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股沟皮桥在阴茎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响 石明 +3 位作者 罗琳 曾浩 魏强 杨宇如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皮桥在阴茎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7月,对12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行双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取腹股沟韧带上下方两个平行的横行切口,游离两切口间的皮瓣,形成腹股沟皮桥。经上方切... 目的探讨腹股沟皮桥在阴茎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7月,对12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行双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取腹股沟韧带上下方两个平行的横行切口,游离两切口间的皮瓣,形成腹股沟皮桥。经上方切口行髂淋巴结清扫后,于腹股沟皮桥下整块切除腹股沟浅、深组淋巴结,并保留大隐静脉。结果12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切口皮缘的缺血、坏死或感染。10例(83.33%)的4个切口均Ⅰ期愈合,余2例各有1个切口因淋巴渗液而延期愈合。3例(25.00%)轻微双下肢水肿。随访中4例(33.33%)出现不同程度的阴茎、阴囊水肿,包括2例下肢水肿者。结论腹股沟皮桥技术有助于保护腹股沟区皮瓣的血供,能显著减少甚至避免皮缘缺血、坏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皮桥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家权 朱耀 叶定伟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2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淋巴漏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6例在我院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的阴茎癌患者。清扫手术的范围以腹股沟韧带上2cm为上界,缝匠肌内侧缘为外侧界,长收肌外侧缘为内侧界,股三角尖端为下界... 目的探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淋巴漏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6例在我院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的阴茎癌患者。清扫手术的范围以腹股沟韧带上2cm为上界,缝匠肌内侧缘为外侧界,长收肌外侧缘为内侧界,股三角尖端为下界,清除该范围内的淋巴脂肪组织。淋巴漏在本研究中的定义:自术后第3天起,引流管引流>100ml的淡黄色液体,连续2d。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淋巴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6例阴茎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岁,腹股沟清扫区平均每天引流量为63.65ml,而淋巴漏的发生率为36.0%(40/111),同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是淋巴漏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03。经过适当处理后,出现淋巴漏的腹股沟伤口区的置管时间均<4周。结论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较高,但术中对淋巴组织残端进行充分结扎,同时术后给予适当的治疗能减少淋巴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淋巴漏
下载PDF
阴茎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佩胜 陈晓鹏 +6 位作者 李学松 杨新宇 龚侃 宋毅 何志嵩 周利群 郭应禄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分析阴茎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对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就诊的93例阴茎癌患者资料。计算阴茎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布,以及不同病理类型阴茎癌的术后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 目的分析阴茎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对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就诊的93例阴茎癌患者资料。计算阴茎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布,以及不同病理类型阴茎癌的术后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比较。结果93例患者年龄23~82岁,中位年龄为51岁。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为87例(93.5%)。61例获随访,随访2—89个月,平均28个月。3例疣状癌分别随访12、19、67个月,均无复发生存。55例侵袭性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中11例死于阴茎癌肿瘤转移,术后生存时间为2~24个月,平均10个月,2年生存率为75.7%(95%CI为63.0%~88.4%)。12例淋巴结转移者6例死亡,43例淋巴结阴性患者5例死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阴茎癌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明显较差。疣状癌发病率较低,很少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鳞状细胞 疣状 存活率分析
原文传递
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大隐静脉能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健勇 唐勇 +8 位作者 易贤林 陆浩源 彭新庆 李秀宁 高超 刘翰楠 庞波 李宇虹 陈玉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7年第4期210-216,共7页
目的探讨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大隐静脉能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电子数据库中进行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相关文献检... 目的探讨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大隐静脉能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电子数据库中进行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相关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7年4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交叉阅读筛选及提取文献信息,第3名研究员对结果进行对比核查。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39篇。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组12篇(其中单纯保留大隐静脉组7篇,单纯切除大隐静脉组2篇,有3篇文献同时对比保留大隐静脉组及切除大隐静脉组),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组27篇(其中单纯保留大隐静脉组8篇,单纯切除大隐静脉组18篇,有1篇文献同时对比保留大隐静脉组及切除大隐静脉组)。