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拟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孙卓然 李危石 +2 位作者 陈仲强 于淼 赵文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建立国人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与骨盆矢状位序列间的拟合关系。方法:采用影像学分析,对171例正常青年志愿者进行影像学研究,男94例,女77例,年龄23.0±1.8岁(18~28岁)。均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检查,利用院内影... 目的:建立国人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与骨盆矢状位序列间的拟合关系。方法:采用影像学分析,对171例正常青年志愿者进行影像学研究,男94例,女77例,年龄23.0±1.8岁(18~28岁)。均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检查,利用院内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测量脊柱与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利用Pearson检验进行LL与其他各参数间相关性分析,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LL与其他各参数间线性拟合关系。根据既往研究LL=PI+9,以PI测量值为基础,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LL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间对比。结果:PI为44.6°±9.5°,LL为48.4°±10.8°,SS为34.4°±8.0°,TK为24.2°±9.6°,CL为7.9°±9.6°,SVA为-20.5±30.1mm;LL与PI、SS、TK、CL、SVA呈显著相关(P〈0.05)。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L=2.958+0.760 SS+0.323 TK+0.198 PI+0.122 CL-0.118 SVA;运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LL=0.623 PI+20.611。根据既往文献报道LL=PI+9,以此计算出的LL预测值53.7°±9.5°与实际测量值差异显著(t=7.025,P〈10-6)。结论:以PI为自变量的简单线性回归LL=0.623 PI+20.611能准确估计个体的LL,在西方人群中得到的LL=PI+9结果并不适用于国人LL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入射角 腰椎前凸角 线性回归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症矢状位参数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贾俊峰 赵杰 +5 位作者 陈志明 金根洋 袁建东 马辉 连小峰 李忠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L5峡部裂型滑脱症病人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L5峡部裂型滑脱症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12—68岁,排除其他腰椎节段病变及下肢畸形,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腰椎... [目的]探讨L5峡部裂型滑脱症病人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L5峡部裂型滑脱症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12—68岁,排除其他腰椎节段病变及下肢畸形,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腰椎站立位侧位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骨盆人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腰骶角(LSA)及滑移度等参数,并与30例健康成人比较,用t检验比较滑脱病人与健康成人、轻度滑脱和重度滑脱病人各参数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P〈0.05)。[结果]根据Meyerdin只分类,轻度滑脱53例(Ⅰ、Ⅱ度),重度滑脱23例(Ⅲ、Ⅳ度)。腰椎滑脱患者的PI、LL、SS、LSA均较健康成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滑脱病人的PI、LL、LSA均较轻度滑脱的病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与滑移度、SS、LL及LSA有显著相关性,LSA与滑移度、SS与LL有显著相关性,但SS与滑移度无显著相关。[结论]骨盆的矢状位形态对滑脱的发展有直接影响,PI越大,发生滑脱的风险越大,PI、LSA越大,滑脱进展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滑脱 骨盆入射角 腰骶角 矢状位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黄觅 于淼 +4 位作者 刘晓光 姜亮 韦峰 吴奉良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影响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因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患者109例,其中男39例,女70例,年龄24~79岁,平...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影响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因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患者109例,其中男39例,女70例,年龄24~79岁,平均54岁。门诊随访2~4年,平均3.4年。测量术前融合节段角度(fusion angle,FA)、融合节段头尾端相邻节段角度(proximal angle,PA;distal angle,D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融合与非融合相邻节段移位距离(slip distance,SD)等参数。以术后2年时站立位X线片相邻节段滑移≥3mm定义为ASD,将患者分为退变组(A组)和非退变组(B组)。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融合节段数等。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SD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18例(16.5%),B组91例(83.5%)。发生ASD患者均为融合节段头端相邻节段退变。A组患者术前LL为29.8°±12.5°,B组为32.4°±11.2°;A组SS为31.5°±12.1°,B组为37.4°±13.4°;A组FA为18.3°±9.0°,B组为14.8°±10.5°; A组PA为6.8°±3.2°,B组为7.2°±5.2°;A组PI为42.3°±9.8°,B组为49.9°±9.8°;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融合节段数及DA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与ASD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SS、LL、FA、PA与ASD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腰椎融合术后影响ASD的诸多因素中,过小的PI值可能是导致ASD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相邻节段退变 骨盆入射角
