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经济收入分布的动态演进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亚娟 孙敬水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30,共6页
基于浙江省区域经济人均收入数据,采用核密度函数和马尔科夫分析法,对区域经济收入分布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区域人均收入分布特征有别于全国或省区层面上的收入分布特征:浙江区域收入分布整体上呈现单峰、偏态的分... 基于浙江省区域经济人均收入数据,采用核密度函数和马尔科夫分析法,对区域经济收入分布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区域人均收入分布特征有别于全国或省区层面上的收入分布特征:浙江区域收入分布整体上呈现单峰、偏态的分布形态,且区域间收入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区域间的状态转移矩阵显示,收入状态的流动性较低,仅在相邻的状态之间转移,难以实现状态间跨越式转移。在经济的长期收入均衡状态中,收入分布分散于四种类型状态空间,其中,不发达地区将占主要比重,不会出现区域经济趋同现象,收入差距会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人均收入分布 核密度函数 单峰分布 平稳分布
原文传递
北京市机构养老资源与需求的适配性量化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于集轩 刘黎明 郑梦沂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9-1055,共17页
通过对北京市机构养老数据调研和资料收集,发现了一些矛盾现象:一个矛盾现象是,一方面由于养老院总量不足不断新建,而另一方面一些养老院大量闲置;另一个矛盾现象是虽然一些养老院大量闲置,但同时还有不少养老院出现入院排队严重的现象... 通过对北京市机构养老数据调研和资料收集,发现了一些矛盾现象:一个矛盾现象是,一方面由于养老院总量不足不断新建,而另一方面一些养老院大量闲置;另一个矛盾现象是虽然一些养老院大量闲置,但同时还有不少养老院出现入院排队严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养老院与老年人的需求不相匹配。对此本文从养老院床位价格和地理位置分布两方面进行定量研究。价格方面:(1)依据养老床位价格和居民人均收入两个分布函数,从数量上揭示了养老资源价格结构比例与居民收入结构不匹配。当前低价和高价养老院数量大,中价位的数量很少,供需比例结构存在明显的错位。(2)构建了价格与收入的匹配度的函数,实现了对养老床位的定价合理匹配度的量化评价。测算结果显示:高价位养老院定价过高,多数高收入家庭难以承受;中低价位相对合理,但是养老院床位数量不足;低价位养老院数量较多,但很难满足养老服务基本需求。地理位置方面:(1)利用GIS软件,给出了养老院床位价格空间分布现状,城市中心区高价位养老院多而集中,且人均床位比例极小;而城市外围的养老院相对价格低,且人均床位比例高。(2)北京市医疗资源主要聚集在城市的中心区域,而养老机构的床位资源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外围区域,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不匹配状态。文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北京市机构养老资源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院床位价格 养老院地理位置 老年人口密度 人均收入分布函数
原文传递
村级居民点离散度评价模型及其与农村经济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思遥 王艳慧 李贺颖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78,共6页
量化居民点空间分布离散度并探索其与农村经济指标的关联关系,以期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的实施提供指导意见。以国家扶贫重点县——鹤峰县为研究区,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分别从人文和自然角度引用离散度综合指数(DCI)和景观综合... 量化居民点空间分布离散度并探索其与农村经济指标的关联关系,以期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的实施提供指导意见。以国家扶贫重点县——鹤峰县为研究区,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分别从人文和自然角度引用离散度综合指数(DCI)和景观综合指数(LCI)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对比分析鹤峰县居民点空间分布的离散特点,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剖析鹤峰县整体及不同自然与经济条件下离散度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DCI与LCI均存在空间聚集效应,但两者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DCI评价结果介于0.59~4.56,LCI评价结果介于0.14~2.61,DCI可以更好地反映离散度。2)通过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对DCI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分析,得到两者间呈明显相关关系。3)DCI与道路密度、经济圈层、坡度均存在相关关系,同时反映收入变化趋势;LCI在经济圈层等级下未表现出此特征。对于"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既要重视道路等人文要素的影响,也要考虑行政村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度 景观指数 农民人均纯收入 居民点 空间分布格局 鹤峰县
下载PDF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农民增收效应研究——基于1992—2009年佛山四市(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贾春梅 葛扬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5,共8页
作为农地使用权产权制度创新的农地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农民凭借土地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运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1992—2009年的相关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的计量方法,对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增收... 作为农地使用权产权制度创新的农地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农民凭借土地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运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1992—2009年的相关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的计量方法,对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增收效应进行估计,研究结果发现,农地股份合作制在实施当年及之后的三年内,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在以后的年份里增收效果逐年降低甚至为负,且影响作用在统计上均不显著,表明农地股份合作制不具备持续的增收效应。其根源可能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冲突。因此,只有协调两者之间的利益分配,让农民真正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才能使该制度安排走得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股份合作制 农民人均纯收入 利益分配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