保留大隐静脉/不保留大隐静脉的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病例的切口感染率、皮瓣坏死率、淋巴肿发生率、血清肿发生率、下肢水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大隐静脉/不保留大隐静脉的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病例的切口感染率、血清肿发生率、下肢水肿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在开放或是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大隐静脉相对于不保留者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大隐静脉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邱新凯 燕东亮 +6 位作者 梅延辉 苏庆国 张冰 曹景源 牛文杰 刘少青 尹洪山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39-43,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S)和开放手术(open surgery,OS)共28例患者的资料,其中LS组13例,OS组15例。对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S)和开放手术(open surgery,OS)共28例患者的资料,其中LS组13例,OS组15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S组较OS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皮瓣坏死率低的特点。LS组较OS组手术时间长,差异(P=0.001),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P=0.348)、淋巴结阳性率(P=0.788)以及术后切口感染(P=0.640)、淋巴囊肿(P=0.524)、淋巴漏(P=0.918)、血清肿(P=0.348)及下肢水肿(P=0.763)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例患者随访6-41个月,平均22个月,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同开放手术相比,安全可行,治疗效果肯定,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皮瓣坏死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腹腔镜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原文传递
改良技术减少阴茎癌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皮瓣坏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韩辉 尧凯 +4 位作者 邹子君 李永红 秦自科 刘卓炜 周芳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技术减少阴茎癌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皮瓣坏死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0年6月63例阴茎癌126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资料,清扫范围按照经典的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方法,减少皮... 目的探讨改良技术减少阴茎癌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皮瓣坏死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0年6月63例阴茎癌126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资料,清扫范围按照经典的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方法,减少皮瓣坏死改良技术包括:S形切口,在膜性解剖标志引导下精确分离皮瓣层面。结果63例随访12~93个月,共发生并发症37侧次,其中轻度皮瓣坏死7侧次(5.6%),切口感染3侧次(2.4%),淋巴水肿19侧次(15.1%),血清肿2侧次(1.6%),淋巴囊肿5侧次(4.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侧次(0.8%)。未发生并发症106侧(84.1%),发生1次或2次轻度并发症20侧次(16.0%)。结论改良根治腹股沟性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S形切口和膜性解剖标志精确分离皮瓣层面技术,可减少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切除术 腹股沟 阴茎肿瘤 皮瓣坏死
原文传递
阴茎鳞状细胞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 被引量:8
7
作者 戴波 叶定伟 +5 位作者 姚旭东 张海梁 沈益君 朱耀 朱一平 孔蕴毅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阴茎鳞癌原发灶组织病理学特点对患者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分析72例阴茎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58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9例行一侧或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按WHO 2004年阴茎癌分型分级标准及AJCC 2... 目的探讨阴茎鳞癌原发灶组织病理学特点对患者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分析72例阴茎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58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9例行一侧或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按WHO 2004年阴茎癌分型分级标准及AJCC 2002年TNM分期标准重新分型分级分期,并记录原发灶浸润深度、脉管中有无癌栓、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数目、部位等指标。结果8例原发灶为疣状癌者均未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5例基底样鳞癌者均发生淋巴结转移,9例疣性鳞癌中3例(30.0%)、50例经典型鳞癌者中15例(33.3%)发生淋巴结转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40例原发灶为Ta及T1者中6例(15.0%)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32例T2及T3者中17例(53.1%)发生淋巴结转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例G1、31例G2、17例G3患者中分别发生淋巴结转移5例(20.8%)、10例(32.3%)、8例(4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有转移者其原发灶浸润深度平均9.3 mm,无转移者为2.7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阴茎鳞癌原发灶的病理分型、分期和浸润深度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密切。综合运用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组织病理学分型 分期 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阴茎原位癌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7
8
作者 周瑞锦 刘中华 +1 位作者 李启忠 范小玲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42-844,共3页
目的 提高Bowen病及增殖性红斑的诊治水平。 方法 分析 18例Bowen病及增殖性红斑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发病年龄 3 2~ 72岁 ,平均 49岁。病程 3个月~ 3年 ,平均 1.5年。 10例行局部病变切除术或包皮环切术 ,8例电凝治疗。 结果  15... 目的 提高Bowen病及增殖性红斑的诊治水平。 方法 分析 18例Bowen病及增殖性红斑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发病年龄 3 2~ 72岁 ,平均 49岁。病程 3个月~ 3年 ,平均 1.5年。 10例行局部病变切除术或包皮环切术 ,8例电凝治疗。 结果  15例随访 4~ 48个月 ,2例在阴茎头未治疗区出现新的病变 ,外涂 5% 5 氟脲嘧啶软膏治疗治愈后随访 3及 9个月无复发 ;13例治愈无复发。 结论 包括较深层组织的病理活检是鉴别Bowen病或增殖性红斑与阴茎癌以及其他男性外生殖器疾病的关键 ,局部病变手术切除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原位癌 诊断 治疗 BOWEN病 增殖性红斑