下载PDF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江龙 朱泽章 +5 位作者 邱勇 刘臻 钱邦平 吴涛 伍伟飞 闫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评估青少年腰椎间盘突m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患者的矢状面脊柱一骨盆彤念,并探讨其与正常青少年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006年3月~2012年5月收治ALDH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18岁,平... 目的:评估青少年腰椎间盘突m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患者的矢状面脊柱一骨盆彤念,并探讨其与正常青少年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006年3月~2012年5月收治ALDH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18岁,平均16.0±3.1岁。年龄及性别叽配的正常青少年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3~18岁,平均16.6±2.1岁。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1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lYF)和骶骨倾斜角(sacralslope,SS),并对两组间的上述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年龄及性别比无统汁学差异(P〉0.05)。ALDH组矢状而TK(9.1°±7.0°)、LL(22.5°±12.2°)和SS(20.2°±6.2°)均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4.8°±8.2°、47.8°±9.5°、32.5°±6.7°)(P〈0.05);ALDH组矢状面Prr(21.5°±613°)、SVA(一5.O±31.2mm)大于正常对照组(8.9°±7.3°、一18.7±18.6mm)(P〈0.05);ALDH组PI为41.2°±8.5°,对照组PI为42.2°±7.1°,两组问比较无统计学筹异(P〉0.05)。结论:ALDH患者Ⅳ值与正常青少年相近。与正常青少年相比,ALDH患者表现出明显的骶骨垂直化、胸椎及腰椎生理曲度减小,这种矢状面异常町能是患者为了缓解疼痛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性体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矢状面 脊柱-骨盆参数 骨盆投射角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对老年单节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行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伟 赵立勇 杨东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对老年单节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骨伤科确诊并行PKP治疗的128例单节段OVCF...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对老年单节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骨伤科确诊并行PKP治疗的128例单节段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KP术后是否继发椎体骨折将其分为继发组(n=60)和未继发组(n=68),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比较两组手术相关资料、VAS评分、ODI评分、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结果两组骨水泥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6,P=0.151);两组手术节段、手术入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7、0.008,P=0.911、0.929)。继发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高于未继发组(t=5.717、9.935,P=0.000、0.000)。两组胸腰椎后凸角(TLK)、骨盆倾斜角(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3、1.086,P=0.342、0.279)。继发组矢状面偏移(SVA)明显高于未继发组(Z=-9.142,P=0.000),胸椎后凸角(TK)明显高于未继发组(t=3.827,P=0.000),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明显低于未继发组(t=4.002、4.794、4.078,P=0.000、0.000、0.000)。结论较小SVA、TK及较大LL、SS、PI可减小老年单节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骨盆入射角 矢状面 参数 老年
下载PDF
影响正常人群骨盆入射角调节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因素 被引量:13
6
作者 范国明 陈其昕 +1 位作者 龚遂良 李方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9-412,416,共5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骨盆入射角调节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6月门诊筛选正常人群全长脊柱X线片106例,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对数据进行分析。结...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骨盆入射角调节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6月门诊筛选正常人群全长脊柱X线片106例,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人群按不同骨盆姿势分为38例高SS/低PT组:PI和LL均值各为(50.85±10.01)°,(49.41±9.84)°,回归方程LL=0.571PI+20.395,68例低SS/高PT组:PI和LL均值各为(49.14±12.00)°,(39.17°±10.98)°,回归方程LL=0.531PI+13.079。组内显示PI与SS、LL,SS与LL正相关,呈线性回归,组间显示PI无统计学差异,SS、PT、LL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1)PI不能单纯确定LL变化,必须考虑骨盆姿势的影响。(2)相同PI下,骨盆越前倾,LL越大;相同骨盆姿势下,PI越大,LL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入射角 骨盆姿势 腰椎前凸角 胸椎后凸角 矢状面平衡
下载PDF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松 孙旭 +5 位作者 陈曦 陈忠辉 徐亮 朱泽章 王斌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2-538,共7页
