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 被引量:37
1
作者 张荣莲 陈起燕 +5 位作者 陈烈平 王秀云 张丽萍 修晓燕 杨娜 鲍晓珍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方法对确诊的84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进行孕期干预,孕早期3个月内(或)一经确诊梅毒、及孕晚期3个月时各行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以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 U/d,肌内注射,连续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方法对确诊的84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进行孕期干预,孕早期3个月内(或)一经确诊梅毒、及孕晚期3个月时各行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以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 U/d,肌内注射,连续10~15 d;路远不便者用苄星青霉素240万 U,分两侧臀部注射,1次/周,连续3次为1个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治疗,每次0.5 g 口服,4次/d,连续15 d 为1个疗程。随访并观察其妊娠结局。新生儿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诊检查,对其中 RPR 及 TPHA 阳性的新生儿进行干预,以普鲁卡因青霉素5万 U·kg^(-1)·d^(-1),肌内注射,连续10~15 d。并于出生后3、6、9、12、24个月复查静脉血 RPR。结果 (1)84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中,已分娩772例,活产新生儿733例,行 RPR 检查626例,新生儿 RPR 阳性率为55.1%(345/626)。(2)RPR 滴度≥1:8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 RPR 阳性率、围产儿死亡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高于 RPR 滴度<1:8的孕妇(P<0.01)。(3)新生儿 RPR 阳性率与孕妇治疗时机:①孕前抗梅毒治疗孕妇与孕前未抗梅毒治疗孕妇的新生儿 RPR 阳性率分别为22.4%(15/67)和49.6%(330/666,P<0.01);②孕前抗梅毒治疗孕妇与孕期抗梅毒治疗孕妇的新生儿 RPR 阳性率分别为22.4%(15/67)和40.3%(240/595,P<0.05);③孕早、晚期各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与仅孕晚期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比较,新生儿 RPR 阳性率分别为28.5%(45/158)和56.9%(95/167,P<0.01)。孕中、晚期各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者与仅孕晚期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者比较,新生儿 RPR 阳性率分别为37.0%(100/270)和56.9%(95/167,P<0.05)。(4)RPR 阳性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24个月时全部转为阴性。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的母婴传播率、围产儿预后与孕妇 RPR 滴度、治疗时机有关;孕前抗梅毒治疗孕妇的新生儿 RPR 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妊娠并发症 感染性 疾病传播 垂直 青霉素g 普鲁卡因 红霉素
原文传递
青毒素G与中药注射液配伍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建凯 耿汉科 +2 位作者 段淑英 米春玲 赵元文 《中国药师》 CAS 2001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研究青霉素G(简称PG)与11种中药注射液配伍后对青霉素杀菌作用和过敏反应的影响,方法:在6名PG皮内试验阳性的受试者中利用药敏纸片法和白细胞移动抑制实验进行了研究。结果:PG不能与复方黄连素、注射用双黄连合用,因会增加PG弱阳... 目的:研究青霉素G(简称PG)与11种中药注射液配伍后对青霉素杀菌作用和过敏反应的影响,方法:在6名PG皮内试验阳性的受试者中利用药敏纸片法和白细胞移动抑制实验进行了研究。结果:PG不能与复方黄连素、注射用双黄连合用,因会增加PG弱阳性或假阴性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性。结论:从外观、体外抑菌及过敏反应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g 中药注射液 相容性 配伍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牛肉中青霉素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创基 王海 +3 位作者 杜振霞 姜艳彬 单吉浩 蔡英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7-622,共6页
