径大小、Zeta电位值及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Franz扩散池对3种囊泡进行处方优化及筛选,最终筛选出透皮力最强的二元醇脂质体(乙醇∶丙二醇=5∶5,w/w),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比较3种脂质囊泡经小鼠皮肤的透皮深度。结果:当乙醇∶丙二醇=5∶5(w/w)时,二元醇脂质体最稳定,包封率最高(86.13±1.40)%,粒径最小(106.00±11.0)nm,透皮深度最大(180μm),且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和传递体在皮肤24 h累计渗透百分数分别为脂质体(对照品)的4.07(P<0.05),8.62(P<0.01)和2.83(P>0.05)倍,CLSM实验表明,该二元醇脂质体对罗丹明B的穿透深度和荧光强度远大于乙醇脂质体和传递体。结论:该二元醇脂质体与乙醇脂质体及传递体相比,能更有效地携带药物通过皮肤,而传递体能显著增加药物的皮内滞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乙醇脂质体 二元醇脂质体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经皮转运
原文传递
几种促渗剂对巴布剂中双氯芬酸钠体外透皮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秀洁 刘泽莹 +1 位作者 余伟民 崔景斌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4-606,共3页
利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肤,以增渗倍数和迟滞时间为考察指标,考察不同浓度的促渗剂(月桂氮(?)酮、油酸、冰片、薄荷醇和吐温-80)对巴布剂中双氯芬酸钠体外透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加促渗剂的空白对照组相比,加入1%月桂氮(?... 利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肤,以增渗倍数和迟滞时间为考察指标,考察不同浓度的促渗剂(月桂氮(?)酮、油酸、冰片、薄荷醇和吐温-80)对巴布剂中双氯芬酸钠体外透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加促渗剂的空白对照组相比,加入1%月桂氮(?)酮、3%油酸、1%冰片、3%薄荷醇和1%吐温-80的巴布剂中双氯芬酸钠的增渗倍数分别为1.26、2.99、3.10、3.31和0.94,迟滞时间分别为3.30、0.33、0.15、0.04和1.25h。可见,1%吐温-80无明显促渗作用,油酸、冰片和薄荷醇的促渗效果比月桂氮(?)酮更显著,且迟滞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透皮 增渗倍数 迟滞时间
原文传递
冠心病介入术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血小板L-精氨酸/一氧化氮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问慧娟 李亚芹 +1 位作者 崔玉英 李玉巧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545-2547,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血小板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一氧化氮(NO)通路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和关系。方法对照组17例,为健康体检者;PCI组20例,为接受PCI成功的冠心病患...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血小板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一氧化氮(NO)通路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和关系。方法对照组17例,为健康体检者;PCI组20例,为接受PCI成功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对照组体检当天及PCI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和术后72h,检测肱动脉FMD、血小板孵育液亚硝酸盐(NO2-)水平、NOS活性及L-Arg转运量,分析FMD与血小板NO、NOS和L-Arg转运量间的关系。结果 PCI组术前FMD和血小板NO2-水平、NOS活性、L-Arg转运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术后即刻进一步下降(P<0.01),术后24h逐渐恢复,术后72hFMD、NO2-、NOS、L-Arg转运均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PCI手术前、后FMD与血小板NO2-、NOS、LArg转运改变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血小板L-Arg/NO通路可反映PCI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功能 一氧化氮合酶 L-精氨酸转运
下载PDF
区域协同救治模式下转运距离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或直接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伟杰 杨智华 +5 位作者 石燕昆 常乐 樊君 陈长征 彭倬 杨丽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890-897,共8页
目的探究区域协同救治模式下转运距离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后或直接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通过区域协同救治模式经网络医院溶栓治疗后或直接转运至中国人... 目的探究区域协同救治模式下转运距离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后或直接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通过区域协同救治模式经网络医院溶栓治疗后或直接转运至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的STEMI患者477例,根据转运距离和再灌注方式分为A组(转运距离≥60 km溶栓治疗后转运PCI组)、B组(转运距离≥60 km直接转运PCI组)和C组(转运距离<60 km直接转运PCI组)。比较3组临床基线资料、时间节点、介入相关资料、院内用药资料,观察终点为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心功能。结果477例患者平均年龄(60.6±12.4)岁,男性占77.1%。根据转运距离和再灌注方式分为3组:A组159例(33.3%),B组177例(37.1%),C组141例(29.6%)。A组较B组入门至出门(DIDO)时间[125(82,190)min比68(43,130)min,P<0.001]和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288(210,371)min比196(149,315)min,P<0.001]延长,B组较C组发病至球囊扩张(S2B)时间[478(278,899)min比385(258,640)min,P=0.009]和FMC2B时间[196(149,315)min比189(135,247)min,P=0.048]延长,A组较C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170(80,320)min比165(75,330)min,P=0.005]、DIDO时间[125(82,190)min比73(45,122)min,P<0.001]和FMC2B时间[288(210,371)min比189(135,247)min,P<0.001]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和A组相比较,B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0(0,3)级比3(0,3)级,P<0.001]和C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0(0,3)级比3(0,3)级,P<0.001]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全因死亡率(8.2%比17.5%,P=0.011)和心原性死亡率(5.7%比15.8%,P=0.003)降低,术后1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7.4±6.1)mm比(48.9±6.0)mm,P=0.021]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0±8.4)%比(47.5±7.2)%,P=0.005]升高;B组较C组全因死亡率(17.5%比7.1%,P=0.006)和心原性死亡率(15.8%比5.7%,P=0.005)升高,术后1年LVEDd[(48.9±6.0)mm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胸痛中心 转运距离
下载PDF
急诊PCI治疗术前转运的安全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曾丽婷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3期278-27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转运护理。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63例患者,快速做好术前护理并安全转运至介入治疗室。结果 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安全转运至介入治疗室...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转运护理。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63例患者,快速做好术前护理并安全转运至介入治疗室。结果 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安全转运至介入治疗室。结论快速有效的护理可使PCI患者转运安全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转运 护理
下载PDF
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迪丽妲尔.都来提开里迪 蒋琳 《智慧健康》 2018年第29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回顾我院急救中心2015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转运采取的准备流程及护理措施。结果安全转运至导管室或CCU病房267人,转运成功率97.1%。结论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回顾我院急救中心2015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转运采取的准备流程及护理措施。结果安全转运至导管室或CCU病房267人,转运成功率97.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运前完善的准备工作及转运途中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转运成功率,为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最大化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转运 护理
下载PDF
转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俞志刚 张代民 +4 位作者 洪怡 陈卫珍 高新海 赵家凤 李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 探讨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例老年AMI患者,其中5例在起病6h内进行急诊转运PCI治疗,8例在第7天时进行延迟转运PCI治疗,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并观察... 目的 探讨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例老年AMI患者,其中5例在起病6h内进行急诊转运PCI治疗,8例在第7天时进行延迟转运PCI治疗,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并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情况。结果 13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重建后血流TIMI 3级,残余狭窄〈20%。住院期间无心脏性死亡、急性再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严重出血发生。随访8~12个月,均无血栓形成及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与靶血管相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结论 急诊转运PCI治疗老年AMI患者不仅有良好的住院及近期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这也是上海心脏介入治疗实行准入制度以来,探索没有被准入的医疗机构如何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转运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