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2
1
作者 燕铁斌 伍少玲 +1 位作者 郭友华 曹玉灵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共选取7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尿失禁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32.5岁;脊髓损伤时间平均为7.5个月。治疗时将盆底肌肉电刺激器插入患者直肠(男性)或阴道(女性)内...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共选取7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尿失禁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32.5岁;脊髓损伤时间平均为7.5个月。治疗时将盆底肌肉电刺激器插入患者直肠(男性)或阴道(女性)内进行电刺激,电刺激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能力为度,每次治疗30~45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d,连续治疗2~3个月;并于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拔尿管成功率及尿管拔除后的排尿次数和尿量等。结果治疗前,本组患者全部留置导尿管,经2~3周治疗后,均可成功拔除导尿管,经8周治疗后,有5例患者每日自排尿次数大于自流尿次数,但其总尿量无明显改变。结论电刺激盆底肌对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调控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肉电刺激 治疗 脊髓损伤 尿失禁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悬吊训练疗法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的效果 被引量:26
2
作者 姜仁建 李航 +1 位作者 周杰 王美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疗法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产后42d确诊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接受凯格尔训练,观察组接受悬吊训练,共1个月。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疗法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产后42d确诊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接受凯格尔训练,观察组接受悬吊训练,共1个月。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盆底肌肌电,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肌电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t>3.879,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χ^2=13.83,P<0.05)。结论悬吊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患者溢尿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产后 悬吊训练疗法 盆底肌
下载PDF
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白小丽 杨伟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9期117-119,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产妇1243例为研究对象,由专业医师组织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将入选产妇... 目的分析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产妇1243例为研究对象,由专业医师组织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将入选产妇分为顺产组(824例)和剖宫产组(419例)。治疗前后使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分别测定所有产妇的盆底收缩压、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比较两组产妇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顺产组产妇盆底收缩压和静息压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盆底收缩压和静息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顺产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与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改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盆底功能,康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 康复训练 分娩 产妇 盆底康复
下载PDF
盆底修复重建手术联合电刺激对中重度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盆底肌力、肌电和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娟 沈兰兰 王君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11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修复重建手术(Prolift)盆底重建联合电刺激对中重度盆底功能障碍(PFD)的临床疗效及对盆底肌力、肌电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收治的126例中重度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目的探讨盆底修复重建手术(Prolift)盆底重建联合电刺激对中重度盆底功能障碍(PFD)的临床疗效及对盆底肌力、肌电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收治的126例中重度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3),对照组采取Prolift盆底重建术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基础上采取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盆底功能及盆底肌肌力、肌电值、尿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客观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I-Q-SF、PFIQ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ISQ-12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中0~Ⅲ级比例、Ⅰ和Ⅱ类纤维疲劳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动态压力显著优于对照组,A3正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膀胱测定容积、最大尿流率(Q;)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PVR)、逼尿肌最大压力(Pdet;)以及Q;对应逼尿肌压力(Pde-tQ;)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rolift盆底重建术联合电刺激治疗PFD,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以及盆底电生理指标和尿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lift盆底重建术 电刺激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 收缩力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盆底肌群功能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效果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俊英 贾秀荣 刘富霞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群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于产后6周后将训练圆锥置入阴道,并作收缩盆底肌动作,每次15-20 min,每天训练3次;对照组口服盐酸米多... 目的:探讨盆底肌群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于产后6周后将训练圆锥置入阴道,并作收缩盆底肌动作,每次15-20 min,每天训练3次;对照组口服盐酸米多君2.0 mg/次和替勃龙2.5 mg/次,一日3次;连续治疗两个月后,观察两组产妇的盆底肌综合收缩力、盆底肌肉功能和尿道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肉综合收缩力优于对照组(P〈0.05);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VSP)和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尿道长度及最大尿道关闭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能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及尿道功能,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对于产后SUI发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群 功能训练 初产妇 顺产 尿失禁
下载PDF
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疗法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6
作者 娄安锋 王焱 +2 位作者 张国贤 郭志彬 秦红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疗法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疗法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漏尿量、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差值及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差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1 h漏尿量差值、I-QOL差值以及快速收缩状态、紧张收缩状态、耐力收缩状态的电位信号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疗法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强化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电信号,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减少漏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尿动力学 盆底肌