建立了同时检测牛肉中2种青霉素(阿莫西林和青霉素G)及其5种主要代谢产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牛肉样品加入青霉素V为内标,经乙腈提取后,在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上分离,以乙腈和添加0.15%甲酸与... 建立了同时检测牛肉中2种青霉素(阿莫西林和青霉素G)及其5种主要代谢产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牛肉样品加入青霉素V为内标,经乙腈提取后,在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上分离,以乙腈和添加0.15%甲酸与5 mmol/L乙酸铵的水溶液(pH 2.8)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程序,正离子电喷雾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一次进样分析需8 min,基体匹配标准内标法定量。方法学确证表明:牛肉样品的线性范围为25~2500μg/kg,各被测物质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为91%~106%,相对标准偏差为2%~9%(n=6),样品的检出限为0.05~3.0μg/kg(S/N>3),定量限均为25μg/kg(S/N>10)。本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良好,为生物组织样品中青霉素类药物的代谢研究提供了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牛肉 阿莫西林 青霉素g 代谢物
下载PDF
重要的半合成头孢菌素中间体——7-ADCA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京 刘东 张军立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2年第7期10-11,共2页
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是以青霉素G为原料,经氧化、扩环重排、裂解3步反应制得。目前用于裂解反应的固定化酰化酶技术日益成熟,因而化学法裂解的生产工艺已逐渐被淘汰。世界上主要生产厂家有荷兰GIST公司、美国TEVA公司... 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是以青霉素G为原料,经氧化、扩环重排、裂解3步反应制得。目前用于裂解反应的固定化酰化酶技术日益成熟,因而化学法裂解的生产工艺已逐渐被淘汰。世界上主要生产厂家有荷兰GIST公司、美国TEVA公司、意大利DOBFA公司、台湾骏祥公司和印度LUPIN公司等。国内华北制药倍达公司开发了酶法生产7-ADCA的工艺,并建立了250t/a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相当。我国7-AD-CA年需求量约900t,而生产能力不足300t/a。国内企业应改进回收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以改变市场依赖进口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合成 头孢菌素 中间体 7-ADCA 青霉素g 酶法
原文传递
乳状液膜法从发酵液中提取青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澄云 莫凤奎 +4 位作者 朱金良 宋文暄 朱宁 金守征 王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5-57,61,共4页
研究了用乳状液膜法从发酵液中提取青霉素G时 ,石蜡用量、搅拌速率、载体用量、内相碳酸钠溶液浓度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青霉素提取的影响 ,在最佳条件下提取率可达76 5% ,浓缩比为 6 0 .
关键词 乳状液膜法 青霉素 液膜分离 提取
下载PDF
反胶团相转移法提取青霉素G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子生 贾颖萍 +3 位作者 褚莹 王玉洁 刘沛妍 马占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427-1431,共5页
报道了非蛋白质类活性物质青霉素G在反胶团相转移提取中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青霉素G在CTAB/正辛醇:氯仿(4:1,V/V)反胶团体系中的相转移提取为离子对静电作用与胶团溶解机理;在室温及pH值5~8的条件下,提取率在90%以上,且保持了青霉... 报道了非蛋白质类活性物质青霉素G在反胶团相转移提取中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青霉素G在CTAB/正辛醇:氯仿(4:1,V/V)反胶团体系中的相转移提取为离子对静电作用与胶团溶解机理;在室温及pH值5~8的条件下,提取率在90%以上,且保持了青霉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相转移 青霉素g 提取
下载PDF
蜡样芽孢杆菌CMCC(B)63301产生青霉素酶的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凤凯 张枫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研究蜡样芽孢杆菌CMCC(B)63301发酵青霉素酶的方法及其酶学特点。方法:采用中国药典95版的方法进行发酵,并对其诱导方法进行调整;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酶水解青霉素G的活性和水解谱,考察不同条件下此酶的... 目的:研究蜡样芽孢杆菌CMCC(B)63301发酵青霉素酶的方法及其酶学特点。方法:采用中国药典95版的方法进行发酵,并对其诱导方法进行调整;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酶水解青霉素G的活性和水解谱,考察不同条件下此酶的活性变化。结果:经青霉素诱导,再按药典方法发酵得PG酶活性高;活性测定在pH4~7环境下稳定,随温度的升高活性增加,55℃时达最高;此酶不论是以固体方式保存,还是以液体方式保存,都至少有半年以上的稳定性;此酶对大多数青霉素类抗生素都有酶解能力。结论:本株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青霉素酶活性非常稳定,紫外分光光度动力学法测定酶活性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Β-内酰胺酶 青霉素g 酶活性测定
下载PDF
杯碟法检测乳中的β-内酰胺酶 被引量:16
8
作者 薛晓晶 李玲 +4 位作者 金涌 李礼 王芳 任香夫 田世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6-219,共4页
