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纪翠红 徐晓艳 +2 位作者 王娜 林穗仪 于红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34期4121-4125,共5页
目的评价护士主导的"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患者并发症、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治疗的恶性梗阻性... 目的评价护士主导的"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患者并发症、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54)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照组(n=54)出院前接受常规的健康宣教。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试验组在出院3个月后,胆道感染、PTCD管堵塞或脱出、伤口感染及管道相关入院的发生率分别为18.52%、1.85%、1.85%和11.11%,低于对照组的40.74%、12.96%、11.11%和27.7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000、5.290、4.182、7.289;P<0.05)。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为(135.09±7.08)分,高于对照组的(104.72±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74,P<0.01)。结论护士主导的"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可以降低PTCD患者出院期间管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医院-社区-家庭 并发症 自我护理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再次胆肠吻合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宇 张军强 +3 位作者 王铮 仵正 吕毅 刘学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14-1319,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再次胆肠吻合在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BBEAS)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11例行开放手术后BBEAS病人再行腹腔镜下再次胆肠吻合术治疗(腹腔镜组),同期有13例BBEAS病人接...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再次胆肠吻合在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BBEAS)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11例行开放手术后BBEAS病人再行腹腔镜下再次胆肠吻合术治疗(腹腔镜组),同期有13例BBEAS病人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球囊扩张治疗(PTCD组)。对比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治疗相关参数及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诊断BBEAS时间晚于PTCD组,余术前资料两组类似。两种方式治疗BBEAS的成功率(10/11 vs.12/13,χ^2=0.15,P=0.9)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10 vs.11/57,χ^2=0.5,P=0.48)类似,但腹腔镜组在治疗所需中位时间(14 d vs.161 d,Z=-3.5,P=0)、所需平均治疗次数(1.0次/例vs.4.4次/例,T=-6.4,P=0)明显少于PTCD组。术后随访26.0±10.8个月,两组吻合口狭窄复发比例(1/10vs.4/12,χ^2=1.7,P=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再次胆肠吻合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安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肠吻合狭窄 二次手术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狭窄复发
原文传递
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波 王建华 颜志平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脓肿的可能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介入术后肝脓肿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9月—2008年3月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肝脓肿15例,非肿瘤肝脓肿4例,再随机抽取同期17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无肝脓肿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 目的:分析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脓肿的可能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介入术后肝脓肿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9月—2008年3月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肝脓肿15例,非肿瘤肝脓肿4例,再随机抽取同期17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无肝脓肿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记物和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等资料,分析介入后发生肝脓肿的高危因素。结果:肝癌肝脓肿患者在性别构成(P=0.005)、胆道损伤(P=0.034)、营养状况(血红蛋白水平P=0.001;血清白蛋白水平P=0.029)、原发性肿瘤构成比(P=0.013)方面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女性患者和转移性肿瘤患者发生介入后肝脓肿的机会更高,减少胆道损伤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助于减少介入后肝脓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介入治疗 危险因素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
下载PDF
微信平台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患者延续性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克莲 袁志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微信平台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后患者延续性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PTCD治疗的患者46例,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基于互联网微信平台对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 目的探讨互联网微信平台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后患者延续性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PTCD治疗的患者46例,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基于互联网微信平台对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家庭延续性护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在PTCD术后患者延续性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微信平台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家庭延续性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中胰管显影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臻 韩新巍 +5 位作者 张伟 吴刚 丁鹏绪 水少锋 王艳丽 管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OJ)患者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中造影时胰管显影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7年2月间257例因OJ经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DSA下胆胰管同时显影者35...