原文传递
阴茎癌切除同期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邹子君 尧凯 +4 位作者 周芳坚 李永红 秦自科 刘卓炜 韩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03-806,共4页
目的探讨同期行阴茎癌原发病灶切除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0年6月55例同期行阴茎癌切除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资料。患者年龄27~73岁,平均49岁。行同期改良根治性腹股... 目的探讨同期行阴茎癌原发病灶切除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0年6月55例同期行阴茎癌切除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资料。患者年龄27~73岁,平均49岁。行同期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07侧,1侧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之前曾行大隐静脉抽出术,2侧行同期经典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07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侧次(0.9%),下肢淋巴水肿18侧次(16.8%),皮瓣坏死6侧次(5.6%)。每侧切除淋巴结3~23枚,平均11枚。3年总生存率为84%。结论阴茎癌切除同期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可保证控瘤效果,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是适合阴茎癌患者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腹股沟 预后
原文传递
阴茎转移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清奎 梁朝朝 +3 位作者 刘明 叶元平 王克孝 李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72-775,共4页
目的提高对阴茎转移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阴茎转移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及诊疗措施。患者,男,60岁,膀胱顶壁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11个月余,病理报告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Ⅲ级,侵... 目的提高对阴茎转移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阴茎转移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及诊疗措施。患者,男,60岁,膀胱顶壁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11个月余,病理报告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Ⅲ级,侵及深肌层,分期G3T3,发现阴茎海绵体硬结逐渐增大6个月余入院。结果阴茎海绵体硬结细针穿刺活检示纤维组织中散在异型细胞及异型细胞巢,考虑为低分化癌,行阴茎全切术。术后病理报告示海绵体间质纤维中有成团的癌组织,符合膀胱移行细胞癌转移至阴茎,切缘未见癌组织.另送检耻骨前淋巴组织未见肿瘤细胞浸润。术后12 d拔除导尿管。术后4周耻骨上区和双侧腹股沟区予60Coγ射线3000 cGy放射治疗,定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和膀胱镜检查。现患者蹲式小便、排尿正常,随访16个月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阴茎海绵体硬结细针穿刺活检是诊断阴茎转移癌安全、有效的方法。盆腔内存在丰富、低压力、无静脉瓣的静脉丛及淋巴循环,当回流通路阻塞或压力升高时会发生逆流导致肿瘤细胞扩散或微转移,可能是阴茎转移性膀胱癌的发病机理。术后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预防肿瘤复发、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转移 膀胱 移行细胞癌
原文传递
阴茎部分切除术结合阴茎延长术治疗早期阴茎癌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琦 胡敏霞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提高早期阴茎癌(T1N0M0)患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后的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早期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采用阴茎部分切除术结合阴茎延长术。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21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术后均无尿道外口狭窄及切... 目的提高早期阴茎癌(T1N0M0)患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后的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早期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采用阴茎部分切除术结合阴茎延长术。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21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术后均无尿道外口狭窄及切口感染,阴茎长度在牵伸状态下测量,术前7.6- 11.7 (8.3 ± 1.8)cm,术后6.3- 10.5 (7.4 ± 1.4)cm,均能站立排尿,11例能正常性生活,6例通过药物治疗及心理辅导后能完成性交。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术结合阴茎延长术治疗早期阴茎癌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回顾性研究 阴茎部分切除术 阴茎延长术
原文传递
应用原位PCR技术检测阴茎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西启 邹积才 +5 位作者 董家宝 高玲 王剑波 刘彦仿 姜元庆 盛文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5-157,I024,共3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与阴茎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PCR技术对46例阴茎癌组织中的HPV16和HPV18DNA进行检测。结果:33例阴茎癌中检测到了HPVDNA(71.7%),其中29例HPV16DNA阳...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与阴茎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PCR技术对46例阴茎癌组织中的HPV16和HPV18DNA进行检测。结果:33例阴茎癌中检测到了HPVDNA(71.7%),其中29例HPV16DNA阳性(63.0%),6例HPV18DNA阳性(13.0%),2例HPV16和HPV18DNA均阳性,4例HPV18DNA阳性而HPV16阴性;2例淋巴结转移癌,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例癌旁增生组织HPV16DNA阳性。结论:阴茎癌与HPV16、HPV18感染有密切关系,原位PCR技术是一项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聚合酶链反应 人乳头瘤病毒 DNA
下载PDF
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阴茎癌及生殖肿瘤的初步临床体会 被引量:5
13