采用微生物杯碟法对乳中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基于青霉素抑制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生长并产生抑菌圈,利用舒巴坦特异性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的特点,通过比较含青霉素样品中加入和未加入舒巴坦所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差异,间接判... 采用微生物杯碟法对乳中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基于青霉素抑制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生长并产生抑菌圈,利用舒巴坦特异性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的特点,通过比较含青霉素样品中加入和未加入舒巴坦所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差异,间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β-内酰胺酶。结果表明:青霉素G的最佳使用质量浓度为0.5μg/mL,β-内酰胺酶的检测限因生产厂家随标注单位不同而不一致,舒巴坦的最佳使用质量浓度为50μg/mL;在此基础上确立杯碟法检测β-内酰胺酶的优化方案:设立阴阳性样品对照组;并对同一样品进行4个不同添加处理:青霉素G处理,青霉素G、舒巴坦处理,青霉素G、β-内酰胺酶处理,青霉素G、β-内酰胺酶、舒巴坦处理,通过比较4个不同处理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差异,并同时参照阴阳性样品对照组结果,判定样品中是否存在β-内酰胺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杯碟法 青霉素g 舒巴坦
下载PDF
臭氧氧化降解水中青霉素G特性和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佳丽 魏健 +3 位作者 任越中 徐东耀 曾萍 宋永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31-1238,共8页
为考察水中PCN(青霉素G)在臭氧氧化过程中的降解规律与特征,采用臭氧直接氧化法处理模拟废水中的PCN,研究了初始pH、ρ(臭氧)、初始ρ(PCN)、自由基抑制剂TBA(叔丁醇)、反应温度等对水中PCN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PCN在臭氧氧化降解过... 为考察水中PCN(青霉素G)在臭氧氧化过程中的降解规律与特征,采用臭氧直接氧化法处理模拟废水中的PCN,研究了初始pH、ρ(臭氧)、初始ρ(PCN)、自由基抑制剂TBA(叔丁醇)、反应温度等对水中PCN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PCN在臭氧氧化降解过程中的降解特性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溶液体积为1 L、初始ρ(PCN)为50 mg/L、初始pH为11、ρ(臭氧)为15 mg/L、反应温度为20℃时,反应5 min时PCN去除率为100%,反应2 h时TOC去除率为28.98%.②PCN的降解速率和TOC去除效果随pH的增大而升高,碱性环境有利于PCN的矿化.③臭氧氧化过程中,PCN的降解以臭氧直接氧化为主,其降解中间产物的矿化主要以臭氧间接氧化为主,TBA可抑制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的产生效率,因而对TOC的矿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④对PCN的降解过程进行一级、伪一级和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伪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相关性(R^2=0.999 7)最高,k(反应速率常数)最大值为0.825 5 min-1.研究显示,臭氧直接氧化可有效降解水中PCN,但对中间产物的矿化去除效果较为有限,臭氧氧化降解PCN的过程遵循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g 模拟废水 臭氧氧化 动力学
下载PDF
头孢曲松钠联合青霉素治疗病原菌未明的化脓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唐青 许长礼 嵇仁祥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4期2770-2771,共2页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联合青霉素治疗病原菌未明的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疗效。方法:治疗组:头孢曲松钠100 mg/(kg.d),分2次静脉输注,青霉素60~80万u/(kg.d)分3~4次静脉输注,辅助治疗地塞米松0.15 mg/(kg.d)分4次静脉输注,连用4 d.对...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联合青霉素治疗病原菌未明的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疗效。方法:治疗组:头孢曲松钠100 mg/(kg.d),分2次静脉输注,青霉素60~80万u/(kg.d)分3~4次静脉输注,辅助治疗地塞米松0.15 mg/(kg.d)分4次静脉输注,连用4 d.对照组:头孢曲松钠?青霉素及地塞米松剂量用法同治疗组另加用氯霉素75 mg/(kg.d),1次/d静脉输注。治疗组、对照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平均体温正常时间2.75 d,对照组3.75 d,t=1.56,P>0.05;治疗组2周脑脊液正常16例(80.0%),对照组为15例(75.0%),χ2=0.649,P>0.05,治疗组并发症1例(5.0%),对照组2例(10.0%),χ2=0.358,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青霉素治疗病原菌未明的化脓性脑膜炎疗效确切,无需加用氯霉素,且价格适中,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病原菌未明 儿童 头孢曲松钠 青霉素 治疗应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霉素G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元元 任钟旗 +1 位作者 张卫东 李群生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13期18-19,共2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测定溶剂萃取过程中水溶液的青霉素G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日本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2mol/L磷酸二氢钾(pH=3.5)-甲醇溶液(38∶62),流速为1.0mL/min,检测... 