下载PDF
不同时期针刺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盆底肌及排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程瑞动 朱根应 +4 位作者 叶祥明 李厥宝 周亮 闻万顺 田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38-144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介入针刺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盆底肌功能及排尿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2012年3月~2015年3月,23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8)、早期干预组(n=8)和晚期干预组(n=7)。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介入针刺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盆底肌功能及排尿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2012年3月~2015年3月,23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8)、早期干预组(n=8)和晚期干预组(n=7)。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刺双侧八髎、阳陵泉、三阴交、太冲。早期干预组拔除导尿管前1周即开始行针刺治疗,晚期干预组拔除导尿管后改间歇导尿并行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评估盆底肌肌力、排尿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盆底肌肌力、排尿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早期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盆底肌肌力较对照组提高(P〈0.05);除对照组与晚期干预组间日排尿次数、安全压力下膀胱容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三组间排尿功能指标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前改善(F〉0.864,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1.558,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盆底肌肌力,从而改善排尿功能,早期针刺干预疗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针刺 盆底肌 排尿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围术期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谢玉香 施爱贤 +3 位作者 陈兰转 李晓东 赖丹惠 胡秀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8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广泛性全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从2009~2012年收治的93例子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围术期进行一般护理及盆底肌肉训练。比较其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行了盆底肌...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广泛性全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从2009~2012年收治的93例子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围术期进行一般护理及盆底肌肉训练。比较其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行了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的患者组,其发生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几率与未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的患者组差别显著,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发生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9.6%、25.5%。对照组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3.8%、35.7%。两组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膀胱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能大大降低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宫广泛性切除术 盆底肌肉锻炼 尿潴留 膀胱功能恢复
下载PDF
盆底肌肉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谢丽君 付奕 +3 位作者 窦祖林 解东风 丘卫红 霍建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9-692,共4页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均接受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和饮水计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盆底...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均接受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和饮水计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盆底肌肉电刺激和针灸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治疗8周后)均采用膀胱B超检查膀胱残余尿量、每天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检查和拔除导尿管试验评定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每天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检查和拔除导尿管试验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残余尿量、日排尿次数等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初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治疗组临床治疗疗效维持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盆底肌肉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肉电刺激 针灸 脊髓损伤 排尿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婷婷 王加颖 +1 位作者 周晓明 张州艳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为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为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接受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张力、盆底功能、性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1.67%(49/60,χ^(2)=6.988,P=0.008);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张力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性欲望、性心理、性高潮等性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盆底肌张力,促进盆底功能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电 盆底肌 康复训练 子宫切除术 盆底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盆底功能干预对直肠癌保肛患者盆底暨肛门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伟民 薛洪范 闫荣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3-418,共6页
目的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的首要治疗方法,根除原发病灶的同时保留肛门的形态和功能是直肠癌手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探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的肛门功能和其影响因素及不同盆底功能干预方法,了解盆底功能干预对直肠癌保... 目的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的首要治疗方法,根除原发病灶的同时保留肛门的形态和功能是直肠癌手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探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的肛门功能和其影响因素及不同盆底功能干预方法,了解盆底功能干预对直肠癌保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寻求保障直肠癌保肛患者肛门功能及生命质量的盆底功能干预最佳方法。方法检索2006-01-2018-12的相关文献,以中文关键词"直肠癌、保肛、盆底肌肉、肛门功能、功能干预"为关键词,检索CNKI、万方中文数据库,检出285篇文献,以英文关键词"colorectal cancer、anus preservation、pelvic floor muscles、anus function、intervention of function"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lsevier SD、Web of Science,检出文献120篇。纳入标准: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的肛门功能,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的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不同盆底功能干预方法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盆底功能干预对直肠癌保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意义。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纳入分析文献44篇,其中中文27篇、英文17篇。