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OJ)患者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中造影时胰管显影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7年2月间257例因OJ经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DSA下胆胰管同时显影者35例,观察胆胰汇合部解剖结构特点,归纳分析胰管显影的原因。结果35例胰管显影者,确诊为胰胆管合流异常(PBM)31例,另4例考虑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或解剖缺陷相关。结论PBM是导致阻塞性黄疸PTCD术中胰管显影的主要因素,探究胰管显影原因,有助于提高对壶腹部结构、功能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胰胆管合流异常 胰管
下载PDF
经皮穿刺治疗经内镜引流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5
6
作者 谢锋 朱芳 +3 位作者 刘峥嵘 王红岩 赵晓丹 樊小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经内镜引流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行经内镜减黄失败后在我院行经皮穿刺减黄的梗阻性...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经内镜引流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行经内镜减黄失败后在我院行经皮穿刺减黄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共17例。根据病变类型及术中情况选择不同的减黄方法,其中9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植入术(53%)、5例行PTCD(29%)、3例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18%)。采集术前1 d及术后1周患者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以二者手术前后的下降程度来评价经皮穿刺减黄治疗的效果;再以是否放置支架为条件,将患者分为支架组和置管组,以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下降程度及患者生存期来评价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总体患者手术前后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均有明显下降(P<0.05)。支架组和置管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下降程度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支架组患者的生存期长于置管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穿刺治疗经内镜引流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相对于留置引流管,放置支架可以更好的延长患者生存期。而对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下降方面,放置支架并不优于留置引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植入术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和腹腔内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志 林龙英 +1 位作者 王家兴 张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术后胆道和腹腔内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3年2月~2015年6月对11例PTCD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止血行超选择动脉插管造影,精确显示出血部...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术后胆道和腹腔内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3年2月~2015年6月对11例PTCD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止血行超选择动脉插管造影,精确显示出血部位及出血速度。根据靶血管直径选取不同型号弹簧圈进行栓塞,然后再用明胶海绵栓塞。栓塞后行动脉造影,确认栓塞效果。结果 10例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使用弹簧圈及明胶海绵栓塞出血的肝动脉分支后,出血停止;1例细小分支肝动脉血管出血经弹簧圈及明胶海绵栓塞后,动脉出血停止,行引流管造影时见胆道门静脉瘘,间断夹闭引流管后24 h造影见胆道门静脉瘘消失,出血停止。11例随访1~6个月,平均4.7月,均无再出血。结论介入栓塞治疗PTCD术后胆道和腹腔内出血安全、有效、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出血 介入栓塞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下载PDF
经皮肝穿胆管内钳夹组织活检及毛刷细胞学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军 王峰 张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77-879,共3页
目的探讨可疑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通道钳夹活检及毛刷活检取得组织病理学的诊断诊值。方法2005年4月~2006年4月,对24例梗阻性黄疸行PTCD和胆道内支架置人术,P... 目的探讨可疑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通道钳夹活检及毛刷活检取得组织病理学的诊断诊值。方法2005年4月~2006年4月,对24例梗阻性黄疸行PTCD和胆道内支架置人术,PTCD同时采用钳夹、毛刷2种方法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4例接受钳夹活检,14例同时接受毛刷活检。24例钳夹活检均获得病变组织,病理结果:腺癌15例,查到异型细胞4例(认为是阳性结果);炎性组织1例,为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病例;纤维组织1例;3例取得组织为胆管上皮,其中1例临床诊断为胃癌术后胰头周围淋巴结转移,2例为胆管癌,活检阳性率为79.2%(19/24)。4例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组织病理学结果:炎性组织1例,腺癌2例,异型细胞1例。14例毛刷组织细胞学检查:2例查出瘤细胞,2例查出异型细胞(认为是阳性结果),阳性率为28.6%(4/14),其余均为阴性结果。结论经PTCD胆管内活检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准确率高,行PTCD引流减黄治疗的同时可得到病理学的诊断,为下一步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 梗阻性黄疸 胆道肿瘤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易基群 张汝森 +4 位作者 曾旭文 杜德坤 王秀文 余兴 梁继珍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评价植入^125I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11月本院肿瘤患者15例24个病灶(原发肿瘤11个病灶,转移瘤13个病灶),按治疗计划在CT引导下用植入枪穿刺植入^125II放射性粒子,其中3例胆管壶腹部癌患者... 目的评价植入^125I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11月本院肿瘤患者15例24个病灶(原发肿瘤11个病灶,转移瘤13个病灶),按治疗计划在CT引导下用植入枪穿刺植入^125II放射性粒子,其中3例胆管壶腹部癌患者在胆管支架植入术后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粒子置于引流管并随其末端至肿瘤梗阻部位,3个月后拔除引流管。植入术后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接受粒子植入的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为70.8%(17/24),完全缓解(CR)5个病灶(20.8%),部分缓解(PR)12个病灶(50.0%);卡式评分(KPS,中位评分70分)高于治疗前(50分);疼痛缓解率90%(9/10);中位总生存期12.0个月。3例患者分别出现气胸、胆漏和粒子游走。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125I粒子 胆道转移 近距离放射疗法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