目的:评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ULDH)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影像学表现,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在ULDH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9例ULDH患者,其中L1/2椎间盘突出... 目的:评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ULDH)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影像学表现,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在ULDH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9例ULDH患者,其中L1/2椎间盘突出9例,L2/3椎间盘突出16例,L1/2和L2/3双节段椎间盘突出4例;正常无椎间盘突出志愿者58例为对照组。ULDH组年龄20~56岁,女10例,男19例;对照组年龄22~56岁,女21例,男37例。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两组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junctional angle,TLJ)、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ULDH组测量突出节段椎间盘前、后缘高度和椎间盘角度,对照组测量L1/2、L2/3椎间盘;观察两组是否存在滑脱及椎体楔形变,测量滑脱距离及楔形变角度。根据矢状面形态进行Roussouly分型并比较两组间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和Roussouly分型结果。结果:ULDH组的PI、PT、SS和LL分别为36.0°±8.8°、12.5°±6.7°、23.4°±9.6°、36.1°±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8.6°、15.4°±6.7°、28.0°±9.1°、48.1°±9.0°(P均<0.05);ULDH组的TK、TLJ和SVA分别为33.3°±11.0°、17.0°±6.6°、5.6±20.1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7°±12.1°、6.2°±5.8°、-18.2±16.6mm(P均<0.05)。ULDH组的L1/2椎间盘前、后缘高度分别为6.1±1.9mm和5.1±2.1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1.8mm和8.5±2.4mm(P<0.05);L2/3椎间盘前、后缘高度分别为7.1±2.1mm和5.1±2.7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1.9mm和8.3±2.6mm(P<0.05)。ULDH组L1/2和L2/3椎间盘角度分别为4.9°±3.0°和5.2°±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2.7°和3.1°±2.6°(P<0.05)。ULDH组中后滑脱患者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盆入射角 腰椎前凸角 Roussouly分型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病的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11
8
作者 魏见伟 陈龙伟 +4 位作者 姜良海 刘海飞 解思毓 林玉江 王德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5月,198例腰腿疼痛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退变滑脱组95例,无滑脱组103例。测量两组患者的BMI、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体、骶骨倾斜角、腰骶角、腰椎前凸角;采用Kalichma...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5月,198例腰腿疼痛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退变滑脱组95例,无滑脱组103例。测量两组患者的BMI、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体、骶骨倾斜角、腰骶角、腰椎前凸角;采用Kalichman关节突退变分级和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评价退变程度。[结果]两组的体质量指数、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骶角、腰椎前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滑脱组的骨盆入射角明显大于无滑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滑脱组的L4/5节段关节突关节角明显大于无滑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节段Kalichman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分级和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均显著大于非滑脱节段(P<0.05);Kalichman分级和Pfirrmann分组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盘退变程度重,骨盆入射角较大,L4/5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更趋向矢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体质量指数 骨盆入射角 关节突关节
原文传递
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对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祥耀 海涌 张希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对术后脊柱侧凸矫正度、生活质量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对术后脊柱侧凸矫正度、生活质量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的79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资料,男性21例,女性58例,年龄55~72岁,平均(63.4±4.8)岁。将患者按照术后即刻PI-LL的大小,分为〈10°组(25例)、10°~20°组(32例)和〉20°组(22例)。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PI-LL、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分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僵硬功能障碍指数(LSDI)。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非连续变量采用χ2检验;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术后PI-LL与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45~310 min,平均(235.3±42.0)min,出血量300~5 300 ml,平均(1 021±787)ml,住院时间12~18 d,平均(14.5±1.3)d。