目的建立适用于测定溶剂萃取过程中水溶液的青霉素G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日本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2mol/L磷酸二氢钾(pH=3.5)-甲醇溶液(38∶62),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5nm。结果青霉素G钠进样量在0.05~1.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RSD=0.88%(n=6)。结论该流动相条件下青霉素G保留时间短,色谱峰峰形尖锐,重现性好,不受缓冲盐和有机溶剂的干扰,可用于测定萃取过程中水溶液的青霉素G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青霉素g 含量测定 萃取 有机溶剂 缓冲溶液
下载PDF
铈负载改性天然沸石催化臭氧氧化水中青霉素G 被引量:9
12
作者 任越中 张嘉雯 +3 位作者 魏健 段亮 徐东耀 王俭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28-35,共8页
以改性天然沸石(NZ)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e负载天然沸石催化剂(Ce-NZ),将其应用于催化臭氧氧化水中青霉素G(PCN)。比表面积(BET)、扫描电镜-能谱(SEM-EDS)、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表明,Ce-NZ催化剂保持了天然... 以改性天然沸石(NZ)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e负载天然沸石催化剂(Ce-NZ),将其应用于催化臭氧氧化水中青霉素G(PCN)。比表面积(BET)、扫描电镜-能谱(SEM-EDS)、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表明,Ce-NZ催化剂保持了天然沸石的表面结构,Ce O2均匀负载在沸石载体的表面。Ce-NZ催化臭氧氧化水中PCN结果显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在PCN初始浓度为50 mg/L,臭氧投加量为6 mg/min,反应时间为2 h时,4%Ce-NZ催化剂对PCN的去除率为31%,比单独臭氧氧化提高了22%。随着Ce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提高有限,最佳Ce负载量为4%;溶液初始p H对反应有显著影响,提高溶液p H可以提高催化氧化效率;制备的Ce-NZ催化剂稳定性较好,重复使用10次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铈负载催化剂 臭氧氧化 制药废水 青霉素g(PCN)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的头孢拉定和青霉素G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晓东 尹利辉 冯玉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8-11,共4页
  目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抗感染药物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1],但在近年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占据了很高的比例,其中有我国生活环境影响、感染性疾病多的客观因素,但病人用药盲目性大、医生用...   目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抗感染药物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1],但在近年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占据了很高的比例,其中有我国生活环境影响、感染性疾病多的客观因素,但病人用药盲目性大、医生用药随意性多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 penicillin g CEFRADINE Drug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下载PDF
对肌注苄星青霉素避免针头堵塞及减轻疼痛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方美 高建平 《临床护理杂志》 2006年第4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青霉素g 苄星 疼痛 注射 肌肉内
下载PDF
固定化酶-离子交换组合系统进行青霉素G水解生产6-APA的模型化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坚 Takeshi Omasa +2 位作者 Yoshio Katakura Suteaki Shioya Ken-ichi Suga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3-349,共7页
采用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acylase)在反应器中进行青霉素G水解生产6-APA,同时与离子交换柱相组合以连续地去除反应混合液中的苯乙酸。建立了离子交换柱的分格模型(Compartment model),在确定了青霉素G和苯乙酸沿柱高的浓度分... 采用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acylase)在反应器中进行青霉素G水解生产6-APA,同时与离子交换柱相组合以连续地去除反应混合液中的苯乙酸。建立了离子交换柱的分格模型(Compartment model),在确定了青霉素G和苯乙酸沿柱高的浓度分布的基础上,与描述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状态方程相结合,得到了固定化酶-离子交换组合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将计算机模拟值与实验值进行验证后,探讨了组合系统中树脂量、循环流速和组合起始时间对青霉素G酶解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g 水解 固定化酶 离子交换 6-APA 模型