原文传递
可移动^(125)I粒子条联合经皮肝胆管内外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李衡 吴清华 +2 位作者 刘昌贺 袁艺文 吕正颀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可移动^(125)I粒子条联合经皮肝胆管内外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1年9月收... 目的探讨可移动^(125)I粒子条联合经皮肝胆管内外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1年9月收治的HCCA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可移动放射性^(125)I粒子条联合PTCD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直型^(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引流通畅时间、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短期生存期等。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肝功能异常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肝功能缓解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引流通畅时间167.0 d优于对照组的152.0 d;两组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79%及61.9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费用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中位手术时间缩短大约20 min,中位手术费用少大约3000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观察组患者粒子条更换次数共18人次,短期生存率高于对照组(78.95%vs 52.38%)。结论可移动^(125)I放射性粒子条植入联合PTCD治疗HCCA患者总体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缩短,胆道感染发生率更低,短期生存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可移动^(125)I粒子条 PTCD 近期疗效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瘘道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陆光生 文辉清 刘衍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1期44-46,5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瘘道形成情况及其与时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缩短PTCS治疗间期的可行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猪为实验动物,同法开腹逆行穿刺置管制成模型。按PTCD术后第3,5,7,14天随机均分为4大组。每实验动物任选一...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瘘道形成情况及其与时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缩短PTCS治疗间期的可行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猪为实验动物,同法开腹逆行穿刺置管制成模型。按PTCD术后第3,5,7,14天随机均分为4大组。每实验动物任选一瘘道进行规范扩张,扩张与未扩张瘘管内注入亚甲蓝,观察其染色,并纵形切开观察其完整性及镜下变化。结果3 d组扩张与未扩张6个标本中各有3、2个腹腔游离段未形成结实肉芽瘘管,稍分离开疏松的腹膜间粘连,即见肝与腹壁分离、管周组织染色;而其余各标本均见完整肉芽瘘道。3 d组扩张与未扩张完整肉芽瘘道形成率不存在差异性(P>0.05),而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镜下见各阶段肉芽组织,5 d组瘘道壁肉芽组织达高峰并渐成熟,较厚,大血管位于近其底部。5 d后扩张组管壁部分裂开,但未超过全层,血管受压未见破裂。结论引流5 d行规范瘘道扩张、经皮肝胆道镜操作是安全的、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胆道引流 经皮肝胆道镜 动物 瘘道 病理学
下载PDF
中药疏肝利湿方结合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斌 周建伟 +2 位作者 石建国 唐晓燕 杨云柯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4期560-561,共2页
目的:分析中药疏肝利湿方结合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在PTCD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肝利湿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3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 目的:分析中药疏肝利湿方结合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在PTCD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肝利湿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3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临床症状、卡氏评分变化及治疗后每日胆汁引流量并与单纯PTCD组27例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DB、ALT、AST、ALP、γ-GT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卡氏评分明显上升;在降低TB、DB、ALT、改善临床症状、增加卡氏评分及每日胆汁引流量方面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疏肝利湿方能显著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TB、DB、ALT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
下载PDF
早期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瘘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文辉清 陆光生 +2 位作者 刘衍民 杨少冰 王纯忠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扩张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瘘道的可能性,以缩短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的等待时间。方法:对18头家猪进行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术,按术后第3、5、7天随机分为3组,通过再次手术,进行瘘道扩张。观察出血量、引流管周围腹膜之间的粘连分级... 目的:探讨早期扩张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瘘道的可能性,以缩短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的等待时间。方法:对18头家猪进行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术,按术后第3、5、7天随机分为3组,通过再次手术,进行瘘道扩张。观察出血量、引流管周围腹膜之间的粘连分级、光学显微镜变化。结果: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术后第3天壁层腹膜与脏层腹膜之间已经形成粘连,粘连以Ⅱ级为主,容易被分离。第5天的粘连已完整且比较紧密。粘连以Ⅲ级为主。术后3、5 d时扩张比较容易,术后第7天瘘道开始瘢痕化,扩张比较困难。穿刺时没有发生大出血、穿刺后没有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扩张过程中仅有少量淡红色液体。镜下见扩张后瘘道壁内表面少许裂开,未见血管壁破裂。结论: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术后第3天或第5天进行瘘道扩张都没有发生大出血,早期进行胆道镜手术操作具有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胆道引流 胆道镜 瘘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