共4~10个节段进行固定融合,平均(7.0±1.1)个。与术前相比,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4.2±1.8)°比(20.1±2.7)°]、PI-LL [(16.1±8.6 )°比(36.0±4.3)°]、JOA(3.0±1.3比5.5±1.2)、ODI(24.4±8.1比62.9±2.7)、VAS(3.0±1.0比6.8±1.3)均降低(t=18.539~53.826,P值均〈0.01)。与术前相比,〈10°组、10°~20°组和〉20°组患者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4.1±2.7)°比(19.5±2.7)°、(4.0±1.4)°比(20.2±2.4)°、(4.7±0.9)°比(20.6±3.0)°](t=21.148~45.355,P值均〈0.01)和PI-LL[(5.2±2.8)°比(35.8±4.9)°、(17.9±2.9)°比(37.2±3.9)°、(25.8±2.7)°比(34.5±4.0)°](t=7.227~38.250,P值均〈0.01)均降低,三组PI-L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长节段内固定术 骨盆投射角 腰椎前凸角
原文传递
Epidemiology of pelvic fractures in adults: Our experience at a tertiary hospital 被引量:9
10
作者 Subhajit Ghosh Sameer Aggarwal +2 位作者 Vishal Kumar Sandeep Patel Prasoon Kumar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38-141,共4页
Purpose: Pelvic fractures are severe injuries and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system injuries, exacerbating the overall outcome. In India, the incidence of pelvic fractures is on a rise due to suboptimal roads ... Purpose: Pelvic fractures are severe injuries and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system injuries, exacerbating the overall outcome. In India, the incidence of pelvic fractures is on a rise due to suboptimal roads and traffics but related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overall epidemiology of these injuries is scarce and scanty. Our aim was to study the epidemiology of patients admitted with pelvic fractures at a level 1 trauma centre in India. Methods: A 16-month (between September 2015 and December 2016)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rauma patients with pelvic fractures at a level 1 trauma centre of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Demography of patients, mechanism of injurie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prospectively. Results: We observed 75 patients who presented with pelvic fractures, where 56 were males and 19 were females. Mean age of the study populationwas 37.57 years. Road traffic accidents were the most common mode of injuries. Lateral compression injuries were the most common pattern. Associated injurie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were lower extremities and acetabulum fractures, blunt abdominal trauma, urogenital injuries and head injuries. Out of the 75 patients, 52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and 23 were managed by conservative methods. Associated injuries of the extremities, head, abdomen and urogenital system indicated a longer hospital stay. Conclusion: Pelvic fractures, although belong to a relatively rare trauma subset, cause a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ith considerable burden on the economy. Proper road safety training and driving etiquettes along with its strict implementation in true sense and spirit are the need of the ho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vic FRACTURES EPIDEMIOLOGY incidence
原文传递
下腰椎小关节退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吕昕 张斌 +1 位作者 刘远 戴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64-968,共5页
目的探讨下腰椎各节段椎小关节退变程度与脊柱一骨盆矢状面各平衡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24~77岁,平均53岁。病程3—96个月,平均6.... 目的探讨下腰椎各节段椎小关节退变程度与脊柱一骨盆矢状面各平衡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24~77岁,平均53岁。病程3—96个月,平均6.6个月。病变节段:L3、4 32例,L4、5 47例,L5、51 52例。患者均摄腰椎CT及站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依据Pathria分级系统对下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进行分级,并测量以下矢状面参数:脊柱参数——腰椎前凸角(1umbarlordosis,LL)、上腰弯前凸角(upperlumbarlordosis,uu)、下腰弯前凸角(10werlumbarlordosis,LLL)和骨盆参数——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slope,SS)。将所有患者按PI测量值分为小于正常范围组(A组)、正常范围组(B组)和大于正常范围组(C组),分节段比较各组小关节退变程度;同时,将所有患者分节段依据小关节退变程度分为轻度退变(0、I级)组(N组)及重度退变(Ⅱ、Ⅲ级)组(M组),比较矢状面参数与各节段小关节退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在L4、5和L5、S1节段,A、B、C组间小关节退变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C组小关节退变更严重;但在L、。节段,各组间小关节退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各节段N、M组间除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脊柱一骨盆矢状面参数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于正常范围的PI可导致或加重L4、5及L5、S1节段小关节的退变;PT及PI与下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 小关节退变 腰椎 骨盆入射角