结果国内外对盆底功能干预的研究均有报道,但在直肠癌保肛患者中的应用较少,有多项文献报道术后盆底功能干预措施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疗法、磁刺激治疗、电刺激治疗对保肛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有效改善了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但未明确哪种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最佳。结论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疗法、磁刺激治疗和电刺激治疗4种盆底功能干预哪种效果最优化,更易于被直肠癌术后保肛患者接受,未来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实验研究,为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盆底功能干预最佳方法提供更多的临床实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保肛 盆底肌肉 肛门功能 功能干预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万忠艳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产前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孕妇58例作为实验组,未进行功能锻炼的孕妇6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分娩前行盆底肌肉肌张力检测,并记录分娩产程时间和阴道分娩情况。结果实验... 目的探讨产前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孕妇58例作为实验组,未进行功能锻炼的孕妇6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分娩前行盆底肌肉肌张力检测,并记录分娩产程时间和阴道分娩情况。结果实验组孕妇盆底肌肉肌张力强于对照组(P<0.05),活跃期、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阴道助产率、会阴侧切率和阴道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产前进行盆底肌锻炼能够增强盆底肌张力、缩短产程,并且对于改善阴道分娩结局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盆底肌 功能锻炼 盆底肌张力
下载PDF
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应变率用于评价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收缩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尹慧 吴海燕 陈继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研究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应变率评价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收缩功能中的价值,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量化的客观指标。方法选取77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Oxford肌力分级标准分为肌力障碍组27例和非肌力障碍组50例;选择30例其... 目的研究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应变率评价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收缩功能中的价值,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量化的客观指标。方法选取77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Oxford肌力分级标准分为肌力障碍组27例和非肌力障碍组50例;选择30例其他普通妇科疾病且无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缩肛状态下的肛提肌应变率;分析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应变率与Oxford肌力分级的相关性;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探索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应变率诊断盆底肌收缩功能障碍的最佳临界值。结果肌力障碍组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应变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Oxford肌力分级与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应变率呈正相关(r=0.815,P<0.05)。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应变率诊断盆底肌收缩功能障碍最佳临界值为10.07%,曲线下面积为0.888(P<0.05),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78.6%、80.8%、86.3%。结论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应变率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收缩功能障碍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证实其对其他类型疾病患者盆底肌功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肛提肌 应变率 盆底肌 收缩功能 缩肛
下载PDF
三维超声技术对于评估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盆底肌肉收缩及膀胱颈活动度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维梅 白文坤 +3 位作者 李雯 陈宇 来金玉 师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6期1048-1051,1042,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技术对于评估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患者盆底肌肉收缩及膀胱颈活动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本院的收治的因产后SUI的女性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产后正常的女性受试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技术对于评估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患者盆底肌肉收缩及膀胱颈活动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本院的收治的因产后SUI的女性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产后正常的女性受试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之间盆底肌肉收缩及膀胱颈活动度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在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观察组中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以及膀胱颈后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道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仅在最大Valsalva状态下,观察组的膀胱颈位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膀胱漏斗化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超声技术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女性盆底组织结构和功能,对于评估SUI女性患者盆底肌肉收缩及膀胱颈活动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为临床提供真实客观的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肉 膀胱颈活动度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分娩球联合改良式跪膝俯卧位对产程、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高蕊 赵平 付潇潇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2年第9期26-30,共5页
目的 研究初产妇第二产程采用分娩球联合改良式跪膝俯卧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分娩的377例初产妇临床资料。根据第二产程采用的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54例采... 目的 研究初产妇第二产程采用分娩球联合改良式跪膝俯卧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分娩的377例初产妇临床资料。根据第二产程采用的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54例采用分娩球联合改良式跪膝俯卧位,对照组223例采用传统屈膝半卧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情况及分娩结局,包括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头围;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疼痛及分娩控制感;比较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会阴情况,包括会阴完整率、会阴侧切率、会阴Ⅰ度裂伤率及会阴Ⅱ度裂伤率;比较两组产妇产前初诊时及产后42 d的盆底肌肌力。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58.2±17.4)min]、产后2 h出血量[(192.3±43.2)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76.7±19.6)min,(214.7±54.1)mL],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头围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控制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完整率(12.8%)明显高于对照组(4.7%),会阴侧切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Ⅰ度裂伤率(84.0%)高于对照组(58.8%),Ⅱ度裂伤率(4.0%)低于对照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两组产妇深Ⅰ、浅Ⅰ、深Ⅱ、浅Ⅱ类纤维收缩力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两组产妇深Ⅰ、浅Ⅰ、深Ⅱ、浅Ⅱ类纤维收缩力分值均较产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2 d深Ⅰ、浅Ⅰ、深Ⅱ、浅Ⅱ类纤维收缩力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球结合改良式跪膝俯卧位可缩短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改善分娩结局,降低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球 改良体位 分娩结局 盆底肌
