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洋中部富REY深海粘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REY富集机制 被引量:37
1
作者 朱克超 任江波 +1 位作者 王海峰 陆红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2-1060,共9页
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资源是一种新发现的、潜在的海底稀土资源.对太平洋中部重力活塞取样获得的90个深海粘土样品的矿物组分、常量和稀土化学分析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与中北太平洋以及西北太平洋南鸟岛附近海域深海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 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资源是一种新发现的、潜在的海底稀土资源.对太平洋中部重力活塞取样获得的90个深海粘土样品的矿物组分、常量和稀土化学分析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与中北太平洋以及西北太平洋南鸟岛附近海域深海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中部深海粘土以富含沸石、富P及富REY为特征,其碎屑矿物中含有较多的鱼牙骨,其P2O5与CaO之间、P2O5、CaO与∑REY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其稀土分布模式表现为明显的Ce负异常、一定程度的重稀土元素富集和Y正异常.太平洋中部深海粘土REY富集的主要原因是深海粘土中含有过量的磷酸盐组分,推测过量的磷酸盐组分是由于深海粘土中鱼牙骨碎屑的加入引起的.在北太平洋海域,未受到热液活动影响的条件下,富REY的深海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富集机制具有统一性和普遍性,可以归纳为深海沉积物中高REY磷酸盐的混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中部 深海粘土 沉积物 富REY深海泥 磷酸盐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沙尘源区示踪方法及分布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锋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5-363,共9页
沙尘物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其源区示踪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沙尘源区示踪方法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现代尘暴事件、中国北方黄土、冰岩芯和深... 沙尘物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其源区示踪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沙尘源区示踪方法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现代尘暴事件、中国北方黄土、冰岩芯和深海沉积物沙尘源区分布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对这方面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物质 气溶胶 气候变化 黄土 冰岩芯 沉积物
原文传递
东经90°海岭远洋沉积物非碳酸盐组分的粒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振国 方念乔 +3 位作者 李文宝 李江山 桂宝玲 崔莹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87,共3页
对东经90°海岭北部ODP758站位远洋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得到了3.6Ma以来非碳酸盐组分的粒度变化曲线,得出在3.6~2.8Ma之间,非碳酸盐组分的粒度以2bLm为主;2.8Ma至今,粒度增大至3μm左右,并且比较稳定地保持增大趋势的... 对东经90°海岭北部ODP758站位远洋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得到了3.6Ma以来非碳酸盐组分的粒度变化曲线,得出在3.6~2.8Ma之间,非碳酸盐组分的粒度以2bLm为主;2.8Ma至今,粒度增大至3μm左右,并且比较稳定地保持增大趋势的结论,这与南亚冬季风的爆发和加强密切相关。印证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州季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经90°海岭 远洋沉积物 非碳酸盐 粒度特征 环境
下载PDF
“中布容事件”时南极底层流在马里亚纳海沟南部的沉积记录
4
作者 陈亮 刘紫荆 +1 位作者 殷征欣 唐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2-1010,共9页
对马里亚纳海沟南部的柱状样品进行了涂片粒度、岩心扫描(XRF)、古地磁及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古地磁分析结果表明,该柱底部507 cm处发生了倒转事件(B/M界限),表明该柱至少记录了78万年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通过对古地磁相对强度及倾角... 对马里亚纳海沟南部的柱状样品进行了涂片粒度、岩心扫描(XRF)、古地磁及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古地磁分析结果表明,该柱底部507 cm处发生了倒转事件(B/M界限),表明该柱至少记录了78万年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通过对古地磁相对强度及倾角长期变化分析建立了该柱布容时期以来年代框架。涂片粒度分析及XRF扫描结果均显示,该柱样沉积物类型自底部到顶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底部以代表陆源输入的远洋黏土为主,上部以代表生源作用的硅质软泥为主,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布容事件(MBE)时南极底层水(AABW)对该区域的影响。结合沉积物类型、磁化率各向异性及古地磁年代学分析,认为中布容事件对该柱样所在区域的影响始于约553 ka,南极底层流开始影响该区域,沉积物类型由陆源向生源转变;到约417 ka时,沉积物类型主要成分已完成由陆源向生源转变,之后,南极底层流进一步增强;到约336 ka时,沉积物类型几乎全由硅质软泥主导,且之后不再发生较大变化,表明MBE对该区域影响的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布容事件 南极底层流 马里亚纳海沟南部 深海沉积
下载PDF
赤道东经90°海岭3.5Ma以来远洋记录反映的重大环境事件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华玲 方念乔 +2 位作者 丁旋 聂兰仕 刘秀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27-1632,共6页
通过对东经90°海岭ODP758钻孔岩心3.5Ma以来的浮游有孔虫远洋记录的研究,结合岩性地层、稳定同位素地层、碳酸盐地层等资料,探讨了喜马拉雅山加速隆升、"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中布容溶解"事件等重大构造、环... 通过对东经90°海岭ODP758钻孔岩心3.5Ma以来的浮游有孔虫远洋记录的研究,结合岩性地层、稳定同位素地层、碳酸盐地层等资料,探讨了喜马拉雅山加速隆升、"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中布容溶解"事件等重大构造、环境事件在研究区的表现及相关机制。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和对比,根据ODP758岩心的有孔虫组合面貌、古温度、古盐度和古温跃层的变化情况,推断研究区在1.4~0.7Ma期间的气候变化可能是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条件下发生的。碳酸钙、碳酸钙沉积通量和非碳酸钙沉积通量曲线在1.7Ma时快速增长,与现有资料显示的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相符,分别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的青藏运动A幕、B幕、C幕(1.7Ma)和昆仑-黄河运动(1.2~0.6Ma)相当。碳酸钙含量、大于150μm的粗组分含量、浮游有孔虫沉积通量和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揭示出在0.5~0.4Ma期间研究区深海碳酸盐遭受了强烈溶解。此事件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南沙海区沉积记录中的"中布容溶解"事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经90°海岭 远洋沉积物 青藏高原隆升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 重大环境事件