原文传递
脊柱侧弯患者术前术后骨盆矢状位参数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宗霖 夏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患者术前术后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资料完整的20例无症状成年志愿者与20例脊柱侧弯患者,均为男6例,女14例,排除其他脊柱后凸畸形及老年性脊柱退行性变,在包含双侧股...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患者术前术后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资料完整的20例无症状成年志愿者与20例脊柱侧弯患者,均为男6例,女14例,排除其他脊柱后凸畸形及老年性脊柱退行性变,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全脊柱站立位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骨盆倾斜角(PT)等参数,与健康成人组(20例)比较,并进行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根据特发性脊柱侧弯术前及术后患者分组并与健康成人对比,PI、PT、LL与S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SS均与LL轻度相关,PT与SS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I在正常人、术前、术后均与SS和PT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手术前后的LL均与骨盆参数PI和SS存在明显相关性,术前评估骨盆参数有助于术中确定最适宜的LL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腰椎前凸角 骨盆入射角 骶骨水平角 骨盆倾斜角
下载PDF
成人脊柱畸形骨盆入射角变化与矢状面失平衡进展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宗杉 李劼 +3 位作者 李东岳 刘臻 朱泽章 邱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随访期间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与矢状面失平衡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门诊治疗及随访ASD患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随访期间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与矢状面失平衡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门诊治疗及随访ASD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年龄均>50岁,且随访时间至少2年。初诊及随访时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局部后凸Cobb角(regional kyphosis,RK)、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的可靠性,ICC>0.75表明测量的可重复性较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随访期间PI增加与其他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纳入研究,均为女性,年龄(61.93±6.20)岁(范围54~72岁),随访时间(37.47±8.57)个月(范围25~46个月)。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PI测量的初诊观察者间ICC=0.917、末次随访时ICC=0.923,初诊观察者内ICC=0.913、末次随访时ICC=0.915。从初诊至末次随访PI由44.47°±5.96°增加至52.07°±7.42°(t=13.375,P<0.001),变化量为7.60°±2.19°;PT(22.33°±5.77°和28.07°±8.16°,t=4.268,P=0.001)、SVA[(40.03±13.34)mm和(64.37±27.06)mm,t=5.303,P<0.001]、TPA(16.20°±5.02°和27.13°±6.45°,t=13.742,P<0.001)、PI-LL(15.07°±13.92°和29.67°±13.54°,t=10.802,P<0.001)增加,LL(29.40°±15.53°和22.40°±16.47°,t=4.814,P<0.001)降低,脊柱矢状位形态呈逐渐失平衡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期间PT的变化(r=0.659,P=0.008)、TPA的变化(r=0.629,P=0.012)、初诊PI(r=0.560,P=0.030)及末次随访时PI(r=0.746,P=0.001)与ASD患者随访期间PI的增加相关。结论ASD患者随访期间PI呈增大趋势,PI的动态变化可能与进行性矢状面失平衡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脊柱侧凸 随访研究 骨盆入射角 矢状面失平衡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渭君 王智伟 +4 位作者 刘臻 朱泽章 朱锋 王斌 邱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165-2168,共4页
[目的]比较男性和女性AIS患者脊柱及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差异,探讨AIS患者自然史性别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研究收集48例男性和104例女性AIS患者的站立位、侧位X线片。所有患者均未经治疗且需要手术矫形。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thora... [目的]比较男性和女性AIS患者脊柱及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差异,探讨AIS患者自然史性别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研究收集48例男性和104例女性AIS患者的站立位、侧位X线片。所有患者均未经治疗且需要手术矫形。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腰椎前凸(lumbar lodor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及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用Peason相关分析骨盆参数和脊柱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骨龄、侧凸类型及严重性无明显差异。女性AIS患者TL及PI分别为(3.0±10.4)°和(45.2±11.0)°,男性患者则分别为(-0.9±10.5)°和(41.4±1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K、LL、PT和SS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PI均与PT、SS、TL和LL显著相关,TK与LL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AIS患者的PI值明显低于女性,表明两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模式;男性患者的TL较女性患者低,提示女性AIS胸腰段的稳定性可能较男性患者差。这些差异均可能与AIS侧凸进展的性别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骨盆投射角 性别 侧凸进展