下载PDF
鱼腥草对青霉素和头孢唑林抗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卫兵 姜彩娥 +2 位作者 熊南燕 郝睿 王艳芬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 :观察鱼腥草对青霉素和头孢唑林在兔体内抗菌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家兔 2 5只分为 5组 ,每组 5只。第 1组注射鱼腥草 ;第 2组注射青霉素 ;第 3组注射青霉素加鱼腥草 ;第 4组注射头孢唑林 ;第 5组注射头孢唑林加鱼腥草。用量 :... 目的 :观察鱼腥草对青霉素和头孢唑林在兔体内抗菌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家兔 2 5只分为 5组 ,每组 5只。第 1组注射鱼腥草 ;第 2组注射青霉素 ;第 3组注射青霉素加鱼腥草 ;第 4组注射头孢唑林 ;第 5组注射头孢唑林加鱼腥草。用量 :鱼腥草 1mL·kg 1 ,青霉素 0 .12g·kg 1 ,头孢唑林 0 .0 7g·kg 1 。连续耳缘静脉注射 6d后取耳缘静脉血3mL ,按微生物法测定各组药物抗菌活性。结果 :鱼腥草在体内外无明显抗菌活性 ,对兔体内青霉素抗菌活性有显著增强作用 (P <0 .0 1) ,对头孢唑林抗菌活性无显著作用 (P >0 .0 5 )。结论 :鱼腥草与青霉素联用有协同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青霉素 头孢唑林 抗菌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3-正头孢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占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74-180,共7页
3正头孢化合物是合成头孢布烯和头孢唑肟的重要中间体.介绍了以青霉素G为原料分别经3羟基头孢烯、丙二烯氮杂环丁酮中间体的盐野义和大路线,以及以头孢菌素C为原料经3环外亚甲基中间体的Schering合成路线,并对各条工艺路线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青霉素g 头孢菌素C 3-羟基头孢烯 丙二烯氮杂环丁酮 3-环外亚甲基 3-正头孢化合物 抗生素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市售巴氏杀菌乳中β-内酰胺酶含量调查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蕊 丁颢 +1 位作者 周爽 赵云峰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 采用酶热生物传感器法对我国部分地区巴氏杀菌乳样品中β-内酰胺酶进行快速检测及本底含量调查。方法 在巴氏杀菌乳样品中预先加入一定量青霉素G,室温震荡反应3h,使样品中的β-内酰胺酶充分酶解青霉素G底物,直接通过酶热生物传感... 目的 采用酶热生物传感器法对我国部分地区巴氏杀菌乳样品中β-内酰胺酶进行快速检测及本底含量调查。方法 在巴氏杀菌乳样品中预先加入一定量青霉素G,室温震荡反应3h,使样品中的β-内酰胺酶充分酶解青霉素G底物,直接通过酶热生物传感器测定青霉素G含量。根据反应前后样品中青霉素G含量的变化,间接计算巴氏杀菌乳样品中β-内酰胺酶的活性。2013年6~8月在13个省市采集巴氏杀菌乳样品106份,对其β-内酰胺酶含量进行本底调查。结果 该方法线性范围为4~20U/ml,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2和4U/ml。全国106份样品的总检出率为3.8%,其中北京市的47份样品中β-内酰胺酶活性均﹤2U/ml;其他12个省市的59份样品中β-内酰胺酶活性均﹤4U/ml,其中4个样品在2~4U/ml之间。结论 我国13个省市106份巴氏杀菌乳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β-内酰胺酶含量普遍较低,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巴氏杀菌乳中违法添加β-内酰胺酶的问题已得到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酶热生物传感器 巴氏杀菌乳 青霉素g
原文传递
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研究及生产技术现状 被引量:6
19
作者 史兰香 赵地顺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0-34,共5页
综述了以青霉素 G钾盐为原料 ,制备 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 ( 7-ADCA)的方法。总结了扩环反应的反应机理、扩环催化剂的种类及由头孢烷酸转化成 7-ADCA的方法。评述了各种扩环催化剂的催化特点。
关键词 头孢烷酸 氨基去乙酰氧基 抗菌素 氨基去乙酰
下载PDF
苄星青霉素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明 吴昊 +1 位作者 汪晓丹 高艳青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0-52,共3页
近年来,HIV合并梅毒的感染率显著上升。由于HIV患者特殊的免疫状态以及HIV对梅毒的影响,混合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案一直存在争议。另外,关于混合感染者与单纯感染者的治疗反应也存在不同的结论。此文综述了苄星青霉素治疗HIV合并梅毒的... 近年来,HIV合并梅毒的感染率显著上升。由于HIV患者特殊的免疫状态以及HIV对梅毒的影响,混合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案一直存在争议。另外,关于混合感染者与单纯感染者的治疗反应也存在不同的结论。此文综述了苄星青霉素治疗HIV合并梅毒的情况,对此类人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梅毒 混合感染 青霉素g 苄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