下载PDF
东太平洋CC区WPC1101柱样沉积环境及埋藏多金属结核成因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海峰 王汾连 +3 位作者 朱克超 邓希光 任江波 邓义楠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1期1-11,共11页
WPC1101重力活塞柱样取自东太平洋CC区西部,其顶部见有水成多金属结核,3.4-3.5m发育埋藏多金属结核层。对该柱样的沉积物成分、磁性地层、黏土矿物及元素地球化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柱样的沉积环境变迁;对埋藏多金属结核进行地球... WPC1101重力活塞柱样取自东太平洋CC区西部,其顶部见有水成多金属结核,3.4-3.5m发育埋藏多金属结核层。对该柱样的沉积物成分、磁性地层、黏土矿物及元素地球化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柱样的沉积环境变迁;对埋藏多金属结核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探讨其形成环境。结果表明:该柱样成分以硅质黏土为主;蒙/伊比表明晚渐新世时期研究区海底火山、热液活动较强,自生黏土组分较高;而上新世以后则相对减弱。柱样自下而上生物成因SiO2含量逐渐增多,代表陆源碎屑物质的Al2O3含量相对稳定,P2O5、CaO、Cu、Co、Ni则由于生物SiO2含量的增加而稀释,含量降低。埋藏多金属结核发育于生物生产力旺盛、沉积间断发育期,其内稀土元素(Ce元素除外)由于受后期成岩作用发生清扫作用,转移至沉积物中,而Ce元素不参与后期成岩过程,持续在多金属结核内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 黏土矿物 元素地球化学 埋藏多金属结核 沉积环境 CC区
下载PDF
太平洋中部富REY深海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化学分类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克超 任江波 王海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293,共7页
赋存于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资源是一种潜在的稀土资源。对太平洋中部30个重力活塞柱状样中的1 275个深海沉积物样品的常量、稀土化学分析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涂片鉴定的基础上,采用Ca O和Al2O3含量把太平洋中部深海沉积物划分为钙质... 赋存于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资源是一种潜在的稀土资源。对太平洋中部30个重力活塞柱状样中的1 275个深海沉积物样品的常量、稀土化学分析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涂片鉴定的基础上,采用Ca O和Al2O3含量把太平洋中部深海沉积物划分为钙质软泥类沉积物、硅质软泥类沉积物、深海黏土类沉积物三种成因类型;这三种类型沉积物的稀土分布模式相似,表现为明显的Ce负异常,一定程度的重稀土元素富集和Y正异常,深海黏土类沉积物的ΣREY明显偏高。采用主要元素(包括Ca O/P2O5比值)与REY的关系图可以有效地判别不同成因类型沉积物的混合状况。太平洋中部富P、富含沸石的深海黏土类沉积物是最有利的富REY的深海沉积物类型。太平洋中部深海沉积物REY富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海沉积物中混入了过量的(鱼牙骨碎屑状)磷灰石组分,而钙质生物组分和硅质生物组分的加入对REY含量起了明显的稀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中部 富REY深海深海沉积物 磷灰石 深海沉积物分类
下载PDF
西南印度洋中脊53°E百神海山表层沉积物物源特征及其对热液活动的指示
8
作者 钟晓珂 陶春辉 +3 位作者 金爱民 廖时理 周建平 邓显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1-461,共11页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具有形成大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堆积体的潜力,其中拆离断层控制的热液区常具规模大、富Cu、Au等特征。百神海山位于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脊Gallieni转换断层内角处,发育拆离断层构造,具有产出热液活动的有利构造条件,但...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具有形成大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堆积体的潜力,其中拆离断层控制的热液区常具规模大、富Cu、Au等特征。百神海山位于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脊Gallieni转换断层内角处,发育拆离断层构造,具有产出热液活动的有利构造条件,但一直未确认该区域是否存在热液活动。本研究对该区4站表层沉积物开展了主微量、稀土元素和微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中含丰富的超基性岩碎屑,并可能有玄武岩角砾的影响。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壳体富集Fe、Mn等热液元素,表明研究区受到热液组分的影响。根据富集特征的空间分布,可以推断热液活动喷口的位置靠近研究区的A3站位。这一综合分析深化了对该海山沉积物物源的认识,同时为超慢速洋中脊热液识别或找矿提供了有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远洋沉积物 百神海山 海底热液活动 沉积物源分析 西南印度洋中脊
下载PDF
深海黏土沉积物蒙皂石的有机改性、表征和层间域微环境
9
作者 张海平 石学法 +1 位作者 黄显怀 吕华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5-464,共10页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取自太平洋表层的深海沉积物中的黏土组分实施改性,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及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TMAB可以随机进入深海蒙皂石...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取自太平洋表层的深海沉积物中的黏土组分实施改性,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及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TMAB可以随机进入深海蒙皂石矿物的层间并使其层间距增大。随着负载量的增加,有机阳离子在矿物层间趋于定向排列。有机深海蒙皂石的层状硅酸盐晶体结构没有改变,但在HRTEM下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剥离和破碎趋势,矿物的活性中心增多。FTIR提供了有机阳离子进入蒙皂石层间的直接证据,矿物表面的疏水性因有机分子的介入而得以改善。实验条件下,有机阳离子可能以较小角度(<43°)进入蒙皂石矿物层间。有机深海蒙皂石的层间域微环境值得进一步关注,以更好地理解深海黏土的环境矿物学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黏土沉积物 蒙皂石 有机改性 表征 层间域微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