原文传递
骨盆入射角与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调节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辉 孙亚澎 +6 位作者 丁文元 杨大龙 马雷 张迪 杨思东 宋艳丽 申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4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骨盆入射角(PI)与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调节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2008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136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观察组,120例同年龄段、同性... 目的:探讨骨盆入射角(PI)与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调节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2008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136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观察组,120例同年龄段、同性别组成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依据 PI 的不同,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为:低 PI 值组(PI 〈45。)、中 PI 值组(PI 45。~60。)、高PI 值组(PI 〉60。)。于脊柱全长侧位 X 线片测量 C7铅垂线与 S1后上角的水平距离( SVA)、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角度(TLJ)、腰椎前凸角(LL)、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分别比较3组PI 值受试者中观察组与对照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中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低、中、高 PI 值的受试者,分别为38例(27.9%)、50例(36.8%)、48例(35.3%),对照组中分别为52例(43.3%)、41例(34.2%)、27例(22.5%)。在观察组中,高 PI 值患者相比于低 PI 值患者表现出较大的 LL、PT、SS 和较小的 SVA(P 值均〈0.01);与中 PI 值相比,低 PI 值 SS 显著降低(P 〈0.01),而 PT 则无明显变化(P 〉0.05);与中 PI 值相比,高PI 值 PT 显著增大(P 〈0.01),而 SS 则无明显变化(P 〉0.05)。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I 值与骨盆参数(PT、SS)及脊柱矢状位参数(LL、TLJ)具有相关性,SS 和 LL 之间以及 SS 和 TLJ 之间均具有相关性(P 值均〈0.05);在观察组中,PT 和 SVA 之间具有相关性(P 〈0.05)。在低、中、高 PI 值中,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受试者,均表现出 SS 减小和 PT 增大,TK、LL 以及 TLJ 减小(P 值均〈0.01)。结论在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中,骨盆对于 LL 减小的代偿机制因 PI 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PI 较大者的代偿以骨盆后倾为主,而 PI 较小者的代偿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椎间盘退行性变 放射摄影术 骨盆 骨盆入射角
原文传递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国强 曾令国 +5 位作者 谢龙 钟学仁 周龙泽 周斌 司泽兵 彭小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6期103-106,114,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桥式内...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外固定支架治疗。对两组手术进行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果进行统计比较,并对两组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评估比较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术后3、6、9、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提高患者的复位效果和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微创经皮 桥式内固定支架 骨折愈合 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优良率
下载PDF
骨盆入射角对成人腰骶部峡部裂滑脱程度和矢状面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庆双 陈曦 +6 位作者 李松 徐亮 杜长志 孙旭 朱泽章 王斌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 :探讨成人腰骶部低度峡部裂性滑脱患者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分布情况及其对滑脱程度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Meyerding分型Ⅰ~Ⅱ度腰骶部峡部裂性滑脱患者的临... 目的 :探讨成人腰骶部低度峡部裂性滑脱患者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分布情况及其对滑脱程度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Meyerding分型Ⅰ~Ⅱ度腰骶部峡部裂性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SDSG滑脱分型中PI分组标准分为低PI组(PI<45°)、中PI组(45°~60°)和高PI组(PI>60°)。测量的参数包括滑脱率、椎间隙高度、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上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矢状面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同时计算腰椎前凸分布指数(lordosis distribution index,LDI=下腰椎前凸角/LL)、PT/PI。