作者 莫琰 周学鲁 +3 位作者 张继峰 张剑锋 胡灏 周上军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并发症及控瘤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为10例男性患者(14侧)行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股三角尖部下约3 cm处做10 mm观察孔,另两个切口分别位于距第一切口约6 cm的股三角外侧及内侧(10 m... 目的:总结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并发症及控瘤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为10例男性患者(14侧)行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股三角尖部下约3 cm处做10 mm观察孔,另两个切口分别位于距第一切口约6 cm的股三角外侧及内侧(10 mm、5 mm)。分离皮瓣后,以大隐静脉为解剖标志,清扫浅组及深组淋巴脂肪组织,手术清扫范围同开放根治术。记录手术清扫的淋巴结,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手术时间每侧平均(130±24.9)min,每侧平均清扫淋巴结(12.1±1.2)枚,每天每侧引流量平均(60.3±37.3)ml。3例患者发生轻微并发症,1例术中出现高碳酸血症及皮下气肿,1例术后发生50 ml的血清肿,1例手术部位出现180 ml的淋巴液肿。平均随访(24±11.7)个月,无肿瘤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转移性阴茎癌及恶性生殖肿瘤是可行的,不仅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而且控瘤效果令人满意。但应进行大宗病例的研究,并长期随访以评价其控瘤效果及潜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腹股沟 淋巴结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阴茎部分切除术后阴茎勃起功能状态的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耀 叶定伟 +4 位作者 姚旭东 张世林 戴波 张海梁 沈益君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0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分析阴茎癌患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后的勃起功能状态。方法 20例阴茎癌患者在我院施行了阴茎部分切除术,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进行评分。依据评分高低将患者分为正常勃起、轻度障碍、中度障碍和重度障碍四... 目的分析阴茎癌患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后的勃起功能状态。方法 20例阴茎癌患者在我院施行了阴茎部分切除术,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进行评分。依据评分高低将患者分为正常勃起、轻度障碍、中度障碍和重度障碍四级。结果术前有12例患者勃起功能正常,术后仅有4例。12例(60%)患者手术后的勃起功能评级明显下降。术前正常勃起组出现分级下降的患者比例更高,达67%。术前本组无重度勃起功能障碍者,但术后出现2例重度障碍。针对IIEF-5问卷的5个问题,问题1、2、5的评分下降最为明显。结论阴茎部分切除对于患者的勃起功能状态有着显著影响。在保证无瘤切缘和严密随访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的施行保留阴茎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阴茎勃起
下载PDF
阴茎疣状癌误诊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宏 罗宏 +2 位作者 刘南 王传麟 李元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阴茎鳞状细胞癌的特殊类型疣状癌误诊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9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9岁,肿瘤呈菜花样生长。瘤体病现活检6例误诊。4例患者肿瘤局限于阴茎头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其余5例均行阴茎部... 目的探讨阴茎鳞状细胞癌的特殊类型疣状癌误诊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9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9岁,肿瘤呈菜花样生长。瘤体病现活检6例误诊。4例患者肿瘤局限于阴茎头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其余5例均行阴茎部分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良好,手术标本切缘未见肿瘤细胞。病理诊断均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随访2-6年,平均3.8年,无1例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阴茎疣状癌细胞分化好,组织活检易误诊。由于其生物学行为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手术治疗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疣状/诊断
原文传递
减少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并发症的临床技巧研究(附30例报告)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学振 周权 +4 位作者 邹利文 赵声龙 王国昆 胡世松 马青冬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减少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的手术操作技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30例行改进根治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共60侧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其中29例为阴茎... 目的探讨减少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的手术操作技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30例行改进根治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共60侧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其中29例为阴茎癌手术时同期淋巴清扫。清扫范围足够,淋巴结清除彻底,改进技术包括设计腹股沟"S"形皮肤切口、通过确认Campas筋膜的膜性解剖标志层来分离皮瓣、皮瓣边缘缝线牵引、完整保留阔筋膜、尽可能保留阴部外浅静脉、术后良好的引流及加压包扎。结果 30例患者随访5~128个月,共发生并发症15侧次(25.0%),其中轻度皮瓣坏死4侧次(6.7%)、切口感染3侧次(5.0%)、淋巴水肿8侧次(13.3%),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通过改进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减少阴茎癌患者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腹股沟 淋巴结切除术
下载PDF
预测淋巴结阳性阴茎癌手术后无病生存率列线图的建立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健 朱耀 +5 位作者 姚旭东 张世林 戴波 张海梁 沈益君 叶定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07-810,共4页