原文传递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阴道哑铃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肉张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陶丽 陆彩云 +1 位作者 王艳玲 宋汝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4期1528-1531,共4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阴道哑铃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肉张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至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产妇共11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用阴...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阴道哑铃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肉张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至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产妇共11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用阴道哑铃训练治疗,研究组采用阴道哑铃联合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疗法。检测并观察对象盆底Ⅰ型和Ⅱ型肌纤维的肌力改善情况,计算治疗的总有效率并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Ⅰ型和Ⅱ型肌纤维的肌力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Ⅰ型和Ⅱ型肌纤维肌力评价为Ⅴ级的患者的比率(38.18%)显著高于对照组(1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81.81%)明显高于对照组(6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对产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阴道哑铃训练的方法,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 产后 生物反馈电刺 阴道哑铃训练
下载PDF
盆底超声在女性产后膀胱膨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成平 王丹 +2 位作者 刘雪玲 李鸣凤 韦芳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女性产后膀胱膨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产后膀胱膨出患者为病例组,35例产后无症状经临床及超声检查排除膀胱膨出者为对照组,对2组受检者均行盆底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检查,采用t检验比较2组最大Valsalva状态...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女性产后膀胱膨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产后膀胱膨出患者为病例组,35例产后无症状经临床及超声检查排除膀胱膨出者为对照组,对2组受检者均行盆底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检查,采用t检验比较2组最大Valsalva状态时的膀胱颈移动度(BND)和肛提肌裂孔面积,绘制ROC曲线,评估BND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在膀胱膨出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的BND、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为(26.2±6.5)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9.9±4.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6、7.92,P均<0.01)。BND、肛提肌裂孔面积诊断膀胱膨出的临界值分别为16 mm、17.9 cm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2、0.905,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8.9%、88.6%,88.3%、80.0%。结论最大Valsalva状态时的BND、肛提肌裂孔面积可作为影像学指标用于女性产后膀胱膨出的诊断,且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底 超声检查 膀胱颈 肛提肌 膀胱膨出 产后
原文传递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及产后康复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晓琴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4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并观察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对照组(阴道分娩)和观察组(剖宫产),每组各40例。两组产妇均进行盆底...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并观察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对照组(阴道分娩)和观察组(剖宫产),每组各40例。两组产妇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包括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并使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测定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电、盆底肌压力、Ⅰ类盆底肌纤维肌力和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比较两组盆底肌功能。结果观察组的盆底肌肌电、盆底肌压力低于对照组,Ⅰ类盆底肌纤维肌力、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肌电、盆底肌压力、Ⅰ类盆底肌纤维肌力、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盆底肌力与产妇分娩方式具有相关性,剖宫产产妇的盆底肌力较阴道分娩产妇强,经盆底康复治疗后,剖宫产产妇的盆底肌力改善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阴道分娩 盆底肌 盆底肌压力 纤维肌力 盆底康复
下载PDF
不同时期生物反馈联合低频电刺激护理措施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董娜 丁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生物反馈联合低频电刺激护理措施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护理干预的150例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生物反馈联合低频电刺激护理措施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护理干预的150例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康复引导,对照组在患者分娩6个月后接受生物反馈和低频电刺激,研究组在产后42 d接受生物反馈和低频电刺激,两组均持续干预35 d,在此期间两组患者均需使用阴道和康复器进行阴道收缩运动。记录两组患者的盆底肌Ⅰ、Ⅱ类纤维肌电压;随访6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尿失禁、子宫脱垂发生率;采取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电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盆底肌Ⅰ、Ⅱ类类肌电压较护理前更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尿失禁及子宫脱垂发生率分别为18.67%、5.33%,低于对照组的33.33%、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更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初产妇在产后42 d进行生物反馈和低频电刺激治疗能够使其盆底肌肉神经功能及肌力显著提高,降低尿失禁及子宫脱垂的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初产妇 生物反馈 低频电刺激 盆底肌肉
下载PDF
农村女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晓春 曾梦艳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6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农村女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选择我院经阴道分娩农村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予Kegel训练加阴道哑铃治疗,对照组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均于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随访并比较盆底综... 目的探讨农村女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选择我院经阴道分娩农村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予Kegel训练加阴道哑铃治疗,对照组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均于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随访并比较盆底综合肌力恢复情况、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0例(12.5%)未能坚持治疗,对照组37例(46.3%)未坚持治疗。两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盆底综合肌力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及尿失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盆底综合肌力恢复情况、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及尿失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时盆底综合肌力恢复情况优于治疗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egel训练加阴道哑铃治疗能显著改善产后盆底功能,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是广大农村女性产后盆底康复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妇女 产后保健 骨盆底 康复 肌肉 尿失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