采用单样本K-S检验本组患者PI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之间影像学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I与其他参数的关系。结果:共15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50例、女103例,年龄51.7±10.4岁(31~71岁)。腰骶部峡部裂性滑脱患者PI呈正态分布(P=0.20),均值为59.9°±10.5°,低、中和高PI组分别有12(8%)、67(44%)和74(48%)例。低PI组滑脱率明显低于中PI组和高PI组(P<0.001),而高PI组L5/S1椎间隙高度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低PI组PT、SS、PT/PI、LL、上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均显著低于中PI组和高PI组(P<0.01);而LDI明显高于中PI组和高PI组(P=0.001)。高PI组SVA明显高于低PI组和中PI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I与滑脱率、PT、SS、PT/PI、LL、上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SVA成正相关,与LDI呈负相关(P<0.05)。结论:成人腰骶部低度峡部裂性滑脱患者PI呈正态分布,低PI患者滑脱程度较轻,高PI患者腰骶部椎间隙塌陷、滑脱程度重,骨盆后旋导致下腰椎前凸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部峡部裂性滑脱 骨盆入射角 滑脱程度 矢状面形态
下载PDF
集束干预降低骨盆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陶文静 陶文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1期1646-1648,共3页
目的分析集束干预在降低骨盆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60例骨盆骨折患者,并且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取... 目的分析集束干预在降低骨盆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60例骨盆骨折患者,并且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取集束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研究集束干预对患者压疮发生率的作用影响。结果集束干预后研究组临床I期压疮发生率20.0%,Ⅱ期压疮发生率6.7%;对照组I期压疮发生率为30.0%,Ⅱ期压疮发生率为13.3%;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中,对其应用集束干预护理,临床护理疗效好,在降低骨盆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患者临床恢复发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发生率 压疮 集束干预
下载PDF
下腰椎椎间盘退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建伟 赵杰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3期42-45,共4页
分析比较下腰椎各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各平衡参数间的关系。选取符合选择标准的13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拍摄脊柱全长X线片以及腰椎MR,依据Pfirrmann分级评定病变节段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利用院内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A... 分析比较下腰椎各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各平衡参数间的关系。选取符合选择标准的13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拍摄脊柱全长X线片以及腰椎MR,依据Pfirrmann分级评定病变节段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利用院内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ACS)测量以下矢状面参数:矢状面躯干位移(SVA)、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将所有患者按PI测量值分为小于正常范围组(A组)、正常范围组(B组)和大于正常范围组(C组),分节段比较各组椎间盘退变程度;以矢状面平衡各参数的测量数值与椎间盘退变等级为依据进行分组,比较各节段椎间盘退变等级与矢状面平衡参数间的关系。L_5~S_1椎间盘退变对脊柱-骨盆整体参数具有重要影响,是导致躯干失衡的重要因素。大于正常范围的PI可导致或加重L_5~S_1节段椎间盘的退变;PT及PI与下腰椎椎间盘退变程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 骨盆入射角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非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俊杰 刘泽汉 +1 位作者 崔燕明 王立春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8-583,共6页
目的:比较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非滑脱患者间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差异,并阐明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滑脱组)与50例非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非滑脱组),测量两组脊柱-骨盆参数,同时... 目的:比较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非滑脱患者间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差异,并阐明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滑脱组)与50例非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非滑脱组),测量两组脊柱-骨盆参数,同时比较两组间的矢状面平衡。结果:滑脱组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L_4椎体斜度、L_5椎体斜度、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明显大于非滑脱组。且在两组中,不同脊柱-骨盆相关参数间相关性不同。滑脱组中,PI与SS的相关性(r=0.81,P<0.001)比PI与骨盆倾斜角(PT)的相关性(r=0.39,P<0.01)更密切。非滑脱组中,PI与PT的相关性(r=0.71,P<0.001)高于与SS的相关性(r=0.36,P<0.01)。结论:更大的PI可能导致椎体滑脱的发生和发展。不同的代偿机制有助于腰椎滑脱患者与非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骨盆投射角 腰椎滑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