目的建立预测淋巴结阳性阴茎癌患者手术后无病生存率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淋巴结阳性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接受了阴茎肿瘤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N1期10例,N2期13例,N3期9例。术前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 目的建立预测淋巴结阳性阴茎癌患者手术后无病生存率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淋巴结阳性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接受了阴茎肿瘤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N1期10例,N2期13例,N3期9例。术前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0—19.8μg/L,中位值为0.9μg/L。随访3—31个月,中位时间16.5个月。患者出现疾病复发13例。预后指标包括分期、分级和术前SCCAg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建立列线图。结果血清SCCAg水平的风险比值为2.76(95%CI:1.40~5.44,P=0.0034),而N分期的风险比值为28.51(95%C1:2.55~319.11,P=0.0066)。列线图一致系数为0.862,经过自助法校正后为0.855;校正曲线显示模型的符合度良好。N分期和术前SCCAg水平是预测淋巴结阳性阴茎癌患者手术后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基于分期和术前SCCAg水平,构建预测淋巴结阳性阴茎癌手术后无病生存率的列线图,有助于个体化判断肿瘤复发的风险及与患者交流和综合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预后 生存分析 列线图
原文传递
阴茎癌根治术淋巴结清除数目和密度对预后预测意义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再尚 韩辉 +5 位作者 邹子君 周芳坚 秦自科 刘卓炜 李永红 尧凯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8-463,共6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后淋巴结数目及密度(lymph node density,LND)对阴茎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2-01-01-2012-12-31146例接受改良根治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阴茎癌患者,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后淋巴结数目及密度(lymph node density,LND)对阴茎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2-01-01-2012-12-31146例接受改良根治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阴茎癌患者,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46例阴茎癌患者随访3~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淋巴结清除5~53枚,清除中位数22枚。以清除淋巴结数目16枚为界值,总体患者≥16枚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为82.1%,与〈16枚5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淋巴结阴性(pN。)患者≥16枚5年DSS为92.1%,与〈16枚5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一0.026。ROC曲线结果显示,LND在16%阈值时最有预测预后价值,淋巴结阳性(pN+)患者LND〈16%和≥16%的5年DSS分别为80.6%和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数目(P=0.019)、T分期(P=0.012)和辅助治疗(P=0.009)是总体患者的预后因素,淋巴结数目(P=0.005)和T分期(P=0.036)是pN。患者预后因素,LND(P=0.001)是pN+患者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LND是预测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的唯一独立因素,P=0.031。结论:淋巴结清除数目≥16枚能显著改善淋巴结阴性患者DSS,LND是预测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但尚需外部资料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腹股沟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阴茎癌预后的关联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玉玺 彭鄂军 +6 位作者 陈亮 曾晓勇 陈志强 庄乾元 杨为民 刘继红 叶章群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599-601,共3页
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恶性肿瘤预后的关联性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研究即分析NLR与阴茎癌患者预后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阴茎癌患者的有关数据,包括术前血常规数据、有无淋巴结转... 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恶性肿瘤预后的关联性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研究即分析NLR与阴茎癌患者预后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阴茎癌患者的有关数据,包括术前血常规数据、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时间,绘制患者生存曲线,使用Log-rank test进行单变量生存分析,比较不同水平NLR的生存曲线,并以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层后再次进行分析。结果 NLR<2.5与NLR≥2.5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分层分析后,无淋巴结转移时,NLR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NLR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阴茎癌患者的预后有提示意义,NLR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预后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阴茎癌及其癌前病变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笫筱 孙俊 +1 位作者 章楚光 周平玉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32-36,共5页
目的初步探索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阴茎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病理确诊为阴茎癌、癌前病变、鲍温样丘疹病及尖锐湿疣患者89例,采用流式荧光Luminex技术的HPV-DNA分型检测方法检测皮... 目的初步探索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阴茎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病理确诊为阴茎癌、癌前病变、鲍温样丘疹病及尖锐湿疣患者89例,采用流式荧光Luminex技术的HPV-DNA分型检测方法检测皮损部位的HPV-DNA含量及基因型。结果12例阴茎癌中HPV阳性有3例,高危型2例;10例增殖性红斑中HPV阳性4例,高危型3例;11例鲍温病中HPV阳性8例,高危型7例;26例鲍温样丘疹病中HPV阳性13例,高危型8例;30例尖锐湿疣患者HPV阳性23例,高危型11例。原位癌、癌前病变HPV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阴茎癌(57.14%vs25.00%)。癌前病变、原位癌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高于尖锐湿疣和鲍温样丘疹病(83.33%VS47.83%,83.33%vs61.54%),阴茎癌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也高于尖锐湿疣和鲍温样丘疹病(66.67%VS47.83%,66.67%VS61.54%)。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在生殖器癌的演变进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癌前状态 尖锐湿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